㈠ 如東縣景點
洋口港、小洋口景區、如東國清園、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掘港國清寺等。
1、洋口港:地處長江口北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海域,是南黃海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座面向世界的億噸大港正在崛起,一座國際水準的石化基地正在打造。2008年10月28日,洋口港實現通航,南通自此由「江河時代」邁入「江海時代」。
2、小洋口景區:小洋口景區國家3A級景區——小洋口景區,是長三角地區一個風光獨特的生態旅遊度假區,人文景觀豐富厚重,自然風光秀麗典雅,建築手法融南秀北雄於一體,營造了高雅獨特、優美幽靜的景觀環境。
3、如東國清園:如東縣國清園景區,共佔地約15000平方米,分為國清寺園區和國清塔園區兩部分,形成東寺西塔之格局,是我縣首家以佛教歷史文化為資源主體的國家級景區。其千手觀音玉佛全國罕見,堪稱獨有。
4、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馬塘是蘇中革命老區,這里誕生了南通地區第一位共產黨人吳亞魯,孕育了如東第一個黨支部,締造了如皋(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戰爭年代,這里曾是江蘇省委蘇北特委所在地。
5、掘港國清寺:掘港國清寺是江海平原著名佛寺,曾受過皇帝的敕封。唐朝初期,崇尚佛教。唐太宗曾下旨:「交兵之處,各建寺剎,招延僧侶,法鼓所振,變災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㈡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天成怡園在哪個鎮里
在馬塘鎮,馬塘中學南側,桐本橋向南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右轉。
㈢ 如東私人影院
點播影院一定要找做得好的合適的,
只有一家,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放電影了,端午節回去的時候看見有新電影
的海報掛著,不過不記得片名了,估計票價很便宜.
㈤ 如東電影院
有電影院,但是喜羊羊應該沒有
㈥ 南通如東市有電影院嗎 放映新片嗎
如東縣城即掘港有,新片也有,但相對上海等大城市還是晚些
㈦ 金逸電影院 南通如東店怎麼樣
新開的一家電影院,在工人文化宮旁邊,靠近先財政局那裡,做102能到,環境挺不錯的,很安靜的環境。
㈧ 如東有哪些鄉鎮
截止2019年8月21日,如東下面的鄉鎮如下:
1、洋口鎮
洋口鎮位於如東縣西北部的小洋口地區,區域總面積137.1平方千米(2017年),灘塗100平方公里、外沙68平方公里,擁有海岸線24公里。「兩區一鎮」實行一體化管理,轄19個村委會,總人口76590人(2017年)。
洋口鎮在如東地區又稱「小洋口」,而位於長沙鎮的洋口港地區稱「大洋口」。
2、袁庄
袁庄鎮東至河口鎮,南靠雙甸鎮,西臨如皋市,北與海安縣(李堡鎮)隔河相望。境內地勢平坦,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的特色,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8℃,年平均日照2048小時,年降雨量1046.1毫米,無霜期222天左右。
袁庄鎮通江達海,交通運輸便捷發達,江海河運暢通,東臨正在建設中的洋口港,北有沿海高速公路,南接鹽通高速公路、蘇通大橋、南通機場,貫通大江南北,西有新長鐵路,直通蘇中腹地。
3、馬塘鎮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位於縣治以西,東鄰掘港、西接岔河、北連豐利、南毗曹埠。
該鎮位於江蘇南通以北40公里,地處如東縣中腹地帶,毗鄰縣城14公里,全鎮總面積140.83平方公里。
4、新店鎮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新店鎮,溝港縱橫,景色宜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樸,社會穩定,商貿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優勢產品眾多。
農業穩定發展,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布局優化,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教育之鄉、工業重鎮,是南通市文明鎮、南通市平安鄉鎮,也是首屆南通市信用鄉鎮。新店鎮現轄2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
5、岔河鎮
岔河鎮是如東第二大鎮、工業強鎮、全國重點鎮、江蘇省重點鎮、南通市中心鎮、全國千強鎮。
全鎮鎮域面積141.63平方千米(2017年),城鎮規劃面積10.2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2平方公里,總人口69340人(2017年),下轄23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3個工業集中區。
岔河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更是一個享受國家多項優惠政策,融農林牧副漁、工商建運服、科教文衛體於一體的重點開放鎮。
㈨ 如東縣屬於哪個市
江蘇省南通市。
1941年3月後,如皋縣隸屬於蘇中第四行政區。
1945年9月22日,如皋縣易名如東縣,如西縣復名為如皋縣,如東縣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翌年秋,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
1949年後,如東縣隸屬於蘇北行政區南通專區。
1953年後,為江蘇省南通專區。
1968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
1983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歷史沿革:
據現存明、清時期的《如皋縣志》載:春秋時(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如皋叫鄖,又名發陽、發繇口、發繇亭(故址即今立發橋),屬吳國。戰國時(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改屬楚。秦時屬九江郡。
楚漢相爭時,為東楚所有,隸屬於東陽郡。漢初,為吳王劉濞封地,屬於海陵縣(故治今泰州)。三國時,曹操令江淮地區居民遷徙,海陵縣廢,為隙地。後吳主孫亮以呂岱(呂是海陵人)為大司馬,呂復置海陵縣。晉太康元年(280年),如皋地屬廣陵郡海陽縣。
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而析置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5縣。(據《太平寰宇記》載:「縣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縣因此以得名。」)北周廢蒲濤縣,並臨江縣入寧海縣。如皋縣隸屬於海陵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並入寧海縣,隸屬於揚州總管府(605年改為江都郡)。唐太和五年(831年),設置如皋場,隸屬於海陵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如皋場為如皋縣,隸屬於泰州。北宋初,如皋縣隸屬淮南道泰州軍。
元代,如皋縣隸屬於揚州路泰州府。明代,如皋縣隸屬於揚州府泰州。清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蘇省,如皋屬江蘇省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縣隸屬於通州。民國初年,如皋縣先後隸屬於蘇常道和淮揚道。1927年,廢道存縣。
1933年3月,如皋縣隸屬於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38年3月19日,日軍侵佔如皋城,如皋縣政府先後遷移至李堡、豐利、馬塘。
以上內容參考 如東縣人民政府——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