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評人算是一個職業嗎 他是怎樣賺錢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的確是一個職業。對放映的電影進行分析,指出其情節構思,人物塑造,細節刻畫等各方面成敗得失的專欄作家,類似於文學評論家。靠寫影評就可以掙錢,你的閱讀量越多,掙的錢就越多。
❷ 那些所謂的影評人都是些什麼人
都是一些拿了別人的錢,替別人辦事的人,感覺這樣的人真的特別的喪失了自己的良心,違背了社會的規則。
❸ 觀看完電影後,普通人與專業的影評人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我們喜歡影評
有新電影上映?什麼類型?誰拍的?不知道好不好看,先去看看影評吧。——這可能是現在大部分人在觀影之前的os。去年萬眾矚目的迪士尼巨制《花木蘭》終於上映,在決定看電影之前,我簡單翻了翻b站,發現了不下十個吐槽視頻。每個人吐槽的點還都不一樣,有的不滿妝造,有的揪住各種細節做了系列表情包,還有人畫出了花木蘭的行軍路線,順勢科普了一波南北朝戰爭……吐槽視頻連在一起比《花木蘭》本身都長,也算是一種奇景。
專業影評人:周星馳電影有一種全新的、地域雜糅性探索的特色意味,無厘頭式的語言和行為透過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觸及事物的本質,這種獨特的搞笑和解構方式是對傳統喜劇的一種顛覆。你看,專業影評人不會只停留在個人感受或是單純從技術層面進行分析,而是要把電影放在整個電影發展史、傳媒史乃至人類史中進行剖析、討論。Sight and Sound的主編Nick James認為,影評人需要:告訴人們一部電影是否值得看、發掘好作品、在歷史的縱深維度給電影一個評判、提供技術方面的建議、揭露營銷謊言等八個職責。但無論如何,最主要的,還是要在影評中保持獨立的思想、公平客觀的觸筆,用敏銳的觸角幫助觀眾去檢驗影片的真偽、好壞。
❹ 影評是什麼意思,,,是干什麼的
你好!在中國,電影評論通常考慮如下幾個方面:①影片的傾向性和真實性是否統一;②人物的個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從內容到形式對時代的反映是否有創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創作個性;⑤影片在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進行了哪些有價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觀賞性及其社會效果如何。
電影創作受時代、政治及文化的影響,電影評論認真地研究評論的對象,了解影片創作生產的實際情況,了解創作者生活的時代和作品反映的時代;為了引導觀眾對影片的鑒賞,電影評論家須了解觀眾對影片的反映、他們的興趣、他們的喜惡和願望,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評價,以求對影片的創作者和觀眾有所啟發和幫助。
對影片或其他創作現象的分析和評價存在不同的意見是經常發生的,對重大原則分歧更應展開討論和爭論。充分說理的討論,對電影評論本身的檢驗和發展有利,對電影創作和觀眾鑒賞也有啟發和裨益。
早期的電影評論開始出現於20世紀初。義大利詩人、電影先驅者R.卡努多在巴黎率先對電影進行評論,並於1912年發表了著名的《第七藝術宣言》。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評論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國際電影節的評獎活動,也是國際上進行電影評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如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每年一次評選影片和創作者的奧斯卡金像獎和紐約影評人協會主辦的紐約影評人獎等。
在中國,20年代初報刊上開始有影評文章。1932年中國共產黨在電影界成立了以夏衍為首的電影小組,創辦了左翼電影工作者的理論與批評的刊物《電影藝術》雜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電影評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及時地分析、評論新的影片,肯定成就,批評缺點,討論問題,總結經驗及評介國際上各種電影和電影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專業和業余的電影評論隊伍成長和壯大了起來。1981年 1月24日,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北京成立,學會對新時期的影片、電影美學、電影語言和創作中的問題展開評論和探討,並通過年會交流情況和思想。同時全國不少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電影評論學會,各地基層的群眾影評組織和活動更是象雨後春筍般地建立和開展起來,許多工廠、學校也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影評活動。廣泛的群眾性是中國電影評論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評獎方面,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國電影家協會和《大眾電影》編輯部分別舉辦一年一度的「優秀影片獎」、「金雞獎」和「百花獎」,從政府、專家、觀眾的不同角度,評價、表彰和獎勵每年涌現出來的優秀影片和為電影藝術做出可貴貢獻的電影工作者。
❺ 影評人、樂評人主要職責是什麼
影評人:
1.較好的文字功底,充分表達對影片的感受.並且有自己獨創的見解.
2.堅持自己的立場..不受外界影響..不被電影公司的紅包或人情左右
樂評人其實就是和影評人差不多的 只不過他評論的對象是音樂就是了
❻ 電影愛好者怎樣才能成為專業影評人
我是一位電影愛好者,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是因為我曾經問過一個影評社區的總編:怎樣的影評才算專業影評?她回答說:沒有統一的標准。
可我總是在想,業余影評人和專業影評人應該是有所不同的,帶著這個問題,結合個人業余的影評實踐,也翻了一些看上去比較專業的影評,談點個人的理解:
首先,不是說業余寫影評就是業余影評,專職寫影評就是專業影評。我比較看重作品的本身,專業影評人應該是建立在作品本身,無論是評價作品的客觀性,深刻性,視野的廣度和深度,甚至作品的可讀性,都應該要超越業余影評人。
那麼,基於上述的理解,電影愛好者如何成為專業影評人?我覺得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進階段位:
段位一:能欣賞電影的劇情構思
影評人首先也是一名電影愛好者,一部電影下來,最直接的就是對劇情的接受度。比如大家看完電影,常常吐槽一些狗血劇情。對一些沒來頭,沒驚喜的劇情感到非常失望;對一些非常入理入情,驚喜不斷的劇情贊賞有加。
那麼,影評人首先要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影迷,能夠根據自己的直觀感受進行評價。其次,還能夠進一步研究劇情構思手法,就像一篇文章一樣,是順敘、倒敘、插敘,線性還是非線性,它們對電影的表達效果帶來什麼影響。
段位二:能欣賞電影的角色表演
一部電影有了劇本之後,那就要選擇合適的演員,去表達好每場戲,突出主角,塑造人物的性格,展現人物關系並推進劇情演進。
影評人評價一部電影,在了解電影故事以及導演著力表達的意圖的基礎上,要能夠評析表演角色,是否到位自然,栩栩如生,能否使影片情節更加充滿張力。在評電影作品的時候,甚至可以著重圍繞一個角色的表演進行深入剖析和點評,比如:去年上映的《老炮兒》,有人專門從馮小剛飾演的六爺入手評析這部電影,也有人重點點評許晴飾演的話匣子。
段位三:能欣賞電影的鏡頭語言
一部電影,有了劇本,演員也到位了,如何呈現出來,靠的就是大量的鏡頭語言,表現人物活動,表現場景的推進……並通過有目的地運用燈光、剪輯、聲音等電影化技巧,推進情節、塑造人物。
所以,能夠欣賞並點評電影中的鏡頭語言就非常重要。比如侯導的《刺客聶隱娘》的鏡頭語言就非常有特色,大量的長鏡頭,大量留白,極具中國的美學內涵。又比如:《天生殺人狂》大量黑白鏡頭與彩色鏡頭快速、毫無規律的互接令人目眩不已。
段位四:能解讀電影的深度背景
就一部電影評析一部電影,還不足夠,作為一位專業的影評人,應該有非常大的閱片量,了解很多不同類型電影的表現手法以及眾多導演的特點,知曉一些電影背後的相關背景知識。
如果是有這樣的熟稔程度,那麼點評起一部電影來,就非常有知識含量,有廣闊的視野,有深入的解剖,容易產生獨到的見解,也能夠把這部影片的內核和外延放大給讀者,讓人體驗到一個比電影本身更豐富的世界。
段位五:能解構電影的綜合價值
到了這個段位,應該是比較專業的一個影評人,對電影的構思,演員的表演,鏡頭語言,以及電影的內核和外延,都會有比較全面的把握以及客觀專業的評價。
這個境界看似簡單,實則是需要假以時日進行修煉的。不僅需要長期對電影進行反復的賞析研究,還應該有無論從電影專業或者對相關知識都有非常廣泛的涉獵。
段位六:能對電影進行二次創作
為什麼要加上這個段位,因為我嘗試過寫一些影評,有收到讀者說「你行你上啊」。我在想,影評人到了一定的境界,當然可以「我行我上」。演而優則導,那完全可以「評而優則創」「評而優則編」甚至「評而優則導」。
我知道,這個很難很難,但影評人由量變到質變的結果,應該是能夠在看完一部電影的基礎上,可以很好評析電影的得失,並能夠進行超越原電影作品的二次創作。
很願意看到這樣的會進行「二次創作」的專業影評人,推薦給我吧,希望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影評作品。
……
六個段位說完了,無論哪個段位,無論是電影愛好者還是專業影評人,前提是對電影的執愛,對電影專業的執著,以及持續不斷的創作欲……所以,作為影迷的我,要完成向專業影評人的進階,不知道還需要惡補多少東西。
以上,是我是個人認為電影愛好者向專業影評人進階的一些方向,非常希望專業影評人給我指點給出更好的建議。
❼ 影評人是什麼意思
影評人是指對放映的電影進行分析,指出其情節構思,人物塑造,細節刻畫等各方面成敗得失的專欄作家,類似於文學評論家。
❽ 影評人評電影,和一般人有何不同
影評人是電影批評家,從電影專業角度去評價;而一般人評價是文學批評家從觀眾觀影角度托物感懷直抒胸臆的。如今電影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經受著變革,專業影評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