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型我秀高陽的高陽の路
7歲:開始學習電子琴
12歲:第一次登台唱歌
16歲:進入撫順師專學習音樂教育專業
19歲:參加「2007雪碧我型我秀」
★個人名次:「07雪碧我型我秀」全國19強
(後加入OP組合並以組合名義獲「07雪碧我型我秀冠軍」等三項獎項) ◆沈陽賽區海選:《愛情轉移》、《蝸牛》
◆400進100:《黑色幽默》
◆百強晉級戰:《你比從前快樂》
◆40強保位戰:《世界末日》
◆40進20:音樂劇《如果愛》
◆20強晉級戰:《借口》、《簡單愛》
◆20進15:《一場游戲一場夢》、《唯一》(清唱) ◆擔任2008我型我秀《音樂三國 VS 五代經典》部分歌曲的編曲
◆擔任SMG藝術人文頻道《光陰的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節目的音樂製作
◆擔任「上騰之音」節目的常任DJ及後期製作
◆擔任09型秀音樂劇《在彼岸歌唱》的音樂創作/製作
◆擔任上騰娛樂藝人薛之謙、馬海生等人專輯/歌曲的製作
◆擔任上騰娛樂藝人高婭媛單曲的製作
◆於2011年3月創辦「Gary音樂工作室」
◆擔任網路視頻綜藝節目《娛樂鐵金剛》的音效及助理主持
◆擔任微電影《逆時·恆美》主題曲的創作及演唱
◆擔任話劇《我在天堂遇見你》主題曲的創作及演唱
◆於2012年4月創辦「樂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友情出演薛之謙2009新專輯同名主打歌《未完成的歌》MV
微電影《逆時·恆美》飾演男二號泡泡
⑵ 姚國強的個人生平
學術研究方向: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及理論,影視聲音藝術史,影視聲音美學。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 秘書長、委員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數字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教學會科研管理學會理事
中國錄音師協會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聲音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會員
中國鐵路文藝工作者協會會員
北京高教學會藝術教育研究會理事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北京市哲學會美學會會員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顧問
《現代電影技術》編委會編委
1999年 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電影評委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評委
1999年 《當代影視聲音系列叢書》編委會執行主編
1999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編輯部「影片個案分析」專欄特約作者
2000年 北京市青少年科普顧問團科普顧問
2001年 北京電影學院申博系列叢書《電影學新論》編委會編委
2001年 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參評影片錄音獎咨詢組組長
2001年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委會委員
2002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一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3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
2004年 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部級)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常委
2004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委會評委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編委會副主任、編委、主編之一
2005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第三屆「影視科技優秀論文」評委會評委
2006年 第二屆「聲響亞洲」(廣州)文化節錄音作品評委會評委
2006年 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6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育教學系列叢書》編委會編委
2006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項目——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創新團隊骨幹成員
2006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7年 北京市教委特色資源庫項目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綜合學科評選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08年 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計劃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電影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秘書長
2008年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教委教育專項經費聯合評審專家
2008年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科研創新人才(2009-2011年度)
2009年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精品課程(藝術組)評委
2010年 北京電影學院《中外電影聲音研究文庫》編委會主編、編委、作者
2010年 北京學生文化創意國際交流活動之第八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評委
2010年 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2010年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理事
2010年 中國影視技術學會(CSMPTE)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
2010年 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學術委員
2010年 北京高教學會信息化工作研究會理事
2010年 北京電影業協會會員 1976年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電器廠金工車間車工
197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錄音藝術專業讀大學,獲(電影錄音)文學士學位
1982年 浙江電視台技術部錄音師
1985年 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文工團錄音室錄音師
1997年 中鐵建總公司文工團高級錄音師
1997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講師
1998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2000年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課程研究生班畢業
2000年 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兼職教授
2000年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葉朗教授、博導)
2002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2002年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兼職教授
2002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辦公室(科研管理)副主任
2003年 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
2003年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擔任國內訪問學者(導師:尹鴻教授、博導)
2003年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2004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處長
2005年 國家一級錄音師
2009年 北京電影學院科研信息化處處長
2011年 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1、本科生課程
錄音藝術基礎及實踐技巧,影視聲音藝術創作,電影聲音,影視錄音製片管理,影視聲音基礎,影視錄音工藝,影視錄音技巧,影片聲音賞析,影視錄音技術概論,影視聲音藝術概論,影片分析,音樂錄音工藝。
2、研究生課程
影視聲音藝術創作,影視錄音工藝及技巧,影片(聲音)分析與賞析,影視聲音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規范及學術方法,音樂錄音工藝研究,影視聲音美學研究,中國影視聲音藝術史研究、電影聲音、數字視音頻製作研究。 (一)藝術及管理類文章
1.挑戰、機遇和展望,在廣電部1997年中青年科技論文學術會上交流
2.從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讀解——張藝謀影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2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3.「網路新生代」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3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讀解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和那聲,《當代電影》,1999年第4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從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談起──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6.讓「國歌」聲永世傳唱──解析獻禮影片《國歌》的聲音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5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7.讀解高科技類型片的聲音藝術構思,《當代電影》,1999年第6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8.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9.歷史、現實和未來,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宣讀
10.從聲音學會獎看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創作趨勢──第五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評獎綜述,《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1.新生代電影人的聲音創作構思,《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2.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13.90年代電影音樂創作中的多元化風格及運用(姚國強/李濤),《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被論文集《電影藝術與技術》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14.影片《我的1919》的聲音創作解析,《當代電影》,2000年第2期;被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被論文集《中國電影美學:1999》轉載,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15.「三性」的和諧統一,《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16.青春囈語——斑駁陸離的失真年代(姚國強/甘凌/李理),《當代電影》,2002年第1期
17.愛誰是誰和惟我獨尊(姚國強/甘凌),《當代電影》,2002年第2期
18.法國電影「新浪潮」與中國電影「第五代」比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獲美國《華文精擷》(Chinese Culture)雜志社2003年優秀華文獎
19.體育片聲音創作解讀,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0.多元化電影音樂風格(姚國強/李濤),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1.風格化影片聲音讀解,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2.經典電影理論中的聲音,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23.經典聲音理論辨析——評愛因漢姆的電影聲音觀點,《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被編著《中國當代思想寶庫》轉載,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6月;被編著《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文科論文類)三等獎;獲2006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優秀論文
24.譯文:電影中的聲音——我們到底聽到了什麼?(姚國強/姚睿),《世界電影》,2004年第3期
25.激情的浪漫主義(姚國強/呂甍),《當代電影》,2004年第5期;被《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5年會暨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5年8月;獲2005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二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26.一曲悲壯的英雄輓歌(姚國強/劉桐),《當代電影》,2004年第6期
27.中國電影聲音事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而作,被編著《中國電影年鑒——中國電影百年特刊》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5年7月
28.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聲音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在上海大學主辦的2006「全球化視野中的藝術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2006年5月;被編著《藝術學》第3卷第2輯轉載,學林出版社,2006年5月
29.調研報告: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藝術創作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獲2008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二等獎」
30.國內外大學生影視作品之比較—對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的概覽與思索(姚國強/呂甍),被編著《北京影視傳媒精品論文集》收入,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學生電視節學術論壇上宣讀,2005年12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31.影視同期錄音的基本法則——解析「同期錄音三原則」(上/下)(姚國強/王旭鋒),《世界專業音響與燈光》,2006年第1期;被《現代電影技術》轉載,2006年第4期;獲2007年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第三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
32.依託高等教育,構建中國電影學術研究的國際合作平台,在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宣讀,2005年11月;被編著《中國電影新百年:合作與發展——第十四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5月;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6》全文轉載,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在中國高教影視教育委員會2006年會上宣讀,2006年9月;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6年年會暨第八屆影視文化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轉載,2006年9月;被編著《傳承與梳理——高等電影教育研究》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12月;被編著《探索與實踐—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月;被編著《中國教育理論參考》全文轉載,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9年1月;獲200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四屆「學會獎」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33.學院「十一五」科研展望,《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6年12月
34.北京電影學院的科研工作發展回顧及展望——從「十五」到「十一五」的科研規劃,《北京電影學院簡報》2007年第1期(總第118期),北京電影學院宣傳部,2007年3月
35.也許真實,也許虛構:試論影片《西洋鏡》的聲音設計(姚國強/呂甍);被編著《鏡子里的山:一次電影文化的沖撞》收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36.簡論北京電影學院「十一五」期間影視科研學術發展策略(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7年會暨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入,2007年8月;被北京高教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下冊)轉載,2008年1月
37.在跨界中行走——與中國著名電影作曲家對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38.中國電影聲音藝術年度分析,被編著《2008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6月;獲2008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五屆「學會獎」論文類二等獎
39.我院教師參加「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電影論壇」,《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40.中國電影聲音發展進程中的新技術、新現象和新理論(孫楊/姚國強),被《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8年會暨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8年9月
41.改革開放30年: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全文收入,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42.藝術和技術的結合——訪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姚國強處長,《DV時代》,2008年第11期
43.我與社科規劃的點點滴滴,《北京社科》,2008年第11期
44.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電影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現代性的構建(姚國強/孫楊),被《改革開放與中國電影30年—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電影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12月
45.探索與實踐:北京電影學院科研學術發展歷程回顧及展望(姚國強/曾笑鳴),被《中國電影年鑒2008》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09年1月
46.電影聲音創作觀念的多元化趨勢,《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被編著《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12月;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轉載,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47.年度電影聲音藝術分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郝昕),被編著《200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8.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音樂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49.中國電影音樂發展歷程回顧(1978-2008)(曾笑鳴/姚國強),被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
50.高等藝術院校科研學術發展策略研究——兼論北京電影學院科研管理工作對策(曾笑鳴/姚國強),被《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全文收入,2009年7期
51.調研報告: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藝術創作現狀全景掃描,被《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全文收入,2009年8月
52.新中國60年電影聲音藝術發展回顧,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上宣讀,2009年10月;被編著《社會變遷與國家形象——新中國電影60年論壇論文集》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4月
53.2008年部分影片電影音樂評析(姚國強/曾笑鳴/孫楊),被《中國電影年鑒2009》全文收入,中國電影年鑒社,2010年1月
54.新中國電影聲音藝術發展歷程,被編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成果選編2010》全文收入,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55.講座:大片時代的到來:中國電影藝術創作應該走向何方,浙江傳媒學院講座,2010年05月18日;國家圖書館《藝術家講壇》,2010年09月26日;中原工學院,2010年11月04日
56.關於對電影聲音學科可持續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和設想,2010年度《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報告集》全文收入,2010年10月;獲2010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中國高校影視學術論文優秀獎」,2010年10月
57.大片時代的中國電影創作之道(姚國強/姚睿),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30年學術論壇》宣讀;中國電影評論學會,2011年4月8日
(二)工藝及技術類論文
1.環幕立體聲電影《華夏掠影》的錄音工藝和製作(張君/姚國強)《電影技術》,1990年第12期
2.超16mm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7年年會上宣讀
3.超16mm電影電視劇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影視技術》,1998年第1期
4.數字化技術在電影錄音工藝中的發展及應用(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被編著《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全文轉載收入,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3月
5.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探討(姚國強)在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聲音委員會1999年年會是宣讀
6.環幕電影《龍城風光》數字多聲道立體聲錄音新工藝(姚國強)《影視技術》,1999年第9期
獲2003年度中國影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7.電影聲音數字化技術發展概述及展望(姚國強)《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被編著《電影藝術與技術》全文轉載收入,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8.電影數字化錄音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概述兼論數字多聲道立體聲環幕電影錄音工藝(姚國強)
被《影視聲音論文集》全文轉載收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9.即時性直播電視專題紀錄片的錄音工藝及其聲音創作觀念(姚國強/陳晨)《影視技術》,2001年第8期
10.2001年度電視節目聲音製作技術質量獎評獎綜述(姚國強)《影視技術》,2001年第12期
11.數字電影聲音——3D時代的全維度環繞立體聲(ADSS)的概念、創意與發展對策 (姚國強/姚睿)
在第1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科技之光論壇》上宣讀,2010年10月科研項目
(三)出版著作
1.教材:影視聲音基礎(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1998年
2.編著:影視聲音論文集(編委/作者之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3.編著:我的1919——從劇本到電影(作者之一),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
4.編著:中國電影美學:1999(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5.編著:電影藝術和技術(作者之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
6.譯著:電影和電視製作(審校之一),華夏出版社,2001年
7.專著: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與技術製作(姚國強),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3月;獲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第五屆院級「精品教材」稱號;2006年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8.編著:審美空間延伸和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教材:音樂錄音(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教材科,2002年
10.專著:影視聲音藝術與技術(姚國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年1月;獲2004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高校(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工科著作類)三等獎
11.譯著:電影電視聲音—錄音技術與藝術創作(姚國強/王旭鋒/李理),華夏出版社,2004年8月
12.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姚國強/孫欣),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7月
13.主編:北京電影學院學術與科學研究2002-2006(姚國強),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設備處,2007年4月
14.編著:銀幕寫意—與中國當代電影作曲家對話(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6月;獲2010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六屆「學會獎」著作類二等獎,2010年11月
15.國家級「十一五」教材:電影電視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教程(姚國強),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年3月
(四)科研項目
1.《音樂錄音工藝》課題組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2.《電影錄音技術概論》課題組代理組長(已結項)1997年度廣電部首屆高校科研(自然科學)項目
3.《電影錄音藝術概論》課題組骨幹(在研)2000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人文社科)項目
4.《影視聲音藝術研究》課題組骨幹(在研)2002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5.《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市教委面上科研項目
6.《影視聲音研究》課題組組長(已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科研項目
7.《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3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重點科研項目
8.《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4年度北京電影學院面上科研項目
9.《中國電影錄音史研究》課題組組長(正在結項)2004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
10.《當代中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當代中國電影錄音師研究》組長(已結項)
2004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1.《當代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5年度廣電總局高校科研項目
12.《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3.《中國電影學專業發展史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正在結項)
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年度項目
14.《中國電影作曲家研究》課題組組長(在研)2006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5.《影視聲音技術與藝術研究》課題組組長,2007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16.《中國電影學史論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中國電影聲音史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哲社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7.《科技創新平台—特色資源庫-影視教育專題》課題組子項目組《學院大講堂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台重點項目
18.《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影視專業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組子項目組《影視錄音專業研究》組長,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
19.《電影聲音的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2009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學術創新人才建設計劃」
20.《中國影視學術創新理論》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台項目
21.《從實踐到理論:中國電影聲音創意研究》(批准號:10DC16)項目組組長,2010年度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
22.《當代中國電影聲音藝術與技術研究》項目組組長(SZ),2011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
⑶ 光輝歲月演唱會的光輝歲月演唱會簡介
光輝歲月演唱會是由中視傳媒和最美年代共同投資主辦的迄今內地搖滾史上最大規模的巡迴演唱會,光輝歲月巡迴演唱會將在18個月的時間里,將足跡由北京、上海、廣州等內地城市推及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溫哥華等海外城市。光輝歲月演唱會的主體陣容是唐朝、黑豹、黃家強( BEYOND)三支華語搖滾樂壇最經典的搖滾樂隊。
去年在北京、上海成功舉辦的「怒放」演唱會,讓中國的搖滾迷們集體緬懷了一番中國搖滾樂的輝煌,引起相當熱烈的反響。今年,一場定名為「光輝歲月」的中國殿堂級搖滾樂世界巡迴演唱會又將開始。
據悉,這場光輝歲月演唱會將在18個月的時間里完成26場世界范圍的巡演,巡演站點除了大部分內地的一線大城市,還包括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溫哥華、舊金山、墨爾本等城市。如此規模及范圍的中國搖滾巡演,不僅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最大型的一次,也是中國人自從有了自己的搖滾樂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巡演。北京站之後,光輝歲月巡迴演唱會於6月初將在上海上演,隨後將到台灣、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城市開唱,在未來18個月里完成總共26場演唱會。談到這場搖滾演唱會與去年8月在工體上演的「搖滾怒放」演唱會有什麼不同時,這次巡演的發起人之一、黑豹樂隊的鼓手趙明義表示,「 怒放 把中國搖滾人集中到一起,是一次集體爆發,勾起了大家青春的回憶。這次演出則是按照不同的主題將三支樂隊的經典作品進行組合和編排,配合帶有完整故事情節的現場視頻,呈現一個融合音樂電影、音樂劇、演唱會等多重元素的新形態表演。」
為了配合光輝歲月演唱會,主辦方還投拍了一部名為《光輝歲月之再見理想》的電影,講述的是與音樂有關的青春故事,也會有樂手客串演出。趙明義透露,該片是為演唱會服務的,屆時影片的視頻片段也會在演唱會中作為演出的一個重要部分播出。
自去年以來,搖滾樂正逐漸成為中國演出市場的主力,這其中既有華語流行音樂整體不景氣的原因,又是中國搖滾樂沉澱多年觸底反彈的結果。目前從商業角度觀察,受眾對本土搖滾樂演出的消費需求極其旺盛。
眾多搖滾演唱會紛紛登場之時,光輝歲月演唱會的主辦方打出了「這不是一場演唱會!」的口號,那麼光輝歲月不是一場演唱會又會是什麼呢?在上周的光輝歲月巡迴演唱會發布酒會上,主辦方透露了一些細節:這次的光輝歲月演唱會從形式上完全打破了傳統拼盤演出輪流演唱的常態,將按照不同的主題把各樂隊經典作品進行編排,配合專為本次巡演投拍的一部商業電影≪光輝歲月之再見理想≫中的核心畫面,在現場用音樂講述一個有著完整劇情的青春成長故事。當然,有關「這不是一場演唱會?」的真正答案只有在5月13日光輝歲月巡迴演唱會北京站的演出中才能徹底揭曉了。敬請期待光輝歲月巡迴演唱會精彩演出!
⑷ 改革開放30周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題:文化,在改革中創新、繁榮——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化發展回眸 新華社記者廖翊、周瑋、白瀛、隋笑飛 金秋10月,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好戲連台: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52台劇目輪番上演;日本文化周、長三角文化周、國際演出交易會等活動次第展開。 與此同時,第六屆中國曲藝節在河南平頂山拉開帷幕,京韻大鼓、蘇州評彈、四川清音、天津時調紛紛登場,民族曲藝的魅力傾倒中原。 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發展、繁榮的一個縮影。 30年來,改革開放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為文化的改革創新和繁榮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回眸30年中國文化從封閉、單一中艱難啟程,並不斷走向開放、繁榮、多元的步履,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與改革開放、民族復興共興共榮的非凡歷程,感奮於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日益提高。 「愛情的位置」——中國文藝在沖破禁區、回歸人性後步入繁榮 (歷史鏡頭)1978年春,作家劉心武在大型文學月刊《十月》創刊號發表「文革」後的第一篇愛情小說《愛情的位置》。僅僅一個月,他就收到7000封讀者來信,人們對這篇作品贊譽有加。 1978年8月11日,《文匯報》刊登復旦大學學生盧新華短篇小說《傷痕》,引起社會強烈共鳴。報紙破天荒地加印150萬份仍然脫銷。 隨著文藝回歸人性,文藝家創造活力再度激活。此後,產生了話劇《於無聲處》、電影《天雲山傳奇》、小說《人到中年》《芙蓉鎮》《喬廠長上任記》、油畫《父親》等一大批優秀現實主義作品。如今,新時期中國文藝創作又步入新的繁榮。 (今日鏡頭)2008年10月底,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中國作協:「本著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宗旨,我們從2003年至2006年公開出版、發表的130部長篇小說佳作中遴選出了賈平凹的《秦腔》等四部長篇。」 (記者點評)突破文藝禁區,打破題材禁忌。愛情,這一文學永恆主題在遭遇長時間的禁錮後,還給了大眾,還給文學藝術最重要的源頭。30年來,我國文藝工作者不僅用心記錄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足跡,也悉心描繪普通民眾的生活和情感,從多方面滿足著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從「鄉戀」到「奧運演出季」——文藝走向開放、多元 (歷史鏡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1980年前後,一批青年詩人風靡詩壇,其詩作被稱作「朦朧詩」;1980年,歌唱家李谷一演唱歌曲《鄉戀》一度受到批評。 伴隨著時代的腳步,多樣化的詩歌創作漸漸為大眾接受,《鄉戀》成為觀眾最熱衷點播的歌曲。此後20多年,「意識流」、港台歌曲、「西北風」、搖滾樂、「新古典主義」畫派、第五代導演、韓劇、進口大片、百老匯音樂劇等登上中國文藝舞台,呈現中國文化多元盛景,文學藝術進入爭妍斗奇的新階段。 (今日鏡頭)2008年,北京,中國國家大劇院.奧運演出季,匯聚全球139部經典劇目,諸多中外藝術團體和各種中外藝術作品紛紛登場。 (記者點評)文藝是多元文化的匯聚,是民族豐富性的結合。開放與多元是實現文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成就繁榮局面的前提。詩人、藝術家的探索、創新與改革開放的時代同步,符合新時期大眾文化審美多元的需要。 村村通·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歷史鏡頭)1999年3月,全國人大的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把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列入國家計劃項目。隨著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到去年底全國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5.43%和96.58%,使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有一個大的改觀; (今日鏡頭)2008年3月起,文化文物部門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等逐步對民眾免費開放。當年,全國免費開放場館達500餘家。 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激發了公眾參觀博物館的興趣。凡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觀眾人數均比免費開放前成倍增長,有的甚至增加了數十倍。人們普遍認為,博物館社會貢獻率明顯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明顯拓展。 1978年全國只有博物館349座,2008年達1722座;1978年全國文化事業投入為4.4億元,2007年達到198.7億元。 (記者點評)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體現了十七大報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要求。「民心工程」的贊譽充分反映民意。 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1102/15165830.html其餘部分
⑸ 《改革開放三十年精彩瞬間》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選自電影<珍珠港>的原聲音樂,名為Brothers,整張<珍珠港>的OST都很經典,被廣泛應用於背景音樂中,建議你下載收藏^-^
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31014/
⑹ 歌手杜雯媞的個人資料
杜雯媞,本名杜鵑,英文名Windy,1982年6月5日出生於湖北,內地華語樂壇著名音樂人、歌手、和聲編寫人、製作人,是為數不多的優秀女唱作人。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歌手杜雯媞的個人資料,歡迎閱讀!
歌手杜雯媞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杜雯媞
別名: 杜鵑(本名)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2年6月5日
職業: 歌手、詞曲作者、製作人
主要成就: 製作首張專輯《孤獨的樂章》
外文名: Windy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湖北
星座: 雙子座
代表作: 《雪》、《雕琢》、《浮雲》(演唱電視劇《明珠游龍》片頭曲片尾曲)
代表作品: 《雪》、電視劇《明珠游龍》片頭曲《雕琢、片尾曲《浮雲》演唱
歌手杜雯媞的演藝經歷
2004年湖北楚天交通台專訪。
2005年4月中國電媒體原創歌曲大賽《不想這樣一個人》獲評委金榜歌曲
2005年8月華納唱片、太格印象合辦《我為歌狂》湖北賽區亞軍。
2005年8月接受上海東方衛視《星空間》專訪節目錄制。
2005年TOM年度最佳女歌手。
2006年11月進入北京明瑛唱片、擔任監唱、作曲等製作類工作。
2007年10月進入北京天翼創媒 文化 有限公司擔任版權、製作人。
2008年5月攜手同實力女唱將千仟成立“Jan.D二人女子組合”。
2008年12月6日由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人民音樂出版社承辦的大型活動“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演唱會——放歌30年” 北京世紀劇院演出。同台湯燦、戴玉強、屠洪綱等。
2009年3月接受北京音樂生活報專訪。
2009年9月山西電台專訪。
2009年1月1日河北衛視《快樂出發》 元旦 歌會演出,同台汪峰,林依輪等。
2009年12月18日山西晉城電視欄目歌手大賽擔任評委及演唱嘉賓。同台前beyond樂隊成員葉世榮
2010年與製作人於剛,編曲人張藝等人成立群星文化音樂工作室。
2010年完成個人首張專輯《孤獨的樂章》製作,包括作曲,監制,和聲編寫,和聲錄制,曲風定位。除製作還包括封面內頁設計,企劃文案等相關事宜。
2010年1月23日在北京世貿天階舉辦“華語流行先鋒榜”首張專輯《孤獨的樂章》新歌演唱會。
2012年被邀演唱遊戲《樓蘭:輪回之軌跡緣》的主題曲《緣》。
2012年為電視劇《明珠游龍》演唱主題曲《浮雲》和片尾曲《雕琢》。
2012年為電影《落難神偷》演唱片尾曲《星星之火》
2016年,一首由杜雯媞演唱、華數唱片發行的名為《雪》的情歌登陸了各大音樂平台,並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強烈關注和傳唱。
歌手杜雯媞的音樂歷程
一位杜雯媞的好友對她音樂歷程的深刻闡述:
用生命演繹的歌者——杜雯媞,解密《孤獨的樂章》專輯的生命密碼。
一個身有缺陷的灰姑娘,面對著世界的冷漠,執著的綻放著自己的夢想。用她最真實的情感,譜寫一篇孤獨的樂章。勢必感動鼓舞每一個平凡的人。——摘自:杜雯媞專輯題首語
歌壇“新”人杜雯媞的首張專輯《孤獨的樂章》,終於出來了。很快便被全國各地的歌迷預購大半。我打開電腦,聽著一首首早已熟悉的“新”歌,淚流滿面。可能這張專輯讓我等了太久,不知不覺,從她給我聽她第一首原創作品到現在,已經過去了6年多。我呢,從一個毛頭小伙走到了而立之年,人年齡越大,就越喜歡回憶過去的林林總總。
說起來,這張專輯也有我的貢獻呢。杜雯媞這個名字還是我給起的。她本名叫杜鵑,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子。一支身有缺陷、意志堅定的杜鵑倔強的等到了她綻放的時刻。
我想有很多了解她朋友都想過她為什麼能堅持到現在一步步走近目標。也有些不太了解她的朋友對她專輯的題首很好奇。帶著這些歌迷朋友的疑問,我想從我對她這么多年來的了解,帶您一起走進這張專輯背後的 故事 ,(似乎是在寫芒果台的訪談節目稿了,自己汗一個先)解密這張專輯背後的生命密碼。
杜雯媞出生於湖北省漢川馬口鎮3509軍工廠的一戶普通家庭,父親是名服裝製版工藝師。母親是名幼師,也是美聲歌手。這使得她從出生就被賜予了對藝術的靈性。很多人認為,在這樣一個藝術世家的熏陶下,她的音樂之路會寬敞很多。但父母想她從事服裝行業,這樣可以繼承父業。乖巧的她刻苦學習服裝專業5年,如願的拿到了高級服裝製版師的證書,後來也隨父親在家開店從業。但是她始終忘不了她的音樂夢想,最終放棄了服裝業,確定了自己要做一名歌手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