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卓別林電影音樂反映了什麼

卓別林電影音樂反映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7 15:48:36

1. 卓別林經典風格的體現,《淘金記》充滿諷刺,無聲卻擲地有聲

看完《淘金記》這部電影,我覺得論有多少滑稽的表演,也無論結局如何,這都是個虐心的故事,或許是因為充滿了諷刺的意味,我常把卓別林和比利·懷爾德當成一類人,在他們拍攝的那些喜劇中,那些小人物永遠是那麼的卑微,在愛情中也總是卑微的一方,看起來卻津津有味。本片充分表現出卓別林的典型風格,尤其是他處理視覺形象和啞劇的超凡功力。

卓別林的電影幽默溫情卻又讓人深思。人性的貪婪與邪惡及對於愛情的渴望與苦惱,時代諷刺,全都在這部電影中了。配樂恰到好處,野蜂飛舞配上漫天暴風雪,太贊了!其實這部作品,比名氣更大的《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電影都要好看。美滿的結局或許將諷刺意味降低,但卻讓觀者溫暖。

2. 卓別林之《尋子遇仙記》,時過近百年,不同年代欣賞意味有何不同

《尋子遇仙記》是一部90多年前的家庭喜劇電影,那個時候的電影沒有台詞,所以所有都靠演員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查理卓別林不愧為大師,把一個感人的故事演繹的淋漓盡致,這位影像大師就以這樣的哭和笑感動了一個世紀的觀眾,在荒誕鬧騰的情節喜劇中,無往不包裹著濃烈悲劇性的社會批判,弱小卑微的流浪漢既有頑強的生命力又有嚮往真善美的人文情懷,笑點和淚點,時過百年毫不褪色,仍能帶以強烈感動,夢境是一種想像隱喻,邪念作祟的人間既是天堂又是地獄。

經典就在濃濃的情懷之中,早在默片時代,卓別林就發揮了超現實主義色彩,卓別林在90多年前就知道煽情的度,決不泛濫。看他飾演的角色和兒子的互動,踹來踹去,小偷小摸,真正底層父子的狀態,無比真實。就這么點兒簡單的意思,現在反而不敢拍。同時,卓別林也使用了蒙太奇作為烘托氣氛的工具:孩子被警察帶走時,流浪漢的掙扎和孩子的哭泣是一段偉大的剪輯和表演。

真正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溫暖,社會的冷暖在流浪漢與棄兒的默契互動之中笑中帶淚,簡單的故事卻跌宕起伏、包羅萬象,純粹的肢體表演,成功地將錯綜復雜的情緒發揚光大,深沉的社會悲劇氛圍、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初步窺見,卓別林式喜劇的風格雛形,黑白老電影的質朴。懷著對大師的敬仰:願每個人都被溫情善待。影片留了一個比較光明的開放式結局,善良的某絲能否完成愛的逆襲,就交給觀眾們去想像吧,看到盜車賊棄嬰的橋段,不禁讓人慨嘆卓別林驚人的預言能力!

3. 卓別林的作品風格是怎樣的

電影音樂是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有機組成部分。其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營造氣氛等方面起著特殊作用。

卓別林在為電影譜寫音樂時,是一個有獨立見解、很少迷信,但並不自以為是的人,他對於他人的批評和指點能夠虛心接受,而且從不盲從,並且有勇氣和能力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

卓別林主演、拍攝、譜寫音樂的影片,常從鬧劇穿插過渡到感情劇。他很反對那種為喜劇影片配上嬉鬧音樂的主張,即為了滑稽而滑稽,從頭到尾老是配上一些幽默有趣的音樂旋律,一點幽默、抒情的餘地都沒有。

他說:「我不要音樂喧賓奪主,我要它優美悅耳地配合著表達感情。」於是,在卓別林的作品中,音樂是電影藝術的重要構成元素,它補充畫面內涵,傳達著他獨特的藝術理念、思想境界,為影片增強藝術效果。

卓別林的家庭:

卓別林的父母都是職業歌手。母親漢娜·哈利特·派德林格漢姆·希爾(Hannah Harriet Pedlingham Hill)是當時地位低下的制靴匠的女兒,她在19歲那年以麗麗-哈利Lily Harley為藝名第一次正式登台。

父親查爾斯·卓別林一世(Charles Chaplin Senior)來自薩克福郡的一個屠戶和收稅員家庭,24歲在倫敦開始了他的職業歌手生涯。

卓別林一世和漢娜於1885年6月結婚。當查理一世跟著劇團在美國巡迴演出時,漢娜和戲院的另一位演員里奧·德萊登發生了婚外情並生下了一個兒子惠勒·德萊登(Wheeler Dryden)。

4. 卓別林電影的意義

他的電影主要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幽默的語言來諷刺戰爭、期盼世界和平(《大獨裁者》《從軍記》)

5. 卓別林電影《摩登時代》以音樂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出什麼

傳統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積累中產生和發展的,它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民歌的藝術特點鮮明、語言豐富,在民間廣為流傳,廣泛深入地反映了人民的社會生活。傳統民歌在傳統音樂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伴隨著人民走過了一個個歷史階段,但是現在它卻呈現出衰微之勢。
對於流行音樂,一個前提性的看法是--民歌是過去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
從具體的音響特徵、音樂形態(節奏法--節奏的切割與組合、旋律法--不同的旋法)、乃至結構上,作為有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們的確有很大差異。民歌就是民歌,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歌曲,怎麼能混為一談呢?我想我們可以先從對"流行音樂"這個概念的具體分析入手。什麼是"流行音樂"呢?流行音樂的風格類型並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變的。音樂的流行與傳播是分時間、空間和深度(或強度)的。首先從時間這個維度來看,在不同歷史時期里流行的音樂風格顯然不同。在古典時代,古典音樂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這是從音樂史學的角度切入。再從空間這個廣度來看,流行的方式也分為封閉性和開放性的。在一個封閉的山村裡,山歌就是山民們的流行歌曲。這是從民族音樂學和音樂社會學的角度切入。至於深度或強度則沒有客觀指標,它是指人的主觀感受和音樂形成社會共鳴的程度,這是從音樂美學和音樂心理學的角度進入。從具體的音樂傳播內部環境看,影響音樂傳播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性因素(性別、年齡、地域等)、社會性因素(職業、身份、受教育程度等)。有的音樂適合在二十幾歲的青年間傳播(比如搖滾樂),有的則適合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階層傳播。有的音樂適合在酒吧這類城市商業場所傳播,而有的則適合在農村。正因如此,有學者提出了分眾的概念,認為在當代信息與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實際上已不存在一個無差別的一體化的受眾。"民歌是過去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過去的,是指傳統社會的、農業文明的、鄉村的、自然形態的(仍保留原始形態)。今天的,是指現代社會的、工業文明的、城市的、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製造音響。國外研究流行音樂的音樂學家曾有一個著名的"模仿說"觀點,可以說是一語道破了流行音樂的實質:流行音樂本質上是對傳統民歌的模仿。當然是"變形模仿",可是要當心,模仿得不好就會露出馬腳,比如:《999朵玫瑰》和《彝族舞曲》、《白樺林》和俄羅斯民歌、《好漢歌》和《王大娘補缸》,有時模仿與抄襲之間的界限很難劃分,弄不好就人我莫辨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流行音樂發展的歷史角度來看,流行音樂本身也是起源於民歌。今天的流行音樂,其本質依然是民歌--工業時代的民歌、都市民歌。(城市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6. 求對《摩登時代》中卓別林用的音樂的點評

有聲電影徹底埋葬了傳統的啞劇,而這卻是電影藝術的基礎。電影演員應該懂得,是鏡頭在講述故事,而不是對白。電影演員應該掌握表情和形體的表現。」1929年,卓別林在有聲電影開始進軍市場時如此評價說。1936年拍攝的《摩登時代》是他的第二部有聲電影,影片中的聲效主要是用來演奏他自己譜曲的音樂和一些背景聲音

7. 卓別林和憨豆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雖然兩個都是無聲喜劇的大師,但是不一樣的很多,憨豆的表演更多的靠面部表情,他的電影搞笑更多依靠情節。而卓別林是靠音樂的渲染,和他無與倫比的肢體語言。而且憨豆的電影只是能夠讓你開心一笑,看過沒什麼可回味的。卓別林的電影大部分反映二戰或美國大蕭條時期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是喜中有悲,很有教育意義。卓別林的電影通常是自導自演,有時連曲都自己編。卓別林才是真正的喜劇之王

8. 藝術之王卓別林講的是什麼故事

年12月25日凌晨4時,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師查理?卓別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韋威逝世,終年88歲。

卓別林一生為電影藝術作出了巨大貢獻。

提起卓別林的名字,許多人就會想起一個身穿肥大褲子、腳蹬大頭皮鞋、頭戴破爛禮帽、留著硬毛刷鬍子的流浪漢形象。在無聲電影時代,卓別林已是馳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他多才多藝,精通啞劇、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編導、自己主演、自己配樂。他既擅長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於表演微妙的諷刺。

年,卓別林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貧民區里,他的父母是音樂廳的演員。由於父親早亡,母親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頭。他住過孤兒院,當過馬夫、小販。14歲那年,卓別林加入流動劇團,跑遍了英國各個角落。

歲時,他當上了一個著名劇團的演員,並隨團到歐洲其他地方和美國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國,開始從事電影事業,並於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賽車記》中創造了一個悲劇小人物「夏爾洛」,從此,這個有特別裝束的流浪漢形象風行世界70年,經久不衰。

卓別林給電影觀眾帶來了無休止的笑聲,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淚來。然而,人們卻無法說明那是歡樂的眼淚還是辛酸的眼淚,別人只可以讓觀眾發笑,卓別林卻可以讓觀眾笑完以後深思,這是同時代的任何喜劇演員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無聲片《摩登時代》就是這樣一部有著巨大諷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把人都弄成了瘋子。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連工人吃飯都要靠傳送帶和「吃飯機」。

年,卓別林秘密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揭露和抗議法西斯對全人類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熱烈歡呼,成為風行世界的一部優秀作品。

卓別林一生主演過80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樂狗》、《狗的生涯》、《尋子遇仙記》、《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總是寄同情於窮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後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

卓別林在美國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他參加進步的文化活動而受到美國麥卡錫主義的迫害。

年他懷著滿腔憤恨,帶著妻子兒子離開美國回到英國。後來他長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韋威,直到逝世。

9. 卓別林作品所反映的喜劇精神

以一個小人物的視角,樂觀的面對苦難,反思失業嚴重的美國社會,其喜劇精神在於以樂觀反襯悲慘,更具感染力。 (湖南師范,加油吧)

10. 卓別林的電影特點

卓別林電影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所謂含淚的微笑,即用喜劇手法表達悲憫的主題。

他早期的作品基本屬於默片鬧劇,靠誇張的肢體表演引人發笑。其後的作品逐漸加重了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對底層人物的同情。用喜劇來嘲諷揭露代表著權勢、暴力、貪婪的所謂「上層社會」。

技術上來說,除了黑白、默片、肢體幽默等特點外,他的電影播放速度較正常的每分鍾24格快,這樣顯示出了特殊的動作效果,富有喜劇感。

閱讀全文

與卓別林電影音樂反映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嫁到上海電影完整版 瀏覽:493
大奧惡女電影 瀏覽:288
高清男女愛情電影歐美 瀏覽:920
讓我說電影票 瀏覽:379
愛情就像一盤散沙是什麼電影 瀏覽:145
64屆柏林電影節提名 瀏覽:56
特種兵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6
電影位置搞笑圖片 瀏覽:835
類似地獄電影院的小說 瀏覽:452
日本動漫電影好的結局 瀏覽:244
動作戰電影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356
法國電影巧克力解說 瀏覽:988
99塊錢電影票 瀏覽:492
電影院沒人包場說說 瀏覽:684
天才瑪蒂爾達在線播放完整電影 瀏覽:907
電影音樂親情 瀏覽:269
大相撲日本電影 瀏覽:910
05年出演香港電影的小演員 瀏覽:216
解放青島電影圖片 瀏覽:85
鯨落是一部電影嗎 瀏覽: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