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劉三姐的故事以及相關歌劇、電影
劉三姐的故事
劉三姐的故事,膾炙人口,世代流傳。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這是人們對古代歌仙劉三姐的熱情贊頌。
傳說古代宜山縣下澗河邊的壯族山村,有一個聰明伶俐、年輕美麗的農家姑娘,因她排行第三,所以就叫三姐(是否源於客家人的劉三妹有待考證)。她自幼失去父母,與二哥相依為命,打柴種田過日子。劉三姐從小愛唱山歌,心靈手巧,插秧、打柴、編竹器、織壯錦,活路樣樣會,勤勞藝又精,口唱山歌手不停。劉三姐的歌才出眾,歌聲動人,遠近聞名。每到中秋佳節,青年男女都聚集在河邊草坪上,拋綉球,對山歌,沒有哪一個唱得過她。劉三姐才貌雙全,方圓百里的後生紛紛慕名而來,一心要向她求婚。她落落大方地以歌相對,表明要依歌擇配。她開口唱道:
三月瓜花朵朵開, 三妹講歌不講財。 誰能唱歌勝過我, 不用花轎走路來。
求婚的人絡繹不絕,酬唱的歌聲四時不斷,就是沒有一個能對倒劉三姐,只好懷著敬佩的心情,戀戀不舍地告辭而歸。 其實,劉三姐的心裡,早已悄悄地愛上了同村的李小牛。他們從小就一塊兒放牛、打柴,在一起唱山歌,小牛也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哩。在共同的勞動和歌唱中,他們建立了真摯深厚的感情。三姐用柔美的歌聲向小牛傾訴衷情:
妹相思, 妹有真心哥也知;
蜘蛛結網三江口, 水推不斷是真絲(思〕。
三姐給小牛送了綉球,小牛給三姐送了絲線,寄物定情,以終身相許。他們唱道:
風吹雲劫天不動, 河裡水流石不流;
刀切蓮藕絲不斷, 我倆連情永不丟。
這件事被當地有權勢的財主莫海仁知道了,硬說劉三姐和李小牛私下定情,有失禮教,傷風敗俗,要拿他們治罪。一天,三姐和小牛到河邊的高山上砍柴,狠毒的莫海仁指使家丁竄到山上,乘人不備,把他們兩人推下河去。小牛當場被淹死了,劉三姐被藤蔓托掛在岸崖上。財主家丁砍斷藤條,三姐掉進湍急的河水平。恰巧,有一根木頭飄來,三姐急忙抓住木頭,順水飄流到了柳州。一位老漁翁發現了,把她救上岸來。老漁翁很同情劉三姐的遭遇,毅然把她收為義女。
劉三姐來到柳州不久,她能歌善唱的名聲又很快傳揚開了。財主莫海仁聞訊後,暴跳如雷,坐立不安,惡狠狠地說:「劉三姐呀劉三姐,我沒有把你殺死,也一定要讓你名聲掃地!」於是,莫海仁託人用重金從外地請來三個秀才,裝了滿滿的一船歌書,專程到柳州和劉三組賽歌,一心要唱倒劉三姐。
那天,劉三姐正在河邊洗衣服。三個秀才乘船靠岸;就忙著打聽劉三姐在哪裡,說是奉莫海仁之命,要找她對歌,非唱贏她不可。劉三姐見他們趾高氣揚,又有滿船歌書,來頭不小,便隨口唱道:
江邊洗衣劉三妹, 你要對歌快唱開。
自古山歌心中出, 哪有船裝水載來?
這一唱,秀才們象是吃了當頭棒喝,相對默然,無詞以對。當劉三姐問明他們三人的尊姓是陶、李、羅之後,接著又唱道:
姓陶不見桃花發,
姓李不見李花開,
姓羅不見鑼鼓響,
三位先生哪裡來?
三個秀才被劉三姐這一反問,不能繼續裝聾作啞,趕快翻出歌書,勉強湊幾句對答。然而,不到幾個回合,就被劉三姐犀利的山歌壓倒了。劉三姐見他們這副狼狽相,又氣又惱,用歌聲諷刺:
風打桃樹桃花謝,
雨打李樹李花落,
棒打爛鑼鑼更破,
花謝鑼破怎唱歌?
唱得三個秀才瞠目結舌,只好上船逃走。從此,劉三姐的聲譽更高了,來向她學歌、請她去傳歌的人更多了。
莫海仁得知秀才敗陣,一計未成又生一計,他派遣兩個打手,乘夜深人靜將劉三姐捆綁起來,放入豬籠,丟下河去。等到鄉親們聞訊趕到,把劉王姐打撈起來,已經救不活了。那天正是中秋節,大家用傳統的葬禮,把劉三姐遺體洗凈,打扮得家生前那樣漂亮,埋在柳江河邊,墳前供祭著兩條大鯉魚,大家含悲唱歌悼念。忽然間,墳墓裂開,只見復活了的劉三姐閃跳出來,騎在一條鯉魚背上,躍然而起,飛升上天去了。另一條鯉魚來不及起飛,就化成了屹立江邊的魚峰山。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劉三姐,每當中秋之夜,四鄉歌手都雲集在魚峰山下舉行一年一度的山歌盛會。這樣代代相傳,八月十五便成了壯族人民的傳統歌節。
經典歌劇《劉三姐》
--------------------------------------------------------------------------------
歌劇片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攝制
壯族歌手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 ,沿江飄流,幸被一老漁夫救起收留 。三姐的哥哥劉二沿江找尋,好不容 易才找到她。於是劉二兄妹與老漁夫一家住在一起,靠採茶、打魚為生。 三姐每天和村裡的姑娘們到山上邊採茶邊唱歌。惡霸地主莫懷仁企圖霸佔 茶山,他禁止姑娘們上山採茶,還妄 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懷仁對歌,如 他能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為贏得勝利,以重金請來陶秀才、 李秀 才、羅秀才,但聰明的三姐憑自己的 智慧和群眾的支持,在歌台上把三個 酸秀才斗得狼狽不堪,從而挫敗了莫 懷仁的陰謀。莫懷仁不甘心失敗,又 令爪牙把三姐搶到家裡進行威脅利 誘,三姐毫不屈服。老漁夫之子阿牛 夜闖莫府,救出三姐。莫懷仁氣急敗 壞,率打手乘船追趕,群眾幫助、掩 護了阿牛和三姐, 使莫懷仁一無所 獲。阿牛和三姐在生活和斗爭中萌生了真摯的愛情, 他倆用山歌表達了 內心的情感。為躲避莫懷仁的迫害, 他們遷居到新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本片於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 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美 工獎。
編劇: 喬羽(根據同名歌舞劇改編 )
導演: 蘇里
攝影: 郭鎮鋌、尹志
美工: 童景文、張起旺
作 曲: 雷振邦
扮演者 劇中人
黃婉秋 劉三姐
劉世龍 阿 牛
夏宗學 莫懷仁
賀汝瑜 莫進財
張巨光 老漁夫
馬 陶秀才
梁 音 劉 二
徐峻泰 李秀才
張文君 舟 妹
李萬城 羅秀才
⑵ 歌劇劉三姐的由來是什麼
《劉三姐》取材於壯族有關「歌仙」的民間傳說。
善唱山歌的村姑劉三姐,觸犯了當地的財主,被迫流落他鄉。在異鄉,當她看到地主莫海仁(「莫害人」的諧音)欲強霸茶山,就又帶領眾人唱起山歌揭露地主的陰謀,故而又得罪了莫海仁。莫海仁一方面聲稱要娶劉三姐,一方面又逼劉三姐還債,欲使三姐屈服。三姐將計就計,提出「你既不怕我唱歌,結親先要擺歌台,誰能唱歌唱贏我,不用花轎走路來」,並提出不準莫海仁霸佔西山茶林。莫海仁被迫應允,重金聘請三位秀才與劉三姐對歌,結果以劉三姐大獲全勝而告終。莫海仁又施以陰謀,以重金勾結官府下令禁歌。劉三姐趁民族盛會「趕歌墟」之際,在鄉親們的掩護下,用智抗禁,氣得莫海仁渾身發抖,昏了過去。莫海仁氣急敗壞,欲殺劉三姐未逞。劉三姐在群眾的支持下,離開當地,赴外地傳歌。
《劉三姐》是一部歌舞劇,共8場。由柳州市《劉三姐》劇本創作組創編,廣西壯族自治區《劉三姐》會演大會改編。1960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首演於南寧。該劇共分8場(附尾聲):(1)投親。(2)霸山。(3)定計。(4)拒婚。(5)對歌。(6)陰謀。(7)抗禁。(8)脫險。全劇由62曲組成,帶有濃厚的民歌特點。音樂以流行在廣西民間的彩調為基礎,並吸收了當地流傳的民歌的音調而成。以山歌風歌謠體見長,結構方整,曲式較小。
⑶ 張紅堅的電視作品
1996年連續劇《琉璃廠傳奇》中飾小玉荷
1997年音樂劇《劉三姐》飾劉三姐 並獲「駿馬獎」。
1998年連續劇《聞一多》飾高孝貞
1999年連續劇《沉浮》飾「紅玫瑰」和「石嵐」。
2000年連續劇《絕色雙嬌》飾林家蓉合作演員:張庭牛莉
2001年連續劇《漂亮女孩》飾小佳 演演唱劇中插曲。
2002年音樂劇《水果姑娘》飾蘇凡導演:於立清伊琳合作演員:曹穎
⑷ 歌舞劇 劉三姐 是誰唱的
傅錦華是劉三姐正宗的演唱者,黃婉秋只是個扮演者。
⑸ 壯族民間傳說最會唱歌的女人是誰
劉三姐,又稱「劉三妹」,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在中國廣東、廣西乃至湖南、雲南、貴州等地均有同類故事流傳,所以劉三姐傳說對研究中國南方社會風俗史和民間文藝學頗具參考價值。
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申報的「劉三姐歌謠」,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3。 經國家考證研究決定:宜州區作為劉三姐故鄉。
身世
關於劉三姐(又名劉三妹)的傳說,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千里內聞歌名而來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戲得道。嘗往來兩粵溪峒間,諸蠻種類最繁,所過之處,咸解其言語。
遇某種人,即依某種聲音作歌。與之唱和,某種人奉之為式。嘗與白鶴鄉一少年登山而歌,粵民及傜、僮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數十百層,咸以為仙,七日夜歌聲不絕,俱化為石。
土人因祀之於陽春錦石岩。岩高三十丈許,林木叢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岩石有石磴,苔花綉蝕若鳥跡書,一石狀如曲幾,可容卧一人,黑潤有光,三妹之遺跡也。
月夕輒聞笙鶴之音。歲豐熟,則彷彿有人登岩頂而歌。三妹今稱歌仙。凡作歌者,毋論齊民與俍、瑤、僮人、山子等類,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錄焉,不得攜出,漸積遂至數篋,兵後,今盪然矣。」
從屈大均的記載,可知劉三姐是漢族民間傳說人物,而其歌曲不但在漢族地區流傳,且影響了周邊的少數民族,故少數民族中流傳的劉三姐故事,來自漢族。
電影《劉三姐》劇照
(5)音樂劇電影劉三姐擴展閱讀:
相關藝術表演
進入現代,劉三姐的故事被排演成歌舞劇、電影等形式,其中電影《劉三姐》深受中國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喜愛。2004年張藝謀又導演出《印象·劉三姐》的大型實景音樂劇,由於投資過億,引起的關注已超過了藝術本身。
⑹ 歌舞劇劉三姐的作者是誰
傅錦華是劉三姐的演唱者,並受到毛主席的接見。黃婉秋只是個扮演者。
⑺ 電影劉三姐的歌曲都有哪些
電影《劉三姐》中的歌曲有:
1、《序曲》
2、《山頂有花山腳香》
3、《漁船雖小能安身》
4、《小小鯉魚不吞鉤》
5、《蜜蜂過嶺為花開》
6、《只有山歌敬親人》
7、《我家不是財神廟》
8、《不種芝麻他吃油》
9、《採茶姐妹上茶山》
10、《心想唱歌就唱歌》
11、《今天看見鍋煮飯》
12、《眾人水來眾人山》
13、《對白》
14、《山歌不唱憂愁多》
15、《隔山唱歌山答應》
16、《你歌哪有我歌多》
17、《財主請來當奴才》
18、《勸你莫進聖人門》
19、《富人只會吃白米》
20、《這里是條清水河》
21、《財主心腸比蛇毒》
22、《姐妹二人梭對梭》
23、《花針引線線穿針》
24、《財主有把鐵算盤》
25、《砍柴過嶺又過坡》
26、《砍來虎頭墊柱腳》
27、《這里原是老虎口》
28、《眼望青山難出籠》
29、《才把金鉤丟下水》
30、《好籃從來不裝灰》
31、《一隻小船輕悠悠》
32、《刀切蓮藕絲不斷》
33、《世上那見樹纏藤》
34、《山歌好比春江水》
前33首歌曲是由傅錦華、蔡秀英和李敏玲演唱。而《山歌好比春江水》本是歌舞劇《劉三姐》的插曲,歌曲原唱為黃興寧,後經喬羽、雷振邦改編成為《劉三姐》主題歌。
(7)音樂劇電影劉三姐擴展閱讀:
電影《劉三姐》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1961年蘇里執導的《劉三姐》,第二個是1978年吳永剛、陳正鴻聯合執導《劉三姐》。
電影《劉三姐》的劇情:
劉三姐被財主迫害,到外婆家投親。財主莫懷仁的管家莫進財強奪獵戶李小牛的獵物,劉三姐打抱不平,迫使莫進財把獵物還給李小牛。隨後,莫懷仁利誘劉三姐為妾不成,便以討租、強索田地來威脅劉三姐。劉三姐約財主對歌,財主請來三個酸秀才,劉三姐用山歌戰勝了他們。莫懷仁勾結官府,禁唱山歌,陰謀迫害劉三姐,並要拿劉三姐問斬。劉三姐在鄉親們的掩護下,時隱時現,把莫懷仁愚弄得匍匐在迷魂陣中。後來,劉三姐和李小牛告別親人,轉到外地傳歌去了。
關於劉三姐:
1、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劉三姐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申報的「劉三姐歌謠」,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3。 經國家考證研究決定:宜州市作為劉三姐故鄉。
2、祖海演唱的歌曲:《劉三姐》
《劉三姐》是祖海演唱的歌曲,出自專輯《夢·蝶變》。
3、張藝謀執導劇場:《印象·劉三姐》
《印象·劉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魅力的山水實景劇場,傳唱最久遠的民族山歌,史無前例的灕江風情巨獻。《印象·劉三姐》由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出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任總策劃、製作人,以及兩位年輕導演 -- 王潮歌、樊躍的加盟,數易其稿,歷時三年半努力製作而成。它集灕江山水風情、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及中國精英藝術家創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演出集唯一性、藝術性、震撼性、民族性、視覺性於一身,是一次演出的革命、一次視覺的革命。
4、2010年舒暢主演電視劇:《劉三姐》
《劉三姐》是中共廣西柳州市委、北京天星億源影視文化公司於2010年聯合拍攝的電視劇,由餘明生執導,李功達任製片人,舒暢、劉冠翔、肖雨雨、程怡等領銜主演。該劇以唐代的柳州為背景,講述「壯族歌仙」劉三姐歷盡悲歡、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故事。
5、2018年中國歌劇舞劇院編排的民族歌劇:《劉三姐》
《劉三姐》是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攜手桂林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共同打造的大型民族歌劇,該劇獲得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劉三姐》已於2018年7月25日、26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⑻ 中國的音樂劇有哪些
歌舞電影:
大陸:《劉三姐》,《阿詩瑪》,《五朵金花》(這些都N老了),09年有部拉丁舞電影,叫《斗愛》…
港台:《夜半歌聲》(張國榮版)(1995),《如果愛》(2005)…
音樂劇:《雷雨》….
歌劇:《Turandot》(圖蘭朵)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傳奇故事。有中國版
推薦:
《火爆浪子》Grease(1978)
《發膠》 Hairspray (2007)
《媽媽咪呀》Mamma Mia! (2008)
⑼ 中國的音樂劇電影有什麼
歌舞電影:
大陸:《劉三姐》,《阿詩瑪》,《五朵金花》(這些都N老了),09年有部拉丁舞電影,叫《斗愛》…
港台:《夜半歌聲》(張國榮版)(1995),《如果愛》(2005)…
音樂劇:《雷雨》….
歌劇:《Turandot》(圖蘭朵)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傳奇故事。有中國版
推薦:
《火爆浪子》Grease(1978)
《發膠》 Hairspray (2007)
《媽媽咪呀》Mamma Mia! (2008)
⑽ 劉三姐扮演者是誰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其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關於劉三姐原型身世,說法頗多。據廣西縣志記載:劉三姐原來出生在天河縣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下里鄉藍靛村),那裡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還有記載。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城關的多吉寺的後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遊人常在那裡對歌,(故有羅城四把好玩好耍一說),這樣的諸佛與人神共處一殿,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 最早創作演唱彩調劇《劉三姐》的都是羅城人,那是在1936年,羅城的〈抗日救國文工團〉首次創作演出了 該劇,到1958年,廣西的文學藝術家(其中包括羅城的包玉堂)。 劉三姐的故鄉在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羅城有『三姐望鄉』和『秀才看榜』兩塊天然的大石,這足以證明劉三姐的故鄉在羅城。」 從羅城縣城往懷群鎮方向走40多里的鄉間公路,就可以看到這兩塊大石頭。據了解,這兩塊位於懷群鎮劍江村的大石頭自古以來就豎著的,因其形象性,被當地人起名為「三姐望鄉」和「秀山看榜」。兩塊大石所在的兩座山相對而立,大概只有200米的距離,「三姐」與「秀才」遙遙相望。 「三姐望鄉」可以清淅地看出是一個女孩戴著壯族的頭飾,背著一個背蔞,微微抬起頭,透過層層疊疊的青山,遙望著碧綠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綠的修竹……與之相對的一座山上,一座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塊天然的崖壁,一塊大石立在一旁。從山腳下抬頭望,彷彿一位秀才站在山頭,翹首抬望,似乎在仔細的查閱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子上絲帶被山風吹得飄然而起。 劉三姐的故鄉就在羅城」 據了解,劉三姐的故事發生在「那莫圩」,劇中對人物的進行較大的修改。莫老爺是壯族開明的領袖,被人們尊稱為「莫都佬」;他的兒子莫海仁是一個紈絝子弟,作惡多端,為害一方,多次加害劉三姐,最後莫都佬與其斷絕父子關系;阿牛哥是一個孤兒,被莫府的教書先生所收養,改名為「張偉望」,他發奮讀書,成為壯族第一位秀才;神秘人物馮子安是故事發展的一個關鍵,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訪學士」,實際上他是一名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最後他把劉三姐的事跡稟報給皇帝,皇帝下聖旨封劉三姐為「歌仙」,並為劉三姐建了一座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