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2012年的新片
⑵ 有什麼以美國總統林肯為主角的電影嗎
《青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這是一部林肯的傳記片,但是是1939年的。 《林肯傳 》Abraham Lincoln 也是林肯的傳記片,是1930年的。 《林肯在伊利諾斯》 Abe Lincoln in Illinois 一部關於林肯的電影,1940年的。 最近70年 並沒有新的主要講林肯的電影, 但是今年將會有一部叫做 《林肯》 Lincoln 的電影上映 ,本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 由兩屆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出演林肯,這電影目前確定12月在美國上映,有希望引進大陸,但估計是明年初的事情了。
⑶ 之前看了一部電影:主角是林肯總統,是南北戰爭時打吸血鬼的,是什麼片子
吸血鬼獵人林肯 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 (2012)
導演: 提莫·貝克曼貝托夫
編劇: 賽斯·格雷厄姆
主演: 本傑明·沃克 / 盧夫斯·塞維爾 / 多米尼克·庫珀 / 瑪麗·伊麗莎白·溫斯特德 / 艾琳·沃森 / 更多...
類型: 動作 /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12-06-22(美國)
⑷ 哪個吸血鬼電影中講的是一個拿著斧子的人獵殺吸血鬼叫林肯的
是《吸血鬼獵人林肯》吧。電影劇情1818年,印第安納州,月光無法灑進茂密的叢林。在叢林的深處,有一棟孤孤零零的小木屋。在木屋裡,9歲的林肯正無助地趴在母親的身邊。他的媽媽正在彌留之際。很快,林肯的媽媽就去世了,而林肯也得知,自己母親的死是因為吸血鬼造成的。復仇的火焰在林肯的心裡熊熊燃燒,而當他得知大部分吸血鬼還是奴隸主的時候,他內心的怒火更是無法遏制了。酒吧的一次偶遇,使年少魯莽的林肯結識了亨利,這個神秘但武藝高強的男人指導他與吸血鬼戰斗,於是林肯開始了漫漫的"討伐吸血鬼"的路程。復仇的同時,林肯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得到了有相同的廢除奴隸制政治理念國會議員的支持,後來被選舉成為美國總統。但是廢除奴隸制嚴重損害了南方吸血鬼奴隸主的利益,惱羞成怒的吸血鬼挑起了與人類之間的戰爭,美國南北戰爭由此打響
⑸ 如何評價2012年電影《林肯》
在講電影之前,先要講一下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意義,否則非美國觀眾(即便是美國觀眾,如果不了解南北戰爭也是一樣的)就不能理解林肯為什麼不惜代價地推動憲法第十三修正案。
南北戰爭,無論你們怎麼理解戰爭的起因,宗教也好,文化也好,道德也好,哪怕經濟利益也好,它的症結都在奴隸制上。要麼起點是奴隸制,要麼落腳點是奴隸制。南北之間的所有矛盾,只要解決了奴隸制就全部煙消雲散了。但如果不解決,那麼即便南北戰爭結束,只要一有機會,新的戰爭還會再打起來。南方的投降只是一場漫長的停戰而已。北方付出了巨大犧牲,付出了成千上萬年輕小伙的生命和未來,無論如何一定要有個勝利果實出來。怎麼讓南方永不再反,必須要有個說法。解決辦法只有兩個,要麼永久解除南方的武裝,要麼廢除奴隸制,前者顯然不可能且不說有憲法第二修正案,每個南方人都能拿起武器,將一部分州永遠處於劣等地位的做法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那麼解決途徑就只能是後者,即廢除奴隸制。
那這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個玩意呢。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全文如下:第一款在合眾國境內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但作為對於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懲罰除外;第二款國會有權以適當立法實施本條。
而當時,作為共和黨內激進派的賓夕法尼亞眾議員Thaddeus Stevens(就是影片里看誰都像欠他三百兩銀子的瘸子)其實想要的修正案是這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將他人當做奴隸。國會有權以適當立法來保證美國境內任何地區對此宣言的執行。」
兩相比較就會發現,現在這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其實連法律上的平等都不能保證。所以才會有後面的第十四、第十五修正案。電影里的Thaddeus Stevens在國會辯論中為了推動憲法第十三修正案而違心地只承認法律上的平等,否定眾生平等的情節其實是藝術虛構。現實中,激進派當時的政治主張其實也僅限於到法律上的平等這個層次。
所以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最低程度的廢奴法案。如果連這個法案都沒有,那麼南北戰爭等於是白打了。因此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林肯的底線,是絕對不能商量和交易的東西。這是理解電影《林肯》的關鍵。電影很多部分都體現這一點,比如林肯夢到自己坐著小船即將到達對岸就是暗示廢奴法案就是那個最後的對岸,是整個南北戰爭的封刀動作,又比如開頭戰爭的殘酷,士兵敘說親人的犧牲,背誦葛底斯堡演講都是在暗示廢奴法案勢在必行,否則將士們的血就白流了。所以林肯推動廢奴法案決心在電影開頭就已經確定好了,不可動搖,問題就在於林肯為此要付出多大的犧牲。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到,電影雖然講的只是林肯強力推動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故事,但實際上還是一部傳記片。影片的關注點終究是在林肯本身,而不是第十三修正案的意義。第十三修正案只是個線索,一個說故事的布景而已,目的還是為了刻畫林肯這個人。所以電影會有大量的和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無關的家庭戲,林肯莫名冒出來的各種冷笑話,以至於電影還借戰爭部長之口來了個官方吐槽。而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意義的呈現則是模糊的,只在必要的幾個地方稍微提及一下,比如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好讓觀眾不要忘記這幫人到底為什麼要干這件事。
因此,再反過來看,這個電影劇本是非常高明的。從林肯漫長的歲月里擷取這一段故事的原因就在於高潮、懸念好設置,沖突人物集中,以此為線索可以隨便插進去你想表現的內容,比如林肯的慈父形象,林肯的平易近人,林肯的政治手腕和務實態度,而不會讓電影呈現出支離破碎的感覺。
對於林肯的刻畫,劉易斯的一座小金人已經說明問題了,我就沒不必多嘴了。我就來聊一下配角。有兩場配角的戲我認為是比較精彩的,蠻打動我的。一個是斯蒂文斯眾議員為了修正案通過違心說話。當斯蒂文斯猶豫的時候,鏡頭掃過等待中的記者,意識到他現在的發言將會改變歷史,然後是羞辱過他的瑪麗和凱克利(黑人),前者是自己的尊嚴,後者則是黑人即將到手的幸福,一對艱難的選擇,最後是阿什利和利頓,同樣是對立的兩面,阿什利的殷切期待和對昔日同僚的威信(斯蒂文斯在之前的劇情里可是嘲諷過利頓的),並提示觀眾一起矛盾的關鍵在斯蒂文斯要說的話,他的言行將決定歷史。然後斯蒂文斯就低著頭用最快的語速把這段「我不認為眾生平等,我只認為他們法律上平等,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的違心話說出來,之後不管對方說什麼像復讀機一樣把這段又說了一遍,直到被彭德爾頓激怒才正面迎戰,最後昂頭又說了一遍。三次感情都不一樣,第一次羞愧、不情願,第二次逃避,第三次就徹底接受了。這就是干惡心事的經典三段心理階段。當然,參與對手戲的彭德爾頓也讓我印象很深刻,發現自己的先鋒伍德看上去要丟陣腳了,先是幫腔,眼看實在不行,再跳出來親自上陣,最後那句「how dare you?」憤怒同時不失身份,和年輕伍德的表現是有差別的。
這段劇情是一個小高潮,情緒的醞釀相當精彩,時刻提醒觀眾斯蒂文斯是經歷了怎樣的內心煎熬才做出這樣的選擇,讓觀眾感受到斯蒂文斯的犧牲是有多麼偉大,讓人心生敬佩和感動。
另一段緊接著的劇情是大兒子羅伯特的。首先要感謝劇本,的確出乎意料,羅伯特先是立個flag說:「你嚇不倒我,我就是要參軍。」結果看到斷肢殘腿嚇尿了。然而參軍的念頭不但沒有打消,反而更加堅定,不容置疑。這個處理讓羅伯特的形象上升了不少。認識到自己的恐懼,還能直面自己的恐懼,那才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無知者無畏。虎父無犬子。
其次還是想說一下兩個演員的表演,羅伯特在被林肯呼喚的時候,第一張表情其實還是孩子那樣渴求父母安慰的表情,彷彿在說「爸,好可怕。」,但等他站起來時,這個表情已經收回來了。而林肯是先作為父親也同兒子羅伯特一樣的語氣斬釘截鐵地表示不同意,然後羅伯特說出了非常傷人的話:「你就是怕我媽,而不是怕我死(才不讓我參軍的)。」然後林肯控制不住甩手一個巴掌,之後立刻意識到自己錯了,趕緊去抱住兒子的臉,似乎在問臉是不是很疼,剛才真的是對不起,然後羅伯特一把甩開,氣呼呼地離開。林肯像一個犯了錯的小孩一樣,不停地搓著手,讓人看了特別難過。等羅伯特走後,林肯才喃喃地自言自語到:「I can`t lose you(我不能失去你,孩子)。」典型的感情內斂的父親。
我不得不說,看名導、名演員參與拍攝的電影,雖然不能保證影片一定是佳作,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⑹ 一部電影,主角名字叫林肯,是殺吸血鬼的,叫什麼名字
吸血鬼獵人林肯
⑺ 電影主角是湯姆林肯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
好萊塢動作英雄榜
8.7
動作 / 犯罪
年代:2013
地區:美國
演員: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阿諾德·施瓦辛格 傑森·斯坦森 布魯斯·威利斯 李連傑 成龍
導演: 電影頻道
簡介:
⑻ 寫林肯一生的電影有的么
青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這是一部林肯的傳記片,但是是1939年的
林肯傳 Abraham Lincoln 也是林肯的傳記片,是1930年的
林肯在伊利諾斯 Abe Lincoln in Illinois 一部關於林肯的電影,1940年的
最近70年 並沒有新的主要講林肯的電影,
但是今年將會有一部叫做 林肯 Lincoln 的電影上映 ,本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 由兩屆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出演林肯,這電影目前確定12月在美國上映,有希望引進大陸,但估計是明年初的事情了。
⑼ 有一部電影較詳細地描述了林肯被刺殺的情景,是什麼電影
刺殺林肯 Killing Lincoln (2013)
主演: 比利·坎貝爾 / 傑西·約翰遜 / 湯姆·漢克斯/ 格拉漢姆·貝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