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金剛裡面那隻大猩猩是怎麼做出來的怎麼能做得那麼真
在攝影棚搭設全綠色或藍色背景,一名演員表演猩猩臉部表情,其他部分由電腦製作。
② 《金剛》中的大猩猩是真實存在的嗎
在現實中這樣巨大的大猩猩是不存在的。。如此巨大的生物所消耗的食物是十分驚人的。。它不符合物種進化的規律
③ 電影中那隻猩猩為什麼叫「金剛」
「金剛」是「King Kong」的形象音譯。金剛屬於一種叫做「超靈長金剛」(Megaprimatus Kong)的生物,由於電影中的是島上最後一隻超靈長金剛,所以叫金剛(King Kong),意為「王者金剛」。
金剛是電影《金剛》中骷髏島上的一隻巨大的靈長類生物,外形類似於大猩猩,它力大無窮,在故事情節中,為保護女主安,以一己之力單挑三隻v-rex超暴龍,最終將它們殺死。
(3)電影金剛猩猩圖片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基於其它各種大型猿類的習性類推,可以想像,金剛是一種以小家庭為單位的群居動物,雌性與未成年個體在(要比前兩者大得多的)雄性個體的保護下,生活於食物充足、視野開闊,且不易被外敵發現的林中高地。
作為一種典型的雜食動物,金剛的食譜以樹葉、嫩芽(特別是竹子的)、各種水果以及*(以黑猩猩作為參照)各種無脊椎生物或小型有脊椎動物為主。
交流
和其它猿猴一樣,社會交流及相應的溝通技巧,是維系金剛族群穩定性的重要環節之一,其中不僅包括了用以確定不同個體在族群內社會地位的吼叫聲,也涵蓋了如主軀干姿勢及多樣化、差異性明顯的肢體語言。
其中,最為標志性的,莫過於「敲擊胸脯」這一動作。除起到驅叱同族競爭者以外,「敲擊胸脯」的動作也是威嚇具有危險性的外襲之敵,但有時,即便只是幾下混濁不清的咕嚕聲,也僅足以嚇退部分骷髏島上的掠食者。
④ 金剛是怎麼拍出來的,真的有這么一隻巨猩嗎
金剛是通過電腦技術合成的,通過收集金剛的飾演者安迪·瑟金斯的動作合成,不是猩猩演的。
電影製作人員把一個演員身上的各個部位貼上感測器,特效工作人員通過運動捕捉技術捕捉演員的運動和臉上的表情。
然後輸入電腦里做出一個金剛模型,用攝影機拍攝下來,該模型的動作就跟演員所做的動作一模一樣。
《金剛》幕後製作
原本劇組認為紐西蘭是片中頭骨島的理想拍攝地,可走進紐西蘭雨林後,發現那裡同其他影片中的場景別無二致,根本不具備故事中所需要的險惡地形,所以劇組決定人工打造。
Weta公司的特效技師們最終完成了53個微縮布景和模型,其中最精細的莫過於由104000片人造樹葉、4500株藤蔓、25000棵微縮植物和220棵微縮樹木構成的微縮雨林,而最大的微縮景觀長38米、寬5.2米、高5.5米。
在設計頭骨島上的古生物時,主創人員刻意背離現實,注入了更多的奇幻和虛構元素,這一效果在雷龍四散奔逃和金剛大戰三隻暴龍的場景中得以最佳體現,其中每個用於數字掃描的恐龍模型均需1500小時才能完成[
⑤ 一個巨大猩猩和一個女人那個歐美片叫什麼
你說的是叫《金剛》吧?
電影《金剛》簡介
片名:金剛
英文名:KingKong
導演:彼德·傑克遜PeterJackson
編劇:菲利帕·鮑恩斯PhilippaBoyens
主演:娜奧米·沃茨NaomiWatts
傑克·布萊克JackBlack
亞德里安·布勞迪AdrienBrody
傑米·貝爾JamieBell
安迪·瑟基斯AndySerkis
羅伯·漢LoboChan類型:冒險/幻想
級別:PG-13(暴力、冒險場面)
片長:104分鍾
發行:環球Universal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2月14日
⑥ 在自然界中,銀背大猩猩和熊獅子它們兩個哪個厲害
獅子的話,我認為銀背大猩猩是很難打贏的,哪怕是母獅子,體重方面其實不會比大猩猩弱,成年的母獅子可以達到150kg左右,雄獅有200-250kg,並且獅子畢竟屬於貓科動物當中的佼佼者,大猩猩除了力氣大,智商高,其實攻擊力是比不上獅子的,能打贏花豹就已經是萬幸了,熊的話,如果是馬來熊,那麼大猩猩應該可以打贏,馬來熊個子太小,也就50-60kg,如果是大熊貓,黑熊,那麼可能兩者互有勝負,如果來的是棕熊,北極熊那樣的大型熊科,那麼大猩猩肯定是打不過的,畢竟體型差距擺在這里。
要是和熊比較,其實非洲大陸是不存在任何熊科動物的,按戰鬥力來看,馬來熊肯定不是大猩猩的對手,馬來熊是最小的熊科動物,體重也就大猩猩一半不到,而且熊的牙齒和爪子也沒有貓科動物那麼強悍,大猩猩放在熊裡面,估計可以和熊貓,黑熊,懶熊這一類熊科動物持平,不是棕熊和北極熊的對手。
⑦ 《金剛》里大猩猩爬的是哪座大樓
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是竣工於1931年4月11日的高層建築物,是美國紐約的地標建築物之一。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350號、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
它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築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樓(1931-1972共41年)。帝國大廈樓高381米、總103層,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線後,總高度為443.7米,該建築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築公司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建築。
帝國大廈既是一座多功能的寫字樓,同時也是紐約市的旅遊景點之一,大量遊客每天在該處排隊等候電梯登頂觀景。
(7)電影金剛猩猩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799年,紐約市將一處空地(位於百老匯和第六大道以東,麥迪遜大道以西,第33大道以北,第36大道以南)以26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用於開發農場。
1893年,威廉·華爾道夫·阿斯特(William Waldorf Astor)拆掉他位於第五大道和34街交界處的一所豪宅,建起了第一家奢華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Astoria 1893)。
1896年,威廉的表弟、同時也是他鄰居的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在附近建成同樣大氣華麗的阿斯特拉酒店。後來兩個酒店之間以一條300多米的長廊連接起來,並成一家,冠以「華爾道夫-阿斯特」的名字。
1930年3月17日,帝國大廈開始建設。在建築公司史萊夫,蘭布&哈蒙(Shreve, Lamb & Harmon)的帶領下,每周完成4層半的工程量。
⑧ 電影《金剛》裡面的大猩猩是怎麼做出來的啊
《金剛》裡面的大猩猩是用CG技術做出來的。
《金剛》是2005年上映的一部冒險電影,重拍1933年經典同名電影《金剛》,由彼得·傑克遜執導,娜奧米·沃茨、傑克·布萊克、阿德里安·布勞迪和安迪·瑟金斯等領銜演出。影片於2005年12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1933年的美國,一名勇於冒險的企業家及電影製作者,率領攝制隊伍到荒島拍攝,其中包括女主角安及編劇傑克,他們遇到恐龍及當地土著的襲擊,安發出的尖叫聲換來金剛的回應。
這只巨大無比的猩猩,連兇悍的恐龍也懼怕它幾分,偏偏它卻鍾情於安。安其後將金剛由荒島帶回紐約,但卻是它悲劇命運的開始。
(8)電影金剛猩猩圖片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原本劇組認為紐西蘭是片中頭骨島的理想拍攝地,可走進紐西蘭雨林後,發現那裡同其他影片中的場景別無二致,根本不具備故事中所需要的險惡地形,所以劇組決定人工打造。
Weta公司的特效技師們最終完成了53個微縮布景和模型,其中最精細的莫過於由104000片人造樹葉、4500株藤蔓、25000棵微縮植物和220棵微縮樹木構成的微縮雨林,而最大的微縮景觀長38米、寬5.2米、高5.5米。
在設計頭骨島上的古生物時,主創人員刻意背離現實,注入了更多的奇幻和虛構元素,這一效果在雷龍四散奔逃和金剛大戰三隻暴龍的場景中得以最佳體現,其中每個用於數字掃描的恐龍模型均需1500小時才能完成。
⑨ 電影《金剛》裡面的那隻「大猩猩」是怎麼弄的啊
我以前看過電視介紹這些科幻片怎麼製作的 就是人身上插些電線 連上電腦 做各種動作然後製作動物的模型 最後通過電腦技術合成的
⑩ 電影金剛裡面大猩猩為什麼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啊!
因為金剛早在1933年就被拍攝一個電影奇跡的誕生 ★1933年版
三位傳奇創造者
《金剛》的誕生要從它的三位經歷傳奇的創造者說起。
1920年,來自佛羅里達的梅里安·庫伯參加美國空軍並被派往歐洲參戰,在波蘭他結識了與他同齡的戰友恩斯特·舍德薩克,兩人從此成為一生的摯友與合作夥伴。1922年,愛斯基摩人題材的紀錄片《北方納努克》大獲成功,退伍後的庫伯和舍德薩克受到啟發,前往亞洲拍攝具有探險色彩的紀錄片。
1925年,他們合作完成了《牧草》,影片記錄下伊朗游牧民族翻越雪山的遷徙行動。兩年之後,他們又深入泰國叢林,拍攝了紀錄片《象》,展現當地土著和大象之間的一場爭斗。日後,《金剛》里那位專拍冒險片的製作人卡爾·丹漢便是庫伯和舍德薩克這段經歷的縮影。
隨後,庫伯和舍德薩克轉向劇情片創作,在《金剛》之前,他們就已經拍攝了《四片羽毛》、《最危險游戲》等多部作品。曾赴非洲探險的庫伯很早就對大猩猩產生了興趣,1926年有人在印尼捕捉到科莫多巨蜥並運回美國展覽的新聞,啟發了他編寫《金剛》劇本的靈感。
但這個設想卻未能立即實現,直到他遇到電影特效專家威利斯·奧布萊恩,才有了實施拍攝計劃的技術基礎。奧布萊恩堪稱好萊塢電影特效的鼻祖級人物,早在1915年,他就拍攝了短片《恐龍和失去的一環》,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微縮模型和定格攝影技術,像1925年的科幻片經典《失落的世界》便是他擔任技術導演的代表作。
,而且《金剛》是2006年第一部進口大片,新昆明影城於今日起將與全國同步上映該片。影片長度與國外上映時一致達2小時50分,這是繼《指環王Ⅲ》後放映時間第二長的引進大片。影片中的主角「金剛」,由於高科技含量和其逼真性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