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問一下天空之城主題曲是誰做的`
久石讓 Joe Hisaishi
宮崎駿和北野武的電影配樂基本上都是他作的
給宮崎駿動畫配樂有1984年的《風之谷》、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龍貓》、1989年《魔女宅急便》和《螢火蟲之墓》、1992年的《紅豬》、1997年的《幽靈公主》、2001年的《千與千尋》、2005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等
給北野武電影配樂有《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
具體的看這個http://ke..com/view/15151.htm
❷ 跪求久石讓的音樂《hana-bi》,專輯《world dreams》。北野武電影《花火》中的音樂。急求啊!!!
hanabi的地址是電驢的,你可以自己到verycd上搜hanabi都有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6335/我給你的這個張專輯,裡面有你要的hanabi,因為電驢的資源要比較新的才會比較快,所以給的是這個,你要是不滿意可以自己去搜http://www.verycd.com/search/folders?kw=hana-bi&catalog=%E9%9F%B3%E4%B9%90&status=elite&start=0,這個的速度我就不敢保證了,上面那個我自己下的,還蠻快的,你可以用迅雷下驢子的資源。
這個是world dreams的。第3個你自己看看啊http://www.verycd.com/topics/73968/
花火的原聲在上面給的地址里。
其實找資源來說驢子還是蠻好的,就是時間一久就很慢了,你還有不會可以繼續問我。
❸ 日本導演北野武執導了幾部電影
北野武至今執導過13部電影,希望對你有幫助!具體如下:(還有未完成一部《兄弟》brother)
1983年第一次作為電影演員出演著名導演大島渚執導的影片《聖誕節快樂,勞倫斯先生!》.
1989年導演處女作《凶暴的男人》
其後相繼導演了《3-4×10月》(1990)
《那個夏季,最寧靜的誨》(1991)、
《小奏鳴曲》(1993)、
《大家都在干什麼?》(1995)、
《壞孩子的天空》(1996)
《花火》(1997)
《菊次郎的夏天》(1998)
《大佬》(2000)
《性愛狂想曲》(2000)
《藕斷絲連》(2002)
《玩偶》(2002)
《座頭市》(2003)
《導演萬歲》(2007)
另附他個人資料:九十年代日本導演之北野武
2000年07月29日 13:38 網易報道
>
北野武(Kitano Takeshi),1947年生於東京,藝名彼得武(Beat Takeshi),是80年代日本著名相聲演員,1983年第一次作為電影演員出演著名導演大島渚執導的影片《聖誕節快樂,勞倫斯先生!》,1989年導演處女作《凶暴的男人》其後相繼導演了《3-4×10月》(1990)《那個夏季,最寧靜的誨》(1991)、《小奏鳴曲》(1993)、《大家都在干什麼?》(1995)、《壞孩子的天空》(1996)和《花火》(1997)《菊次郎的夏天》(1998)。是九十年代日本電影導演的代表人物一。
註:北野武身高167cm,體重64kg,1995年駕駛摩托車發生意外,造成半邊面部癱瘓。
也許再也沒有其它的日本電影能像北野武的影片那樣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感覺上完全自由奔放地製作了。舊日本電影界的那種固守起、承、轉、結的傳統劇作方式的做法與北野武的影片毫無關系。同樣,舊日本電影界固守的那種傳統的基本導演技巧、攝影方式及剪接方法也都與北野武的影片毫無關系。
同時,舊日本電影界那些「試圖製作新電影的革新派電影人」企圖全面否定與破壞那些傳統方式的做法也與北野武的影片毫無關系。北野武的影片中沒有那種做作、僵硬的辨明誰是誰非的架勢。
在近百年的歷史中,舊日本電影界一直以大電影公司的製片廠為中心製作影片。對於這種代代相傳的正統電影製作體制,大概北野武根本就不知道,也不關心。他一開始就與那種「羅羅嗦嗦」的東西毫無關系。因此,他不會全面否定也沒有必要破壞那種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當然,迄今為止他也看過為數不少的電影。既有外國電影,也有日本電影。或許他曾經非常自由地通過感覺來識別他認為「真有趣」的東西和他認為「拍得真差」的東西,並把它堆積與儲存在自己的感性中。其實,這與經歷其它各種各樣的人生體驗、工作、游戲和惡作劇時是完全一樣的。
不久,作為一個人的他,成為了一名喜劇演員,與他人搭檔說相聲,受到了歡迎。他還在電視和廣播中出演搞笑節目、短劇和猜謎活動,作為演員參加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甚至當廣告片模特。他還因個人事情引發的事件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他既寫隨筆也寫小說,還會畫畫.在此延長線上,他於1989年以彼得武的藝名主演、以北野武的真名導演了影片《凶暴的男人》Violent Cop。
這是其他導演策劃由彼得武主演的一部根據一位劇作家的劇本來掐拍攝的刑警片。但是,那位導演打了退堂鼓,就這樣,北野武也當上了導演。與當喜劇演員、說相聲、出演電視、廣播、電影和廣告、寫隨筆和小說以及畫畫時完全一樣,北野武在執導影片時完全忠實於自己的感性。
但是,正因為這應該是舊日本電影界的專業導演拍攝的作品,是由專業劇作家寫的劇本,由舊日本電影界的攝制組成員集體支撐的影片,所以不難想像,他要按照自己的感性走,自由奔放地製作和自己相適應的影片,也存在相當的阻力。作為導演處女作,肯定也有不足之處。其結果,一部看上去試圖摧毀日本電影界的製片模式的、專橫無理的暴力刑警片完成了。既便如此,「日本新電影出現!」的聲音仍相當高漲。
1990年的《3-4x10月》是北野武親任編劇、導演,並以彼得武的藝名出演的一部影片。這部作品在棒球隊一位小夥子和他的夥伴的故事中摻雜了暴力團。雖說如此,但在北野武的影片中,這種故事的框架並不太重要。即興攝影的多次運用。對突發性暴力的描寫產生的沖擊、北野武團隊成員與專業演員共同出演、令人不可思議的角色分配所產生的一種失調效果的趣味...這些交錯在—起,創造出了一個盡管不定型有些粗糙,但非常有感覺上的自由性的奇妙作品、一部大放異彩、摧毀了作品平衡論的、奇妙的「不平衡作品」。
1991年的影片《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是北野武策劃、編劇、導演和剪接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他沒有扮演角色。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年輕的聾啞沖浪選手與他的聾啞女朋友在海邊渡過一個夏季的故事。因此,影片中幾乎沒有對話,只靠影像來推進。通過即興攝影產生了一個自由的牧歌世界,還有突然出現的奇妙的影像噱頭,以及很不自然的悲劇式的結尾。看了這部作品,讓人感到北野武電影的原點說不定是法國的雅克·塔蒂編劇、導演和主演的影片《我的舅父》。
1993年的影片《小奏鳴曲》是北野武編劇、導演、剪接,並以彼得武的藝名主演的一部作品。北野武將自己的感性擺在最優先位置上,依靠即興攝影的電影製作方法,從這部影片開始,突然有了一種流暢均勻的—體感。這部影片講述了暴力團幹部及其嘍羅去沖繩後被捲入一場對抗的故事。然而這部影片也是一個奇妙的小結,稱得上是彼得武及其團隊的夥伴們在沖繩的孤島上歡度暑假的影像記錄。最後一場戲散發出混亂的悲觀主義。
1995年的影片《大家都在干嗎?》Getting Any是北野武編劇、導演和剪接,並以彼得武的藝名出演的另一部作品。北野武以往的作品都以外景拍攝為主,而這部影片不知為什麼以拍攝製片廠棚內的景為主,是一部實驗性的、類似小故事集的、下流的動作喜劇風格的影片。因此,造成影像世界人為的向內封閉。十分遺憾,這成了他的最差的一部影片。
1996年的影片《壞孩子的天空》Kids Return是北野武編劇、導演、剪接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沒有出演的第二部作品。這部影片描寫了二流高中的兩名游手好閑的學生那種令人不可思議的逃學生涯。在影片中拆射出的恐拍是北野武自己的青春時代。本來劇本的感覺是,這部影片描寫了年輕人踏上了新的人生,是一部勵志片。然而,通過即興攝影自由拍攝的結果,令人意外,成為一部「雖然還年輕,但您是一位已經上了年紀的年輕人」的作品。在此,散漫放肆的自由與混亂的悲觀主義又同居於一部作品中。
1997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的第七部作品《花火》HANA-BI朝我們走來。這是北野武編制、導演、剪接,並以彼得武的藝名主演的一部影片。經歷過多次探索之後;北野武的影片達到了一種精煉的成熟。多多運用即興攝影的電影製作方法所產生的一種破天荒的趣味性,雖然仍是自由奔放的,但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作品世界。
彼得武和岸本加世子扮演的男女主人公總是沉默寡言,台詞不多。對暴力的描寫都是瞬間突發的,極其簡潔。以北野武團隊成員為主體的演員陣容也創造出一種實實在在的一體感。每個人都演活了自己的人物。零星出現的噱頭並沒有浮於形式,而是釀成有深意的幽默。不定型的粗糙和感覺上的自由保持了絕妙的平衡,構成了輕松愉快的新影像世界。
尤其是北野武親自畫的那些畫出現在畫面中,取得了很好的影像效果。大杉漣扮演的刑警遭槍擊負傷後只能坐在輪椅上了,妻子離他而去,他十分孤獨,在主人公的勸說下開始學畫畫,這個設定十分傑出。通過他畫畫的形式,北野武那一幅幅將花擬人化的色彩美麗鮮艷的圖畫隨著戲的進展剪接進影片中。它支撐了整個作品的影像世界,的確有效。
彼得武和大杉漣二人與一群年輕人駕車疾駛的開場戲,開始人們還以為是暴力團的中堅幹部及其嘍羅們,當人們明白他們其實是資深刑警及其部下後,影片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幽默。不久,人們又明白了原來那都是回憶中的戲,並且知道了彼得武扮演的主人公如今已失業,為金錢所因。岸本加世子扮演的妻子似乎患上了不治之症--白血病。
彼得武在現實生活中因摩托車事故負傷的身軀所具有的那種有點可拎的形象和他作為中年失業刑警的生活感,被巧妙地糅合到影片中。影片的風格是,將現實鏡頭的推進和對突然插進的極其復雜的回憶鏡頭的處理,非常自然地搭進整個作品的流程中,創造出一體感。北野武的影片確實又登上了一個階梯。'
渡邊哲扮演的廢鐵廠老闆和他那位紅頭發的怪女兒登場時的噱頭沒有浮於表層,而是產生了可笑的幽默,這種效果也說明了北野武影片的成熟。不久便到來的結尾戲中,那種強烈的悲觀主義被寓意深刻的人類贊歌所裹住;這怎麼說都是很好的。
這是-部有著全新的影像感覺的日本電影,人們看後留下的印象是,其實這樣的日本電影也還是很好的。北野武的影片之所以能被外國人很好地理解,大概是他能夠依據他自身的純真的感性來自由創作的緣故,也是因為這比任何東西在國際上都更具有普遍性。這種影像感覺具有國際力量,所有的人憑直感都能理解。它不是其它國家的影片,是亞洲國家日本的影片,是日本人製作的影片,是有著獨特魅力的影片。
而北野武不喜歡自己的評價、演出、人氣被固定,所以日日求變。在97年的威尼斯影展中,北野武道出「下一部的作品,會類似尋母三千里的故事情節,沒有暴力。」自從1989年的出道作品《兇殘的男人》以來,北野武的演出破壞了現今的電影文法,台詞和說明的極端精簡,造就了他各人新的魅力「削落的美學」。就像主角所表現「暴力重復」的心態一樣,這些以藍調為基本的影像,讓「北野式藍調」馳名世界。即使這種樣式已經建立,他能依照97年威尼斯影展的承諾,製作了《菊次郎的夏天》Kikujiro這樣一部有別以往風格,充滿風趣和感動的溫馨作品。
《菊次郎的夏天》所訴求的是「回歸溫柔」。《菊次郎的夏天》中排除了北野武演技的最大魅力「突發性之暴力」,故事的展開如同「尋母三千里」般,結局、過程大家都已經知道的標准情節,北野武以此來將自己束縛。也就是說這個企劃的開始是到目前為止,自己所公開討厭的要素,全部肯定吸收。對於以往的寡言、暴力,這一次的多話和搞笑將是令你我歡樂感動的絕妙的刺激要素。
對於這些新鮮的變化,北野團隊的工作人員,攝影師柳島克明、照明師高屋齋將在《花火》被世界所肯定的「北野藍調」,再生轉換成「夏日的新綠」,音樂監督久石讓也製作出讓你我感動的「高透明度」的心靈樂曲,將這一部電影的溫馨意境提到最高點。
北野武的最新作品《兄弟》Brother又是一部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影片,同時也將是他電影生涯中規模最大的一部影片,該片由日本北野事務所與英國的Jeremy Thomas of Recorded Picture Company (RPC)公司合拍,製作費1000萬美元,取景地在日本東京與美國洛杉磯,1999年11月21日在日本東京開機,2000年1月轉移到美國洛杉磯拍攝,計劃2月中旬封鏡,預計在2000年末20001初首先在日本公映
此片拍攝的最初構想形成於1995年《大家都在干嗎?》之後,摩托車事故後一段時間,大體雛形已形成,1997年《花火》獲威尼斯金獅獎後,北野武與英國RPC公司主席Jeremy Thomas就此片的合作拍攝取得了初步共識,此後雙方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而有意義的溝通,《菊次郎的夏天》完成後,准備工作便有條不紊地開始進行中了。1998年法國戛納電影節《菊次郎的的夏天》記者招待會。北野武向記者們公布了《BROTHER》的拍攝計劃。
這部電影將為21世紀日本電影的創作產生巨大影響,作為新生代電影力作,我們共同期待。
❹ 溫情的暴力 北野武電影《大佬》影評
最先了解這部電影是從一張電影的原聲CD開始的,CD給人的整體感覺從安靜到詭異,從詭異到溫馨,從溫馨到緊張, 從緊張到感動。而電影也是如此。(現在我們在這里聽到的便是影片中的原聲音樂)其配樂是日本大師級作曲家久石讓(Joe Hisaishi)。說起他,腦中浮現的另外一個人就是宮崎駿。而他在電影配樂界名聲鵲起也是因為宮崎駿,幾乎他的每一部作品的配樂都是由久石讓擔當。而宮崎駿作品的感人至深,一半便要歸功於這幕後功臣久石讓。我們喜愛宮崎駿,是源於他作品內涵的深刻 我們深受其感動,而我們為之感動則是源於其中電影配樂所觸動我們內心的溫情,這也是就是久石讓音樂給人的一貫感覺。
久石讓與宮崎駿之間擦出的火花成就了他的廣泛知名度,讓我們認識到了久石讓。感受到了他音樂里,在宏大場面感的圍繞下感人至深的溫情。此時,他也與另一個人擦出了火花,那就是北野武。久石讓和北野武合作過多次,這次則是北野武的作品《大佬》,此片是由北野武自導自演。這次感受到的,除了場面感,還是溫情,只不過是暴力中的溫情。
電影開場,隨著音樂旋律的響起並隨著黑色背景下不斷轉換的白色字幕不斷推進,給人一種詭異的神秘感。開場鏡頭在機場定格並不斷反轉,北野武飾演的主角戴著深色眼睛坐上了的士,在司機的問候與他的沉默過後,隨著的士的遠去,音樂到達了高潮。電影一開場就給人神秘感,在幾個畫面的切換之後便是暴力。在撞到街頭混混後便無聲對抗,用摔碎的酒瓶直沖要害,便一拳將起打到。開場幾分鍾就讓我們體驗到他的狠勁,接下來便走到了一棟房前。。。
主角山本是日本一黑社會的大佬(兄弟的別稱)。其組織頭目再一次活動遭暗殺後,組織的存在岌岌可危。難逃被吞並的組織解散後,手段狠辣且頑強的山本自然成了敵對勢力的眼中釘。無奈於此,在手下的暗中幫助下逃到了美國尋找多年未見的弟弟,不懂英語的他,在美國生活自然出現了問題,不甘失敗的他在目睹販賣毒品的弟弟被打後開始了他血腥復仇(應該說是復興)之旅。在接連霸佔了當地黑幫之後,山本在美國的生活開始穩定 不安於現狀的山本為了繼續擴大在美國的勢力 在以犧牲手下加藤為代價聯合了勢力現已在美國初具規模的昔日手下白瀨,與此同時也招惹到了黑手黨。面對兄弟一個個相繼被殺害,頑強卻無奈的山本決定以自己的犧牲來保護兄弟.....
看似老套的劇情卻引發了我不斷的回味。其中的兄弟情義恰到好處的與電影的名字《大佬》(Brother)相呼應。
北野武飾演的山本,手段直接而殘酷,讓人印象深刻是在開場刺傷丹尼的一幕。外表冷血的他,內心卻給人十分溫暖。十分講江湖道義的山本,有仇必報,有恩也必報,手段狠辣是他生存的方式,歸根結底是為了生存。而他也具有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他也需要女人。他與兄弟之間也有許多玩笑。有仇必報是他在江湖上的一貫原則,墨西哥黑幫的挑釁,黑手黨的報;有恩必報是他作為大佬的道義准則。最後給丹尼的包;給酒吧老闆的維修費用......山本也在保護身邊的人。最後,為了兄弟的生存,對丹尼使了假槍掩人耳目,用自己的身軀,抵擋黑手黨報復的子彈.....
不過,說到山本有仇必報的性格 是在以保護兄弟為前提的, 如在抓到黑手黨頭目後並沒有殺死他 而是在給了他一個殺死丹尼的假信號後放走了他 為的是讓他知道丹尼已被自己殺死。若山本殺死了黑手黨頭目,那麼隨之而來的不僅是自己的死,丹尼也會受到連累,自己保護兄弟的初衷也就隨之破滅了。導演在這里給了觀眾一個懸念,以山本有仇必報的性格,他是不會留活口的,更何況面對的是黑手黨頭目,但最終山本卻放走了他。
丹尼這個角色,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開場和結尾。開場他一連串地道的美國粗口和後來眼睛被山本用碎酒瓶插,同時又被他一拳揍倒在地的鏡頭,讓人忍俊不禁。而結尾也是一段粗口,在一句又一句的「Shit"和「Fuck you"之後,在讓我們捧腹的同時,一種淡淡的憂傷與感動湧入心扉......
另外 比較值得注意的還有一個角色就是山本的手下加藤。在償命於義叔白瀬,為讓白瀬聯合山本而舉槍自殺的那一幕。在被震驚的同時,也被他對大佬的忠誠所打動。而他在片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片段:如與兄弟們打籃球時卻無球可打;投籃時與兄弟用不標準的英語誇耀自己就是邁克爾喬丹.....
談談電影中十分溫馨,非常有意思的幾個橋段:
一、不懂英語的山本與丹尼在家中玩篩子游戲,並以出老千的手段贏了丹尼60美金。(還是比較低級的老千)
二、山本在解決墨西哥黑幫之後,開車去找女人。(說實在,那個女人的相貌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加藤在抱怨後看見山本拔槍的動作,馬上轉變了口氣。
三、丹尼的家庭聚會,配合久石讓的一段音樂,讓人感受到了殺戮之後的平靜與人性。
四、黑手黨頭目被抓後在荒野與山本和丹尼玩死亡游戲。
五、尾丹尼在車中面對一袋美金傻眼而不斷罵粗口。
同時還有體現他們視死如歸的黑道精神的橋段:
與黑手黨的戰爭爆發後,白瀬在桌上放了瓶類似間諜在被俘虜後用於自殺的膠囊,並告誡大家若被抓到便以痛快的方式了結自己。
片中有一段加藤在受傷的山本面前產生回憶的一個與山本之間的簡短對話:
山本:「你有什麼打算?」
加藤:「大佬,我跟著你。」
看似只有兩句話的對話,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卻讓人深感觸動。
這里還有一段對話也很經典:
阿龍:「黑手黨說兩成太少,他們要五成利潤。」
白瀬:「有沒有搞錯?」
阿龍:「我們該怎麼辦,大佬?」
白瀬:「決一死戰吧!」
小弟甲:「跟黑手黨作對,你沒死過嗎?」
小弟乙:「我們全部都將必死無疑!」
白瀬:「像我這種舊式古惑仔,早已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既是對他們目前現狀的承認,也是他們此時最好的歸宿。
談了這么多,我認為電影所帶給我我們的除了暴力、血腥、殺戮、幫派斗爭,(切指、切腹、被割下的頭顱.....)這些只有在B級片中才會出現的元素外。還有溫馨、幽默與感動。其中的暴力、血腥、殺戮為的是生存。溫馨、幽默是作為黑幫之外人性的一面。而感動則是影片中關於男人之間的責任和友情,我想這就是吳宇森所謂的「暴力美學」之所在吧。
電影還是北野武那種沉默中蠢蠢欲動的風格,也沒什麼對白。(這次還加上語言不通)音樂也保持了他一貫的清新。這部電影看上去是黑幫電影,但又品不出很濃的黑幫味道,沒有香港電影里的一片叫囂,這一個半小時影片帶給我的談不上有多深刻,但是卻很美。
暴力對於《大佬》來說是溫情的。
❺ 北野武的經典電影
《菊次郎的夏天》,影片講述了正男和混混菊次郎(北野武飾)一同去鄉下尋找正男媽媽的搞笑旅途。笑點、溫情皆有之,是難得的好電影。2
《花火》,這是一部講述一個硬派的日本刑警在一系列打擊之下走向極端絕路的故事。電影由著名的大師久石讓配樂,北野武所飾演的男主角在整部電影中說話不超過二十句,但情的細節流露得都十分的到位。有些血腥,是北野武暴力美學的一個經典展示。
3.《壞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是由北野武所提攜的一部作品。講述了一對大人眼中的壞孩子在追尋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後卻又回到了原點的故事。影片展現了校園中那些「壞孩子」的經歷,對壞孩子生活和行為的一些反思,以及對於壞孩子靈魂中一些美好事物的展現。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青春校園電影。
4.《大佬》,這是北野武最為著名的一部黑幫電影。一切元素都帶著深深的北野武印記。這是北野武用電影的手段來展現他心目中黑幫大佬的電影。電影的鏡頭和畫面都十分精彩。
5.《紅鱂魚》,嚴格來說,是一部特別單集劇。由立川談春的同名自傳所改變而來,北野武與當紅小生二宮和也擔任主演。講述的是一個充滿了溫情和生活道理的師徒生活點滴。是崇尚暴力美學的的北野武難得的溫情作品之一。
6.《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這部電影是根據英國人勞倫斯·包斯特的小說改編而來。這是一部反戰電影,也是一部對於日本武士道反思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斷袖之愛的電影。由大島渚執導。北野武憑借本片斬獲了1984年每日電影最佳佳男配角(北野武)獎。
❻ 北野武<大佬>插曲
插曲是久石讓的音樂 北野武電影《大佬》ost 《borther》的 mix版
我使用「北野武 大佬 ost 」這三個關鍵詞搜的。以後電影配樂都可以用「OST」關鍵詞後綴來搜。
❼ 哪裡能找到北野武的電影《大佬》免費下載,又名《Brother》
鏈接:
《大佬》是由北野武執導,北野武、加藤雅也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被黑幫放棄的山本在美國建立黑幫的故事。山本正在尋找著他該去的方向,那就是因外出留學而失去消息的弟弟肯所在的洛杉磯。失去了所有一切的男人,他生命的終點可能就只剩下「血緣」了。在連語言也不通的街道上,山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弟弟肯,但此時的肯已經成了向吸毒者兜售毒品的毒品販子。
兄弟相見時雖然很高興,但好景不長。出於本能的反應,對毒品交易現場了如指掌的山本急匆匆地去援救弟弟他們。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深化,山本他們不知不覺地被捲入了龐大的販毒組織、黑社會勢力的爭斗當中。為了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繼續生存,他們只能選擇在被人殺死之前先把別人殺死。
❽ 跪求北野武電影《大佬》,《brother》電影字幕,格式為Brother .2000.kitano.XviD.AC3.FZB.cd1.avi
http://www.shooter.cn/xml/sub/66/66370.xml
❾ 關於北野武電影《大佬》!
《大佬》中原聲的中文曲目名稱:
《憤怒的男人》
《浪子...在拉克斯》
《敘事曲》
這張CD包含了多部北野武的電影的音樂,依次包括了:菊次郎的夏天(Kikujiro)、大佬(BROTHER)、那個夏天,寧靜的海(A Scene at the Sea)、奏鳴曲(Sonatine)、壞孩子的天空(Kids Return)、花火(HANA-BI,第54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作品)。
打包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40394/
❿ 北野武的《大佬》里用薩克斯吹的那段曲子叫什麼名字
1.9X(4.28+5.72)=1.9X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