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喜歡哪部電影的海報
最近我看了很多電影,也一直在想怎樣才算是一張優秀的電影海報?
看電影前,它能激發你的強烈興趣;
看電影後,它讓你對電影中某些情節產生「頓悟」之感;
電影之外,它是一幅獨立的審美作品。
八十年代以前,電影海報是以畫家手工精心繪制的畫稿為母本印刷製作的,特別是那些由大師級畫家加盟的手繪電影海報畫稿,它不但提升了電影海報的藝術品位,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現今高科技的引入,帶來電影海報製作的革命,使得電影海報的製作變得非常便捷容易,相對於以往傳統的工藝海報來說,幾乎沒有收藏價值。
電視機不普及的年代,看電影是奢侈品。手機都能看電影的年代,看電影變成日用品。因此電影海報也變得更大眾化,商業化,由此弱化了電影海報的藝術性。
但不乏有一群設計師,他們憑自己的表達方式來敘述自己對電影的愛好。他們的作品風格多變,不強調明星效應,更注重電影本質的表達。這些海報作品,目的並非要如何將電影「賣」出去,而是作為從觀眾角度的對電影的更深層次的詮釋,更像是電影的觀後感。
因此我精選了一系列海報,從三大方面和大家分享與賞析:
一、給你一種頓悟的喜悅
01《泰坦尼克號》
如題所示——「最後的絕地武士」,Andrew Kwan海報設計沒有懸念,用最直觀的方式點題:殘陽如血襯托下那疲憊的背影緩緩消逝,一段傳奇已然落幕,空中懸掛著兩輪太陽,那是盧克的起源,也是盧克的最好歸宿……
04《逃出絕命鎮》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一部充斥著恐怖、種族問題、融入了細思極恐的科技元素的電影。
Jay Shaw的設計是90年代常見的海報設計風格,去掉色彩,側重圖形和版式表現,畫面定格在勺子從人頭杯子中「取出」一動作,有意形置換的意思,也將視覺重點放在"Get Out"上面,意味深長。就像這部電影一樣,驚嚇不會在你以為它要來的時候出現,而隱藏在背後的秘密,比你所能想像的都更加大膽。
影片其中的爵士配樂和羅德的陰謀論讓電影充滿黑色幽默,也很有諷刺意味。
05《007:幽靈黨》
不管你有沒有看這部電影,都一定要看《007:幽靈黨》的片頭,其表現手法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影片來欣賞,甚至有人給出片頭比影片還精彩的評價。
片頭中所出現的戒指,是該片的主題:幽靈黨,戒指上的圖案正是一個八爪魚和幽靈結合體圖形。《007:幽靈黨》原版海報的表現都在帥哥美女丹尼爾·克雷格和莫妮卡·貝魯奇身上了。
由此來看Pedro B. Maia版本的海報,和《007:幽靈黨》片頭一樣,更偏向於用八爪魚、幽靈、骷髏頭等元素來表達影片的主題。
《007:幽靈黨》片頭
題外話:《007:幽靈黨》片頭配樂是由英國男歌手Sam Smith演唱的《Writing》。
《瑞士軍刀男》
星爺說得對,演死屍是個技術活。Daniel Radcliffe,著名的哈利·波特一角飾演者,在《瑞士軍刀男》里演一具非常重要的屍體,這具「屍體」會做鬼臉、噴口水,幾乎「無所不能」,甚至展現出驚人的功能——劇烈的「屁流」可以成為噴氣式劃艇,帶另一位主角漢克離開荒島。
這是一部被網路歸為劇情、喜劇、冒險類的影片。正確來說,這是一部黑色喜劇。Pedro B. Maia版的《瑞士軍刀男》海報,採用一個特別的視覺角度來設計,細看這特別的構圖、荒誕的行為,就如觀看這部電影一樣,笑著笑著就哭了。
07《超能陸戰隊》
無疑,「大白」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電影本身。「大白」面部造型靈感來自於日式鈴鐺,角色設計師Shiyoon Kim發現鈴鐺的上部有一個細長豁口連接兩個孔,這啟發了一條線連接兩隻眼睛的設計。
這種沒有嘴巴的極簡的設計概念讓「大白」用眨眼和肢體動作表達情感,反而給大家對「大白」豐富肢體的語言有更多的解讀。Berkay Daglar這張海報可謂詮釋得非常到位了。
二、讓一場電影變成靜止的畫面
拋開情節,許多電影都擁有優質的畫面。其中要數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中的色調、道具、布景,高飽和度的色彩,每一幀畫面的注重細節到達了偏執狂的水準。
這種畫面構圖及色彩運用給觀看電影的人帶來視覺盛宴。
下面推薦的海報作品,並非從影片中截取畫面創作那麼簡單,而是設計師通過個人風格,用自
08《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
出自Jaehwa Lee之手的海報,干凈的背景,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角色造型因此而更突出,STAR WARS 字體美感一覽無遺。
09《蝙蝠俠》
黑色的美。蝙蝠俠作為暗黑系英雄,再加上劇情本身和場景風格都是在黑暗的整體氛圍中活動,巧妙地用黑色做插畫,奠定黑暗的畫面情感基調。
10《水形物語》
啞巴姑娘愛上魚人,雖然時代定格在壓抑的冷戰背景,涉及到了當今社會中種族歧視、同性戀、弱勢性別等這種現實社會問題。但故事將情慾與近乎神聖的愛情融入到了「水」這意象里,完成了一個美麗奇幻的成人童話。
11《剪刀手愛德華》
女主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從不下雪的,只有當愛德華出現後潔白的雪花才開始飛揚在那片土地上空。作為一個機器,愛德華幾乎沒有表情,一雙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於表達感情,冰冷的色調襯托在他慘白的臉上反而更加令人難忘。
12《銀翼殺手2049》
在凸顯色彩的同時而不失去反烏托邦的感覺,此片攝影指導為羅傑·狄金斯之作,畫面中不是煙霧和粉塵的沙漠,就是陰冷潮濕的雨夜,成功地讓你人感到未來的不適,隨便一幀畫面都是一件藝術品。
而下面這張海報,Chris Skinner通過他個人的風格,將賽博朋克式的末世街景和曖昧的霓虹燈管重現你的面前。
13《黑客帝國》
20年前的經典科幻片,Chris Skinner用自己的手法來描繪場景,細節處理得非常精細,可以作為一部獨立的作品來欣賞。
❷ 學校要一個電影的宣傳海報,手繪的電影宣傳海報。
ocol,即郵局協議,用於電子郵件的接收,它使用TCP的110埠。現在常用的是第三版 ,所以簡稱為 POP3。POP3仍採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Client被稱為客戶端,一般我們日常使用電腦都是作為客戶端,而Server(伺服器)則是網管人員進行管理的。舉個形象的例子,Server(伺服器)是許多小信箱的集合,就像我們所居住樓房的信箱結構,而客戶端就好比是一個人拿著鑰匙去信箱開鎖取信一樣的道理。
關於POP
什麼是POP海報?
POP海報(廣告)--英文point of purchase Ad的縮寫,其英文願意為「在購物場所能促進銷售的廣告」。所有在零售店面內外,能幫助促銷的廣告物,或其他提供有關商品情報、服務、指示、引導等標示,都可稱為POP廣告。可以稱做為「最貼心的傳播者」
POP入門基礎
1)、POP的定義
POP(Point Of Purchase)本來是指商業銷售中的一種店頭促銷工具,其型式不拘,但以擺設在店頭的展示物為主,如吊牌、海報、小貼紙、大招牌、實物模型、旗幟等等,都是林立在POP的范圍內。POP的中文名字又名「店頭陳設」。
POP手繪海報的興起
近年來,由於日本引進店頭展示的行銷觀,店家們開始重視門面的包裝,而店面上出現大量以紙張繪圖告知消費者訊息的海報出現,也許是大量印刷的或是手工繪制的,形成一波流行的潮流。而之中最令人側目的是手繪POP的興起。
早期由十分簡單,不重視美觀僅在乎告知訊息的文字POP,到最近演變出的一波手繪POP文化,大量的圖案及素材活潑地呈現在海報紙上,色彩豐富吸引人的目光,手繪POP是近年來的一項藝術。而除了在商業上應用之外,校園內也逐潮流行起海報繪制的工作,舉凡社團活動、學會宣傳、校際活動周知,無不利用最簡單的工具來繪制出五花十色的海報。而手繪海報也由最初的「大字報」時期變型成為文圖並茂的「圖文看板」。
三、POP手繪海報常使用的工具
繪制一張精美的POP海報,可以利用以下的工具來混合搭配,不限定一定要利用某一種特定的工具,這些都是完成一張POP手繪海報的基本工具,可以在美術行或是書店中買到:
一、彩色筆:分角頭及圓頭二種筆頭。
二、麥克筆:分角頭及圓頭二種筆頭,又分酒精、水性、油性三種溶液的麥克筆。
三、粉、蠟筆。
四、粉彩筆。
五、色鉛筆、素描鉛筆。
六、水彩、廣告顏料、圓或平的水彩筆。
七、毛筆、墨汁、色丹。
八、筆刀、美工刀、割圓器、造型剪刀、剪刀。
九、雙面膠、口紅膠、透明膠帶、紙膠帶、膠水、照片膠、台灣黏膠。
十、切割板、切割鋼尺(三十公分、七十公分、一百公分各一)、小尺、波浪尺、軟尺。
十一、圓規。
十二、針筆。
十三、立可白、修正帶、白漆筆、金漆筆、銀漆筆。
十四、手提袋、紙捲筒。
四、手繪POP海報的紙材
繪制一張精美的POP海報,常見利用下列的紙材,這些紙材大都可以在坊間的美術社買到,價格也不貴,而若需要利用到較特殊的紙材,也可以至美術社購買。
一、書面紙。
二、海報紙。
三、模造紙。
四、粉彩紙。
五、丹迪紙。
六、牛皮紙。
七、瓦愣板。
八、保利龍。
九、珍珠板。
十、色紙。
十一、綿紙。
十二、宣紙。
十三、縐紋紙。
十四、塑膠板。
五、手繪POP海報的組合因子
手繪POP海報的組合因子可大致劃分如下:
一、插圖
(一)主題式
(二)裝飾式
(三)整題式
二、文案
(一)大標題
(二)重點提示
(三)內容
六、如何寫好手繪POP字
一、練拆字,「畫字骨」。
二、拿硬筆書寫→用圓頭筆書寫→用角頭筆書寫→軟筆練習
三、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練習轉筆及接合。
四、創意字體練習。
五、方格字空間分配。
六、字體裝飾。
七、書籍閱讀。
八、先字體→大字海報→圖文海報→立體海報→立體實物
柒、電腦與美工的運用
除了手繪POP海報之外,最近也常見利用電腦繪圖合成,藉由彩色噴墨印表機輸出的電腦稿海報。利用電腦除了可以做整體輸出之外,電腦印出的字也可以供做不擅晝寫POP字體的製作者一個利用及搭配的工具。利用CroalDraw、Pagemaker、Quack等電腦軟體的使用,我們可以得出許變化多端的電腦文字。
捌、手繪POP海報的行銷
寫好一張POP海報,並不代表這張海報就成功了。時效、張貼的時期長短、張貼的地點都在在影響這張海報傳達訊息的效能。如果做了一張十分好看的海報,張貼時間僅有一天,而張貼的地方也不是目標對象群能看到的地方,那麼海報的效能就浪費了。手繪POP海報不光寫得美美的就好了,就是因為製作時間花費大量的心力,所以更要用心照頧它。
POP的製作形式
POP的製作形式有彩色列印,印刷,手繪等方式。隨著電腦軟體技術的發展,在美工設計應用上更盡顯其美觀高效的優勢,甚至可將手繪藝術字形的塗鴉效果模仿的淋漓盡致,並可以接撥來自數碼相機,掃描儀的LOGO圖片等素材。特別適合對POP需求量較大的賣點快速高效低成本的製作。
POP的應用
POP主要應用於超市賣場及各類零售終端專賣店等,目前各大型超市賣場多採用印刷成統一模板後由美工根據要求填寫文字內容,以滿足玲琅滿目的貨品櫃面不同的使用要求,機動性和時效性都很強.所以一般單純的手繪POP是難以勝任的,必需以模塊化方式批量製作.中小型零售店,產品專賣店目前有向品牌經營連鎖經營的趨勢發展,在產品組織結構促銷計劃,店面風格等不少和品牌經營者廠家同步運作,但在POP的使用上不少還是各自主張採用不同的文案,推出不同的折扣信息,有的店面甚至還有用黃紙毛筆書寫"特大喜訊"之類的招貼....這顯然不適應品牌運作的趨勢,也許在這一點上品牌供應商應該考慮的更多.
海報的六大原則
美國是廣告的王國,海報在廣告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據美國名海報設計家所倡導的海報製作六大原則是:
(1)單純:形象和色彩必須簡單明了(也就是簡潔性)。
(2)統一:海報的造型與色彩必須和諧,要具有統一的協調效果。
(3)均衡:整個畫面須要具有魄力感與均衡效果。
(4)銷售重點:海報的構成要素必須化繁為簡,盡量挑選重點來表現。
(5)驚奇:海報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都要出奇創新,具有強大的驚奇效果。
(6)技能:海報設計需要有高水準的表現技巧,無論繪制或印刷都不可忽視技能性的表現
經典POP網站:
連接:
手繪POP海報人才短缺!
近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一則消息稱,美術人才的供需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其求人倍率為10.08。也就是說,一個美術人才有10個職位等待他去選擇。而美術人才中最為短缺的就是商業美工人才,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北京需要美工人才大約在5000人左右,而市場上的商業美工人才總共有2000多個。
國內院校還沒這類專業
北京POP技術教育推廣中心負責人王少華介紹說,POP廣告是英文 point of puchas advertisinng的簡稱,譯為購買點的賣點廣告。商業美工專業目前在國內來說,還是一個空白,所以,導致商業美工人才的培養呈現一種畸形發展的局面,人才缺口非常大也是自然的事情。而POP手繪技術,作為商業美工的一個分支,這方面的人才更是少得可憐。記者也在北京電影學院等國內培養美術人才的學校進行了了解,的確還沒有一家學校開設POP手繪專業。
王少華給記者解釋說,商業手繪POP海報,是一種手繪藝術品,內容通常是一些動感性、趣味性很強的產品、人物或卡通形象,通過悅目的色彩調配及滑稽行為、語言表白引人注意,回味無窮,從而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單調、呆板、千篇一律的招牌很難達到吸引行人注意的目的。手繪POP海報主要應用於強調藝術氛圍的茶社、酒吧、飯店和專賣店等。
熟練人才月薪3000元
王少華介紹說,目前,學習商業手繪POP海報,可以不需要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只要學習者喜歡就行。
在專業的培訓學校里,學生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大概就能掌握商業手繪POP海報基本的繪畫原理,成為一個初級的商業手繪POP海報繪畫人才。記者在市場上了解到,目前一個初級水平的商業手繪POP海報人才,其月薪是1500元左右。如果想做專業的商業手繪POP海報策劃人才,在入門之後還需要最少三個月的學習和實踐。當做了專門的商業手繪POP海報策劃人才時,收入通常也會隨之上漲,大約會在2500元至3000元之間。而像目前在沃爾瑪公司、家樂福、華普、華堂、華潤、普爾斯馬特、歐尚、世都百貨、燕莎、雙安商嘗工體100等諸多外企從事商業手繪POP海報企劃宣傳的人月收入可以達到7000元左右。但是這樣的商業手繪POP海報企劃人才,不僅有良好的專業水準,還要能正確領會企業的文化和銷售理念,把它們貫穿到手繪POP海報中,達到提高銷售額的目的。
❸ 橫版兒童手繪電影海報(班馬總動園)
其實POP字體很好學的! 你只要去書點買一本POP字體教程的書,自己學就OK了,我學的時候只花了一個多星期就已經掌握了POP字體的寫法! 紙張用專業的海報銅版紙,1元錢1張! 如果你給商家寫POP海報的話一般的說也就是5元一張!
❹ 正規電影海報應該怎樣做(手繪)
在電影情節里選比較,唯美,暴力,性感,溫馨,糾結,恐怖(噱頭)。
手繪應該難度比較大,在以前有用油漆做電影海報的
現在有很多材料可選
水粉(廣告畫顏料)
漫畫顏料
我真的覺得用手繪畫電影海報是自找糾結啊
海報現在都是噴碼列印
手繪
效果哎。。。
❺ 有我在中國做電影海報原圖資源嘛,高清免費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gPPJOmTIPX?from=zdWZZGZDYHB
點擊鏈接-查看所有圖片-打開一刻相冊-可批量下載/無限存儲
樓主康康,我收集了不少。希望被採納~
❻ 電影海報手繪設計技法
一.電影海報手繪表現技巧
海報創作過程中手繪技法的運用,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①大膽而新奇的想法,觸動觀者並吸引觀者的注意力。
②獨特、個性的表達方式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③單純而又獨特的形式感。
二.線條造型法
①省略法。抓住形象顯著的特徵,強化為輪廓簡化內部結構,以線省略、光影省略的手段,把繁雜的解構單純化,把雜碎部分歸納統一,使不整齊的形象組織秩序化。
②誇張法。在電影海報的造型規律中誇張是必不可少的。誇張是在概括簡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整體誇張和局部誇張。整體誇張就是抓住形象的整體感覺和主要特徵進行誇張,為了使裝飾形象更加強烈、鮮明;局部誇張是選擇物象的某一部分進行誇張,例如:在人物電影海報中,可以誇張其五官、神態或者配飾等。
③添加法。在原有的形象上添加圖釋打破原型的單調空盪;通過聯想,添加與原圖內容相關的形象。
④變形法。變形法中又有塊狀變形、伸縮變形、扭曲變形和拓展變形。
以上就是環球青藤小編關於電影海報手繪設計技法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設計相關內容,歡迎關注本平台,小編將一直陪伴大家左右,和你們共同學習成長。
❼ 海報對於電影有多重要他畫一張要100萬
在國內影視業有這么一句話:一張好的電影海報價值2000萬票房。
電影海報構成了人們對電影的第一印象,這對於作品的宣傳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會為了一張海報而去為一部電影買單。
國內有這么一位頂級電影海報設計師:他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而且工期長,給出的作品不再返工,並且開價100萬起。
但很多大導演仍願意花時間等他的作品,觀眾甚至會為了他的海報,走進影院去看一部爛片。
這個設計師叫做 黃海 ,福建人,畢業於廈門大學設計系。
在黃海之前,我國電影業對於電影海報的重視程度並不高,片方主要還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觀眾的階段—— 一張張大臉往海報上堆砌,根本談不上審美。
2015年 《尋龍訣》 的海報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麼,你說看著有點眼熟?我也這么覺得。
黃海在意識到喜歡堆砌明星頭像這一問題後,決定打破這一慣性思維。
在他的海報里,電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點,明星的臉只是電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為《尋龍訣》設計的先導海報是這樣的——
自從2007年開始設計電影海報,黃海就是在做減法——刨去無用的邊角料,挖出電影的內核。
他最感謝的是姜文,因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導演的 《太陽照常升起》 ,這也奠定了他往後的設計風格。
當時姜文對海報的要求簡單粗暴:看感覺,不拍寫真,素材就從電影里找。在否決掉了幾百個設計後,黃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這款海報在戛納電影節上「一炮而紅」:大紅色的背景,赤腳的女人,掛在樹枝上的綉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獨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連給這部片子設計了另外幾款海報,一下子就揚威國際。
之後黃海的海報開始更多中國風的嘗試。
他總是會先仔細研讀劇本,從劇照中挑選人物和素材,然後到拍攝現場體驗,細致捕捉人物的 情感 ,把中國傳統元素作為視覺語言運用到海報設計中。
2014年黃海受邀為許鞍華導演的 《黃金時代》 設計海報,他給出這樣一幅作品:
一位知識青年裝扮的女性站在凌亂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灑落的痕跡毫無規律,肆意鋪開,暗喻女主生逢亂世卻又安靜平和的姿態。
動與靜的結合體現了時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與沖突。女主頑強佇立紙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時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蕭紅的故事歷歷在目,也預示了一生的飄零。
之後黃海還設計了五個國際版本,總共用了半年多時間。向來對細節嚴苛的導演許鞍華看到海報後,說了一句「好」,再無修改。
黃海對於水墨、書法的運用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既不喧賓奪主又能畫龍點睛。
在張藝謀 《影》 的海報設計中,他只用了黑白兩種顏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紙的白提煉出來,形成海報基調。
整部影片圍繞替身與真身展開,兩者既對立有統一的關系,就像太極八卦的形狀——相互融合又永遠分立。
「影」字運用行書,筆法蒼勁飄逸,尤其最後一筆時斷時續的走筆和收筆時的間斷,給人以艱澀的感覺,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點。
在為王家衛 《一代宗師》 設計的美國版海報中,黃海用了中國傳統的拱門元素。
門內兩個人對立而站,擺出了武術的步態和拳法——拱門、武術、長袍,是動與靜的完美平衡與詮釋,是朦朧細膩的情誼表達,也有綿長的 歷史 感。
既展現了一代宗師葉問的風采,又極具鏡頭感和文藝感。這些都與王家衛的個人風格相當契合。
在動畫電影的海報設計上,黃海也展現了超高的水平。
《大魚海棠》 的海報就用了飽和度很高的顏色,通過線條、層次、顏色的變化,描繪出了一副色彩瑰麗,想像奇幻的畫卷。
一條線條流暢的紅色大魚在中央,少女觸摸著魚嘴,畫的是兩者奇妙的相遇。
紅色與青色的交織,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鳳凰都有濃郁的東方美學特徵,也開啟了觀眾對一場神秘夢境的想像。
在為數碼修復版 《龍貓》 設計的中國版海報中,小梅和小月歡快地奔跑在龍貓毛茸茸的肚皮上,整個風格溫暖而治癒。
這張海報一問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強烈反響,一度還登上了熱搜,大家盛贊該海報的設計絲毫不遜於原版。
在日本電影 《小偷家族》 中國版海報中,黃海以浮世繪風格,結合影片經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傘,形成「家」的感覺。
在具有強烈美感之外,也將電影所傳達的關於家庭的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導演是枝裕和看完後,大加贊賞這種委婉含蓄的東方美。
在英國某電影雜志評選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報中,《龍貓》和《小偷家族》均入選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紀錄片 《我在故宮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報也是黃海設計的。
其中一張,他選取了「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的局部作為海報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個色調統一的人物側影。
不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為一,也細致地展現了工匠日常的修復工作。將「大 歷史 、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主題完美傳達出來。
黃海還幫陳凱歌的 《道士下山》 設計過一款非常吸睛的預告海報。
當時這張水墨風的海報一出,讓人覺得高級感十足,大家對電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無奈最後的正式版海報,導演還是選擇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負爛片之名了。
也是,沒有明星誰會去看這部電影?故事?陳凱歌已經不會講故事很久了。
一張優秀的電影海報,所承載的是一部電影背後所傳達出最真摯的 情感 和意境,不是簡單的堆人頭。
是在充分引導電影商業性的同時,又能將東方的美學發揚光大。也難怪那麼多人說: 基本上都是電影配不上他的海報。
最後再來欣賞幾張大師的作品。
❽ 動腦時間 - 八張電影海報手繪 猜八部電影名稱
圖一 白雪公主
圖二 哈利波特
圖三 三個火槍手
圖四 不知
圖五 福爾摩斯
圖六 鋼鐵俠
圖七 不知
圖八 加勒比海盜
❾ 如果讓你選一部紅色經典拍成電影,你會有哪些辦法與創意呢設計一份海報來表現吧!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劉胡蘭》拍攝於1996年,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出品,是沈耀庭執導,池華瓊主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女英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
3、《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於1952年上映。
4、《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5、《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謝晉執導 ,祝希娟、王心剛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我覺得我要是想嗯拍成電影的話,就覺得《智取威虎山》那部電影特別的好,我覺得對於紅色記憶也是一種傳承。
當下影視界興起了新一輪的紅色經典改編熱潮。在此背景下,筆者以《林海雪原》為例,來探討由紅色經典改編的電視劇、電影的若干問題,並對不同藝術形式的描寫手法進行分析,目的在於研究和探尋紅色經典深受人們青睞的原因。
一、紅色經典產生的時代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要從各方面加強,紅色經典成為當時傳播文化意識形態的主力軍和主流的文化意識形態。紅色經典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經典是指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1976年「文革」結束之前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背景、以革命斗爭為題材內容的文藝作品,包括紅色小說、紅色歌曲、紅色電影、紅色戲劇(主要是「樣板戲」)等。廣義的紅色經典則是指凡以革命年代為時代背景、以英雄事跡或英雄人物為表現內容的所有經典文本,除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紅色經典的母本外,還包括1990年以後出現的各種衍生文本,如重拍或新拍的關於紅色經典的影視劇、由當紅歌星翻唱的紅色經典歌曲等。紅色經典本身是一個在「文革」後期產生的詞彙,最初指的是「文革」時期創作的革命樣板戲,後來被懷舊的人們泛化到用以指稱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紅色經典作品主要出現於20世紀50至70年代,這些作品都不可不避免地沾染了當時的政治色彩。紅色經典的建構是有意識、有計劃地把文化生產和經典的兩個過程結合起來,比如作品剛剛創作完成就被奉為經典之作,或開始創作時就當成經典來創作,「文革」期間樣板戲的創作堪稱典型。這似乎違背經典創作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過程,而這種方式又是一種快速的飛躍的創作方式和理念,它與「文革」時期的革命要求完全相符合。這種創作方式也符合「文革」時期的時代特點,以至於在「文革」結束後受到了一些讀者的詬病。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下社會又興起了新一輪的紅色經典的改編熱潮,這說明雖然這些紅色經典有著濃重的政治文化色彩,但是在創作上都吸取了中國文學創作的多種藝術手法,刻畫出了一批生動的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英雄形象,而這些形象有著巨大的榜樣作用,能夠不斷地教育和鼓舞一代代人。當時創作的紅色經典有很多,而《林海雪原》的發行量在紅色經典中位居前列。同時《林海雪原》被後來的人們改編為不同的影視作品,而在不同時代所產生的改編影視劇也有著不同的含義。
二、《林海雪原》的內容與改編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壓向東北。在我軍後方,國民黨又組織了一些偽滿洲國官員、地主、惡霸、流氓、大煙鬼等組建所謂的「中央一號隊伍軍」,不斷進行軍事騷擾,瘋狂地燒殺搶掠,聞所未聞的邪惡。為了清除匪患,少劍波帶領一支36人組成的小分隊,插入到白雪皚皚的森林,與不同類型的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小說問世後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其中很多經典的橋段被人們牢記,如楊子榮深入土匪老巢與土匪頭子座山雕的對話:「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說話,誰也沒有家,臉紅什麼?精神煥發,怎麼又黃啦?防冷塗的蠟。」這些經典的話語表現出了小說主人公的機智與勇敢。此後對於這部小說的改編有很多。不同時期改編的版本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於紅色經典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