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百壯士完整版電影
你好,我是大大大大魚兒01,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提取碼:5upk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㈡ 八百壯士電影
八百壯士03.mp4
㈢ 「八百壯士」明明只有414人,謝晉元為什麼對外稱有800人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原閘北區南部。83年前,中國軍民因「淞滬會戰」受挫而士氣下降時,四行倉庫的戰士們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抗日的壯麗凱歌。國人從他們身上找回了信心和力量,使中國人堅定了抗日的必勝信念!同時,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結束,而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則被稱為「八百壯士」。但當時參戰的士兵沒有八百人那麼多,只有四百人。
之後,「八百壯士」被英軍卸下武器,過了4年集中營一般的生活,遠離抗日正面戰場。1941年4月,汪偽政權企圖誘降謝晉元,被他嚴詞拒絕。結果汪精衛一怒之下,收買了郝鼎誠等4個叛軍,命他們殺掉謝晉元。
24日凌晨5點,謝晉元像往常一樣率領官兵們進行早操,郝鼎誠他們因為遲到被他訓斥了一頓。突然,他們掏出匕首、鐵鎬等凶器,刺向謝晉元。最終,他身體多處受傷,血流不止,一代英雄最後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同胞手上,年僅37歲。至於那4名兇手,當場被捕。
時隔多年,我們不能忘記「八百壯士」,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的敬意!
㈣ 電影《八佰》第二日發生了什麼
死守四行倉庫,正是出於士兵素質太差的無奈之舉。蔣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師全師死守閘北,為全線撤退的40萬大軍斷後,並向租界內的全球媒體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犧牲意志。師長孫元良據理力爭指出,第88師火線補充五次,全師都是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較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若按照委員長的命令,新兵可能會陷入混亂,在全球媒體鏡頭前「被敵軍任意屠殺」,貽笑國際。
縮小死守規模,反而能達到宣傳效果。孫元良選定外觀堅固的四行倉庫,配置一營兵力死守。這個「非典型陣地」,老兵看來不堪一擊,新兵卻會得到安全感,才能從容為國赴死,達到國際宣傳的目的。於是,全師死守閘北計劃縮小為一營死守四行倉庫。唯一目的就是整營官兵慷慨戰死,在全球媒體前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意志。對軍人而言,這是很憋屈的一個戰斗,卻創造了對日抗戰永恆不朽的宣傳奇作。
炮兵不開炮,攻堅一籌莫展,在全球媒體前開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持續4天。蘇州河南岸的觀眾親眼見證第10大隊傷亡狼藉,而楊惠敏送旗、陳樹生捨身炸日兵以及謝晉元一槍擊斃200米開外日兵等精彩畫面,更燃起全球媒體同情中國的輿論熱潮。孤軍誤打誤撞,打贏了宣傳戰,也就不必非得戰死在四行倉庫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時,第10大隊才以步兵炮與迫擊炮猛烈射擊四行倉庫,「最激烈時,每秒鍾發炮一響。轟轟之聲,震破長夜的沉寂」。就在這個深夜,第1營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壯士成為抗日戰爭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軍楊惠敏以參加世界青年和平大會為名,出洋宣傳,引發旋風,受到羅斯福與希特勒的召見。四行孤軍的英雄們則成為媒體焦點,無數的訪問與演講,產生巨大號召力。
最快捷的宣傳法還是拍電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壯士》,成為抗戰年代最經典宣傳片。1975年,國民黨黨營「中央電影公司」拍攝《八百壯士》,由林青霞主演,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戰爭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壯士電影了。
望採納
㈤ 八百電影里的倉庫還在嗎
資料顯示,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正門門牌號為光復路1號,它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
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靠現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
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帶領一個營大約420多號人退守四行倉庫,選擇此地的原因也是極為特殊的,除了四行倉庫本身易守難攻外,就是為了讓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國軍人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園的犧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慘無人道。
㈥ 台灣版電影《八百壯士》創作背景
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四八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
女童子軍楊惠敏(林青霞飾)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等物資,和國旗,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國民黨軍人與包圍的日軍的陣地戰。
導演根據一些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熱烈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
(6)8百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七十年代前期,對台灣當局來說是一段風雨飄搖的歲月。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其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美國承諾和台灣當局「斷交、廢約、撤軍」。 以這兩件事為契機,新中國迎來了又一個建交高潮。倉皇之下,蔣經國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決定,而這項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輝。
《八百壯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馬的,拍攝過程中得到了蔣經國的大力支持,其要藉助「八百壯士」的「英雄史詩」提振民心士氣,並強調「正統」的動機是不言而喻的。
㈦ 八百壯士影片觀後感悟
相信《八佰》大部分的觀眾都已經看完了吧,不得不承認電影拍得十分精彩,可是,大家知道嗎?我們看到的《八佰》是經過二次刪減的,而且電影從始至終都沒有拍完,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電影只是講了整個《八佰》的一部分,實際上後續還有劇情,甚至劇情比現在看到的還要精彩。
他們將匕首帶回營地裡面,在早操的時候,手持匕首等利器,將謝晉元殘忍殺害了,謝晉元犧牲之後,接替他指揮孤軍營的是他的副手,後來,日軍佔領了租界,為了報復孤軍營,將他們全部送去了各地做苦力,以此來削弱他們的意志,可沒想到的是他們仍然堅持了下來,直到日軍投降,這支孤軍營只剩下不到100多人了。
所以,這才是孤軍營真正的結局,其實,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一件事情的,就是電影《八佰》只拍了那麼一半而已,如果能夠把電影的後續也給拍上去的話,相信《八佰》一定會是一部神作,但導演並沒有這么做,或許導演只是想給我們呈現英雄們的事跡,而不想讓大家看到他們悲壯的結局吧!
㈧ 電影八佰最後為什麼過橋時日本人開槍
在看《八佰》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當時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沖橋?日本人為何要在那個時候開槍?
(一)撤離四行倉庫
和之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相比,在最後離開倉庫過橋的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其中就包括實際的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確實是比較憋屈的,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在四行倉庫堅持戰斗,像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一樣,戰斗到最後一個人,打死一個夠本兒,打死兩個賺一個。
所以說,和在四行倉庫的堅決戰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實並不是日本人給予他們的,而是在撤離四行倉庫之後,進入租界才開始的,而且是當時中國的所謂的友邦給予他們的。這也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國人不怕死,尤其是為了抵抗侵略,都願意捐軀報國,但列強卻不允許中國抵抗,要制止中國人抵抗。這才是更大的屈辱。
㈨ 八百壯士跳黃河是什麼電影
八百壯士跳黃河是電影《咆哮無聲》。《咆哮無聲》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一個記者的采訪為引線,講述了一個塵封多年、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通過兩個不同國籍的軍人的經歷以及後代人的回憶剖析了兩個民族對這場戰爭的反思。電影《咆哮無聲》的背景是歷史上的中條山戰役。中條山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國守軍在山西范圍內進行的唯一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會戰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傷亡慘重。
劇情簡介
中國女孩萬雲(劉芸飾)在姑奶奶萬靜嫻(汪裴飾)去世以後看見了她當年的日記。日記里姑奶奶在青年時代的戰爭經歷和情感以及當年800抗戰壯士英勇投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她。她決定沿著當年姑奶奶的腳步,走上尋找真之路。日本人中村一郎(澀谷天馬飾)由父親老中村一手然帶大。老中村患有老年痴呆症,被自己的戰爭經歷困擾著。
為了讓父親有個平靜的晚年,中村一郎踏上了去馬家崖的旅途。兩個不同國籍、不同文化、不同經歷的年輕人在相同的地點相遇了。紀念碑、千人坑、革命紀念館、老人楊鎮江(李立群飾)的回憶,記憶碎片漸漸拼合,一個塵封已久的抗戰故事慢慢浮現在兩人面前。
㈩ 八百壯士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
八百壯士是國民黨。
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裡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的英雄群體。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10)8百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在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一直有一個戰爭史上少有的奇特景觀——大批的民眾聚集在蘇州河南岸,為勇士們助威打氣。
一發現敵軍企圖進攻,觀戰的民眾就以各種方式迅速告訴我軍。有的齊聲高呼,告知敵軍進攻方向;有的以幾塊大黑板拼接起來,寫字或畫圖,向我軍示警;更有一些人設法一次次將電話打入倉庫。
看到勇士們打得日軍遺屍累累、狼狽而逃時,大家就拍手歡呼,唱歌慶祝;看見我軍戰士捨身殺敵,英勇犧牲,大家就滿含熱淚,高呼口號。
而上海的各種新聞媒體,也是第一時間把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英勇抵抗的消息,用最激昂、最悲壯的色彩,傳播到全國、全世界。上海民眾很快就不滿足於站腳助威,他們決心用實際行動給勇士們以支援。大批民眾捐錢捐物、捐贈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