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音樂鑒賞課件ppt

電影音樂鑒賞課件ppt

發布時間:2022-09-02 16:03:01

① 影視音樂鑒賞怎麼寫呢我們老師就給我看看電影,然後就要寫了。。。2000字呢!

你可以嘗試從這幾個方面下手:
1.電影主題,電影所表達的是什麼,想告訴我們的又是什麼,存在什麼深刻的社會含義么?
2.人物,電影裡面的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他們分別在電影中的起到什麼作用,他們又反映了社會上的哪些人。
3.聲音,好的電影不只在畫面構造和演員演出方面給我們帶來震撼,更主要的是要有適合的聲音,或者說音效和背景音樂。看看主演有沒有他的專屬音樂,就是音樂響起就代表主演的出場,也可以說音樂是渲染氣氛的前提。
4.畫面,就是大概從光、人、景、色等方面分析,可以分析鏡頭的遠近,可以分析構圖的設計,可以分析光線和色彩的調試,或者分析鏡頭的晃動。
5.蒙太奇,看看是否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如有,分析一下。

② 如何製作音樂課PPT

製作課件PPT需要切合這節課的主題。
第一步,收集素材,體驗本節課的主題,比如賞析電影笑傲江湖的插曲片尾曲《滄海一聲笑》,那麼我們就需要收集到該插曲出現在電影情節中的視頻片段。
第二步,製作PPT,將圖片和視頻文件插入到PPT中,輔以文字簡介。
比如《滄海一聲笑》,曲作者黃沾與電影導演徐克是知交好友,徐克90年代初拍的許多古裝電影都由他配樂填詞。1990年,他受命為徐克的電影《笑傲江湖》譜曲,寫了六稿,徐克都不滿意,無奈之中,隨意翻閱古書《樂志》,看到一句話,"大樂必易"。心想最"易"的莫過於中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就反用改成"羽、徵、角、商、宮",到鋼琴前一試,婉轉動聽,聲色悠揚,頗具中國古曲風韻,於是就順著寫出了整條旋律,這就是今天你我所聽到的《滄海一聲笑》了。
這首黃沾作詞作曲的《滄海一聲笑》是199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其中一個版本是黃沾、徐克、羅大佑演唱的,黃沾大氣磅礴、徐克瀟灑自得、羅大佑滄桑透徹,整首曲子一瀉千里,暢快淋漓。
需要注意插入的視頻和音頻文件一定要跟PPT文件放在一個文件夾內,一起打包拷貝到教室電腦上,才能順利播放視頻和音頻類文件。

③ 高中音樂鑒賞說課稿

高中音樂鑒賞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鑒賞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音樂鑒賞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周村區實驗中學的豐彥,我要說課的課題是,花城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課本第四單元第二節第三部分「影視音樂」。

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六個方面把我的說課思路展示給各位評委老師,敬請指導。

一、【教材分析】

《音樂與社會》這一單元由「音樂的傳播與交融」和「大眾音樂」兩部分組成。本單元是課本的最後一個單元,是高中生最終提高審美能力的歸宿點,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必須讓學生認識到音樂既可以反映社會功能又能給予社會深刻的影響。

影視音樂這一課的內容非常豐富,要想在這一節課上讓學生鑒賞完所有的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由於我們學校高二有6個班是電腦班,有網路平台,師生可以在線交流,學生也可以上網查閱資料。所以我從影視音樂的體裁入手,每種體裁准備兩首影視音樂作品,在前一節課的最後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從一種體裁中選擇他們最喜歡的一首影視音樂作品,在課下查閱一下資料,選派一名代表介紹給大家,我來做簡單的補充。

我選擇的八首音樂分別是片頭音樂:《詹姆斯邦德序曲》和《動物世界》的片頭曲《just bule》;場景音樂:《泰坦尼克號》中的《弦樂四重奏》和《功夫》片段;插曲《再見,警察》和《牧羊曲》;主題音樂《辛德勒的名單》和《重整河山待後生》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了解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對電影音樂的進一步關注。

2、能力目標:培養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和配樂能力,使學生能夠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影視音樂,並能為影視片段或專題片配上合適的音樂。

3、知識目標:認識影視音樂的種類、作用,了解約翰.巴瑞和約翰.威廉姆斯以及什麼是音畫對位。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鑒賞,使學生初步體驗到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清楚的分辨出影視音樂的體裁,並能為影視片段配樂。

四、【教法】

「生本課堂」是一種新提出的教學形態。就是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本堂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為影視片段配樂等教學活動,運用啟發、分析比較、練習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教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積極思考與探究。

五、【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高效地參與學習,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引導。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引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運用多媒體課件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並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引導他們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鑒賞分析、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享受快樂的學習過程。

六、【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我主要設計了五個環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拓展與探究。

1、組織教學:

我在每一節課的課前五分鍾都安排了一個環節叫做「夢想舞台」,讓四個學生一組,分組展示自己的才藝,其中有一個是主持人,然後根據他們的表現得分並計入學期末的學分認定,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2、導入新課:

本環節我用兩段不同的《泰坦尼克號》導入,一段沒有音樂,一段有音樂,讓學生找出區別,使學生初步感受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並引出課題。

3、講授新課:

(1)導入課題後,展示課件,影視音樂從體裁上可以分為片頭音樂;場景音樂;插曲和主題音樂,然後按照課前的分組讓學生上台來介紹他們選擇的影視音樂作品

下面我根據上課的情況給大家做簡單的介紹

第一組片頭音樂:學生從中選擇的作品是《詹姆斯邦德序曲》,學生是這樣介紹的:007系列是電影史上一個傳奇。這首作品由英國作曲家約翰.巴瑞創作,他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具有動機性的音樂主題,在每部影片的開頭都會出現,這個主題由低音彈撥樂器演奏,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也使全系列片的音樂得以統一,從音樂上給影片確定了風格。

然後我給同學們介紹約翰.巴瑞的生平和什麼是片頭音樂。

第二組場景音樂:學生從中選擇的作品是《功夫》,學生是這樣介紹的:功夫這部電影一共出現了30幾首場景音樂,周星馳出場時播放的是《十面埋伏》,斧頭幫出現的時候播放的是《我不入地獄》,剛才咱們聽到的這首最經典叫《流浪者之歌》,樂曲速度極快,給影片增加了緊張的氣氛。

然後我給同學們介紹什麼是場景音樂。

第三組插曲:學生從中選擇的作品是《牧羊曲》,學生是這樣介紹的:《牧羊曲》是影片《少林寺》的插曲,這是一首洋溢著似水柔情的女聲獨唱,歌詞樸素清新、優美動人。被很多專家認為是中國流行樂壇的經典之作,它與《少林,少林》在影片播出20多年來在少林寺日日響起,從未間斷過,可以說沒有少林寺這部電影也就沒有現在的少林寺。

然後我給同學們介紹什麼是插曲,並強調插曲不是器樂曲,它一定是歌曲。

第四組主題音樂:學生從中選擇的作品是《辛德勒的名單》。學生是這樣介紹的:這部作品由著名的猶太籍小提琴家帕爾曼演奏,旋律優美動人,給人以深情、憂傷之感。影片畫面是辛德勒救出的猶太人和他們的子女排著隊伍,在辛德勒的墓石前放小石子以示紀念,人們緩緩地走著,音樂也緩緩的奏著,讓人心酸、讓人悸動、讓人震撼。

然後我給同學們介紹約翰.威廉姆斯的生平和什麼是主題音樂,同時向學生介紹影片的另一首插曲,並提出問題:電影中那個場面令人觸目驚心,一個充滿血腥暴力的場面,配樂居然是一首平靜祥和的童聲合唱,你覺得這樣合適嗎?讓學生討論,並順勢引導:這種手法叫音畫對位。

(2)在這四種體裁當中插曲和場景音樂學生很難分辨,所以我准備了兩首影視音樂作品讓他們辨別,分別是《西遊記》中的場景音樂和《城南舊事》中插曲《送別》,讓學生認識到插曲一定是聲樂作品,場景音樂一般都是器樂曲。

在學生清楚的了解了場景音樂和插曲的區別之後,讓學生判段這樣一句話,電影過程中出現的音樂,除去片頭音樂和片尾音樂外,所有的音樂都屬於場景音樂。這句話是教參上的一句話,相信這個時候學生應該能判斷的出,這句話是錯誤的,除了場景音樂還應該有插曲。藉此可以告訴學生課本上的知識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要善於運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去判斷,盡信書不如無書。

通過欣賞這么多的影視音樂作品,學生應該對影視音樂的作用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時我讓他們分組討論並總結,學生回答完之後出示課件做相應的補充。

4、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我會先總結本堂課的內容,然後課件展示「學有所獲」讓學生回顧本堂課的知識點,梳理所學,加深記憶。

5、拓展與探究:

課尾,我准備了一段卓別林的無聲電影片段,並給學生四段音樂,讓他們選擇哪段最適合,第一段是一段悲傷的音樂,第二段是一段恐怖的音樂,第三段是匈牙利五號的音樂,第四段是加沃特舞曲。學生很可能在第三段和第四段音樂上有爭議,其實這兩段都可以,藉此可以告訴同學們,為影視作品配樂不是唯一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6、作業

我出示幾張我們學校的照片,請同學們為學校紀錄片配上合適的音樂,下節課開一個簡短作品展示會,看看哪些同學配的音樂最合適。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鑒賞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鑒賞》教材第二單元《喜劇美》。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的情感體驗,培養興趣愛好,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徵,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的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

2.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新意識。設定適當的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等,發展學生想像力,進行音樂實踐創造。

二、教材分析

1、《音樂的喜劇美》是湖南文藝出版社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第二單元的內容,在前面我們已經體驗了音樂的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和悲劇美,為本節課體驗、分析音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在選材上,作品包括歌劇《洪湖赤衛隊》的一個唱段,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跳蚤之歌》。使學生從中獲得輕松愉快、活潑詼諧的感受。

三、學情分析

高中生他們知識面寬,理解能力増強,對音樂能進行一定的概括歸納,但欣賞能力仍停留在感性欣賞的層面,課堂的主動參與性不強,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我將視聽、演唱結合,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樂美。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歌劇《洪湖赤衛隊》選段《這一戰打得真漂亮》,歌曲《跳蚤之歌》等,了解音樂要素在喜劇美音樂中的作用,掌握喜劇美的音樂特點。

2、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從中體驗喜劇美的韻味與愉悅感。

3、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探究創新能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教學難點:喜劇美在音樂中的體現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1、介紹創作背景 2、播放作品 3、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 4、再次聆聽作品。5、學唱音樂主題

三、拓展欣賞

辨析具有喜劇風格的音樂

總結喜劇美的特點,進一步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課前先播放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電影,是卓別林試演一個理發師在為客人刮鬍子的片段。第一遍欣賞時是無聲視頻,然後加上音樂再次欣賞,學生思考:這段音樂與卓別林誇張、可愛的畫面相結合有什麼特點?引出喜劇的內涵:誇張、滑稽、幽默。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共鳴,學生從中體驗到喜劇美的特點通過音樂能夠更好地表現出來。

二、欣賞

1、介紹創作背景:在欣賞《這一仗打的真漂亮》和諷刺歌曲《跳蚤之歌》兩首作品時,首先是我了解學生課前搜集材料的情況,熟悉劇情。教師用精煉的語言使學生從創作背景中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

2、播放作品,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作品,然後師生一起探討:(20分)

如:《這一仗打得真漂亮》 這首歌曲是通過怎樣的音樂語言來表現內容的?體現了音樂喜劇美的什麼特點?哪些地方體現了風趣幽默?

再比如《跳蚤之歌》:作品塑造了哪幾個音樂形象?如何來體現的?力度記號、變音記號、跳音記號有什麼作用?歌曲體現了喜劇美的什麼特點?

我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方面來分析。同時親身體驗,如師生一起打節奏、視唱等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感受音樂的幽默、詼諧、諷刺的特點

這部分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引導啟發、師生交流,運用合作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將想像、辨析、比較的方法貫穿在教學中。

(1)笑聲的對比。如《跳蚤之歌》中多次笑聲,加強了歌曲的戲劇性,每一次的笑聲有什麼不用呢?我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學生學唱進行體會。

(2)通過表格的形式,從音樂要素的角度學生通過體驗,對比《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的音樂風格的異同。

設計意圖:運用辨析比較法,將探究性學習貫穿在欣賞過程中。體驗喜劇美的詼諧的情韻及作品中說唱音樂的風格特點。

4、再次聆聽作品。

這一環節重點強調學生聽得意識,學生在理解了音樂內涵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像,在音樂中感受快樂。

5、學生學唱音樂部分主題,重視音樂實踐。

設計意圖:通過練唱,積累音樂素材,學生親身體驗,感知作品的風格特點及所要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三、拓展欣賞

1、欣賞鮑元愷的《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驢》片段。感受喜劇美帶來的快樂。

2、通過聆聽看秧歌主題,師生一起試著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作品的歡快詼諧的情緒。

設計意圖:體現師生互動、和諧課堂。

辨析具有喜劇風格的音樂

1、看《貓和老鼠》片段,分析音樂的表現形式

2、聽《江河水》《漁舟唱晚》《山村來了售貨員》《舉杯吧朋友》片段,辨析哪一首是喜劇美。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

四、總結喜劇美的特點,進一步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八、板書設計

喜劇美

作品

表現手法

拍子

演唱形式

旋律

《這一仗打的真漂亮》

詼諧、幽默

四二拍

領唱、齊唱

旋律輕松活潑

說唱音樂風格

《跳蚤之歌》

諷刺、擬人

四四拍

獨唱

旋律不和諧,半朗誦半歌唱曲調

九、教學反思

本方案的設計,著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通過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但教學中一味的依靠視頻影像,雖然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力,但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發展。同時,由於流行歌曲的影響,學生對課本上的音樂還是抵觸,對音樂的深入理解有難度,所以,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應根據實際合理設計、安排,教學方法上突出合作教學。

;

④ 電影音樂的特徵及作用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ccmce.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⑤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

影視音樂是音樂和影視的結合,當音樂一旦融入影視之後,就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音樂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一:影視音樂的審美意蘊研究

影視畫面與影視音樂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影視作品的畫面更加有活力,而且還能將視覺的東西聽覺化,讓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更為深刻。比如,我們會在燈光閃耀或者是星光燦爛的時候用鋼片琴表達,也可以用雙簧管或者是長笛來描述生機勃勃的清晨,還可以在微風吹拂的時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顫弓效果使這種感覺更形象化……這樣的情景交融可以讓觀眾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聽覺上的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實例來說,鋼琴所抒發的感情是非常優越的,因此,在紀錄片《冬獵》中,當冰雪覆蓋自然的景象出現時,就會響起一陣透徹且明亮的鋼琴聲,為了突出樹掛的特色,鋼琴快遞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將枝頭掛著冰凌的景象表現出來,通過音樂使整個畫面更有激情,刻畫的景象更深刻。音樂既能展現畫面真實的感覺,同時還能將所要展示給觀眾的意境傳達出來,在形似的同時做到了神似,使畫面極富感染力。

畫面往往只能表現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內心是無法形象地表現的,這時,影視音樂就能很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通過烘托背景氛圍來側面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1.烘托環境的氛圍。影視作品的環境氛圍是不能通過視覺觀察出來的,而影視音樂則可以通過旋律和樂器的變換來烘托背景氛圍。例如,電視劇《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展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情愛情故事,來展現一個封建社會大家族的興盛和衰敗,以此來表達封建社會註定會終結的主題。根據這一作品,作曲家創作出了一系列以悲為美的音樂作品。使整個作品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悲涼的氣氛,細膩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些音樂作品不管是歌詞、旋律還是和音響,都將這種悲情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整個作品的背景都展現出一種悲傷的氛圍,讓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運都在悲傷的氛圍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時代的氛圍。影視作品還能通過影視音樂來烘托時代的氛圍。比如,電影《祖國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被許多的青少年所傳唱。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有關兒童的電影,所以,這首插曲就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童真童趣。歌詞和旋律刻畫了一副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在美麗的北海公園劃船遊玩的景象。展現出孩子們在最純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將北海公園的美和孩子的歡樂描繪得出神入化,讓我們每當看到這部電影或者聽到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個美好的時代。這正是影視音樂對時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襯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僅從影視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視音樂也可以將其襯托得很完美。例如,電影《黑駿馬》,這部影片攬盡了草原遼闊坦盪的風光,同時捕捉到了草原上豁達強韌的生命力,向觀眾呈現出一種寬闊的胸襟,而由騰格爾作曲的主題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將草原的美通過音樂展現出來,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能讓人想到遼闊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點。音樂常常可以將一個民族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張藝謀導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這部電影的插曲《十面埋伏》運用中國的傳統樂器琵琶,將十面埋伏的那種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同時也將我們的民族特點得以突出。

音樂對觀眾的影響往往是經過潛移默化的,它會帶著觀眾走進影視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觀眾可以在聽到影視音樂的時候自然而然聯繫到影視劇中的橋段,以此來將影視作品與影視音樂聯系起來。例如,曾經紅遍中國的香港電影《甜蜜蜜》,其中由鄧麗君演唱的主題曲《甜蜜蜜》堪稱經典。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時,既浪漫又心動,這首歌曲用甜美的聲音唱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甜蜜和幸福。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現實的壓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終在異鄉無意間聽到《甜蜜蜜》時四目相對,好像經歷了好幾個世紀,讓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現,因此,這首歌曲貫穿整部作品,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繪得生動、形象、具體。

自1893年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電影”就轟轟烈烈地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的提高,電影製片商發現單純的影視作品再也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於是影視音樂登場,它在擴展電影內涵、豐富電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時音樂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結合影視劇情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電視”也應運而生,它使音樂和影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更加富有內涵,而影視也更加傳神。

(一)連接影視劇情

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太過繁復的劇情有時因為時間關系並不能細細講述;而多個主線同時發生的時間也不能同時描繪。所以經常會出現多個片段連續剪輯的鏡頭,這時,單純的畫面已不能圓滿地表達清楚細節,就需要利用音樂來銜接劇情,讓觀眾更深刻地領會電影內涵。比如在《無間道2》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倪家為了鞏固自己黑幫的地位,而決定殺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於倪永孝心思縝密,計劃周全,鞍山行動幾乎在同時進行,所以導演用了大量剪切鏡頭分段描述刺殺四位頭目的過程,這時背景音樂開始演奏,從行動開始就彌漫著一曲凄涼的口琴演奏,舒緩、哀傷、壓抑。使觀眾沉浸其中,大量鏡頭的切換也顯得自然、流暢,更讓觀眾深刻地體會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領悟到黑社會的殘酷。設計非常巧妙,背景音樂在此時承擔了非常重要的銜接的作用。

(二)總結影視內容

在電影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因果塵埃落定之時,再多的鏡頭畫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達內涵的時候,音樂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總結、評價電影,給觀眾靈魂上以更深刻的沖擊,而且如果使用得當既不會使音樂顯得突兀,也不會讓畫面太過尷尬。比如:在電影《花木蘭》中,戰爭開始,泥土血水漫天,戰馬旌旗飄揚的戰場上,披堅執銳策馬奔騰的花木蘭出現。此時《木蘭情》這首音樂開始演奏,詞曲融入大量中國風,能使人產生較強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遼闊而大氣,以馬頭琴為主、古箏為輔的演奏工具更鮮明地表現出戰爭場面的震撼,與影片整體以及場景非常符合,結合強勢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看著在血流漂櫓的戰場上廝殺的花木蘭,都會不禁心生感慨,為花木蘭的命運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時也為花木蘭的堅強而自豪。這時的背景音樂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個點題的作用,無需再多的畫面描述,花木蘭那種在命運面前不輕易低頭、勇於直面困境的頑強心態得以完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且以音樂的形式烘托出來更讓觀眾有種只可意會的快感,更加強化了電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視主題

一般來說成功電影的內涵並不容易讓人輕易領會,但台詞和音樂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導演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觀眾去結合音樂細細品味,比如:在《大話西遊》中,初次看這部電影,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單純的一部喜劇片,但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這么簡單,在影片最後,孫悟空踏著七彩祥雲出現,與紫霞仙子在空中糾纏時,背景音樂《天地孤影任我行》開始演奏,最後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擋住了牛魔王的一擊之後說“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音樂也達到了高潮,那種凄美的愛情結合蒼涼雄厚、豪氣悲壯的音樂頓時讓人淚流滿面,這時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觀眾才突然醒悟,這根本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講述凄美愛情的黑色幽默劇,劇情的轉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嚴的音樂才讓觀眾有了醍醐灌頂的覺悟。不得不說影視作品中音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視的主題。

根據本文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背景音樂是影視藝術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手法。音樂這種特定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種將人的情感超脫出畫面,外化成為一種動感意向的形式,以虛幻又充滿張力的聲音運動幫助觀眾進行審美思維的塑造,最終成就了影視音樂獨特的魅力。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二:淺論影視音樂的節奏藝術

一、影視音樂節奏與其他影視聲音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

影視音樂作為聲音要素在影視作品中與之伴隨的還有人聲和自然聲,由於同屬於聲音物質,影視音樂的節奏一定會受到這兩種聲音要素的直接影響。在某些學者的觀念里,整個影視聲音就像是具體音樂,也就是其他聲音就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把整個影視聲音作為特殊的音樂來認識。這里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但音樂與其他聲1342013年第4期音之間的緊密關系我們不能忽略。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影視聲音設計中,由於其他聲音要素的客觀性和確定性較強,而影視音樂卻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機性。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音要素,它在創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技術性原則就是節奏。下面,我們分別來分析音樂與人聲、自然聲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的形態特徵。

(一)音樂與人聲的復合節奏

在有對白的情節中,人聲與音樂的的結合主要是縱向結合,它們結合形成的節奏形態可以分成主要三個類型:對應、對比和互補。在這里,我們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像多聲部音樂一樣去量化分析兩個聲音層的節奏,但我們可以用它們表現出來的節奏特徵進行分析。在某些節奏點上,有時甚至可以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從多聲部音樂的節奏特徵來看,對應性節奏基本上不改變原來的節奏特徵,但可以起到豐富和加強的作用。這在影視音樂與人聲的結合中是一樣的,比如快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在影視作品中,音樂會加強對白的節奏,同時還會加強語言的情感性。節奏的對比就是一個節奏層為快速,另一個節奏層為慢速。從理論上來說,快慢速節奏的結合就是互相綜合。如慢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增強,同時情感性增強。而快速的人聲與慢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減弱。這種節奏形態帶來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節奏對比打破了視聽聯覺的習慣,音樂節奏成為前景,視聽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強。音樂與人聲的互補就是兩者的節奏在橫向上都是變化的,但在縱向上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復合的規律性節奏。在這里,由於音樂與人聲形成的音色節奏的加入使節奏的動力性更強,如人聲的節奏在橫向上是快慢快的進行,同時音樂的節奏在橫向上是慢快慢的節奏進行,那麼人聲與音樂就會在縱向上形成快慢結合,但在橫向上卻會保持相對穩定的聲音的復合節奏。音樂與人聲形成的復合節奏的節奏形態對於我們在給影片進行聲音設計時,特別是為一個有對白的情節配樂時,應該特別關注其他聲音在音樂節奏中的參與。比如有時為了聲音節奏的表現,我們會重新設計音樂的節奏。又如音樂可以參與復合節奏,但要考慮人聲的內容的表現。明顯的音樂節奏會影響語言內容的表達,所以特別在語言內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的聲音設計應該是,要麼音樂在聲場中置於背景,而語言為前景;要麼把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

(二)音樂與自然聲的復合節奏

自然聲與人聲一樣,許多時候會受到情節內容與畫面的影響,所以它的節奏非常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由於規律性節奏對於非規律性節奏的控製作用,當它與音樂結合時,人們會不自覺的讓它參與到音樂的節奏中。我們拋開自然聲的寫實以及表情的功能,從節奏的角度來分析它與音樂結合的復合節奏的形態以及特徵。自然聲與音樂的復合節奏同樣存在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形態。如快步的腳步聲與快速的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就是節奏的對應;密集的槍聲的快節奏與長音旋律的慢節奏的結合就是對比;格鬥中偶爾一記重拳與緊跟的音樂重音形成的一個以自然音為重音開始的音響片段就是節奏的互相補充。這里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人聲的表意性大於它的節奏性特徵,所以它參與音樂的節奏的傾向性較弱,而自然聲的節奏特徵卻比較明顯,所以在與音樂的結合時與人聲不一樣的是它參與音樂節奏的傾向性大大增強。此時如果自然聲與音樂在縱向復合節奏上不能體現節奏的一致性的話,就會形成不協和節奏,如果不協和節奏不是我們此時的表現需要的話,一般在聲場上採用音樂成為背景,而讓自然聲成為前景的聲音設計,或者讓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突出自然聲的節奏和自然聲的寫實和表情功能。

二、影視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形成的復合的聲畫節奏

(一)影視畫面節奏的理論

從文章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在音樂的節奏理論中,發音點、時值與停頓是節奏構成的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這可以認為是音符的一次運動或一個節奏點,而多次運動或多個節奏點就會產生節奏感。這種神經反射的時間間隔存在於聽覺神經系統對聲音的反應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覺系統中,如視覺對對象活動的反應所具有的時間間隔形成會構成視覺的節奏體驗。用音樂的節奏觀念,我們就可以來理解影視畫面要素中剪輯、鏡頭、畫內信息的節奏。在剪輯節奏的構成要素中,一個鏡頭的第一幀可以認為是發音點,持續時間可以認為是時值,最後一幀可以認為是停頓;鏡頭的節奏要素可以理解為鏡頭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也就是從鏡頭的起幅到落幅的過程。而畫內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運動,節奏也就是人和物的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

(二)聲畫節奏觀念

影視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態,它不僅受其它聲音要素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畫面節奏的影響。也就是說,影視音樂可以與畫面結合形成影視聲畫節奏。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被認為是電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娛樂性和滿足人們的視聽習慣。當然後來人們努力使音樂與電影協調一致,例如在情感和節奏上,但許多時候音樂與畫面在節奏上基本沒有什麼聯系。在有聲電影時期,音樂成為畫面的附屬,畫面的運動和節奏許多時候會配上相應節奏的音樂,這種方式被稱為按動作配樂,也叫米老鼠式編曲。當今時代,影視音樂成為影視藝術視聽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不是單純的附屬要素,而是有機的成分,音樂積極的參與敘事,表情以及運動。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節奏成為重要的載體。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結合所形成的聲畫節奏的形態特徵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從單一要素結合到多種要素復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偶然、隨機到主觀、互動的的過程。影視作品中畫面的節奏主要由剪輯、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構成。在實際作品中,它們有時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畫面節奏主要是由剪輯節奏構成,而有的畫面節奏主要由鏡頭運動節奏構成。一般情況下誰的節奏速度快,誰就是主要節奏層次或者說是前景節奏。如剪輯節奏的速度超過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時,剪輯節奏就是主要節奏層次和前景節奏。

(三)影視音樂與畫面的聲畫復合節奏形態

與音樂、人聲和自然聲的節奏關系一樣,影視音樂與畫面的復合節奏主要有三種形態: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聲畫節奏形態體現不同的聲畫節奏表現特徵。聲畫節奏對應就是音樂與相同節奏速度的畫面剪輯、運動、信息節奏的結合而形成的聲畫復合節奏。當影視畫面的節奏較快而此時音樂的節奏也屬於快速的話,它們就屬於對應性節奏。節奏對應時,聲畫節奏又可能出現兩種狀態,如以畫面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和以音樂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以畫面節奏為前景時,畫面內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內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音樂節奏為前景時,視聽感受被突出,外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們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關系而是音樂的節奏點與畫面的節奏點形成節奏重音。由於節奏要素的增加和節奏的一致性特點,節奏重音的動力性會大大增強。對比性節奏就是音樂的節奏速度與畫面節奏的速度形成對比,也就是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快而另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慢。它們之間會形成節奏動力互相影響的情況。如快節奏的畫面節奏與慢節奏的音樂節奏結合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畫面節奏減弱,內部心理情感節奏感增強。由於視聽節奏的不一致而使人們會去主動感受外部畫面節奏之外的內部情節節奏。而當畫面節奏為慢速節奏而音樂為快速節奏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視聽節奏感增強。互補性節奏實際上就是畫面節奏與音樂節奏兩者的節奏點互相補充。如剪輯節奏為慢速時縱向上音樂節奏為快速,橫向上當音樂節奏變為快速時此時縱向上剪輯節奏則變為慢速。互補節奏只是節奏的要素發生變化而節奏的特徵保持不變。互補節奏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如由於要素的增加,它的聲畫節奏動力被加強;還有就是在情節中聲音和畫面互相加強而互不幹擾。如在音樂與人聲的互補節奏中,音樂與人聲的相繼出現可以使人聲表達的信息內容不受到其他聲音要素的干擾。

三、影視音樂與其他聲音和畫面形成的復合節奏

⑥ 天空之城音樂鑒賞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那麼關於電影裡面的音樂鑒賞是怎樣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天空之城》音樂鑒賞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天空之城》電影音樂鑒賞
一、歌曲的抒情性

電影歌曲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抒情,而抒情性歌曲在影片中除了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外,還善於刻畫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與心境。它的功能具體表現為:刻畫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內心寄託和心理變化連接語言,強化語言表達的情感,加強影片的節奏,造成人物的情感體驗和抒發高潮。有的抒情歌曲還能達到潛台詞的作用,表明人物的主觀意識,或者起到解說的作用,表明作者的評論。 《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是開場音樂,經過樂隊的引子之後,奏出一段俏皮的曲調,隨後,進入悠揚的主題曲,雖然剛開始稍快的旋律像是在描述主人公和小夥伴相見的喜悅,但之後的一段婉轉動聽的旋律,綿長的讓人忘記了思考,忘記了一切,腦海里出現的是希達從天上墜落的情景,彷彿天使墜落人間。但最後的餘音卻又淺淺的流露出傷感來。這段音樂是《天空之城》的配樂靈魂所在,整個基調傾於傷感。讓人從心底感到一絲凄涼與哀傷。

二、歌曲的渲染功能

歌曲的渲染功能主要指歌曲渲染氣氛的功能,也就是為影片營造一種特定的背景氣氛,以達到深化視覺效果的作用。運用渲染氣氛歌曲的目的不是單純的解釋畫面,或者重負擴大影片的視覺效果,而是通過歌曲這種聽覺手段為影片部分或者整體地創造某種氣氛,增強聽覺感受,是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氣氛

對於歌曲和畫面而言,既抽象又具體,而歌曲就是把這種難以捉摸的情感色彩藉助一定的歌曲形象來表達出來,使畫面形象更加生動、感人。 當進行到崩潰的天空之城的時候,影片達到了高潮,《the collapse of laputa》不知不覺的響起。在希達和巴斯喊出毀滅咒語之後,天空之城開始慢慢坍塌墜落,曲子的旋律正是來自《天空之城》的主題曲。崩潰之時,沒有歇里斯底,只是童聲無詞的哼唱在寂靜中微微回盪,而和聲在背後此起彼伏的迫隨著。此時,主旋律的悲傷在這里被完完全全地流露出來,那是一種逝去的憂傷——天空之城的逝去,家鄉的逝去,文明的逝去,還有曾經擁有的過去。 影片結束的時候,《carrying you》緩緩升起,這首歡快的曲子節奏明快,為未尾的影片注入一些希冀的元素,但由於背景音樂的變換,少了些悲傷地氣息,多的也只是沉重的嘆息。

三、歌曲的描繪功能

有人把它稱為說明性歌曲,解說性歌曲。它是指用歌曲對畫面中賦予動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用獨特的音響特徵加以描繪,也就是用歌曲手段為畫面提供一種聲音的造型,有的可以從聽覺上強調和加快畫面節奏,加強心理的緊張程度。有的可以從聽覺上拉慢畫面的節奏,造成心理時間和實際時間的距離錯覺,有的還可以對影片所表現的事物和情景做神似的描繪。

《morning in slagg’s ravine》是影片中第三個地方出現的,這段音樂開始出現在主人公掉下鐵軌的場景,充滿著欣喜,驚奇,還有無法相信的感覺。主人公安然落地音樂隨之結束。第二天黎明開始的時候,這段音樂又響起,帶著希望和愉悅的音樂,希達還在睡覺,巴斯吹起小號,畫面轉向藍藍的天空,自由飛翔的鳥兒。

《discouraged pazu》這段音樂流落出哀傷,或許從一開始巴斯和希達相遇,接著一連串的 故事 ——天空之城的發現,直至消失,我們都無法挽回。如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自身的孤寂,以及長期壓抑的感觸。

結論: 或許有一首歌會讓你慷慨激昂,或許有一首歌讓你感到震撼人心,或許有一首歌讓你回憶起過去的美好與悲傷。但在我看來,一首歌是否好聽,是否能真正感動我們,取決於它傳遞了什麼。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同樣都是愛聽故事的。

歌曲里的故事雖然無法親眼相見,卻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讓我們去想像,歌曲中的主角會有不同,但卻經歷了相同的開始、過程與結局。生活可以是平淡無奇,可以坎坷不平。歌曲中的故事沒有平白直敘,在我們的腦海中,是最希冀的,愛恨情愁、悲歡離合與歌曲完全交融,也許這才是最好聽、最感人的一首歌。

⑦ see you again評析,賞析,關於音樂專業一點.初一音樂課期末考試ppt需要,非常感謝!

好吧 根據正反兩面來寫

首先看歌詞 從歌名我們就可知道 這首歌是為了懷念速度與激情男主之一保羅沃克而寫的 我們可以從歌詞中看到人們對於英年早逝的保羅深切的懷念、電影情節中兄弟們的感情 所以就歌詞而言寫的是挺感人的

再看mv see you again的mv播放量接近17億(youtube)歷史第二僅次於江南style 而mv中也不斷貫穿著電影系列中的種種情節 與歌詞相照應 而尤其是mv結尾那個片段更是十分感人 讓許多觀眾流下了眼淚 實際上男主去世事件本身就是一個催淚點的絕佳範本 而在mv里更是充分體現

最後分析最重要的歌曲本身分析 歌曲以鋼琴開場 打下氛圍與基調 至於charlie puth的聲音如何有磁性如何深情就不說了 wiz khalifa的說唱是一個亮點 以適中的語速 如同講故事般唱出歌詞 從而更能突出歌曲本身的感情

不過see you again這首歌能火很大程度上與電影和男主死亡效應有關 就單曲實力和耐聽程度而言可能不如uptown funk、thinking out loud等歌 但不得不承認 see you again的確是一首良心製作良心唱的歌

以上文字純原創純手打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電影音樂鑒賞課件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票超時能看下一場嗎 瀏覽:344
白蛇傳電影免費看完整 瀏覽:100
北海恆大電影院地址 瀏覽:622
柏林電影節將在線上舉行 瀏覽:830
找一部實驗室有異形電影 瀏覽:661
什麼腦電影 瀏覽:754
去哪看粵語電影 瀏覽:879
中文亂碼電影字幕 瀏覽:140
昆侖神宮王瀧正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915
電影少年沒的結局 瀏覽:53
電影旋風小子演員名單 瀏覽:74
大傻演過僵屍的電影 瀏覽:135
中國電影女性人物圖片 瀏覽:152
現在有什麼教育電影看 瀏覽:756
人和仙的愛情電影 瀏覽:115
奇幻變形記電影演員 瀏覽:661
韓國出演大尺度電影的男演員 瀏覽:293
賽爾號大電影4聖魔之戰中文 瀏覽:888
周筆暢合唱電影歌曲大全 瀏覽:578
老崔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