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哥斯拉大戰金剛》劇情幼稚,為何也能吸引大波觀眾
繼《哥斯拉》、《哥斯拉:怪獸之王》、《金剛骷髏島》後,《哥斯拉大戰金剛》是怪獸電影宇宙的第四部,也是第一部將兩大人氣怪獸放在一起比拼的電影。雖然說在劇情上這部電影比較老套,甚至稍顯幼稚,但依然能吸引觀眾們進入到電影院里觀看這部電影。這是因為觀眾對這類電影的期待並不在劇情上,而且哥斯拉和金剛之間的對決充滿噱頭,人們自然願意買單。
總的來說,即便劇情幼稚,也不影響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熱情。
『貳』 98版的哥斯拉為什麼這么弱,最後既然被人類幹掉,連光線都不會噴
因為它是大蜥蜴,不是哥斯拉!製作方借哥斯拉的名頭而已,片子出來一片差評,東寶官方也不滿意,日後親自鞭屍
『叄』 哥斯拉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
哥斯拉前期是壞的,後期變好。
1、哥斯拉一代目(初代)
簡介:一種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罕見海棲爬蟲類和陸生獸類的中間形態生物的殘存個體,因氫彈試驗的影響而出現在地面上。最初在太平洋上出現並襲擊貨船,後經大戶島在東京登陸,造成巨大破壞。
最終在東京灣被芹澤博士發明的水中氧氣破壞素(核能氧氣素/氧氣破壞者)殺死。
其初稿形象的設計可能參考了在中國古代文物形象中常見的辟邪神獸。
2、哥斯拉二代目(昭和)
再次出現的哥斯拉,最初被發現於岩戶島,早期和初代一樣是以破壞為生的恐怖怪獸,但後期逐漸變成打擊惡勢力的正義使者,同時形象上趨於擬人化。本代哥斯拉也是出場最多,外形變化最大的一隻,後期作品一直生活在小笠原島上。
(3)為什麼哥斯拉電影那麼黑擴展閱讀:
哥斯拉銀幕形象:
1954年的《哥斯拉》,將哥斯拉描述成身高50米、恐怖、巨大的破壞者,哥斯拉以其巨大身軀與熱線,彷彿只是為破壞而破壞般的蹂躪船隻與城市;再加上製作群刻意在電影前半段不公開哥斯拉的真面目;
僅以腳印、叫聲、腳部的特寫與受害者的慘叫聲營造其懸疑性與神秘感,以及與第五福龍丸事件,二戰原爆與冷戰核競賽等時事及歷史事件的切合,使《哥斯拉》得到極大的回響與票房成功、哥斯拉「人類之敵」的反派形象也就成為哥斯拉早期幾部作品的主要基調。
『肆』 如何評價 2014 年電影《哥斯拉》
從來沒有一部商業動作電影的劇本讓我感覺如此...無力,它的劇本問題太突出了。
很多人認為動作電影哪需要神馬劇本,「打就是了嘛」。但是要打架總得有個理由先吧?人物動機和線索得完整吧?什麼叫線索完整?比如,如果一個配角突然拉著主角念叨起「老婆孩子熱炕頭」或者「打完這一戰就回老家結婚」,我們即可預見到十分鍾後他的可悲命運——因為死亡flag已經立起來了。這招很俗,但放在商業電影中很有效,既能把故事編圓,也能快速調動觀眾情緒。而電影哥斯拉的劇本可能經過多人之手修改,很多線索有頭無尾,明明flag已經立起,後面卻沒有下文。
舉個例子:開頭男主的麻麻不幸遇難,臨死前對巴巴說:「照顧好我們的兒子!」男主成年後巴巴沉溺於找尋真相,和男主關系不好——鮮亮的親情flag——我的腦內便上演小劇場:「哦哦哦後面一定是巴巴發現真相後男主和巴巴冰釋前嫌最後世界和平祖孫三代其樂融融!!」
半個小時後巴巴也shi了....
!!!!我覺得自己被編劇猛抽了一耳光....
核彈這一段更離譜:一枚核彈,先是要炸,後來又要拆,最後還是炸。編劇你到底要拿核彈怎麼樣啊你說!你考慮過核彈這個道具的感情嗎?!男主是「拆彈專家」——最後一秒拯救世界flag——我的腦內又上演小劇場:「哦哦哦後面一定是男主為了核彈出生入死最後一秒成功拆彈拯救世界!!」
結果核彈還是爆炸了,身為拆彈專家的男主全片沒有拆除一顆炸彈...
!!!!!!我覺得自己被一群編劇飽以老拳....
既然如此編劇你給男主按「拆彈專家」的身份幹嘛?如果僅為了蹭美軍交通工具,隨便給個「大兵」身份不就結了?相比之下,「原來哥斯拉不是搞破壞的小怪獸而是正義的小夥伴啊!」已經不算surprise了...
還有一些類似於「這里撓一下那裡捏一下」的小問題,不算大紕漏,但還是讓人如坐針氈不吐不快。比如男主搭美軍便車時認識的小配角馬勒斯,兩人互動頗多,也沒有亮配角的死亡flag,我就想:「搞不好這個配角沾主角光環能夠倖存。」結果毫無預兆的,這個小配角被Muto一巴掌pia飛...還有(戲份少得完全不象)女主在避險時突然腦袋發熱,執意與兒子分開走,我還以為會有什麼重大劇情發展比如和男主在亂戰中重逢之類的,結果,她除了作出恐懼的表情,就被埋入廢墟中了...
說來說去,這片最嚴重的劇本問題是:前面人類角色花了不少戲份鋪墊感情(開頭男主巴巴麻麻生離死別,巴巴那叫痛不欲生涕淚橫流啊,讓我以為這是一條重要的感情線索,沒想到就沒有然後了),後面統統醬油,都目瞪口呆的圍觀小怪獸斗毆去了....哥斯拉與人類又缺乏感情聯系(為什麼渡邊謙飾演的科學家如此信任哥斯拉?為什麼哥斯拉變成「城市救星」了?全片沒有交代或缺乏鋪墊),所以整個故事虎頭蛇尾,磕磕巴巴勉強把故事說完,但沒說圓滿。
「人類角色統統醬油」又帶來一個問題:這部電影太浪費演員了。本來商業電影中演員就是「道具」,只要保質保量完成功能性演出即可,但這部電影在聚集了那麼多奧斯卡/國際電影節獲獎/提名的實力派演員的情況下,劇本爛到演員連保質保量的發揮空間都沒有,也算少見。尤其是朱麗葉 比諾什和渡邊謙,一個打了好大一碗醬油,一個全片僅有一種表情,我理解影片採用大牌演員有宣傳之效,但我就是為演員不值...
有時候先天不足的劇本靠導演過人功力東補西補,好歹能給補圓了,運氣好不定還能成經典,比如《大話西遊》。但《哥斯拉》沒給補回來...說到這我想起《環太平洋》,你當然可以說它「俗」,但至少,幾個樹起的flag沒浪費,劇本圓滿,機器人就能放手毆打小怪獸,觀眾看著也舒心開心。所以劇本很重要啊同志們!!
『伍』 《哥斯拉大戰金剛》將上映,為何網友質疑電影都失去了靈魂
哥斯拉和金剛一直都是熒幕上特別經典的怪獸IP,哥斯拉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被設計出來,而金剛的歷史也差不多。一開始,以他們為主角的電影受到了很多電影迷的歡迎,人們不僅僅被巨大的怪物打鬥所吸引,還開始深入思考自然、人類和動物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說,金剛和哥斯拉的出現,目的是為了引發人類更深層級的思考。但是,現在有關他們的電影,似乎越來越偏向於商業,更加精彩刺激的打鬥,更加逼真的熒幕效果這些是有了,但是關於人性、大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卻慢慢變少了。
哥斯拉和金剛這兩個角色,我個人其實非常喜歡,但是強行把他們結合起來的做法,我卻不是特別看好。金剛這個角色引發人們思考的,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聯系,以及人類該怎麼和動物和諧相處,哥斯拉則引發人們對於地球、環境的保護意識,導演本來可以在這些理念上繼續深挖,但是他卻並沒有做,在這里,我們也只能祝《哥斯拉大戰金剛》不會變成一部口碑票房皆失的爛片吧!
『陸』 《哥斯拉2》豆瓣評分6.6,為什麼它的評分這么低
我覺得是文戲拖電影後腿了,大家都是來看怪獸的,主角一家確實搶戲。
故事就起源於上古時代,那個人類都是單純的時代,對著巨獸非常供奉。
金剛的後代小猴子,繼續生活在骷髏島。拉頓的後代小紅鳥也開始在岩漿里洗澡,失去了愛人的哥斯拉意志消沉再次潛入大海。那塊從天而降的隕石,被金剛後代的猴子看管,一切再度欣欣向榮。
總之動物的表演很好,人類的插入有點毀了。
喜歡就點個贊吧。
『柒』 哥斯拉,拍過幾部電影,全部都是夜晚比白天多,黑不溜秋一片什麼都看不清
看見等級就知道是什麼人 我想噴他也不會有反應
『捌』 哥斯拉身高300公尺,它是如何在近4000公尺的海洋里保持站立的
想必大家應該都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了吧,整部劇真的超級燃,真不愧是美國的大片啊,特效做得真是太棒了,簡直分不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了。
不過看完電影後,有細心的網友們就發現了,哥斯拉不過就三四百米的身高,為什麼能夠在四五千米深的海洋里保持站立的呢?不得不說網友們的眼是真的尖啊,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都沒有發現這個細節,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吧。
《哥斯拉電影》隨著2014年傳奇影業的暑期大片《哥斯拉》登陸內地,怪獸電影之尊——哥斯拉,這個電影史上人氣最高的大怪獸,在60歲生日之際,重回觀眾視線。
其實我覺得最真實的情況就是哥斯拉能夠自己在海里游泳,畢竟經常住在海里,即便是自己的身體重達9萬噸的重量,但是哥斯拉有很熟練的游泳技術,所以才能夠平衡的站著水面上,說道最後這只不過也是我的個人猜想,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還是要靠廣大的網友們了。
『玖』 電影《哥斯拉》的評價怎麼樣
2014年上映的由Gareth Edwards執導的這部怪獸電影,上映後漸漸被扣上「史上最不哥斯拉的哥斯拉」的噱頭。這個大boss一改往日的「怪獸」作風,搖身一變成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片子足足等了半個小時,終於出來了一個怪獸,卻還不是我們的主角哥斯拉,許多觀眾紛紛表示冗長的鋪墊簡直讓人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