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背景、簡介
背景資料《我的祖國》是故事片《上甘嶺》的插曲。喬羽作詞,劉熾作曲,作於1955年。
這首歌是喬羽、劉熾上世紀50年代為電影《上甘嶺》創作的歌曲。其作品採用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贊頌了美麗家鄉的景色,表達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熱愛祖國的深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首歌以抒情為主的女高音獨唱形式出現,波涌而來的思鄉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聲中。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出色的領唱,增添了歌曲的藝術魅力,使它在全國廣為流傳。
《我的祖國》是著名詞作家喬羽的經典之作。本曲是故事影片《上甘嶺》的插曲,詞作家用三段歌詞,生動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豐富物產。贊頌了人民的勤勞勇敢,寬廣胸襟。歌曲的核心唱詞有三句。第一句是「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第二句是「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第三句是「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這三句核心的唱詞,是歌曲前面部分具體形象描寫後感情的自然升華,抒發了志願軍戰士熱愛祖國、摯愛和平的熾烈情感。這幾句速度稍快,宏偉壯麗的旋律,明亮、流暢,激動人心,令人陶醉和嚮往。
B. 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是由著名歌唱家誰演唱的
《我的祖國》是由郭蘭英和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演唱的一首歌曲,於1959年錄音。收錄於中國唱片集團公司1984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獨唱選》中。
作為電影插曲《我的祖國》通過對祖國的熱愛,深刻而了無痕跡地揭示了志願軍將士不畏艱苦浴血奮戰的思想基礎。而那優美明朗的格調恰與緊張的戰斗氣氛形成鮮明對比,造成影片節奏的張弛。
(2)上甘嶺電影片尾音樂是誰創作擴展閱讀:
該曲是一首兩段體結構的分節歌,A段寫景、言事,B段為副歌,抒情。「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語言平淡樸直,然而「平中見奇」,「朴中見色」,耐人尋味。一個「寬」字,寫盡了河深景闊風平浪靜之狀,奠定了開闊和平的基調。
大河浪寬,風吹稻花,艄公號子,船上白帆,四句景語,寫遍形、嗅、聲、色,和著甜美舒緩的旋律,描繪出一幅柔和、恬靜、優美而生機勃勃的水鄉圖畫。隨客觀景物的層層展現,主觀情感漸漸活躍,以「我家就在岸上住」為轉折,描繪轉向傾訴,「聽慣了……」「看慣了……」表達出愜意陶醉的情懷。
與之相應,曲調先作上行,後轉低回,「船」字忽轉下屬調,色彩迥異,婉轉曲折,曲盡情態。愜意生摯愛,陶醉而覺自豪,對生息故土強烈的愛不再是景語所能包蘊、曼歌所能傳達。
於是,副歌採用激越的合唱,直抒胸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熱情、昂揚。第二段通過「姑娘」、「小伙」寫青春的力量;第三段以警句「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表現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保衛和平的堅強信念。這樣,從不同側麵塑造了祖國的完整形象。
C.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什麼歌
出自譚晶演唱的《我的祖國》。
歌詞: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
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
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合)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春光
好山好水好地方
條條大路都寬暢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合)這是英雄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合)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3)上甘嶺電影片尾音樂是誰創作擴展閱讀:
賞析:
《我的祖國》本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喬羽作詞,劉熾作曲,創作於1956年。
侵略戰爭製造鮮血、逼人死亡,反侵略戰爭卻又往往造就英雄,孕育藝術。美帝國主義及其幫凶發動侵朝戰爭,製造了數以萬計的死亡和傷病;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反對美帝強加給我們的這場侵略戰爭過程中,造就了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也孕育了《我的祖國》等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
喬羽先生在煉詞鍛句上非常講究。如,對「祖國」一詞的修辭,三章分別是:「美麗」、「英雄」、「強大」。第一章用故鄉的風景來形容祖國;第二章寫故鄉的親人,那是何等豪邁的氣魄;第三章堅定勇敢地唱道:「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其後盾當然是「強大的祖國」。
所以,同是對「祖國」的形容,三個定語絕對不能任意互換。這就叫千錘百煉。還如,三章最後兩句的措詞也都是非常講究,不是隨意寫出的。總之,喬羽先生《我的祖國》一歌,確是後代歌詞創作的楷模。
D. 誰有上甘嶺主題歌歌詞
《我的祖國》
填詞:喬羽
譜曲:劉熾
演唱:郭蘭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象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我的祖國》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導演沙蒙找到喬羽要其為主題曲作詞,要喬羽快速創作,並要求這首歌能夠經久不衰。 喬羽在作詞時走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寫作路子,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長江時的場景,把歌詞寫了出來。
1956年,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復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
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E. 都知道國歌是誰寫的,請問誰知道葬禮上的哀樂是誰寫的
一種說法:
鮮為人知的是我國普遍使用的喪葬儀式上的《哀樂》,是劉熾等人改編自陝北民樂嗩吶吹奏的《風風玲》演化而來,樂曲1949年9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審閱,被正式批准為典禮用樂曲。
劉熾(1921-1998):來自民間的鼓樂作曲家
提起影片《上甘嶺》立刻會讓人想起那首遼闊的《我的祖國》,提起《英雄兒女》也不禁要唱起《烽煙滾滾唱英雄》,比起這些激昂的歌曲,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插曲肯定會讓曾經青春韶華的觀眾怦然心動,「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而為這些歌曲譜曲的就是劉熾。
劉熾是陝西人,幼年到廟堂隨民間藝人學習鼓樂,這為他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堅實的民族音樂基礎。1939年入延安魯藝師從冼星海學作曲和指揮,解放戰爭時期,他在東北開展了許多音樂活動,創辦了音樂學校、星海合唱團,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工作者。新中國成立後調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歌劇團任作曲,1961年調遼寧歌劇院任副院長兼藝委會主任。他從1939年發表處女作《陝北情歌》開始,創作了大型作品70餘部,中小型作品近千首,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流傳之久遠實屬當代音樂家中罕見。
陝北人性格直爽,大喜大悲無不表現於形!喜樂莫過於《大擺隊》,哀樂動容者非《粉紅蓮》莫屬。
今天我們在正式場合所用哀樂也是源於陝北的民間音樂。1942年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的音樂工作者劉熾、張魯等人,到米脂縣向嗩吶藝人常文青請教,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常文青向他們傳授了《將軍令》、《大擺隊》、《粉紅蓮》等樂曲。1943年,劉熾、張魯等人將深沉悲壯的《粉紅蓮》加工改編成由多種民樂演奏的哀樂。1956年,劉熾在電影《上甘嶺》音樂創作中,再一次將《粉紅蓮》加工為雙管管弦樂隊加大鑼的追悼哀樂。其後便有了我國通用的《哀樂》。
經典作品:為《上甘嶺》、《英雄兒女》、《祖國的花朵》等影片作曲。
另一種說法: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陝北這個革命根據地站穩了腳跟。但是就在這一年,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締造者——劉志丹同志,在一次戰斗中不幸光榮犧牲。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給邊區的文藝工作者一個重要任務:迅速創作一首葬禮音樂,用於即將舉行的劉志丹同志追悼會上。於是,以「人民藝術家」馬可(1918-1976,享有世界聲譽的中國現代作曲家,代表作品為群眾歌曲《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時由他領導創作的歌劇《白毛女》等)同志為主的延安音樂工作者們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達成一致。創作組最後結合了兩首陝北民歌《綉荷包》與《珍珠倒卷簾》的主旋律,稍加修改,並將速度降為「極慢」,成為一首凄楚動人的管樂曲,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樂」。可見,本曲最先追思的故人,無疑就是劉志丹同志了。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
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展、戲曲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和群眾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餘篇論文。他在歌曲創作、歌劇創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編入《馬可歌曲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第三種說法:
中國《哀樂》的作者(《華西都市報》 00/5/22)
《哀樂》是總政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曲調改編而成的。羅浪今年77歲,著名的《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都是他所改編和配曲。《哀樂》是他影響最廣、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羅浪說,看到死難烈士的遺體還保持著搏鬥的姿態,他覺得哀樂不僅僅是哀悼,還應該表達緬懷並牢記英雄豐功偉績的情感,所以創作時他在降E小調的基礎上,於全曲最強音處採用臨時轉大調手法,使曲調在嗚咽、悲哭之後又激昂而堅決。
《哀樂》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張家口悼念陣忘烈士的典禮上;1949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中央批准正式作為國家葬禮樂曲。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樂》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
F. 我和我的祖國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發表的和未發表的,我已不知道我創作了多少首歌,但是《我和我的祖國》和《我為祖國獻石油》是我的創作生涯中最不能忘懷的兩首歌。歌曲曲作者秦詠誠因參加《愛國歌曲大家唱·湖南長沙篇》來到長沙,談到當年創作這兩首歌時的情景,秦老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一首歌一般來說是先有詞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國》是先有曲再有詞。秦老對《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背景記得非常清楚。
1985年,著名詞作家張藜打電話給我,說:我很喜歡你的《海濱音詩》,旋律很美,企圖為它填詞,但這是首器樂曲,填得不好,你可不可以再創作一首啰?要同樣情調的,但旋律不能雷同!當時我正好在北京,在中央教育行政學院學習,於是一天下午張藜邀請我到家裡吃飯,到他家裡是下午5點多,嫂子還在廚房忙乎。
於是我就開始想旋律,按張藜的要求,不是《海濱音詩》的上行旋律51235……而是下行56543215……沒想到,我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作曲的都曉得,找到了主旋律,一下子就能展開了,於是不到20分鍾,一首樂曲就創作出來了。
秦老說:創作出來後,張藜把它揣在了兜里,一揣就是半年。一次張藜去廣西,在路上就一直想詞,以至於煙頭把卧鋪的枕頭燒了個洞也沒有察覺。到了廣西,住進招待所,第二天一早起來,推開窗,眼前是一座大山,大山下是一條河,美景一下打開了他的靈感,於是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詞一下子就涌到了他眼前。
(6)上甘嶺電影片尾音樂是誰創作擴展閱讀:
《我和我的祖國》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張藜填詞、秦詠誠譜曲。這首歌曲採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將優美動人的旋律與朴實真摯的歌詞巧妙結合起來,表達了人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
其他翻唱版本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由殷秀梅演唱,收錄在專輯《中國禮儀慶典大全之會議儀式篇》中,專輯由唱片公司江西音像發行,發行時間為2002年01月01日,專輯收錄了10首歌曲。
G. 電影《上甘嶺》中的合唱歌名
為《英雄頌》。
《英雄頌》為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其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演唱,中央樂團、長影樂團演奏,陳維文、邱里、金正平指揮。
歌詞如下:
狂風呼嘯,大海翻騰,朝霞燃燒,山巒昂胸。
啊,狂風呼嘯,大海翻騰,朝霞燃燒,山巒昂胸。
不屈的中華兒女,為世界,為和平,赴湯蹈火,去做英雄的戰斗!
正義的中華兒女,為世界,為和平,赴湯蹈火,許多英雄被贊歌。
硝煙滾滾,火勢熊熊,殺聲、血海,鐵石齊崩。
一樣,一樣,沖!一樣,一樣,進!勇敢的戰士,轟不動,炸不倒,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用生命保衛這世界,用鮮血喚醒它的大義。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巍峨雄壯、美麗庄嚴,像一道長虹懸掛在萬里無雲的長天。
(7)上甘嶺電影片尾音樂是誰創作擴展閱讀:
《上甘嶺》的評價:
該片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編導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
影片《上甘嶺》的創作者對這次戰役進行了高度概括,他們並沒有面面俱到地反映這樣一個震驚中外的戰爭,而是通過志願軍某部八連這樣一個連隊從接收陣地,由防禦戰轉入坑道和最後發起反攻,收復主峰的43天戰斗經歷,再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英雄頌》的創作背景:
1956年,延安時代的戰友,《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找到劉熾,讓他承擔影片的音樂創作。
《我的祖國》在影片《上甘嶺》中是首插曲,《英雄頌》才是影片的主題歌。迎著總攻擊令的沖鋒號,志願軍戰士們從坑道里打出來,向前猛沖,直到影片結束。
《英雄頌》加入鋼琴伴奏多達十多分鍾的混聲大合唱,劉熾把它處理成一首壯烈雄健的男性美的合唱,表現志願軍威武不屈,驚天動地,英勇頑強,氣貫長虹的風貌和氣概。
當影片音樂錄制完成後,一位藝術界的前輩對劉熾說:「我聽出來了,你在上甘嶺陣地上找到了一個優美深情的女兒,又找到一位英勇頑強的兒子!」
面對「知音」劉熾笑開了:「是的,你很理解我的苦心,我把《我的祖國》當成柔美明媚的女兒,把《英雄頌》作為威武不屈的兒子,他倆各有風貌,性格,但共同點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羅斯的,法國的和德意志的,這是新生的共和國的!」
《上甘嶺》電影音樂的成功,使劉熾成為電影導演心中的一傑,關鍵時刻常來找他「捧場」。金山導演《風暴》只差18天就審片,找他寫音樂,他拚命似地把音樂趕出來了。
王震之導演《三八線》也來找他,劉熾掂掂作品,卻謝絕了。他對王震之說:「都是抗美援朝題材作品,我寫《上甘嶺》已是精疲力盡了。」
H. 上甘嶺主題曲原唱是誰
原唱郭蘭英。
喬羽作詞,劉熾作曲。
歌詞如下
狂風呼嘯,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山麓昂胸
狂風呼嘯,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山麓昂胸
狂風呼嘯,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山麓昂胸
壯志的祖國兒女,為世界
為和平,赴湯蹈火
去做英勇的斗爭,壯志的祖國兒女
為世界,為和平
赴湯蹈火,去做英勇的斗爭
硝煙滾滾,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鐵石飛崩
硝煙滾滾,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鐵石飛崩
硝煙滾滾,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鐵石飛崩
一樣,一樣沖
一樣,一樣進
勇敢的戰士,轟不動炸不倒
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用生命保衛母親平安,用鮮血換取大地和平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巍峨雄壯美麗庄嚴
像一道長虹橫跨在萬里無雲的碧空,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
巍峨雄壯美麗庄嚴,象一道長虹橫跨在萬里無雲的碧空
1956年延安時代的戰友,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找到劉熾,讓他承擔影片的音樂創作。
我的祖國在影片上甘嶺中是首插曲,英雄頌才是影片的主題歌,迎著總攻擊令的沖鋒號,志願軍戰士們從坑道里打出來,向前猛沖,直到影片結束。
這是一首加入鋼琴伴奏多達十多分鍾的混聲大合唱,劉熾把它處理成一首壯烈雄健的男性美的合唱,表現志願軍威武不屈,驚天動地,英勇頑強,氣貫長虹的風貌和氣概。
當影片音樂錄制完成後,一位藝術界的前輩對劉熾說,我聽出來了,你在上甘嶺陣地上找到了一個優美深情的女兒,又找到一位英勇頑強的兒子,面對知音劉熾笑開了是的,你很理解我的苦心,我把我的祖國當成柔美明媚的女兒。
把英雄頌作為威武不屈的兒子,他倆各有風貌,性格,但共同點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羅斯的,法國的和德意志的,這是新生的共和國的」
上甘嶺電影音樂的成功,使劉熾成為電影導演心中的一傑,關鍵時刻常來找他捧場,金山導演風暴只差18天就審片,找他寫音樂,他拚命似地把音樂趕出來了,王震之導演三八線也來找他,劉熾掂掂作品,卻謝絕了,他對王震之說,都是抗美援朝題材作品,我寫上甘嶺已是精疲力盡了。
I. 《上甘嶺》主題曲是什麼
《英雄頌》。
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喬羽作詞,劉熾作曲,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演唱,中央樂團、長影樂團演奏,陳維文、邱里、金正平指揮。
歌曲歌詞:
狂風呼嘯
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
山麓昂胸
狂風呼嘯
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
山麓昂胸
狂風呼嘯
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
山麓昂胸
壯志的祖國兒女
為世界
為和平,
赴湯蹈火
去做英勇的斗爭
壯志的祖國兒女
為世界
為和平,
赴湯蹈火
去做英勇的斗爭
硝煙滾滾
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
鐵石飛崩
硝煙滾滾
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
鐵石飛崩
硝煙滾滾
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
鐵石飛崩
一樣,一樣沖
一樣,一樣進
勇敢的戰士
轟不動炸不倒
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用生命保衛母親平安
用鮮血換取大地和平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
巍峨雄壯美麗庄嚴
像一道長虹橫跨在萬里無雲的碧空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
巍峨雄壯美麗庄嚴
像一道長虹橫跨在萬里無雲的碧空
J. 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是由誰演唱的
《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郭蘭英原版演唱。
沙蒙找來郭蘭英演唱錄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聞訊馬上拿了去作為非電影插曲播了出去,並立即在聽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以至電影《上甘嶺》還未播映,人們就會哼唱了。1956年電影《上甘嶺》播映後,這首歌更是趁著電影的翅膀響遍了全國城鄉,成為各類文藝演出的必唱曲目。
《我的祖國》是一首優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歌曲前一部分以抒情的女高音形式,一種洶涌而來的思鄉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聲中,使人彷彿看到祖國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飄香的美麗景色。
後一部分用混聲合唱形式,與前一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唱出了「這是美麗的祖國」的主題,激情澎湃,氣勢磅礴。
(10)上甘嶺電影片尾音樂是誰創作擴展閱讀
郭蘭英1930年12月生於山西平遙,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1982年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番禺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等。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郭蘭英「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9月25日,入選「最美奮斗者」個人名單。10月26日,獲2019年「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