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搖滾樂的電影
上面兩位都說的很好,我來個最多的,關於搖滾的100部電影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周圍將會發生一次震撼性的文化事件。不對,不是RADIOHEAD的新專輯—那會有槍支,爆炸,鐵頭功,時間停止和非常酷的皮風衣嗎?很可惜不會—但Matrix Reloaded會有。驚悚,離奇,華麗並且超現代的Matrix在凝固的千分之一秒間擁有著比某些樂隊所有專輯更多的搖滾元素。
有些時候搖滾樂的精髓可以容易的在電影院後座(爆米花自由選擇)而不是在你的音響中找到。正是帶著這個想法,NME選出了最搖滾的100部電影。並不需要電影中必須有搖滾明星(他們當然會加分),但其中必須灌輸了搖滾精神,就象所有擁有著原始震撼的偉大搖滾專輯或現場表演一樣。
所以直到影片「殺戮的服過毒品的摩托學生穿越沙漠前往拉斯維加斯(Homicidal Biker Schoolchildren Go Across The Desert To Las Vegas In Drug)」上映,我們將會在下面的篇幅中一一分類細數(Donnie Darko 正是哥特,不是嗎?)這100部搖滾電影。相信你也會喜歡。
Rock 『n』 Roll 搖滾樂
Goodfellas "好兄弟"(Martin Scorsesse, 1990)
2002年12月:在發行後的第12年,Goodfellas 的精神在慕尼黑的Bayerischer Hof酒店繼續上演了。
!」
很顯然的,不是嗎?那天晚上在德國Liam想成為Joe Pesci的瘋狂好兄弟Tommy DeVito,但當動真格的時候他卻更象Spider (Michael Imperioli飾演)—只會說不能做。
回顧那些顯而易見的搖滾要素(這是部關於黑社會的電影,它擁有出色的原聲音樂,裡面所有人都西裝革履)你就會明了為什麼Martin Scorsesse最精彩的150分鍾無須質疑的是最偉大的搖滾電影之一了。一部關於家庭,毒品,性,忠誠—一部狂妄自大兼有Liam,Johnny Rotten,Mick Jagger等人「f**k you」精神的電影。沒有它The Sopranos將不復存在。搖滾電影能有它一半就好了。
最搖滾鏡頭:Tommy令人心寒的咆哮。「我好玩嗎…象個小丑?我讓你愉悅?我使你發笑?」
如果它是一張唱片:The Rolling Stones: 」Let It Bleed」
The Godfather "教父1"(Francis Ford Coppola, 1972)
Mairo Puzo歌劇風格的黑手黨史詩被Francis Ford Coppola看中並把它變成了對美國集體倫理觀念的註解,而且集合了幾代的重量級演員Marlon Brando,James Caan以及Al Pacino。影片里的外形,語言和經典的著裝靈感無不影響了之後現實生活中的幫派分子,包括John Gotti和象Fun Loving Criminals這樣的冒牌貨。
最搖滾鏡頭:Sonny Corleone(Caan飾演)在公路收費站部下的血腥埋伏。
如果它是一張唱片:RaekwonThe Chef: 」Only Built 4 Cuban Linx」
Apocalypse Now "現代啟示錄"(Francis Ford Coppola, 1979)
一部電影摧枯拉朽般的糟糕旅行。充滿了毒品頭腦的掙扎者,錯亂的Dennis Hopper—正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還有一個因拍攝它而近瘋狂的導演,Apocalypse Now其實不是關於越南戰爭的影片,而是攝制於關於影片消遣的紀錄片。很難想像沒有哪個樂隊的巡演汽車沒有因混亂而狂歡過。
最搖滾鏡頭:Colonel Kilgore的經典對白:「我喜愛清晨燃燒彈的味道。」
如果它是一張唱片:The Doors: 」The End」; Oasis: 「Be Here Now」(無止境的播放)
Pulp Fiction "低俗小說"(Quentin Tarantino, 1994)
西裝!手槍!毒品!S&M游戲!不,我們讀的是Traivs的附加聲明。沒有一部電影能比Pulp Fiction更加搖滾了,Tarantino關於行雲流水的吉他,黑社會勃起與不著邊際的假發的黑色喜劇經典。
最搖滾鏡頭:簡直是太多了,但應該是Uma Thurman吸了一條白粉後以為那是可卡因,急需直接往心臟來一針救命。我們在星期五的晚上也經常在那裡,不是嗎?
如果它是一張唱片:Dick Dale & The Del-Tones: 」King Of The Surf Guitar: The Best Of Dick Dale & The Del-Tones 」
Quadrophenia (Franc Roddam, 1979)
1994年時,如果你不能連續的背出三句Quadrophenia中的對白,你將不能進入Camden Britpop酒吧。這也很正常:關於Jimmy The Mod的身份危機/服裝與摩托的著迷故事可能是戰後英國青少年部落最佳的銀幕演繹。
最搖滾鏡頭:"WE ARE THE MODS! WE ARE THE MODS! WE ARE WE ARE WE ARE THE MODS!"
如果它是一張唱片:任何The Jam的作品
Easy Rider "迷幻騎士"(Dennis Hopper, 1969)
風在耳際,法在腳底,還有半噸重的金屬在你的兩腿之間…Easy Rider升級了The Wild One的摩托迷戀搖滾夢。越南與LSD意味著更加反權威的語氣,當然現在變成陳嗆濫調了,Peter Fonda在「Born To Be Wild」的伴奏下炸毀公路的一幕仍然驚心動魄。
最搖滾鏡頭:當我們的英雄們被放盪的律師Jack Nicholson弄傻時,這也是他第一個主流影片角色。
如果它是一張唱片:Jimi Hendrix: 」Ezy Rider」
轉自豆瓣,下面是其他部分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32351/
Ⅱ 求幾部有關搖滾樂的電影!
1.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
要想選一部搖滾電影甚至是音樂電影的入門之作,這部電影是再合適不過了。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正義戰勝邪惡的童話故事,裡面充滿了無數天馬行空卻又天真童趣的想像,配上披頭士優美動聽的歌聲,宛如在欣賞一部宏大有趣的MTV。 任何用所謂專業的電影標准評價它都是沒有意義的,它只不過是在用一種最絢麗但又最平實的方法來宣揚披頭士一貫的主張:愛與和平。即使有人認為它是在諷刺當時的英國政客,但在我看來,披頭士也是用最幽默而機智的方法達到了這個「目的」。如果你心中的那份童真仍未泯滅,如果你心底的LOVE仍未消失,那麼,就帶著最快樂的情緒來欣賞披頭士帶給你的奇妙旅行吧。
Yellow Submarine
2.迷牆——The Wall 這是我最喜歡的搖滾電影,經典程度不容置疑。導演艾倫·帕克以搖滾樂隊Pink Floyd的經典專輯《The Wall》為素材拍成了這部電影,繼承了專輯對可怕的戰爭、人性的陰暗以及骯臟的社會的控訴,用蒙太奇技巧穿插的大量動畫更是給人以比音樂更為強大的震撼力。1990年7月21日,Pink Floyd在德國柏林牆舊址波茨坦地段舉行了一次規模空前的音樂會,演唱會的現場就放映了大量出自本片的動畫片段。當演唱會的高潮「柏林牆」倒塌的那一剎那,當戰爭在德國留下的陰霾被徹底抹去的時候,當留在東西兩徳人民心中的隔閡徹底消除時,人們才真正的領悟到這張專輯和這部電影的深刻內涵。 網路簡介幕後花絮穿幫鏡頭 3.搖滾學校——School Of Rock
相比於這部電影的主打海報,我覺得這款海報更能體現本片的精神。現在的人們總是把搖滾和犯罪、吸毒、頹廢的人生觀聯系在一起,但本片卻明確的告訴人們:搖滾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堅持自我理想的精神。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並非一個商業片導演,所以也難得的沒有把本片帶入勵志片的俗套。永遠充滿活力的傑克·布萊克,個性鮮明的孩子們,導演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他們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努力堅持給搖滾精神做了最好的詮釋。一首首激昂的搖滾樂,一張張天真無邪的面龐,再加上傑克·布萊克毫無做作感的本色演出,我真的是愛死了這部每看一次都能讓人熱血沸騰充滿力量的電影!
影片的歌曲和插曲 《搖滾學校》(1)演員表類似電影
4.幾近成名——Almost Famous 本片導演卡梅隆·克勞從小就是一個搖滾樂迷,並且曾經是著名的《滾石》雜志的記者。一直將搖滾作為自己「戀人」的他把自己成長時所經歷的甜蜜與迷惑毫無保留的在這部電影里表現了出來,片中的主人公威廉完全可以看作是少年時期的克勞。導演利用威廉的眼睛帶觀眾真實的進入了一支搖滾樂隊的內部,並讓觀眾隨同威廉一起經歷著一個搖滾少年的成長。 左面的圖片是本片導演剪輯版的DVD封面,與那個被裁減的支離破碎的公映版相比,克勞重新按照自己當初的拍攝意願添加了將近四十分鍾的情節,其中多為關於主人公威廉的描寫,也使得這個「克勞化身」般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和豐滿。 所以推薦沒有看過此片的朋友直接去找一張本片的導演剪輯版DVD來觀看,這樣才能更加接近本片的精髓。
音樂搖滾電影
5.擋不住的奇跡——That Thing You Do
看來漢克斯和克勞一樣,都是有著音樂情結的人。這是漢克斯的導演處女作,導演水平自然沒法和他的演技相提並論,只能算中規中矩。電影講述了一支60年代的搖滾樂隊從迅速竄紅到銷聲匿跡的故事,漢克斯本人也在片中飾演樂隊的經紀人。 60年代的搖滾樂只是具備了大致的雛形,本片中的搖滾音樂也還沒有跳出流行音樂的范疇。確實還算好聽,但距當今的搖滾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大家不妨把本片當作一部歡快輕松又有很多好聽的懷舊老歌的喜劇片來看待,當然漢克斯自演自導的名頭也可以作為很多人觀看此片的理由。
吉奧瓦尼·瑞比西
漢克斯所有電影 6.大門——The Doors 我本人是大門樂隊的狂熱樂迷,每次聽他們的音樂都會HIGH極點,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對他們音樂的熱愛。本片自然是我心中永遠的經典,對我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 我因為此片而特別佩服奧列佛·斯通,他並沒有循規蹈矩似的拍成一部傳記片,而是把電影排出了和他們音樂一樣迷幻飄渺的感覺,或者說是斯通本人的電影風格就和大門的音樂風格完全相通。我曾經試過一邊放著大門的音樂一邊看《天生殺人狂》,二者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真的是相當奇妙。 方基默更彷彿就是大門主唱莫里森的化身,以至於我在那之後看他演的每一部影片都還有莫里森的影子,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靈魂附體」吧。影片的經典地位已經不用我多說了,不管你是電影迷還是搖滾迷,這都是你一生中必看必藏的電影!7.天鵝絨金礦\紫醉金迷 這款海報並不多見,但我覺得它才是最符合本片片名(《紫醉金迷》這個譯名真的很傳神)和意境的。這部電影並不是要給你完整的講一個故事,也不是要滿足你對於David Bowie、Lggy Pop以及Lou Reed之間關系的獵奇心理,它就是想讓你彷彿活生生一般觸摸到那個一閃即逝的真正屬於華麗搖滾的瘋狂年代。 當影片的主角(在我眼裡他就是David Bowie)滿臉淚水的唱完那首凄慘的決裂之歌時,他就像一隻受傷的天鵝一樣,讓人只想把它放在手中細細呵護。那個年代和那些人們,在搖滾樂迷心中是永恆的,是永遠不會再現永遠無法超越的。天鵝絨金礦字幕主題曲HOT-ONE 下載插曲 8.席德與南希——Sid & Nancy 一支驚世駭俗的樂隊!一對驚世駭俗的情侶!一部驚世駭俗的影片!我在知道這部影片的時候真的不敢相信有人會把席德與南希的故事搬上銀幕,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席德是偉大的,他用自我毀滅的方式實現了自己對朋克精神的堅持,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搖滾樂。加里歐德曼也是偉大的,他完美的詮釋了這個充滿太多爭議的人物,他從靈魂層面再現了那個偉大的朋克。 這部電影也是偉大的,但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它,因為在觀看過程中我的精神一直處於亢奮、痛苦、掙扎和絕望的狀態之中,即使現在我也無法冷靜客觀下來。這部電影、這個人物的精神內涵,只有親自觀看才能體會的到。影片信息內容簡介下載地址 9.給我庇護——Gimme Shelter 本片記錄了1969年那場臭名昭著的滾石樂隊演唱會慘案。演唱會就發生在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四個月之後,地點是美國的加利福尼亞。這是一場滾石樂隊來美國舉辦的大型免費演唱會,有四十多萬搖滾樂迷慕名而來,組織方請來了飛車黨到現場維持秩序,但他們卻與現場的部分觀眾發生了沖突,一名觀眾被追殺至死。 現場的攝影機本來是想記錄下滾石樂隊在美國的這一次歷史性的演唱會盛況,卻也記錄下了飛車暴徒們的罪行,伍德斯托克剛剛製造的神話轟然倒塌。 這絕對是搖滾音樂史上最不光彩的一筆,慘痛的教訓至今仍值得所有人去銘記。滾石樂隊演唱會 什麼是飛車黨
Ⅲ 中國有那些搖滾電影
《北京樂與路》《混在北京》《頭發亂了》都是反映國內地下搖滾樂隊現況的片子
Ⅳ 有關搖滾的電影(中國的),有嗎
《北京樂與路》《混在北京》《頭發亂了》都是反映國內地下搖滾樂隊現況的片子。故事以北京的流行音樂壇為背景,我們看見一個個既浪漫又色彩繽紛,既被中國傳統文化牽引著,又具備尖端現代動感的世界級都市,我們更看見這個都市裡背景不同、性格各異、但都滿懷希望與憧憬的年青人,各自為了實現心中遙遠的夢想,付出了無比的努力但無論結果怎樣,這群活在社會邊緣的年青人,為了愛情、事業、理想,都無悔地把生命燦爛的燃燒著……
Ⅳ 有什麼以搖滾為主題的電影國內的麻煩告訴我
音樂=爻釋·子曰 主唱:秋野。
那爛片糟蹋了這音樂。北京樂與路那部偽文藝裝逼片。挺逼了。
搖滾電影很多:《the doors》 《天鵝絨金礦》 《the last day》
Ⅵ 推薦一些搖滾,樂隊題材的電影
《後革命時代》國產,2005年,記錄中國地下搖滾人的真實生活;
《搖滾吉他夢》美劇,2008年,虛構的美國女白領學琴的故事;
《最後的日子》美國,2005年,根據涅盤主唱柯本生前最後的一段經歷改編;
《迷牆》英國,1982年,平克·佛洛依德樂隊自編自演,
《工廠女孩》,2006年,美國,設計概論老師給推薦的,我還沒看過~
披頭士好像也演過電影,想看~
Ⅶ 關於搖滾的電影或動漫
日本漫畫,"DETROIT METAL CITY",「重金屬搖滾雙面人」。
喜歡歐洲治癒系音樂的男主角陰差陽錯走上死金道路。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超級搞笑。
今年夏天真人化。
據說KISS的大佬會友情客串。。。。。。。。。。。。。。。- -
Ⅷ 求講述真正搖滾音樂的電影
一起來看流星雨的大結局
影片名稱:《一起來看流星雨》
36全集
主要演員:張翰
俞灝明
魏晨
朱梓驍
鄭爽
影片類型:國產劇
在線播放地址:
http://133mfdy.cn/view/view5037.html
小花影視
一起來看流星雨
劇情介紹
草根出身的楚雨蕁是個品學兼優的高三女生,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入讀有名的貴族大學艾利斯頓學院。雨蕁的舅舅雪村借錢,把雨蕁送進艾利斯頓。雲海、端木磊、西門瑞謙和葉朔是艾利斯頓的四大貴族子弟,個個陽光帥氣,成為全校女生熱捧的偶像。這四個少年不滿足於父母安排的生活,不願就讀艾利斯頓,一心想讓校長開除自己,於是合謀了種種惡作劇,成為令校長頭痛的F4組合。雨蕁和F4不可避免地相遇,雨蕁由於替人打抱不平而成為F4整蠱的對象,在較量和比拼中相互欣賞成為朋友,F4也為雨蕁的堅強自立所震撼,最終成為學校的四大優秀生。
Ⅸ 中國搖滾演的電影
北京雜種
導演: 張元
主演: 崔健 / 李委、喻飛鴻 / 武啦啦、唐大年、邊境
上映年度: 1993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劇情簡介 · · · · · ·
影片由幾個瑣碎生活引發的片斷式小故事構成,大部分均是導演與工作人員的親身經歷。在北京,雨夜中,青年卡子(李委)和女友毛毛(喻飛鴻)在大橋下爭吵,因為毛毛不肯打掉胎兒,她繼而憤然離去。另一方面,搖滾樂手崔健與樂隊正在采排之際,突然得悉排練場的負責人要把場地收回的消息,令眾人不知如何是好?那一邊廂的作家大慶(唐大年)決定為賣書為生的黃葉魯(邊境)找流氓袁紅海(武啦啦)出頭,把被騙走了的錢追回來。結果,錢沒有了,反而是內哄起來,互相打罵,而崔健始終找不到排練場,只好激情地唱著「我要結束最後的抱怨,那我只能迎風向前!"毛毛突然在卡子面前出現,並且抱著初生哭啼的嬰兒。
頭發亂了
導演: 管虎
主演: 耿樂 / 孔琳
上映年度: 1994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又名: Dirt
劇情簡介 · · · · · ·
80年代末的北京城,年輕的姑娘葉彤考取了北京的醫學院,回到闊別十幾年的地方。她從奢華的大街走進狹窄的胡同,發現那裡還是老樣子。在那血風腥雨的動亂年代裡,葉彤和鄭衛東、鄭衛萍姐弟及遲萱、雷兵幾個孩子在這里度過了他們的童年。後來,葉彤的父親受到沖擊,舉家搬到廣州。現在,她又回到r這條胡同,見到了兒時的朋友。衛東當上了片兒警,遲萱發了點財,雷兵剛從監獄逃出。每個人都有了不小的變化。在學院舉行的聯歡會上,葉彤接觸到一個外來搖滾樂隊,她被樂隊主唱彭威所吸引,主動為他們尋找排練場所。遲萱把他的倉庫借給了彭威。衛東和彭威是中學同學,關系一直不好,這一次二人又因居民對排練不滿發生沖突。葉彤不知如何是好。衛東也和雷兵有宿怨:雷兵出逃,差點兒被衛東抓獲。醫學院的壓抑生活使葉彤不快,她一有時間就和彭威在一起,在音樂中尋找慰藉。衛萍離了婚,她要求葉彤幫她做流產手術,但一上手術台,她又改變了主意,決定留下孩子。衛東猶豫不決地向葉彤表達了一點意思,但葉彤決定不明確某種事,對學業和生活都無所謂,甚至在她發現彭威與另一女子同居也漠然置之,只是從此臉上少了笑容。雷兵與衛東終於碰面,在激烈的爭斗中,雷兵扎傷了衛東,自己也從橋上失足落下摔死。葉彤決定退學,她去醫院看望衛東。衛萍生下了孩子。彭威由於手頭拮據,解散了樂隊,隻身遠走他方。葉彤退了學,在走之前的校慶上,她唱了一首與樂隊排練已久而沒能唱的搖滾歌曲。葉彤最後瞥了一眼她逗留一年的城市。一年來,她經歷了許多。她走時,幾乎掉了淚。背後傳來熟悉的口哨聲,那是朋友們來送她了
北京樂與路
導演: 張婉婷 (Mabel Cheung)
編劇: 羅啟銳 (Alex Law)
主演: 耿樂 / 舒淇 / 吳彥祖
上映年度: 2001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國語
又名: Bak Ging lok yue liu
劇情簡介 · · · · · ·
香港的創作樂手Michael(吳彥祖)因故滯留北京,與一群真心熱愛著搖滾樂的北漂青年相遇。他們有著自己的樂隊,樂隊主唱叫做平路(耿樂),隊里還有個活潑反叛的領舞女孩兒楊潁(舒淇)。Michael被這群年輕人深深吸引著,他喜歡他們對音樂苦苦的執著精神,一路跟著他們到鄉下走穴。
然而,本土文化濃重的北京既可以深刻的詮釋搖滾音樂,又可以高傲的把它視為糞土、垃圾。平路他們生活拮據,在音樂的路途上不斷碰壁。唯一不變就是對音樂發自靈魂的熱愛,如同那歌里一聲聲的詰問:「我想到光的深處,那裡有風么……」
邊緣的生活方式,堅挺的靈魂,感動每個人的是歌聲還有夢想……
崔健的一個電影叫做《混在北京》。半自傳體的
Ⅹ 想求一些有關搖滾音樂類的電影
勁歌飛揚,希拉里達芙的
lemonade mouth,這個美國好像才上映,不知道大陸會不會有
樂團狂飆
高校天後,林賽羅翰的
搖滾黑幫絕對是黑幫電影啊,跟樂隊沒有什麼太大關系
青春愛欲吻,這個電影裡面帥到爆的男主是搞音樂的,吐血推薦!!特別好看
乖乖女十大明星
另一個灰姑娘的故事,薩琳娜戈麥滋的
super star這個。。稍微有點重口味,也是校園喜劇
還有eminem的8英里,這個絕對勵志,頂一下阿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