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球哪些著名的傳媒公司集團
全球著名的傳媒公司集團:
(一)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集團:
美國在線是全美最大的網際網路服務商,它還擁有網景公司(Netscape),Compuserve,
並部分擁有Walmart, Bell Atlantic, Gateway, Hughes electronics等。
時代華納:1997年總收入達130億美元。旗下包括:
CNN:時代華納1996年收購,在美有7000萬用戶;
HBO:美國最大的付費有線電視網;
華納音樂(Warner Music):美國第二大音樂唱片公司,其中包括華納兄弟唱片公司;
華納兄弟製片公司:好萊塢最大製片廠之一;
出版的雜志包括:《時代》周刊,《Sport Illustrated》,《People》和《財富》。
(二)沃特。迪士尼集團:
集團1997年收入為230億美元。旗下包括:
電視製作公司:沃特迪士尼電視,Touchstone電視,BuenaVista電視。
沃特。迪士尼製片集團,包括多家製片廠,如沃特
迪士尼製片廠,Touchstone製片廠,好萊塢製片廠,Caravan製片廠等。
ABC廣播公司,下屬有:
ABC電視網:在全美主要大城市有10家電視
台,225個附屬電視台,約有1億用戶;
ESPN有線電視網:該公司同時又在Lifetime電視公司和A&E(藝術和娛樂)
電視公司有控制股權,每家各有6,700萬用戶;
ABC廣播網:包括AM和FM頻道,在全美各地有44個廣播電台,3,400個
附屬台。 出版業:有七家日報和兩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業收入達10億美元。
(三)通用電器集團
旗下擁有NBC廣播公司,統轄13家電視台,212家附屬電視台。 同時還有:CNBC有線台(與道瓊公司共同擁有); MSNBC有線台(與微軟公司共同擁有); History(歷史)有線台(與赫斯特集團共同擁有)。 通用電器集團同時還擁有金融保險業,飛機,電器甚至到核工業等製造業。
(四)新聞集團
該集團1997年收入超過110億美元。擁有: 福克斯電視網:統轄22家電視台,159家附屬電視台;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出版業包括:紐約郵報,The Weekly Standard,TV Guide (電視導報), 同時在海外還擁有130家報紙。
(五)Viacom(維亞康)集團
集團1997年收入130億美元,為美國三大廣播公司:ABC, NBC 和CBS 提供和推銷電視節目。1999年維亞康收購樂CBS廣播公司,該公司擁 有35家電視台,200家附屬電視台160家廣播電台。 在電影業,維亞康擁有派拉蒙製片公司,Spelling娛樂集團。 在有線電視業方面,維亞康擁有MTV, Showtime,Nickelodeon,UPN, Nashvill Network, Country Music (鄉村音樂)等一些極受歡迎的有線電視網。 MTV在2001年第一季度連續第16個季度是美國12-24歲觀眾中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頻道。 Nichelodeon有線台有6,500萬用戶,最大觀眾群是4-11歲兒童。 UPN是受歡迎的摔跤比賽台。Nashvill Network和鄉村音樂都是受歡迎的 音樂有線台。維亞康觀眾總數約佔美國全國人口的35%。維亞康還擁有幾家出版社,包括:Simon & Schuster, Scribner, The Free Press 和Pocket Books。 此外,它還擁有全美最大的Blockbuster錄影帶租賃網,有遍布美國的6000多個影帶租店。
『貳』 美國有哪些大的電影公司
夢工廠
環球影片公司( 英語:Universal Picture),又稱環球影業,是全球電影、電視製片廠大型製作商之一。環球影片也是好萊塢歷史悠久的公司之一,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但由於創始人卡爾·萊默爾只用自有資金經營公司,而且旗下也沒有強有力的連鎖影院,到20年代公司開始衰落。七十年代,環球重回好萊塢的頂級公司行列,與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等著名導演合作,發行了《大白鯊》、《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後來的《侏羅紀公園》,其他經常與環球合作的導演還有羅伯特·澤米基斯(《回到未來》系列)、朗·霍華德《阿波羅13號》。進入21世紀,環球更成為好萊塢最擅長開發續集電影和喜劇片的大公司。隨著《諜影重重》《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大紅大紫,環球影片地位穩步上升。2010年,米高梅公司破產,環球影片回歸好萊塢頭把交椅
『叄』 全球4大唱片公司是哪幾家拜託了各位 謝謝
1.索尼BMG(新索音樂) 索尼BMG音樂娛樂公司(SONY BMG Music Entertaiment)成立於1888年,前身原名為哥倫比亞唱片,於1938年以70萬美金被子公司CBS廣播公司並購,與哥倫比亞三星製片同屬美國CBS影視集團。1968年日本索尼入股,改組成CBS/Sony唱片公司。1988年1月,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日本索尼陸續並購了CBS的電影與音樂部門,使CBS/Sony百分之百成為Sony旗下音樂部門,並更名為Sony Music ,中文正式全名為「索尼哥倫比亞音樂娛樂」。2004年11月,由時任美國索尼董事長霍華德·斯金格主導,新索音樂與全球媒體巨子博德曼旗下音樂部門BMG Music以各持股50%方式合並成為索尼BMG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新索音樂」。 2.環球音樂 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是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環球唱片的前身是寶麗金唱片。1972年由德國Polydor International與荷蘭Phonogram聯合組建了Polygram,並先後在1961年和1980年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和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20世紀90年代,Polygram又先後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12月,加拿大Seagram公司將Polygram和原BMG旗下的Universal/MCA公司合並成為環球音樂集團,組成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 。環球唱片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華語市場擁有正東,上華,天韻,上騰音樂公司。 3.百代唱片,成立於189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決定強強聯手,合並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stries,簡稱EMI。1955年,EMI收購了美國Capital唱片公司,並於1957年在英國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總部設在倫敦,在全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1991年,英國Thorn-EMI集團以十億美元將同屬英籍之獨立品牌維京唱片並入旗下,目前EMI擁有Captial,Apple,Virigin,Parlophone,Liberty,BlueNote等多個唱片品牌,是英國唱片業的龍頭公司。 4.華納唱片 華納唱片集團是全球四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後華納音樂集團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盪,公布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5. 滾石唱片 1980年,校園民歌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段鍾潭,段鍾沂兄弟創辦了《滾石》雜志,由於不滿足在版面上單純介紹西洋音樂,萌發了要製作華人自己的流行音樂的想法.就因為這個簡單的初衷,創辦了滾石唱片,唱片交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BMG發行.滾石一開始的元老就有潘越雲,張艾嘉以及之後的齊豫和羅大佑.極具才華和人格魅力的歌手,團結熱情的緊密團隊,原創加上人文的滾石風格,締造了最初滾石至高的起點.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如一顆"流行樂史的原子彈",在台島颳起了一股黑色旋風,更堅定了滾石早期創業者繼續探索華人流行音樂的決心.1985年,滾石從日本引進了鐳射唱片技術,生產了首批5張CD.《回聲》成為滾石第一張,同時也是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張CD唱片.1988年,滾石成立了旗下的巨石音樂,擁有林隆璇,張信哲等歌手.同時李宗盛,小蟲,陳升,趙傳的新鮮血液源源不斷.80年代末,滾石成立了友善的狗工作室,推出了趙傳,黃韻玲,張洪量,黃品源等歌手.1989年,海外歸來的羅大佑在香港成立了"音樂工廠",集合了黃耀明,林夕,花比傲等音樂人製作了《東方之珠》等唱片,同時滾石獲得了杜德偉,梅艷芳的國語唱片製作發行權. 從80年代中期開始,滾石幾乎網羅了包括香港Beyond在內的港台流行樂壇的精英,製作人有羅大佑,陳升,李宗盛,小蟲坐鎮;女歌手方面成功製作了黃鶯鶯,陳淑樺,娃娃,辛曉琪,萬芳等人的專輯;男歌手方面,趙傳,周華健,張信哲,成龍,馬兆駿等人成績頗豐.1989年,張培仁和製作人賈敏恕成立魔岩文化,集合內地的搖滾新勢力在90年代初期相繼推出了黑豹,唐朝,《中國火1》,張楚,何勇等人的專輯,取得空前的社會影響力,滾石的音樂內涵及領域進一步拓展.此時的滾石已達到了鼎盛的顛峰期. 90年代中期,張國榮重返歌壇簽約滾石,林憶蓮,杜德偉加上原來的精兵強將,滾石唱片的陣容無比強大.1996年,魔岩唱片在正式注冊成立,之後推出了楊乃文,順子,李雨寰,陳綺貞和張震岳.作為滾石香港品牌的"龍卷風"也成功發行了莫文蔚,Beyond等人的國語專輯. 蘇慧倫,劉若英,徐懷鈺等年輕歌手的誕生則暗示著滾石後來的偶像路線. 2000年,隨著經濟蕭條市場惡化,滾石將旗下的各家製作公司整合,"龍卷風"畫上句點,同年底,魔岩唱片的創始人張培仁離開魔岩.2001年,"魔岩"也畫上了句號.其後滾石在北京成立了戰國音樂,在上海也設立了發行部,轉向內地發展.時代變遷,滾石的中流砥柱紛紛淡出或離去.目前滾石唱片留有周華健,任賢齊,梁靜茹,辛曉琪,五月天等原班人馬,另外則以F4的偶像劇形式捧紅了許紹洋,李威等人.但如今的滾石已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滾石"自身的品牌內涵無以後繼,最重要的是滾石曾經傲視群雄的強大創作力已盪然無存,與一般的唱片公司並無二樣.二十年春秋如一夢,滾石如一位拖著疲憊身軀的沒落貴族,積聚著希望,等待著重生…… (說起滾石唱片,可謂說來話長.相信每一位八九十年代聽中文流行音樂的朋友對"滾石"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節.20年間,滾石唱片代表的不僅僅是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它更記錄著整個華語歌壇的流金歲月,記錄著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 )
『肆』 做史詩音樂的團體
主要史詩配樂廠牌/團體介紹
一、Two Steps From Hell
成立於2006年3月,又名地獄咫尺、地獄邊緣、兩步逃離地獄, 是一家專業的音樂製作公司,主要業務為製作電影廣告音樂以及電影預告音樂,短短兩年間已經在好萊塢名聲大震。作品以電影預告片配樂見長,所創作的音樂屬於SOUND TRACK(原聲配樂)。 音樂風格剛柔並濟,擅長柔中帶剛,善於利用恢弘的和聲和管弦樂打造強烈的聽覺感受。
代表作品:《Kill Streak》、《Twilight》、《 Follow Your Dreams》等
二、Immediate music
洛杉磯知名音樂製作公司Immediate Music是一個為好萊塢等歐美無數電影大片的預告片製作背景音樂的專業音樂製作公司,Immediate Music 管弦樂團有強烈史詩風格,多被採用於電影的背景音樂。旗下包含上百個樂團、合唱團以及作曲家合作,為各式片頭、預告片以及影片、動畫電等編寫配樂,內容無所不包,是非常強大的團體。以音樂的恢宏以及節奏感強著稱。
他們還為很多盛典活動和電視節目製作音樂,比如ESPY體育獎頒獎盛典。特別是在2007年,為電視節目譜寫的一首名為《都靈冬奧會記事》「The XX Olympic Winter Games: The Stories of Torino」的樂曲,為其獲得了艾美獎頒發的「體育節目突出音樂創作獎」。
代表作品:《Electric Romeo (Choir)》、《Serenata Immortale》、《Electric Romeo》等
三、Audiomachine
作為華納音樂旗下的LABEL,Audiomachine是一家專門從事為高端電影預告片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主打電影廣告音樂製作的公司,自2005年秋季推出以來,Audiomachine已迅速成為許多人首選"GO TO"的製作者,他們主要製作的音樂類型有喜劇、戲劇、史詩、電子、搖滾、動作、驚險恐怖、合唱、懸疑、流行,金屬等等。音樂節奏強悍,氣勢磅礴,無與倫比。
Audiomachine是一支精英團隊,其中的主要作曲家都是來自BMI大英作曲家協會的成員,再依託華納唱片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和營銷力,使得Audiomachine已經成為了當今各大史詩配樂廠牌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代表作品:《Breath and Life》、《Guardians at the Gate》、《Above and Beyond》等
四、X-Ray Dog
又稱光狗或者鐳射狗,關於這一廠牌網上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們的作品幾乎不針對一般消費者,網上也很少或者幾乎沒有他們的配樂作品下載。他們的作品對口直接輸送到了數字影視後期製作公司。我們常常看到的電影預告片中的背景音樂不少是出自他們之手」。
代表作品:《Cyberworld 》《Ravenous》、《String Tek》、《Here Comes The King》等
五、Epic Score
這是一家主要以製作史詩原聲配樂為主的廠牌,其作品多以打擊樂為主,通過磅礴大氣、氣貫長虹的音樂手法來向觀眾展現壯觀、華麗、高潮、氣勢逼人的場景。
代表作品:《Time Will Remember Us》、《Hunted Assassin 2》、《Advancing the Troops》
六、Brand X Music
Brand X Music是一個專業製作影視、游戲、電視節目等宣傳音樂的工作室,和著名的X-Ray dog、Immediate Music等同屬一個系列。但是與前面幾家史詩配樂廠牌稍顯不同的是,Brand X Music的作品似乎更側重遊戲音樂方面。
代表作品:《Dogs of War》、《Eventide》、《Extinction》等
七、Future World Music
Future World Music是一家專題打造的精品音樂公司,專門為電影預告提供氣勢恢弘的劇場音樂。如今已經成為全球頂尖的電影預告樂製作商之一。
代表作品:《Dream Chasers》、《Follow Your Dream》、《Victory of Life》等
八、Position Music
Position Music是家美國的音樂公司,神曲眾多,但是其獨立的Trailer Music系列質量上乘,而且多是錄音室作品,由多位作曲家操刀的專輯風格也各有千秋,絕對是引人入勝的神磚。
代表作品:《Qiu Mansion》、《Man At Arms》等等
九、Hans Zimmer
說到史詩配樂,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Hans Zimmer(漢斯·季默),從創立自己的風格再到融入百家所長,親手打造出一枚音樂屆的商標,漢斯·季默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才華,對「人」的關懷之外,就是他能夠不斷地多方嘗試,勇於改變自己的風格,而一點點累積出自己的成果。
代表作品:《Tennessee》《Cornfield Chase》《Rock House Jail》等等
十、John Williams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被公認是20世紀好萊塢電影配樂的代名詞。,曾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十八次格萊美獎、三次金球獎、一項英國學院獎以及48次奧斯卡獎提名。
威廉姆斯曾為90多部影片創作音樂並擔任音樂總監,其中包括《星戰前傳》、《繼母》、《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獲奧斯卡與格萊美獎)、《印第安納-瓊斯》三部曲(獲格萊美獎)、《太陽帝國》(獲英國學院獎)、《外星人》(獲奧斯卡獎、金球獎與格萊美獎)、《超人》(格萊美獎)、《第三類接觸》(格萊美獎)、《星球大戰》三部曲(獲奧斯卡獎、金球獎與格萊美獎)、《大白鯊》(獲奧斯卡獎、金球獎與格萊美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獲奧斯卡獎)、
此外其他著名廠牌/團體:
E.S. Posthumus
West one music
City of the Fallen
Clint Mansell
Corner Stone Cues
Gerrit Kinkel Proctions
Groove Worx
Jesper Kyd
Jo Blankenburg
John Beal
Les Friction
LiquidCinema
Pfeifer Broz. Music
PostHaste Music Library
Sencit Music
Veigar Margeirsson
Zack Hemsey
相關介紹:
史詩音樂(Epic music)一般作為電影的預告片或者部分游戲的OST形式而存在,由於這個領域的特殊性,人們對其知之甚少,至今出品的相關專輯以及專業廠牌也不多,史詩配樂的主要特點是樂曲織體層次分明,宏大的合聲,大編制的管弦樂,現代樂器帶來的高質量重低音效果,節奏強勁,畫面感強,具有極佳的聽覺沖擊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家主要的史詩配樂廠牌,希望對喜歡這一音樂形式的朋友有一定的幫助。
『伍』 美國有哪4大動畫電影製作公司
1、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簡稱皮克斯,是一家專門製作電腦動畫的公司。該公司目前位於美國加州的愛莫利維爾(Emeryville)市。
該公司也發展尖端的電腦三維軟體,包括有專為三維動畫設計的軟體:PRMan,使用該軟體可做出如相片般擬真的三維景像。皮克斯的前身,是喬治·盧卡斯的電影公司的電腦動畫部。
1979年,由於《星球大戰》電影大獲成功,盧卡斯影業成立了電腦繪圖部,雇請艾德文·卡特姆負責和其他技術人員一起設計電子編輯和特效系統。
2、索尼影視動畫公司
索尼影視動畫公司(Sony Pictures Animation)是一家隸屬於索尼公司的動畫電影製作公司。最新作品為《精靈旅社3》,2018年7月13日於美國首映,2018年8月17日於中國上映。
3、夢工廠動畫公司
夢工廠動畫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 SKG, Inc.)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格倫代爾的動畫工作室。
公司於2004年由夢工廠工作室的動畫部門分拆而成立,同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影片曾經由派拉蒙影業負責發行。2013年起,由20世紀福克斯發行。2018年起,由環球影業發行、
4、迪士尼電影公司
迪士尼電影公司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沒有被交易過的好萊塢大公司。迪士尼全稱為The Walt Disney Company,取名自早期創始人華特·迪士尼,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依靠米老鼠起家,四十年代,涉足真人電影領域,先後收購了獨立電影界巨頭米拉麥克斯和3D動畫霸主皮克斯之後,迪士尼更是鞏固了自己作為頂級電影公司的地位。
(5)國外電影音樂製作公司擴展閱讀
迪士尼動畫發展: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可以劃分為迪士尼手繪經典動畫、迪士尼真人動畫、迪士尼計算機動畫、迪士尼模型動畫、迪士尼電影版卡通和迪士尼錄像帶首映等類型,其中的經典動畫成為迪士尼最主要的象徵。
開創這種局面的第一部經典動畫就是1937年發行的動畫長片,著名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部最經典的迪士尼電影集眾多榮耀於一身,作為世界上第一部有劇情的長篇動畫電影。
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發行電影原聲音樂唱片,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層次攝影機拍攝的動畫,還是世界第一部舉行隆重首映式的動畫電影,並獲得奧斯卡特別成就獎。
『陸』 全球最出名的音樂公司有哪些
一、 華納
20世紀全球五大唱片集團之一,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志,財富雜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巨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 1968年和1970年兼並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0年隨時代華納被美國在線(AOL)出資1600億美元合並,並隨即又出資200億美元與英國EMI唱片公司合並,組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唱片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Wea被稱為Warner Classics,旗下擁有Erato 、Teldec、 Elektra Nonesuch、Finlandia等多家規模不大但實力強勁的唱片公司,是不容忽視的 一支力量。在流行音樂領域Wea 被稱為Warner Music,多年來以Warner Brother和Wea作為 商標發行唱片,旗下擁有麥當娜、恩雅、 All-4-One、 Peter Poul & Mary、R.E.M、 The Smith、 Green Day、Jewel、Cher、Prince等眾多流行巨星。是世界唱片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台灣的UFO(飛碟唱片),大陸 的麥田音樂製作公司和普萊音樂也在Wea旗下。
二 環球
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1972年由德國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後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 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 的發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過Philips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歸帳下。1980年,又將名揚全球的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進入20世紀90年代, Polygram又 先後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與環球音樂公司 和並成為UNIVERSAL MUSIC GROUP(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 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發行各種類型的音像製品,與 BMG(貝圖斯曼), EMI, 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納)並稱為世界五大唱片 集團。
在古典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旗下擁有DG, Decca, Philips, Mercury, Impulse,
VerveGRP, Archiv, PointMusic, MCA等重量級唱片公司,還代理Telarc等公司的業務, 有眾多超一流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作為其堅強的後盾.而在流行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 同樣享有極高的聲譽,旗下擁有Polydor, MCA, Decca, Philips, Mercury, Island,
Geffen, A&M, Motown, Interscope, Dreamworks, Walt Disney(迪斯尼影片公司所屬
的唱片公司), DefJam, Argo, BAM, 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正東,新藝寶, 喜洋洋唱片,上海藝風,浙江步晟,等眾多唱片公司,還直接以Polygram和UNIVERSAL(環球 音樂)為商標發行唱片,其下雲集了眾多的流行歌手和樂隊,如U2, The Police,
Boyz II Men, Spice Girls, Ace Of Base, ABBA, BonJovi, Nirwana, Boyzone,
Cranberries, Texas, Metallica, The Jam, Roxy Music, Bee Gees, Slade演唱組;
Janet Jackson, James Taylor, Shania Twain, Sting, Paul Weller,Tina Turner,
Bob Marley, Eric Clapton, AQUA, Sheryl Crow, Bryan Adams, Elton John,
Stevie Wonder, Byyan Ferry, george Bensen, Trisha Yearwood, B.B.King,
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鄭中基,黃耀明,陳曉東,陳惠嫻,李惠敏,許美靜,許茹雲,范曉萱, 迪克牛仔,動力火車,許志安,蘇永康,熊天平,陳惠琳,張柏芝,雷頌德,吳奇隆,李克勤, 蔡依林,柳翰雅,鄭鈞,田震等.90年代, Polygram開始進軍影視業,其1994年發行的英國 影片《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創造了約2.5億美元的票房.1999年的<諾丁山>更是紅遍了五大洲。1999年,UNIVERSAL旗下三家古典音樂王牌公司 DG, Decca, Philips聯合推出了「企鵝唱片指南」系列CD,再版了歷史上20張被《企鵝唱片指南》 評定為「三星帶花」的著名唱片,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UNIVERSAL還推出 了40張CD的「20世紀光輝印記」系列以及多張譚詠麟暢銷專輯,採用dCS數碼技術再版 Polygram當年最著名的40張國語流行專輯,同樣是令人叫絕的大製作。
三 BMG
BMG 全稱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國唱片公司。在兼並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後,搖身成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之一。RCA 全稱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機和電台廣播公司,1919 年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1929年,RCA 收購了Betliner在美國開設的Victor唱片公司 之後開始進軍唱片業。40年代 RCA擁有Frank Sinatra、Perry Como、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一批炙手可熱的紅星。1955年起,Elvis Presley 更成 了 RCA的鎮山寶。但從六、七十年代起,RCA 的發展乏善可陳。 Arista由 Bell 公司所創,1979年為 BMG收購。Air Supply、Whitney Houston 都是 Arista的頂樑柱。
MCA 全稱是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音樂會訂票公司,在收購了 。Decca 的美國分公司後進入唱片業。四、五十年代擁有Bing Crosby、Louis Armstrong等
爵士紅歌星;六、七十年代簽下了The Who、Elton John、Olivia Newton-John、Ricky
Nelson等著名樂隊和歌星。1990年,MCA 收購了Geffen公司。 Geffen由David Geffen創建於1980年,本身是一家著名的中型公司。旗下擁有Guns N' Roses、Nirvana等著名搖滾歌手的樂隊。1990年被MCA以5億美元的高價收購。
四 EMI
EMI 的起源有兩個。一個Berliner在1898年創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個著
名的小狗聆聽留聲機的 HMV商標;另一個是Columbla公司。1929年。兩者合並成立了
Electrical And Music Instries (電氣實業有限公司),簡稱 EMI。這一合並使 EMI
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國的 Decca、美國的Brunwick和德國的 DGG,其餘 的廠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戰後, CBS率先推出了33轉LP唱片和45轉單曲唱片,但
EMI仍死守78轉的10英寸唱 片老規格,導致不少旗下藝人跳槽離去。50年代初,本來由 EMI代理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發行權的RCA、CBS也改與Decca和Philips合作。1955年,
EMI為了扭轉不利局面而收購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過它來打開美國市場。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風使 EMI無法在50 年代興起的搖滾樂潮流中獲益。進入60年代後, EMI才有了轉機。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紅,然後 是以The Beatles
為代表的英國搖滾潮流的興起。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國樂隊都簽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這股潮流的領頭羊The Beatles 樂隊更成了 EMI30年來最大的「金礦」。但 EMI的美國分公司 Capitol卻平白放過了發財的機會,不肯與這些英國樂隊簽約,結果這些樂隊在美國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 EMI強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 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張專輯《With The Beatles》的美國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過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樂隊解散後,Capitol 立即面臨了 破產的困境。而 EMI總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工黨政府上台後禁止英國企業將資金用作海外投資, EMI開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為 Thorn(科藝)集團收購,但仍保持自主經營。同年,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實行經濟開放政策,EMI隨即收購了美國的Imperial、Liberty 等公司。整個80年代, EMI的經營狀況頗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為公司賺了大錢。1992年, EMI收購了英國著名的獨立公司Virgin, 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汗!!!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呵呵,自己也長見識了.
不過這些都是美國的超級大公司,後起之秀索尼已經趕超了這些老牌.日本人就是有能耐啊.汗
至於百代嘛,越來越衰了.就不再贅述了
『柒』 有誰知道immediate music公司都為那些電影和游戲製作過背景音樂
Spider-Man 2
I, Robot
Troy
Alien vs. Predator
The Island
Van Hels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Hellboy II: The Golden Army
Wall-E
Iron Man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The Incredible Hulk
Valkyrie
Defiance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X-Men: The Last Stand
『捌』 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公司有哪些
下面獻上那些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簡介,一起來看下吧!
華特迪士尼影業Logo
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 (Walt Disney Pictures)
經典代表作:《復仇者聯盟》和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系列,《超人總動員》動畫系列,《賽車總動員動》動畫系列等等
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包含多方位的製作,發行,以動畫電影享譽全球的頂級電影公司,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依靠米老鼠起家,隨後不斷的發展壯大,現旗下擁有迪士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等知名品牌,尤其是漫威的超級英雄們,每當世界遭逢災難,這些超級英雄們就會肩負拯救人類的重任,最後讓世界重歸平靜。更有享譽世界的迪士尼樂園。
二十世紀福克斯Logo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經典代表作:《阿凡達》,《泰坦尼克號,》《猩球崛起》系列,《虎膽龍威》系列,《冰河世紀》系列等等
1935年二十世紀電影公司和福克斯電影公司宣告合並,這家新公司也是最晚成立的好萊塢大公司,但經受的磨難是最多的,幾次經歷險些破產。2009年出品由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3D巨片《阿凡達》上映,這為福克斯不僅帶來了極豐厚的利潤,同時也成為福克斯電影史上第一部獨資拍攝的票房進入世界前十的影片,2018年7月27日,迪士尼公司以713億美元收購福克斯的電影和電視資產,感謝二十世紀福克斯帶給我們那些優秀的電影!
華納兄弟Logo
華納兄弟 (Warner Bros)
經典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黑客帝國》系列,《蝙蝠俠》系列,DC漫畫英雄系列等等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成立於1918年,是美國成立時間第三悠久的電影公司,前兩家為派拉蒙電影公司和環球影業,均成立於1912年,出品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全球范圍內票房收入已經超過74億美元,穩居全球「最賺錢」電影系列,旗下有能和漫威抗衡的DC,雖然DC的英雄沒有漫威的那樣火爆,但是2018年海王的橫空出世或者預示著DC的英雄們開始崛起了,讓我們期待更多的DC英雄電影吧!
環球影片Logo
環球影片公司 (Universal Picture)
經典代表作:《速度與激情》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諜影重重系列》,《星際傳奇》系列等等
環球影片公司是全球電影、電視製片廠大型製作商之一。環球影片也是好萊塢 歷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製作了大批的西部片,恐怖片,音樂片,2001年推出速度與激情系列,成為史上最成功和火爆的賽車電影,2002年推出諜影重重系列成為好萊塢動作電影的新經典,我期待速度與激情最新一部趕緊出來吧!
派拉蒙影業Logo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經典代表作:奪寶奇兵系列,變形金剛系列,特種部隊系列等等
派拉蒙電影公司創建於1912年5月,比環球電影公司還要早上一個月,在好萊塢八大公司中資格最老。派拉蒙是好萊塢大公司中最不擅長開發系列電影的,只有《星際迷航》、《變形金剛》、《碟中諜》和《古墓麗影》寥寥幾套系列電影,但確製作了勇敢的心,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這些非常經典的勵志的經典影片,期待派拉蒙發揮優勢拍出更多勵志的傳世影片。
哥倫比亞影業Logo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經典代表作:007系列,洛奇系列,黑衣人系列系列等等
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KBK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1月10日改名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現屬索尼影視 娛樂 公司,2005年以48億美金收購好萊塢另外一家主要的電影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製作了史上最長壽的007系列。1995年前後公司連續投資拍攝並發行了二十多部華語電影,包括廣受好評的卧虎藏龍、功夫、等影片,為中國電影進入世界電影主流市場作出了頗有成效的努力。
歷史 上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主要包括:華納兄弟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已被索尼收購)、派拉蒙影業公司、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已被索尼收購)、環球影片公司、聯美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已被迪士尼收購)、迪士尼電影公司。
米高梅
米高梅電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是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之一。
一個電影製作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 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歷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學院獎(即奧斯卡)……
派拉蒙作為電影業的老牌巨頭,派拉蒙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在創立的最初三十年,這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總是能製作出 《教父》、《周末夜狂熱》、《奪寶奇兵》、《阿甘正傳》和《變形金剛》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三星電影集團公司(Columbia Tristar Motion Picture)是索尼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銷售公司,由索尼影視(美國)有限公司和哥倫比亞三星國際電影發行公司兩個子公司組成,負責在美國和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發行和推廣spe的電影產品。發行了的 《蜘蛛俠》系列、《精靈鼠小弟》、《霹靂天使》、《功夫》、《達芬奇密碼》和 首部007系列電影 《007大戰皇家賭場》等等知名影片。
華納兄弟1923年4月,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 代表作品有《蝙蝠俠:黑暗騎士》、《哈利波特》、《黑客帝國》、《超人歸來》等。
環球電影環球影片公司( 英語:Universal Picture),又稱環球影業,是全球電影、電視製片廠大型製作商之一。環球影片也是好萊塢 歷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 主要作品包括《美國派》系列,《冒牌天神》,《速度與激情》系列,《拜見岳父大人》系列和《諜影重重》系列。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1935年通過合並而成立的一家美國電影公司。由戴立歐柴納克擔任重負責人達四十年,現被並購於迪士尼公司之下 [13] ,是好萊塢主流的製片廠之一,代表作為 《鐵達尼號》(1997)(〈泰坦尼克號〉)。
迪士尼迪士尼電影公司成立於1923年,創始人華特·迪士尼。迪士尼電影公司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沒有被交易過的好萊塢大公司。主要作品有 《獅子王》《玩具總動員》《怪獸大學》《飛屋環游記》《冰雪奇緣》等。
聯美電影1919年,由查理·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
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畢克馥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 娛樂 公司。
2006年,湯姆·克魯斯出資收購聯美公司。其主要作品有 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
首先很榮幸可以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米高梅電影公司米高梅是美國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米高梅電影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歷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奧斯卡獎。米高梅出品的影片至今共獲得170項奧斯卡獎,在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中獨占鰲頭。2010年一度申請破產保護,後完成重組。
成立於1924年的米高梅公司是好萊塢最負盛名的電影公司之一,也是美國電影和好萊塢的象徵,旗下影星葛麗泰·嘉寶、查爾頓·赫斯頓、克拉克·蓋博、凱瑟琳·赫本、加里·格蘭特的名字至今仍然熠熠生輝。米高梅出品的影片至今共獲得170項奧斯卡獎,在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中獨占鰲頭。2010年一度申請破產保護。
2012年至2014年期間,米高梅與華納兄弟、新線電影公司實現合作,三家公司合作製作了《霍比特人》系列。
派拉蒙影業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英文名稱:Paramount Pictures, Inc.,中文簡稱派拉蒙或派拉蒙公司)成立於1912年5月,是美國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事實上,用高山來比喻派拉蒙在電影業的地位也是非常恰當的。在創立的最初三十年,這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
在之後的發展歷程中,派拉蒙產出了像《教父》、《周末夜狂熱》、《奪寶奇兵》、《阿甘正傳》和《變形金剛》等叫好又賣座的絕好電影。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派拉蒙影業公司的實權人物更迭速度很快,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公司的影片品質,無論是羅伯特・埃文斯,還是巴里・迪勒,雪莉・蘭辛主政,這家公司總能製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英文名稱: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簡稱華納兄弟或華納(Warner Bros.),成立於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 娛樂 製作公司之一。
華納兄弟包括幾大子公司,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製片廠、華納兄弟電視公司、華納兄弟動畫製作、華納家庭錄影、華納兄弟 游戲 、DC 娛樂 公司和CW電視台。該公司是華納傳媒 [1] 旗下子公司,總部分別位於美國伯班克和紐約。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華納兄弟排名第422。
2019年3月19日,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宣布董事長兼CEO凱文·辻原已辭職。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1934年至1985年稱為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是美國最主要的電影、電視節目發行和製作公司之一,它曾是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的一個子公司。總部坐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西側的世紀城。
迪士尼正式宣布與21世紀福克斯的713億美元收購計劃獲得了最後的監管批准,收購福克斯部分資產交易的確切完結時間在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3月20日12:02,迪士尼將以713億美元價格完成對福克斯的收購。
2020年1月,20世紀福克斯影業更名為20世紀影業(20th Century Studios)。
環球電影公司環球影片公司( 英語:Universal Picture),又稱環球影業,是全球電影、電視製片廠大型製作商之一。環球影片也是好萊塢 歷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但由於創始人卡爾·萊默爾只用自有資金經營公司,而且旗下也沒有強有力的連鎖影院,到20年代公司開始衰落。
七十年代,環球重回好萊塢的頂級公司行列,與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等著名導演合作,發行了《大白鯊》、《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後來的《侏羅紀公園》,其他經常與環球合作的導演還有羅伯特·澤米基斯(《回到未來》系列)、朗·霍華德《阿波羅13號》。進入21世紀,環球更成為好萊塢最擅長開發續集電影和喜劇片的大公司。隨著《諜影重重》《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大紅大紫,環球影片地位穩步上升。2010年,米高梅公司破產重組,環球影片回歸好萊塢頭把交椅。
2020年4月,AMC院線宣布不再放映環球影片的電影 。
1、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20th Century Fox):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
2、環球影業公司(Universal Picture):在好萊塢8大公司中資歷排行第二,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後來才移民到美國。
3、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
4、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12年的7月14號,一個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輕人,在好萊塢附近租下了一個簡陋的馬棚,開始電影拍攝工作——這里就是後來的「派拉蒙電影公司」。
5、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6、米高梅影業公司(Metro-Goldwyn-Mayer):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世界電影史上的最大奇跡——米高梅(米特羅——高德溫——梅耶的簡稱)電影公司宣告成立,並從此開始製造出一系列神話。
7、迪士尼(Disney):取名自期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中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的譯法有不同,見下),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影視,動畫,主題公園,玩具,圖書,電子 游戲 和傳媒網路
8、新線影業公司(Newline):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獨立製片發行公司,最初以面對美國高校發行歐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為主。
9、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於1994年10月,三位創始人分別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傑弗瑞·卡森伯格和大衛·格芬.夢工廠的產品包括電影,動畫片,電視節目,家庭視頻 娛樂 ,唱片,書籍,玩具和消費產品。
10、獅門電影公司(Lions Gate Films ):1997年獅門 娛樂 公司買下加拿大的發行商Cinepix Film Properties,創建獅門電影公司。
11、高蒙電影公司(Gaumont):創建於1895年7月,名為「Le Gaumont et compagnie 」,比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早5個月,創建人為法國人萊昂·高蒙。
12、歐羅巴電影公司(Europa Corp):法國導演呂克·貝松2001年創建的「歐羅巴電影公司」是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
你好!關於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公司有哪些?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希望對你有幫助。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公司有好多,我舉幾個比較有名的。
1、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
2、環球影業公司(Universal Picture):在好萊塢8大公司中資歷排行第二,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
3、米高梅影業公司(Metro-Goldwyn-Mayer):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
4、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於1994年10月,三位創始人分別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傑弗瑞·卡森伯格和大衛·格芬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於1994年10月。
5、迪士尼(Disney):取名自期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中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的譯法有不同,見下),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
6、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20th Century Fox):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
7、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
以上這些都是好萊塢很著名的電影公司。希望能幫助你,僅供你參考
夢工廠:月亮之上的小男孩
1994年,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連同迪士尼影業主席格傑弗里•卡森伯(Jeffrey Katzenberg)和唱片公司老闆大衛•格芬(David Geffen)共同創立了夢工廠(DreamWorks SKG),DreamWorks後面的「SKG」就是三個人名字的縮寫。
史匹柏希望夢工廠的標識能使人回憶起好萊塢的黃金時期。此後用電腦繪制出了一個男人站在月亮上釣魚的圖案作為Logo,但是多次參與史匹柏電影製作的工業光魔公司(Instrial Light and Magic)的特效總監丹尼斯•慕雲(Dennis Muren)建議Logo用手畫更好看,於是慕雲請來他的設計師朋友羅伯特•亨特畫了夢工廠的標志。亨特同時給史匹柏送去另一個可選版本的Logo,該版本則是一個小男孩坐在月牙上釣魚。沒想到史匹柏更喜歡男孩坐月牙上釣魚的版本,原設想的Logo反而成了歷史。至於坐在月牙上的那個男孩是誰?他就是亨特的兒子威廉。
你現在在電影片頭看到的夢工廠Logo是在由羅伯特•亨特在幾位工業光魔(ILM)公司的編劇、導演和監制的協助下畫出來的。
2.米高梅影業公司標識:雄獅利奧
1924年,電影公司宣傳人員霍華德•迪斯為塞繆爾•高德溫的高德溫影業公司設計了「雄獅利奧(Leo The Lion)」標識。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 體育 隊——雄獅隊。幾年之後,高德溫影業公司與米特羅影業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業公司合並,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現在的米高梅,並保留了雄獅利奧這個標識。
自此之後,共有5頭獅子扮演「利奧」這個角色:最初的獅子名叫「斯拉特斯(Slats)」,「統領」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無聲影片;第2頭獅子名叫「傑基(Jackie)」,是米高梅「雄獅軍團」中第一個被觀眾聽到怒吼聲的成員。由於仍處在默片時代,當雄獅利奧的標識在大銀幕上出現時,相關人員會用留聲機播放傑基的咆哮。值得一提的是,傑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法彩色影片中出現的第一頭獅子;第3頭獅子名叫「坦納(Tanner)」,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當時傑基仍然出現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第4頭獅子沒有名字,鬃毛非常濃密,但被使用的時間也非常短暫;第5頭獅子就是自1957年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真正意義上的利奧。米高梅的座右銘是「為藝術而藝術」。
3. 20世紀福克斯:探照燈Logo
1935年,20世紀影業公司(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 )與福克斯影業(Fox Film)公司(當時主要是一家影院連鎖公司)合並成一家新公司——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連字元隨後被取消)。
最初的20世紀標識是1933年由著名山水畫家小埃米爾·科薩創作的。合並之後,科薩用「Fox」替換「Pictures, Inc.」,便形成現在的標識。除了這個標識外,1968年影片《決戰猩球》末尾處出現的坍塌的自由女神像的繪景也是出自他的手筆。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福克斯影片的開場序曲《20th Century Fanfare》與標識的知名度也是不分伯仲,這首序曲由阿爾弗雷德·紐曼創作,他後來成為聯藝公司(United Artists)的音樂總監。
4. 派拉蒙標識:雄山
1912年,阿多夫·佐科爾與影院巨頭丹尼爾·弗羅曼和查爾斯·弗羅曼兄弟聯手創建了Famous Players電影公司,也就是派拉蒙影業公司的前身。派拉蒙的雄山標識最初不過是W.W.赫德金森與佐科爾會面時的塗鴉之作,雄山的原型是他小時候生活過的猶他州的本·羅蒙德山(後來的實景標識可能是秘魯的阿特森拉傑峰)。
派拉蒙的雄山是好萊塢電影公司標識中 歷史 最為悠久的。最初的標識共有24顆星,象徵派拉蒙當時的24名簽約明星,現在的星數為22顆,但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減少星數。此外,最初的繪景也被電腦合成的山峰和星星所取代。
5.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標識:WB盾牌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是由波蘭移民——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這4個猶太人兄弟創建的。實際上,他們出生時並不叫這些名字:哈里原名叫「赫斯茲」;阿爾伯特原名叫「亞倫」;山姆原名為「斯穆爾」;傑克原名叫「伊特扎克」。在改成「華納」前,他們最初姓什麼現在也已成為一個謎,一些人認為是「溫薩爾」、「溫斯科拉瑟爾」或者「艾克爾鮑姆」。
最初的時候,華納兄弟在吸引優秀演藝人才方面陷入困境。1925年,在山姆的力勸下,華納兄弟拍攝了第一批有聲長片。據說,在聽到山姆的建議時,哈里曾問到:「有誰願意聽演員們開口說話嗎?」現在看來,哈里的顧慮顯然是多餘的。有聲長片的推出了產生了「滾雪球」效應,大大提升了華納兄弟的知名度。隨著時間的遷移,華納兄弟的標識WB盾牌曾多次經歷修改。
6. 哥倫比亞標識:手持火炬的女人
1919年,哈里·考恩、傑克·考恩兩兄弟與喬·布蘭迪共同創建了考恩-布蘭迪-考恩電影公司,也就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的前身。「考恩-布蘭迪-考恩」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低成本影片,被人形象地稱之為「咸牛肉加捲心菜」。1924年,考恩兄弟買下了布蘭迪的全部股份,將公司更名為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用以提高自身形象。
手持火炬的女人」這個標識是1924年設計的,但這位女模特的真實身份從沒有得到證實,雖然有10多名女性聲稱就是標識中的「火炬女郎」。在1962年的自傳中,貝蒂·戴維斯稱克勞迪婭·戴爾就是這位女模特;1987年,《人物》雜志又將哥倫比亞女演員阿米莉婭·巴切勒推向前台;2001年,《芝加哥太陽時報》則認為在哥倫比亞做群眾演員的簡·巴塞洛繆才是真正的「火炬女郎」。由於哥倫比亞的標識多年來一直處在變化之中,所有3種說法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當前使用的「火炬女郎」標識是1993年由邁克爾·迪斯設計的,他受索尼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的委託,讓「火炬女郎」的形象回歸經典。雖然有人指出女星安妮特·貝南就是當時的模特,但女模的真正身份卻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家庭主婦和壁畫家詹妮·約瑟夫。迪斯並沒有直接採用詹妮的面部,而是利用電腦生成的特徵創造了一張「合成臉」。
我是煙輕水冷,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好萊塢做為電影界中最高級別的存在,它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也是百花齊放,出產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今天我就來說一下好萊塢最出名的五大電影公司。
一、迪士尼電影公司
迪士尼電影公司成立於1923年,創始人華特·迪士尼。迪士尼電影公司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沒有被交易過的好萊塢大公司。主要作品有《獅子王》《玩具總動員》《怪獸大學》《飛屋環游記》《冰雪奇緣》等。
二、派拉蒙電影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成立於1912年,創始人阿道夫·朱克和傑西·拉斯基。主要作品有《復仇者聯盟》《變形金剛》《星際迷航》《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等。
三、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
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成立於1918年,創始人是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主要作品有《哈利波特》《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超人:鋼鐵之軀》《破產姐妹》《生活大爆炸》等。
四、環球影片公司
環球影片公司成立於1912年,創始人是卡爾·萊姆爾。主要作品有《寂靜嶺》《速度與激情》《侏羅紀公園》《憨豆特工》《神偷奶爸》等。
五、米高梅電影公司
米高梅公司成立於1924年,由米特羅公司、高德溫公司、路易斯·梅耶公司三家合並而成。主要作品有《007》《終結者》《霍比特人》《漢尼拔》《律政俏佳人》等。
『玖』 環球音樂公司跟環球電影公司旗下的嗎
不一樣的 環球電影就是環球電影 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 Group)是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環球唱片的前身是寶麗金唱(Polygram)。1972年由德國Polydor International(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後的國際業務名)與荷蘭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了Polygram,並先後在1961年和1980年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和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20世紀90年代,Polygram又先後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1998年12月,加拿大Seagram公司將Polygram和原BMG旗下的Universal/MCA公司合並成為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組成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唱片帝國」,與BMG(貝圖斯曼),EMI,Sony/CBS(索尼/哥倫比亞),Wea(時代華?並稱為世界五大唱片集團 。環球唱片在全球幾十個國家設有子公司,並擁有Polydor,MCA,Decca,Philips,Mercury,Island,Geffen,A&M,Motown,Interscope,Dreamworks,Walt Disney等眾多知名品牌。
滿意請採納
『拾』 外國的所有電影製片公司
美國電影製片公司與藝術電影製片公司
「夢工廠」始建於1994年,它的創建人除了斯皮爾伯格,還有原迪斯尼執行主席傑佛瑞·卡森伯格和音樂巨子大衛·格芬。它成立以來一直與環球電影公司保持著密切的業務關系,所產影片的海外發行工作,以及DVD影碟的發行均由環球公司負責代理。此外,斯皮爾伯格本人與環球公司也關系密切,他早期執導的影片《大白鯊》、《ET外星人》和《侏羅紀公園》等都是為環球電影公司拍攝的。夢工廠最初的目標是成為多媒體娛樂巨頭。從1997年開始,連續推出了《拯救大兵瑞恩》、《角鬥士》、《史萊克》、《奔騰年代》、《馬達加斯加》等多部電影精品,在其出品的電影中,有相當部分堪稱這10年好萊塢電影兼顧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典範。但過去幾年中,該公司的宏偉目標一降再降。1999年,公司放棄了在洛杉磯建立高科技影城的計劃,並在2004年出售了旗下的音樂業務,縮減了電視製作業務。在分拆出動畫業務後,如今的夢工廠只是一家偶爾能受到奧斯卡金像獎恩澤滋潤的小型真人影視製作公司,而像今年夏季的《神秘島》(The Island)這樣的影片不時會為公司帶來票房災難。
Miramax 這幾年的聲譽可謂如日中天,不僅在奧斯卡獎上屢創佳績,商業效果也不同凡響,Good Will Hunting, Chicago, Gangs of New York等接連打破$100 Millions票房大關,成績不讓老牌好萊塢公司。公司自己也不斷壯大,已成為幾乎所有獨立電影和外國電影尋找資金來源或成片後尋求在北美流通時的首選。
由Bob 和 Harvey Weinstein兄弟倆創立的公司,當年也曾經掙扎多時,一直沒有突破,80年代末期一部「Sex Lie &Video Tape」使他們大撈了一筆,從此胃口越來越大。他們的信條是:碰到一個潛在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無論多大代價,要在競價上超過競爭者。當然,這里的競爭者指的是我後面提到的那些小公司。
成立了25年的Miramax ,運作方式在頭十幾年還只是購買成品,不製作,只在流通渠道上賺錢。他們不願沾染好萊塢過重的商業氣息,將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倆人自信在選片上有極准確的品位,又有極強的市場宣傳手段,許多被其它大公司放棄的片子,到他們手裡都能夠起死回生。象"English Patient", "In the Bedroom"這樣的片子,在商業票房上要冒極大的風險,卻由於Miramax的介入不僅片子得以上市,而且連連獲獎,反過來幫助其被更多的影院所接受。
Weinstein兄弟野心勃勃,不甘心只是一個發行商,於是,他們找到迪斯尼,說服迪斯尼買下自己的公司,但保留他們獨立性,只是在資金上給予支持(每年$700Millions的製作費出自迪斯尼)。從此,他們可以自己投資拍片,且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如Kill Bill的$75 Millions, Cold Mountain$86 Millions, 紐約黑幫的超過$100 Millions的一部分),漸漸羽翼豐滿,已成為電影界不能被人忽視的生力軍。近十年中,他們出品的影片已先後被奧斯卡提名將近200次,獲獎50餘次,是其它公司包括老牌製片廠無法比擬的。
對於藝術價值高的影片,Miramax不在乎其商業效益,因而也投資過相當多的虧本買賣。為了使公司收支不至失衡,Bob領頭另立門戶,新建的Dimention公司專門製作商業片,與Miramax經營理念截然相反。Dimention在市場上穩扎穩打,出品的影片如「Spy Kids」等票房成績出眾,並以次增強了對Miramax的資金支持。
Miramax近年來佳作不斷,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這些以為,廣為人知的還有:Pulp Fiction, Shakespeare in Love, The Cider House Rules, Chocolate, Bridget Jones''''s Diary.
2、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Searchlight是老牌影廠20世紀福克斯的藝術片分部,經營上也有其獨立性。由於公司管理層皆來自福克斯本身,所以,經營策略上比較穩重,卻也算步步為營,幾乎每部影片都賺錢。只有相當於Miramax十分之一人力Searchlight,每年的業績卻與Miramax不相上下,可見,其選片上略趨於商業性,絕對不會冒大風險,對於外語影片更是不敢輕易投資。
近年有影響影片One Hour Photo, In America, Titus, The Good Girl,今年的Thirteen,Bend It Like Beckham。
3、Focus Features
由導演李安的長期搭檔James Schamus作為兩名起始合夥人之一的Focus 成立時間較短,卻是獨立製片市場上人人交口稱贊的有生力量。曾與李安合寫了劇本<喜宴>,<冰風暴>,及<卧虎藏龍>的 Schamus(他是主寫)對於獨立影片的准確判斷無疑是公司得以發展壯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對於國際電影市場的深入了解和長期與國際影人的合作,使得Focus得以自如地運作外國資金及資源,去年成功地買斷The Pianist就是其中很好的一個例子。同時,來自環球和Miramax的市場部主管可以有效地使用與老牌製片公司建立的關系,使其在北美市場上成為挑戰Miramax和Searchlight,成為獨立製片的專家公司。
近年有影響影片:Far From Heaven, Pianist, Lost in Translation, Swimming Pool和即將上映的21Grams, Sylvia。
4、Sony Picture Classics
Sony Picture Classics是Sony Picture 的藝術部,與Searchlight相似,經營策略穩重。SONY允許他們相對獨立運營的要求,就是買斷的每一部片子不可以超過$10Millions,所以他們很少在電影節上與競爭者競價,非常保守。但其總裁在電影圈中交友廣泛,加上SONY在全世界的流通網路,使得他們往往可以直接與電影人接觸,而於私下達成合約。
近年有影響影片:卧虎藏龍,Talk to Her, Spider, 13 Conversation about one thing。
5、Lions Gate Films
加拿大的Lions Gate 是藝術電影市場上的老牌部隊,以冒險激進出名,敢於插手一些有爭議的影片,經常是Miramax的競爭對手,公司資金豐厚,有自己強大的錄像帶公司(Trimark),可以在電影衍生市場上有所作為。兩年前,$4millions買斷的Monster''''s ball使Halle Berry得到了第一個黑人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影片也同時收到$20millions的票房收入。但是,Lions Gate 很少關注外國製作,對於在北美市場沒有名氣的電影人來說,不是尋求合作的主要選擇。
近年有影響影片:Monster''''s Ball, Lovely & Amazing, Secretary.
6、United Artists
UA是老牌好萊塢公司米高梅的藝術分部,缺少獨立性和保守的運營作風使他們鮮有佳績。去年在Sundance電影節買下後來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Bowling for Columbine是UA少見的冒險之作,卻得到不凡的回報。
公司全部只有十幾個人,母公司對UA的財務限制也是每部片子的買斷價不超過$10 millions。
近年有影響影片:Igby Goes Down, Asassination Tango。
7、IFC Films
IFC是專門放映獨立電影的有線電視頻道IFC(independent film cjannel)的製作流通部門,秉承其創始電視台的風格,對獨立電影市場的行情了如指掌。去年投資並發行的My Big Fat Greek Wedding票房超過$200millions(成本只有$5 millions),打破有史以來獨立製作影片的記錄。
對外國影片情有獨衷,藝術品味不俗。近年有影響影片: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Y Tu Mama Tambien, Boys dont Cry。
8、Artisan Entertaiment
曾經是家庭錄像帶銷售商的Artisan 1999年因一部The Blare Witch Project成為獨立電影商的主力。在電影節上以$1million買下的該電影,票房收回了$140 millions(!!回報率!), 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交上如此的好運。此外,公司擁有7000部影片的錄像帶及DVD發行權,使其可以在電影院以外獲取營利。缺點是公司並不以品味而著稱,選擇影片失敗多於成功,自Blare Witch後,就很少再有一鳴驚人的佳作了。
近年有影響影片:Requiem for a Dream, Jonah, The Blare Witch Project。
9、Paramount Classics
老牌影廠派拉蒙的藝術部,少冒風險,營利為主,因而也沒有大動作,在電影節上出價相當摳門,專撿其它幾家放棄的項目,為影人所共知。如果你的影片製作成本pian偏低,開價不會太高,藝術水平有限的話,Paramount Classics會是你最後的選擇。
近年有影響影片:You Can Count on Me, Mostly Martha, Bloody Sunday.
10、Newmarket Films
Newmarket是獨立電影市場上的新軍,一出手就不同凡響,2000年出品的Momento為公司打響知名度。公司規模不大,每年可以運作的資金有限,但以購買外國影片為主。去年兩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瑞典的LiLya 4-love和丹麥的Open Hearts就是他們買進的。
近年有影響影片:Momento, Whale Rider(紐西蘭)。
美國8大製片電影公司是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
二十世紀福克斯
迪斯尼公司
米高梅公司
索尼公司
新線公司
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
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