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段婚姻,4任男友,「黑寡婦」羅曼史你了解多少
斯嘉麗約翰遜,從出道以來就被冠以“性感尤物”的稱號,是無數人眼中的性感女神。曾有媒體這樣評價她:“她的身材曲線可以和瑪麗蓮·夢露相媲美,斯嘉麗身上融合了老一代好萊塢女星的風格,她的身材讓她渾身散發出一種自信的氣質。”
漫威迷們對她是再熟悉不過了,《美國隊長》、《鋼鐵俠》、《復仇者聯盟》中都可以看到斯嘉麗的身影,最深入人心的還是她飾演的黑寡婦,在很多人的心中,斯嘉麗·約翰遜和她扮演了十年的“黑寡婦”,基本上已經合二為一了。所以粉絲基本上都喜歡叫她,寡姐。
然而這段婚姻也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他們2016年夏天分開,2017年6月正式離婚。
後來寡姐遇到了現在的丈夫柯林·喬斯特,兩人2017年開始交往,於去年5月訂婚。他們的關系相處的非常好。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做宣傳時,喬斯特就一直陪伴著斯嘉麗·約翰遜。而且在很多場合,他們都是以情侶身份出現的。今年10月,他們舉辦了秘密婚禮。祝福吧!
❷ 同學會的內容簡介
羅曼是一個獨立的電視節目策劃人,在尋找投資人的過程中認識了做外貿生意的黎健,而黎健的外貿生意利潤大減,也有意於投資別的行業。在黎健同學的鼓動下,決定投資給羅曼。漸漸地兩人就開始相戀,不曾想黎健有一個因捨身救他而成為植物人未婚妻,他五年未娶。羅曼明白,暗暗等候著最後的答案。誰知在他們結婚的第二天,植物人便醒了,兩人被廹離婚。離婚後,羅曼發現懷孕,因她是RH陰性血型無法打胎,便悄悄地將孩子生了下來。一晃,孩子就要一歲,羅曼也成了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林新遠是羅曼的大學同學,羅曼曾暗戀過他。畢業後兩人並無來往,林新遠是家電腦公司的小老闆,已婚幾年。兩人因為另一個同學陳大其想請羅曼幫他調工作到電視台,而在陳大其特意安排來接近羅曼的同學會上重逢。往事在現在的生活中產生一系列的化學作用,林新遠因大名人羅曼愛慕過他而自豪無比,羅曼因林新遠的殷勤而有被平反的欣慰。林新遠是個享受於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人。羅曼便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羅曼也因為感情的受挫,情願沉睡於他溫柔的陷阱中。
❸ 遠方的家《暑假去游學》女主持 求科普
網路 譚文穎
❹ 羅曼·波蘭斯基的人生經歷
波蘭斯基出生後不久,全家就遇到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迫害,而遷回在波蘭的老家克拉科夫(Kraków)。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迅速佔領克拉科夫,並下令驅逐波蘭人以供德國人居住。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相繼被抓入集中營,母親死於奧斯威辛,父親在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僥幸保存了性命,波蘭斯基本人則逃出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居住區,並通過一個波蘭農夫的幫助在二戰中存活下來。這個童年陰影對波蘭斯基日後的人生觀與電影生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以至於斯皮爾伯格多次邀請他出任《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年)的導演都被其因「揮之不去的痛苦」而拒絕。
50年代開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些電影短片,其中有《自行車》(Magical Bicycle,1955年)、《兇手》(A Murderer,1957年)等。隨後他進入波蘭羅茲電影學校(Łódź Film School)開始了為期五年的學習,並逐漸嶄露頭角。他在學生期間自編、自導、自演的荒誕短片《兩個男人與衣櫃》(Two Men and A Wardrobe,1958年)獲得了5項國際大獎,包括布魯塞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第3名,初次引起歐洲電影界的注意。
1959年波蘭斯基拍完《燈》(The Lamp,1959年)後從學校畢業,並掌握了六種語言:波蘭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以及義大利語。隨後他拍攝了一系列短片,如《胖子和瘦子》(The Fat and the Lean,1961年)和《哺乳動物》(Mammals,1962年)等,均受到一致推崇,這時他已顯示出對黑色風格獨特的興趣。
1962年3月,波蘭斯基首次編導了他的第一部長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1962年),這部講述戰後波蘭社會婚姻悲喜劇的影片沒有得到波蘭官方和評論界的好評,但在西方卻引起了轟動。該片在第2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費比西」(Fipresci)最佳導演,並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從此他邁出了跨上世界影壇的第一步。 1968年1月,羅曼和莎朗·塔特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婚禮,並一起前往好萊塢發展。就在這一年羅曼成功地推出其編導的第一部美國恐怖片《魔鬼聖嬰》(Rosemary's Baby,又名《羅絲瑪麗的嬰兒》),成為了恐怖片中的經典之作。
隨著《羅絲瑪麗的嬰兒》的熱映和塔特的懷孕,波蘭斯基以重金在比弗利山的班奈迪克山谷購置了一套豪華住宅,這就是著名的茨埃羅大道10050號。1969年8月9日的清晨,這座氣派的豪宅成為了屠戮與血腥的地獄。經警方證實,包括女主人塔特在內有五人被害,屍體上總共發現102處刀傷,且均中數槍,死者表現得極為痛苦。已有八個月身孕的塔特身中16刀,她和化妝師傑伊·斯普林被用繩子吊在起居室內。由於沒有任何物品失竊,兇案顯得撲朔迷離,波蘭斯基本人也成為了警方懷疑的對象,經過8750個小時的工作,塔特兇殺案終告偵破。兇手系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一男三女四名成員,而幕後主使者就是他們的領袖查理·曼森(Charles Manson)。關於兇殺動機,有人說曼森希望以此懲罰統治階級的奢華墮落,也有人說房子的前任主人曾與曼森有過節。無論如何,塔特血案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兒時的喪母與如今的喪妻之痛使波蘭斯基的創作變得更為黑暗,《麥克白》和《唐人街》等影片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
1971年,他在歐洲改編拍攝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黑色古裝片《麥克白》(Macbeth),被認為是對曼森一夥的回應。
1974年,羅曼經不起好萊塢的誘惑重回故地,推出了傑克·尼克爾森(Jack Nicholson)和Faye Dunaway主演的犯罪動作片《唐人街》(Chinatown)。羅曼黑暗陰冷的恐怖執導風格貫徹全片,影片成為了70年代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品之一,也使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獲得了第28屆英國學院、第3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以及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
1976年《怪房客》(The Tenant)獲戛納金棕櫚獎提名。
1977年,羅曼被指控強暴了一位13歲的少女,在加州被逮捕。羅曼花了42天的時間進行辯解,法官最後猶豫了。在進一步的法律程序開始前,他逃離了美國,定居法國巴黎,雖避免了牢獄之災,但從此再也沒敢去美國。 1979年拍攝的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主演的《苔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一種寫實手法將哈代(Thomas Hardy)的小說浪漫地形象化,影片彌漫著羅曼對宿命的無奈之情。羅曼憑藉此片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以及第38屆金球獎第5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羅曼後來的作品開始走下坡路,很少能達到鼎盛時期的水準。他開始出現在一些舞台劇中,1981年,他回到了波蘭,執導並主演了舞台劇《莫扎特》。
1988年,羅曼編導了懸念驚悚片《驚狂記》。這部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Betty Buckley主演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評論界的認可和商業上的成功。
1992年,他在法國編導了《苦月亮》,這是一部反映情感和性墮落的影片。他病魔似的將扭曲的情慾和暴力傾瀉在影片中,成了一部情色經典。
1994年執導的驚悚片《不道德的審判》,成為他最為黑暗壓抑的一部電影。
1999年波蘭斯基編導驚悚片《第九道門》。影片改編自西班牙作家Arturo Paris Riverte的恐怖小說,深刻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善惡、美醜,獲第1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 2002年,一部《鋼琴師》,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波蘭斯基,也讓波蘭斯基重新回到世界電影的顛峰。前面說過,在1992年波蘭斯基曾經因不敢自揭傷疤而拒絕斯皮爾伯格的邀請,拍攝二戰題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而後者最終無奈的自己拿起導筒,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十年之後,已年近古稀的波蘭斯基看到了同樣涉及屠殺猶太人題材的《鋼琴師》,終於不再顧及自己童年的陰影,決定拍攝它的同名電影。頂著「跟風《辛德勒的名單》」的巨大輿論壓力,波蘭斯基將自己童年的真實經歷傾注其中,又加之故事本身就是真實事件;在電影語言上,他決定摒棄多年來使自己獨步天下的構圖和對光線的精雕細琢,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半紀錄片式手法進行《鋼琴師》的拍攝,突出「真實」而使大量屠殺史實的殘酷毫無修飾的滲入人心;而在電影內涵上,他卻又少見地在本片中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使得一個鋼琴家的偷生故事在他這個親身受害者的編排下又顯得如此悲天憫人。
這樣,在冷酷的鏡頭中又留有人性的溫暖,《鋼琴師》使人拍案叫絕。最終,《鋼琴師》獲得了空前的贊譽和成功,先是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鋼琴師》幫助波蘭斯基捧回了他的第一座金棕櫚獎;又在第二年的奧斯卡獎上,使本片主演阿德里安·布勞迪(Adrien Brody)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29歲)。
2005年,波蘭斯基拍攝了根據查爾斯·狄更斯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霧都孤兒》。此片不僅吸引奧斯卡影帝本·金斯利加盟,更是幾乎再造了一個「倫敦」的外景,此片上映後評價頗高,甚至有人認為在眾多的《霧都孤兒》電影版本中(20多部同題電影),此片和大衛·里恩版及卡洛爾·里德版是最好的三個版本。05年,《霧都孤兒》在中國大陸院線上映。
2008年,波蘭斯基將拍攝一部新作《幽靈》,「奧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凱奇與「007邦德」皮爾斯·布魯斯南慕名而投,將成為本片主演。
2010年2月19日,新作《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在美國上映,伊萬·麥格雷格最終代替尼古拉斯·凱奇擔任主角,並獲得2010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和2010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年度最佳影片獎。
現年76歲的波蘭斯基於1975年加入的法國籍,至2013年一直居住在法國。 《尖峰時刻3》Rush Hour 3(2008)
《幽國車站》 Pura formalità,Una (1994)
《飛越北極星》 Back in the U.S.S.R (1992)
《怪房客》 Locataire,Le (1976)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
《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The (1967) 《穿裘皮的維納斯》(Venus in Fur 2013年)
《殺戮》(Carnage ,2011年)
《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2010年)
《霧都孤兒》(OliverTwist,2005年)
《鋼琴師》(ThePianist,2002年)
《第九道門》(TheNinthGate,1999年)
《死亡與少女》(DeathandtheMaiden,1994年)
《苦月亮》(BitterMoon,1992年)
《驚狂記》(Frantic,1988年)
《海盜》(Pirates,1986年)
《苔絲》(Tess,1979年)
《怪房客》(TheTenant,1976年)
《唐人街》(Chinatown,1974年)
《禁夢手記》 (DiaryofForbiddenDreams,1973年)
《麥克白》(TheTragedyofMacbeth,1971年)
《羅絲瑪麗的嬰兒》(Rosemary'sBaby,1968年)
《天師捉妖》(TheFearlessVampireKillers,aka:DanceoftheVampires,1967年)
《荒島驚魂》(Cul-de-Sac,1966年)
《厭惡》(Repulsion,1965年)
《漂亮騙子》(TheBeautifulSwindlers,1964年)
《水中刀》(Nozwwodzie,1962年)
《哺乳動物》(Mammals,1961年)短片
《胖子和瘦子》(TheFatandtheLean,1960年)短片
《天使下凡》(Gdyspadajaanioly,1959年)短片
《燈》(TheLamp,1959年)短片
《兩個男人與更衣室》(TwoMenandaWardrobe,1958年)短片
《毀滅》(BreakUptheDance,1957年)短片
《笑顏》(AToothfulSmile,1957年)短片
《兇手》(AMurderer,1957年)短片
《自行車》(MagicalBicycle,1955年)短片 《第九道門》 The Ninth Gate (1999)
《鑰匙孔的愛》 Bitter Moon (1992)
《驚狂記》 Frantic (1988)
《海盜奪金冠》 Pirates (1986)
《苔絲》Tess (1979)
《怪房客》 Locataire,Le (1976)
《魔鬼聖嬰》 Rosemary's Baby (1968)
《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The (1967)
《荒島驚魂》 Cul-de-sac (1966)
《冷血驚魂》 Repulsion (1965)
《水中刀》 Knife in the Water (1962)
《兩個男人與衣櫃》 Dwaj ludzie z szafa (1961)
❺ 懸疑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經典台詞
懸疑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經典台詞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由華誼兄弟、英皇影業出品,程耳執導,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等主演的電影。下面是電影中的經典台詞,歡迎欣賞。
旁白:電影我沒看懂,我也沒看懂,導演沒打算讓大家看懂,這是藝術片,是拍給下一個世紀的人看的。
我只知道大家隨隨便便裝裝新潮,裝裝風流,就你是真花痴
只要是為了上海好,我可以出面幫大家解決
我有時候會想到你,你應該是在北方
哎,你看這些日本人,都是小雞雞。
你還真不把我們當流氓啊?
這些人沒有正常人的情感,他們不喜歡現在的這些。高樓啊,秩序啊,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他們都不喜歡,或者是由其他什麼目的,毀掉上海也不可惜
要說真愛,不能說假話,否則一語成箴
導演:我幫你看一眼得了。
陸先生:不要催。
拓展閱讀
劇情簡介
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麼或等待什麼,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於走向自己的沉默。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叱吒風雲的幫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際花,說著地道上海話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費的殺手,被冷落卻忠誠的姨太太,外表光鮮的電影皇後,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測的管家,偶爾偷腥的電影皇帝,荷爾蒙滿溢大腦的幫派小弟,一心想要破處的處男,善良的妓女,隨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幫派二哥,日理萬機卻抽空戀愛的戴先生。戰爭之下,繁華落盡。幫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際花不知所蹤,日本妹夫死在上海,電影皇後被丈夫拋棄,處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殺死二哥。戰爭慘烈,戰爭終於結束。他輕易選擇沉默,因為傷口無法彌合。羅曼蒂克消亡史。被浪費的時光。
角色介紹
陸先生 | 葛優
叱吒上海灘的黑幫大佬,其上有已經處於歸隱狀態的幫派首領,其下有與日本人暗通款曲的幫派三弟,不僅僅要在家國大義與兄弟情深中做艱難選擇,更要在隨心所欲的交際花與柔美忠心的舞小姐中處理情感糾結,最終逃亡香港。
小六 | 章子怡
不甘寂寞的交際花,她追求自由與愛情,最後卻不知所蹤。
渡部 | 淺野忠信
黑幫大佬的日本妹夫,說著地道上海話,在黑幫事務和民族國家中要做出艱難選擇,最後死在上海。
車夫 | 杜淳
只收交通費的冷酷殺手,殺人收費低廉卻惜字如金,幾乎沒有任何台詞。
影評:你真的看懂了《羅曼蒂克消亡史》?
首先,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一部電影的片頭和片尾都十分重要!先讓我們來看一下《羅曼蒂克消亡史》的片頭字幕——他住在上海很久,說上海話穿長衫打麻將,也像上海人那樣泡茶館和泡澡堂子,已經沒有人把他當作日本人。所以抨擊這部電影支線龐雜同學可以閉嘴了。電影從開始就一直在試圖告訴你:大boss是淺野忠信 飾演的日本人!
不信你再回過頭去看片頭,這位日本人做了兩份的秋刀魚,他只拿走了一份,另一份是給誰的呢?
本片的敘事,看似雜亂無章的插敘,實則在插敘中遵循了一個大的定律——通過前後兩個視角的轉變,呈現出淺野忠信飾演的角色轉變——從上海人到日本人。
電影的前半段,主要講上海人。
以杜月笙為原型的陸先生,在導演程耳的刻畫之下,朝著《教父》的方向義無反顧地前行,特別是葛優飾演的陸先生,給趙寶剛飾演的對手拿來一隻血淋淋的手時,明顯在致敬《教父》里,給對手寄了一個血淋淋的馬頭。不僅致敬科波拉的《教父》,片尾的陸先生過安檢的那一幕,也在致敬李安的《喜宴》。片尾陸先生抬起雙手的那一幕,可以解讀為:跟《喜宴》中的父親一樣,表示投降!對日軍侵華之下,曾經的十里洋場盡失我手的投降。而陸先生摘下帽子的解讀可以分為兩層,一層是在向逝去的黃金時代謝禮,因為陸先生的赴港,表示一個黃金時代的逝去;第二層是對以往經歷的謝罪,無論是對自己的家人還是對那個槍殺的孩子。個人偏向第一層含義的解讀,因為片名叫《羅曼蒂克消亡史》,可見陸先生對於曾經的羅曼蒂克是懷念的,並沒有負罪感一說。
以黃金榮為原型的王老闆,由倪大紅飾演,雖然寥寥幾個鏡頭不多,但是明顯可以感受到他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他的女人也被人所惦記。
以張嘯林為原型的張老闆,在投奔日本人之後,被陸先生暗殺。他跟王老闆、陸先生組成了上海三大亨,因為時代的變遷,雖然都走向了沒落,但是張卻是沒有其中沒有格調的那一個。首先張聯合日本人企圖暗殺陸先生,然後投奔日本人開設東亞共榮銀行,這一切的出發點源於日本人求王老闆合作未遂、說服陸先生未遂、只有張對於日本人提出的股份有多少感興趣,所以他是變成了日本人的上海人。
而淺野忠信飾演的渡部,則是變成了上海人的日本人,他可以說自己是上海人,然後在上海開了一家日本餐廳。所以當吳小姐跟陸先生講到“大概是喜歡哪裡,就會喜歡吃哪裡的菜”,而渡部嘴上說著喜歡上海,卻在上海開了一家日本餐廳,所以陸先生察覺到了渡部是有問題的。
最後一個上海人,是一直沒有出來的戴先生——原型國民黨軍統一把手戴笠,作為喜歡玩女明星的代表人物,戴笠的戴公館,就像一個酒池肉林,而吳小姐就是戴的囊中之物之一。吳小姐的這條線,看似表現了她跟沒出息的丈夫的一段插曲,實則襯托出了本片中一直沒有露面的戴先生。正是因為戴先生對吳小姐的喜歡,幫其牽線搭橋的陸先生,也得益於此,並沒有落得一個太落魄的下場,要知道王老闆在送走陸先生的時候,也就送了一個錢匣子。並且在小說里,王老闆最後混得十分落魄,反倒是電影里的童子雞,給了他一些施捨。
到了電影的後半段,主要講日本人。
首先是求合作被王老闆、陸先生接二連三拒絕的兩個日本人,一個穿軍裝,一個戴眼鏡。穿軍裝的日本人嘲笑戴眼鏡的日本人要殺一個陸先生,還要童子軍開會。指戴眼鏡的日本人,要跟一直偽裝成上海人的日本人渡部開會。
為什麼穿軍裝的日本人,要嘲笑戴眼鏡的日本人和偽裝成上海人的日本人是童子軍呢?原因很簡單——生殖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原始動力,嘲笑他們是童子軍,自然是嘲笑他們目前的地位和目前所擁有的權利較為低階罷了。
所以王傳君飾演的馬仔會一直嘲笑杜江飾演的馬仔是童子雞,一個道理。看上去是說他沒有性經歷,其實是說他目前的經驗和地位不夠,所以當老司機開錯路的時候,王傳君發火說:“難道你也是童子雞?”
毛主席曾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所以遵循生殖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原始動力,世界歸根結底是屬於童子雞們的!
所以被嘲諷為童子軍的日本人渡部,隨著電影語言視角的轉變,開始反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鏡頭就是渡部一直在脫衣服,直到脫到褲子的時候戛然而止,電影也從這里開始開始反轉,導演通過畫面語言表示:前半段讓大家看到的都是這個日本人的上體,接下來,是下體部分了!
首先,這位日本人早期對章子怡飾演的小六就是愛慕的,在一家人的餐桌那裡,一個很細微的'動作就是小六的手帕掉到了地上,於是日本人幫她撿了起來。所以當日本人強奸了小六之後,小六遞給日本人一個手帕,這里表示在兩個人的潛意識里,有一種潛在的受虐和施虐傾向。
讓我們回到陸先生跟小六在車上的談話,小六說:“到處都是人,吵哄哄的,人擠人,你帶我跑了吧,就我跟你,只有我們兩個人,遠離喧囂”,雖然如此推斷有些武斷,但是小六的本我思想里,必然是有後來被日本人囚禁起來,吃飯-親熱-吃飯-親熱,沒有一句話也沒有一死情感表達的東西,純粹的animal sex。但是小六到最後也是受不了了,因為當小六坐在日本人身上自己動的時候,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她的眼角有眼淚劃過,所以她來到了她曾經構想過的烏托邦,但是並不如她所期望的一樣,這個時候的小六才發現,原來這跟對象有關——從倪大紅飾演的王老闆、到鍾漢良飾演的舞蹈老師、到韓庚飾演的趙先生,再到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人,這些人在小六的生命里,其實不過像浮雲一樣。
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小六就像一個性癮患者,為什麼一直在尋覓結合的對象,卻一直沒有得到幸福呢?
讓我們來看三處細節:
一:小六,是否名字這般熟悉?沒錯,姜文的《讓子彈飛》里也有六子,六子“剖腹取粉”以證清白。六子是誰?小六是誰?這里值得大家細細把玩一下了。所以程耳也在電影里問了:“導演,我是怎麼死的?自殺呢,還是別人殺的?”
二:日本人強奸小六的車上,車牌號是1845,正好是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的那一年。這里也請自行腦補。
三:小六跟韓庚飾演的趙先生親熱的那場戲,是否畫風和配色都像極了姜文的《一步之遙》里馬走日和五六的那一段配色?注意,這里的五六也有一個六哦~
日本人強奸了小六,小六沒有殺日本人,並且小六隨之被圈養。
同樣,日本人沒有殺陸先生,並讓陸先生撫養了他的兩個孩子。
原本日本人精密的籌劃可以在殺死了小六之後,永不被人知道,就像他的老婆,直到死都不知道他一直囚禁著小六。但是日本人因為心底的那個手帕,沒有殺死小六,於是最後自己被殺。
這里需要再次解釋一下——日本人渡部的兩個孩子並沒有被殺!!!雖然陸先生一行先跟監獄長打好了招呼,並且帶來了兩個孩子,但是被殺的孩子並不是渡部的孩子!因為這個孩子也是陸先生妹妹的孩子,他是不會忍心殺這兩個外甥的!所以導演在最後用鏡頭解釋了陸先生妹妹和日本人的兩個孩子,兩個戴眼鏡的孩子都在戰俘營里呢!
陸先生設計這一幕,不過是用假的兒子真死,來報復日本人的假死。
最後,不得不說本片的細節,都處理地都十分到位。陸先生從教訓張媽含沙射影告訴小五要本分,到一個電話就讓“最近吃得開的小五”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陸先生對小五是吃得死死的。相反,小六則是把陸先生吃得死死的,小五為陸先生死了,不見陸先生有絲毫的反饋鏡頭,但是陸先生回來之後,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我有時候會想到你,你應該是在北方”。兩次看到這里,心底總會有些莫名的惆悵。
這部電影就像一個精緻的藝術品,而不是程耳自嘲,並沒有打算讓大家看懂,而是拍給下一個世紀的人看的東西。因為《羅曼蒂克消亡史》的確是這個平平無奇的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里,唯一令人驚艷的存在了。
;❻ 你認為中國最帥的10位男主持人都有誰
1.撒貝南1976年3月23日出生,是廣東湛江人!籍貫卻是湖北武漢的,祖籍是安徽和縣人!撒貝南是中央電視台非常著名的節目主持人!1999年撒貝南開始主持法制節目《今日說法》到2018年已經有19年的主持經驗了,撒貝南主持了好幾檔節目,都是非常讓人記憶深刻,是名副其實的北京大學的高材生,絕對的才子!
4.楊帆是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的新生代節目主持人,出生於1981年10月23日,是遼寧省鐵嶺市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2006年開始進入央視,主持2017 2018年春晚分會場,還主持數檔知名節目,時至今日,已經有12年的央視主持經驗,不光人長得帥,就連才華也是非常高深,非常得觀眾喜愛!
還有很多,我不一一列舉了
❼ 羅蘭和羅曼·羅蘭 是一個人嗎
羅蘭
羅蘭,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鎮,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師范部畢業。1948年去台灣,1959年至1991年,在台灣「警廣」主持音樂及教育節目,長達32年。出版作品除《羅蘭小語》外,還包括散文、小說、游記、詩歌、詩論等。2003年獲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1988 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中國內地讀者推介台灣作家羅蘭和她的作品,其後陸續出版了《羅蘭小語》、《羅蘭散文》以及部分書信體文集和論文集,獲得極大反響,在中國內地迅即形成「羅蘭熱」。其中《羅蘭小語》曾經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青年熱衷的「勵志書」。《羅蘭小語》、《羅蘭信箱》等作品,是她在廣播電台做主持人向廣大青少年進行教誨、或交流心得體會談心式的作品。由於它充滿關愛,充滿對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僅廣受台灣青少年的喜愛,而且經過歲月沉澱之後,又在大陸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熱潮。由於出生於中國傳統的書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含蓄、雋永;洋溢著中國式的哲思,睿智、通達;體現著作家對現代社會的深層思考,深刻、清醒。
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後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後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並從事文藝創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說於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❽ 羅曼加里 簡介
羅曼·加里原名羅曼·卡謝夫,俄籍猶太人後裔,童年時代在俄國和波蘭度過,1926年移居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赴倫敦投奔戴高樂,參加「自由法國」空軍,轉戰歐洲、北非和中東,獲十字軍功章和代表法國最高軍事榮譽的解放勛章。
戰後二十年間在外交界工作,曾任法國駐洛杉磯總領事。羅曼·加里於1945年發表處女作《歐洲教育》,一舉成名。長篇小說《根深蒂固的天性》(《天根》)和《如此人生》榮獲龔古爾獎,但真正給他帶來國際聲譽的還是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的許諾》。
他的作品充滿對自由和正義的幻想,並貫穿著人道主義和樂觀主義的奮斗精神,著力揭示人類文明所面臨的種種災難,譴責「欺詐,謊言和偽善」。 他從而成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的作家。
(8)中國電影報道主持人羅曼圖片擴展閱讀:
傳奇一生
羅曼·加里是波蘭人的後裔,跟隨著母親在立陶宛長大,母親對他寄予了厚望,從小就到處誇耀他是一個天才,遇到有不識趣的鄰居說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或者用別的方式侮辱了羅曼·加里是。
14歲,羅曼·加里是跟隨母親逃到了法國的尼斯,後來考上巴黎的大學學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羅曼·加里是參軍入伍,先是擔任射擊教練,而後迅速成為法國的王牌飛行員。
在倫敦、非洲和諾曼底戰役中,羅曼·加里是駕駛著戰斗機,立下了赫赫功勛。母親的話得到了應驗,他不但見到了英國女皇、丘吉爾、戴高樂,並且和後兩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認識好萊塢女影星瓊·塞貝格後,羅曼·加里是辭去了外交部的工作,從此專職寫作,間或自己編劇自己導演,玩玩電影,周遊列國,過著常人無法企及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