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速求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音樂所起的藝術功能
奠定了這部喜劇的主題,使得這部電影整個基調都提升了很多歡快的成分。
㈡ 你怎樣評價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印度電影。
第一次看《三傻》還是上大學沒多久的事情。當時也有些迷茫,可能因為好不容易經歷完高考來到了大學,卻發現大學並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當時也存在疑惑,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究竟有什麼用處?看了《三傻》我大概明白了些什麼。
《三傻》拍攝手法主要使用插敘的方式,一開始從兩個朋友回憶十年之約,到在現在的時間中不斷打斷插入回憶。這部劇也是沿用了印度劇一貫的歌舞劇的方式,一言不合就開始唱歌跳舞,哈哈,不過這種歌舞的方式也正是印度電影的一大特色,在這種歡快開心的情緒下講述這各種故事。
學習是什麼?在他們三個剛入學的時候,女主的父親(也就是機械繫主任)拿鳥來說如果你不好好學習那麼連生存的都生存不了,只會被別人排擠下去。而他所說的學習好不好主要就是看成績,所以電影裡面大家一要考試就各種燒香拜佛,祈求自己能考個好成績,甚至有壞小子為了讓自己拿到第一名給其他人發小黃書干擾別人學習。當然這種看成績說話的教育方式不只是在印度,中國等較大多數國家都是這個樣子的,說實話也確實很難規定究竟用什麼標准來衡量學習的好壞。但是學習就只是為了成績么?
當然不是,男主的一出場就讓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學習是為了「學以致用」,將所學的只是運用到生活中。電影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片段就是,男主剛到宿舍看到高年級的同學讓新入學的同學脫光瞭然後表示對高年級同學的敬意。其他所有人都照辦了,然而我們的男主肯定不會輕易妥協,男主立馬就躲進自己的房間,任憑高年級的同學砸門也不出來,最後高年級的揚言再不出來就在他門口撒尿,這時候機智的男主靈機一動將宿舍的電燈拆了重新拉了一條線路到接到門口,通上電,然後就在高年級的同學脫下褲子開始尿尿的時候整個人都被電暈了。原來純水是不導電的,然而人體的尿液裡面含有鹽分等纏身大量電解質所以就能導電了。當時看的第一反應才明白原來知識也可以這么活學活用啊。
男主第二個讓我特別佩服的地方就是他真的是熱愛學習。一次上系主任的課,主任讓他們回答問題,但是必須要書上的標准答案,這時候我們的男主就說不應該那麼刻板的按照書本上的定義死記硬背,能理解大致意思和原理然後運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學習。然後主任大發雷霆,讓他再也不要上他的課了,於是乎我們的男主就開始到處蹭課聽繼續自己的學習,真的是棒棒噠!
《三傻》這部影片有太多太多經典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了,這部影片在搞笑中讓我們明白不少人生哲理。雖然我們很多人成不了科學家,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堅持下去,最終還是會有所收獲的。
㈢ 三傻大鬧寶萊塢 樂評
《三傻大鬧寶萊塢》,一個很俗的電影名字,但卻是創造了許多紀錄的作品,包括印度電影票房紀錄以及數十項國際獎項。電影的內容快樂而充滿激情,貌似在講述一個喜劇故事,最後卻讓你哭得稀里嘩啦。這是賀歲檔的一個驚喜。
三個傻瓜,其實是三個愛挑戰傳統的大學男生,他們因為不循規蹈矩,因而和校方和這個社會產生了許多糾葛。《三傻大鬧寶萊塢》講述的其實是非常沉重的話題:大學生就業、呆板的教育制度。但在表現形式上,《三傻大鬧寶萊塢》卻是一部喜劇,讓人感動的喜劇。主人公蘭徹一開學就用自己簡單的物理知識自衛,「三個傻子」與校長、臭屁王同學之間的一次次交鋒,都十分搞笑。搞笑又讓人感動的是那些台詞,比如「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比如「三個傻子」互相安慰的話,「嘿,兄弟們……平安無事,平安無事。」那些傻瓜不僅搞笑,還教會你如何面對現實,面對自己。
前半部分搞笑,後半部分讓你流淚,強勁的歌舞,時尚的畫面,這是寶萊塢電影的強項。電影的結局似乎有點俗,蘭徹表面上是一個鄉村教師,但最後被證明是一個鄉村教師兼發明家,當然是有錢有閑,最後也和女主人公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樣的美好結局,有一點點美化和臆想。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片長是171分鍾,比張藝謀即將上映的《金陵十三釵》長許多。《金陵十三釵》因為過長讓很多影院頗有怨言,因為片長過長放的場次會少,影響影院收入。但《三傻大鬧寶萊塢》卻以精彩的內容贏得影院和觀眾認可,該片在印度上映還創了當地的票房紀錄。一句話,好的電影不怕長,怕就怕電影內容不行,不好看。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電影言必稱好萊塢,而對印度寶萊塢電影的經驗關注甚少,從《三傻大鬧寶萊塢》看,寶萊塢作品對中國電影啟示多多。首先在題材選擇上直面現實。很多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印象,還停留在歌舞、傳統的愛情故事上,《三傻大鬧寶萊塢》里不僅有愛情,還直面大學生就業、教育等諸多現實問題,有人說,這部電影的名字應該叫《那年我們大四》,我看挺有道理。關於青年人就業、愛情、教育的許多問題,這部電影都沒有迴避。中國電影人一直在埋怨現實題材難做,主要還在於電影人思路狹窄,總是從故紙堆里尋找靈感。
其次,《三傻大鬧寶萊塢》很「干凈」。這里所說的「干凈」,指的是直面現實問題時的態度,很多中國文藝片最講究的是「非常文藝」,好像不高深就顯不出水平高。《三傻大鬧寶萊塢》直面現實,但拍得很喜劇化,很美好,並沒有為了深刻而故作高深。在這一點上,《三傻大鬧寶萊塢》像韓劇,很乾凈,催人向上。
㈣ 三傻大鬧寶萊塢插曲和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
兩個小時的片長,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輕松的講完了,有喜有淚,故事簡單道理易懂,可升華到片中人物的境界怕是要活個三五十年嘗盡人間冷暖才能領悟到。如果說這個世界太浮躁我們都被牽著鼻子走,即使想追隨自己的心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超脫想升華想隱居桃源世外,也放不下背負身邊人幸福的使命,也逃脫不開親朋好友的勢力目光那層層沉重的枷鎖,特別是我們幾千年的傳承文化,根深蒂固在人人身上的責任感使命感,從生下來就被灌輸自然界的規律,要麼競爭要麼死,活的好的標志就是有房有車事業有成,不這樣就好像對不起幾十年吃下去的白米飯。
累不累啊,累不累?說不累的人似乎活著的意義就是追隨著成功,被這些虛無的名利指引了一輩子,然後鑽進鍍金的小盒子里,把這輩子累死累活熬來的成就傳給子傳給孫。那還不如不跟那上千上萬個精子玩了命的競爭成人型,倒圖一清凈。也有好多人啊,不爭搶踏實過著平淡日子倒也知足,可看著周圍的人車開的比自己好房住的比自己大,時不時的有些躁動有些不平衡。我也是俗人一個,時不時的羨慕下別人,還不能完全超脫到無欲無求的精神境界上去,總被慾望左右著。
看看男主角那種天生的超脫萬物的精神,我總覺得他是活佛轉世,生來就是追隨著心的自由,活的痛快,有一些不現實,卻讓我狠狠的羨慕。除非從校園出來就找個愜意寧靜的地方隱居,遠離是非,或許能像男主角那樣活的簡單快樂。
男主角令朋友敬重又令那個傻小子羨慕嫉妒恨,要做成那樣的人,要麼有成就非凡要麼真實純粹,可惜他都佔全了,那種內心的平穩強壯,我們俗人只能後天的養心修行,最難的就是真實,吃奶的娃娃還會跟大人說幾句好聽的話騙顆糖吃吃,太真實了怕領導不喜歡太實在了又被人說傻,咧著嘴巴笑成了每張臉上的商標。電影里不總說么,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對未來的恐慌,說的多簡單的一句話啊,可我們又不是擎天柱又不是海綿寶寶,打不死砸不爛,天上掉塊磚頭就能讓你下輩子半身不遂了。
雖說主題頗為老套,但應時應景的撩撥著我心,上學時只想做個隨性自在的人,只為活的痛快,短短一年的時間,就什麼都沒了,這種質的退化讓我很是羞愧。保持初衷是艱難的,生活的反復會讓人絕望。
電影還是很好看的,男主角像是Tom Hanks 和吳彥祖的完美混合體,情節輾轉有趣,穿插的印度歌舞很棒,就是片名翻譯的有些無厘頭,豆瓣你說你咋就不欣賞呢?豆瓣你翻譯的這個太跌份了。天才都是被老師討厭的,你是不是也這樣啊。
㈤ 《三傻大鬧寶萊塢》評價怎麼樣
在拍攝電影《摔跤吧!爸爸》期間,為了表現出中年父親發福的狀態,阿米爾·汗先是在極短的時間里增肥了28公斤,又為了表現青年時期摔跤手的狀態,又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如此敬業的精神,也難怪成就了他印度「國寶級」演員的稱號。
阿米爾·汗之所以敬業,正是因為他對電影的熱愛,既然熱愛就自然希望電影更好,希望電影更好,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一些反叛精神,就是要跟以前不一樣。阿米爾·汗希望能夠藉助電影,來達到救贖人們心靈的目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正是這一反叛精神的體現。
初入大學,蘭徹因為校長訴說太空筆的種種好處而反問,「為什麼不用鉛筆?」。校長語塞。
最後影片結尾,校長告訴蘭徹,鉛筆屑會造成太空系統的崩潰,「你不可能總是對的」。
提出教育的缺陷,蘭徹是對的,公然反叛教育,蘭徹是對的,在大部分的時候,蘭徹都是對的。
蘭徹只錯了一件事,他忘記了他的智商可以允許他不普通,但其他人不行。在現有的規則體系下,普通人只能按部就班的很努力的,才能普通的過好一生。
㈥ 電影 三傻大鬧寶萊塢 影評
強力推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印度票房:No.1,超越印度《阿凡達》的票房
《三傻大鬧寶萊塢》真是讓我對印度電影刮目相看啊!!!絕對是好電影啊!!!!不得不看......
我想這是我真正愛過的電影!!!永遠珍藏!!!
平時看完一部電影,都只是一笑而過或流下幾滴感動的眼淚罷了,甚至有時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後,真是感觸良多。《三傻大鬧寶萊塢》深入淺出,在輕松搞笑中授予人人生哲理。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夢想、勇氣和友誼的完美詮釋,這是需要我們在電影中慢慢地去體會的。作為與電影中主人公們年齡相仿的我,對於人生有了很多的思考:現在,我是不是該去明確我的理想呢?我是不是要更大膽地去面對生活?我是不是要學會怎樣為人處事?16歲與14、15歲的區別,大概就是多了一份思考吧。
還有,關於教育問題真是感同身受啊!校長所說的「噪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誕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 ,這我覺得很犀利也很正確。但他的教育方式真是大錯特錯了,他的所做所為甚至讓人厭惡!主人公蘭徹的話「你們都陷入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里是大學,不是高壓鍋……」 正式現在學生的內心寫照,我們正被傳統的教育方式捆綁著。
主人公蘭徹的口頭禪「一切順利」我會永遠銘記......
「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頁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西西弗斯滾動的是石頭,而我們要追逐的是自己的夢想,這是我們一生的宿命。)
「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開始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么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於學業?兩個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 (堅信自己成功是成功的保障。要相信,門關了,上帝會在別處為我們打開另一扇門。要知道,路是自己的。)
「但他總說,有兩個傻瓜會來找我的。」 (因為朋友,我們從不孤單。)
《三傻大鬧寶萊塢》,請用心去看看吧!!也許你們就會明白我所說的......
㈦ 三傻大鬧寶萊塢音樂背景觀後感
01 Behti Hawa Sa Tha Woh 02 Give Me Some Sunshine 03 Aal Izz Well 04 Zoobi Doobi 05 Give Me Some Sunshine 06 Jaane Nahin Denge
㈧ 《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500字
在老師課堂上,觀看了這部印度大學教育喜劇片,看完之後思緒萬千,竟然久久未能入
睡,仍然沉浸在影片動人的情節中,被影片里三個年輕人真摯而熱烈的友情感動著!
這是
我第一次對電影做一個發自內心的觀後感,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看著俗不可耐的電影名
字——《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對它沒有抱很大的期望,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
要說的
印度電影叫
《三傻大鬧寶萊塢》
,
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
「七分共鳴、
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
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現在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啟發性。主人公的
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並
不斷的告訴
自己要有勇氣面對一切。
蘭徹、法涵、
蘭俱,三個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他們從眾多的考生中
脫穎而出考上了這所著名的工科院校,每個人身上都承載了家庭太多的希望。蘭徹是花匠
的兒子,從小聰明好學,善良調皮,他代替小主人來這里上大學,任務是四年以後為主人
拿回一張光宗耀祖的文憑,但是對於傳統的以分數論等級、以分數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
滿和抵制,引來了眾多教師的斥責和刁難。法涵是貧困人家的孩子,他來這里上學的目的
就是有錢讓爸爸治病、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讓姐姐可以有出嫁的嫁妝,由於壓力太重,他
膽小而謹慎,學習成績一直墊底。而蘭俱
喜
歡野外動物攝影,由於懼怕父親的權威,選
擇了不喜歡的工程專業,學習成績更是倒數。三個年輕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
無奈,因有緣相逢在一所大學的屋檐下,共同分擔著彼此的憂慮和不幸,以各種方式排解
著內心的壓力和處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劇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蘭徹的一句話:「學習就是為了應用」。法函的:「鹽水具
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 說出了教育和學習的本
質,如果不是為了應用,學習還有什麼意義?而目前我們的教育又走到了哪裡呢?中國的
應試教育,成了孩子論資排輩的依據。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就會決定孩
子的一生。害苦了多少孩子啊!
「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
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
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爸,我做一名攝影家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
很快樂,會真正幸福。」
「學習是興趣,工作是娛樂」
有多少孩子能夠享受到這些呢?我們的家長和老師,
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
上,就是把自己的名譽和地位與孩子的前途連在一起,害了多少孩子啊!
「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 」
「今天我不請求上帝給我這份工作,只為這生命而感激」
「有位智者說
...
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
間追上你„„」
讓我們善待自己,善待孩子們,為了他們的健康、自信、快樂而努力!
也被現在的中國教育所惱怒,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則新聞,報道中國的孩子創造力低至歷史
最低,這就是這些年應試教育造成的後果,學生正在成為考試機器,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興
趣去學習。
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喜極而
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後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
理,不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競爭嗎?我
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後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試問如何學以致用,影片中
在搶救莫娜生小寶寶而快速的動手自製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蘭徹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
我們在樂中思考什麼是朋友?最後的結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
意間追上你。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
可是越來越覺得這原來是一部這么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這篇片子
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准確,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意義,劇情片更像。
作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後,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電影中的經典台
詞—
All is well
,這句話總展現於整個故事中,包括最後喚醒那個剛出生的嬰兒,有點
虛構,
但展現著一種心態,
不過生活中不管發生什麼能淡定的拍著胸口說聲
All is well
,
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不能「做自己」,總能說聲「All
is
well」也是好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很怪的片名,近三個小時的片長,有喜有淚,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個
人認為在於融入了生活,升華到了人性,總能把那些觸動人心的東西演繹的淋漓盡致。電
影的很多情節也許涉及了印度的現實的社會問題,但似乎和我國的國情差不了多少,所以
也別總是信口「阿三」。社會很浮躁,我們更是浮躁,總想特立獨行,但現實的生活使我
們不可能那樣去做,很多時候只能沿著那特定的軌道或被牽著鼻子走,展現在我們自己的
身上就是親朋的期許,生存的必須,努力的艱難。這部影片中講述的」做自己「也許才是
人生終極的成功,故事中融入了親情,愛情,友情,雖然很曲折,但最終都近乎完美的實
現,然而電影終究是理想主義的美夢,若在現實中演繹,除了成功,更多的是荒謬!
(你可以刪掉一些。望採納,謝謝!)
㈨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原本以為是個純粹的喜劇,結果看了兩遍之後,細細品味其中意味,發現這部勵志悲喜劇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著實值得讓人深思。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尼導演,由阿米爾·汗、馬德哈萬及沙爾曼·喬什主演,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講述了三位主人翁法漢、拉朱與蘭徹的故事,他們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並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徹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的故事。
整部電影讓人感嘆的地方太多,我也就取各人身上的一兩件事說說我的看法。
對於法漢,他從小便被父親報以深切的期望,父親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名頂尖工程師,從而忽視他的個人愛好,法漢便是在這種期望中考上了帝國理工學院。但是,他卻只能將自己的夢想埋藏心底,將寫好的信收在書包里幾年都不敢寄出去,只因為他害怕被父親責備。他活在對父親的恐懼中,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知道後來他被說服,真心的和父親做了一次交流,才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沒錯,有時候,我們害怕選擇,害怕面對,我們憤怒,只是因為我們恐懼,只要我們能拋開那種恐懼,只需要一點點勇氣,我們就能把自己的生活轉個身,不必活在恐懼和偽裝里,而是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真實的夢想。
拉朱,一個典型的貧困家庭的孩子,為了解決家庭的困窘努力學習,考上了最好的學校,而在學校里,他看到的還是永無止境的競爭,還是家庭的困頓,他陷入了恐慌。當他被勒令退學的時候,不知所措的他,選擇了跳樓,所幸他沒有死。也就是這一番先死後生,讓他重新進行了思考,最終獲得了一種坦然的心態,坦然的面對生活與壓力。生活、工作、學習,到處都有壓力,我們必須學會坦然的面對,如果一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選擇輕生,那麼,生活就不叫生活了,因為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我們戰勝挫折的過程。無論何時,我們都要保有一種坦然之心,正如拉朱所說:「你們保留這份工作,我保留我的態度。」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邊雲卷雲舒。
彬儒教授,怎麼說呢,應該算是反派角色吧,雖然他在開學的時候說的那段話是教條式的,但確實很有意義:「杜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他深知競爭的重要性。要想超越別人,我們也必須有一種競爭意識,只有競爭才能讓人奮進,只有競爭才能讓人思考。
還有一個人我不得不提,那就是馮蘇旺度,或許叫他蘭徹更讓人接受。雖然他只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但他從小熱愛學習,與眾不同的蘭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雖然老師、院長不喜歡他,但他的成績始終排第一。這其中固然有智力因素,但是我認為對學習的那種熱愛才最重要,身在帝國理學院,工程就是他的激情。同樣,我們如果也能將學習化作一種熱情,而不是應付,那樣我們的成績也同樣可以倍兒棒,不用為能否及格而憂心忡忡。他將所學的東西用在實踐中,創造了很多東西,最後還用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挽救了一個小生命,其實我們也都可以做成這樣的東西,擁有自己的發明,可是中國高校的這種教學體制,這我就不多加評論了。
蘭徹的身上優點很多,重情重義、信守承諾、思維活躍等等,但是他的一句「Aalizzwell(一切皆好)」才最讓人感動,擁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無論遇到什麼風風雨雨、艱難險阻,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心中默念一句一切皆好,有時候甚至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沒錯,Aalizzwell!
我向來對字幕組同志們的無私奉獻充滿謝意,但當我看到《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神似山寨的譯名時,我真想埋怨你們一句,你們的失誤很可能讓許多人錯過這部好作品。我愛這部電影,因為它讓我哭,讓我笑,更引起我的深思。
但事實上,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勵志性甚至於不亞於《阿甘正傳》,電影的節奏把握得十分好,劇情也不錯,十分喜歡裡面的對白,當然這得歸功於這部電影有個十分好的編劇。
近年來印度電影發展挺好,《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舉囊括了奧斯卡多個獎項,更是成為最佳影片,而在我看來,《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點都不亞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同樣是勵志電影,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這個影片闡述的理念,其實是十分明確的,它抨擊印度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學習只為單純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從來不去想這個問題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就像裡面的蘭徹一樣,當他提出了兩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給大家時,竟然沒有人去懷疑這個問題就直接去找答案,大家不會為了即將獲得的新知識而感到興奮,只為了尋找單純性的答案而去白白浪費精力,從來不會去進行主動性的思考,任何一個人都顯得是那麼地沒有主見,懼怕權威,毫無主觀潛力可言。蘭徹想的每個問題,做的每件事,都在突破常規的思考,都在打破傳統的束縛,他覺得不對那就是不對,只要他說出自己為什麼是對的就能夠了,哪怕對方是學校的教授也好還是院長也好。
兩個小時的片長,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簡單講完了,不刻意討觀眾開心,也沒有做作的煽情,卻會發自內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帶淚,導演完全把我拉進了電影一般。電影的道理很簡單,我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現實中又有誰能做到呢?其中,青春,熱舞。要不是印度人演的我還以為是好萊塢大片。
可能一開始大家都覺得蘭徹這傢伙可能本來就跟常人不一樣,也許他就是個天才。但事實上是這樣嗎,我只想用主人公蘭徹的話來解答:「明白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明白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對於劇中三人組之間的友情,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渴望的,那是一種真實:「在人類行為學課上我們曾學過,朋友失敗時,你難過。朋友成功時,你更難過」;是一種默契:「笨蛋……別撒謊了」;是一種良師益友:「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開始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么害怕明天,怎樣能過好這天?又怎樣能專注於學業?兩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是一種永遠不忘:「但他總說,有兩個傻瓜會來找我的」。
能夠說,它打動了一大批中國年青學生,尤其是感動了已經步入社會的80後和正在象牙塔煎熬的90後。追求故事的真實感是導演的制勝法寶。對於絕大部分渡過大學時代的人而言,上大學報專業只是為了思考四年之後的就業,究竟到底喜歡與否就看個人性格取向,最終四年之後能否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我期望能有喬伊的堅持,「這天我不請求上帝給我這份工作,只為這生命而感激」,「你保留你的職位,而我堅持保留我的態度」。
劇中的「大道理」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以後遇到事情,我想我會不介意學學神聖智者蘭徹達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
能傳遞到相信「完美」這樣信息,便是一部好的電影。我也確實感受到了完美:激情的歌舞,執著的追求,沒有的理想、美麗的人格、貧窮的加堅韌的毅力,自由的心。
所有的一切,能夠用影片最後一句話來總結「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是一部接近三個小時的長片,我還是一口氣就看完了。或許是長期淫浸於美國大片,我對印度電影並沒有很高的期許,也沒想過這部片子能帶給我感動和思索。待電影完結時,我發現自己已淚流滿面,為了友情,為了人生,為了這部被我誤解的.難得一見的好片。
與其說這部電影的線索是尋找蘭徹,毋寧說是尋找生活的真義。查爾圖想要知道的是蘭徹的生活的結果,而我們看重的是蘭徹人生的過程。同在帝國理工大學,在高強競爭壓力之下,當大多數人為了以後的好工作、高工資、豪宅、美女而壓抑、糾結、苦痛時,蘭徹卻為了興趣而快樂地學習著,熱衷於知識的應用,從不在乎金錢和名利。這種達觀和淡薄的態度,猶如一陣清風,吹散了現代社會高壓力的陰霾,引起我們對人生的深沉思索。
「沒人會記住第二名」、「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須把把別人擠下去」校長病毒不斷強化這些觀念,力圖灌輸給學生赤裸裸的叢林競爭原則。於是有了查爾圖這類標桿學生:每天十八小時的學習,自私諂媚,幸災樂禍,對別人漠不關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完全是一個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則生活在壓力和恐懼中,於是不斷有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中國的情形並無二致,在經濟現代化的大潮中,競爭的白熱化在任何國家都沒有大的區別。從出生開始,甚至在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們就承載了太多父母和社會的期待。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們三歲要上幼兒園,四歲要去英語班,五歲得去繪畫班,六歲得去鋼琴班……,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喜歡什麼、想學什麼,我們只能學別人認為有用的東西,追求別人都在追求的東西,過著別人想像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靜時,我們的心卻在低泣:這是我自己的生命,這一次的生命我本當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魚兒,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鮮外表下內心的苦痛又有誰能知解呢?
「知道我為什麼總拿第一名嗎?因為我喜歡機械」蘭徹是這樣解釋自己的成功,如此簡單又如此困難。因為熱愛,蘭徹會廢寢忘食地做科研,會開創性的想問題,會有意識的運用知識於實踐。知識於他不是敲開金錢權位的手段,他從不為了成績和工作而學習,知識本身於他就是目的和樂趣。這在一個世俗的世界已越發稀有和珍貴,所以蘭徹成功了,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則仍在慾望的深淵里苦苦攀爬、深深淪陷。
當學非所愛、愛非所學時,法漢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掙扎。我們無法在我們不愛的東西上有熱情的投入,強行去學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寶貴的一生耗費在我們不愛的事業上,這是我們難以承受的生命之痛。當法漢最終成為動物攝影家時,我由衷地為他高興。是的,即使今後錢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車小一些,只要內心快樂,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麼要緊呢。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片尾法漢明朗的微笑,那是發自內心滿足的喜悅。
劇中三個傻寶的兄弟情誼也讓我潸然淚下。朋友之間不離不棄、相互扶持,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譽都可以置之不顧。在現實的重壓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彌足珍貴,這才是人生的快樂與真義所在,它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光去追尋。當法漢與萊俱終於找到蘭徹時,來自朋友的重拳傳遞的卻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難以言盡的言語和感情。
作為一部民族喜劇片,《三傻大鬧寶萊塢》還奉送了獨特熱鬧的歌舞,讓我對這個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熱愛,而其中俯首即是的關於友情、愛情、人生、成功的哲學則更值得我們深深思索。
這部電影將是我關注更多外國影片的開始,相信也能帶給你們感動與啟示。不僅是電影的娛樂,更關乎人生的思考,盡在《三傻大鬧寶萊塢》。
請你不要在時間的洪流中忘了自己本來的目的,請你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活得純粹。 一一題記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是很久以前就有所耳聞的,在我的定義中,它應該是無厘頭純搞笑類的電影,也曾有過去看一遍的念頭,但在越來越多的作業前,這樣的念頭被埋頭追求成績的我迅速掐滅掉了。
今天,肖老師竟調了四節課讓我們看這部電影。訝異之餘自然是認真觀看。出乎我意料的是,它搞笑的外衣下,竟帶給我諸多的感動!真摯的友情、純真的愛情、濃濃的親情、熱烈地追夢過程……好幾次都沖擊著我眼淚最後的防線。之後更多的是深思。
在劇中提到的ICE商學院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為了職業為了薪水而讀書的人,他們被俗世的功利蒙蔽了雙眼,眼裡只有毫無價值的成績,他們在社會的大染缸中忘記了保持自己的本心而失去了色彩。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電影的主角一蘭徹。蘭徹不認同學校的教學方式,他的學習是真的為了將知識轉化為技能、轉化成創意而學習,他快樂地享受著學習的過程,從未忘記自己的本心從不擔心自己的分數高低,從不擔心明天,他始終堅信〝一切都好〞。
我們不也應該這樣嗎?活得純粹一點,不為未來的事情過多的焦慮,不為過去的事情過於糾結。活得純粹一點,不把每件事都做得只為了功利,而是追隨自己的本心,享受事情的過程。
活得純粹一點,不被這個忙碌的世界拖著跑,讓你片刻都無法休息,直到叫苦不迭;活得純粹一點,不被這個復雜的社會染了色,掩蓋了自己原本的模樣;活得純粹一點,保持你的初心,不要只剩一副空空的皮囊和一顆不知為何而跳動的心。
當世界浮華,現實陰霾,請你別忘記一一活得純粹一點。
蔚藍的天空下,浩瀚無垠的大海邊,蘭徹、拉加、法罕、皮婭四人手握手開心大笑著向遠處奔跑一一這便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結尾。老師放給我們看時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影片了,收獲的東西遠勝於第一次。
這是一部將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夢想融為一體的電影,除了給人帶來歡笑,更多的是引人思考,給人啟示。
蘭徹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他自信,樂觀,勇敢,善良,機智。開學第一天,貌不出眾的他便精彩亮相一一巧妙利用初中的物理知識〝鹽水能導電〞製作出導電裝置來對付欺侮新生的學長;機械課上,他將理論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反對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的學習方式;在沉迷於造飛行攝影儀卻被迫放棄而選擇自殺的學長喬伊的哀悼儀式上,他敢於說出〝這不是自殺而是被謀殺〞,並且公然教院長如何正確教育學生;作為朋友,他鼓勵法罕、拉加追隨自己的心不被外界束縛不要使自己背上沉重的負擔;甚至在大雨天又停電的情況下,他從容不迫成功地把摩娜的孩子接生下來…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對蘭徹這個人物充滿了敬佩、景仰、嚮往之情。正如劇中人物所說〝你們每天都在競爭,這樣你們不是因為得到新鮮知識而興奮,而是純粹為了成績、工作。學校因此成為了壓力鍋。〞
我們身邊的大部分同學誰不是的呢?暫且拋開工作不說,有的同學根本就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卻是為了家長、老師而讀書,一直被動地學習著。
與其在原地消耗他的寶貴年華,還不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付出汗水,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就像法罕,一直迫於父親的威壓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工程學而放棄自己喜愛的野外攝影,所以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倒數第一〞的苦悶境地。
我們要像蘭徹,把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投入對的事情,這樣我們就不會感到無趣,而是會像玩一樣地完成這件事情,享受過程的美妙。
我感觸很深的還有蘭徹說的〝順從自己的心〞。
當然不是叛逆、反抗,是關於夢想、關於未來的自己。
人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回應它,人就始終不能平靜下來,他會煩躁,會浮泛。只有聽從內心的召喚,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回自己,才會發現屬於自己的藍蓮花在自由盛開。
蘭徹,即使沒能在生活中遇到你,我也會在以後的道路上始終朝著你曾說過的方向前進!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故事發生在印度。兩個老朋友拉朱、法漢接到舊時同學查圖爾的電話,稱他們能夠見到尋找多年未見的兄弟蘭徹。旅途中,兩個老朋友回憶起5年前在帝國理工大學和蘭徹一齊走過的歲月。而電影的主角蘭徹,則是一個在每學期42場考試、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高居不下的「帝國理工」中出現的一個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卻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蘭徹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做了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捉弄學長,讓大家瞠目結舌,與眾不一樣的他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
故事最後才告訴觀眾,蘭徹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決定讓小傭人用自我兒子的名字「蘭徹」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證書後,小傭人就得消失。畢業典禮之後蘭徹按照最初約定消失並且成為擁有400項專利的大科學家。按照自我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學校當老師,用自我的理念去教導學生。
這部電影給了我三個啟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敗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還多」,而蘭徹說:「你這么害怕明天,怎樣能過好這天?又怎樣能專注於學業?」這改變了拉朱。法漢酷愛攝影,卻被逼學習工程,在他萬分糾結時,蘭徹又說:「明白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明白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好的朋友會給我們好的推薦。設想如果他倆沒有遇上蘭徹,又會是什麼結局呢?
其二,樂觀的心態很重要。蘭徹的口頭禪是「AalIzzWell」,英文中就是「alliswell」——「一切都好」。這句話拯救了法漢和拉朱,還奇跡般地拯救了一個嬰兒。「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著夢想努力,追求卓越。「愛我所愛,無怨無悔。」追求的應是自我的興趣所在。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你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我。「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這又是蘭徹告訴我們的。
其實,我們也能從中發現現代教育教育體制的弊端。這種教育,磨滅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還讓學生承受了他們不該承受的壓力。印度是這樣,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國就應更是如此。每年總能聽說有學生因為學習的壓力、家長的責問、老師的打擊而選取了死亡。片中的喬伊就是這樣。「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齊自殺。屍檢報告顯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氣管壓力過大。大家都認為他死於頸動脈脈壓過大,那四年來的心理壓力呢?屍檢報告中卻沒有提及。工程師是一群聰明的人,但是他們沒有製造出能測量心理壓力的機器。如果製造出來,大家就都明白這不是自殺而是謀殺。」「我們一入學,校長就告訴我們:杜鵑從來不自我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我們明白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卻不明白第二個。這是現代的教育體制教我們的。
總之,我覺得影片最值得嘉獎的還是對夢想的敢於追求,敢於奮進,永不放下,樂觀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劇劇情與動聽的歌舞,還有使人奮發的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