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旋律電影與主流電影各自的概念是什麼區別是什麼
主旋律電影:在政府指導下弘揚國家意識形態的電影。「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記得好像是小平爺爺說的)
主要有:
1.重大歷史題材:聚焦於中共的革命斗爭史、勝利史和領袖人物的傳記比如《大決戰》系列、《開國大典》、《南征北戰》、《周恩來》等等
2.現實題材:英雄平民化的道德倫理片,比如《鄭培民》、《任長霞》、《離開雷鋒的日子》
現在比較多的是集中在革命戰爭,優秀共產黨員等主題
中國電影的主流形態,實際上是由兩種電影構成:一種是弘揚主旋律和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治歷史和道德倫理片,即主旋律電影;另一種就是以喜劇、悲喜劇為主,伴以武俠和偵破類型的商業娛樂片。
區別就是,主旋律電影包含在主流電影里,他從屬於主流電影。
現在很多電影並非完全是主旋律電影,只是帶有主旋律色彩的商業電影。這是電影市場化之後主旋律電影的一個轉型
基本是憑記憶寫的,具體的定義用網路搜一下。
2. 什麼是主流電影/什麼是類型電影
以營利為目的的電影,也可以說是商業電影,其內容可以迎合大部分的觀眾,並且以娛樂為重要目的,稱之為主流電影!
類型電影則是指在風格、主題、結構,甚至角色型態上,表現出類似趣味的影片。如:美國的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按照不同類型(或稱樣式)的規定要求製作出來的影片。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類型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形象。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
3. 請問 什麼是主流電影 什麼事非主流電影
以營利為目的的電影,也可以說是商業電影,其內容可以迎合大部分的觀眾,並且以娛樂為重要目的,稱之為主流電影!非主流電影,大部分是所謂的藝術片!
4. 解釋名詞:主流電影
就是播放和黨和國家有關的電影
5. 什麼是主流電影
一般指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及觀念、具有穩定的票房保證,因而投資者肯投入大量資金的一類影片。其典範形式就是20世紀20~5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好萊塢一直保持著以巨額投資為基礎的資本主義電影工業,它是西方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支持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持久和穩固。長期以來,好萊塢電影一直是以它嫻熟的技巧、流暢的敘事模式以及非凡的商業成功占據著美國甚至世界的電影霸主地位,但是,無論它的風格、樣式如何豐富多彩,它始終把自己局限於一種反映主導意識形態觀念的規范之中,成為美國社會甚至是世界性的主流電影。女權主義的電影理論認為,在主流電影中,毫無例外地通過把奇觀和敘事結合起來,為觀眾提供一種廣義上的視覺色情快感,從而將他們更深地納入男性社會秩序。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和電影觀念的革命,一方面,電影生產的經濟條件和環境得以改變,它現在既可以是手工方式的,也可以是資本主義的;另一方面,又喚醒了一大批電影工作者作為電影藝術家的主體創作意識,他們再也不願意把自己的電影工作局限在一種商業的運行軌道之中,而是拍攝了一大批反社會性和極具個人風格化的非主流電影,試圖動搖主流電影的霸主地位。
6. 中國大陸主流電影都有什麼
首先我這里主要講的是大陸電影,kongfu類的電影基本都是香港電影的傑出代表。
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有很多電影類的限制,所以反應中國狀態的電影很少,特別是反應當代中國現實的好電影好之又少。
古代的就不說了,從近代開始,首推的肯定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還有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這些部電影都是反映建國到改革開放之後的電影。
而到了現在,說實話好的電影真不多,就是那種能夠放映整體狀態的很少,一半都是什麼愛情之類的,反映社會狀態的很少了。我個人覺得陳凱歌的新作《搜索》還是不錯的,反映了一個現狀。其他的放映的主題都比較小。而所謂人文的導演基本上都是那同性戀、性愛等一些比較刺激眼球的東西來反映,個人不是很喜歡。
總結下,我覺得主流的電影導演分類就算是真實放映了中國電影的現狀:比如所謂《三峽好人》的導演賈樟柯屬於中國第六代導演一樣。看這些領軍人物的電影,基本上就是中國現狀了
7. 什麼是主流
看文章好象是那些個名人,比如華人當了官,當了明星被寫成進入了主流,其餘都是邊緣人。我想我在中國的話,也不是主流,因為我就是一普通人,到了美國,也是普通人,為什麼其它美國人沒有出名的沒有說他們是邊緣人呢?和慢慢我搞懂了,不是從中國人的文章里搞懂的,是從美國人的文章談話里搞懂的。所謂主流,就是說英文 做美國人天天做的事情,一句話,就是跟大部分普通美國人差不多的生活, 沒有把自己圈起來,脫離社會。 這就是主流,不是說要進入名流,名流是名人,明星,不是主流,主流是大眾百姓,名流是少數人物。如果這樣說,我覺得很多華人其實已經進入主流,只是自己不知道這個概念而已,話說轉來,中國大部分老百姓每天照常生活,他們也沒考慮過自己是主流還是邊緣。 首先,說英文,我想在美國讀過書,工作過的人或好或壞都能基本英文交流吧?這一點,連白人美國人都很贊同亞洲人的做法,亞洲人來美國後,大部分(除了非法移民)都馬上開始學英文,把英文作為頭條重要任務,盡量同化,以融入到美國社會里,所以說到英文的學習,美國人對亞洲人非常的贊賞。如果不懂英文,中國人就得在唐人街生活, 南美洲人說西班牙語的就得在西班牙語圈子裡生活。其實他們那樣的生活非常的封閉,唐人街不懂英文或沒有學問的華人幾乎一輩子都走不出唐人街。而南美洲人好多都是偷渡移民,本來就是沒什麼文化的人,他們來了後完全進入西班牙語封閉圈子了,人又多,社區又大,已經造成主流社會的不滿,因為美國人搞不懂他們為什麼不學英文,他們孩子從小學開始學西班牙語為主,這讓不少美國人不高興,尤其是保守派的英國後裔,已經開始寫書攻擊南美洲人不肯融入主流社會的做法。我三年前看了一本書,書名已經忘記,就是個英國後裔白人寫的,強烈抨擊了南美洲人這一點,當然此人有比較嚴重的種族歧視,可以從字里行家看出,他認為他們的 anglo-saxon 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美國之所以這么發達,是因為英國文化造就的。 平常除了語言,第二點就是生活,生活包括你居住的地方和交往的朋友,孩子交往的朋友等生活小事。我可以說,中國人大部分來的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的都是收入超過了美國大部分 如果學金融的華人更是不得了。 沒有覺得自己被排在主流之外。 ,拉琴,跳舞,出去旅行,冬天滑雪,夏天游泳,baseball, 看電影,節日看戲, July 4th(獨立日)燒烤,看各種show ,吃pizza ,下餐館,基本就是這些。我們華人幾乎一樣不落,我給自己孩子開party ,比有的白人還有趣,連白人媽媽都來贊揚幾句。 我喜歡看美國電影電視,跟白人談起電影明星一樣投機,所以白人同事朋友跟我不拘謹,因為我easy-going ,比如,一男同事就喜歡跟我開玩笑,我們有一次談到跑車,那同事說買不起Jagura ,一英國名牌跑車,如果買得起,就一定帶我出去兜風,其實就是朋友開玩笑的對話,我聽了才不臉紅,就說好呀,等你這一天,我過去就有一同事,有一BMW跑車,他常帶我兜風呢。所以,我跟美國人聊和跟中國人聊一樣的心態。 還有就是教育,美國人基本都是受過大學或大專以上的教育,如果教育落大部份人後,工作找不到好的,自然流於主流之外。 另外就是文化,美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容易融入的文化大熔爐,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從小「崇洋媚外」更是對西方文化早就有所接觸。舉個簡單的例子,來我這里的客人應該都是對西方比較好奇或了解的人才愛來,熏衣草妹妹幾乎是忠實的讀者,她喜歡喝咖啡,英文也不錯。切麗本身就是個外語學院學生,英文好得不得了。賀蘭山讀西方作品比我還多,對西方作家了解透徹,上海寶貝更是小資,小資其實就是西化的意思嘛。還有過去的花花喜歡西方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國人對西方的文化比較推崇,來美國對於文化的理解絕對不會很詫異,比對日本的文化更加容易接受。我們對藝妓,相撲了解多少,但中國人對NBA ,棒球,星巴達,麥當勞,還有國內喜歡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字,連我都還沒有呢。老外都叫我的中文名字,習慣了。 最後就是投票,你是否參入到這個社會里,有沒有主人翁的心態。華人通常不關心政治,可是總統選舉,小孩學校,自己社區的事情,就要投出自己神聖的一票。這一點,海外華人已經越來越重視了。 最後加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心態,自己有沒有欣賞新的文化的心態。常常看很 多人來了後抱怨美國,覺得美國這里不好,那裡不舒服,沒有朋友,英文不好,吃 得不高興,甚至抱怨泡不了妞,這樣就更加無法融入主流,如果有這樣的心態我覺 得到哪裡都不快樂。不見得回國他就更高興,回國又會抱怨中國污染大,人太多, 主流已經報告完畢,我這里觀點也許沒有完全說完,但我認識的華人基本做到了上面幾點。
8. 在你的眼裡,新主流電影是什麼樣,你對中國新主流電影有什麼期待
時尚的包裝,宣傳,包裹主流的核心價值觀,不拘泥於傳統的說教,用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講述主流價值觀,更加迎合年輕人的審美觀點和習慣。
9. 主流電影的介紹
主流電影概念包含了廣義和狹義的兩方面。就廣義而言,主流電影即對我們時代潮流中具備主導因素的電影的泛稱,對其所包容的類別會有不同的理解,這還需要認真討論。但對於狹義的「主流電影」,我們其實有約定俗成相對明晰的認識,即以主旋律為中心的創作。即便對主旋律創作已經呈現出更為多樣的表達,但主導指向應當是公認的,對此不妨借用「一種感覺、多種表述」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