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恐怖電影音樂賞析論文

恐怖電影音樂賞析論文

發布時間:2022-08-31 22:01:23

音樂在恐怖電影中起到什麼作用

首先,以下我們提到的「恐怖」電影基本是指讓人產生恐懼恐慌情緒的電影,像《亞當斯一家》

(The Addams Family )這樣的恐怖喜劇系列,是不在我們本次的談論范圍內的。「恐怖」電影本身大體上是以超現實題材和現實心理驚悚題材為主,所以,電影音樂的表現根據不同具體的題材以及當時音樂發展的狀態不同而會有所區別。總的來說,「恐怖」電影配樂范疇更像是二十世紀現代音樂技法的集中體現,無論是無調音樂,十二音序列,還是在音樂中嘗試一些聲音造型的全新塑造,以及先鋒派們的實驗型作品,這里均有它們自己的一席之地。縱觀整個「恐怖」電影配樂史,在40年代逐步成熟時候之後,合成器成熟運用的七十年代前。主流「恐怖」電影配樂的形態基本可以從《金剛》(King Kong,1933 )的音樂中初見端倪。由於在當時動效發展的局限性,音樂是需要兼顧敘事功能的,因而從本質上來講,它對影片上所渲染的情緒產生影響是有限的。過,當時對「恐怖」題材的創新除了創作法本身(樂理小白,略去不表)外,還嘗試性的引入人聲管風琴這樣的在當時非常規編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化身博士》(Dr.Jekyll and Mr.Hyde,1931)了,雖然全片配礫也只是零零碎碎的一點,但當時的配樂師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注意到這些音樂表現問題了。

幾年後,從《科學怪人的新娘》(Bride of《狼人》(The Wolf Man,1941)這些作品的上映,櫟開始更願意輔Frankenstein,1935)、以浪漫主義關懷來體現人善怪惡的主題。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間,「恐怖」電影 配樂開始注重傳統交響音樂和環境音的結合和情緒引|導,最熟知的例子就是《驚魂記》(Psycho,1960 )和《大白鯊》(Jaws,1975 )了。就像這兩部作品裡,音礫運用創新的聲音造型,來代表了具體事件和具體事物,一定程度上,音樂代替了一部分如今更注重的影片音效上。比起四十年後,如今音樂、音效間再次相互影響,兩者界限越來越模糊,如此差距很大程度上還是由於音樂在當時的電影作品裡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當然,像《他還活著》(It's Alive,1975 )的開場音樂里,帶有早期「恐怖」配樂特製的作品也依舊存在,粗曠的銅管線條,同樣是對觀影者的一種沖擊。

❷ 請問哪裡有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下載

http://www.juben.cn/list_art.asp?ID=6280&page=1&content=content



免費注冊一下就可以下了
http://www.k555.cn/redirect.php?tid=5032&goto=newpost

如下:

巴黎聖母院(六場戲曲劇本)

碧城經濟文化沙龍主持

說明:根據雨果同名小說改編。因演出中有某些鏡頭可能被認為具恐怖性質,凡心臟狀態不佳或心理難以忍受者切勿前來觀看。

序幕
第一場:賣藝驚艷
第二場:遭劫受笞
第三場:傷情遇刺
第四場:被誣獲救
第五場:鳴鍾示愛
第六場:墮樓雪恨

出場人物(以出場先後為序)

格蘭古 – 落魄詩人,簡稱格
西蒙娜 – 命相術士,簡稱西
巴黎男女民眾若干,簡稱民
克羅德 – 主教,簡稱克
卡西莫多 – 鍾樓敲鍾人,簡稱卡
弗比斯 – 衛隊長,簡稱弗
衛士若干,簡稱衛
艾絲米拉達 – 賣藝女郎,簡稱艾
蹩腳小旅館店主,簡稱店
法官,簡稱官

序幕

場景:無名墓穴內,一片混沌。彌漫著凄風慘霧,感覺到晦暗潮濕。

時間:第六場結束之後若干年

幕後輪唱(在陰森恐怖的音樂背景聲中):
(女聲部)凄凄慘慘——(男聲部)凄凄慘慘,
(女聲部)悲悲戚戚——(男聲部)悲悲戚戚,
(女聲部)冷冷清清——(男聲部)冷冷清清,
(女聲部)尋尋覓覓——(男聲部)尋尋覓覓。

輪唱聲中幕升起。

寂靜,漆黑。片刻後似見有人影晃動,傳來盡量壓低聽不明白的交談聲。隨著腳步聲漸近,方可模糊地看出是一男一女兩個人(格蘭古和西蒙娜)緊張地在尋找著什麼。

格:(低聲)你能確定?真的是在這里?

西:(低聲)相信我,沒錯!水晶球指示的,就是在這兒附近。

格西兩人來回摸黑尋找,各自走圓場。

突然,格腳下撞上了什麼,他拚命地大叫起來並跌倒在地。西趕忙摸索過來。

格:啊呀,嚇死我了!

西:(上來掩住格口)噓,輕聲。讓我來。

西抖索著摸出火鐮,點了一次未果,第二次方才點著。西抖抖索索地探頭上前,格掙扎著撐起上半身也探過頭來。

追光照亮了舞台中央,地上有一雙形狀不一的白骨相擁。

西手中的火鐮落地,格恐怖地大叫著爬起來急奔下場。

舞台上恢復漆黑一團。只聽到西的獨白。

西:瞧,就是他們倆!最美和最丑配成的一對苦命人。

幕後合唱聲起。

幕後合唱:
美醜善惡誰知詳,
卑賤高貴現本相。
生不同床死同穴,
悲歡離合戲一場。

合唱聲中幕落。

第一場:賣藝驚艷

場景:巴黎聖母院廣場,舞台一角可見聖母院大門和高處的鍾樓,另一角內側可見行刑台。

時間:序幕之前若干年,狂歡節。

幕後合唱:
巴黎民眾傾巢出,
一年一度狂歡節。
各式人等齊登場,
滿街喧鬧不停歇。

合唱聲中幕升起。

舞台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各種雜耍練攤五花八門。亂哄哄的熱鬧,鬧哄哄的氣氛。

行刑台一側可見格蘭古喃喃有詞,在朗誦他新創作的歪詩;另一側可見西蒙娜念念有詞,在兜售她的生意。有的市民路經感到好奇,有的市民走過不屑一顧。

格:自由誠可貴,都由……平等來;自由誠可貴,都由平等來。自由誠可貴,都由平等來,再欲……尋根源,大家要……博愛。對對對,有啦。聽我從頭來念上一遍:自由誠可貴,都由平等來;欲再尋根源,大家要博愛。

西:來啊,來啊,水晶球,能知過去未來,看手相,幫助避禍消災。來來來,來啊,這位先生……;來來來,來啊,那位女士……

人群中忽有一人高喊,迅即其餘人眾呼應。此時只見聖母院大門緩緩打開。

民:看哪,主教大人要出來啦!

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克羅德一本正經地踱出聖母院大門,卡西莫多緊隨其後。

民眾再次同聲歡呼。克羅德向大家招手示意。

人群中部分民眾虔誠地跪求天主祝福,克羅德庄嚴地畫十字祈禱,然後清一清嗓子准備講話。

格和西在舞台兩邊同時背白。

格:看他驢嘴裡吐出什麼象牙來?!

西:嘿,他又要來代表聖父聖子啦。

克: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阿門。(在場眾人同聲附和:阿門)記住,神是不會偏待每一個人的。只有博愛,才有平等;沒有博愛,哪來自由?今天適逢狂歡節,我把我領養了二十五年的一個孩子介紹給大家。按照主的旨意,去愛每一個人。看看吧,撫養卡西莫多就是博愛的範例!

克把卡推至人群之前。

民眾驚呼:(亂哄哄地一片嘈雜)看,他長得多醜啊!一個駝背!五官生得不周全。我好怕!(這等言論充斥舞台,造成一陣騷亂)

克:靜一靜,靜一靜!
(接唱)
聽從聖父來教誨,
致力鍛造心靈美。
卑賤醜陋莫嫌棄,
人生最要講博愛。

(接白)卡西莫多,就在二十五年前的今天晚上,有人把你扔在聖母院的大門口。來,你對大家說一說……

卡(結結巴巴地):是是是,是……父親,我——我就是主教救活抱養大的……

克:遵從天主教誨,諸位一定都要牢記博愛兩字。大家......

❸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

影視音樂是音樂和影視的結合,當音樂一旦融入影視之後,就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音樂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一:影視音樂的審美意蘊研究

影視畫面與影視音樂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影視作品的畫面更加有活力,而且還能將視覺的東西聽覺化,讓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更為深刻。比如,我們會在燈光閃耀或者是星光燦爛的時候用鋼片琴表達,也可以用雙簧管或者是長笛來描述生機勃勃的清晨,還可以在微風吹拂的時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顫弓效果使這種感覺更形象化……這樣的情景交融可以讓觀眾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聽覺上的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實例來說,鋼琴所抒發的感情是非常優越的,因此,在紀錄片《冬獵》中,當冰雪覆蓋自然的景象出現時,就會響起一陣透徹且明亮的鋼琴聲,為了突出樹掛的特色,鋼琴快遞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將枝頭掛著冰凌的景象表現出來,通過音樂使整個畫面更有激情,刻畫的景象更深刻。音樂既能展現畫面真實的感覺,同時還能將所要展示給觀眾的意境傳達出來,在形似的同時做到了神似,使畫面極富感染力。

畫面往往只能表現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內心是無法形象地表現的,這時,影視音樂就能很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通過烘托背景氛圍來側面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1.烘托環境的氛圍。影視作品的環境氛圍是不能通過視覺觀察出來的,而影視音樂則可以通過旋律和樂器的變換來烘托背景氛圍。例如,電視劇《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展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情愛情故事,來展現一個封建社會大家族的興盛和衰敗,以此來表達封建社會註定會終結的主題。根據這一作品,作曲家創作出了一系列以悲為美的音樂作品。使整個作品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悲涼的氣氛,細膩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些音樂作品不管是歌詞、旋律還是和音響,都將這種悲情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整個作品的背景都展現出一種悲傷的氛圍,讓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運都在悲傷的氛圍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時代的氛圍。影視作品還能通過影視音樂來烘托時代的氛圍。比如,電影《祖國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被許多的青少年所傳唱。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有關兒童的電影,所以,這首插曲就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童真童趣。歌詞和旋律刻畫了一副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在美麗的北海公園劃船遊玩的景象。展現出孩子們在最純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將北海公園的美和孩子的歡樂描繪得出神入化,讓我們每當看到這部電影或者聽到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個美好的時代。這正是影視音樂對時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襯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僅從影視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視音樂也可以將其襯托得很完美。例如,電影《黑駿馬》,這部影片攬盡了草原遼闊坦盪的風光,同時捕捉到了草原上豁達強韌的生命力,向觀眾呈現出一種寬闊的胸襟,而由騰格爾作曲的主題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將草原的美通過音樂展現出來,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能讓人想到遼闊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點。音樂常常可以將一個民族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張藝謀導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這部電影的插曲《十面埋伏》運用中國的傳統樂器琵琶,將十面埋伏的那種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同時也將我們的民族特點得以突出。

音樂對觀眾的影響往往是經過潛移默化的,它會帶著觀眾走進影視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觀眾可以在聽到影視音樂的時候自然而然聯繫到影視劇中的橋段,以此來將影視作品與影視音樂聯系起來。例如,曾經紅遍中國的香港電影《甜蜜蜜》,其中由鄧麗君演唱的主題曲《甜蜜蜜》堪稱經典。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時,既浪漫又心動,這首歌曲用甜美的聲音唱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甜蜜和幸福。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現實的壓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終在異鄉無意間聽到《甜蜜蜜》時四目相對,好像經歷了好幾個世紀,讓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現,因此,這首歌曲貫穿整部作品,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繪得生動、形象、具體。

自1893年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電影”就轟轟烈烈地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的提高,電影製片商發現單純的影視作品再也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於是影視音樂登場,它在擴展電影內涵、豐富電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時音樂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結合影視劇情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電視”也應運而生,它使音樂和影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更加富有內涵,而影視也更加傳神。

(一)連接影視劇情

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太過繁復的劇情有時因為時間關系並不能細細講述;而多個主線同時發生的時間也不能同時描繪。所以經常會出現多個片段連續剪輯的鏡頭,這時,單純的畫面已不能圓滿地表達清楚細節,就需要利用音樂來銜接劇情,讓觀眾更深刻地領會電影內涵。比如在《無間道2》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倪家為了鞏固自己黑幫的地位,而決定殺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於倪永孝心思縝密,計劃周全,鞍山行動幾乎在同時進行,所以導演用了大量剪切鏡頭分段描述刺殺四位頭目的過程,這時背景音樂開始演奏,從行動開始就彌漫著一曲凄涼的口琴演奏,舒緩、哀傷、壓抑。使觀眾沉浸其中,大量鏡頭的切換也顯得自然、流暢,更讓觀眾深刻地體會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領悟到黑社會的殘酷。設計非常巧妙,背景音樂在此時承擔了非常重要的銜接的作用。

(二)總結影視內容

在電影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因果塵埃落定之時,再多的鏡頭畫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達內涵的時候,音樂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總結、評價電影,給觀眾靈魂上以更深刻的沖擊,而且如果使用得當既不會使音樂顯得突兀,也不會讓畫面太過尷尬。比如:在電影《花木蘭》中,戰爭開始,泥土血水漫天,戰馬旌旗飄揚的戰場上,披堅執銳策馬奔騰的花木蘭出現。此時《木蘭情》這首音樂開始演奏,詞曲融入大量中國風,能使人產生較強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遼闊而大氣,以馬頭琴為主、古箏為輔的演奏工具更鮮明地表現出戰爭場面的震撼,與影片整體以及場景非常符合,結合強勢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看著在血流漂櫓的戰場上廝殺的花木蘭,都會不禁心生感慨,為花木蘭的命運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時也為花木蘭的堅強而自豪。這時的背景音樂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個點題的作用,無需再多的畫面描述,花木蘭那種在命運面前不輕易低頭、勇於直面困境的頑強心態得以完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且以音樂的形式烘托出來更讓觀眾有種只可意會的快感,更加強化了電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視主題

一般來說成功電影的內涵並不容易讓人輕易領會,但台詞和音樂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導演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觀眾去結合音樂細細品味,比如:在《大話西遊》中,初次看這部電影,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單純的一部喜劇片,但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這么簡單,在影片最後,孫悟空踏著七彩祥雲出現,與紫霞仙子在空中糾纏時,背景音樂《天地孤影任我行》開始演奏,最後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擋住了牛魔王的一擊之後說“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音樂也達到了高潮,那種凄美的愛情結合蒼涼雄厚、豪氣悲壯的音樂頓時讓人淚流滿面,這時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觀眾才突然醒悟,這根本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講述凄美愛情的黑色幽默劇,劇情的轉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嚴的音樂才讓觀眾有了醍醐灌頂的覺悟。不得不說影視作品中音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視的主題。

根據本文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背景音樂是影視藝術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手法。音樂這種特定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種將人的情感超脫出畫面,外化成為一種動感意向的形式,以虛幻又充滿張力的聲音運動幫助觀眾進行審美思維的塑造,最終成就了影視音樂獨特的魅力。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二:淺論影視音樂的節奏藝術

一、影視音樂節奏與其他影視聲音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

影視音樂作為聲音要素在影視作品中與之伴隨的還有人聲和自然聲,由於同屬於聲音物質,影視音樂的節奏一定會受到這兩種聲音要素的直接影響。在某些學者的觀念里,整個影視聲音就像是具體音樂,也就是其他聲音就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把整個影視聲音作為特殊的音樂來認識。這里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但音樂與其他聲1342013年第4期音之間的緊密關系我們不能忽略。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影視聲音設計中,由於其他聲音要素的客觀性和確定性較強,而影視音樂卻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機性。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音要素,它在創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技術性原則就是節奏。下面,我們分別來分析音樂與人聲、自然聲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的形態特徵。

(一)音樂與人聲的復合節奏

在有對白的情節中,人聲與音樂的的結合主要是縱向結合,它們結合形成的節奏形態可以分成主要三個類型:對應、對比和互補。在這里,我們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像多聲部音樂一樣去量化分析兩個聲音層的節奏,但我們可以用它們表現出來的節奏特徵進行分析。在某些節奏點上,有時甚至可以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從多聲部音樂的節奏特徵來看,對應性節奏基本上不改變原來的節奏特徵,但可以起到豐富和加強的作用。這在影視音樂與人聲的結合中是一樣的,比如快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在影視作品中,音樂會加強對白的節奏,同時還會加強語言的情感性。節奏的對比就是一個節奏層為快速,另一個節奏層為慢速。從理論上來說,快慢速節奏的結合就是互相綜合。如慢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增強,同時情感性增強。而快速的人聲與慢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減弱。這種節奏形態帶來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節奏對比打破了視聽聯覺的習慣,音樂節奏成為前景,視聽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強。音樂與人聲的互補就是兩者的節奏在橫向上都是變化的,但在縱向上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復合的規律性節奏。在這里,由於音樂與人聲形成的音色節奏的加入使節奏的動力性更強,如人聲的節奏在橫向上是快慢快的進行,同時音樂的節奏在橫向上是慢快慢的節奏進行,那麼人聲與音樂就會在縱向上形成快慢結合,但在橫向上卻會保持相對穩定的聲音的復合節奏。音樂與人聲形成的復合節奏的節奏形態對於我們在給影片進行聲音設計時,特別是為一個有對白的情節配樂時,應該特別關注其他聲音在音樂節奏中的參與。比如有時為了聲音節奏的表現,我們會重新設計音樂的節奏。又如音樂可以參與復合節奏,但要考慮人聲的內容的表現。明顯的音樂節奏會影響語言內容的表達,所以特別在語言內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的聲音設計應該是,要麼音樂在聲場中置於背景,而語言為前景;要麼把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

(二)音樂與自然聲的復合節奏

自然聲與人聲一樣,許多時候會受到情節內容與畫面的影響,所以它的節奏非常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由於規律性節奏對於非規律性節奏的控製作用,當它與音樂結合時,人們會不自覺的讓它參與到音樂的節奏中。我們拋開自然聲的寫實以及表情的功能,從節奏的角度來分析它與音樂結合的復合節奏的形態以及特徵。自然聲與音樂的復合節奏同樣存在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形態。如快步的腳步聲與快速的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就是節奏的對應;密集的槍聲的快節奏與長音旋律的慢節奏的結合就是對比;格鬥中偶爾一記重拳與緊跟的音樂重音形成的一個以自然音為重音開始的音響片段就是節奏的互相補充。這里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人聲的表意性大於它的節奏性特徵,所以它參與音樂的節奏的傾向性較弱,而自然聲的節奏特徵卻比較明顯,所以在與音樂的結合時與人聲不一樣的是它參與音樂節奏的傾向性大大增強。此時如果自然聲與音樂在縱向復合節奏上不能體現節奏的一致性的話,就會形成不協和節奏,如果不協和節奏不是我們此時的表現需要的話,一般在聲場上採用音樂成為背景,而讓自然聲成為前景的聲音設計,或者讓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突出自然聲的節奏和自然聲的寫實和表情功能。

二、影視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形成的復合的聲畫節奏

(一)影視畫面節奏的理論

從文章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在音樂的節奏理論中,發音點、時值與停頓是節奏構成的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這可以認為是音符的一次運動或一個節奏點,而多次運動或多個節奏點就會產生節奏感。這種神經反射的時間間隔存在於聽覺神經系統對聲音的反應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覺系統中,如視覺對對象活動的反應所具有的時間間隔形成會構成視覺的節奏體驗。用音樂的節奏觀念,我們就可以來理解影視畫面要素中剪輯、鏡頭、畫內信息的節奏。在剪輯節奏的構成要素中,一個鏡頭的第一幀可以認為是發音點,持續時間可以認為是時值,最後一幀可以認為是停頓;鏡頭的節奏要素可以理解為鏡頭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也就是從鏡頭的起幅到落幅的過程。而畫內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運動,節奏也就是人和物的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

(二)聲畫節奏觀念

影視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態,它不僅受其它聲音要素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畫面節奏的影響。也就是說,影視音樂可以與畫面結合形成影視聲畫節奏。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被認為是電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娛樂性和滿足人們的視聽習慣。當然後來人們努力使音樂與電影協調一致,例如在情感和節奏上,但許多時候音樂與畫面在節奏上基本沒有什麼聯系。在有聲電影時期,音樂成為畫面的附屬,畫面的運動和節奏許多時候會配上相應節奏的音樂,這種方式被稱為按動作配樂,也叫米老鼠式編曲。當今時代,影視音樂成為影視藝術視聽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不是單純的附屬要素,而是有機的成分,音樂積極的參與敘事,表情以及運動。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節奏成為重要的載體。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結合所形成的聲畫節奏的形態特徵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從單一要素結合到多種要素復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偶然、隨機到主觀、互動的的過程。影視作品中畫面的節奏主要由剪輯、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構成。在實際作品中,它們有時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畫面節奏主要是由剪輯節奏構成,而有的畫面節奏主要由鏡頭運動節奏構成。一般情況下誰的節奏速度快,誰就是主要節奏層次或者說是前景節奏。如剪輯節奏的速度超過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時,剪輯節奏就是主要節奏層次和前景節奏。

(三)影視音樂與畫面的聲畫復合節奏形態

與音樂、人聲和自然聲的節奏關系一樣,影視音樂與畫面的復合節奏主要有三種形態: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聲畫節奏形態體現不同的聲畫節奏表現特徵。聲畫節奏對應就是音樂與相同節奏速度的畫面剪輯、運動、信息節奏的結合而形成的聲畫復合節奏。當影視畫面的節奏較快而此時音樂的節奏也屬於快速的話,它們就屬於對應性節奏。節奏對應時,聲畫節奏又可能出現兩種狀態,如以畫面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和以音樂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以畫面節奏為前景時,畫面內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內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音樂節奏為前景時,視聽感受被突出,外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們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關系而是音樂的節奏點與畫面的節奏點形成節奏重音。由於節奏要素的增加和節奏的一致性特點,節奏重音的動力性會大大增強。對比性節奏就是音樂的節奏速度與畫面節奏的速度形成對比,也就是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快而另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慢。它們之間會形成節奏動力互相影響的情況。如快節奏的畫面節奏與慢節奏的音樂節奏結合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畫面節奏減弱,內部心理情感節奏感增強。由於視聽節奏的不一致而使人們會去主動感受外部畫面節奏之外的內部情節節奏。而當畫面節奏為慢速節奏而音樂為快速節奏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視聽節奏感增強。互補性節奏實際上就是畫面節奏與音樂節奏兩者的節奏點互相補充。如剪輯節奏為慢速時縱向上音樂節奏為快速,橫向上當音樂節奏變為快速時此時縱向上剪輯節奏則變為慢速。互補節奏只是節奏的要素發生變化而節奏的特徵保持不變。互補節奏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如由於要素的增加,它的聲畫節奏動力被加強;還有就是在情節中聲音和畫面互相加強而互不幹擾。如在音樂與人聲的互補節奏中,音樂與人聲的相繼出現可以使人聲表達的信息內容不受到其他聲音要素的干擾。

三、影視音樂與其他聲音和畫面形成的復合節奏

❹ 誰能給我一篇1500字左右的電影音樂賞析的文章!急急急!!!!

首先我覺得《羅馬假日》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文藝電影.

在影片的後部在例行公事般的記者招待會上,一個聲音遠遠地從人群後傳了過來:「我想請問公主殿下,對於其他友邦國家之間未來關系的展望?」一直心潮起伏不能平靜的安雅公主,眼光輕輕掠過那個一直默默注視著她的、而她昨晚才剛剛愛上的、但早已命中註定今生無緣的男人,一語雙關地緩緩說道:「我對外交展望相當有信心,就如同……我和朋友之間的友誼一樣。」說完,她的眼神又輕輕回落到喬.白萊德那魁偉、她昨晚曾深情依靠的身上,不再多說一句話,而那表情又分明若有所待。這時,此前一直一言不發的喬,這一次終於堅定地迎了上去,微笑著同樣一語雙關地插話道:「我可以代表我的新聞社說一句話,我們相信公主的判斷是不會錯的。」安雅終於聽到了她最希望聽到的回答,她情不自禁地欣慰地笑了,「我很高興地聽見你這么說……」一語未了,四目相對,默默無言,一切盡在不言之中……然而(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這么多的「然而」呢!)正在這時,又一個聲音很不適時地遠遠傳來,打斷了他們默默無語的深情對視:「公主殿下,請問你所訪問過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安雅抬頭緩緩掃視了一下全場,然後再一次深深地注視了喬一眼,「每個城市都令人難忘,要想選擇哪一個城市,實在是太難了……」說著,只見她輕輕地舒了一口氣,但很快語氣堅定地回答道:「羅馬!無疑是羅馬!!」是的,羅馬!無疑是羅馬!!沒有人可以理解此時的羅馬意味著什麼,除了男主人公. 最後一個鏡頭男主人公站在龐大的皇宮里,周圍的人都散場了,公主也已離開,他只是站著安靜地端詳著,終於轉身,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寥落而寂寞的背影,一段愉快的愛情假日就這樣落幕了.

其實他們早就知道這只是一段短暫不會有結果的愛情.在舞會上逃脫後,當喬摟著渾身濕透、瑟瑟發抖的安妮坐在河岸邊時,喬的眼神是那樣真誠而溫柔。四目對視,喬和安妮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熾熱的愛火。喬情不自禁的抱住安妮,那樣深情而堅定地吻了下去。那一刻,我的眼角有些濕潤。我明白,喬的感情終於戰勝了理智,他已經無法控制的愛上了公主,深陷愛情的沼澤無法自拔。影片中兩人相擁熱吻時,我不能看到他們的表情,然而我卻清楚地感受到了他們內心的矛盾。一個是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一個是平凡的記者,他們此生註定無法在一起。然而,此刻他們暫時忘卻了一切煩囂和世俗的紛擾,沉淪在這浪漫而憂傷的夢里不願醒來。當安妮睜開雙眼,喬望著她,眼角湧出的,是一股莫名而惶惑的憂傷。兩人明白,這段愛情,是沒有告別的結局。

《羅馬假日》除了是一部愛情文藝經典電影外,它更象是一部羅馬觀光導覽電影,並因為這部電影的上映和成功,讓我們很好的感受了一回羅馬的觀光景點。片中公主因逃出皇室誤打誤撞遇到葛雷哥萊畢克演的美國記者,兩人游歷羅馬的過程,也是他們開始戀愛的過程。兩人在「真理之口」的俏皮對話,公主把手伸進真理之口被記者喬嚇到的經典畫面令我記憶猶深,記者喬伸手進真理之口突然大叫一聲假裝被真理之口咬住了,嚇了公主一跳趕快幫喬去拉手出來,原來這只是喬開的一個玩笑,這時他們就像是一對戀人讓人感覺到情人間的浪漫.在「許願池」許願的經過,騎著偉士牌饒過羅馬的大街小巷......

公主買花,還像平時接受獻花時禮節性地表示謝謝,並不知道要付錢;最後因為沒錢老闆還送了她一枝花,這一段讓人看了又覺得有點搞笑。公主去理發,理發師側頭問「剪了?」、「都剪了?」,他精心設計並打造公主的發型,完全像一個藝術家,相約晚上去船上跳舞;這些情節都很生動,也提示出了羅馬人的生活的一個方面。

而公主剪完頭發,在西班牙廣場的階梯上吃著冰淇淋的一幕,也深深牽引著我的心。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但這些事發生在一個的高高在上、尊貴典雅公主身上卻又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也讓我們了解到一個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對做一些平常的小事的嚮往。

更深一層:最後的最後,公主還是回到了她的宮殿,即使那是她的囚籠她也無法放棄;而記者喬,也轉過身,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公主的生命,回歸自己的生活。

無論未來會如何,各人的生活還是得按照既定的軌道過下去……

不記得誰曾說過:剎那就是永恆。想來,這便已經足夠了。

電影和小說里都充斥了太多的巧合和矛盾,二個人的故事或許就把一百個人的分量給用掉了……或許,公主安最初遇到的不是記者喬,而是諸如理發師某某、司機某某某……他們也會相愛吧,如果那些被遇到的人也如同喬一樣(善良?正直?)的話?然而,即使是電影,劇中人的「人生」也是不可逆轉的,從他們邂逅的那一刻、從喬決定把安帶上車、撿回家的時候……就決定了他們的故事已經拉開帷幕了。

但無論怎麼說,在我看來,這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的。擁有過童話般的美好,最終也回歸到現實。即使虛構的色彩很強烈、發生的幾率很渺茫……但比起其他那些天馬行空不知所謂只會灑狗血的東西,實在還是好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❺ 求電影音樂鑒賞論文

你好的!

⑴ 首先就不要有馬上畢業,最後一次花點錢就得了的想法
⑵ 只有自己寫論文,做設計才能順利的畢業
⑶ 在這里我給出方法,以及相關資料尋找的網址,請認真閱讀
⑷ 否則,真的可能導致預想不到的後果!
====================================================================

❶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創論文!
❷ 並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費的介面!
❸ 如果真沒有免費的介面,那就網路知道懸賞求助下載吧!
❹ 要是要外文的論文准備翻譯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谷歌學術】
❺ 需要什麼語言的論文直接就用相應的語言搜索!100% 能找到類似的!
❻ 至於翻譯,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弄通順就可以了!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❶ 其實,原創的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為你代謝的!誰願意花時間給你寫這個呢?難道你在空閑的時間原以為別人提供這種毫無意義的服務么?所以:還不如自己寫。主要是網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❷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這個很可能老師已經給你確定了】,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
❸ 通讀一些相關資料,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看看別人都從哪些方面寫這個東西!
❹ 參照你們學校的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接著要將提綱給你們老師看看,再修改。等老師同意你這個提綱之後,你就可以補充內容!
❺ 也可以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❻ 最後,到萬方等資料庫進行檢測【這里便宜啊,每一萬字才1塊錢】,將掃紅部分進行再次修改!
❼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❻ 西方電影欣賞《小島驚魂》論文

真正的恐怖片是心理恐怖,玩弄血腥鏡頭、故弄玄虛的配樂、一驚一乍的都沒太大意思,當時怕怕就過去了。而《THE OTHERS》則讓你看後越想越怕。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天,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房間原本只開了一盞小小的台燈。想不到我越寫越怕,總是覺得後脊樑骨一陣陣發寒,總是要回過頭去看看後面有沒有人。後面當然沒有人,但是我卻可以看到梳妝台鏡子里的自己。嘿嘿。最後還是忍不住,把房間的燈全開了。

很久沒看過這么精彩的恐怖片了,它很考驗觀眾的智慧。故事從頭至尾都被一個強烈的懸念牽引著,我們的思維如同主人一家三口,被囚禁在一所大房子里,百思不得其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謎底一經揭曉,便如醍醐灌頂,竟然……這種結局,我想沒有人會料到。知道了謎底後再細細一想,發現原來自始至終導演都埋了伏筆,只是沒有人會把所有的細節聯系在一起,也沒有人想像力豐富到如此地步。導演靠創意、懸念和氣氛完全控制了觀眾的心理和情緒。

《THE OTHERS》國內譯為《小島驚魂》,另一種譯名是《神鬼第六感》,我認為都是失敗的譯名。個人感覺譯為「不速之客」才能真正體現出這部影片的內涵:從葛瑞絲一家的眼光來看,三個傭人和維多一家是不速之客;而從後兩者看來,其他人是不速之客。其實就是除了自己人之外的其他人都是不速之客,這正接近了「THE OTHERS」的原意。尼歌.基曼的氣質與這部電影配合的天衣無縫,本來尼歌就很冷艷,再加上欣長的身材、蒼白的臉頰、有些神經質的眼神和固執的性格,想有縫都難。

葛瑞絲在故事中一直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中,又帶點惶恐不安,她的眼神大部分的時候都神經兮兮,最先令我起疑的就是她。她愛子女,卻又對他們異常苛刻,她的丈夫因為戰爭多年未歸,三人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里,她的心理有些變異。我一開始就懷疑她是精神分裂,影片中也通過鏡子做過多次暗示:葛瑞絲每次對著鏡子看到自己,眼神就很奇怪,有點不可置信的感覺。鏡里鏡外的兩個葛瑞絲,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虛幻的,恰好對應了她內心的二個自我。葛瑞絲殺死一對兒女,她是知道的,但由於她一直拒絕承認這個事實,於是潛意識造出了一個虛幻的「我」,這個「我」扮演了一個慈母的角色。這個「我」拒絕承認發生過的事實,也不承認自己已經死了,反而以「上帝給了我第二次機會」為逃避的借口,繼續生前的生活。她似乎已完全「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是什麼人,直到最終被招魂。

中間有很多細節頗有迷惑性,比如「要開第二扇門之前一定要確定第一扇門已經關了」。其實這個並沒有什麼玄妙,因為她的孩子得了一種怕光的病,關門是為了不讓光進來。那為什麼影片後段他們又不怕了?其實影片一開始他們就不怕,只是沒有嘗試的機會,因為一開始他們就已經是鬼了,生前的病就沒有了。這個邏輯從男僕人對葛瑞絲說的話「我的嫂子本來有風濕,可是有一天就不治而愈」推測出。他說的有一天就是指死亡。

三個僕人沒有惡意。但很多人一開始也會懷疑到他們有什麼陰謀。疑心從那封沒有發出去的信開始,而且老婦人的眼神總是閃閃爍爍,一問到關鍵的地方就躲躲閃閃。導演中間也安排一個細節來干擾人的注意力,就是老婦人總是拿葯逼葛瑞絲吃。其實他們原本是來告訴葛瑞絲真相的(即她們其實已經死了),但由於葛瑞絲太固執,在多次提示下一直不相信不承認,這讓他們終於「忍無可忍」。因此他們說「孩子好辦,主要是他們的母親,太固執了」。他們反復強調「是揭露真相的時候了」,其實就是沒有耐心耗下去,要點醒她的意思。他們在門外說的「人要學著和鬼和平相處」把葛瑞絲嚇得魂飛魄散,葛瑞絲當然的把自己理解成「人」,把他們理解成「鬼」。其實三個僕人的意思是「他們自己和葛瑞絲一家鬼,要和維多這家人和平共處」。因為所站的立場不同,所以產生了歧義。

再看一遍的時候我發現影片中所有警示的話都可以多重理解,在看到結尾之前,都難以猜出它真正的含義。要注意的是外國的鬼和中國的鬼不太一樣,中國的鬼白天不可以出來,照鏡子也看不到影子,外國的可以。還有一個原則是鬼看見、動過的東西只是幻覺,如果碰巧他們動過的恰好是實物,這時候鬼和人都會驚呼「有鬼!」。有人認為影片從邏輯上解釋不通,但如果重新看一遍的話就會發現之所以不通全都是因為自己看得不夠細。現在就從頭梳理這些蛛絲馬跡,解讀幾個暗示和幾點疑問。

一、 整個故事從迷霧重重的一套大宅子開始,這是最大的暗示。葛瑞絲家的霧總是不散,傢具房間永遠是灰暗的,而真相大白後演到維多一家就晴天了。

二、 葛瑞絲第一個鏡頭就是從睡夢中尖叫著驚醒過來。她為什麼驚醒?因為她做了一個「噩夢」,「噩夢」的內容就是她殺了自己的兒女,然後自殺。她以為是個夢,其實都是真的,只不過出於自我保護心理和無法接受自己罪惡的行為,潛意識里把真實當做了夢,然後又把虛幻當作了真實。從夢到醒的過程其實就是由生到死的轉換,醒來後她已經不是「人」了。

三、 僕人為什麼一夜之間都走掉了?因為她們全家都死了,僕人自然都走掉了。

四、 葛瑞絲對新來的老婦人說「它改變了一切,但我要冷靜的處理這些(大意如此)」。「它」暗示的應該就是殺害兒女的事情,冷靜的處理就是拒絕相信發生的一切,把它當作一個夢。

五、 安在吃飯的時候對老婦人說「媽媽瘋了」,後來又說過一次「媽媽又瘋了,像那天一樣」。「瘋了」暗示的就是殺人,「那天」就是出事的那天。

六、 安為什麼能看見維多?因為維多一家在招魂,估計先招的是她,因此她能夠暫時進入人的世界,看到他們。

七、 年輕的女僕為什麼啞了?因為她當年也不相信自己已經死了,最後終於知道真相,嚇得再也說不出話來了。所以葛瑞絲暗示說「我們有相同的經驗」。

八、 葛瑞絲的丈夫究竟是人還是鬼?是鬼,是孤魂野鬼,在外面游盪,找不到回家的路,葛瑞絲出門碰巧遇見他了。他的丈夫和她們一樣臉色蒼白,沒有活力。另一個證明是,知道真相之後,孩子說「如果這樣,那麼爸爸是打仗死了?」只有死了,他們才能夠會面。

九、丈夫為什麼要走?在安被靈媒上身,後被葛瑞絲瘋狂糾纏之後,安到父親處哭訴。之後葛瑞絲走進去道歉,丈夫問「你為什麼那樣?」葛瑞絲先說「我以為有鬼……」她的丈夫更正「不是指這個,是指那天。」同時的鏡頭安對尼哥說「媽媽又瘋了」,尼哥問她「像那天一樣嗎?」安點頭,反問道「你還記得那天的事情嗎?」尼哥好似痛苦的緊閉了一下眼睛「不記得了」。那天的暗示同上。丈夫因為不肯原諒妻子殺害孩子的行為而離開。

十、片中好幾次出現「你不要那樣喘氣!」應該暗示的就是被葛瑞絲的枕頭壓著喘粗氣。

最後葛瑞絲上樓看到維多一家,所有的疑問和幻覺迎刃而解。真相撲面而來,葛瑞絲再也無法偽裝,說出了他們都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愛他們的媽媽用枕頭殺了兩個孩子,然後開槍自殺」其實他們三個人早就明白這些,但同時選擇了逃避。

人鬼之間的糾葛還未真正結束,因為還會有新的人搬進。雖然他們大喊「這是我們的房子」,也只能人鬼共處
了。不同的是,他們是「鬼」了。
補充一點:
葛瑞斯在半夜聽到的鋼琴聲應該是後來搬進的一家「人」彈的,這在最後葛瑞斯瘋狂撕扯桌上的紙,而「人」看到的卻是紙片在空中紛紛碎落的情節中得到了印證。所以說人和鬼彼此是看不到的,在葛瑞斯反復開關門的時候,應該是那家人把門關上的。
補充一點:
葛瑞斯在半夜聽到的鋼琴聲應該是後來搬進的一家「人」彈的,這在最後葛瑞斯瘋狂撕扯桌上的紙,而「人」看到的卻是紙片在空中紛紛碎落的情節中得到了印證。所以說人和鬼彼此是看不到的,在葛瑞斯反復開關門的時候,應該是那家人把門關上的。
補充一點:
關於grace為什麼要殺她的孩子,應該是和納粹有關系。grace跟她丈夫說過:「我們都投降了,全島淪陷了,我們能怎麼辦?」再聯系她逼孩子們都聖經的段落,關於投降和說謊的部分,她殺孩子的原因不難理解。納粹來了,小島淪陷了,也許快要闖進他們的庄園,她心底里認為不該向邪惡妥協,因此殺了自己的孩子後自殺了。因為僕人們沒有對這棟房子的熱愛,不像grace那樣寧願「守著這座監獄」(和米爾絲一家一樣),所以一夜之間都不見了,或許被納粹殺了,或許投降納粹活著,都有可能。補充一點

男主人(軍人)沒有死:

1)他的打扮是戰場退役軍人,暗示他受重傷後已經退下火線。如果KIA的話應該是戰場上最後戰死的裝扮;

2)他說自己一直在找回家的路,暗示當時他處於彌留的狀態,重傷快到死的邊緣,在鬼門關的邊沿,所以靈魂能回到家中。

3)他說自己一直在流血,證明並沒有完全死去,而是處於生死掙扎的關頭。

4)他看見Niko後驚呆了,沒有任何喜悅的表情,暗示他明白妻子已經在陰間了。

5)他看到孩子後那種毫無喜悅,傷心欲絕的表情,明白他們也死了。

6)他回到家一直躺在床上,再次暗示他的傷重

7)幾天後,他終於跨過鬼門關,被救活了。所以他說要重新回到前線。

8) 最後,他用一絲靈魂還在陰間的最後時刻和Niko完成了最後的ML.

❼ 入殮師電影音樂分析

《入殮師》背景音樂賞析

《入殮師》影片講述了主人公大悟從一個失了業的大提琴演奏師成為一個入殮師的過程,影片的情節性不是很強,或者說很大一部分的時間都是在人去講述,但是這並不能妨礙它成為一部優秀的影片。影片也因此獲得了09年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能夠打動人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對死亡的尊重,也可以說是對生命的尊重;另一個便是美香對於大悟的愛情特別是美香對於大悟的追隨,雖有些老套,但讓人感動。
音樂大師久石讓為影片譜寫了以大提琴為主要樂器的背景音樂。
琴音時而激越、時而溫柔,彷彿主人公大悟內心的情感之流。這樣的配樂與電影的舞台——山形縣庄內平野相得益彰,充滿自然氣息的四季風景在琴音的烘托下,顯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每個人都會成為送別之人和被送別之人.這是一部描繪生死這一普遍性主題的電影,它訴說著骨肉之情、夫妻之愛、朋友之義以及對工作的自豪,給人帶來笑、淚,及一份別具一格的感動.
『死是對生的超越』--- 入殮師裝扮的不僅僅是生命最後的尊嚴與高貴,更是一顆靈魂在遠去時留下的偉岸的身影.他讓死者帶走一生中最後的榮耀,而給活著的人留下對死者永久的敬意.入殮師如此靜謐與安詳,也許是因為在另一扇門里的會是一樣陽光的溫度.
在悠揚的大提琴聲中,我靜靜的傾聽,感受著音樂帶給我心靈純凈的洗滌.眼前出現了電影中那感人的畫面,大悟在空曠的田野上拉起輕柔的音樂,不禁泛起淡淡憂傷.其實很多人對入殮師這個職業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誤解,認為是低下的工作,看完此片之後,對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知,他們的職責是神聖的,就像電影里說的一樣:我們幫助死去的人旅行,讓生的人得慰藉.
相信在看完此片後,聽著影片中的音樂,你會對生命的價值有新的體會.

❽ 求一篇《無間道1》或《阿凡達》的電影音樂賞析論文,1000字左右,急!哪位好心人幫幫忙,謝了

自己寫吧,我也在找呢,校友

❾ 求一篇經典電影音樂賞析的論文啊。。。

1900音樂的靈魂,音樂的天使
1900一組數字么?不!他是一個人名,他是音樂的靈魂,音樂, 船 和海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是哪裡人?這個問題也許是耐人尋味的,他屬於海上屬於船上 屬於上帝但不屬於陸地。出現在鋼琴旁,也許只能用出現這個字眼,因為覺得他不屬於任何人遺留下了的,屬於上帝賜給這世間的禮物,那是音樂的靈魂,眼睛是他接納外部事物的窗口,心靈是他醞釀靈感和體會感受的地方,手指撫摩著鍵盤所發出的美妙聲音是他表達那具有靈魂的音律的方式。
路地對他來說只是世間浮華假象的載體,一個女人?一作房子?一片地?一個平凡或在外人看似奢華的正常人生活?在他看來不存在任何意義,他不屬於這樣的生活,不屬於陸地 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他生來沒名字 沒身份,一生在屬於他的地方度過,也許在人們看來他只是一個世間的過客,但也許在他看來每個人才是他人生過客,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份,他的相貌,他的名字等等。只需要記得那些曾經打動人的美妙旋律,只需要記住一組數字1900。

影片中那張《Playing love》的母盤一直是影片的一個重要線索,正是這張唱片打開了「康」記憶的閘門,開始了對1900的回憶。
反觀這張唱片,是在1900為「唱片公司」錄音的時候恰巧在窗戶上正在照鏡子的她時即興創作並演奏的(是否為即興我還不是很確定)。這張承載了1900純真唯美的愛的唱片是1900本來准備送給她的禮物,結果卻在這紛繁的社會中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不知道是不是也預示著像1900這樣純真唯美的人在這樣的社會中也無會法生存)

再到後來1900下船計劃失敗,將那張唱片親手毀掉,給我們留下了和「康」同樣的疑問。而最終1900也沒告訴「康」那張唱片是誰放進鋼琴里的。

我思考了很久,也看過好幾次影片(當然不是專門為了這個去看的,否則就太......),一直找不出一個導演「布置」的這樣一個人物——把唱片粘好放到鋼琴里人物。

記得有一天,很平常的一天,我突然很想聽那首《Playing love》,就打開電影,快進到那首曲子。合上了眼,靜靜的享受著耳機里傳來的美妙的聲音......聽著聽著突然想到了,是1900親手粘好這張唱片並放到那架屬於他的簡易鋼琴里的。
海上鋼琴師展現了人的天賦的偉大,人情感世界的博大,都想大海一樣。但也展示了人的極端脆弱性,無助與孤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所以大部分人的世界不會比那條巨型海上客輪大,我們不敢走下船去,只願意隨波逐流,安穩地在自己的世界裡歡笑和煩惱,最後象那條船一樣,報廢和炸毀,炸毀的是自己,也是自己的那個小小的世界。

大海與船,一個無限大,一個那麼小,兩者又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真是最值得讓人冥思的一對矛盾。

沒想到在暴風雨中可以闊步而行,雖然別人都被晃得嘔吐;更沒想到在暴風雨中竟然可以便彈奏,邊隨著鋼琴在大廳里漂游滑行,如花樣滑冰一樣,但伴隨著彈奏者的微笑、輕松、幸福、投入,伴隨著優美的樂聲,伴隨著初識朋友的聆聽,人、鋼琴、客輪、大海、暴風雨組成了一幅最浪漫的最詩情畫意的人生至景,那真是影片中最美妙的時刻,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時刻。倘若有一天,一個天才坐在我身邊,此情此景,彈奏著隨興而發的樂章,那麼,我該是多麼幸福的人啊!

無疑每一個觀眾都喜歡這個不幸與幸運交替,有著驚人的天賦和致命的缺點的海上鋼琴師。陸地、城市、人群。連我們每日生活於都市中,習慣於都市生活的人都難以避免憂郁、孤獨、哀傷、空虛,我們何苦苛求那位從小在客輪上快樂成長,每日在音樂中幸福暢游的人呢?只是他誕生於客輪,也毀滅於客輪,提醒者陸地上的人:什麼是世界,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人生?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多長,幸福又如何得到?

他終於沒有跨上陸地,大家異常惋惜。回頭想想,我自己的世界又比他大多少?我的內心比他更能感受世界嗎?誰能真正面對這個世界?也只能象只螞蟻一樣,扎如人群,再也看不到。

好像多了點...自己刪吧

閱讀全文

與恐怖電影音樂賞析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0最火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愛情 瀏覽:300
莫扎特電影英文簡介 瀏覽:57
80後看過的機器人電影大全集 瀏覽:739
金鄉誠信電影院電影卡 瀏覽:368
有一部美國電影裡面有創建會 瀏覽:427
虛擬革命電影圖片 瀏覽:833
穿越時空的五娃大電影 瀏覽:849
半島中文電影完整版 瀏覽:805
結局反轉的老電影 瀏覽:267
無為華納電影院 瀏覽:524
周星馳認為自己最好的電影 瀏覽:425
電影巨齒鯊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548
泰國有關公主的電影大全 瀏覽:659
廚師法國電影 瀏覽:90
關於電影的名字和描述 瀏覽:338
免費看二次初戀電影網站 瀏覽:183
男生愛上女老師是什麼電影 瀏覽:970
寫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245
吳靜一電影大全 瀏覽:377
電影英語名言20句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