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不同電影作曲家的風格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是美國歷史上名氣最大、獲獎最多、商業上最為成功的作曲家之一。提起他,就很容易讓人想到約翰·菲利普·蘇薩、阿倫·科波蘭或是列昂納多·伯恩斯坦,因為他再次詮釋了美國作曲家時代的內涵。迄今為止,約翰·威廉姆斯先後45次獲奧斯卡提名,捧回5座奧斯卡獎杯,20餘次黃金及白金唱片獎,2次艾美獎,4次金球獎,20次格萊美獎,6次土星獎,7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毫無疑問是全世界最受人尊重的作曲家之一。
威廉姆斯先後出任過無數國家及世界級管弦樂隊的指揮,其中最著名的是1980到1993年期間,擔任波士頓通俗交響樂團第19任指揮,率領樂團在美國和日本等地舉辦過3場大規模的通俗音樂巡演。目前,威廉姆斯擔任該交響樂團的名譽指揮。他還為1984、1988和1996年的夏季奧運會、2002年的冬季奧運會譜寫過主題曲。
威廉姆斯於1932年2月8日生於紐約長島,父親是哥倫比亞電台的一名打擊樂器手,從小在音樂環境里長大。15歲那年,決心成為一名可以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鋼琴家;1948年,搬遷到洛杉磯居住,成為一名年輕的鋼琴家,自己組建了一個爵士樂隊;19歲舉辦了自己原創曲子及鋼琴奏鳴曲的音樂會。
青少年時代的威廉姆斯曾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洛杉磯城市大學,在米高梅電影公司音樂人羅伯特·萬·艾普斯手下學譜曲和指揮,同時在課外向作曲家馬里奧·卡斯特諾沃·特德斯科求教作曲真諦。大學畢業後,威廉姆斯在美國空軍里呆了三年,負責軍樂隊指揮。後來又師從鋼琴教師羅西娜·萊維妮,磨練表演技巧。這時候,他靠在爵士樂俱樂部打工掙學費,羅西娜鼓勵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作曲上面。於是,威廉姆斯重新返回洛杉磯,做好進軍好萊塢的各種准備。到洛杉磯後,先是到製片公司當鋼琴演奏員,為一系列電視劇配樂,並和伯納德·赫爾曼結成了朋友。
24歲的威廉姆斯正式加盟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來到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為阿爾弗雷德·紐曼、弗朗茲·瓦克斯曼等知名音樂人譜寫樂曲。威廉姆斯同時也參加流行音樂的表演和籌劃,這時候他向女演員兼歌手的芭芭拉·瑞克(Barbara Ruick)求婚,兩人後來結了婚,直到1974年芭芭拉去世。兩人生育有3個孩子:女兒現在是醫生,兩個兒子都是搖滾音樂人。
60年代,威廉姆斯為許多知名電視作品譜曲,他還在大劇院舉辦個人原創音樂會。70年代,威廉姆斯得到了一個「災難唱片之王」的稱號,相繼為《海神號歷險記》(The Poseidon Adventure)、《大地震》(Earthquake)和《火燒摩天樓》(The Towering Inferno)三部講述災難故事影片創作音樂唱片。1972年,威廉姆斯為影片《幻像》(Images)創作了一首心理樂曲,至今仍然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具創新精神的音樂作品。他為《流氓好漢》(The Reivers)(1969)譜寫的主題曲,吸引了好萊塢名導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注意,此後兩人開始合作,實現了強強聯手。斯皮爾伯格還把威廉姆斯推薦給另外一位好萊塢大導演喬治·盧卡斯。雖然好萊塢影壇風雨變幻,但威廉姆斯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創作了大量電影音樂。
拍攝於80年代初的科幻片《E·T》為威廉姆斯贏得第三座奧斯卡獎杯。這一時期,他重返電視界,為NBC的「晚間新聞」等創作了很多音樂作品。這一時期,他和斯皮爾伯格的合作大大減少。威廉姆斯於1980年被任命為波士頓通俗交響樂團第19任指揮,自1993年退休至今任該團名譽指揮。同時他還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坦格爾伍德音樂節的駐會藝術家。
進入90年代之後,打算退休的威廉姆斯作品逐漸減少,尤其是在《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和《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這兩部影片之後更是如此。短暫的休整之後,威廉姆斯耐不住內心對音樂的渴望和激情,重新回到音樂創作上來。先後為《刺殺肯尼迪》(JFK)、《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等10多部電影創作音樂或擔任音樂總監。
進入21世紀後,威廉姆斯並沒有放慢事業的腳步。他繼續與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進行合作,作品包括《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星戰前傳》、《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等。威廉姆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音樂會方面,為迪斯尼音樂大廳創作主題曲、譜寫輕歌劇等。另外,他的音樂魔力在2001、2002和2004年所拍攝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魔幻電影中也有明確的體現。如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哼唱威廉姆斯的曲子,在音樂會大廳里,在散步的小路上,音樂專輯收藏者的書架上,體育競技場上,遊行隊伍中,到處都有他創作的音樂的影子。
年歲已高的威廉姆斯在05年的一陣創作高峰期後又沉寂了下來,一直沒有新作的他也讓更多的樂迷為他的身體感到了擔憂,只是希望他在推出更多優秀作品的同時保重身體~
是電影造就了約翰威廉斯,而約翰威廉斯則進一步的,將自己的音樂帶出電影外,走入音樂演奏會中。同時,約翰威廉斯也一直嘗試協奏曲,音樂劇等非電影音樂創作,曾和不少知名交響樂團,如倫敦愛樂合作發表他的非電影音樂作品。
在電影音樂工作者中,大概很難再找到一個如同約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與流行,電影界與音樂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沒有了約翰威廉斯的音樂,我們又怎能想像這世上竟然有這樣一顆心,它可以容得下這兩款截然不同的曲風繆斯;你或許更難想像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從來都不願讀劇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為他獨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風情,還可以讀出電影無法捕捉到的愛……
Hans Zimmer
出生在德國的作曲家漢斯被認為是好萊塢最富創意的音樂天才之一。他在世界流行樂壇上展露頭角時,還是巴格斯(The Buggles)樂隊的成員。
季默在與著名的作曲家斯坦利·梅爾斯(Stanley Myers)長期合作時,開始了他的電影音樂製作歷程,不久他就成功地製作出了很多獨立作品,如廣受好評的《A World Apart》。這些年來,季默別出心裁地將新老音樂手段結合在一起,這一創新使得他成為把電子音樂和傳統管弦樂和諧統一的第一人。1988年是漢斯·季默音樂生涯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他應邀為巴里·萊文森(Barry Levinson)執導的電影《雨人》(Rain Man)作曲,該片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而季默也拿到了他的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原創作曲獎。第二年,漢斯又為同樣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為戴茜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創作電影音樂。
90年代初期,漢斯·季默憑借動畫大片《獅子王》(The Lion King)的電影音樂再次鞏固了他創作天才的地位,影片原聲帶賣出了1500萬張拷貝,他也由此再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作曲獎,此外他還獲得金球獎、美國音樂獎、托尼獎和兩項格萊美。
20多年輝煌的音樂生涯中,漢斯共獲得了7項金球獎提名,3項格萊美獎和7項奧斯卡獎。他主要的獲獎電影作品有《雨人》、《角鬥士》(Gladiator)、《獅子王》、《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天使保鏢》(The Preachers Wife)、《紅色警戒線》(The Thin Red Line)、《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和《最後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等
Alan Silvestri: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1950年3月26日生於紐約。Alan Silvestri小時候就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3歲開始便玩鼓、學吉他以及木管。1967年高中畢業後,他進入以爵士樂著稱的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19歲的時候搬到拉斯維加斯,與當地的一個節奏布魯斯樂團一起巡迴演出。此後,他接受一份合同,准備出一張可能是為了他女朋友而寫的專輯。但第一張支票就被拒付,他們意識到很可能是被騙並簽了份假合同,而且還要為此終生背上債務。於是Alan Silvestri來到洛杉磯,准備重新借款自己發行專輯,但沒能成功。一無所有的Alan Silvestri滯留在了洛杉磯。後來他的朋友把他介紹給了Bradford Craig。Bradford Craig 曾憑借和Quincy Jones的合作獲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他為Alan Silvestri安排了一些工作,亞倫·史維斯查(Alan Silvestri)早年以電視劇和B級片配樂維生,直至1985年為賣座大片《回至未來》配樂才一戰成名,自此成為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作曲家,並開創了「重低音打擊樂」派別,贏得「重擊老大」美譽。他為《阿甘正傳》所作的配樂改走溫情高雅路線,重視情感深度,令人耳目一新,獲當年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一段段樂音伴隨那根羽毛從神秘的空中飄來,時降時起,漂浮不定,鋼琴略帶詼諧的點奏,讓人感到了難得的輕松,就如影片中阿甘毫無目的長跑竟產生那麼多的追隨者一樣,而隨著鋼琴的主旋律愈奏愈歡快,另一組弦樂峰迴路轉突然出現,好象被命運的鳴響包圍,Alan Silvestri: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1950年3月26日生於紐約。Alan Silvestri小時候就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3歲開始便玩鼓、學吉他以及木管。1967年高中畢業後,他進入以爵士樂著稱的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19歲的時候搬到拉斯維加斯,與當地的一個節奏布魯斯樂團一起巡迴演出。此後,他接受一份合同,准備出一張可能是為了他女朋友而寫的專輯。但第一張支票就被拒付,他們意識到很可能是被騙並簽了份假合同,而且還要為此終生背上債務。於是Alan Silvestri來到洛杉磯,准備重新借款自己發行專輯,但沒能成功。一無所有的Alan Silvestri滯留在了洛杉磯。後來他的朋友把他介紹給了Bradford Craig。Bradford Craig 曾憑借和Quincy Jones的合作獲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他為Alan Silvestri安排了一些工作。
後來,Bradford接到一家小電影公司的電話,說他們對Bradford和Quincy Jones合作為一部電影寫的音樂印象深刻, 所以問他是否可以為他們的電影寫以爵士樂為主題的電影配樂。由於Bradford實際上是詞作家而不是作曲家,所以就把這份工作擱置起來,後來乾脆推薦給了潦倒的Alan Silvestri。Alan Silvestri興沖沖的沖進一家書店,買來Earl Hagen寫的關於如何給電影配樂的書,他通宵讀完這本書,兩周後給電影公司寄去了自己時長60分鍾的配樂。影片《六犬大盜》在當年(1972)取得了成功,並拍攝了續集,Alan Silvestri仍為為續集擔任配樂工作。
作品:
回到未來 (又名: Back to the Future)
阿甘正傳
荒島餘生
Ⅱ 我國著名的音樂作曲家,曾為《五朵金花》、《劉三姐》等電影譜寫的樂曲家喻戶曉。他是誰
雷振邦,(1916—1997)中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代表作有:《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蘆笙戀歌》、《重整河山待後生》
Ⅲ 請問下有哪些關於音樂家的電影
音樂家?
看過legend 1900沒 中文叫海上鋼琴師
寫無名音樂家的 超級好看
Ⅳ 請推薦幾部關於音樂家的電影~
1.《莫扎特傳》,人物傳記片的頂峰之作,轟動世界的第一流的視聽享受音樂片,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我喜歡莫扎特的音樂,而且非常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不斷響起莫扎特的曲子,台詞,劇情,演員的演技,天哪!一定要看!
http://ke..com/view/471709.htm
2.《貝多芬傳》又名《永恆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加里奧德曼主演,演技派啊。也不錯http://ke..com/view/457847.htm
3.《復制貝多芬》,這個只講了貝多芬將近晚年的一段跟愛情有關的事(他的一個學生),其中貝多芬在劇院指揮第九交響樂那段不錯(個人看法)。當然裡面有很多貝多芬的曲子!
4.《海上鋼琴師》,與以上不同,這大概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主要去看動人的故事,傳記型,出生-》傳奇的經歷-》死亡...
我非常欣賞導演對他音樂天賦以及人格的刻畫!
Ⅳ 介紹幾位國內著名作曲家
國內著名作曲家有:華彥鈞、劉天華、任光、雷振邦、李煥之等。
1、華彥鈞
華彥鈞(瞎子阿炳,1893-1950)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華清和號雪海,擅長演奏各種民間樂器,尤精於琵琶。華彥鈞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他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
2、劉天華
劉天華,(1895-1932) 我國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學,開始學習西洋管樂器。
3、任光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
4、雷振邦
雷振邦,(1916--1997)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5、李煥之
李煥之,(1919-2000)原籍福建晉江,生於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音專從師於蕭友梅。抗戰爆發後,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作。1938年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後留校任教,並主編《民族音樂》。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
Ⅵ 中國十大傑出音樂家音樂家有哪些名人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音樂也有著非常悠久的創作歷史,在中國音樂史上,產生過無數傑出的音樂家,他們為人們創作了很多不朽的音樂作品,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傑出音樂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聶耳
代表作品:《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原名聶守信,是中國近現代有名的音樂家,雖然他年僅23歲就不幸去世,但他參與創作的數十首革命歌曲影響了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義勇軍進行曲》也成為了我們國家的國歌。
2、黎錦暉
代表作品:《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 》
黎錦暉是中國著名的兒童歌舞音樂作家和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他自幼學習古琴和各類彈撥樂器,受民間音樂和戲劇音樂的影響非常大,他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兒童歌曲,而且後期還創作了很多流行音樂作品。
3、冼星海
代表作品:《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也是我國近現代傑出的音樂家,也是中國十大男鋼琴家之一,他創作了很多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戰斗性的群眾歌曲,他的《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歌曲不僅振奮了民族精神,還成為了抗敵救國的精神武器。
4、賀綠汀
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游擊隊歌》
賀綠汀是當代中國著名的音樂家和教育家,他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包括大量的電影歌曲,還有鋼琴曲、管弦樂曲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牧童短笛》《游擊隊歌》等。
5、阿炳
代表作品:《二泉映月》《昭君出塞》
阿炳原名華彥鈞,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民間音樂家,他年僅12歲時就能夠演奏笛、二胡、琵琶多種樂器,一生中創作了兩百多首民間樂曲,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昭君出塞》等都是他的作品。
6、王洛賓
代表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
王洛賓是中國傑出的民族音樂家,他一生中創作了多首西部民歌,為西部民歌的傳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有著「西北民歌之父」和「西部歌王」的稱號,他最知名的作品有《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等。
7、馬可
代表作品:《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
馬可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中創作了兩百多首音樂作品,其中《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等歌曲流傳非常廣泛,他在音樂理論上也深有研究,也為中國音樂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
8、雷振邦
代表作品:《劉三姐》《五朵金花》
雷振邦是中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人和作曲家,他一生中創作了一百多首電影歌曲,其中很多歌曲都十分膾炙人口,被人們廣為傳唱,他也成為了中國影壇最受歡迎的電影作曲家之一。
9、谷建芬
代表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海灘的石子》
谷建芬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女作曲家,她自擔任中央歌舞團的成員至今已創作有近千首歌曲,很多作品都十分膾炙人口,深受聽眾歡迎,她的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燭光里的媽媽》等到現在依然被廣為傳唱。
10、劉天華
代表作品:《光明行》《良宵》
劉天華是中國近代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音樂教育家,他自幼受家鄉民間音樂的熏陶,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在民族器樂曲,包括多首二胡曲、琵琶曲等。
Ⅶ 如何評價電影配樂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
電影配樂家有許多代表作,我心永恆、勇敢的心等等非常優秀的電影配樂,都是出自他。
好的電影配樂能為電影增添不少色彩,讓電影變得更出彩更吸引人。有許許多多的電影當中,都會有那麼回盪在人們心中的,專屬於這部電影的電影之歌。就像我們提到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就一定會回憶起我心永恆這首歌。
詹姆斯·霍納是一名非常偉大的電影配樂師,雖然他已經不幸離世,但是他所創造出來的音樂卻會傳承下來。
Ⅷ 中國有哪些偉大的音樂家
中國古代音樂家
孔子:春秋時著名的教育家、音樂家。約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可見他的琴藝之高超。相傳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師曠: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雙目失明,但他的聽覺敏銳,辨別音律十分准確。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雍門周:戰國琴師。善鼓琴,嘗為孟嘗君鼓琴。後世說他是最早發明琴譜的人。
李延年:漢代宮廷音樂家。曾擔任樂府的協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據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摩柯兜勒》,製作了28首新曲調,作為儀仗使用的軍樂。
桓譚:東漢琴家。任掌樂大夫。所著《新論》,常論及音樂。並著《琴道》,介紹有關琴及琴曲的事跡。
蔡邕:漢末琴家。他創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現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傳為他的作品。
蔡琰:漢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兒。漢末,她被虜入胡地,十二年後被曹操贖回。琴曲中表現這一題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這些往往被認為是她的作品。
嵇康: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學識淵博,善寫詩賦文論,熱愛音樂,擅長彈琴,以彈奏《廣陵散》著稱。他的代表作品有《聲無哀樂論》和《琴賦》,對音樂和琴的奏法及表現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
阮籍: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精於琴道。現存琴曲《酒狂》傳說是他的作品。有音樂論文《樂論》傳世。
阮咸:魏晉琴家,竹林七賢之一。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
劉琨:晉代琴家。創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是最早以胡笳聲編為琴曲的作品。
蘇低婆:南北朝時宮廷音樂家。她善彈胡琵琶,家傳龜茲樂調「五旦七聲」宮調體系。其音樂理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古代宮調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賀若弼:隋代琴師。創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換玉》等。《西麓堂琴統》中存有《清夜吟》。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善彈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品有《樂譜》。
趙耶利:初唐琴師。琴藝冠絕當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著有《琴敘錄》九卷,《彈琴手勢圖譜》和《彈琴右手法》。他總結琴派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這些評論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他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音樂家。他擅長演奏羯鼓和橫笛,創作改編了《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樂機構教坊、梨園。
李龜年:唐代樂師,他演奏的吹管樂器篳篥技藝高超,很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奏,並且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董庭蘭:盛唐琴師。從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而青出於藍。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存《大胡笳》、《小胡笳》、《頤真》等琴曲相傳為他的作品。
薛易簡:唐代琴家。他九歲彈琴,十二歲能彈雜曲三十及《三峽流泉》等三弄,十七歲彈《胡笳》兩本及《別鶴》、《白雪》等名曲。他在講究「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之外,更強調「聲韻皆有所主」的內在表現。還指出了從彈琴姿勢反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為後世琴家所重視,從而引申出許多的彈琴規范。
姜夔:宋代音樂家、詞人,別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凄涼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義海:北宋琴家。夷中的入門弟子。在越州法華山學琴,「積十年不下山,晝夜手不釋弦,遂窮其妙。」著有《則全和尚節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敗,猶如雲霧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瀟湘水雲》。又有《秋鴻》、《泛滄浪》等琴曲作品。劉志方傳其琴藝與毛敏仲、徐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郭楚望實為浙派的創始人。
徐天民: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由學江西譜改學郭楚望譜,並參與編輯《紫霞洞琴譜》。其祖孫四代皆是著名琴師。後人推崇為「徐門正傳」。現存《神奇秘譜》中的《澤畔吟》為其作品。
毛敏仲: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從劉志方學郭楚望傳譜。創作琴曲甚多,有《漁歌》、《樵歌》、《列子御風》、《山居吟》、《佩蘭》等。其中,《漁歌》、《樵歌》的藝術水平很高。
嚴徵:明末琴家。虞山派創始人。琴風「清、微、淡、遠」,所編的《松弦館琴譜》為虞山派主要的譜集。
朱載育:明代樂律學家。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等書。《樂律全書》總結了前人的樂律理論,並加以發展,首創了「新法密率」的理論。
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嚴徵同學藝於陳愛桐的弟子,但是琴風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飛》、《烏夜啼》等快節奏的琴曲,收入《大還閣琴譜》。琴風「徐疾咸備」,彌補了嚴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況》,對琴曲演奏的美學理論有系統而詳盡的闡述。
庄臻鳳:清代琴家。彈琴近三十年,創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學心聲》中,較為流行的有《梧葉舞秋風》、《春山聽杜鵑》等。
徐常遇:清初琴家。廣陵琴派的先行者。所傳琴譜於1702年刊為《澄鑒堂琴譜》,為廣陵派最早的譜集。
徐祺:清代琴師。廣陵派的繼起者。傳譜輯為《五知齋琴譜》,所收琴曲以虞山派為多,並對各曲進行了加工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廣陵派與虞山派的淵源關系。
吳虹:清代琴師。學琴於徐常遇之孫徐錦堂。當時是廣陵派鼎盛時期,琴家雲集,日夜彈奏,對他很有幫助。他致力學琴數十年,編琴曲八十二首,於1802年刊印《自遠堂琴譜》,為廣陵派集大成者。
祝鳳喈:清代琴家。十九歲學琴,致力琴學三十多年。著有《與古齋琴譜》,對琴學理論有深入探討。
張孔山:清代琴師。學琴於浙江人馮彤雲。咸豐年間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年協助唐彝銘編成《天聞閣琴譜》。所傳諸曲如《流水》、《醉漁唱晚》、《普安咒》都很有特點。經他發展加工的《流水》流傳甚廣。
華彥鈞 (1893-1950) 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地的道教音樂界看好。他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流傳於世。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
劉天華(1895-1932)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教師。192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任光(1900-1941)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以後還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庄》(《洪波曲》)的音樂。
賀綠汀(1903-1997)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陽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於莫斯科。
聶耳(1912-1935) 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馬思聰(1912-1987)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並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職。
王洛賓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籍貫北京。1934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他1938年在蘭州改編了第一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後,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從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間曾先後兩次入獄達十八年之久),將傳奇般的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付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幾十年來,雷振邦創作的故事影片音樂主要有:《董存瑞》、《馬蘭花開》、《蘆笙戀歌》、《花好月圓》、《五朵金花》、《金玉姬》、《達吉和他的父親》、《劉三姐》、《萬木春》、《冰山上來客》、《景頗姑娘》、《戰洪圖》、《鋼鐵巨人》、《暗礁》、《吉鴻昌》、《小字輩》、《幽谷戀歌》、《明天回答你》、《精變》《赤橙黃綠青藍紫》、《東方大魔王》……還有82集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等。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李德倫(1917-2001)出生於北京,少年時期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在輔仁大學讀書時曾與師生組成學生管弦樂團,並參加演奏。1940年考入國立上海音專,先後師從舍夫佐夫(I.SHEVTZOV)及杜克生(R.DUCKSON)學習大提琴,師從弗蘭克爾(W.FRANKEL)學習音樂理論。指揮家、中央樂團藝術指導。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屆副主席兼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在人們的心目中,李德倫的名字總是和「交響樂」聯系在一起。84歲的他在抱病多年後溘然長逝,令人發出「世上空餘《田園》曲,人間不見李德倫」的感慨。
李煥之(1919-)原籍福建晉江,生於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音專從師於蕭友梅。抗戰爆發後,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作。1938年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後留校任教,並主編《民族音樂》。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建國後,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四十餘年來,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了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樂《春節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還編有《作曲教程》,並撰寫了三百餘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作散論》一書。
傅聰(1934—)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台,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何占豪(1932—)何占豪是中國傑出的音樂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現任中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粱祝》。但是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他鮮有作品問世。有人說這首作品不僅是何占豪本人音樂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完美結合的典範。
陳鋼(1935-)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Ⅸ 中國音樂名人
中國音樂名人有,冼星海,馬思聰,何占豪,呂其明,劉天華等。
1,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廣州府番禺縣(現屬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
2,馬思聰
馬思聰(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廣東海豐人。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何占豪
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諸暨的一個農民家庭。以唱紹興劇維生的父親不希望兒子將來像自己一樣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歲時,父親用借來的錢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沒想到酷愛戲曲的何占豪最後還是學上了越劇。一次上海之行讓何占豪無意中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並且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4,呂其明
呂其明,出生於1930年5月 ,中國最傑出的交響樂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以其管弦樂序曲《紅旗頌》、交響敘事詩《白求恩》等一批大氣磅礴的交響樂傑作,開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國音樂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5,劉天華
劉天華(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原名劉壽椿,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西橫街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熏陶。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掌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