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做影視編輯的,我想請問如何讓視頻和音樂節奏同步
如果您是指將視頻文字和說話/音樂同步的話,用愛剪輯軟體就可以製作啦!
希望能夠幫到您!
Ⅱ 怎樣把握電影節奏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要理解「節奏」這兩個字的含義。這個詞語我們每天都在接觸,音樂,我們的話語,敲打聲,機器的轉動,電影,電視,建築,它無處不在,參雜在很多事物的中間。但我們又很難用確鑿的文字來解釋這個名詞,因為它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一種內在感受,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所以這種感覺也是不同的。就是一百個人去聽同一首曲子,他們都會說這首歌的節奏不錯,可這個「節奏」在每個人身上卻有不同的感觸。
節奏是一種運動模式,是運動的周期性特徵,他有動作的連貫性重復性。(摘自課本)可以看出,節奏是一種有明顯時間性質的東西,節奏也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我們都能感受得到,但只是意會,不能言傳。
節奏在影視藝術中同樣也是這個樣子,正因為有了它的存在,電影中畫面連貫性才顯得更加自然,它就像一個個大頭針一樣。也正因為有了它的存在,影視劇也更加變得玄了起來。
在影視藝術中,人物的動作,鏡頭的運動等等都是節奏形成的要素,而影視藝術相對於音樂而言,節奏已體現的不是那麼明顯了,完全是觀眾的一種感受。
要把握影片的節奏,首先要理解影視劇作品中節奏的行程要素。
社會發展到今天,電影由無聲進入到有聲時代,電影藝術更明顯地衍變成一種視聽的藝術,故電影中的節奏主要是:1.畫面的節奏,2.聲音的節奏。
影響畫面的節奏包括:1.攝影機的運動,2.剪輯節奏,3.拍攝對象的運動;聲音的節奏包括:1.語言2.音樂3.音響。
以上畫面和聲音的節奏在課本中已寫的很是詳盡,這里就不再多寫,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把握節奏,重點是「如何把握」而不是「節奏」。把握節奏,就是要使節奏符合觀眾的口味。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只談節奏),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節奏感,所謂「節奏感」是指在「節奏」這一客體地作用下,大腦皮層產生興奮,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而後通過神經中樞協調統一支配生理機能——即人的肢體和器官,准確的完成符合節奏律動地肌肉或肢體動作技巧地能力。(摘自網路)
而節奏,在前面已提過,是一種有規律的,連續進行地完整運動形式,用反復、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的整體,是抒情性作品地地重要因素。因此,要讓觀眾產生一定的節奏感,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在這一過程中,又回歸到了主體——節奏,把握好節奏,就是把握住了觀眾的心理。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重點——怎樣把握影片的節奏呢?
影視劇是一個聲音和畫面結合的產物,所以在以下評述中,也都是將聲音與畫面結合起來述說的。
一部影視作品中,在全片中的節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張有弛。影片故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在這個過程中節奏的大致方向是由慢到快,在回落的過程,就像一個山峰一樣。而在一些小的段落裡面也是如此。在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裡面的第一場打戲,章子怡和楊紫瓊打鬥,章子怡去偷劍,被人發現後,僕人開始大喊,捉賊,此時無源聲音鼓聲開始進入,隨著打鬥畫面及動作的快慢,鼓聲也隨之變化,這時鼓聲就像是人的心跳一樣,自己已於畫面,聲音融為一體了,打鬥結束,鼓聲也隨之消失,讓我們緊張的心情平靜了下來。這一段戲中,聲音與畫面結合的天衣無縫,若沒有了聲音,觀眾身臨其境地感覺絕對嚴重缺失,就像吃菜沒有味道一樣,若要沒有了畫面呢?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聲音和畫面是互相互補存在的,共同控制著影片的的節奏,該緩則緩,該疾則疾。當然創作者必須考慮到觀眾的感受,若一個影片從一開始節奏就特別快,一直到最後,那觀眾看起來就會很累,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若要太慢,那估計全場地人都要睡覺了。重要的就是要有張有弛,有地放失。這一點上,做的最完美的當屬《幻想曲2000》,該片是由迪斯尼影業拍攝的,於2000上映,《幻想曲》其實早已在1940年就誕生了,《幻想曲》已成為迪斯尼動畫庫中最具有歷史和紀念價值的資產。改頭換面地《幻想曲2000》仍源用沃爾特叔叔將動畫與古典音樂結合的思想。全片的主要部分都是動畫,只有在一段音樂與另一段轉換時才會出現人。這部影片中包含8首古典音樂:1.第五交響曲,2.羅馬之松,3.藍色狂想曲,4.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版,5.動物狂歡節,6.魔法師的學徒(該版本在1940幻想曲就有),7.威風凜凜進行曲,8.火鳥組合。利用動畫來展現音樂地意境,使影片的創意和構思更加天馬行空,更具觀賞性。節奏配合音樂,畫面也配合著音樂,讓我們的心隨之舞動,確實是一場視聽的盛宴。由於本片再創作時,音樂是現成地,創作者所做的就是如何在其中添加畫面。音樂佔得了主要位置,音樂的節奏明顯在控制著畫面,所以《幻想曲2000》在節奏上使無人能敵的,畫面和音樂配合得配合地如此的恰到好處。高音時,畫面具有沖擊力,低音時,畫面平靜,節奏感油然而生,剩下的就是享受了。
音樂固然在影片的節奏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我們不能拋棄最原始的因素——劇本。一個影片的故事情節是全片的之架,若故事情節的安排不妥當,再好的音樂來進行渲染,再棒的剪輯手法,也都於事無補。由彭氏兄弟執導,在07年拍攝,郭富城主演的《C+偵探》,就是這樣的一片子。整體上看,它是一部懸念破案的影片,但影片整體節奏太慢,劇情的設置也太過牽強。可其中也有一些段落可圈可點。有一段戲中,郭富城跟蹤一個女人,女人進入一個房間,郭富城貼在門口偷聽,突然被那個女子拉進屋裡,郭富城被這個女的按在牆上,互相對視,此時只有房間內鍾表滴滴答答地聲音,然後畫面隨著鍾表的聲音的節奏,變換鏡頭,不規則的鏡頭組接,卡鏡頭法都很好體現了當時兩人地心理狀態,也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十分得精彩。但就全片來說,他的節奏把握不準,不夠懸念化。
總體來說,節奏是一個很難捉摸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有可能聽一首歌,看一部電影,你覺得節奏不錯,其他人厭惡的透頂。想把握好他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思想的東西,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創作者唯有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進行畫面的剪輯和聲音的添加。
電影製作得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聲畫合成,也是一項集其大成的創作工作,總的來說,這里不應是聲音跟畫面,也不是畫面跟聲音,而是畫面與聲音合起來把「戲」表現出來,共同將影片的節奏傳送給觀眾。可見聲音和畫面,缺一不可。在把握節奏時,也不能只考慮到一個方面,而要全都兼顧到,更要兼顧觀眾地感覺。從整體上看,把握節奏,更應當從劇情,等方面著手。
總體上,對於影片節奏的把握認識也就這么多。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作為本篇文章的結語——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是他的節奏地感性特徵,即對節奏的把握和體驗是一種完全感性的東西,而不是某種機械化的,僵死的事物。
Ⅲ 影視製作中的音樂及效果音的應用
影視製作就是藉助科學技術,通過對節目的畫面、聲音等的製作對節目主題的深化,烘托和積極推進劇情的發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啊!
影視製作,離不開主題,離不開畫面,更離不開聲音。音樂與效果音的製作,是影視節目製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及音效良好的運用,會給予人的心靈一種強大的震撼力,會使人感到輕松愉快、妙趣橫生。成功的音樂及音效的製作,會對影視節目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音樂與效果音與影視中的畫面是相輔相成的,生動的畫面只有配上合適的音樂及效果音才會成為亮點。音效、語言對白和音樂在影視藝術中是相互依賴彼此而共存的,同時也是相互融合的。音樂與效果音早已不單單是滿足影視製作的一種輔助形式了,而是作為豐富影視藝術,將影視節目升華為視覺與聽覺藝術,增加了影視節目的美感。如何正確的運用音樂及效果音才能使影視節目更加生動逼真呢?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
一、音樂在影視製作中的重要性
音樂是調節人們情感,豐富感情的一種音樂形式。音樂主要是接觸音符、樂曲的主要節奏,反映的是人們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影視音樂就是在影視作品中配上生動的主題音樂。自有聲電影問世以來,一般影視節目的製作都加入大量的音樂,一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則使觀眾由於音樂的引導而更易於欣賞影片。影視節目充分體現著各種節奏功能,比如觀眾的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和影視節目在節奏上是統一的,是互為一體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在影視節目的製作中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為影視節目而創作的音樂,是影視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影視節目的放映而逐漸被觀眾所感知。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提高和深化人們對節目內容的感受;影視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音樂雖非影視節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是影視節目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效果音在影視節目中的重要性
效果音可分為自然界的聲音和人為創造的聲音兩大類。有些音效可以從自然界取得,或是從現場收音;但是有些聲音因為現場做不出來,或是現場收音狀況不好,所以要事後由音效師配音,為了讓影視節目的效果更加精彩,通常都會配上效果音。效果音就像一個人,通過不同的方式訴說著自己種種不同的情緒。幾段音樂就可以表達哀傷的氣氛,或是緊張的情節;而馬蹄聲、火車聲等效果音,更能助長情緒,來作為劇情的描述。效果音也可以幫助演員美化動作,加強他們肢體及臉部表情;在故事尚未進入高潮前,效果本身也可助長氣氛的醞釀。效果音除了能加強喜、怒、哀、樂的襯托外,還可以借他交待時代、時間、人物身份及地點等。
三、音樂及效果音在影視節目中的應用技巧
在影視製作中,配樂的方式大抵有二:一為主題曲式的配樂,這種配樂很突出,而自成一體,除了主題音樂動聽外,對電影中劇情的發展,往往沒有實質的幫助。另一為樂劇式的配樂,仿華格納樂劇,用主導動機,為影片中人物或某一意念之特性,而創作的基本音形,隨著劇情的發展與轉變而發展轉變,這種配樂方式,對劇情的發展與轉變有很強大的啟示力。為影視節目配樂有兩種極端而相對的觀念:一種是盡力溶入電影的結構中,如配音般地令人不易察覺;第二種是盡量突出,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兩種觀念只要能夠與整部電影的結構做巧妙的配合,都能夠產生很大的力量,配樂的真正真義就在這個配字上。
(一)音樂構思及效果音的製作須根據影視節目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而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象與畫面的視覺形象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必須做到跟隨音樂及效果音達到對節目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達到對影視節目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影視節目的主要意義。必須做到通過音樂及效果音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音樂及效果音的製作必須做到能夠引起影視節目在時間、空間、環境的聯想,加強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二)音樂構思及效果音的製作必須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影視節目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影視節目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影視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影視製作必須從影視節目的真正需要出發,通過結合音樂及效果音的製作,刺激人們的聽覺感受,通過旋律的起伏,和聲、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象的立體感。只有這樣才符合音樂及效果音的藝術規律,才能提高了影視節目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只有這樣才能使音樂及效果音真正地發展成為影視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這個金融危機隨時爆發而行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在眾多的影視製作中,技能是生存的法則。要想一部影片、一場節目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就要做到畫面與聲音的有效結合。音樂及效果音的運用必須與節目內容相得益彰,追求更加理想的藝術目標,必須通過精心的製作,提高觀眾的聽覺效應。音樂及效果音的運用必須做到尋找合理結構,選擇最佳途徑,產生最優效果,發揮最佳功能。
Ⅳ 剪輯師用好音樂的3種方法
1、做好音樂的儲備分類
音樂、音效的分類對於一名職業剪輯師非常重要,你需要建立自己的音樂庫。同時在聽音樂的時候也要在腦海里思考,這類音樂適合配合怎樣的畫面,多進行這樣的練習,可以提升聲畫結合的能力。下面具體說說音樂和音效該如何分類。
在剪輯“聽”其中包含音樂、音效、人聲。人聲又包括:獨白、對白、旁白。
2、學會用音樂輔助情節
在一部影片中,音樂節奏對影片的影響很重要。恐怖片之所以恐怖,音樂輔助作用是很大的,如果關掉聲音看的話,就減少了一大半的恐怖感覺了。我們要學會利用音樂去輔助情節:
有些混剪視頻剪出來,BGM就沒有停過。音樂的使用一定要注意適可而止,有些該留白的地方要留白,有時候留白可以更加突出主題。
新手小白經常會的一個錯誤,就是音樂出來得很突然,結束的時候也是戛然而止,讓人覺得很不順暢。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好的片子,音樂都是怎麼開始怎麼結束的。對於音樂如何組接才更加自然,可以點擊參考:干貨丨我為歌狂,視頻音樂選取與組接7大妙招。
現在很多電視劇都有採用這種方式,某一首歌就是某個人出來的時候才會出現。香港電影《黃飛鴻》系列,經典的電影配樂,每當音樂響起,觀眾的情緒就會高張起來,激昂的調子,起伏的旋律,強烈的節奏感,帶給觀眾不僅是聽覺上的,就連身體的血液都會沸騰起來。沒有人能在《男兒當自強》的BGM下打敗黃飛鴻。
3、將鏡頭剪輯點與音樂節奏點有機結合
剪輯點與音樂節奏點結合可以使普普通通的畫面有藝術感,有些時候需要將影片剪得松緊有度,有起有落,張合有力,和音樂配合。
例如在《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每次奔跑其實都是很普通,但剪輯師將剪輯點與音樂節奏配合好之後,無形中讓角色變得偉大,感覺他跑的不是路,而是自己的執著,和堅持不常埋頭苦乾的精神。
剪輯師選取的音樂節奏決定了影片的基調與風格,如果剪輯點與音樂節奏點契合的好,那麼,音樂的節奏與影片劇情節奏也就相對協調。
有關剪輯師用好音樂的3種方法的內容,青藤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正在學習視頻剪輯的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平面設計、影視後期製作的素材及方法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Ⅳ 怎樣把視頻文件的畫面跟音樂配一致
在播放視頻文件時,聲音與
畫面
不同步是我們經常遇到的
一個問題
。
暴風影音
針對這個問題專門提供了一個
解決方法
。
在「音頻切換器」窗口,分別勾選「啟用內建的音頻切換濾鏡」和「聲音延遲時間(毫秒)」選項,然後根據不同步相差的時間計算出時間值並輸入到框中,負值為聲音延遲播放,正值為聲音提前播放。最後點擊「應用」按鈕即可。這樣聲音就會提前或延遲播放了。
第二:
播放器的左上角,還有
數字
好象是解析度,--大概5排的數字,時刻變化著.是暴風影音的一項設置,好象是同步顯示進度欄.可以在設置裡面添加或者取消.
顏色有點發綠,所有的
影片
都是這樣?如果是個別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很有可能是影片質量不好的原因.
電影畫面卡的很,但是聲音流暢,設置一下播放播放幀數.
播放器放的
電影聲音
和畫面不同步
,編碼轉換過程速率跟不上.也在MPC的設置裡面.
MPC綜合設置裡面好象有一項是綜合設置的,
在裡面
進行操作,不想麻煩的話,就把MPC覆蓋安裝一下,安裝時把其他
插件
屏蔽就行.
第三:
Media
Player
Classic中選項-Filters-Audio
Switcher-勾選Audio
Time
Shift填入適當的毫秒數。
切換左右聲道
我們在播放一些VCD時,經常會遇到
雙語
視頻的情況。要想只有一個聲道
發音
,通常都會點擊「查看→選項→回放」選項,將「均衡」選項中的滑塊移到某個聲道一側,這樣就可以將另一聲道的聲音屏蔽掉了,但這樣做並不完美,因為此時只能有一個
音箱
發出聲音,這樣
看電影
肯定很不舒服。
如果能讓兩個聲道都同時發一個聲道的聲音呢?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解決。點擊「查看→選項→音頻切換器」選項,分別勾選「啟用內建的音頻切換濾鏡」和「啟用自定義聲道映射」選框,將「揚聲器配置框」設為2個「輸入通道」,再根據發音所在聲道,將前左和前右選項全部勾選為同一通道即可,最後點擊「應用」按鈕後,左右音箱就會同時發出一個聲道的聲音了。
提升
音量
與
音質
在用暴風影音播放視頻時,如果遇到聲音小而且發悶,即使將面板上的音量調節到最大也不能
提高音量
時,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來解決。
按照前面的方法打開「音頻切換器」窗口,分別勾選「啟用內建的音頻切換濾鏡」和「啟用自定義聲道映射」選框,將「揚聲器配置」選為2個「輸入通道」,然後在下面框中將「前左」至「上後右」的所有選框都全部選中1和2通道,點擊「應用」按鈕後,你就會發覺音量明顯增大了,而且音質變得清脆而且富有立體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這個方法提升音量,在播放完電影後,最好恢復原設置。因為一些電影在播放時可能會與這樣的設置有沖突,從而造成無法正常播放
Ⅵ 一部影視作品後期的聲音和畫面是怎麼處理的
熱愛電影的人們曾經說會說去掉聲音的電影是無聲電影是一種藝術,但今天的我們要說沒有畫面的電影也同樣是藝術的,那是來自聲音的藝術!電影藝術語言的發展,隨著電影技術與藝術手段、方式以及電影傳播手段、方式的不斷豐富而豐富。在卓別林的時代里電影是無聲的,穿插在幕間的字幕是那時唯一的語言;錄音技術的發明,導致了有聲電影的出現。 有聲電影的成功,讓無聲片時代的字幕被演員的對話或獨白代替;讓樂隊現場伴奏(伴唱)被精心製作的音樂代替;甚至出現了人的腳步、呻吟、哭泣,動物的叫聲,以及風聲、水聲、雷聲、雨聲等音響效果。 如今電影中的聲音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已經有著和畫面同等重要的地位了,有時甚至還會超過畫面的重要性成為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電影聲、畫之關系,越來越出現變化無窮的境界,新的聲畫語言組合方式也因而不斷被電影藝術家們推出。影視藝術作品中聲音和畫面的關系主要有三種:1畫面佔主要地位,聲音烘托畫面。2聲音佔主要地位,畫面烘托聲音(音樂電視、音樂題材的影片)。3聲音與畫面同樣重要,誰也離不開誰。影視藝術作品製作時賦予畫面與聲音的關系大致也分三種:1聲畫同步。2聲畫對位。3聲畫分立。
曾經在一段很長的時間里,畫面與聲音基本處於同步狀態,畫面要表達的主題、基調正是聲音表達的主題、基調;聲音所展現的情緒、情調也與畫面要展示的情緒、情調如出一轍。聲畫同步的處理手段是影視藝術作品中最常用的處理手段之一。聲音在其中產生的效果多半是一種烘托的效果。在故事性較強的影視藝術作品中它可以強化藝術效果,幫助畫面來共同烘托、渲染主題。如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飾演的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刻的片斷和影片最後的車站相遇片斷。其中在最後一課片斷中,衣著整潔的老師坐在琴旁為小春伴奏,兩個人沉浸在樂曲中。配合著音樂,觀眾看到了兩人即將分離的不舍、老師對小春的愛和小春在音樂道路上的潛力和希望。在影片最後車站相遇的片斷中,小春因為領悟到父愛的珍貴在火車站大廳里激動的拉響了小提琴。帶有感恩色彩的琴聲配合小春帶著淚水的臉以及中人激動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在紀錄片中,聲畫同步可以體現真實感(聲畫同期錄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神奇的地球》中播出過的《最後的蒸汽機火車》。本片講述的是當地最後一列蒸汽機火車即將退役時最後一天的紀錄。用膠片拍出的畫面帶著與眾不同的溫暖的褐色調子,頗具老照片的情調。進站時火車周圍包裹的濃濃的白色水蒸氣和蒸汽機火車特有的轟鳴聲讓觀眾被感真實。
電影聲畫藝術語言中,同樣也出現了聲畫不同步的方式,這種不同步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聲畫分立;二是聲畫對位。聲畫分立,就是影片的聲音與畫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邏輯展開,聲音與畫面的關系是各自獨立、互相補充,若即若離。在聲畫分立之時,聲音一般不會來自畫面之中,而以畫外形式出現,但在總體情感、情緒上,又有一種相互映照的關系。而聲畫對位,意味著聲音與畫面在情感、內涵、情緒、情調、氛圍、節奏恰好是錯位、對立的,形成很大反差的。正是由於聲音與畫面的差異、對立、錯位、相反,才更有力地形成一種對比和對照,從而用一種反差的方式更強有力地表達出正面的意義、價值。 聲畫分立的例子有: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擦拭樂譜片斷。擦拭樂譜片斷中的畫面是小春一邊擦樂譜一邊在心中想著譜子上的音樂。同時一段激動人心的小提琴曲響起,這音樂像是從小春的心裡和粘滿灰塵的譜子里流淌出來的。這段畫面和配合它的音樂告訴觀眾小春領悟了老師這種教學方法的用意,並且在音樂方面得到了提高;又如我國影片《人到中年》里,女主人公陸文婷在昏迷中,似乎感覺自己正在一個無限的荒漠上艱難攀行,畫面上陸文婷在荒漠上攀行,這時作曲家從畫外插入了一段"無字歌",這段音樂情感哀怨、憂傷,同時又有掙扎奮斗的情緒在其中。聲畫對位的例子有:如某影片中背景是十分優美的音樂畫面卻是法西斯在殘暴的殺人。還有影片《老井》中,那個女瞎子凄凄慘慘的演唱與周圍圍觀人們的鬨笑形成巨大反差,為影片增色不少。
在製作影視藝術作品是會用到很多不同的剪接手法,它們是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建立畫面與聲音關系的途徑。主要的剪輯手法有:錯覺蒙太奇、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平行蒙太奇、對比蒙太奇、復現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象徵蒙太奇、聯想蒙太奇、叫板蒙太奇、擴大與集中蒙太奇、過去與未來蒙太奇、加敘加議蒙太奇、風格化蒙太奇、聲音滯後蒙太奇、聲音提前蒙太奇等等。其中畫面的剪接可以通過聲音的過渡輔助完成,聲音和畫面剪接的相互呼應、相互協調可以推動故事的發展,提升作品的藝術性。如《勇敢的心》中主人公得知自己的妻子被貴族害死回去報仇。他殺死第一個士兵時影片用了一連串的風格化蒙太奇,把一些微小的細節聲音放大來表現主人公的仇恨、動作的干凈利索。在影片的尾聲主人公被處死時他大喊"freedom"。他的喊聲也進行了風格化處理,是整個場景更具震撼力。還是這部影片主人公被處死的場景,圍觀行刑的人們因為目睹殘忍場面而發出的聲音幫助用錯覺蒙太奇處理過的畫面產生更逼真的效果。總之,聲音表現力的運用給電影蒙太奇展開了廣闊的天地。在聲音與畫面、聲音與聲音的組合上,有著豐富的待發掘的藝術表現潛力。電影有了聲音,電影語言就從單純的視覺語言發展為遠為豐富的視聽語言。
聲音的運用豐富並擴大了電影的時空。就視覺而言,觀眾只能看到銀幕上出現的空間,而就聽覺來說,觀眾完全可以聽到不出現聲源的聲音。這樣,就使得電影藝術作品中的場景、氣氛得到無盡延伸。我認為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揭示主題思想、奠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屬於電影聲音范疇中的電影音樂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題思想、奠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的功能。歡樂、喜悅的畫面,便伴以歡樂、喜悅的旋律;悲傷、憂郁的畫面,便伴以悲傷、憂郁的樂曲。影片《辛得勒的名單》反復出現的憂傷的曲調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恐怖氣氛,以及主人公竭盡自己所能去救助猶太人但卻阻止不了每天都有猶太人被殘忍的殺害的事實。影片《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從頭到尾都有一個優美平靜的曲子作為鋪墊。通過這種音樂我們能感受到影片中兩位聾啞主人公無聲的、浪漫的愛情,對沖浪運動充滿韌性的執著追求;同樣我們也能感受到從音樂中吹來的席席海風,以及海水咸鹹的味道。黃貽鈞為影片《小城之春》所寫的音樂,風格和語言與影片結合得很貼切,還運用畫內音樂的辦法,演唱了民歌。有一種純正的中國風格。
2.抒情功能、推動劇情發展。音樂的抒情是音樂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視中的音樂更充分的展現了這一功能,並且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我們經常能看到影視作品中的親人、戀人、朋友久別重逢時響起的一段段煽情音樂。這時的音樂不但展現了抒情功能還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
3.塑造人物形象。影視藝術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過演員的外形、形體語言、台詞等來塑造,在人物聲音方麵塑造形象也時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國的武俠、神話作品中,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段。豬八戒的聲音象是從鼻子里哼出來的;悟空說話快;醜陋的妖魔鬼怪說話的聲音十分刺耳;佛祖的聲音永遠是洪亮的,武俠片中鶴發童顏的大俠多半也是這樣的。
4.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懸疑片中經常用恐怖的音效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想像。
總之,影視藝術作品中的聲音已經不僅僅是代替字幕、代替現場樂隊的作用,聲音幾經成為影視藝術語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視作品中的聲音同樣帶給我們藝術的享受。
Ⅶ 選擇合適的視頻音樂技巧有哪些
1. 提高你的樂感
專業的影視製作,如影視製作或大型廣告製作,會找專門的音樂製作人作為作品的音樂,而一般的視頻剪輯則需要編輯人員獨自完成工作。因此,編輯必須聽不同類型的音樂和風格,以發展自己的音樂感。如果有必要,我們還應該學習一些音樂理論的知識。如果我們知道一首歌的旋律、節奏、結構、節拍等,我們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更准確地剪輯音樂。
2. 建立自己的音樂庫意識
你不能只是聽音樂。你需要建立自己的音樂庫。同時,在聽音樂的時候,也要考慮這種音樂適合什麼樣的畫面。更多這樣的練習可以提高聲音與繪畫結合的能力。在此之後,我們需要對不同種類的音樂進行分類。不僅僅是音樂,還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所以在平時我們需要更加註意更新你的音樂庫。
3.樹立音樂版權意識
在一個尊重內容創作的時代,必須培養版權意識,特別是在商業領域。告訴自己,很多東西都不是免費的。當然,如果你只是想練習編輯,如果你只是想分享你的作品,有一些免費的音樂,但最好在視頻中包含出處。
關於選擇合適的視頻音樂技巧的內容,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攝影、剪輯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影視後期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Ⅷ 關於電影的 聲畫對位 (辛德勒的名單)【高分】
聲畫對位:又稱聲畫對列。對位法原是音樂的技巧。借用在電影電視上,就是指鏡頭畫面與聲音對列,它們按照各自的規律彼此表達不同的內容,又在各自獨立發展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單是畫面或單是聲音所不能完成的整體效果。聲畫對列的結構形式是聲音和畫面組合關系的一種升華飛躍。它使聲音和畫面不再互為依附,重復表現同一事物,而能各自發揮作用,大大擴大了電視傳播的容量,打破了畫面的時空局限。聲畫對位重印互補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
一)聲畫對位,指聲音和畫面在各自獨立的基礎上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聲畫對列的效果。
(二)聲畫對位,突出了聲音的作用,運用到電視新聞報道中來,能擴大新聞畫面的信息容量,開拓了一部分以往被視為畫面表現禁區的領域。
說白了,就是對畫面配音。讓畫面跟音樂有個配合。用音樂來給畫面造氣氛。定義里說的不再互為依附,只是說不見得兩者有必然聯系。
比如說,看國畫的時候放古箏曲。看恐怖片的時候,加恐怖音效。(恐怖音效絕大部分都是樂器音,絕對算配樂的一種)配合得好,以後你只看到畫面也會有有音樂的感覺,只聽到音樂也會覺得能看到畫面一樣。恐怖片是最明顯地~~~
參考資料:原創回答團 滅0行動
Ⅸ 舉例談談電影音樂如何配合劇情結構和視覺畫面的節奏 急 在線等
電影畫面傳遞的是內容,音樂四電影表現力的載體,貫穿電影發展的始終,電影音樂不僅僅是作為畫面的陪襯存在,而是要傳遞出去。
《泰坦尼克號》一開頭就以蘇格蘭風笛的哀怨之聲配合高遠清澈的女聲營造除了悲劇色調的音樂,人民彷彿能夠在腦海中想像出在輪船上展開的愛情故事是多麼凄涼,隨著故事的推進,整部電影的音樂曲調也發生了變化,由暗轉明,速度開始變快,管弦樂隊演奏的有氣勢的節奏又把人帶到了這艘豪華的大船上,人們臉上興奮的表情,船上豪華的裝飾都能夠在你腦海中浮現,這種歡快的基調配合熱熱鬧鬧的畫面,簡直是最好不過了,隨著男女主角愛情的升華,最經典的曲目《我心永恆》應運而生,蘇格蘭的風笛與鋼琴交織,配合男女主角激情奔放的愛情,行雲流水般的音樂是對男女主角愛情最好的詮釋,最後一首《上帝與我們同在》則在整個船即將沉沒的時候播放出來,畫面中每個人都急急忙忙地逃生,哭聲喊聲混成一片,船上的樂手安靜的演奏,這一對比強烈地表現出樂手、船長等人的高尚品格,也包含了對人們的安慰,希望上帝與人們同在,給人以心靈的安靜。
《理發師》被稱為油匾電影的里程碑,選取了交響樂和童聲合唱來表現整個故事,這種擺脫濃濃吳音,只依靠畫面是不能夠展現出來的。
《地方英雄》中使用了兩個主要的音樂主題,當場景切換成西南部都市時,響起得是搖滾樂曲調,海邊的村莊伴隨的則是一種較低沉,較辛酸的民間曲調,在最後一場戲中,年輕人回到休斯頓後,深情地回憶起蘇格蘭那片土地,這時影片兩種音樂同時響起,給整個故事結尾。
Ⅹ 影視製作中背景音樂使用訣竅
影視製作中背景音樂使用訣竅
背景音樂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其往往凝聚著影片中最深沉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一部影視廣告製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更需要有好的音樂。下面是我分享的影視製作中背景音樂使用訣竅,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 影片背景音樂輕柔節奏運用
輕柔節奏的運用根據它的音樂特性通常運用於在影視製作製作的片頭開篇有些,引進的人文有些的分析及公司文化、產物分析等能夠選用輕柔節奏。企業文化應該以一種輕緩的方式體現,使用輕柔的`節奏正是物盡其用。
二、影片背景音樂震懾大氣的運用
震懾大氣的音樂節奏感和氣勢感較強,通常用於關於公司布景、職業位置、搶先之處以及關聯特效製作場景等方面的體現運用震懾大氣音樂。這樣更能體現公司的強勢所在,為影片提升氣勢。
三、影片背景音樂現代快節奏的運用
現代快節奏的音樂會賦予影片前衛和緊湊的氣息。往往用於進展關於影視製作製作中的科技研製、出產製作等方面運用現代感快節奏音樂。這樣體現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進展較快的發展腳步。
四、影片背景音樂昂揚淳厚的音樂
昂揚淳厚給人的感覺更平穩可靠信任。往往用於影視製作製作的結束的收尾工作。這樣影視製作將會以一個完美的方式結尾,更容易讓觀看者產生好感。
影視製作的背景音樂是以烘托畫面和為配音增添其實而存在的。背 景音樂是依照公影片製作的華章為切割,以華章內的畫面為主導,以畫面起落幅、畫面切換為節奏點的歸納使用。同時,背景音樂同樣是與影片解說詞及畫面相互關 系的,度編排師來講更是需求具有必定的聽力及音樂審美。一部好的影視製作就是聽上去天衣無縫,沒有顯著的聯接感,要與畫面、解說詞所體現的含義、意境相吻 合。一部好的背景音樂是做好一個「綠葉」的工作,為整個影片提供氣氛烘托,這里後期人員要把握好一個度,避免喧賓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