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千與千尋影片從音樂方面賞析
《幽靈公主》製作公映後,宮崎駿原本以此部作品完成後即宣告封筆。但1999年底,宮崎駿卻意外復出,主導製作了動漫巨作《千與千尋》。音樂仍舊由久石讓創作。在《千與千尋》里,自然的矛盾與人類的迷失,成為被反復訴諸的議題。主人公千尋在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輾轉里,見證著身邊的一幕幕失落的影像。他與他們,都在不斷攀爬的人生旅途中被世界所遺忘,丟掉了記憶,丟掉了名字,忘記了回家的道路。
以單純的眼光看,影片是關於千尋在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神奇經驗。但事實上,它卻是一則關於整個人類的精神寓言。人類在苦苦追尋生存出路的時候,卻都無不意外地迷失在歧途,開始在精神流失的過程里喪失希望。要尋找回真正的自我,做最後的救贖,只能寄希望於千尋那樣純潔而無邪的童心。紛爭,欺騙,貪婪,懶惰,利用,自私,虛偽……成人世界裡的一切醜陋的側面,都在孩子那潔凈的心靈面前黯然失色。
久石讓在《千與千尋》的音樂創作中,淡卻了早前的輕佻,反而是漸漸壓緩了節奏,以最簡單的音符、最繁復多變的弦樂篇章去詮釋小女孩千尋的情感世界。鋼琴,往往是以獨白的形式獨立於交響空間里,給人以一種取自於復雜世界裡最孤獨的心靈感(聽歌)受。雖是細膩的抒情,但琴鍵之音卻已沒有了宮氏動畫中的童趣色彩,反而是哀氣十足。如其中的一章one summer day,曲調上原本是追隨著《天空之城》做點題式的獨白,但卻在一派古典氣息里被編配得老氣橫秋,讓人在冥想中逐漸催生了年華老去的失落意境。
影片中的音樂與《幽靈公主》相仿,越發具有成人味道,想來久石讓的音樂創作似乎也象千尋一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成長,逐漸開始變得老氣橫秋。很多人對此不太習慣,都在懷念那個純真而跳躍的《龍貓》時代,都在懷念那個時候的久石讓。但是,我們沒有發覺,我們自己的心靈也已經不再單純,也不再信奉夢想,也隨著那淡淡的少年回憶的影像在短短的瞬間變得衰老。《千與千尋》的音樂與畫面,其實就象是一個完整的人生一樣,輾轉來去,一點一點地尋回我們曾經失落的東西。久石讓的音樂仍舊是充滿關懷的,永遠都是,就象是你心臟被刺痛的那一剎那,突然撫慰過來的一隻手掌。很溫暖,很人性。
相比於《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的音樂元素更為豐富,表現手法也更為老練,顯示了久石讓扎實精緻的一貫風格,再次展現了久石讓以簡單琴音捕捉復雜情感的獨到功力,優雅而美麗的琴音里不時隨著劇情墜入調皮、可愛、奇趣、躊躇、猶疑、不安、感傷的思路,並隨時與掌握驚險奇異冒險歷程的管弦樂交互融合。與前作更為不同的是,《千與千尋》對古典音樂的追隨顯得特別鮮明了一些,很多章節已經成為音樂舞台上被反復改編演繹的新寵。而本片最為流行的,則是傳統日本民謠風格的主題歌《與你同在》,這是木村弓所創作並自己親自演唱的,而不是久石讓的手筆,難怪其曲風與影片的大多配樂風格有著那麼明顯的出入。
木村弓早年一直在美國留學,學習的專業可不是演唱,而是鋼琴課程。回國後,由於脊椎意外受傷,使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打擊。可是她卻沒有放棄自己,也沒有對人生失望,而是依靠歌聲重新站了起來。現在總在各個公益演出與傷殘理事會的活動中出現的她,有著與千尋一樣美好而單純的品質。難怪她的聲音會被宮崎駿所青睞,《千與千尋》的命題不就是人生跌倒之後重新找回自我的艱辛歷程嗎?
不過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應該不會對《與你同在》的曲調陌生。歌曲的和聲部分,明顯是取自於帕赫貝爾的《卡農》,除了拍子上有點變化之外,基本屬同宗。在《千與千尋》所出品的電影原聲中,特別收錄了這個主題歌,而且後來還特別製作了交響音樂版。人們都說,這個曲子雖然與久石讓無關,卻有著與久石讓一樣的情懷,當然,也有著帕赫貝爾那不可磨滅的古典身影。
『貳』 宮崎駿的動畫中的人物和音樂有哪些特點
具我知道的他的配樂里大多都是久石讓的,久石讓不是哪個電影或片段都會給配樂的,是能讓久想起或回憶,就是感動或讓久深思的電影,久才會給其配樂。宮的人物么,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在跑上,每個人跑的動勢都有不同,這也是反應人物性格的表現手法之一,還有就是宮人物的性格主角一般都是看似簡單,實著倔強的那種 ,其實日本的漫畫主題一直都是隨著主角要完成的夢想而發生的故事。一直都是這個主題,是非常陽光的,雖然裡面有少少少許的血腥,暴力或挑色 的東西,但主題是非常好的,而且還有說服力。宮的大多劇本里體現的也是這些內容,一個好的電影,可以教育一代人,一個好的動漫同樣也可以。但是我們國產的動漫要想發展到日本的水平,其實我認為首先還是要打開國內的體制,就 是說給動漫一個發展的空間,這個空間是自由的和平的,沒有水份的。其實日本漫畫之所以這么強大,在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就是在日本的漫畫市場是非常自由的,畫家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已所要表達的東西。和非常多的同職業競爭,才會出現這么多的好的漫畫,而且在日本,漫畫不被看作為小孩子才能看的片子,一部動漫,有最好的聲優,最好的編劇,最好的製作團隊,最好的音效和配樂。想想我們的差距有多大了吧。
你可以查一查久石讓的資料,你就知道,宮的電影配樂為什麼這么成功了。久石讓可以說是一個天才作曲家,當然國人也有非常多的。只不過表達的手法和途徑不一樣。其實久石讓為北野武電影也配樂很多,你可以看看有關久石讓配樂的電影都有什麼樣的特點,從這一方面入手後,你才可以寫好宮崎駿的電影配樂!
『叄』 宮崎駿的動漫電影有什麼特點啊
想像力大膽創新,種類廣泛,意義深刻
『肆』 久石讓的音樂特點
久石讓先生的音樂作品總能讓我找到歸屬感、是安靜而平凡、如同我的生活平凡卻不平庸。(引用朋友的話)
『伍』 以某部作品為例,簡述(宮崎駿/手琢治蟲/押井守/大友克洋/今敏)作品的主要特點
宮崎駿
宮崎駿是享譽世界的動漫大師,由他的工作室「吉卜力」出品的動漫電影以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在世界動漫界獨樹一幟,能與美國迪士尼、夢工廠的作品相比肩,受到全世界不分種族、不分國籍、不分文化的各類觀眾的一致好評,是整個亞洲、甚至整個東方動漫界、電影界的一朵奇葩,是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同行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作為藝術品,它們的美是大家公認的,但是這種美從何而來呢?這應該是我們思考的中心問題。這些作品的美雖然是從一種渾融的境界中生發出來的,但我們還是能夠通過更詳盡的分析,找出這些作品中能夠生發這種美的各個層面,從而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些美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
一、故事層面
任何一部優秀的電影都是由一個優秀的故事來支撐的,而故事是否優秀在很大程度上講並不在於故事本身,而是在於講故事的人,同一個故事由不同的人來講,效果是大大不同的,而宮崎駿無疑是一個優秀的故事講述者。
宮崎駿的故事有幾個小小的特點,每一個故事不一定全都具有這些特點,但每一個特點卻一定是大多數故事具有的。
首先是故事背景。宮崎駿總是很喜歡把故事放具有蒸汽時代風情的背景中,比如《風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となりのトトロ》、《魔女の宅急便》、《紅の豚》、《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ハウルの動く城》等。本身就發生在蒸汽時代的故事就不用說了,但在這些故事中有很多並不是發生在蒸汽時代的,比如《もののけ姫》的故事背景顯然是蒸汽時代之前的,但作者卻將故事中由「幻姬」帶領窮苦人建立的礦業小鎮處理成頗具蒸汽時代工人聚居地的樣子;而《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となりのトトロ》、《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等的故事背景顯然是蒸汽時代之後的,但劇中的種種風情,如《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機械、《となりのトトロ》中的風光、《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的電車都是具有濃鬱蒸汽時代風情的。這是為什麼呢?蒸汽時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解放,人類從此開始擁有強大的力量,開始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一步步取得自由之後進而希望征服甚至奴役自然,因此這是一個既充滿信心又充滿野心的時代,是一個既狂放又狂妄的時代,人類悄然走到一個岔路口,何去何從都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毫無疑問,許多我們當年的選擇在今天看來是錯誤的,我們今天的許多工作其實都是在為當年的選擇進行補救,這個方面我們將在下面的主題層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再者,蒸汽時代是我們沒有經歷但又離我們最近,且留有餘緒在我們生活中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背景可以造成一種既熟悉又陌生、既親近又疏離的藝術效果,使得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既不會因為離得太近而感到無味,又不會因為太遠而感到不解。
其次是故事人物。宮崎駿故事的主人公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一男一女兩個少年,例子多到根本不需要列舉的地步,這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這和剛討論過的蒸汽時代有著極其相似的作用。其實蒸汽時代就是人類的青少年時代,而少年時代是人生中關鍵的轉折點,是人生路上重要的岔路口,每個人都是在從這時開始的一個個選擇中走向成熟的,這一個個接踵而來的選擇本身就是故事。同時,少年時代又是每個人純真的結束、世故的開始,是每個人一生中故事最多的時代,親情、友情、愛情相互交織,故事就能夠在這樣的糾結中從容展開。
第三是故事情節。在宮崎駿的故事中,無論情節簡單還是復雜,詼諧還是嚴肅,一定都是以男女主人公之間那種介於友情和愛情之間的純美感情為線索展開的。少年時代的愛情是青澀的、傻呼呼的,但一定是純潔而美麗的。這樣的愛情是直擊心靈深處的,無論有無結果都會影響人的一生。以這樣的感情為線索,故事就會更有生色。
二、主題層面
一部電影好不好看取決於故事能否打動人,但耐不耐看則往往取決於故事的主題是否耐人尋味。故事可以多種多樣、多姿多彩,但故事的主題一般只是有限的幾個。
宮崎駿故事的主題主要有這樣三個:反戰、感情和環保。
首先是反戰。無論是《風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還是《紅の豚》、《On Your Mark》和《ハウルの動く城》,宮崎駿把這些電影中的武器設計得都是異常醜陋的,無論是軍艦還是飛機,無論是坦克還是大炮,無一例外都是龐大、漆黑、沉悶、呆板且沒有生命力的,讓人看了就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般的厭惡,尤其是在《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對「雷帕特」的刻畫,儼然就是現實中的核武器。日本作為唯一一個曾經受到過核打擊的國家,對這種武器的畏懼和憎恨是可想而知的,而宮崎駿就是通過這樣的設計來表達他的反戰主題。但需要指出的是,宮崎駿並不是一個反技術者,他不是那種不怪人只怪刀的和平主義者,在他的電影里,凡是掌握在善良人手中的武器——或者稱為器械更合適——都是小巧、鮮亮、昂揚而富有生命力的,比如《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風車、《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海盜們的飛行器、《紅の豚》中紅豬的飛機等等,他的和平不是建立在人類需要倒退到沒有武器的時代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人們心中充滿愛而自動放棄武器的基礎上的,這一點也許與托爾斯泰和甘地的主張血脈相通。
其次是感情。愛情在有關故事層面的論述中已經談到了,我們來看三部集中表現了親情的作品。一部是宮崎駿親自創作的《となりのトトロ》,另一部是高畑勛創作、吉卜力出品的《火垂るの墓》,還有一部是石井壽一創作,吉卜力出品的《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前者講述了姐妹倆和父母之間的親情,第二部講述了兄弟之間的親情,第三部講述了傳統的日本家庭的溫暖親情。我想,每一個看過這三部作品的人都不會不為影片中那種濃濃的親情所感動,因為這是人性的根本,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感情主題的優越在於,觀眾無論什麼時候看這樣的影片,都會和自己當下的生活相聯系,電影雖然是不變的,但生活是不斷變化的,觀眾觀看電影的感受就會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而電影就會擁有使觀眾覺得常看常新的效果了。
第三是環保。在這里用環保其實是不夠的,這只是通行的一種說法,在我看來,宮崎駿故事中的主題是涵蓋了環保內容的東方傳統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把這一點表現得最為充分的無疑是宮崎駿的傑作《もののけ姫》。這是一套宏偉的,充滿了哲學氣息的,試圖講解人和自然、天性和權力、罪惡和善良以及仇恨和寬恕的華麗的象徵體系,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和諧是如何被打破的,失去了和諧的世界是如何變得四分五裂的,分裂的世界是如何培育仇恨的,仇恨是如何吞噬人性、甚至神性從而使仇恨的主體變成魔鬼的,而這樣看似不可救葯的世界又是如何在善良的寬恕下獲得重生的。如果僅僅用環保來概括這部作品的主題,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它的主題就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不朽的。當然,也有單純表現環保主題的,比如高畑勛創作、吉卜力出品的《平成狸和戰》,就是藉助了日本傳統故事中關於狸貓的傳說來表現環保主題的。無論狸貓有多大的能耐,最終還是不得不融入了人類社會,這是一部充滿了喜劇氛圍的悲劇,會使人留下笑著的眼淚。
三、文化層面
無論是無限的故事還是有限的故事主題,他們背後的支撐都是文化,故事是文化中的故事,主題也是文化中的主題。一部電影能否成為經典,就在於它背後是否有一種既獨特但又能被其他人所認同的文化作為支撐。
日本文化在歷史上曾受到過中國文化的強烈影響,但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她必定會有自己獨特性,把日本文化圈作為中國儒家文化圈之外的一種獨立文化是有道理的。
我們經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實這句話是需要詳加分析的,情況並非總是這樣。想達到這句話所說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些讓步,不是在形式上就是在內容上,否則基本不大可能。這是文化交流中不得不做的犧牲,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例外。我們往往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或者理解了、接受了又不能實際運用於實踐當中,不是盲目地傾向於所謂的和國際接軌,就是固執地傾向於所謂的堅守國粹,其實這都是極端的做法,能夠把這個度拿捏到位,是我們能否復興中國文化的關鍵。而宮崎駿在這一點上,或者說日本人在這一點上做的是很好的。
有些人總是很不屑,認為日本文化本來就是雜種文化,是沒有核兒的洋蔥,一層層剝下去,最後一定是子虛烏有。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日本文化也許正是因為這種「雜糅性」才得以取得其獨特性,正是因為她具有這個特性,才決定了日本人在堅守和融合中能夠拿捏到位、游刃有餘,而我們恰恰相反,真是因為過於「純粹」,才會過於「迷茫」。宮崎駿的作品是一個恰當而有力的說明。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往往會出現很歐化的因素,比如歐洲風格的建築、歐洲風格的服飾、歐洲風格的用具,甚至具有歐洲人特徵的人物,但這些都不會影響觀看者的基本判斷,無論是歐美觀眾還是中國觀眾,他們都能很容易地判斷出這不是歐美人的作品,這是日本起碼是東方人的作品,這說明宮崎駿的作品是具有的日本靈魂的。這些靈魂在哪呢?這需要細心地尋找。
首先是繪畫。宮崎駿是堅定的二維平面製作者,他沒有採用先進而且流行的3D技術,這使得他的動漫有很強的美術感,而不僅僅是強烈的視覺沖擊,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而且,宮崎駿的動畫畫面往往具有寫意的味道,這不同於西方繪畫尚實的特點,往往更強調一種虛的意境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もののけ姫》中表現得都很明顯。還有,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宮崎駿的人物常常會有浮世繪的特徵,尤其是在表達人物強烈感情的時候,這種蓄勢待發、千鈞一發的浮世繪式人物表情是很明顯的,《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的男主人公阿西塔卡和小白表現的最為突出。
其次是精神。宮崎駿作品的日本精神是很飽滿的,這是一種能將執著推向固執、將堅忍推向殘忍,但同時又能將美麗發展到令人顫抖的民族精神。《もののけ姫》一開頭,就是阿西塔卡、卡雅等一群人受到由野豬神變成的魔鬼的襲擊,當卡雅一行三人中的一個因為絆倒而眼看就要被魔鬼追上的時候,作為這個部落的公主,卡雅毫不猶豫地抽出腰刀,一個果斷而瀟灑的轉身,直面魔鬼來襲。她只是個小女孩子,卻能這樣的沉著冷靜、勇武果敢,我想除了日本人,是沒有別的什麼民族能夠而且希望做到的。
第三是音樂。宮崎駿在音樂創作上的老搭檔是久石讓,這是天才之間的合作,註定會成就偉大的作品。在這里我想做一個比較,前些年我們花大力氣做了一個《寶蓮燈》,而且也開了邀請著名歌星加盟音樂創作的先河,效果也還算可以,但是如果和宮崎駿的作品相比,那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音樂創作很刻意地向流行靠攏,認為只有這樣才是面向市場,但久石讓為宮崎駿作品做的音樂卻很古典,大段大段的交響樂,大段大段的美聲,這些音樂不僅沒有使作品顯得沉悶蒼老,反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作品深沉而有內涵。這些音樂在形式上大膽地向西方靠攏,但任何一個接觸過日本文化的人都不難聽出裡面浸潤著的日本氣息,那是一種醇美的、沁人心脾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無怪乎這些音樂可以脫離宮崎駿而單獨流傳,無怪乎人們在看宮崎駿的電影時記住的是作曲家久石讓、而在看《寶蓮燈》時記住的卻是李玟和劉歡這些演唱者,這就是差距。
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之所以能具有如此強烈的美感,就是因為他能夠在一個熟悉但又和我們有距離的背景中,講述著具有很強可變性的少年人的糾結但感人的情感故事;而這些故事的主題又是具有很強生發性、啟發性的;而且他還能夠在民族性和國際化之間找到最為合適的平衡點,在一些有原則讓步的基礎上取得最廣泛的接受群體。這些無疑都是宮崎駿成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我們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
『陸』 宮崎駿的動畫特點.
特點如下:
1、純凈
他的動畫里充滿了純凈,無論是人物還是背景。他的動畫背景里總是會有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電車,老房子,風車。
2、童真
宮崎駿在動畫中縱情地揮灑自己的想像力,不像很多片子那樣有成人的顧慮或者成人的趣味。
比如《龍貓》里小孩與龍貓們的戲耍,《魔女宅急便》里的自行車螺旋槳情節,騎笤帚起飛要別人吹,這些都是很童真的想像力。
3、民族特性
宮崎駿喜歡突出一些日本民族有的東西,展現日本人的思想特點,雖然這些東西已經不代表現代日本了。
比如說,《千與千尋》這部片子就表現了有日本特色的思維方法和等級觀念。(同樣的東西在多數日本動畫中已經難覓其蹤了)。
作品列表:
1、《少年忍者》;
2、《大沖撞》;
3、《彩虹戰隊羅賓》;
4、《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
5、《魔女莎莉》;
6、《天空之城》;
7、《龍貓》;
8、《幽靈公主》;
9、《膠卷咕嚕咕嚕轉》;
10、《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柒』 宮崎駿作品風格是怎樣的
宮崎駿是以動畫電影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思想家式的動畫大師。其動畫作品的主題具有兩個主要特徵,首先是主題的獨特性。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生命存在形式與意義的探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境界的發展過程,每部作品均流露出濃厚的環保思想。宮崎駿的作品往往在優美畫面和浪漫情調的背後深藏著一種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