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迪士尼電影logo的GIF圖片
『貳』 求漫威電影開頭的LOGO動圖!!
如無疑問望採納
你可以使用QQ、迅雷等播放器,在視頻播放時選擇截圖或Gif截圖選項,自製尺寸和長度
『叄』 跪求電影環太平洋中PPDC六邊形和老鷹的標志,高清大圖,矢量圖最好
『肆』 求電影地獄神探中的一個標志
撒旦之子獁門的標志記號。
「一個圓圈,裡面裝了十字,但十字大於圓圈。」
意為物質、精神二元不再平衡,物質大於精神。
圖片大致是這個樣子(自己畫的)
『伍』 這分別是那幾個電影廠商的標志
分別是:
米高梅
環球
華納兄弟
『陸』 電影的標志
以香港電影標志,舉例子如下。
1982年電影進入現代化,標志就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誕生。
我對香港電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這個時段的電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視野中。
最早進入我視野中的香港電影是成龍的功夫喜劇,《A計劃》、《警察故事》、《飛鷹行動》等等。之後陸續還有《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喋血雙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梟雄片。
這些電影幾乎就是我最早對於電影的認識,算得上是啟蒙意義,而即便今時今日這些電影仍舊能夠吸引到我。
這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不斷反思一個問題,香港電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結論是,原因有兩個:
一、香港電影絕少取材文學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編自漫畫),電影劇本都是原創;
二、劇本很多時候都是現拍現寫(即是香港人稱的「飛紙仔」),有時甚至無劇本拍攝(不僅僅王家衛如此)。
《阿飛正傳》(1990)
這在全世界的電影業中都是罕見的,好萊塢、日本、歐洲都不可能有這種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是如此為之(正是要以此與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法國舊電影傳統決裂)。
電影之於文學作品,它首先是一種感知,觀眾是先從影像中產生感知,產生快感(有強弱之分),然後才會產生認知,繼而形成一種意義。
換言之,它是從感知到表意的一個過程。文學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從文字元號中產生一種表意系統,然後才會慢慢產生一種感知。
再簡單點說,電影是快感在先,意義在後。無有快感,毋論意義。伯格曼、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無論有多麼復雜的表意,但首先他們都會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極端的《假面》《蝕》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對真理性問題(終極表意)始終糾結不放的戈達爾,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識形態顯露的電影中,都會有最強烈的感知表達方式。
香港電影即是因為這種絕對「原創」的劇本寫作法以及各種陰差陽錯(電影工業機制、歷史緣由、文化傳統、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構造等)的原因,准確的把握到了這種電影的特質。
一切以創造感知為第一要義,這在哪怕最小眾、最文藝的藝術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電影對於文學/文字元號的決絕放棄,造就了影像表達系統的無限豐富性。
香港電影的類型也是完全依據感知與快感出發,我印象中最深刻最歷久彌新的香港電影類型──英雄片、賭片、三級片(包括情色風月、施虐殘暴兩種)、鬼片──都是將感知,將生產快感放在第一位,將意義留在其後。
『柒』 電影中這些圖標,都是那些機構公司
STEREOTEC斯泰克公司是一家專注3D拍攝輔助工具的公司。
『捌』 找個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標志
你說的可能是聯藝的標志,1919年由卓別林創立。當時也屬於八大公司之一。那個標志是聯藝的經典標志,從門里走出的拄拐杖的小人正是卓別林的經典造型。不過聯藝在1981年被米高梅收購了,從那之後的電影就沒有這個標志了。
『玖』 電影開頭的這個是什麼標志
DC logo美國有兩大漫畫品牌,分別是漫威和DC。時代華納早在1969年就把DC漫畫公司收購了,而為了應對迪士尼2009年收購漫威的策略,2009年華納又將DC漫畫整編,更名為DC娛樂公司。DC旗下有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閃電俠、綠燈俠等超級英雄。代表作有:➤《蝙蝠俠》系列➤《超人》系列➤《蝙蝠俠大戰超人》
0世紀福克斯
20世紀福克斯電影製片公司(20th Century Fox),香港稱為二十世紀霍氏公司(英文名稱:20th Century Fox),是美國的電影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福克斯的科幻片簡直讓我著迷。《星球大戰系列》就是最經典,電影史上的神話啊;《決戰猩球》是我上大學看的第一部片,此後就迷上了看電影;《X戰警》系列總覺得夠酷;《機械公敵》簡直酷斃了,也讓我對威爾·史密斯這個黑人帥小伙有了更深的認識;《後天》、《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也來了。《機器人歷險記》,哈哈,太逗了,真過癮那。《虎膽龍威》系列讓我看足了布魯斯·威利斯的風采,還有李連傑的《龍之吻》、帥哥奧蘭多·布魯姆的《天國王朝》、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的《史密斯夫婦》、還有女主角是舒淇的《非常人販》……
城堡石 大堡礁
迪斯尼
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1928年3月誕生了一個世人皆知的形象--米老鼠。它開創了沃爾特·迪斯尼的今天。目前,沃爾特·迪斯尼以每年一部大製作的速度推出動畫電影,並多次問鼎奧斯卡。 在卡通世界與迪斯尼競爭、失敗者比比皆是。 從90年代開始,迪斯尼的動畫形象已不是單純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等老面孔,而是樹立了許多嶄新的動畫形象,各大競爭者只能望而興嘆。 1992年藉助《天方夜潭》的名篇《阿拉丁》,迪斯尼開始重新崛起,並擴大自己的知名度。隨後1994年的《美女與野獸》、《風中奇緣》等均受到人們歡迎。而《獅子王》一片更是確立了迪斯尼在動畫領域的霸主地位。 當然,迪斯尼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1995年的《101斑點狗》,到1998年的《蟲蟲危機》以及《花木蘭》,迪斯尼的視野不斷拓寬,使得人們一提起美國動畫片就與迪尼斯聯系起來。也許,迪斯尼天生就是美國動畫的代名詞。
『拾』 蜘蛛俠胸前標志的圖片 (高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