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你在外面看露天電影是如何的一種感受
我們中學學校舉辦活動的時候有過,就是集體到操場來看露天電影,然後投影到一個超大的屏幕上面。當時的感覺就是很熱鬧,其實電影情節還沒怎麼看明白,光顧著和同學吃東西說話去了!
記得看的第一部露天電影,是一部「文革」時期出品的國防工業題材的故事片《火紅的年代》,是我國老一輩電影藝術家於洋主演的,電影描述的是在中國的國防工業戰線上,某國以高價把廢鋼材拋售給我們製造新艦艇,最後又撕毀協議合同,斷絕供應特殊合金鋼,妄圖破壞中國海軍建設。
❸ 還記得您看過的露天電影嗎
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中,至今想起來印象還比較深刻的也有一長串呢!《少林寺》、《小街》、《牧馬人》、《戴手銬的旅客》、《朝陽溝》、《姊妹易嫁》……
小時候看過的露天電影,粗略地劃分一下大概有這么幾種:兒童片、生活故事片、才子佳人故事片、戰爭片、武打片、反特片、文藝片。
才子佳人類電影有《姊妹易嫁》、《女駙馬》等,故事情節、人物對白、演唱等比較通俗易懂,這類電影母親輩的喜歡看,女孩子也比較喜歡看。那時我就挺喜歡看的。這類電影看多了也就看出些門道來,比如,大都是大團圓結局,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有一些傳奇色彩,還有一點點古典的浪漫。這些才子佳人類電影也有不少算是戲曲電影,豫劇、黃梅戲、越劇,在我的印象中是最多的。
像《牧馬人》、《小街》、《人到中年》等電影,應該是當時拍得比較優秀、比較文藝的老電影,只是當時年紀小,理解力差,也就看得稀里糊塗的,沒有領會電影所要表達的深刻意蘊。但是,聽著電影里的插曲、配樂,似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蒼涼之美。印象最深的是看《小街》,那是白天上了一天的課,晚上走了幾華里的路到鄰村看的,不像那些情節生動有趣的電影,《小街》看得有些恍恍惚惚,懵懵懂懂,也看得昏昏欲睡。
❹ 《花樣年華》4K版在義大利露天放映,時隔多年,這部影片你還有印象嗎
花樣年華這部電影是王家衛導演的作品,而且他的每一部作品拍攝時間都很長,而且每一部作品都會邀請大品牌的明星參與,這部作品有梁朝偉和張曼玉作為主演,雖然時隔很多年了,但這部影片在心目中還是印象比較深刻的,主要是王家衛導演拍攝的影片都具有特殊時代下的特殊的美感,尤其是劇中張曼玉穿著絕美旗袍的出現,和梁朝偉那游離而迷人的眼神,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樣年華這部影片呈現的就是一種美感,即有導演的精心製作,又有演員們的出色發揮,一部經典的影片就呈現在大家的面前,重溫它的美好,也是人們對這部影片體現出來最高的熱愛和欣賞,在義大利以4k的方式呈現出來,對於這個國度來說,這是一部精美的外國電影。
❺ 大概在1978年左右。在農村看的露天電影。關於白蛇傳。只記得開場時。兩條蛇,一青一白爬過白幕。真的很
1.1926年,上海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的《義妖白蛇傳》以及1927年《仕林祭塔》。由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胡蝶扮演白娘子,吳素馨扮演小青。為中國第一部以影視形式出現的《白蛇傳》題材故事,這是可查的最早的白蛇傳影視版本。 3.1962年 邵氏出品的林黛版電影《白蛇傳》,由岳楓執導。林黛演技精湛,堪稱當時的一部經典。 4.1975年,台灣地區的影片《白蛇大鬧天宮》,嘉凌,江彬,張琴主演。 5.1978年 林青霞版電影《真白蛇傳》,與秦祥林配戲,是林青霞的早期電影。
聽你的描述,我認為林黛版本比較可能
❻ 打工夫妻依偎在街邊看免費的「露天電影」 ,看到這個場景你有什麼感覺
小編有一個挺感動的新聞,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普通的打工夫妻,他們在下班的時候正好看到路邊有放免費電影的,他們就坐下來,依偎在街邊看免費的露天電影,感受電影中的浪漫。其實當時小編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就想到了80年代,那個沒有電影院的時代,大家就是在露天一起看電影,尤其是搞對象的小兩口,他們就會依偎在一起。然後靜靜地看著牆上的電影,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這是一種多麼浪漫的場景,可能很多電影都已經還原不出來,這種簡單又浪漫的場景。
所以小編覺得無論什麼時候,夫妻之間心連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不要所謂形式的浪漫,但是我們一定要注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浪漫,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漫浪漫慢慢累積,到我們暮年的時候,手還拉在一起,一起走在公園的馬路上,回憶著過往的這些浪漫,才會覺得才會覺得身邊的人真的是找對了人。
❼ 大家看過哪些記憶深刻的鄉村露天電影
大家好,我是普通話不普通的小編摩西,很高興為大家解決各種的疑難問題,今天解決的是:大家看過哪些記憶深刻的鄉村露天電影?我小時候,就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經常看鄉村露天電影。《喜盈門》、《地道戰》、《月亮灣的笑聲》、《黑三角》、《七品芝麻官》、《少林寺》等影片,我至今記憶猶深。
再到後來,電視逐漸普及了,走進了各家各戶,露天電影、露天電視便退出了歷史舞台。近幾年,縣里的文化大篷車送電影下鄉,也是露天的,去看的人很少。在文化生活異常豐富的今天,露天電影風光不再了。
好了,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很高興能給大家解決問題,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下期再見了拜拜!
❽ 散文:露天電影,那一場場黑白電影,成了永久的回憶,你還記得嗎
人的一生中所經過的事有許許多多,有的隨風流逝,雁過無痕;有的縈繞腦際,唇齒留香。小的時候,我的老家農村接露天電影的事,至今仍駐足在我記憶的葉脈里,化作了心間的咖啡和唇間的蜂蜜,令我靜靜地回味。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村,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在家收聽老式收音機外,再就是靠村部一年上頭接來幾場電影,在村部放映,豐富一下村民的文化生活。那時節,我們鄉里有三十多個自然村,鄉上的電影隊很走俏,先天晚上在鄰村放了一場電影之後,就輪到下一個村去接。我們村部如果不派人搶先把放映機箱和片帶盒接回村部,就會被別的自然村接走。要想再等來一次接電影的機會,又得等上一個兩個月的。
記得我在村部學校讀小學的時候,每每聽說村裡接來了一場電影,放學以後,我總要跑到村部的辦公室去看看,摸摸放映機箱和片帶盒子,直到看見有人到放電影的廣場上去栽木柱子,扯起幕布時,我才放心地跑回家去,催母親趕緊生火做飯。
村裡人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著強烈的渴望。聽說村裡接來了電影,家家戶戶都抓緊做飯吃飯。俗話說:「看戲不看頭,等於炒菜沒放油。」大家生怕看不到電影的開頭,都雷急火急地吃罷晚飯,關門閉戶,帶上手電筒,沿著泥巴村路,高一腳低一腳地往村部趕去。
電影開映之前,村部一般都要利用放電影的機會,在銀幕上播放一兩個村裡工作的通知,比如水稻、棉花防治病蟲啦,興修水利要求民工上工地啦,接著便播放一個科教片什麼的,然後再放映正片子。這時,村裡的後生子就會在耳朵上夾著紙煙,或嘴裡叼著一支紙煙,在銀幕前穿來穿去,張揚自己的風度;妹紙也會三三兩兩地從銀幕前走來走去,曬曬自己的靚麗;而我父親卻肩上掮著我弟弟,一手牽著我,在放映場上尋找我們看電影合適的位置。
有的時候,小弟在父親的肩上,看著看著,就開始打哈欠,來瞌睡了。這時,父便會把小弟放下肩,脫下自己的一件衣服,把小弟包裹好,避寒避露水,並抱在懷里,讓他睡覺,自己卻帶著我繼續看。一直看到電影挖了台腳,銀幕上出現「再見」的字幕,我和父親才打著手電筒,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地走上了回家的泥巴村路。此時的村路上,人聲鼎沸,笑聲不斷。村民們亨受了一陣子精神文化生活後,忘掉了白天勞作的辛苦,有說有笑的好開心。一束束手電筒的燈光,像閃閃發光的星星,照亮著大家前進的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由童年進入了少年時代,對電影更有了一種特別的渴望,每每看完一部電影,都為片中的人物命運和故事情節所牽心和回味,天天翹首以盼,期望村裡能夠接來電影。
時光飛逝,指間凝香。一轉眼,離農村接露天電影,放露天電影的時代過去了好幾十年,農村的舊貌變新顏,換了人間。村村不但通了光潔如鏡的水泥公路,而且村民們家家戶戶都進入了電燈電話和廣播電視的時代。村民們看電影,學科技,找致富信息,不用出門啦,坐在家裡就能夠看到哈。如今,盡管我身居城市,村裡接露天電影的事已經遠去了,但至今想起來,還是蠻溫馨的呢!
致讀者:如果您比較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轉發、點贊、收藏……
點關注,更豐富,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❾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什麼場面
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非常壯觀的場面,因為來看電影的人有很多,在這個時候非常容易出現人擠人的情況。而且在這個時候大家也會非常的開心,同時也會讓大家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即使被蚊蟲叮咬,大家也不會選擇回家。是看電影的非常多,所以很多人站在最後面,根本不知道電影里演的是什麼。
所以很多年輕人體會不到他們的那種快樂,因為大部分年輕人會跟自己的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這個時候大家也體會不到,看露天電影的那種心情。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的娛樂活動,還有一些朋友可能會跟朋友一起去游樂園玩耍。然而在他們那個年代,唯一的娛樂活動可能就是看露天電影了。甚至還有一些人坐在了別人家的牆頭上去看電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之後,也讓很多人覺得如今的生活非常的不容易。
❿ 還記得您看過的露天電影嗎怎麼樣
這是一個輕松的、回憶往事的問題呀,也是暴露年齡的問題。能不管眼前,回憶溫馨往事,也是幸福的事情了。
我看過的露天電影太多了,很多是永生難忘的,因為當年看過的露天電影,大多是經典作品,電影中的故事、人物、思想情感和知識,早已經融入到生命和靈魂深處了。
難忘孩童時代,和小夥伴們無憂無慮地抱著小板凳,早早地去村邊露天電影場去佔地方,盼望放映員快快開動機器投影。有時候還不辭天黑路遠,去鄰村“跟檯子”看電影。其中《海霞》大概是連著看了七八遍,結果,電影中人物對話大多數都能背下來了,連電影音樂、插曲也都哼會了。
我對於黃梅戲、越劇戲曲的愛好,也是從欣賞《天仙配》《紅樓夢》等戲曲電影開始的,能模仿對白,學唱唱段,感到有無窮無盡的魅力。
新中國紅色經典電影藝術,是中國文藝精品,是人生健康成長的優質精神食糧,是全民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審美教育與智力開發的理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