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什麼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

什麼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

發布時間:2022-10-06 09:11:29

㈠ 電影配樂的簡介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性質與特點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象、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
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
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象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㈡ 影視音樂的相關情況

影視音樂不是純音樂,它是為影視作品而存在的音樂.
影視音樂的構成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等.
影視音樂的片段性,不連續性和非獨立性特徵就成為它區別於其他音樂的重要標志。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一部分是參與故事情節的有聲源音樂,在畫面中可以找到發聲體,或與故事的敘述內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參與故事情節的無聲源音樂,主要起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刻畫人物的作用。
在影視作品中,影視音樂不是自成系統、獨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組成元素,為影片主題、人物、情節的塑造和發展服務的。因此, 影視音樂不能以自旁邏樣的完整演繹, 復雜的配琴和強烈的音響去與畫面爭奪硯眾, 而應不引人注目然而強有力的方式支持畫面,正如美國電影理論家林格倫所說「 最好的電影音樂是聽不見的。」
好的電影音樂能使原本平實的電影回味深長,熠熠生輝。好的電影音樂更要符合觀眾的心理,使他們產生共鳴,能夠完全融入電影情節中去。
電影, 有了音樂的進入才使其作為視聽藝術更加豐滿, 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電影音樂的創作分類
可以分為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這是根據影片中音樂創作的方式來劃分。由作曲家為影視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專門創作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原創音樂,由影視創作者從既存的音樂素材中所編的音樂資料我們稱之為非原創音樂。
影視音樂根據音樂介入影視作品的方式來說分為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有源音樂是指畫面內出現聲源,無源音樂是指畫面內沒有聲源出現。

什麼是電影原聲音樂

電影原聲唱片,Soundtrack,其原意是指電影聲音中的音樂軌(另外還有對白、音效等,都錄制在不同的音軌上),但現在已經泛指因電影而發行的音樂唱片,可以分成以下3種基本型態:

以歌曲為主的歌曲原聲唱片(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Soundtrack,因為其商業利益比純配樂唱片要高出很多倍。絕大多數時候,這些歌曲都是現成品,但也有一些是真正為電影而創作的原著歌曲,比如《畢業生》是最典型的例子。
以配樂為主體的原聲唱片(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 真正將電影中的音樂軌直接翻錄成唱片的情況很少,一般原聲唱片發行時,是將原始的Soundtrack進行刪減並重新組合編排,以達到音樂的流暢性和完整感。但也有不是取自原始Original Soundtrack,而是音樂家根據配樂原譜,重新為發行唱片而特別選曲,有時還會重新改寫編輯,重新演繹灌錄,而這往往是大片巨制的做法。
沒有使用在電影中,但掛名為電影原聲唱片的音樂專輯(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 這當然是一種純商業行為,而且也已經越來越普遍,甚至一部完全沒有音樂的電影也會發行原聲唱片。還有一種情況是「落選配樂」Rejected Score,就是音樂家已經完成的作品,最後沒有使用在電影中,後來又發行了電影原聲唱片,最著名的例子是Alex North為《2001年太空漫遊》所做的「落選配樂」。
以上只是3種基本型態,而實際上很多原聲唱片是混合型的,其中混合了歌曲(不管它是否真的出現過)、原著配樂、演奏單曲等,甚至會有沒有使用在電影里的音樂片段,以及電影中的音效對白等。而且,一部電影可能會發行好幾張不同形態、不同版本的原聲唱片。

㈣ 簡述電影音樂及其發展並舉例說明

影視音樂不是純音樂,它是為影視作品而存在的音樂. 影視音樂的構成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等. 影視音樂的片段性,不連續性和非獨立性特徵就成為它區別於其他音樂的重要標志。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一部分是參與故事情節的有聲源音樂,在畫面中可以找到發聲體,或與故事的敘述內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參與故事情節的無聲源音樂,主要起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刻畫人物的作用。 在影視作品中,影視音樂不是自成系統、獨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組成元素,為影片主題、人物、情節的塑造和發展服務的。因此, 影視音樂不能以自旁邏樣的完整演繹, 復雜的配琴和強烈的音響去與畫面爭奪硯眾, 而應不引人注目然而強有力的方式支持畫面,正如美國電影理論家林格倫所說「 最好的電影音樂是聽不見的。」 好的電影音樂能使原本平實的電影回味深長,熠熠生輝。好的電影音樂更要符合觀眾的心理,使他們產生共鳴,能夠完全融入電影情節中去。 電影, 有了音樂的進入才使其作為視聽藝術更加豐滿, 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電影音樂的創作分類 可以分為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這是根據影片中音樂創作的方式來劃分。由作曲家為影視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專門創作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原創音樂,由影視創作者從既存的音樂素材中所編的音樂資料我們稱之為非原創音樂。 影視音樂根據音樂介入影視作品的方式來說分為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有源音樂是指畫面內出現聲源,無源音樂是指畫面內沒有聲源出現。

㈤ 電影原聲 OST 和 Score 有什麼區別

Original Soundtrack 包含了電影中使用的所有音樂,包括

由作曲家專為影片創作的音樂(Score)。
在片中使用過,但並非專門影片創作的歌曲、樂曲,有時還包括一些效果聲和人聲;
在片中沒使用過,但製作者認為和影片有關的音樂。
OST 專輯則會根據情況從以上三項中選擇,有的完全是Score,有的完全是片中出現的歌曲,有的則是完全沒出現過的曲目──成了影片製作者給影迷、樂迷的一份 mixtape。

㈥ 電影歌曲的版權歸誰

電影歌曲的版權歸歌曲創作者,如果是電影製作公司自己原創音樂,版權歸該公司所有。

明星、藝人、個人不得未經過原作同意,在演唱會,電視節目,網路直播,公共場合 等,進行翻唱歌曲,或惡搞、改編原作歌曲,否則會遭到原作公司起訴賠償巨額侵權費用。

作品注冊成功後,MORP系統將自動生成國際標準的ISWC臨時碼,該代碼是全球性音樂著作權代碼。通過版權注冊號碼,各個國家的音樂著作權協會將提供相應的版權代理保護,該作品在這些國家內被使用,當地音樂著作權協會將代理收取著作權費,並通過中國音著協將費用轉給著作權人。

(6)什麼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擴展閱讀

電影音樂的創作分類

可以分為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這是根據影片中音樂創作的方式來劃分。由作曲家為影視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專門創作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原創音樂,由影視創作者從既存的音樂素材中所編的音樂資料我們稱之為非原創音樂。

影視音樂根據音樂介入影視作品的方式來說分為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有源音樂是指畫面內出現聲源,無源音樂是指畫面內沒有聲源出現。

㈦ 找什麼是電影音樂

自從第一架電影放映機開始轉動,歷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樂就被電影挪用。在二十年代有聲電影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無聲電影都用現場演奏的音樂伴奏,或是一位鋼琴家,或是整團樂隊,以盡可能地配合畫面上的動作。

有些電影院還製作節目單,說明影片中使用的背景音樂的標題和順序,這些音樂包括貝多芬的作品(用來伴奏空中的狗打架);及通常用作「狩獵音樂」的羅西尼所作《威廉·泰爾》序曲(William Tell)還有表示「悲傷」的馬斯奈(Massenet)《泰綺斯》(Thais)中的《悲歌》(Elegie); 而聖桑《動物狂歡節>(The Carnival of Animals)里的《天鵝》則提供了很合適的浪漫情調,同時也給「標題音樂」一詞增加了新的內涵。特別為電影創作的音樂有些是圖解式片段,其題目諸如《救命!救命!》或《毀的》,但也有一些較為「嚴肅」的作曲家創作專門樂譜,如簫士塔高維契最早創作這種體裁是為無聲史詩影片《新巴比倫》所作的音樂。

有聲電影帶來新的挑戰。作曲家必須把音樂的表現手法絲毫不差地與影片結合在一起。為此發展出一套很復雜的系統,使作曲家能夠將音樂與精確的表演時間表聯結,亦即在音樂里加上節拍器標記(即每分鍾的拍數),再轉換成「滴答」聲或者電子脈沖,錄制在電影膠片上。然後,透過指揮者頭上的耳機播放這個「滴答信號」,據此來指揮樂團,並同時看著樂團後方的屏幕上放映的畫面。這種技術上的挑戰吸5〕,造就了愈來愈多熟練的電影音樂作曲家。例如為影片《飄》作曲的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和迪米特里·蒂奧姆金(Dmitri Tiomkih),其(影片《正午> 音樂乃特意圍繞著歌曲《親愛的,不要拋棄我》開展),後者創作的樂譜才華洋溢且華麗,堪與偉大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媲美。不過,人們仍然常借用「古典」曲目,並且已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庫布里克(Kubrick)《2001 宇宙奧德賽》中配以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用得巧妙,趣味橫生;但是在迪斯尼的《幻想曲》,動畫片的鹿配以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其效果卻有待商榷。不過整體而言,不論是採用專門創作的音樂,或是古典曲目,動畫片若能恰如其分地配上適合音樂,大多能獲得令人贊賞的成績。如史考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v)為卡通片《湯姆和傑瑞》作的配樂則相當聰明,可稱為音樂雙關語。而即使是最狂熱的華格納迷,也會覺得由巴格斯·邦尼(Bugs Bunny)演奏的《指環》(The Rings)指華格納品歌劇《尼伯龍的指環》)無可挑剔。

20世紀的大作曲家,如浦羅科菲耶夫、沃爾頓(Walton)和庫普蘭(Copland),亦有傑出的貢獻;雖然與他們的主要作品相比較,電影音樂的地位並不重要,但他們為這個領域開創了新的視野。依照偉大的俄國電影導演愛森斯坦(Eisenstein)的看法,浦羅高菲夫為他指導的影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所作的配樂透過聽覺和視覺節奏的精確配合,達到了聲音和畫面的高度統-至於沃爾頓為《亨利五世》寫的音樂所獲得的成功,也應該歸功於作曲家和導演勞倫斯·奧利維爾之間的密切合作與相互尊重。這在講求高效率、追求商品利益的電影界,是一個少見的例子;而阿隆·庫普蘭以《女繼承人》的配樂獲得1949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奧利維亞·德·哈維蘭德(Olivia de Haviland)即因該片一炮而紅。

直到今天,許多大作曲家,如馬勒、阿比諾尼(Albinoni),甚至莫扎特的作品之所以家喻戶曉,也都要歸功於電影導演選擇它來為影片塑造合宜的情調。

㈧ 現代影視音樂的構成有哪些

音樂在影視中的運用
影視自發明以來,給我們帶來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樂,這一人們表達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藝術形式,基於聲音技術在影視中得以運用以後,使影視藝術不再是單一的視覺表達,在視聽上滿足了我們的需求,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影視藝術是一門視聽藝術,人們同時運用著視覺和聽覺這兩個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進行欣賞電影、電視。畫面與聲音是影視藝術中不可劃缺的部分。影視藝術的聲音又包括:人物語言和音樂、音響。

音樂是人類文明史上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其藝術形式已趨完善。而音樂對於影視藝術來說,則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在無聲電影時代,針對電影畫面的內容與情節的需要,音樂的「聲音」率先打破了無聲的局面;當跨入有聲電影時代後,影視音樂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廣與發揮。隨著影視藝術一百餘年來的發展,影視音樂已成為一種具有重要藝術價值、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影視音樂的創作或繼承中,作曲家與編曲家們通過運用各種技法、各種音樂的表現手段,使影視音樂變得更加豐富多采。影視音樂的誕生與發展為影視劇的發展添上濃重的一筆。今天,影視音樂已成為影視劇創作的重要一環。

經過長時間的理論研究與定義,現在已經基本確定了聲音的藝術構成:即語言、音樂和音響.音樂,在它還沒有真正成為電影的一部分時,早已是電影的附庸了。因為在1927年之前,純粹意義上的默片,即「百分之百的無聲電影」似乎並沒有。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影片都有現場音樂的伴奏。有錢的影院用大型管弦樂,而小影院也許會用一架鋼琴代替。這種現場演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氣氛背景,但所奏的曲目並非專為電影而作或是緊貼電影情緒的——它們大多是現成或當時流行的樂曲。現代意義上的電影音樂不僅包括無聲源音樂——為影視作品專門創作和編配的音樂;還包括有聲源音樂——那些在故事中存在的各種音源所放出的現實音樂,以及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現在,電影音樂早已成為影視作品中煽情、烘托氣氛的重要手段。

影視音樂是影視藝術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鑒賞影視藝術有著重要的作用.影視藝術音樂語言在敘事過程中,一般根據劇情和畫面語言長度,採取分節、分段的敘事法則.影視藝術音樂語言在影視藝術敘事過程中為表達感情服務,其美感層次有立意美、渲染美、過渡美、真實美、沖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音樂是記憶之門。它凝結著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豐子愷說:「作為時間藝術的音樂比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更為神秘。」

這種神秘使它包容了豐富的內涵,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對人類復雜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詞也顯得蒼白無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選擇。若輔之以婉轉低回的音樂,這個片段定會成為影片中最撩動心弦的篇章。比如《結婚十年》。韓夢躺在沾染了十年風塵的地毯上回憶如煙往事,只有音樂才能解讀她心頭的百般滋味。比如《紅河谷》。「寧靜」死前面帶微笑的高歌,遠比慷慨陳詞來得壯烈、凄美。畫面是具象的,音樂則是精神層面的。音樂是對畫面的升華。

這種神秘使它長於營造美好的意境,讓影片韻味悠遠。是音樂讓《空鏡子》中飄散在小樹林里的「陶虹」的笑聲更具感染力;是音樂讓《誓言無聲》中老舊時代的冬天場景對觀眾有莫名的吸引力。音樂似乎比畫面有更長的保質期。當畫面因歲月流逝而顯得簡陋粗糙時,音樂仍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和初聽時一樣悅耳。

在影片中,有時音樂擔當稱職的配角,與影片相得益彰。尤其是名著改編的影視劇,恰如其分的音樂是對作品主題的最好詮釋。電視劇《紅樓夢》的配樂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王立平先生彷彿曹雪芹的隔代知己,無論是「一番風雨路三千」還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旋律與文字配合得天衣無縫。同樣精彩的還有電視劇《日出》的主題歌。「播下了風花雪月,長出是愛恨情仇」,詞作者似乎比萬方更理解她父親。有時音樂與影片相映成趣。「日出嵩山坳,晨鍾驚飛鳥」,鄭緒嵐的歌聲為一片打殺聲中的少林寺增添了一絲柔情蜜意;《你是我心中忘不了的溫存》讓《我愛我家》在喧囂落幕之後為觀眾送去幾許溫情;「只剩得馬嵬坡前草青青」,閻肅笑看一代美人香消玉殞。

在這些與影片風格迥異的音樂中有一部分其實點出了影片的真正內涵。首先想到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音樂訴說了張大民樂觀背後的辛酸,笑容背後的淚水。而且小柯的潛吟低唱中沒有過分的悲情,音樂中滲透著揮之不去的無奈與哀愁,就像本片的主色調灰色一樣。音樂悲涼卻不乏積極因素,無數次失望之後依然給自己、給生活留有一線希望。「分手的消息已飛出多遠,愁煩的眼不妨把幸福翻開,天下的事亦如此的平淡,世上的人啊生死不孤單。」

還有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影片的主題。譬如《三國演義》中「貂嬋已隨著清風去」的浪漫和含蓄遠勝於原著。而《牽手》中大氣舒緩的主題音樂令一部反映婚姻家庭的電視劇擺脫了世俗的氣息,具有了高貴的氣質。劇中也有夫妻間的爭吵,生活的瑣碎,可三寶的音樂沖淡了其中的市井、煩亂,從整體上提高了影片的格調,使很長一段時間內《牽手》在同類題材中遙遙領先。

音樂更可以脫離影片被人欣賞傳唱。此時音樂成了主角,影片退縮到被人遺忘的角落。人們差不多已經忘記《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題曲;有部分觀眾只為欣賞《嘎達梅林》的音樂重又走進電影院。

音樂與影視的關系是微妙的。它們相互扶助,相互影響。音樂是對影視的提煉,影視是對音樂的擴展。優秀的影視作品為音樂加入情感內核,使之更加動人;優秀的音樂令影視作品飄逸、靈動、回味無窮。許多觀眾是因為《永不瞑目》才那麼喜愛《你快回來》,而我也會因為張信哲一句「把你的發絲當成戒指繞,溫柔烙印再也抹不掉」把《梧桐雨》看完。

某導演說他最喜愛給電影配上音樂的瞬間,自己的作品在音樂中一下子鮮活了,藝術感覺也在音樂中被傳達出來。而專家說,用「影像」指稱影視作品是不準確的,因為影視劇不僅要為觀眾帶來視覺享受,也要給觀眾奉上聽覺盛宴。

如果《紅十字方隊》沒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沒有《少年壯志不言愁》,這些作品不會那麼流光溢彩,我們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感動。沒有音樂的影視是不可想像的。感謝那些優美的旋律讓珍貴的影象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閃亮。

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作為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們忙亂的生活多一份和諧,顛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煩躁的心情多一份寧靜.所以說:"哪裡有人類的足跡,哪裡就有音樂."所以音樂在影視中的運用,不僅能達到影片所需要營造的氛圍,還能消除人們長時間的視覺緊張所帶來的疲勞。總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㈨ 什麼是影視音樂

影視音樂不是純音樂,它是為影視作品而存在的音樂.
影視音樂的構成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等.
影視音樂的片段性,不連續性和非獨立性特徵就成為它區別於其他音樂的重要標志。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一部分是參與故事情節的有聲源音樂,在畫面中可以找到發聲體,或與故事的敘述內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參與故事情節的無聲源音樂,主要起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刻畫人物的作用。
在影視作品中,影視音樂不是自成系統、獨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組成元素,為影片主題、人物、情節的塑造和發展服務的。因此, 影視音樂不能以自旁邏樣的完整演繹, 復雜的配琴和強烈的音響去與畫面爭奪硯眾, 而應不引人注目然而強有力的方式支持畫面,正如美國電影理論家林格倫所說「 最好的電影音樂是聽不見的。」
好的電影音樂能使原本平實的電影回味深長,熠熠生輝。好的電影音樂更要符合觀眾的心理,使他們產生共鳴,能夠完全融入電影情節中去。
電影, 有了音樂的進入才使其作為視聽藝術更加豐滿, 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電影音樂的創作分類
可以分為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這是根據影片中音樂創作的方式來劃分。由作曲家為影視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專門創作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原創音樂,由影視創作者從既存的音樂素材中所編的音樂資料我們稱之為非原創音樂。
影視音樂根據音樂介入影視作品的方式來說分為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有源音樂是指畫面內出現聲源,無源音樂是指畫面內沒有聲源出現。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專門為電影創作的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向上的電影圖片 瀏覽:683
周潤發槍戰火爆電影大全 瀏覽:395
開色情電影院得投資多少 瀏覽:438
呦呦鹿鳴電影演員介紹 瀏覽:680
英語原聲電影學英語系列50部百度雲 瀏覽:886
愛情電影網愛尺花梨 瀏覽:641
有關大猩猩的外國電影大全 瀏覽:784
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之初探 瀏覽:269
搶金店姜文演的一部電影 瀏覽:331
泰國最新下蠱的電影 瀏覽:891
電影小婦人影評英語 瀏覽:111
台灣早熟電影 瀏覽:334
中國女演員演空姐的電影 瀏覽:421
電影地雷戰傳奇全部演員表 瀏覽:870
勵志電影推薦愛情 瀏覽:926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09級 瀏覽:69
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 瀏覽:176
平凡的足球電影觀後感450 瀏覽:375
劉德華吳孟達電影全集國語高清圖片 瀏覽:947
英雄集結冠狀病毒中文版大電影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