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後窗電影解析
電影《後窗》解析:希區柯克通過模擬男主人公主觀視角的方式推動和拉近鏡頭來拍攝鄰居家的一場場電影。每個窗口都可以看作是一出戲,鄰居被放大到了屏幕正中,並且會隨著窺視者起和放下望遠鏡而放大和縮小,觀眾就是男主人公,同時也暗指我們這些看電影的人。
該影片是1954年8月1日美國上映的一部恐怖、懸疑、劇情類電影,影片全長約為112分鍾左右,影片在豆瓣上評分為8.7分,可以在樂視TV、嗶哩嗶哩,騰訊視頻上進行在線觀看。
影片講述了:一個雨夜,傑弗里斯看到拉爾斯提著箱子外出數次。次日,傑弗里斯又看到拉爾斯用報紙包裹一把鋸和一把刀。傑弗里斯起了疑心,他懷疑拉爾斯殺害了安娜並分屍拋棄。然而,傑弗里斯並未目擊案發過程,也未見到屍體。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傑弗里斯的推測只是他的臆想嗎?為了證實他的推測,傑弗里斯要如何尋找證據呢?
B. 後窗的電影劇情
記者余望遠摔斷了腿,在未婚妻敏華家中療養腿傷,敏華值夜班,余望遠十分苦悶無聊,就從後窗眺望對面公寓里人們的生活。其中有關系復雜的契爺、契女,契爺想娶契女,契女卻愛契爺兒子,於是使計讓契爺變家翁;占卜先生十分狡滑;健身院、粵劇學校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有錢寡婦的貓咪被健身學院教練的狗咬傷,兩人爭吵……
余望遠吃了葯之後,精神迷糊,以為離婚的單身青年殺害了舞女,慌忙報警,最後才發現是一場誤會……
C. 求後窗美國電影百度雲
鏈接:
《後窗》是一部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詹姆斯·斯圖爾特、格蕾絲·凱利、瑟爾瑪·瑞特等主演的懸疑片。該片講述了攝影記者傑弗瑞為了消磨時間,於是監視自己的鄰居並且偷窺他們每天的生活,並由此識破一起殺妻分屍案的故事。1954年8月1日,該片在美國上映。
D. 有哪些服裝和場景都特別好看的歐美電影值得一看
我看《加菲貓》這部電影的時候,就覺得這部電影場景十分的有趣,它沒有很華麗的景色,場景基本上都是以加菲貓的生活區為主,但是這個社區卻給人一種很和諧的感覺。
E. 《後窗》:一扇窗戶,兩個場景,卻成就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我想熱愛電影,熱愛攝影的人,
沒有人不知道 阿爾弗雷德· 希區柯克 。
幾乎所有人都在評價他,在致敬他,在效仿他。
早些年,我是只聞其人,雖看過 《驚魂記》,
卻不是有意識的看,也快忘的七七八八了,
更別說讀他的電影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影迷,也很少會去觸及這種年代久遠的電影。
契機還是在去年,豆瓣出了兩個大師徽章,分別是 希區柯克 和 黑澤明 。
(現在又出了 庫布里克 和 費里尼 )
收藏欲,促使了我去看他的電影;
公眾號,促使了我去讀他的電影。
今天就來聊一聊 希區柯克 這部 經典中的經典 ,來自1954年的 《後窗》 。
為了寫這篇推文,我又重新看了這部影片。
不得不說,有些影片,確實是值得N刷的。
說它 牛B ,應該沒人能反駁我。
現在的導演,喜歡用復雜的方式講故事。
前有 昆汀 的 《低俗小說》 ,其開創性的敘事方式可在影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後又有千萬游戲迷所期待的由小說 《獵魔人》 改編而成的美劇,卻也毀在了多線敘事的方式上。
而 希區柯克 的這部 《後窗》 ,
全片只有兩個場景,並且只有男主一個人的視角。
利用一扇窗戶,將場景分為窗內和窗外。
希區柯克用簡單的方法卻講了一個復雜的故事。
我翻閱了很多影評,發現各大電影學院都將這部電影奉為 教學範本 。
當然,我不是學電影的,說不了那麼高深,只能發表一些個人拙見。
影片一開始, 希區柯克 採用了 兩個搖鏡頭 。
也可以說是一個 由快變慢的搖鏡頭 。
所謂搖鏡頭,就是機位固定,鏡頭擺動。
第一個搖鏡頭從窗外掃到窗內,將兩個場景及周圍的環境帶入。
窗內只有兩個畫面,男主冒汗以及快爆表的溫度計。
可見天氣十分炎熱。
鏡頭再次晃出窗外,第二個搖鏡頭開始, 放慢 。
窗外: 周圍的鄰居依次入境。
從家內裝飾以及生活方式,我們也可以簡單了解這些鄰居。
窗內: 男主躺在椅子上,腿上綁著石膏,石膏上寫著字,交代了男主叫啥並且腿斷了。
鏡頭再移,家中擺放著賽車撞毀、火山噴發的照片以及一部破爛的照相機。
不難猜到,男主因為攝影受傷了,這可能是他的職業。
往深里想, 男主可能是一個愛冒險,坐不住的人。
這就是 希區柯克 的 「電影語言」 ,
一句話沒說,一兩分鍾的鏡頭,背景了解了個大概。
鏡頭就聊這一點,當然主要還是要聊劇情,
主要是別的我也不懂。
故事是這樣的,
男主在椅子上坐了七七四十九天了,還有一周拆石膏,
這么熱的天,腿都快發霉了。
給誰誰也坐不住,更別說那個年代還沒有電視電腦之類的。
於是男主開始觀察起鄰居們的生活,
又或者說,偷窺、窺探著鄰居們的一舉一動,
其實也是在給自己解悶。
在正式的劇情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影片先介紹了一下男主的愛情。
女友麗莎,由 凱利 扮演,現實中,她的經歷也堪稱童話。
頂級美女,每個男人夢寐以求的對象。
不厚道地講,這段視頻,我截下來看了好久……
還有,麗莎在片中的服飾,真的太愛了。
但男主自認為配不上麗莎,她太美了,太成熟了,總之就是太好了。
她生活太過於高貴,與自己的冒險主義格格不入。
那個年代,正好是婚姻觀念轉變的開始。
片中也展現了男主和護士兩個年代的人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現在,人們理智地考慮各個方面,才會做那個堅決的決定, 結婚。
我們在情感上更成熟了, 心動的原因有很多,而婚姻是復雜的, 這也是《婚姻的故事》為什麼這么直擊人心。
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利己主義者,每個人都從個人的利益去找對象, 婚姻已然變成了一場交易。
可現實就是這樣,誰都沒有勇氣。
當然影片的主題不是愛情, 希區柯克 可是驚悚大師。
但電影依舊花了重筆描寫了男主和麗薩的愛情,不多說,感興趣的可自行觀看。
正題開始於一個滂沱大雨的夜晚。
男主看到了對面的鄰居(為了好描述,下文稱他為胖子)
胖子半夜兩點多提著一個大箱子三番五次出門, 好像在運什麼東西。
不過第二天,胖子帶著一位女子提著行李出門了。
但男主並沒有看到這一幕。
男主開始對胖子起疑,將胖子列為自己主要窺探的對象。
從胖子的一舉一動中,男主說,只有擔心別人發現自己秘密的人,才會有這種表情。
胖子肯定有事。
為了窺探的更仔細,男主藉助了一個的工具, 望遠鏡。
看得還不夠仔細時,男主又換成了 照相機 ,還能留證,職業病犯了。
男主上癮了,並且在和麗莎親熱的時候還在想著究竟是為什麼?
為什麼胖子半夜出去三次又回來三次?
為什麼胖子今天不上班?
為什麼胖子用報紙包著刀子?
為什麼胖子一整天不進妻子的房間?
我只想問,美女懷中抱,你還在想別的,你怕是個傻子吧?
不僅胡思亂想,還問麗莎,
如果要你分屍,你會從哪裡下手?
可把我媳婦氣壞了。
不過在爭吵的過程中,突然,麗莎看到了胖子在綁一個箱子。
麗莎也起疑心了。
兩人變身偵探,決定一探究竟。
首先,男主邀請了自己的警察朋友,想讓他直接去逮捕這個殺人犯。
但沒有任何證據,只憑男主口頭言辭,
而且,還是偷窺得來的信息。
警察朋友覺得他是在瞎想。
不過還是決定幫男主調查一下,但不會上報。
警察調查有結果了,胖子不善交際,從事保險交易。
房子租了六個月,現在已經住五個半月了。
那天一早,胖子和一個女子一起出門。
原來,胖子只是把妻子送到鄉下了。
原來,男主那天早上睡著了。
但男主還是不願意放下自己的遐想,
是誰說的他們去火車站了?誰見到了?見到的人是不是被收買了?
男主執意認為,胖子就是兇手。
但警察說,今天早上有一封從鄉下來的信,是給胖子的,上面寫著,
我安全到達了,請放心。
這一下把男主打擊了,心灰意冷了。
但是,男主實在太無聊了。
就算胖子不是殺人兇手,男主也沒其它乾的。
所以還是像往常一樣窺探著鄰居們的生活。
然後,男主看到了重要的一幕,胖子手裡拿著妻子的戒指,珠寶首飾。
胖子在整理東西,男主覺得胖子要逃跑了。
男主再一次聯系了警察朋友,讓他上門。
麗莎說,哪有女人出門不帶這些東西? 麗莎也覺得胖子肯定有問題。
警察朋友來了,依舊認為男主在瞎想。
男主, 那刀呢,刀怎麼解釋?
警察反問, 你沒有刀嗎?你用過多少刀?
警察勸男主和麗莎忘掉這一切吧。
你們只是靠直覺,意識流而已。
影片的一開始,好幾個鏡頭告訴我們胖子對妻子的不滿以及胖子易怒的性格。
妻子卧病在床,胖子不理不睬還在給別人打電話。
在鄰居好心提醒土挖的太深了,卻反遭胖子謾罵。
當然這些我們看到了,也都被男主看到了。
他只是沒看到早上胖子領著一個女人出門。
是導演有意而為之嗎?
沒有警察的幫助,男主和麗莎決定變成真正的偵探。
去胖子房間一探究竟,當然,
男主腿腳不方便,只有讓麗莎去了。
影片還是以男主的視角去觀看麗莎尋蛛絲馬跡的過程。
我就介紹到這里,那麼你猜,胖子是殺人兇手嗎?
如果是,那麼男主和麗莎所作所為還能接受,
那,如果不是呢?他們的作為合理嗎?該如何作解釋?
另外,每一扇窗戶背後都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後窗》里,你可以看到,
為了職業生涯,愛慕虛榮甘願獻身的芭蕾舞者,實際上他有一個年齡相仿的男朋友,你不知道她發生了什麼,這樣值得嗎?
一對有家卻一直睡在窗外的夫婦,從來不下樓,遛狗都是用繩子系著籃子慢慢放到地下,你不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睡外面?只是因為熱嗎?
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單身婦人,自己幻想著、排練著與心儀對象的約會,最終卻掩面哭泣,約會對象來了卻將他趕走,你不知道她發生了什麼,他的丈夫去世了?
一對新婚夫婦剛剛搬入新房,如膠似漆的愛情演變到到互相之間的嫌棄,你不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老版《婚姻故事》?
等等等等......
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後窗》,並不是因為故事主題。
在每一扇窗背後,你聽不到任何聲音,但你卻能窺探他們的生活。
人們的隱私很難在公共場合下解釋,但每一扇窗後,都是一部電影。
生活,縱然乏味,但何嘗不是一部電影呢?
F. 求電影《後窗》的拉片分析
Rear Window一開始,觀眾就被處於一種窺視者的角度。鏡頭從Jefferies家對面的鄰居家窗口一一掃過,接著又搖入Jeffries的家中,綁著石膏的腿,驚險的賽車比賽照片,桌上被砸壞的照相機,一切在攝像機不動聲色的幾分鍾搖移中,簡練地交代了人物的所有背景。這種簡潔明了的開場方式已成為之後無數電影的範本。比如《馬路天使》、《大玩家》、《蛇眼》等等。影片中若干次出現對面公寓的全景,每一扇窗戶中都彷彿在上演著broadway的舞台劇,劇情也不斷變化,使得影片不但是驚險片或者懸念片,還是一部市井風情畫。
Rear Window故事情節是很小的平常事,不像現在的Hollywood動作片、懸念片動輒拯救世界;而本片的主人公也只是個平凡人物——一個養傷的攝影師、一個為婚戀煩惱的男人、一個喜好坐在窗邊觀察鄰居生活的正常人,並非現今美國大片里心智體能超常或者變態的任務,加上大量主觀鏡頭,使得觀眾有了極大的代入感。情節是在不東聲色中展開,毫無現在恐怖片、懸念片流行的一驚一乍的噱頭。但愈是生活化的犯罪,愈是平靜中進行的殘殺,就愈是令人心驚膽戰,也愈是讓人感到真實社會的黑暗一面——血淋淋的謀殺也許就發生在你身邊。
主人公斷腿是電影情節的前因後果,這是一個絕頂巧妙的安排。既使情節合理化,又在末尾增添了緊張感,更使整部電影的視角顯得很獨特,最後還在斷腿上弄了一點小幽默。最讓人賞心悅目地是Hitchcock布置的場景,從主人公公寓窗口望去,對面的每一戶人家都像一個broadway的舞台,人生百態盡顯其中。看的電影越多,越覺得將社會生活拍到生動、鮮活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Hitchcock這個「緊張大師」竟輕而易舉地做到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個電影大師,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心理大師。這不僅因為他拍過像《Spellbound》(愛德華大夫)等一些精彩絕倫的精神分析題材的影片,也不僅是因為他在影片中在角色身上准確運用了心理推斷,主要在於他熟知觀眾的心理,熟知深藏在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恐懼感和好奇心。Rear Window也將Hitchcock常用的「偷窺」主題推向極致,他顯然認為每個人——每個正常人都有偷窺他人隱私的慾望。像這樣一部電影,表面上並無刺激激烈的打鬥、也無刻意安排蹩腳的懸疑細節,但你看過以後會永遠記得那一場鄰人的殺妻分屍案,這便是Hitchcock深諳觀眾深層次心理所致。
當然,也有評論家認為,Rear Window與拍攝時期的「The Age of McCarthyism」(麥卡錫時代)有關,影片中的狗主人高聲責問:「是誰殺了小狗?!」——這顯然是有所指的,謀殺在當時也存在著。而影片的場景也類似置身於圓形監獄監視中心的手法,象徵著當時一人監視,其他人相互隔絕的情壯。當然Hitchcock一向不談他的作品中有所謂的社會含義,更對政治性深惡痛絕——但實際上不由自主總流露一些現實內容——無論是二戰前夕、二戰中、冷戰,還是Rear Window所處的時代。
這部電影的原作小說作者Woolrich的崇拜這,是法國新浪潮主將Truffaut的幾部電影的原作作者,比如《La Mariee Etait en Noir》(黑衣新娘 )、《La Sirene Mississippi》(密西西比美人魚)。全片幾乎所有表現窗外的鏡頭都是以主人公的主觀角度來拍攝的。只有一個除外,那就是人們發現小狗被兇手殺死的時候。這跟Hitchcock愛狗如命的習慣有關把。同時這部電影的劇組里的合作是Hitchcock所有電影當中最融洽的一次。有一次,Hitchcock對James Stewart親切地說:「演員們如果不是牲口的話,至少也都是導演手裡的一顆小卒子。」
G. 電影《後窗》中,商人蘇先生的全名是什麼
蘇先生的全名叫雷蒙德,布爾,在裡面飾演的角色和形象特別的生動有特點,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H. 後窗的劇情簡介
這是根據希區柯克的《後窗》重拍的電視電影,由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
於1998年重拍的《後窗》,由著名演員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多年前,克里斯托弗·里夫曾因扮演超人而在全球名噪一時,然而1995年意外墜馬所導致的腦神經受損,使他成了一個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但他始終對生活充滿自信,每天堅持鍛煉,立志以好身體和好心情迎接重新站起來的一天。影片《後窗》中因車禍受傷的主人公與他有著相同的命運,因此克里斯托弗·里夫也就成了本片的不二人選。
改編過的《後窗》同樣講述了一個關於偷窺者的故事,為了消磨時間監視自己的鄰居並且偷窺他們每天的生活,通常意義上來講,這必定是種不正當的行為,但主人公卻因此識破了一起殺妻分屍案,如此的偷窺行為是否道德是希區柯克拍攝《後窗》時希望讓觀眾自己來思考的,也是本片最終在驚悚之餘留給觀眾的問題。
I. 電影《後窗》(英文<Rear Window>),請看懂的來說說到底真實劇情是什麼
恕直言,文化差異如閱歷不同,不必去費心糾結,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蒙娜麗莎的表情本身就是藝術。
謀殺還是誤會,一線之差。重要的永遠是屬於自己的當下,這就是自己的後窗。
無論你在休假還是在工作,你永遠是在自己的生活中。
此答案為友情提供,僅供參考。
J. 北方有佳人佳人難再得,電影《後窗》中格蕾絲凱利的六套造型賞析
格蕾絲凱利的一生宛如童話,出身優渥,擁有上天賜給的美貌。
事業上,她是好萊塢那個時代最亮的明星之一,於195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愛情上,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一年後,1956年她嫁給摩納哥王子成為摩納哥王妃,生下了三個孩子。
她的生活是那樣幸福完美,直到1982年的那場車禍奪去了她的生命。
-
-
格蕾絲凱利的電影里個人最喜歡的是希區柯克導演的《後窗》。
那是1954年,距離她認識她的王子還有一年。
這部電影距離現在已經65年,但是格蕾絲凱利在其中的美,一點也沒有因為時光而褪色。
她在《後窗》里的造型由傳奇戲服設計師Edith Head設計的,Edith Head一生中獲得了八次奧斯卡獎。
-
1第一套造型是格蕾絲凱利扮演的角色麗莎出場時所穿。
Dior的New Look風格。
黑色V領緊身上衣+白色蓬蓬紗裙的禮服裙。
白色披肩,白色手套。
珍珠耳環,珍珠項鏈,珍珠手鏈。
黑色手拿小方包。
黑色系帶涼鞋。
-
-
2第二套造型。
藏藍色,薄紗V領透視百褶連衣裙。
珍珠耳環,三層珍珠項鏈。
黑色細腰帶。
黑色高跟鞋。
-
-
3第三套造型。
綠色職業套裝。
綠色立領外套,掛脖露肩露背白色上衣,綠色過膝鉛筆裙。
白色帽子,白色面紗,白色手套。
珍珠耳環,珍珠項鏈,珍珠手鏈。
白色寬腰帶。
黑色公文包。
黑色高跟鞋。
-
-
4第四套造型
淺粉色絲綢睡衣。
淺粉色絲綢睡鞋。
-
-
5第五套造型
白色無袖A字連衣裙,橘色印花。
珍珠耳環,珍珠項鏈。
-
-
6第六套造型,也是格蕾絲凱利的角色麗莎唯一一次穿的褲裝。
紅色襯衣,藍色褲子。
紅棕色平樂福鞋。
沒有珍珠耳環,沒有珍珠項鏈。
-
-
By:阿阮
十二月的阿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