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介紹著名電影配樂大師以及他們的作品
要求原創,這個技術含量有點高,好久沒敲字了,呵呵。
「四大賤人」之一John Williams.-------
目前原聲界最具古典氣質的配樂大師之一。在電聲融入配樂越來越流行的今天,JW仍然高舉古典風格大型交響樂隊配樂的旗幟,巍然不動。(筆者在德國收聽當地的「古典音樂電台」驚奇地發現其中收錄了好多J.W的作品,其古典化受承認程度可見一斑)
而且,就是這么一個風格很古典化的配樂大師,還十分偏愛為兒童題材影片配樂,(可能也跟好友斯皮爾伯格拍攝兒童題材很多有關系)
推薦:(太多太多,簡單選幾個)
1.辛德勒的名單
…………與老皮的影片一樣有感天動地的強大感染力,其中帕爾曼的小提琴獨奏更是令人動容。
2.侏羅紀公園
…………2大段的標准交響樂團器樂主題音樂。End Title更是氣宇開闊之極。被筆者譽為賤威作品中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之一。
3.星戰前傳2-克隆人進攻
…………星戰就不用提了,開場曲、帝國進行曲等等多處主題可以用偉大來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前傳2中描寫的阿納金與阿米拉達愛情的主題,Across the Stars (Love Theme)非常地壯美,堪稱為沉寂已久的星戰原聲中閃亮的一筆。
附:筆者在VC的相關發布:
(大白鯊)http://lib.verycd.com/2005/12/23/0000081260.html
「四大賤人」之二 Jerry Goldsmith.-------
剛剛仙逝的大師,堪稱原聲樂壇數十年來幾塊活化石之一。
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賤狗曾經瘋狂接片、到處留情,導致現在遺作無數,多如浩淼。
在橫跨了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JG歷經了不同曲風之間的變化。令人驚奇的是,在JG後期的作品中他不斷嘗試新的風格各異的配樂,而且多獲成功,這確實不能不令許多年紀輕輕就「江郎才盡」的配樂家們汗顏!
筆者曾經在VC發布過JG的「The Mummy」,現將當時的短評截來----原聲方面:Jerry Goldsmith 負責本片的音樂創作,對影片的內容和氛圍 拿捏得極為准確,簡直准確到了讓人膛目結舌的程度。呵呵。如果大家分別聽到了賤狗的Mulan--(東方風格)、The 13th Warrior--(中東風格)、The Mummy--(埃及風格),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師啦~ 謹以此帖,拜祭已經逝去的大師:Jerry Goldsmith。----
附:筆者在VC的相關發布:
(木乃伊)http://lib.verycd.com/2006/01/12/0000084294.html
未完待續。。。 。。。
⑵ 做史詩音樂的團體
主要史詩配樂廠牌/團體介紹
一、Two Steps From Hell
成立於2006年3月,又名地獄咫尺、地獄邊緣、兩步逃離地獄, 是一家專業的音樂製作公司,主要業務為製作電影廣告音樂以及電影預告音樂,短短兩年間已經在好萊塢名聲大震。作品以電影預告片配樂見長,所創作的音樂屬於SOUND TRACK(原聲配樂)。 音樂風格剛柔並濟,擅長柔中帶剛,善於利用恢弘的和聲和管弦樂打造強烈的聽覺感受。
代表作品:《Kill Streak》、《Twilight》、《 Follow Your Dreams》等
二、Immediate music
洛杉磯知名音樂製作公司Immediate Music是一個為好萊塢等歐美無數電影大片的預告片製作背景音樂的專業音樂製作公司,Immediate Music 管弦樂團有強烈史詩風格,多被採用於電影的背景音樂。旗下包含上百個樂團、合唱團以及作曲家合作,為各式片頭、預告片以及影片、動畫電等編寫配樂,內容無所不包,是非常強大的團體。以音樂的恢宏以及節奏感強著稱。
他們還為很多盛典活動和電視節目製作音樂,比如ESPY體育獎頒獎盛典。特別是在2007年,為電視節目譜寫的一首名為《都靈冬奧會記事》「The XX Olympic Winter Games: The Stories of Torino」的樂曲,為其獲得了艾美獎頒發的「體育節目突出音樂創作獎」。
代表作品:《Electric Romeo (Choir)》、《Serenata Immortale》、《Electric Romeo》等
三、Audiomachine
作為華納音樂旗下的LABEL,Audiomachine是一家專門從事為高端電影預告片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主打電影廣告音樂製作的公司,自2005年秋季推出以來,Audiomachine已迅速成為許多人首選"GO TO"的製作者,他們主要製作的音樂類型有喜劇、戲劇、史詩、電子、搖滾、動作、驚險恐怖、合唱、懸疑、流行,金屬等等。音樂節奏強悍,氣勢磅礴,無與倫比。
Audiomachine是一支精英團隊,其中的主要作曲家都是來自BMI大英作曲家協會的成員,再依託華納唱片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和營銷力,使得Audiomachine已經成為了當今各大史詩配樂廠牌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代表作品:《Breath and Life》、《Guardians at the Gate》、《Above and Beyond》等
四、X-Ray Dog
又稱光狗或者鐳射狗,關於這一廠牌網上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們的作品幾乎不針對一般消費者,網上也很少或者幾乎沒有他們的配樂作品下載。他們的作品對口直接輸送到了數字影視後期製作公司。我們常常看到的電影預告片中的背景音樂不少是出自他們之手」。
代表作品:《Cyberworld 》《Ravenous》、《String Tek》、《Here Comes The King》等
五、Epic Score
這是一家主要以製作史詩原聲配樂為主的廠牌,其作品多以打擊樂為主,通過磅礴大氣、氣貫長虹的音樂手法來向觀眾展現壯觀、華麗、高潮、氣勢逼人的場景。
代表作品:《Time Will Remember Us》、《Hunted Assassin 2》、《Advancing the Troops》
六、Brand X Music
Brand X Music是一個專業製作影視、游戲、電視節目等宣傳音樂的工作室,和著名的X-Ray dog、Immediate Music等同屬一個系列。但是與前面幾家史詩配樂廠牌稍顯不同的是,Brand X Music的作品似乎更側重遊戲音樂方面。
代表作品:《Dogs of War》、《Eventide》、《Extinction》等
七、Future World Music
Future World Music是一家專題打造的精品音樂公司,專門為電影預告提供氣勢恢弘的劇場音樂。如今已經成為全球頂尖的電影預告樂製作商之一。
代表作品:《Dream Chasers》、《Follow Your Dream》、《Victory of Life》等
八、Position Music
Position Music是家美國的音樂公司,神曲眾多,但是其獨立的Trailer Music系列質量上乘,而且多是錄音室作品,由多位作曲家操刀的專輯風格也各有千秋,絕對是引人入勝的神磚。
代表作品:《Qiu Mansion》、《Man At Arms》等等
九、Hans Zimmer
說到史詩配樂,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Hans Zimmer(漢斯·季默),從創立自己的風格再到融入百家所長,親手打造出一枚音樂屆的商標,漢斯·季默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才華,對「人」的關懷之外,就是他能夠不斷地多方嘗試,勇於改變自己的風格,而一點點累積出自己的成果。
代表作品:《Tennessee》《Cornfield Chase》《Rock House Jail》等等
十、John Williams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被公認是20世紀好萊塢電影配樂的代名詞。,曾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十八次格萊美獎、三次金球獎、一項英國學院獎以及48次奧斯卡獎提名。
威廉姆斯曾為90多部影片創作音樂並擔任音樂總監,其中包括《星戰前傳》、《繼母》、《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獲奧斯卡與格萊美獎)、《印第安納-瓊斯》三部曲(獲格萊美獎)、《太陽帝國》(獲英國學院獎)、《外星人》(獲奧斯卡獎、金球獎與格萊美獎)、《超人》(格萊美獎)、《第三類接觸》(格萊美獎)、《星球大戰》三部曲(獲奧斯卡獎、金球獎與格萊美獎)、《大白鯊》(獲奧斯卡獎、金球獎與格萊美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獲奧斯卡獎)、
此外其他著名廠牌/團體:
E.S. Posthumus
West one music
City of the Fallen
Clint Mansell
Corner Stone Cues
Gerrit Kinkel Proctions
Groove Worx
Jesper Kyd
Jo Blankenburg
John Beal
Les Friction
LiquidCinema
Pfeifer Broz. Music
PostHaste Music Library
Sencit Music
Veigar Margeirsson
Zack Hemsey
相關介紹:
史詩音樂(Epic music)一般作為電影的預告片或者部分游戲的OST形式而存在,由於這個領域的特殊性,人們對其知之甚少,至今出品的相關專輯以及專業廠牌也不多,史詩配樂的主要特點是樂曲織體層次分明,宏大的合聲,大編制的管弦樂,現代樂器帶來的高質量重低音效果,節奏強勁,畫面感強,具有極佳的聽覺沖擊力。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家主要的史詩配樂廠牌,希望對喜歡這一音樂形式的朋友有一定的幫助。
⑶ 不同年代美國有哪些有名的搖滾樂隊
1.GUNS N' ROSES /《Don't cry》槍炮玫瑰樂隊
槍炮玫瑰誕生於1985年的好萊塢,是美國搖滾樂史上繼性手槍以來最受爭議的樂隊,樂隊是由兩支樂隊L.A.GUNS和AXL.ROSE合並而成的,因此雙主唱「槍」和「玫瑰」的完美和音一直是槍炮玫瑰的招牌特色。出道之初就被全美傳媒冠上「新世代的齊柏林」的封號,他們的快歌令人血脈賁張,他們的芭樂歌照樣令人感動萬千,舉凡所有關於搖滾樂的火力、熱力、爆炸力、原創性、致命性、邊緣性、爭議性,Guns N' Roses樣樣具備,所發表的五張專輯、一張EP跟一張現場演唱專輯,張張都是「滾石雜志」4星級或5星級的滿分評鑒,更是名列Q、Spin等各大雜志80/90年代重量級作品名單。
槍炮玫瑰最具影響力的曲目是「DON'T CRY」和「NOVEMBER RAIN」(後面一首歌因出色的歌詞獲得了美國最佳社會先驅獎),「DON'T CRY」在billboard排行榜上停留將近3年(147)周,創下了搖滾樂的神話.DON'T CRY這首歌中槍花樂隊一改從前的憤怒激烈,兩名主唱一滄桑一哀婉低吟出一段令盪氣回腸的柔情曲,而歌曲表達出的無奈和失意正是憤怒的極至阿。
2.DEF LEPPARD/《Long long way to go》戴夫.萊帕德樂隊
DEF LEPPARD成立於1977年的冬天,是一支典型的流行重金屬樂隊,流暢的旋律和優美的和聲是樂隊的特徵之一。1978年DEF LEPPARD在自己創建的公司推出首張同名專輯《DEF LEPPARD》,由於資金原因,這張EP唱片只製作了1000份拷貝,時至今日,這張唱片已成為搖滾迷們渴望已久的藏品。隨後DEF LEPPARD開始走向成功,並成功殺入美國,成為當時唯一能與邁克爾.傑克遜爭雄的樂隊。
然而一系列的災難降臨到樂隊身上,吉他手酒精中毒病故,鼓手酗酒被開除,鼓手裡克.艾倫發生交通事故,左臂被齊肩切斷,但艾倫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重返樂隊,利用腳和手的合拍性苦練特地為他定做的電子鼓,並成了樂隊的靈魂人物,艾倫用這種超強毅力和音樂執著大手筆的書寫了真正的搖滾精神。
3.PINK FLOYD/《Wish you were here》平克.弗洛依德樂隊
Pink Floyd組建於1966年,他們是世界上最為優秀的迷幻搖滾樂隊之一。1964年,在倫敦一所學校中一起學建築的Richard Wright(鍵盤手)、Nick Mason(鼓手)和Roger Waters(貝司手)開始在一起排練。在學院里,Waters對音樂和電子很感興趣,而他的同學Wright則同他一起鑽研電子音效。Wright以前曾學過鋼琴、風琴、大提琴,後來又迷上了電子音樂。Mason則是一位出色的定音鼓演奏者。Syd Barret加入後,樂隊最終組成。由於Barret喜歡布魯斯歌手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eil,故將樂隊的名字取為Pink Floyd Sound。
這首《Wish you were here》出自一張專為獻給離隊已久的樂隊締造者前吉他手Syd Barrett的同名專輯。PINK FLOYD的這張專輯和LOU REED&JOHN CALE的那張《德雷拉之歌》〔獻給波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是這世界上最悲哀的兩張歌集。以一種兄弟的真摯來歷數亡人留於腦中的記憶痕跡,沒有歌頌,沒有悲哀,卻有一場真實的人性在裡面,真實得讓你眼眶濕潤。旋律輕快的歌可能給人帶來感官的享受,但能夠滲入人的骨髓和靈魂的音樂往往是那些滄桑凄涼的心底之音。願大家都能珍愛目前擁有的一切,莫等失去時追悔莫及!
4.NIRVANA/《Smells like teen spirit》涅磐樂隊
世界上沒有幾個歌者能象KURT COBAIN那樣在死後得到眾多樂迷們「搖滾之神」般的供奉。90年代,美國的失業危機重新抬頭,朋克樂在音樂界再度爆炸,西雅圖的Grunge音樂風暴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與轟動,KURT COBAIN組建的NIRVANA〔涅磐〕堪稱GRUNGE的領軍人物。1991年9月,專輯Nevermind發行,剛推出5周銷量就已達到50萬張, 92年1月11日成為美國銷量第一的唱片,全球的銷量超過一千萬大關。(Nevermind)使Nirvana步向成功,同時也開始了一場心靈的悲劇。推薦的這首《smells like teen spirit》是NIRVANA 專輯Nevermind中的代表作品,音樂中扭曲的吉他,沙啞的歌喉,猛然的爆發把Kurt Con 內心的狂燥、憤怒、壓抑、扭曲、病態、激烈的矛盾沖突完全顯示了出來,同時也也反映了KURT溫柔、感性、脆弱和恐懼的一面。在MTV的unpluged演唱會上,Kurt Con 更似一個沉靜、害羞的小女孩,與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已經為悲劇的爆發奠定了伏筆。
1994年4月5日,在中國祭拜亡靈的傳統節日,KURT COBAIN在自己的住所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殺的原因就如同他在《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中那最後一聲無奈的嘆息一般,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也許神就不應該留在人世之中的吧!KURT COBAIN用行動實踐了他的音樂理想,如鳳凰一樣涅磐重生,然而留給無數樂迷的卻是無盡的懷念和心痛!!!
5.GOO GOO DOLLS/《Iris》咕咕娃娃樂隊
1985年主唱兼吉他手John Rzeznik與玩重金屬樂的表哥Robby Takac找來前鼓手George Tutuska,於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組成了三人搖滾團體Goo Goo Dolls。樂隊在發行前五張專輯的過程中,雖然贏得了一些好評和人氣,但並未樹立自己的音樂個性,因此也未能從眾多的另類搖滾樂隊中脫穎而出,大紅大紫。但是老天似乎特別偏愛他們,幸逢電影《City Of Angels》邀請他們為其原聲帶寫作歌曲,John Rzeznik所譜寫演唱的《Iris》(希臘文,虹彩)一曲,不僅為他們贏得1999年第41屆葛萊美音樂獎年度唱片最佳流行演唱團體年度歌曲等三項大獎提名,將Goo Goo Dolls的樂壇聲望與作品銷售數字提攜至頂端外,《Iris》一曲的製作人Rob Cavallo更以此獲得年度最佳製作大獎。Goo Goo Dolls這才開始在樂壇樹立了自己的地位,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POP ROCK〔流行搖滾〕風格。《Iris》堪稱流行搖滾音樂作品中十年一遇的好音樂,音樂起始清脆急促的吉他SOLO,John Rzeznik飽含滄桑的低沉嗓音對世事對愛情滿腹的疑問,而曲至中段突然的高昂爆發似乎疑問已經轉為了真摯的誓言,「即便萬物毀滅,我也只要你知道我是誰!」旋律的優美和主唱聲線的粗獷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正因如此,此首音樂脫離了甜膩情歌的范疇,成了百聽不厭的超級經典。
6.POLICE/《Don't stand so close to me》警察樂隊
「警察」是將雷鬼樂與流行搖滾結合得最成功的一支英國搖滾樂隊。其樂隊成員是鼓手斯圖爾特.科普蘭(Stewart Copeland)和貝司手/歌手斯汀(Sting),他們與吉他手安迪.薩默(Andy Summers,)和亨利.帕多瓦尼(Henry Padovani)成為一個短期4人樂隊(不久亨利.帕多瓦尼離隊),使之最終成為一支3人組。
1977年,他們錄制了第1首單曲《爭吵》(Fall out)。1978年,推出了單曲《羅克珊》(Roxanne),這首歌首次展現了他們創新性的雷吉節奏的奇特搖滾。主唱兼詞曲作者的斯汀是police樂隊的靈魂(因為他在演出時喜歡穿黃色橫條衫,形象頗似蜜蜂,所以有了sting〔刺〕這個名字),斯汀才華橫溢,外型英俊,非常的有女歌迷人緣,他曾經有一段在大學兼職授課的經歷,在課堂上女學生的大膽挑逗經常讓他難以下台,他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首歌《don't stand so close to me》歌詞幽默,曲調非常的隨意、流暢,完美的合音,強烈的節奏,高鼻音的大量運用把起源於牙買加海岸的雷鬼樂自由、極富個性化的音樂特點天衣無縫地融入搖滾樂中,開創了一個獨特的搖滾音樂風格。在他們1980-1981年旋風般地獲得成功之後,他們獲得不列顛音樂大獎中的「最佳英國組合」和3項格萊美獎。之後樂隊的成員都開始了各自的計劃,此後,樂隊令人惋惜的正式解體,STING 雖然獲得了更大的個人成功,包括多次格萊美獎,成為歐美樂壇的頂尖天王級歌者,但是音樂中卻喪失了POLICE樂隊的音樂個性魂魄,總是讓我惋惜不已。
7.The Cranberries/《Joe》卡百利樂隊
愛爾蘭超人氣樂團—The Cranberries/卡百利樂隊(又譯為小紅莓樂隊)帶著最新鮮的音樂回來了!出道十多年來憑借著豐富的編曲、前衛的曲風以及對旋律的精確掌握, The Cranberries吸引了全球各地廣大的樂迷關注,專輯全球銷售超過三千三百萬張,主唱Dolores O'Riordan美妙的嗓音令樂迷痴迷不已,更引起其它女歌手爭相模仿。值得一提的是The Cranberries所有的歌曲都圍繞一個主題——呼喚和平。他們為因為戰爭而死去的兒童悲歌,為失去家園的人們惋惜。他們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從不隨波逐流。這次推薦的這首音樂《Joe》出自樂隊的第三張專輯《To the faithful departed》,音樂起時悠揚清脆的曼陀鈴緩緩流淌,象一股清澈的甘泉直入心底,緊隨其後的Dolores另類卻不失甜美的嗓音,在雙音軌錄音技術的處理後的獨特合音效果,宛如一段靈魂的對話,整首音樂清澈干凈,無懈可擊。
8.QUEEN 《Bohemian rhapsody》皇後樂隊
沒有一個搖滾樂迷敢於承認他不知道或是不喜歡皇後樂隊,因為他們在歐美實在是太著名了,而且,由於該樂隊的主音歌手Freddie Mercury是一個同性戀者,並且染上了愛滋病死去了,這就更加使無數前衛的樂迷們選擇成為他們的泛斯。
A Night At The Opera(歌劇院之夜)是QUEEN樂隊最為經典的專輯,樂隊為這張專輯的製作耗費了巨大的精力,有報道稱這是搖滾樂史上製作費用最高的一張專輯。其中著名的單曲也就是向大家推薦的這首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成了QUEEN的招牌曲目,在酷似歌劇唱詩般的華麗配樂中不斷加入大段的重金屬吉他riff和solo,這正是QUEEN的典型風格。這首單曲在英國排行榜上迅速升到冠軍的位置,並且在這個位置上停留了足有9個星期,並最終打破了英國單曲排行榜上冠軍停留時間最長的記錄。
9. R.E.M /《At My Most Beautiful》快速動眼樂隊
包括NIRVANA在內的許多另類樂隊都聲稱他們的音樂啟蒙於R.E.M [快速動眼樂隊]。1980年在美國組建,樂隊名字是「RAPID EYE MOVEMENT」[快速轉動眼球],指做夢時的一種生理現象。這支樂隊在英式朋克音樂的嘲諷態度於新浪潮的音樂層面上出發,重新定義了美國搖滾樂中「另類」的定義,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美國另類搖滾之父。作為一支真正起家於地下的樂隊,他們在建團初期就開著大篷車周遊於美國大陸,將自己的音樂理想和精神傳播於鄉村,學校和酒館。將R.E.M的作品說成地下音樂也許會招徠許多喜歡地下音樂黑、重風格的兄弟的反駁,因為R.E.M的銷量一直非常好,而且音樂初聽起來實在更象民謠搖滾似的軟綿綿的音樂,而與那些普遍暴噪音樂風格的地下樂隊格格不入。但無論如何,R.E.M代表著地下音樂的最高水平,從他們聽似舒緩的旋律中能夠讀到很深的搖滾內涵,只不過他們達到了一種極至,噪重的吉他噪音已至慵懶,暴躁的鼓鳴已至優雅,而主唱本應嘶喉的嗓音卻已經登峰造極至哀婉深沉如細膩的絲綢。物極必反,地下音樂的極至水平必然如這般舒緩輕柔。而且他們的音樂態度一直是非常陰暗低調的,總是從非常人性的角度來結識一些深刻的人生哲學,而不似流行音樂簡單甚至愚蠢的享樂主義。R.E.M的大受歡迎更多的來源於更多的吉它SOLO伴奏,舒緩動人的旋律,尤其是嗓子如鑽石一般的主唱思蒂普富有激情,迷幻的嗓音。無論如何,R.E.M是搖滾史上不朽的音樂功臣,他們的許多音樂也成了歲月不可磨滅的經典。
10.U2/《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
無可爭議,80年代英國和愛爾蘭最受矚目的偉大樂隊是U2,在80年代被滾石雜志稱為U2的十年,由此可見U2的巨大影響。The Edge的招牌吉他音響與Bono情感熾熱的演唱已使U2成為最流行的搖滾樂隊之一。這支真正出自地下的樂隊創造了地下音樂的商業神話。 U2已經創作並錄制了一些真正偉大而動人的歌曲。從80年代起U2就致力於反戰,自由等事業,也許這種精神才是U2的偉大之處。專輯《War》是U2對在祖國愛爾蘭發生的宗教與政治風暴的真摯而富於情感的回應。包括了像「Sunday Bloody Sunday」和「New Year's Day」這樣的發自內心的贊歌。《War》樹立了U2在表現政治良知的音樂領域中的先鋒領袖地位,也為被世人誤為暴躁,發泄,骯臟的搖滾樂正了名。
U2為尼古拉斯.凱奇和梅格.瑞恩主演的電影《天使之城》製作了一首主題歌《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沒有炫耀的吉他,沒有急促的鼓鳴,一切歸於沉靜,主唱BONO用用最低沉的嗓音吟唱,一種痛至極度的哀傷淡淡流淌出來,卻輕易就敲碎了聽者的心。此曲可以說是U2演繹的最動情的情歌,也是20世紀最百聽不厭的經典情歌之一。
11.SMASHING PUMPKINS/《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碎南瓜樂隊
Smashing pumpkins 是90年代一支重要的另類搖滾樂隊,伴隨著早期grunge 風潮, Smashing pumpkins 經歷了激進搖滾,歌特搖滾和重金屬以及 dream pop 後 , 最終開創了自己獨特的另類搖滾風格。他們巧妙的將搖滾樂強勁的氣勢和優美的旋律細膩的感情完美的結合。Smashing pumpkins 的歌詞有著詩歌般的美感,意味深長,震懾人的心靈。主唱 billy corgan(比利.科根) 頗俱感染力的動人聲音和無比震撼的吶喊打動了無數歌迷的心。
《Mellon Collie And Infinite Sadness》這首歌發表於同名專輯。低調哀怨的鋼琴帶著濃重的死亡氣息,用古典樂器之王居然能演繹出如此原汁原味的搖滾音樂,真讓人嘆為觀止。billy corgan似乎在用他那超人的音樂才華以另類的方式闡述搖滾的真諦。天妒英才,彈奏這曲絕世經典的原碎南瓜樂隊鍵盤手已經故去了,欣賞此曲時,那種濃重低沉的死亡氣息再度如潮水般席捲而來,陷入其中掙扎不得,索性任由之,頓覺靈台一片清明,是啊,平日中,為那些以為很重要的俗務懵住了心目,而奔走忙碌,而當與死亡如此真切的親密接觸時,才明了平日的某些追求竟是恁般的微塵與可笑。
12.SOUL ASYLUM/《Runaway Train》靈魂庇難所樂隊
這支成立於1983年的另類搖滾樂隊,成立時樂隊奠定的風格是暴躁的朋克和硬搖滾風格,在當時美國眾多的此類型地下樂隊中並沒有脫穎而出,樂隊的幾張專輯也並沒有引起怎樣的轟動,由於長期排練和演出中巨大聲響的侵害,主音吉他兼主唱David Pirner〔大衛.皮爾納〕的耳朵失聰了,然而即使如此,他也並沒有放棄對音樂的執著追求,而且因禍得福,他們開始排練一些原聲的作品,卻取得了無以倫比的成功。1992年,他們推出的一張專輯《Grave Dancers Union》〔凄慘舞者聯盟〕,一張深沉而不失柔情的原聲專輯剛一登榜就引起了從樂評者到普通樂迷的巨大驚喜,專輯中的很多作品都是經典之作,而《runaway train》〔迷失列車〕更成為世界級的搖滾經典。這首《runaway train》堪稱Soul Asylum的扛鼎之作,這是首描寫失蹤兒童問題的作品,在清脆干凈的吉他、不動聲色的鼓點伴奏下,主唱皮爾納滄桑沙啞的嗓音從喉底或者說從心底吟出最深沉的悲憤與控訴,悲傷和憤怒的極至通常不是血淚泣訴或狂吼一氣,而是近乎平和的,淡淡的陳述,而這卻更容易滲入聽者的心底。心隨著略含悲意的音樂起伏,似乎看到了失去親生兒女的母親那無助、失神的目光。
13. Mr.BIG/《To be with you》大先生樂隊
大先生樂隊是一支典型的重金屬樂隊,清脆、凌厲的吉他掃弦,剛勁有力、攝人心魄的鼓擊節奏,若隱若現、恰如其分的貝司,尤其是主唱Eric Martin那充滿雄性魅力又不失深情的沙啞磁性嗓音,都如同「重金屬教科書」般標准,音樂一出,即令聽者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渾身每個細胞都隨音樂的猛烈撞擊如欲迸裂般興奮,讓無數重金屬樂迷重新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樂隊在堅持重金屬音樂風格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音樂個性,他們給重金屬音樂背景注入了濃厚的深情婉轉的布魯斯音樂風格,而且MR.BIG一直注重音樂旋律的優美和可聽性,他們的這種剛勁滄桑中不失婉轉深情的音樂特點為他們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擁蹙。
今天推薦的這首《To be with you》無疑是樂隊最為出色的一支柔情作品。整部作品洋溢著一種享受音樂創作的輕松氣氛,音樂從不易察覺的樂隊成員相視笑聲起始,掌控節奏的鼓點隨之而起,主唱磁性的歌聲恰到好處的融入進來,歌聲中飽含著源自心底的深情乞求,絲絲椎心痛楚傳入聽者心底,而此時樂隊其他成員的合音順勢將音樂的深情引入極至,主唱歌聲與背景合音的一唱一和交相輝映也成就了這首音樂的最突出的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Eric Martin 的演唱,他那優雅而深情的演繹風格是其他重金屬歌手身上找不到的。音樂背景中的吉他掃弦也非常見功底,給整首音樂增色許多又不喧賓奪主,這全部歸功於技藝非凡的吉他手Paul Gilbert,因此MR.BIG每首歌曲中都有一段經典耐聽的吉他SOLO也成就了MR.BIG的獨特音樂個性。
14.METALLICA/《The Unforgiven》金屬樂隊
Metallica〔金屬樂隊〕,隊如其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重金屬樂隊,難能可貴的是,在音樂風潮變幻多番的歐美搖滾樂壇,Metallica一直不曾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自己純正的重金屬音樂風格。樂隊的成員每人都深懷絕技,這也正是Metallica仗以輝煌20餘年在同時期成名的重金屬樂隊早已銷聲匿跡的時候仍然屹立於搖滾樂壇的真正原因。Metallica是樂壇罕見的幾支由貝司主導的重金屬樂隊,樂隊極具天賦的貝司手Cliff Burton技藝非凡,成為樂隊的核心人物,Burton的言行影響了樂隊的每一個人,他也主導著樂隊音樂個性的走向。1986年他在車禍中喪生,幾乎宣布了樂隊的滅亡。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樂隊終於在1988年推出了Cliff去世以後的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的專輯《……AndJusticeForAll》。這張專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許多樂評認為這是重金屬音樂歷史最出色的專輯,其中單曲《One》榮獲當年格萊美獎的「最佳重金屬歌曲獎」。1991年,樂隊推出同名專輯《Metallica》,累計銷量高達1500萬張,成為最暢銷的ThrashMetal專輯,這在當初Metallica不被接受的年代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The Unforgiven》這首作品把主唱James Hetfield剛柔並濟的嗓音展露無遺。在一聲像極的汽笛中,一連串聽似簡單卻蘊含極高難度的吉他合弦逐步展開了前奏部分,緊隨之貝司演繹出了音樂的主線,主唱剛勁滄桑的嗓音在音樂初始充分展現了他聲線的粗獷特點,歌聲比較「重」、「噪」,然而隨之一轉,主唱開始以難得展現的柔緩嗓音演繹音樂的承接部分,樂至此時,柔和中蘊含的滄桑悲意簡直催人淚下。
15.SCORPIONS/《Send me a angel》蠍子樂隊
成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SCORPIONS,一直以令人叫絕的雙吉他演奏和主唱嘹亮干凈的高音而聞名樂壇,並且三十年不變的堅守並不斷發展流行重金屬的音樂風格,即使是在重金屬處於最低谷的時候,正是因為他們這種從不屈從唱片市場的壓力、不隨波逐流去諂媚聽者、靜下心來鑄造自己鍾情的音樂風格的硬骨氣,蠍子在創作了無數經典音樂的同時,也給樂隊本身打上了「不朽經典」的金色烙印。
《Send me a angel》〔賜我天使〕,出自樂隊與BERLINER PHILHARMONIKER〔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合作的精選專輯《Moment of glory》〔輝煌的一瞬間〕。音樂前奏初始是氣勢極為恢弘的交響樂,磅礴的音流幾乎壓迫得難以呼吸,忽然音樂一轉,舒緩悠揚的管樂演奏演奏卻將曲調從慷慨激昂挽至款款抒情,柔婉的旋律異於蠍子高亢的音樂風格,卻是同樣的動聽入心至極。在吉他solo之中,歌手的歌聲契合地插入進來,主音Klaus Meine高亢嘹亮又不失沙啞磁性的嗓音在此時卻壓得極為低沉,嗓音的穿透力依然未減,更增加了萬般哀婉滄桑的深情。粗獷沙啞的歌聲來自節奏吉他兼主音Rudolf Schenker,他嗓音的渾厚與Klaus Meine嘹亮嗓音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卻同樣蘊含深邃的感情。如果用樂器來比喻的話,Klaus Meine的嗓音嘹亮、高亢、細膩就像管弦樂之王--小提琴,而Rudolf Schenker的歌喉的低沉、渾厚、粗獷就如同無比抒情的大提琴,兩者完美地配合演繹,讓這首音樂極富聽覺上的享受和魅力。曲至高潮,兩名主音在恢弘的管弦樂協奏下高亢的一浪接一浪的「Here I am」如澎湃的波濤猛烈沖擊你的心房,形成了此首音樂讓人記憶最為深刻的特色。
⑷ 那些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可以介紹一下嗎
我們都知道電影配樂是電影的靈魂作品,一部優秀的電影,如果沒有優秀的配樂進行陪襯的話,那麼也是索然無味的。優秀的電影配樂可以在劇情推演時給我們的情緒塑造帶來很大的推動。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幾位優秀的電影配樂大師。
⑸ 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
TOP1:電影音樂的王者———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愛國者》等。
主題式變化是威廉斯配樂的慣用手法,他常為電影中的主角或主題事件譜寫一段主題旋律,然後在影片中隨著角色的遭遇和劇情的轉折,將這個主題變化出各種情緒的變奏,這樣的技巧實際上是出自瓦格納歌劇,但同樣的手法在不同的音樂家手上,自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約翰威廉斯的主題往往呈現精確的詮釋和高度的可辨識性,使得音樂和電影中的情節形成密不可分的結合,大白鯊的神出鬼沒,印第安那瓊斯的傳奇冒險,絕地武士的神秘力量,銀河帝國的大軍壓境,正義化身的超人,流落他鄉的E.T.,在約翰威廉斯的音樂中彷佛歷歷在目,這也使得他的音樂不僅深受影迷與樂迷的喜愛,更一再受到金像獎與葛萊美獎的垂青。
很難再找到一個如同約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與流行,電影界與音樂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沒有了約翰威廉斯的音樂,我們又怎能想像這世上竟然有這樣一顆心,它可以容得下這兩款截然不同的曲風繆斯;你或許更難想像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從來都不願讀劇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為他獨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風情,還可以讀出電影無法捕捉到的愛。
TOP2:電影音樂的唯美主義者———約翰·巴瑞(John Barry)
約翰·巴瑞原名JonathanBarry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於英國的約克鎮,是電影配樂史上最負盛名的老一輩電影音樂大師之一。他早期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譜寫的配樂中,帶有爵士搖滾風格的邦德主題膾炙人口、歷久不衰。約翰·巴瑞曾獲得4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生的自由》、《冬獅》、《走出非洲》和《與狼共舞》,以及1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約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區分成早期的爵士搖滾,與近期的唯美管弦樂兩種典型風格。
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電影音樂靈魂詩人—— 埃里奧.莫利康內(Ennio Morricone)
在眾多的配樂大師中,埃尼奧·莫里康內是一個絕對無法被忽視的名字。從工作時間上,他已經浸淫配樂屆超過50年之久;從作品數量上,他參與製作的影視配樂近500部,絕對稱得上是高產;從涉獵領域來看,電影、電視全面開花,而且從歐洲到亞洲再到好萊塢,配樂作品涵蓋全球各大國,建樹頗豐;在業界獲得的榮譽也堪稱重量級,第79屆奧斯卡所賦予他的終身成就獎,更是對這位配樂大師的最大肯定。回望他的配樂作品,《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美國往事》《鏢客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埃尼奧·莫里康內經手的經典之作不勝枚舉。
TOP4:獨樹一幟的風笛——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納1953年8月14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早年師從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古典音樂大師GyorgiLigeti,後在南加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又繼續攻讀獲得音樂作曲碩士和博士學位。在他獲得博士學位後,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轉入電影界,為美國電影學院及新世界電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樂。詹姆斯·霍納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高手,他所創作的情感主題音樂以其優雅的旋律、強烈的情節暗示帶出唯美華麗、充滿詩意的配樂風格,在樂壇獨樹一幟。
其代表作有:《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
TOP5:如日中天的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
漢斯.季默是最近最如日中天、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擅長將傳統的弦樂與先進的電腦合成樂相結合,他的創意和膽識令他足以勝任不同類型影片的音樂創作,成為當今樂壇不可多得的電聲配樂奇才。
其著名的作品有:《獅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獵殺紅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驚》(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綠卡》(Green Card)。
TOP6:電聲配樂的高手—— 范吉利斯(Vangelis)
范吉利斯(Vangelis)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集創作,演奏和音樂製作於一身,一個真正的全才。被人們稱為現代的瓦格納(Richard Wagner)。他的許多史詩般的電子音樂作品和電影配樂深得樂迷們的鍾愛。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戰車〗配樂,『Theme from Antarctica』電影〖南極〗主題曲,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倫布〗配樂等等。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電子音樂創作,並轉往倫敦為電影製作配樂,開啟他輝煌的電影配樂時代,其中包括1981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的「火戰車」、1982年的「銀翼殺手」、1983年的「南極物語」、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開創了電子音樂與電影配樂的嶄新前景,奠定了所謂未來太空音樂的發展,可謂居功厥偉。
也許正是因為范吉利斯的無師自通,他的音樂具有獨特的無法復制性,他以鍵盤音樂為基礎,巧妙融合古典、流行、電子、new age 等音樂元素,發展出綿密的管弦樂法以及嶄新的電子音樂語法,而他身兼作曲、編曲、製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現他的音樂理念,從早期古典樂器到後來的新電子音樂,在范吉利斯手中誕生出嶄新的表現方式,成為一種未來感十足的新音樂。范吉利斯的成就,不僅反應在全球的唱片銷售數字以及無數的得獎紀錄,國際天文聯盟更決定將新發現的「6354號星雲」正式定名為「Vangelis」,藉以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
TOP7: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Maurice Jarre)
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Maurice Jarre):作為著名導演大衛.里恩的親密合作夥伴,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無疑是本世紀電影音樂創作領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於法國里昂,少年時代,和乎對音樂一竅不通。一次偶然的機會,莫斯被父親播放的一張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於是便立志成為一名指揮。在朋友的鼓勵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國家音樂學院,畢業之後,他加盟聖路易斯馬胡劇院管弦樂團擔任編曲和指揮。從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開始他的電影音樂創作生涯。由於他精通俄羅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國家和地域的音樂文化,因此被稱為「電影配樂多面手」。
在莫里斯眾多的配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作品皆來自大衛.里恩執導的影片,它們是《阿位伯的勞倫斯》(1962年),《日瓦戈醫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樂藝術使他三次登上奧斯卡領獎台。其中,他為電影《日瓦戈醫生》創作的「拉拉主題曲」更是當年最為暢銷的單曲。60年代中期以後,莫里斯獎創作重心轉移到了萊塢,他與不少世界級名導如希區柯克、約翰.休斯頓、伊里來.卡贊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為電影《霧中的猩猩》創作的音樂使他再度榮獲奧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樂又賦予他ASCAP大獎得主這一無上榮耀。莫里斯.賈爾輝煌的音樂生涯足以他成為世界電影音樂創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TOP8:日本電影配樂的殿堂級人物——喜多郎
說喜多郎是天才,是因為他從未接受過音樂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線譜,從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記錄音樂(有點類似圖畫),但他的確是個多才多藝的音樂家,除了演奏吉他、貝斯、鍵盤、簫及許多其他的樂器之外,他還作曲、編曲、製作。
可以說,早在70年代便開始致力於研究電子合成音樂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樂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著日本New Age音樂開路先鋒的獨特風格。
將古典、流行、爵士融入電子音樂,這種不同於西方音樂的東方魅力,使得kitaro從首部作品《天界》面世開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聽眾的肯定(當然很多人對於他的音樂比對他本人更為熟悉)。
1980年喜多郎與美國GeffenRecords簽約,(他現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Records),喜多郎的專輯正式進軍美國。1993年及1997年,喜多郎完成了兩張原聲帶:《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獲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後者則贏得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在喜多郎的音樂生涯中,共被格萊美獎提名多次。喜多郎後來的風格和早期不同了,樂器的使用也更為廣泛,有人說少了早期的寧靜,但是,不論過去現在或是未來,不論曲風再怎麼改變,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對大自然的關懷是永遠不會變的。
TOP9:電影音樂家——托馬斯.紐曼Thomas Newman
一般來說,Thomas Newman的音樂並不像典型的好萊塢電影音樂,具有高度的戲劇性和煽動力,反而呈現內斂沈穩的性靈色彩,看似平淡卻另有一番省思沉靜的意境,其間也不乏令人意外的輕狂,活力與熱情。
Thomas Newman到目前為止,曾在1994年以《新小婦人》與《肖申克的救贖》同時入圍金像獎,並在次年以《Unstrung Heroes》再度入圍金像獎喜劇既音樂劇類最佳電影音樂,1999年的《美國麗人》更是大受矚目,此外Thomas Newman也一再受到其它影展與影評人的肯定,配樂的邀約不斷,雖然如此,有一位聲名顯赫的父親,對於電影配樂的工作,Thomas Newman偶爾還是會感慨:I Never Felt Easy。但從Thomas的成績與受到的歡迎來看,他已然走出自己的音樂生涯,並且走的有聲有色,
TOP10:用真誠感動人們——澤貝紐·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
澤貝紐·普瑞斯納,1955年出生於波蘭的Bielsko-Biaka,第一部電影配樂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導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從此,普瑞斯納與電影配樂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是與波蘭大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讓普瑞斯納一躍而成為國際知名配樂大師。
普瑞斯納所獲得的榮耀獎項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銀熊獎;1996年吉恩·貝克(Jean Becker)導演的《愛麗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紅**深》兩片讓他獲得兩次法國影藝學院愷撒獎;1995年獲得波蘭錄音工業獎;1994年獲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終生成就獎;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獲得洛杉磯評論協會年度最傑出電影配樂獎;1992年、1993年兩度獲得金球獎;1992年因為向海外介紹波蘭文化的傑出成就,獲得最佳外交總理獎等等。目前普瑞斯納是法國影藝學院會員。
在電影原聲帶的銷售成績上,《雙面維羅妮卡》原聲帶自1991年發行後,至今全球銷售超過三十萬張,1992年獲得法國金唱片。紅白藍三部曲全球銷售超過七十萬套;另外《普瑞斯納的音樂》(Preisner』s Music)專輯收錄近十年來他的電影音樂創作,在波蘭銷售超過六萬張成為白金唱片。
⑹ 好萊塢有哪些電影配樂大師代表作有哪些
John Williams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Grammy Award)。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等。近期的作品有《愛國者》,盡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John Barry約翰.巴瑞1933年出生於英國 ,也是一位聲名遠揚的著名配樂大師,其作品曾5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後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是新一代的電影配樂大師,他擅長於運用英格蘭、蘇格蘭等歐洲民間音樂的素材來創作。其代表作有:《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Maurice Jarre配樂大師的許多音樂動人之極,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其他的著名代表作還有:《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雲端》(A walk in the winds)。《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等。Jerry Goldsmith傑瑞.苟登斯密斯是電影配樂大師Miklos Rozsa(電影《賓虛》的配樂者)的學生。其風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早期電影流行交響配樂時,他的代表作有《巴頓》,後來他為電影《Omen》(天魔)大膽創作的黑色聖歌,曾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獎。七十年代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代替交響配樂,他並沒有停留在舊有風格上,創作出獲配樂金像獎的許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還有《星艦迷航》、《異形》、《the Mummy》、《花木蘭》、《空軍一號》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齡而新作不斷,令人欽佩。Danny Elf Nan丹尼.艾福蘭代表作:《蝙蝠俠》(batman)、《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廣大》、《Man in black》.Thomas Newman托馬斯.紐曼是八十年代開始比較活躍的一位電影配樂大師。其代表作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Hans Zimmer這是最近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新作《角鬥士》更是最新一屆奧斯卡的得獎大戶,盡管提名的配樂獎被《卧虎藏龍》奪去,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英雄主義詩篇的音樂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獅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獵殺紅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驚》(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l黑雨》(Black Rain)、《綠卡》(Green Card)。Michael Kaman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奧斯卡金獎)、《終極警探》系列(Die hard)、《最後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 Marco奧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Max Steiner早期著名的配樂大師,其代表作有:《飄》(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獲奧斯卡金像獎配樂獎。Elmer Bernstein代表作;《純真年代》、《豪勇七蛟龍》、《夏日和煙霧》、《西行漫步》、《我的左腳》、《大河戀》、《wild wild west》等,多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數次獲獎。James Newton Howard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峽谷》(Grand canyon)、《執法捍將》、《伴我一生》(dying young)、《驚愫》(Primal fear)。Carter Burwell近作:《將軍的女兒》。]
⑺ 好萊塢有哪些電影配樂大師代表作有哪些
John Williams
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等。近期的作品有《愛國者》,盡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
John Barry
約翰.巴瑞1933年出生於英國 ,也是一位聲名遠揚的著名配樂大師,其作品曾5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
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後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納是新一代的電影配樂大師,他擅長於運用英格蘭、蘇格蘭等歐洲民間音樂的素材來創作。
其代表作有:《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
Maurice Jarre
配樂大師的許多音樂動人之極,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還有:《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雲端》(A walk in the winds)。《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smith
傑瑞.苟登斯密斯是電影配樂大師Miklos Rozsa(電影《賓虛》的配樂者)的學生。其風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早期電影流行交響配樂時,他的代表作有《巴頓》,後來他為電影《Omen》(天魔)大膽創作的黑色聖歌,曾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七十年代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代替交響配樂,他並沒有停留在舊有風格上,創作出獲配樂金像獎的許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還有《星艦迷航》、《異形》、《the Mummy》、《花木蘭》、《空軍一號》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齡而新作不斷,令人欽佩。
Danny Elf Nan
丹尼.艾福蘭代表作:《蝙蝠俠》(batman)、《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廣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
托馬斯.紐曼是八十年代開始比較活躍的一位電影配樂大師。其代表作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
這是最近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新作《角鬥士》更是最新一屆奧斯卡的得獎大戶,盡管提名的配樂獎被《卧虎藏龍》奪去,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英雄主義詩篇的音樂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獅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獵殺紅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驚》(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l黑雨》(Black Rain)、《綠卡》(Green Card)。
Michael Kaman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奧斯卡金獎)、《終極警探》系列(Die hard)、《最後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 Marco奧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Max Steiner
早期著名的配樂大師,其代表作有:《飄》(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獲奧斯卡金像獎配樂獎。
Elmer Bernstein
代表作;《純真年代》、《豪勇七蛟龍》、《夏日和煙霧》、《西行漫步》、《我的左腳》、《大河戀》、《wild wild west》等,多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數次獲獎。
James Newton Howard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峽谷》(Grand canyon)、《執法捍將》、《伴我一生》(dying young)、《驚愫》(Primal fear)。
Carter Burwell
近作:《將軍的女兒》。
⑻ 世界上著名的配樂大師有哪些人
1.Zbigniew Preisner,波蘭
代表作:《十戒》《雙面的維羅尼卡》《紅》《白》《藍》
澤貝紐·普瑞斯納,1955年出生於波蘭的Bielsko-Biaka,第一部電影配樂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導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從此,普瑞斯納與電影配樂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是與波蘭大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讓普瑞斯納一躍而成國際知名配樂大師。從《烈火情人》的暗潮洶涌、《愛麗莎的情人》的豐富多元、《十誡》的隱喻警世、《雙面維若妮卡》的神秘精準、《秘密花園》的異國情調、《當男人愛上女人》的浪漫深情、《紅白藍三部曲》的高度藝術性、《去年九月》的矛盾沖突、到《亞伯丁》的心靈釋放,普瑞斯納有別於好萊塢電影配樂家的「唯物」手法,以「唯心真誠」擄獲愛樂者的耳朵,彰顯了純粹地欣賞電影音樂的價值。
2.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Maurice Jarre):作為著名導演大衛.里恩的親密合作夥伴,電影配樂多面手-莫里斯.賈爾無疑是本世紀電影音樂創作領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於法國里昂,少年時代,和乎對音樂一竅不通。一次偶然的機會,莫斯被父親播放的一張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於是便立志成為一名指揮。在朋友的鼓勵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國家音樂學院,畢業之後,他加盟聖路易斯馬胡劇院管弦樂團擔任編曲和指揮。從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開始他的電影音樂創作生涯。由於他精通俄羅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國家和地域的音樂文化,因此被稱為「電影配樂多面手」。
在莫里斯眾多的配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作品皆來自大衛.里恩執導的影片,它們是《阿位伯的勞倫斯》(1962年),《日瓦格醫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樂藝術使他三次登上奧斯卡領獎台。其中,他為電影《日格瓦醫生》創作的「拉拉主題曲」更是當年最為暢銷的單曲。60年代中期以後,莫里斯獎創作重心轉移到了萊塢,他與不少世界級名導如希區柯克、約翰.休斯頓、伊里來.卡贊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為電影《霧中的猩猩》創作的音樂使他再度榮獲奧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樂又賦予他ASCAP大獎得主這一無上榮耀。莫里斯.賈爾輝煌的音樂生涯足以他成為世界電影音樂創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3.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等。近期的作品有《愛國者》 ,盡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
約翰·威廉姆斯
約翰·威廉姆斯於1932年2月8日出生在美國的扎阿茲·約克。他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1951年參軍(空軍),服了三年兵役。復員後,回到了扎阿茲·約克的Julliard學校從事鋼琴的研究。為了更好的研究,他又來到了洛杉磯。1956年,他被哥倫比亞一個電影樂隊請來,作鋼琴師。
威廉姆斯主要為科幻小說和幻想電影配樂。
他曾在波士頓作了12年的售票員。
他曾為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故事片配樂。
他的父親和奶奶都曾是非常著名的演員。
是作曲家約瑟夫·威廉姆斯的父親。
他廣泛的與倫敦交響樂樂隊合作。
他曾擔任過《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七月四日誕生》、《星球大戰Ⅰ、Ⅱ、Ⅲ》、《超人》、《外星人》、《大白鯊》、《辛德勒的名單》、《大陽帝國》、《家園》、《虎克船長》、《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A.I人工智慧》等164部影視劇。他還作過演員。
1998年,因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獲葛萊美最佳音樂獎;
1994年,因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獲奧斯卡最佳音樂獎;1995年,也因該片獲葛萊美最佳音樂獎;
1983年,因影片《外星人》,獲葛萊美最佳音樂獎;
1980年,因影片《超人》,獲葛萊美最佳音樂獎;
1978年,因影片《星球大戰》,獲奧斯卡最佳音樂獎;同年,還獲得葛萊美最佳音樂獎;
1976年,因影片《顎》,獲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約翰·威廉姆斯曾獲得28次奧斯卡提名,並有5次贏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獲得22次葛萊美獎提名,並有18次贏得了葛萊美最佳配樂獎;在其他大獎上(如英國學院獎、金球獎)獲得過37項提名,並有11次贏得了這些大獎。
2002年,威廉姆斯將繼續為《哈利·波特:密室》配樂;同年他還將為影片《星球大戰Ⅱ》、《少數報告》、《如果你能抓住我》等配樂;
2003年,他將為影片《藝妓傳記》配樂;
2005年,他將為影片《星球大戰Ⅲ》配樂。
而且最偉大的是,他還為游戲<合金裝備>配樂!神一樣的人物啊!!!!!
4.約翰.巴瑞(John Barry),其作品曾5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
第一次讓我有深切感受的就是一部愛情電影《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當看完明珠930播放的這部電影以後,當時還是初中生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與其說是電影情節打動了我,不如說是其中的音樂打動了我。不過當時這張原聲音樂卻不難找。當時學校里普及一種風琴,為了演奏這首曲子,我還邊聽邊記下了譜。
再後來,就是《007》了。可是再次征服我的還是《與狼共舞》,那種壯觀和平和讓人陶醉不已。可是不久我就經常把《與狼共舞》的配樂和《走出非洲》搞混,當時還不知道這是同一個配樂大師的手筆,後來知道以後對約翰.巴瑞佩服不已。有一次路過一家CD店,裡面竟然飄出《走出非洲》的主題音樂,我發瘋一樣沖了進去,享受著又一次感動。
5.漢斯。尹默爾(Hans Zimmer)
第一次被他的作品震撼是大學的時候看《獅子王》,不要小看一個給兒童看的動畫片,其中的電影配樂非常迷人,既生動又氣勢磅礴。原聲錄音帶很快就買到了,中唱引進發行的。多少夜晚陪著我的Walkmen一起度過。
可是真正讓我對這位大師發生興趣的還是《石破天驚》(the rock),或者叫《勇闖奪命島》,當影片一開始還沒有結束字幕階段的時候,那個電影配樂就深深把我吸引。將軍在墓地,漫天大雨,我當時就愛死這部電影了,哈哈。可是奇怪的是,這個原聲CD竟然遍尋不到。後來在博雅被我發現,大喜,一看價格:250元,大悲。當時沒有捨得買,扭頭走了,後來每次去博雅都去看一遍,但都沒有買,有一天忽然發現已經沒有賣了,後悔得要死。到現在都沒有再找到。錯過了終究就是錯過。
他的音樂是電視配樂最喜歡用的,你在哪個台都可以聽到.
回答者: bigmboma - 秀才 二級 2-20 23:41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50% (1) 不好
50% (1)
相關內容
�6�1 國際十大知名的配樂大師,,給我些他們的代表作,謝謝
�6�1 紅白藍三部曲中《藍》裡面的交響樂叫什麼名字?
�6�1 關於紅白藍三部曲之「藍」的電影原聲問題
�6�1 請各位配樂大師幫忙!詩詞朗誦大賽配音!
�6�1 香港的TVB配樂大師除了胡偉立還有誰?
查看同主題問題:國際知名
其他回答 共 3 條
趙季平
回答者: 佳佳寶貝兔 - 助理 二級 2-20 18:18
普瑞斯納
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1955-)出生於波蘭的Bielsko-
Biaka,第一部電影配樂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導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從此,普瑞斯納與電影配樂結下不解之緣,尤其是
與波蘭大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讓普瑞斯
納一躍而成國際知名配樂大師。 《十誡》、《去年九月》、《亞伯丁》
莫里斯賈爾《阿拉伯勞倫斯》《日瓦戈醫生》《人鬼情 未了》《目擊者》《印度之行》
約翰·威廉姆斯《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哈利·波特》系列
譚盾《死與火》《九歌》《琵琶與弦樂隊協奏曲》
⑼ 好萊塢的大型電影娛樂公司都有哪些
HOLLYWOOD電影公司 下面是介紹,參考資料給你一個網址 裡面還有各大電影公司的LOGO
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The 20th Century Film Corporation)
好像第一次喜歡上外國電影,是小時候看了《小鬼當家》,還看了無數次,我小妹也狂愛看,簡直背熟了裡面的對白,每次開片的探照燈,大大的立體20,顯得無比輝煌! 從那時起,我記住了這個LOGO!
之所以成為我最喜歡的電影公司,是因為他製作很多我很喜歡的電影。再熟悉不過的片頭已被很多人盜用。雖然已經是21世紀,但還是繼續叫20世紀吧!~ 特別在《後天》里,片中還不斷出現著FOX標志,帥!
早期的佳作有:《音樂之聲》 《埃及艷後》 《南太平洋》《摩天大樓著火記》《巴頓將軍》《海神號遇險記》...最著名的當然是《星球大戰》啦,他們投資拍這片子絕對是200%的正確~~當然他們還得感謝盧卡斯電影公司!
現階段的有:《天煞-地球反擊戰》《虎膽龍威》《本能》《X戰警》《神奇四俠》《加菲貓》《史密斯夫婦》《機器人歷險記》《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怒海爭鋒》《荒島餘生》......太多太多了~
特別一提的是《冰河世紀》,不知是不是受到了皮克斯和夢工廠的影響,竟追在後面也出了他們的第一部3D動畫片,還好成績不錯~ 再特別一提的是《泰坦尼克號》,雖然是和派拉蒙合作的,但從中得到的暴利已經非常恐怖了!
還有我的最愛----連續劇《24小時》,至於《越獄》,我不喜歡!
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由丁.申克的20世紀影片公司與W.福克斯的福克斯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他們最早成功運用了寬銀幕技術。1985年,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被傳媒大亨默多克所收購。可他看中的不是電影公司,而是該公司下屬的福克斯電視台。福克斯電視網所擁有的會員數從最初的12家電視台發展到188家,與美國電視傳媒傳統三強ABC、NBC和CBS齊名。現已開辦了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通過有線系統傳播,目前已是美國第一大新聞頻道。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 (Warner Bros.)
華納的形象大使就是那個滑頭的兔寶寶(賓尼兔),還和喬丹主演了《空中大灌籃》,在華納影城裡四處可見那些卡通主角。但華納卻未能拍出什麼好的動畫電影,比較遺憾! 都是些卡通人與真人合演的鬧劇,如《華納巨星總動員》《誰害了兔子羅傑》之類的。《黑客帝國》完後,現在《哈里-波特》系列已經成了華納最佳賺錢工具。我只為它貢獻了35元,哈哈~~ 也去了華納金逸影城貢獻了140塊(四人份)!
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早期的佳作有:《窈窕淑女》《邦妮和克萊德》... 《海神號》(福克斯幾十年前拍了,他們又來重拍~)《超人歸來》《飛行家》《特洛伊》《百萬寶貝》《貓狗大戰》《劍魚行動》《完美風暴》《蒸發密令》.....實在沒法列下去了,多如牛毛啊!
也拍了不少成功的連續劇,如《老友記》《超人前傳》...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
自由女神和飛馬.....
1920年成立,到了1989年,索尼以48億美元買下哥倫比亞三星電影公司,創下了當時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並購案,被美國人視為日本人入侵美國。索尼還真狂啊,不過剛收購了哥倫比亞後,虧損嚴重,哈哈哈~~~活該!
早期的:《一夜風流》《弟斯先生進城》《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桂河大橋》《阿拉伯的勞倫斯》《猜猜誰來吃晚餐》
近來的:《蜘蛛俠》《惡靈騎士》《XXX》《佐羅》《絕密飛行》《空軍一號》《黑衣人》《愛國者》《霹靂嬌娃》...
MGM米高梅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可能小孩們見得最多的電影公司標志除了迪斯尼外,就是米高梅的這個獅頭了,《貓和老鼠》,哈哈~~~~~所以不要以為動畫片是迪斯尼的天下,比起米老鼠和唐老鴨,我更喜歡湯姆和吉瑞!
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他們最好的片子絕對是《亂世佳人》,早期還巨星雲集,克拉克-蓋博、加里-格蘭特、凱瑟琳-赫本、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費-雯麗.....
對於史詩電影來說,他們的《賓虛》的地位不可乎視!
現在的:《律政俏佳人》《風語者》《原罪》《防彈武僧》《鐵面王子》.......
1970年,米高梅被美國賭業大亨柯克·克爾科里恩買下。克爾科里恩是拉斯維加斯賭王,也因此在LV有個座豪華的米高梅大酒店,如果此生還有機會去LV,一定要去那賭兩把,哈哈~~~到了2005年,索尼以50億美元將米高梅買下,如今,米高梅與哥倫比亞公司同屬索尼旗下,到底索尼想幹嘛?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佔去了兩個,太郁悶了,雖然很討厭日本人,但他們有實力讓我們佩服~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一排星星繞著山峰...第一次看,應該是靚湯哥的《碟中碟1》,再接著還是靚湯哥的《壯志凌雲》。之前靚湯哥一直和派拉蒙合作的,可現在因為《碟中碟3》的分紅問題,合作關系已經破裂,唉~~不過他們又迎來了好萊塢另一大帥哥布萊德-彼特的合作。
2002年,派拉蒙創立90周年紀念,群星雲集.....
再過十幾天我就可以去看他們和夢工廠合作的《變形金剛》了,已經迫不及待啦~~~~~
《泰坦尼克號》《奪面雙雄》《世貿中心》《斷背山》《世界大戰》《借刀殺人》《教父》《古墓麗影》《地心毀滅》《人鬼情未了》.....
夢工場影業(DreamWorks)
夢工場竟然成立於1994年,值得關注的是斯皮爾伯格是其股東之一。一個小男孩坐在月亮上釣星星...好悠哉啊~~
首先要提的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再者就是《怪物史萊克》,學著皮克斯也出了3D動畫片,幸運的是收益不錯~還有《小蟻雄兵》《鯊魚黑幫》《埃及王子》等動畫片,似乎想與迪尼一比高下啊! 不過在我眼裡,《怪物史萊克》比不上皮克斯的《怪物公司》,《小蟻雄兵》又比不上《蟲蟲危機》,《鯊魚黑幫》更比不上《海底總動員》,至於《埃及王子》,它的貢獻是主題曲《When you believe》~~~大學時老師曾問過我們知不知《小雞快跑》是哪個公司製作的,沒人知道~當時我又誤以為是迪斯尼~~
2005年,派拉蒙公司以16億美元現金外加務償還購得了夢工場,短暫的十年~~ 不過斯導的身價也有十幾億美元了~ 派拉蒙與夢工廠一直都合作無間...
迪斯尼(Disney)
似乎人們說到動畫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迪斯尼! 在3D動畫片出世前,我好像也沒怎麼關注二維動畫電影,看過的也沒幾部,《泰山》《阿拉丁》《花木蘭》...連《獅子王》我也只看了一半。 如果沒有皮克斯的3D動畫出現,迪斯尼還可以創出什麼好片子嗎?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出現的3D動畫,才把二維動畫逼上這種境地。
曾經迪斯尼也想拋開皮克斯創出只屬於他們自己的3D動畫,像《恐龍》,如果它不是一個故事情節好的片子,按它的畫面、效果、人物造型,絕對沒法跟皮克斯的相比。還好他們有遠見,捨得用74億買下了皮克斯,OH,MY GOD~~~~原來皮克斯比米高梅加上夢工廠還值錢!
除了動畫片,《加勒比海盜》系列讓迪斯尼狂收了一回!
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如果能去LA,環球電影城一定是我首站目的地!
《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碟影重重》《邁阿密風雲》《金剛》《星際傳奇》《拜見岳父大人》《美國派》《冒牌天神》《蠍子王》《突然死亡》《阿波羅13號》《辛德勒的名單》....
1912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老闆C.萊默爾把他的公司和N.鮑爾斯等六七家小電影公司合並,組成環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
新線 (New Line)
一直來在我眼裡,新線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公司,他們的片子也都是些不怎麼起眼的,除了《魔戒》系列讓他們狂賺一把外,其它的還真沒什麼特別突出之作。《王牌大賤諜》《阿獃與阿瓜》《七宗罪》.....還有那些什麼「猛鬼街」「殺人狂」之類的,還是算了吧!
新線是1967年成立,1993年新線被電視巨頭特納收購,因此新線隨即被並入時代華納集團,但新線的原總裁謝伊當年在被特納收購時仍持有新線主要股權,並且享有公司的自主經營權,所以新線目前雖然同屬時代華納集團,但其電影經營與集團內部的其他電影公司並無相關。
其他還有些小公司,如獅門、試金石、城堡石、米拉麥克斯、USA影業、好萊塢影業.....
⑽ 有一部外國電影是描寫一個樂隊的誰知道叫什麼
□ 影片原名: Almost Famous
□ 影片譯名: 成名在望/成名之路
□ 導 演: 卡梅倫.克勞 Cameron Crowe
□ 主要演員: 比利·克魯德普(Billy Crup)
弗朗西斯·麥克湯瑪德(Frances McDormand)
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
傑森·李(Jason Lee)
派屈克·福吉特(Patrick Fugit)
安娜·帕奎因(Anna Paquin)
浪漫喜劇
出品公司:夢工廠
首映日期:2000年9月8日(多倫多電影節),9月29日(全線公映)
劇情:
故事發生在1973年的美國,當時搖滾樂正方興未艾,新晉的搖滾樂團不斷涌現。這些樂隊與他們的音樂讓15歲的小威廉著了迷,經過一番努力,他獲得了來自老牌滾石音樂雜志的「特殊」任務——采訪一支正在走紅的搖滾樂隊「平靜之水」。於是他不顧母親的反對,跟隨樂隊踏上了巡迴演出的音樂之旅。在經歷了一番風雨之後,不再僅僅是采訪者而是樂隊一員的威廉終於感悟了家庭與生活的真諦。
花絮:
《成名之路》實際上是導演的一部准自傳體作品,作為滾石雜志年輕樂評人的卡梅倫·克勞在73年時曾經為該雜志撰寫過一篇關於新晉樂隊「是的」的文章,當年他15歲。
除了追憶往事以外,卡梅倫還大玩夫妻檔,請出著名樂隊「心」的成員、自己的妻子南希·威爾森為影片製作音樂。為了增加影片的真實性,傳奇樂評人萊斯特·邦斯也被請進了電影。
影片於99年5月開鏡,分別在美國西海岸城市洛杉磯與聖地亞哥取景,同年10月封鏡。
花絮:
《成名之路》實際上是導演的一部准自傳體作品,作為滾石雜志年輕樂評人的卡梅倫·克勞在73年時曾經為該雜志撰寫過一篇關於新晉樂隊「是的」的文章,當年他15歲。
除了追憶往事以外,卡梅倫還大玩夫妻檔,請出著名樂隊「心」的成員、自己的妻子南希·威爾森為影片製作音樂。為了增加影片的真實性,傳奇樂評人萊斯特·邦斯也被請進了電影。
影片於99年5月開鏡,分別在美國西海岸城市洛杉磯與聖地亞哥取景,同年10月封鏡。
影評:
繼上一部標新立異的體育經紀人題材作品《甜心先生》大獲成功(奧斯卡四項提名、一項大獎)之後,導演卡梅倫這次將目光投向了70年代的搖滾樂,自編自導了這部准自傳體影片《成名之路》。
《成名之路》是一部相當富有懷舊色彩的影片,優美的畫面配合動人的音樂,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充滿鮮花與希望的年代。通過透視70年代的搖滾文化帶出對人生、家庭的思考,在輕松、幽默之間傳遞人間真情,這使得影片與近期好萊塢流行的嘩眾取寵的電影形成鮮明對比。而在這部沒有大牌明星擋綱的作品中,影壇新人們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他們朴實自然的表演出色地演繹了這部歡快感人的音樂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