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家衛《重慶森林》鏡頭運用的特點
重慶森林的攝影由杜可風擔當,以王家衛的風格,用鏡頭表現了角色的內心及影片的氣氛。
舉例特殊鏡頭一:林青霞在重慶大廈中尋找偷竊她毒品的那班印度人時,用的是手搖式鏡頭,通過鏡頭的搖晃反映了角色內心的暴躁及煩惱(角色內心);將手搖式鏡頭與特殊的藍紅色調,及配音結合,渲染了影片的氣氛,並將角色的內心烘託了出來。
Ⅱ 重慶森林 的這個畫面 的 光影 意識 哪位大神簡單的分析幾句
從《重慶森林》解讀王家衛電影中的色彩語言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是一個具有獨特的、頹廢地或者說是虛無的世界,雖然根據影片不同時代的設定、空間的設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寫的世界總是一樣的。
王家衛一-直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典型。他在剪輯《重慶森林》的時候自己也承認:「我不是在build,而是在破壞。」但他拍的幾乎所有電影還是一直 被視為香港電影純藝術方向的代表,許許多多的人都因為他的「其極具個人風格」而給予了-致好評。然而,我覺得他的電影有著太多的欲說還休,本身所負載的東西總讓人郁悶而又難以傾訴。
王家衛,或者說墨鏡王,這是大家給他的異乎常人的著裝風格給出的綽號,然而他的電影也像從墨鏡後面看人間,看事務,看情愛一樣,很有些昏暗的色彩,與此同時又具有一些油畫獨有的質感。
關於王家衛似乎一直 有著一-種非常分明的色彩畫面感。王氏電影中的光線總是暗淡的,最精確的形容詞就是曖昧,他用光影營造一-種頹 靡暖昧的氛圍,讓無數小資男女為之拜倒。關於墨鏡王的電影,我覺得整個色調都是偏暗的,昏暗沉重,但是卻又可以在這樣子的色調基礎上賦予抑或是華麗或是荒謬的色彩,給人一種無所適從的色彩充實感,但是又可以通過畫面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活動...
我的手機 2020/4/25 18:31:20
從<重慶森林》這部片子而言,整個片子的基調都是昏暗的,林青霞與金城武在酒吧的相遇,即是是昏黃的燈光,明媚的金色假發,即使是一片 暖色調,給人一種溫煦慵懶的情懷的同時,但是於此同時的高光所給予的玻璃杯的質感,給人一種冷艷的體會。即使是在這么樣子的暖色調下,都市森林裡面的人與人之間的下意識的距離感還是給人以無法拒絕的
林青霞自始至終都沒有摘掉那副紅色寬邊墨鏡。因為她用墨鏡來防禦都市的不懷好意。金色假發,紅色墨鏡,綠色風衣,白色高跟鞋。這身鮮明的符號似乎驗證了她對這個混亂無常的都市的戒備。鏡頭捕捉到的林青霞風馳電掣,強悍孤標。
其實,《重慶森林》是關於一家小店,編號223和編號663的警察和各自的愛情故事,而片中的那個小吃店,整個的冷色調,熱情洋溢的店鋪老闆其實是面無表情的看客而已,他無所謂誰和誰好,關於泡女人的八卦。
灰白分明的冷色調,安安靜靜的冷光燈,油光滿面的店老闆,和聽著Californiadreaming 的可憐的老闆表妹,似乎都充斥著上帝俯視人間的上位者的淡淡的悲哀。
Ⅲ 重慶森林影評分析
《重慶森林》做為王家衛電影導演的經典作品之一,得到了成千上萬觀影者的青睞,也獲得了官方的諸多榮譽獎。
電影敘述了倆件產生在現代都市中的微小事情,描繪出現代城市中社交情感的細微關聯,並在總體上呈現一種煩躁不安的疏遠和曖昧關系。
與眾不同的拍攝技巧和出眾的背景音樂讓整部電影設計風格顯著,並含有較強的電影導演本人顏色和審美觀趨於。
在電影《重慶森林》中,金城武警察最執著的是鳳梨罐頭。可悲的是,吃了一個月鳳梨罐頭後,他和女朋友的愛情還是過期了。」失戀後金城武得出的結論是:在阿May心裡,我和這個(過期)鳳梨罐頭沒什麼區別。
鳳梨罐頭曾是阿May最喜歡吃的東西,金城武用鳳梨罐頭形容自己,換句話說自己以前是女友的最愛。殊不知正如這一鳳梨罐頭的服用限期是截止到5月1日一樣,金城武和阿May 的感情也到期了。
5月1日這一具體時間,則引喻的是感情的限期。因而,鳳梨罐頭的出現只是想表明一件事情:真正的愛情有期限的,是會到期的。
Ⅳ 《重慶森林》故事無頭無尾、隨心所欲,王家衛到底想表達什麼
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是一個朋友在看我湊上去的,看過之後我感觸很深。
這部電影雖不像現在的電影熱度高,但真的部不可多得的經典,是王家衛導演很不錯的作品。
影視講述的是倆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失戀的警察223與戴假發金發女殺手的愛情故事,第二個故事是速食店打工的女孩暗戀每晚買宵夜的警察663。這就是影片的大概內容就是這些。
影片名雖是「重慶森林」,但卻不在重慶拍攝,講述的也不是森林的故事,他有些一定的隱含意義。
《重慶森林》是由倆個內容不相乾的故事構成。整部影片有一種憂郁的氣氛,是部有都市氣息的電影。
影片旨在表現浮躁的世界裡人們的無常人生,王家衛的影片有自己獨特的點,因而也有自己特定的受眾群體。
「森林」指的應是城市,是城市的高樓大廈,他描繪的都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表現的是人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常性,這是很不錯的影片,耐人尋味,值得一看的。
Ⅳ 誰給我解釋一下《重慶森林》這部電影
到目前為止,王家衛總共完成五部他個人的劇情長片,所有影片都由他自編自導,
加上由他主導的工作班底,如攝影杜可風、美術張叔本、剪接譚家明、張叔本等,創造
出在影片主題、風格和形式上統一而具有演進色彩的特色,王家衛因而可謂中港台導演
里作者「風格」最強烈的一位。
電影始於劇本,王家衛擅長寫劇本,奠下他在影壇高人一等的優勢。一般電影劇本
,都以人物塑造和對白的寫作,構成戲劇發展的基本元素和故事肌理,王家衛塑造人物
的能力堪稱一絕,角色往往出場不久,就樹立鮮明的性格和特徵。例如《重慶森林》里
不斷喃喃自語的痴情警察金城武,打電話跟女友家中每個人聊天問好;天天為女友買宵
夜,卻不知女友真正喜歡吃什麼的警察梁朝偉、和古靈精怪的王靖雯。
王家衛精於設計特殊情境,如《重慶森林》里梁朝偉一再去買宵夜並與老闆對答、
及他的特殊生活習慣和行為,又如金城武吃鳳梨罐頭。透過人物這樣的習性和對事件的
反應,或直入角色內心的長篇獨白來塑造立即鮮明的人物,這是使他的電影能在開演不
久迅速抓住觀眾心理的獨家本領。
長篇人物內心獨白的寫作可能和王家為習於軋大明星零碎檔期,加上不斷在拍攝中
修改劇本有關,製作條件如此,迫使他在後制階段,必須就既有拍攝場面剪出來的影片
,佐以旁白加以銜接,所以王家衛的電影里,軋大明星愈多的影片,完成後的旁白數量
也愈多。這一點可以說明為何他的電影往往在結構上是由許多小段落所組成的不同故事
。但是卻也證明王家衛創作力的豐富,一部電影從開拍到完成,內容往往可以完全不一
樣。
王家衛所謂的對白常被形容為村上春樹式,那是因為兩人同樣具有戀物癖和對阿拉伯數字偏好的語法習慣,例如:「由這一分開始......」〔《阿飛正傳》〕、「我距離她最近的時候,只有0.01公分、五十七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重慶森林
》〕戀物癖加數字的語法、日常生活行為的儀式化等。一一成為樹立對話和影片風格的作者標志。構成王家衛影片肌理元素,正是這些屬於末世紀高度物質化、拼貼取樣的感性,在誇大的通俗文藝小說腔調里,帶有後現代重新包裝和反諷的意味,這里又可以看出王家衛對於創作的自覺性。
王家衛電影在敘事結構上雖然常常是斷裂、靠旁白補足貫穿,但這並不影響結構的完整性,因為在斷裂中處處是因段落間對比而來的沖突張力,或因類比而強化的主題。例如在《重慶森林》里是兩個不同個性警察的感情生活對比,一個多情纏綿、到目前為止,王家衛總共完成五部他個人的劇情長片,所有影片都由他自編自導,
加上由他主導的工作班底,如攝影杜可風、美術張叔本、剪接譚家明、張叔本等,創造
出在影片主題、風格和形式上統一而具有演進色彩的特色,王家衛因而可謂中港台導演
里作者「風格」最強烈的一位。
電影始於劇本,王家衛擅長寫劇本,奠下他在影壇高人一等的優勢。一般電影劇本
,都以人物塑造和對白的寫作,構成戲劇發展的基本元素和故事肌理,王家衛塑造人物
的能力堪稱一絕,角色往往出場不久,就樹立鮮明的性格和特徵。例如《重慶森林》里
不斷喃喃自語的痴情警察金城武,打電話跟女友家中每個人聊天問好;天天為女友買宵
夜,卻不知女友真正喜歡吃什麼的警察梁朝偉、和古靈精怪的王靖雯。
王家衛精於設計特殊情境,如《重慶森林》里梁朝偉一再去買宵夜並與老闆對答、
及他的特殊生活習慣和行為,又如金城武吃鳳梨罐頭。透過人物這樣的習性和對事件的
反應,或直入角色內心的長篇獨白來塑造立即鮮明的人物,這是使他的電影能在開演不
久迅速抓住觀眾心理的獨家本領。
長篇人物內心獨白的寫作可能和王家為習於軋大明星零碎檔期,加上不斷在拍攝中
修改劇本有關,製作條件如此,迫使他在後制階段,必須就既有拍攝場面剪出來的影片
,佐以旁白加以銜接,所以王家衛的電影里,軋大明星愈多的影片,完成後的旁白數量
也愈多。這一點可以說明為何他的電影往往在結構上是由許多小段落所組成的不同故事
。但是卻也證明王家衛創作力的豐富,一部電影從開拍到完成,內容往往可以完全不一
樣。
王家衛所謂的對白常被形容為村上春樹式,那是因為兩人同樣具有戀物癖和對阿拉伯數字偏好的語法習慣,例如:「由這一分開始......」〔《阿飛正傳》〕、「我距離她最近的時候,只有0.01公分、五十七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重慶森林
》〕戀物癖加數字的語法、日常生活行為的儀式化等。一一成為樹立對話和影片風格的作者標志。構成王家衛影片肌理元素,正是這些屬於末世紀高度物質化、拼貼取樣的感性,在誇大的通俗文藝小說腔調里,帶有後現代重新包裝和反諷的意味,這里又可以看出王家衛對於創作的自覺性。
王家衛電影在敘事結構上雖然常常是斷裂、靠旁白補足貫穿,但這並不影響結構的完整性,因為在斷裂中處處是因段落間對比而來的沖突張力,或因類比而強化的主題。例如在《重慶森林》里是兩個不同個性警察的感情生活對比,一個多情纏綿、偏偏在被女友甩掉後,遇到一個不能與人發生任何關系的女殺手。另一個散漫無心,完全落入暗
戀者布下的網羅。在人物積極、消極性格間對比情感的遭遇中,有得失的荒謬,也有對人生的感嘆。偏偏在被女友甩掉後,遇到一個不能與人發生任何關系的女殺手。另一個散漫無心,完全落入暗
戀者布下的網羅。在人物積極、消極性格間對比情感的遭遇中,有得失的荒謬,也有對人生的感嘆。
Ⅵ 誰能看懂《重慶森林》這部電影的!交流一下啊!看了3,4遍了,情商太低就是看不懂!
《重慶森林》由兩個基本不相乾的故事構成。兩個故事之間的關系,就像擦身而過的金城武和王菲。無限趨近,又無緣相交,只有0.01公分的距離。在這部影片中,時間又有精確的定義。由王家衛執導,主演包括梁朝偉、王菲、林青霞、金城武。 《重慶森林》之所以被奉為經典,一方面是影片所描述的故事和大部分人的感情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相似,容易產生共鳴;另一方面,就是影片的台詞,說的是那麼的有水平和富含哲理,你完全可以不看畫面,只聽,完全不影響你對電影畫面的缺失.兩段劇情,不同的人物,講的卻是同一個感情故事,對時間的痴迷,面對變故, 變還是不變,挑出人物內心深處的矛盾,這些是貫穿影片始終的兩點,這也是王家衛所有電影里都在追問和訴求的,當金城武買下所有即將過期的鳳梨罐頭,其實他清楚的知道那上面的日期只是自我安慰的借口,他以為5年的感情是不會那麼輕易的被改變,期望生日那天可以看到她重回懷抱,在這里時間已經替他說出了變還是不變,過期是個不可違背的時間,那麼變也就不言而喻的明白了.當他在酒吧說出「第一個進來的女人,他就會喜歡」的時候,應該是他一時的情緒所為,接下來和林青霞的對話,他生硬的將將自己的失戀強加在林的身上,巧妙用墨鏡為話題,死皮賴臉的喋喋不休,迫切的想傾訴,想去了解和被了解,這時候的他又是那麼的認真,倔強的像孩子那樣單純.林青霞卻說「人是會變的」,這就是她給的答案,也許她只是剛剛被幾個老外騙了以後的感慨,但在他和我們聽來,卻是那麼的刺耳, 此時的他也似乎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不能在自己騙自己了,應該試著改變,盡管是那麼的不請願,但面對現實,生活還是要繼續,但殘酷的卻是,他和這個女殺手註定是有始無終的相遇. 當我們還在品位和思考女殺手和男警察那有些偶然卻必然的相遇和分離的意猶未盡時,畫面突然的切換.男主角還是警察,地點變成了小買部,每天給女朋友買廚師沙拉的時候,老闆都會勸他變換一下口味,在某天他試著買了別的之後,女朋友離開了他,理由也許是那女的覺得改吃別的感覺不錯,既然吃的可以改口味,那麼人也應該可以,感情應該可以,梁朝偉和那老闆的對話,早已暗示了他們的分手,也許那一刻,他自己也在後悔,為什麼要買別的,換什麼鳥口味,此後他還是每天的光顧小買部,看不出一點由此帶來的影響,以為她也會在不久回來找他,這期間王非逐漸走進他的視線,暗戀他已久的渴望慢慢的被釋放,晃動的畫面、疾走的人群還有王非那看似漫不經心的搖頭晃腦,聲音極大的音樂,她所有的表現都是在極力的掩飾著自己激動和喜悅,他一直不想變,而她也許早在心裡巴望著他和前女友分手,她才不想一輩子暗戀,她希望改變這樣的局面,所以當真的變了以後,她所表現出來的異常都說明了這點,所謂的夢游只不過是她存心設下靠近和遺留的手段, 在她心裡,哪怕是和他短暫的相處,午後兩人靠在一起睡去的畫面,極大的滿足了她,還有那替他偷偷打掃房間的一段,欲遮還羞的女人柔情,在你追我藏的過程中體現的一覽無余,王非的表演極具特點,嬉笑、嬌羞還有那一臉的無辜,自然貼切和梁朝偉的內斂相得益彰,輕松不失韻味,有種薯片清脆的感覺,朗朗上口. 這個故事,王家衛還是把時間和改變與否作為了暗含的重點去描述,同樣是男主角面對失戀,不同的是,這回導演安排了一個身份恰當的女人讓他靠近,如果說金城武和林青霞的故事太過理想化,把同樣遭遇變故的兩人放到一起,同樣的都在思考要不要變,那麼勢必很難找到一個答案,我個人認為,那隻是導演自己心裡的一種狀態,正是他自己內心恪守著不變,所以才著力刻畫這么一個故事,試圖突破自己說服自己,林青霞和他如出一轍的墨鏡造型,似乎也說明了這一點,我想從林青霞口中說出的那些看似傷感的話,正暗合了導演的內心所想,也應該是他意思的真實表達,導演所堅持的不變面對現實的變,才會生發出那些意味深長的話語,當他自己也發現用這樣一個故事,很難說服觀眾,也很難給自己一個想要的結果,所以才有了第二個故事,可以看成是第一個故事的延續,講的更細,完整的一個失去得到,變與不變的故事,不像第一幕那麼游離,男主角在時間里逐漸被周圍的一切影響,雙方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也預留了很多空間給兩個人相處,但卻不能太過直白的去圓那樣一個嚴肅的主體,所以當一切都看似順風順水的時候,導演再一次提出了一個問題,給了梁當頭一棒,正當他准備重新開始,投入到下段感情的時候,王非卻走了,他實在想不出是什麼原因,以至於有那麼一刻他徹底的失望,信看都沒看就丟了,當他清醒過來,把信找回來的時候,他是經過思考的,那裡有他真實的訴求,看到的是被雨淋掉日期的登機證,這對於他來說至少是個可以期待,也許對於他們倆來說,暫時的分離,與其說是一種考驗,還不如說是一種負責的態度,一年後,當兩人再見的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他做了小賣部的老闆,而她成了空姐,一切又都回到了起點,變或不變也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導演以自己內心想法表現給觀眾的是一種不變的情懷,是一種理性思考後的回歸,什麼變什麼不變不應該是感性的,不應該是盲目的,是要以相互了解為基礎,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對方,金城武的女朋友說他不了解她,而梁朝偉亦不知道女朋友到底要什麼,結果一個不同味道的沙拉也會斷送了他們的感情,至於王非和梁朝偉,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對方,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用他們看似殘酷的變來說明不變的真意,人可以變,從這個到那個,感情可以變,從這段到那段,但只要懂得不變的真意,用心的尋找和等待,那麼一切又都是不變,梁朝偉和王非最後的相逢,也正說明這點,如果沒有經歷這一年的思考空間,直接給他們一個好的結局,那麼這部電影難逃一般愛情電影的俗套,那樣導演所要突出的不變就顯的蒼白無力,那樣的結合也只是另一段分手的開始而已,毫無意義。 所有導演希望自己的想法通過影片傳達給觀眾,作為藝術導演的王家衛更是如此,他不希望大家只是專注於一些表象化的東西,不是淺層次的共鳴,他所描述的感情更貼近現實里大家遭遇的,那些經典的台詞,曾幾何時也是自己嘴裡或心裡說的,王家衛更願意觀眾能從電影里汲取一種應該有的態度,通過自我的思考,最終找到那些不變的,不管是感情或別的都是好的,最近王家衛的《藍莓之夜》所要表達的也是這樣一個主題,在遇到失去一段感情又面對另一段感情的時候,不再是以往那樣的沖動,而是通過旅行思考的理性方式來找尋到最需要的感情,通過一路上看到別人各種各樣的感情,那些感情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出感情所有可能性,那麼哪種是自己想要的,一旦勘破,便是永遠的不變了,簡單的故事,卻值得深刻體味,王家衛也想以此喚醒那些還迷失在《重慶森林》里的人們,希望他們早日走出來, 去找尋真正的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