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蘇州和順路北京電影學院圖片

蘇州和順路北京電影學院圖片

發布時間:2022-09-04 06:44:12

A. 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情況是什麼

如果你要去北京電影學院進行影視表演可定是選擇學院自己的影視表演培訓班了呀,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基地屬於北京電影學院面向社會招收一些喜歡學習表演想從事表演工作的人。有些人已經錯過了高考的年齡段。因此選擇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基地應該就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會有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為學生講課,而且畢業以後會給你發一個北京電影學院的結業證書。這些可是其他培訓班所不具備的。

B. 南京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哪個更難考

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清華美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山東藝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東南大學、湖北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東華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

C. 北京電影學院如果報考表演系的話,到底考什麼用考文化課嗎

這都不知道 我暈 先去參加專業考試 過了以後 給文考通知書 然後參加高考 最後 只有給文考的 1/3的人能上 光漂亮是沒有用的 什麼吹不吹的 不是漂亮就能演戲 問題是上不上鏡 還有 有沒有表演天分, 有沒有鏡頭感 ,身高也是個問題 北影 要人是 女的身高不低於163CM ,如果想向這方面發展的話 那就別上初中了 上藝術初中把 但是 想好了 這幾年 就要大把的花錢了

D. 從學府到北京電影學院江蘇培訓中心的路線

公交線路:305路 → 地鐵2號線 → 地鐵1號線 → 256路,全程約22.4公里

1、從蘇州學府中學(蘇州...步行約400米,到達蘇州技師學院東站

2、乘坐305路,經過8站, 到達胥江路站

3、步行約190米,到達胥江路站

4、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3站, 到達廣濟南路站

5、步行約80米,換乘地鐵1號線

6、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6站, 到達中央公園站

7、步行約610米,到達中央公園北站

8、乘坐256路,經過10站, 到達和順路揚賢路西站

9、步行約150米,到達北京電影學院(江蘇...

E. 北京電影學院和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哪個好

當然中戲好啦
表演這條路不好走,
如果你真正熱愛表演,
你就要有堅韌頑強的毅力,
不怕吃苦,耐住寂寞。
你知道演員段奕宏嗎?
他考了4年中戲才考上,
多少年啊,他一直不出名。
但06年的《士兵突擊》,才是他事業的轉折點。
我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演員,
高考結束後,我參加了表演班。
經過學習,
才知道,
表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出名更是萬里挑一。
但我會把表演作為我人生一大愛好。
祝你好運。

中央戲劇學院1950年4月正式成立,校名由毛澤東題寫。其前身是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簡稱「中戲」,校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許多知名藝人都是該校畢業生,和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影壇的三大勢力。

中央戲劇學院現設戲劇文學系、舞台美術系、導演系、表演系、電視藝術系、藝術管理系。

1996年,學院招收首個文化藝術事業管理專業班,該班隸屬戲劇文學系。該專業是藝術管理系的前身。主要培養戲劇製作人及舞台管理類人員。該班首批學生15人,為徐晨、關渤等。

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電影藝術的搖籃,系出多源,最早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36年孫明經開創中國電影高等教育在金陵大學首創的電影與播音專修科;最早的獨立建制是1950年5月創建的由陳波兒任所長的中國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7月,表演藝術研究所改名為電影學校;1952年,電影學校和南京金陵大學電影與播音專修科以及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動畫專修科合並為新的電影學校;1953年3月,改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6月1日,北京電影學校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

1960年,北京電影工程學院並入北京電影學院,建立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工程系。1963年,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撤銷,並入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教育陷於中斷狀態,電影學院一度與其他藝術院校合並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校址遷至京郊朱辛庄。1977年恢復原建制北京電影學院。直到1986年北京電影學院才正式遷至現校址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北西土城路4號。

1978年,學院恢復了本科生招生,該屆學生在1982年成為北京電影學院首批被授予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在這以後的三十多年所培養的各個專業的眾多學生,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電影人,為中國電影在全世界的影響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該院自1984年開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2003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從200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F. 視覺傳達設計和數字傳媒一樣的嗎我是學視覺傳達設計的,我想考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不知道這個專業考

北影有數字傳媒?? 浙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大學、雲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青島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湖北師范學院、福州大學、延邊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貴州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浙江科技學院、山東經濟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江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 、南昌大學、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工商學院、三明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蘇州科技學院、成都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天獅大學、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廣西工學院。

這兩個專業有相通之處。但不是特別一樣。。。現在國家在大力支持這個產業就業前景是不錯的。數傳即使做電影的幕後,,什麼3D啦。。特效什麼的。。當然了,也不是局限於這個啦。北影主要是這方面

G. 除了北京電影學院,還有什麼電影學院

電影學院通常指各種專門性的電影研究或教育機構,包括但不限於對電影製作、電影理論、電影劇作等各領域的研究或教育。大多數電影學院設立於綜合性大學或學院中,例如附於傳播、藝術院系,但也有獨立專門的電影學院、電影技術學校和電影研究機構。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央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Meishi Film Academ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The School of Arts,Pek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武漢大學藝術學系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Tongji University)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Schoo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hanghai Univer)
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Arts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Shanghai Vancouver Film School)

H. 北京電影學院是什麼時候建校的

北京電影學院前身是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簡稱表演藝術研究所),於1950年6月創建,並於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開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個大專三年制的演員班38名學生舉行了開學典禮。1951年新學年開始,又招了演員二班、編劇班,演員二班有24名學生入學,編劇班有37名學生。1951年5月,表演藝術研究所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簡稱電影學校)。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以孫明經教授為首的南京金陵大學電影播音專修科、以陳河聲教授為首的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以錢家駿、范敬祥教授為首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動畫專修科的師生連同三校的教學設備,調來電影學校。至此,電影學校成為具有藝術系科和技術系科的綜合學校。

(8)蘇州和順路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擴展閱讀

北京電影學院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

2020年10月17日,北京電影學院舉行新中國電影教育70周年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

本次活動由新中國電影教育的歷史演進與發展前瞻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70周年學術論壇、新中國電影教育七十周年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七十周年 「光影盛典」紀念晚會等紀念活動組成。

I. 北京電影學院的北影淵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延安電影團攝制了《延安與八路軍》的影片後,電影團團長袁牧之奉黨中央的指派於1940年夏攜帶該片的全部底片赴蘇聯莫斯科進行後期製作。袁牧之在蘇聯期間考察了莫斯科全蘇國立電影學院後,受到了很大啟發,產生了中國要發展人民電影事業也需要辦一個「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初衷。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迅速進展,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和積蓄幹部,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指示,當時,人民電影事業的唯一基地,東北電影製片廠從1947年初開始,先後辦了四期電影幹部培訓班,先後培養了520餘名幹部,其中440名幹部參加了電影工作,70餘名參加了部隊及地方文化工作。這些訓練班堅持的辦學方向和教育方針為建立中國自己的電影教育事業積累了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周楊、夏衍以及袁牧之、陳波兒等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領導人,面對舊中國遺留給電影園地的斷壁殘垣,規劃對它的改造、建設和發展時,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農兵、寫工農兵的電影專業人才。在一時還沒有條件辦起「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情況下,委派陳波兒從實際出發規劃實施。於是人民電影教育事業開始了它的初創階段。在陳波兒的領導下,謝鐵驪、巴鴻、王賡堯等經過籌劃,並經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來總理同意,於1950年6月創建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簡稱表演藝術研究所)。並於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開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個大專三年制的演員班38名學生舉行了開學典禮。
表演藝術研究所由陳波兒擔任所長。所址設在西城區石老娘胡同4號院,後又逐漸發展了三處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號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佔地面積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積有2000平方米。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支部,隸屬電影局總支,為第8支部。
演員一班於1951、1952年招收了兩次插班生,畢業時共有55名學生。
1951年新學年開始,又招了演員二班、編劇班,演員二班有24名學生入學,編劇班有37名學生。
1951年5月,表演藝術研究所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簡稱電影學校)。
在當時,專業教師多是來自解放區、部隊和國民黨統治區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多年藝術家。任課教師先後有:王逸、嚴恭、謝鐵驪、陳懷愷、巴鴻、李露玲、肖龍、石聯星、唐遠之、耿西、許之喬、王震之、吳天、林藝等。當時在教學方面,開始學習已經介紹到中國來的蘇聯劇作及表演理論,並編寫了《演劇教程》等專業課教材。同時聘請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別講授《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由王震之講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史東山和蔡楚生講授《電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揚、馮雪峰、陳荒煤、於敏、俞平伯、丁玲、聶甘駕、孫家琇、艾青、老舍、盛家倫等著名文學藝術家,都來校進行專題講授。
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專業教師雖不多,教學計劃也比較單一,然而講授的課程卻涵蓋了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學生接受的知識面很廣闊。這一時期,無專門教學設備,條件簡陋,練功就在四合院內磚地上,影片觀摩要到電影院去買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燒煤球爐子。學生實行供給制,條件雖艱苦,學風卻是團結、緊張、活潑、嚴肅。
1951年秋,演員一、二班、編劇班先後赴湖北漢陽參加土地改革6-8個月。之後,編劇班又深人石景山鋼鐵廠參加車間工會工作和石鋼工人共同生活了三個月。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以孫明經教授為首的南京金陵大學電影播音專修科、以陳河聲教授為首的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以錢家駿、范敬祥教授為首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動畫專修科的師生連同三校的教學設備,調來電影學校。至此,電影學校成為具有藝術系科和技術系科的綜合學校。它標志著中國電影教育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與此同時,學校遷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墳新建的校舍。新校舍佔地3.3公頃,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其中排練廳300平方米、劇場(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實驗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邊設置的簡易操場15000平方米。
院系調整後,1952年電影學校參加了全國高校統一招生,開辦了新聞攝影專修科、洗印專修科及蘇州美專轉來的動畫專修科三個兩年制的大專班,洗印專修科除大專班外,同時招收了洗印中專班;為發展民族地區的電影放映工作,舉辦了民族地區放映師資訓練班。直到1954年,又先後舉辦了新聞攝影幹部訓練班、第一期放映師資訓練班、俄文專修班等在職幹部培訓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改名為北京電影學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99次政務會議上做出決定。「……電影局應積極准備條件,爭取四至五年內創辦電影藝術學院,培養電影人才,首先是編劇、導演、演員……」。在電影事業管理局制定的電影事業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列有在北京電影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北京電影學院的規劃。文化部並根據政務院的決定為解決建院後的師資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學生去蘇聯和民主德國等地學習電影編劇、電影攝影、電影美術及電影工程;組織專人到蘇聯考察電影教育;同時聘請蘇聯電影教育專家來校講學培養師資。1955年11月由蘇聯專家B·伊萬諾夫、B·卡贊斯基、A·西蒙諾夫、B·安東年柯主持授課,以培養師資為重點舉辦了導演、演員、攝影、製片四個專修班,學員都是來自各電影製片廠具有相當實踐經歷的創作和製作部門的在職幹部,學制二年。學校同時配備了一部分師資力量協助蘇聯專家工作並隨班學習。
蘇聯專家在專修班的講授中,除了理論講授外,更重視課間影片作業的實習,學校為此在原來演出科的基礎上建立了實習辦公室,增添了影片實習設備和教學輔助力量。四個專修班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先後拍攝了《小白旗的風波》、《眾叛親離》等九個聯合作業影片片斷,演員專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劇《仇敵》和《第十二夜》。周恩來總理親臨觀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並接見蘇聯專家與學員,對專家的教學和學員的學習成績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1955年7月,北京電影學院籌建小組「關於籌建北京電影學院工作的報告」,經文化部上報政務院。周恩來總理於7月24日親自批示給高等教育部並由綜合教育司於8月4日正式列人計劃。
從表演藝術研究所第一個演員班到專修班這一電影教育的初建的歷史階段,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急需與發展輸送了576名名專業的畢業生。這其中,如:酈子柏、印質明、趙聯、龐學勤、李孟堯、孫羽、張天民、林汝為、林農、王炎、於彥夫、董克娜、楊靜、於洋、張桂蘭。李文化、魏鐸、沈傑、常彥、阿達等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以及汪流、余倩、劉國典、孔祥竺、韋彰等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1956年6月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電影學校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任命電影事業管理局局長王闌西兼院長,建院後,校址設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專業學系設置為電影導演系、電影演員系、電影攝影系和放映師范專修科。同時參加了全國統一招生。三個本科系(四年制)還要進行專業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招收了86名學生。他們正是新中國電影隊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放映師范專修科招收了29名大專科學生。三個系的課程設置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講座課。在共同課方面又分:政治課、文藝史論課、外語、體育課。教材、劇目、參考書目等方面雖也有中國民族藝術教育傳統的內容,但教學計劃的框架基本上採取的是蘇聯電影教育體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電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
1959年,增設了電影美術系,本科五年制。並進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決定新成立的北京電影工程學院的電聲、化工、機械三個專業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轉人電影學院,建立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電影文學系,由文化部文化學院轉來二年級15名學生學習電影編劇和電影藝術理論,於九月初開學。
1963年,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撤消後,美術系在校學生轉入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美61屆)繼續學習。
從1960年到1965年,由實驗電影製片廠組織的本科生各屆畢業班攝制的聯合畢業作業,短故事片20部、71本,紀錄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龍》、《大木匠》、《父子倆》三部短故事片、《高爐電花》、《裝卸之歌》二部紀錄片曾在中國國內發行上映。
這一時期,教學對象主流是本科系各專業,但仍堅持著為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在職幹部。1959年曾建立過短訓部,為各電影製片廠培訓了「新聞編導」、「新聞攝影」、「錄音」、「洗印」四個專業的學員273名;這一年還舉辦了表演師資進修班,聘請蘇聯表演藝術家尼·潘可娃來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師資進修班結業,演出了蘇聯話劇《樂觀的悲劇》。攝影系舉辦了「電視攝影幹部短訓班」、「科教電影攝影短訓班」,導演系舉辦了「科教影片導演進修班」,工程系舉辦了「放映師范專修班」。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措施,1960年表演系試招收了一屆初中畢業生的六年一貫制的兩個教學班。
從1960年開始,學院攝影系先後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派來的學習電影攝影的留學生,導演系也接受了阿爾及利亞的留學生。
1959年3月,北京電影學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託,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攝制定期的新聞雜志片《北京新聞》,以反映北京市各條戰線的建設、發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兩期。與此同時,還攝制了《建設密雲水庫》及北京工業、北京農業等方面的大型紀錄片多部。
《北京新聞》於1960年被評為北京市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到1962年秋共發行了63期,由於電影膠片進口銳減,市委決定暫停攝制。
六十年代初期,課程設置加強了史論課的建設,增設了《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藝術概論》,制定了《學生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教育完全陷於癱瘓。1970年5月,全體教職工下放部隊農場勞動,接著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設備、影片資料、圖書移交出去,電影學院被掃地出門。
這一時期,電影學校在壓力下先後招收了「工農兵學員」的大專、中專、進修班等22個專業班。
「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了原建制北京電影學院。
文化部為迅速重建北京電影學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長王闌西任組長,盧夢、 鍾敬之、申伸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撥亂反正,恢復了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五個系本科的招生,文學系先以舉辦進修班主逐步恢復本科招生。舉辦表演師資進修班,各系並舉辦幹部專修班。為給民族地區 培養電影幹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內蒙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表演、攝影、美術、錄音四個專業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羅光達、周傳基以觀察員身份赴澳大利亞參加 CILECT(國際電影、電視高等院校聯絡中心)會議之後,學院先後派出考察團考察了東、西方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電影電視教育的現狀。
繼學院學術委員會恢復、創辦《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之後,建立了電影理論研究室,並先後組織了一系列有關電影美學、中國電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國優秀影片的創作實踐、電影與電視等專題研討會。教師們先後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及報刊、雜志上發表了有影響的論文300餘篇。各專業教師先後完成的理論專著有70餘種,其中《攝影曝光控制》、《攝影鏡頭的性能與選擇》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國家一級),《元美學》、《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獲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87年-1992年間獲國家及部級優秀教材獎共9種。
在史論課的建設方面,重建了7個國家的「電影研究」課程以及35門選修課程。
實行「學年學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兩年後根據學分成績,少數學生按大專畢業,其餘繼續學習)並在1985年級6個專業的新生班試行。
畢業生在教師指導的畢業演出中,其畢業作業《中彩》、《童年往事》、《隨風而去》分別獲得國際大學生奧斯卡電影節獎和東京國際大學生電影節的特別導演獎等。

北京電影學院於1984年被吸收為CILECT的會員學校,並於1988年被選為理事學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託,由學院主持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電影、電視培訓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亞太地區22個國家和地區的35個高等影、視院校代表。
1984年,電影學院受權招收碩士研究生,並逐年擴展研究方向和擴大招生人數。此後又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研究方向為電影歷史和電影理論的碩士研究生教學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培訓中心,
1991年5月,學院制定了《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發展規劃綱要》。
1992年,學院決定建立「金燭獎」、「北京電影學院獎」,前者為獎勵在校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和職工;後者則為表彰學院師生及歷屆校友在電影創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電影作品而設立的榮譽獎,以弘揚電影教育並推進中國電影藝術的提高。獎項分大獎、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獎七項,1993年5月5日,舉行了首屆「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金燭獎」頒獎大會,獲獎作品及作者名單以金字鐫嵌在校園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建立了跨校雙學位學制班。從1994年開始並擴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計劃。
1995年,與中國攝影家學會合作辦學,成立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另外北京電影學院董事會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國家廣電總局簽約共建北京電影學院,根據共建協議,北京電影學院還將在通州區建設佔地面積500畝的新校區,建成後可保障6000名學生在校學習,將比目前的學生培養規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電影學院舉行建校65周年慶典活動; 中信國安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電影學院簽署了關於聯合辦學的戰略合作協議,北京電影學院相關專業的二級學院將陸續遷址到位於河北香河的中信國安第一城。

J. 北京電影學院是在什麼時候創辦的

這是中國至今唯一一家專門培養電影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它的前身 是由著名電影事業家陳波兒創辦於1950年7月的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所以該學院將這一天作為自己的成立日。1951年5月改建為中央電影局電影學校。1952年南京大學、蘇南文教學院和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等有關電影專業的部分並入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6月1日正式命名為北京電影學

閱讀全文

與蘇州和順路北京電影學院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見惡魔電影完整200分鍾下載 瀏覽:500
不死族殺狼族是什麼電影 瀏覽:547
法國跟鋼琴有關的電影 瀏覽:225
電影演員溫韜 瀏覽:983
私人影院都是什麼電影 瀏覽:17
韓國電影換男朋友有什麼 瀏覽:933
黑白記憶電影完整版 瀏覽:45
一部講二戰的電影男女主有床戲 瀏覽:742
黑洞電影韓國結局 瀏覽:706
國產電影十二個人演員表 瀏覽:890
電影愛情公寓最後歌曲名字 瀏覽:156
開封電影院有哪幾個 瀏覽:414
關於韋小寶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51
什麼英文電影比較好看的 瀏覽:16
到哪裡找到英文字幕的電影 瀏覽:444
代買電影票一張票多少錢 瀏覽:799
大王叫我來巡山是什麼電影里的歌 瀏覽:145
海韻影院電影網站 瀏覽:706
十大經典愛情電影排行榜 瀏覽:800
禁毒帶你歸家電影觀後感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