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分為三個部分,誰能幫忙講解各個部分內容越詳細越好。
1.呈示部:
這段音樂轉為慢板,再度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情意綿綿的對話,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捨的情景。
2.展開部:
這部分描寫了「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小提琴的散板獨奏與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最後鑼鈸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3.再現部:
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作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1)女扮男裝電影音樂小提琴擴展閱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樂曲在第二部分展開部中,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獨奏小提琴用散板的節奏,陳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樂隊強烈的快板,襯托出獨奏小提琴堅決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
❷ 推薦幾首小提琴曲
要練小提琴當然不能不提伊薩克佩爾曼啊
我推薦你搞到下面這個專輯,然後練習
裡面的作品都是非常經典的電影配樂
不管是收藏欣賞,還是自己練習自娛自樂,都是上佳的選擇
中文名稱:夜曲
英文名稱:Serenade
資源類型:MP3!
版本:Classical
發行時間:2001年
專輯歌手:Itzhak-Perlman 伊薩克-帕爾曼
地區:美國,以色列
語言:其他
簡介:
片裝:1CD
國家地區:美國
編碼:#63005
出品:SONY
專輯介紹:
這張動人的精選集,可以說是John Williams與Itzhak Perlman帶給電影音樂迷的一個大驚喜,也是電影音樂精選專集首度以這種型式推出,專輯既然名為Serenade(夜曲),音樂風格自然以柔美抒情為訴求,在製作理念上,這張作品儼然是《辛德勒的名單》的延續,Perlman基於《辛德勒的名單》的合作愉快,再次於John Williams的量身打造下,跨越古典音樂領域,為樂迷呈現兼具大眾通俗品味,與醇美古典音樂素養的精湛演出,John Williams除了改編個人的若干作品外,也非常不尋常的,親自改編同儕音樂家的作品,以適切優雅的管弦語言,細膩的烘托Itzhak Perlman扣人心弦的提琴獨奏,不僅紅花綠葉,相得益彰,也將John Williams自1970年的《屋上提琴手》,個人的小提琴協奏曲,到93年《辛德勒的名單》,歷經多年累積與磨練的音樂實力,以精緻高雅的品味,呈現給電影音樂的愛好者.
一開場的《The Color Purple 紫色姐妹花》是史匹伯電影中,唯一不是由John Williams出任配樂的作品,不過因為這部電影的製作人Quincy Jones本人即是音樂大老,這部配樂自然由Quincy Jones率領龐大的音樂陣容製作,John Williams也只好讓賢了,這部配樂當年雖因配樂者人數太多而與金像樂失之交臂(影藝學院認為這部配樂的作曲者近二十人,平均一個人只需要做十分鍾的音樂,無法公正的與其它一人處理整部電影所有音樂需求的音樂家比較),但主題曲與多首插曲都是十分動聽的作品,在這張專輯中,John Williams親自改編這部配樂的Main Title,算是一補他與史匹伯二十多年來,親密合作關系中的遺珠之憾,而且這首作品改編的相當動人,是這張專輯最迷人的作品之一,John Williams的改編與潤色,加上Perlman細膩高雅的音色,甚至超越了當年原聲帶的演出水準.
Tango曲目《Por Una Cabeza》也是John Williams親自改編的作品,這首作品因《女人香》一片而聲名大噪,是相當迷人的作品,事實上,除了《女人香》外,這首作品還出現在不少其它的電影中,包括《辛德勒的名單》,可見這首作品應該也是John Williams個人十分喜愛的作品,John Williams在改編的風格上,與一般阿根廷Tango的激情曖昧,情慾糾葛有所不同,呈現較為優雅高貴的華麗美感,至於Perlman的小提琴演出自是不在話下.
《PaPa , Can You Hear Me?》選自芭芭拉史翠珊自編自導自演的《楊朵》,一部猶太版的《梁祝》,不過故事的重點在於描寫傳統社會的猶太少女楊朵,為了求學而女扮男裝,追求女性自主與兩性平等的過程,而不著重於《梁祝》式的凄美情愛,是一部音樂劇型態的電影,不過是我個人很不習慣的那種音樂劇,而Papa Can You Here Me是全劇最美也最著名的一首歌,以我個人而言,也是我覺得唯一好聽的歌.坦白說,我個人其實並不習慣Michael Legrand的音樂劇。
除了《楊朵》外,這張專輯還選錄了其著名的《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秋水伊人》,同樣也是一首旋律相當美的作品,同時也是最廣為流傳的法國電影音樂之一,不過我個人覺得,這部所謂的法國經典音樂劇,看起來簡直愚蠢,從頭到尾,所有的對話都是用唱的,而且聽起來並不像歌,大多數的時候更像在念歌,而且在」演唱對白」時,演員表演的方式其實是很」寫實」的,並不是一般我們看歌劇演出的那種感覺,而對我來說,問題或許就是出在,我覺得音樂劇或歌舞片並不是」寫實」的東西,現實世界中大家根本就不會用歌唱來對話,但結果這部片子里,所有的運鏡和表演方式,肢體動作等,就和一般寫實的電影完全相同,關掉聲音的話根本看不出來是音樂劇,但偏偏這就是一部從頭唱到尾的音樂劇,實在有點莫名奇妙,是我個人看過最無趣的經典名片,不過主題曲I Will Wait For You的確是凄美絕倫的抒情經典.
《Il Postino》由John Williams改編Luis Bacalov奪下金像獎的作品《郵差》,是這張唱片中我個人最喜愛的一軌演出,Permal與Williams精湛的呈現出這部配樂的細致美感,令人回味無窮.至於Elmer Bernstein近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純真年代》,在這張專輯中也有凌駕於原聲帶之上的演出水準,Perlman將一份典雅深情的情懷詮釋的淋漓盡致,幾乎像是改造了這首作品,也提升了這首作品.
《Far And Away遠離家園》John Williams將自己的《遠離家園》改編成小提琴演奏曲,效果相當出色,為整張專輯注入一股活潑的律動與活力,也呈現出和原聲帶大異其趣的音色和感受,Love Theme的演出尤其動人,有比原聲帶更優美的驚喜演出,相形之下,John Williams另一首個人的作品《新龍鳳配》,小提琴改編的效果則不若原來的鋼琴演奏曲那般出色,也許是因為這首作品原本就是創作成鋼琴演奏的型式,小提琴固然能呈現出不同感受的溫潤高雅,但比起鋼琴演出來,似乎少了點夢幻,晶瑩的美感.
《Four Horeseman Of The Apocalypse末日四騎士》是優美而感傷的抒情佳作,Perlman的表現凄測唯美,而且頗富戲劇張力.
《Out of Africa遠離非洲》也是抒情電影音樂的長青作品,選錄在這張專輯中雖略嫌八股,但由於音色上強調Perlman的提琴獨奏,因此這首作品呈現的效果其實有別於一般的印象,是不錯的表演版本.
《黑人奧非歐》的主題曲《Manha De Carnaval》,情調相當抒情柔和,也是一首著名的電影歌曲.
由於這張唱片,正是緣起於Perlman與Williams 93年於《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單》中的初次合作,因此,選錄《辛德勒的名單》自然極有紀念意義,這部作品已經成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音樂經典之一,Perlman也又一次重現原聲帶中的動人演出.
《Cinema Paradiso新天堂樂園》同樣也是最廣受樂迷喜愛的抒情電影音樂,這首作品實際上是Ennio Morricone的兒子Andrea Morricone所作,被Ennio Morricone用在《新天堂樂園》中作為Love Theme,是歷久彌新的電影音樂代表作,Angela Morley細膩清新的編曲,與Perlman動人心弦的演出,也為整張專輯畫下完美的句點.
整體而言,這是近年來最出色的電影音樂精選專輯之一,收錄的曲目橫跨歐美古今的抒情佳作,有堅強的編曲,指揮,演出陣容,成功的企劃和選曲理念,以及協調一致,抒情柔美,又極具特色的整體風格,在音樂公司搶食電影音樂巿場,大量推出的電影音樂合輯中,別有一番脫俗精緻的不凡魅力.
專輯曲目:
1. Main Title from The Color Purple 紫色姐妹花 史蒂芬.史匹柏奧斯卡作品,昆西.玉斯動人配樂
2. Tango (Por Una Cabeza) from Scent of a Woman 女人香《魔鬼大帝.真實謊言》、《女人香》爭相改編,動人探戈超炫大師版
3. Papa, Can You Hear Me? from Yentl 楊朵 198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暨改編電影配樂
4. Theme from Il Postino 郵差 1996年奧斯卡最佳原作電影配樂
5. Theme from the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
6. Theme from Far and Away遠離家園
7. I Will Wait for You from 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秋水伊人
8. Theme from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lcalypse 末日四騎士
9. Theme from Sabrina新龍鳳配
10. I Had a Farm in Africa (Main Title from Out of Africa) 走出非洲 1986年葛萊美最佳電影配樂;奧斯卡最佳原作電影配樂
11. Manha de Carnaval (Morning of the Carnival)-from Black Orpheus黑色奧菲歐
12.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名單 1994年奧斯卡最佳原作電影配樂
13. Love Theme from Cinema Paradiso 新天堂樂團 歐洲影展大獎得主,歷久不衰最受歡迎的義大利配樂
❸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為何舉世矚目
梁祝協奏之美讓人流連忘返。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銅管代表以祝父為代表的封建勢力。聽完了這個協奏曲,就彷彿重新讀了一遍這個故事一樣,表現梁祝之間草橋結拜—共讀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樓台會—哭靈投墳—化蝶幾個故事情節。我用大概的時間段來解析;
音樂前五分鍾:在輕柔的弦樂背景下,長笛吹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畫面感,然後獨奏小提琴奏出了富有人間詩意的愛情主題,大提琴的加入,與小提琴形成對答,表現出草橋結拜的真摯感情。
五分鍾—七分半鍾左右:獨奏小提琴和弦樂以輕松愉快的節奏,生動活潑的奏出了梁祝三年同窗共讀、嬉戲追逐的情景。
七分半鍾——十分半鍾左右:表現了兩人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場景。小提琴斷斷續續的演奏,表達了祝英台女扮男裝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大提琴的對答,表現了兩人的依依不捨。
十分半鍾——十四分鍾: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慌不安的小提琴,銅管奏出了封建禮教的兇殘。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和樂隊強烈的快板全奏,表現了祝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抗婚場面。雖然有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硬封建勢力的重壓。
❹ 《梁祝》小提琴獨奏譜
《梁祝》小提琴獨奏譜如下:
(4)女扮男裝電影音樂小提琴擴展閱讀: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❺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分別用奏鳴曲式結構中的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表現了「草橋結拜」、( )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分別用奏鳴曲式結構中的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表現了「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三個故事情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何占豪與陳鋼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呈示部
1、引子:
引子部分一開始用長笛模仿鳥的叫聲吹奏出一段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
2、主部: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詩意的愛情主題。接下來大提琴以渾厚圓潤的音調與小提琴的輕盈柔和形成對答。最後由全體樂隊再次奏出愛情主題,表示出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
3、連接部:
是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對比的曲調,它是由主題樂句發展變化而來的,是一段節奏自由的華彩。
4、副部:
這段節奏明朗、歡快,多處運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潑、跳盪,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生動地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
5、結束部:
這段音樂轉為慢板,再度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情意綿綿的對話,使用復調的形式進行演奏,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捨的情景。
❻ 鑒賞《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
鑒賞: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的發展,精心構思布局,寄託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願,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6)女扮男裝電影音樂小提琴擴展閱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❼ 關於小提琴曲《梁祝》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曲式分析
(一)、呈示部
1 、 引子:
欣賞前設問:請同學們注意聽,在音樂中有一種樂器模仿了什麼動物的叫聲?這段音樂的旋律使大家的腦海里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播放「引子」音樂)
明確:引子部分一開始用長笛模仿鳥的叫聲吹奏出一段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樂)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詩意的愛情主題。接下來大提琴以渾厚圓潤的音調與小提琴的輕盈柔和形成對答。最後由全體樂隊再次奏出愛情主題,表示出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
3.連接部與副部:(播放「連接部與副部」音樂)
連接部是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對比的曲調,它是由越劇過門發展變化而來的,是一段節奏自由的華彩。
副部:
設問:這一部分的節奏與前面的主題有什麼區別?由此想像一下,這一段音樂描寫了梁祝故事裡哪一部分的情節?欣賞完後回答。
明確:這段節奏明朗、歡快,多處運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潑、跳盪,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生動地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
4.結束部:(播放「結束部」音樂)
這段音樂轉為慢板,再度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情意綿綿的對話,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捨的情景。
(二)、展開部
這部分描寫了「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在欣賞時老師做相應的提示:(播放「展開部」音樂)
1.「抗婚」:
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獨奏小提琴用散板的節奏,陳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樂隊強烈的快板,襯托出獨奏小提琴堅決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這兩個主題逐漸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憤場面。雖然樂隊全奏,曾給人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以銅管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給予了重大壓力。
2.「樓台會」:
又是一個慢板,大、小提琴的對答,纏綿凄苦,如泣如訴的音調,把梁祝相會樓台時百感交集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3.「哭靈、控訴、投墳」:
小提琴的散板獨奏與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最後鑼鈸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三)、再現部
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結語
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的發展,精心構思布局,寄託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願,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❽ 求一部女扮男裝成為著名歌手的歐美電影,不是校園電影喲。
維克多與維多利亞
又譯《雌雄莫辯》和《雙面俏佳人》
主演:朱麗·安德魯斯,詹姆斯·迦納,羅伯特·普雷斯頓
是部音樂喜劇,根據德國導演萊·許恩采爾1933年的同名影片改編的第五個版本。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一個窮困潦倒的女演員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女扮男裝,以男士的身份在舞台上扮演女性。她的表演獲得巨大成功,得到當地權威人士的青昧,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煩惱和奇趣。
❾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用到了哪些音樂欣賞的方法(至少2種)並舉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