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

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

發布時間:2022-08-31 11:52:17

1. 聶耳名字的由來

聶耳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中國音樂家,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聶守信年輕的時候,對音樂特別敏感。大家都叫他「耳朵」。一次聯歡會上,聶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種人說話,而且還能讓兩只耳朵一前一後地動,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大夥兒都被逗得大笑起來。總經理給聶守信送禮物,並稱他為「聶耳博士」。

聶守信笑著對大家說:「你們硬要把一隻耳朵送我,也好,四隻耳朵(「聶」的繁體字「聶」)連成一串,不像一個炮彈嗎?」從此,聶守信改名為聶耳。

(1)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擴展閱讀:

成就貢獻:

創作《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根據田漢歌詞創作出的《義勇軍進行曲》在1949年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徵。2019年6月,《義勇軍進行曲》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創造出中國音樂史上多個第一:

聶耳是第一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革命者;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

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用築起血肉長城的電影音樂家和用群眾歌曲的形式傳達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個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第一個用兒童歌曲的形式呼喚新中國的作曲家。

2. 電影《音樂之聲》中瑪利亞的原型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音樂之聲的故事》的作者阿加莎,是《音樂之聲》中大女兒的原型。寫這本書時,阿加莎已經87歲。她以一種平和的心情,回憶了馮·特拉普一家將近一百年的歷史,書的風格平實樸素,娓娓道來,有點絮叨,有點瑣碎,但都是實在的敘述,沒有誇張的描繪。特拉普上校一家的生活經歷,和電影《音樂之聲》並不完全相同。書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阿加莎的父親特拉普上校。這是一個有傳奇色彩的軍人,曾指揮奧地利潛艇擊沉一艘法國潛艇,成為海軍英雄。他很早就退役,所以有很多時間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成為家庭生活中的主角。他正直堅毅,熱愛生活,富有情趣,處世低調。孩子們對生活對音樂的愛,是受了他的影響。和電影中的上校不一樣,孩子們自有記憶以來,他就是一個慈愛和善的父親,並沒有電影中那種戲劇性的性格轉變。阿加莎和她的弟妹們曾經對電影《音樂之聲》頗有微詞,認為電影中的情境和他們的生活有距離,不真實,尤其是電影前半部分對父親的描寫;生活中的繼母也沒有電影中的瑪利亞那麼完美。但是隨著《音樂之聲》的深入人心,隨著全世界的人對這部電影的認同和熱愛,他們終於逐漸改變了看法。

影片女主人公的原型瑪利亞就是薩爾茨堡諾恩貝格修道院的一名見習修女

3. 音樂家聶耳的一生故事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3)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擴展閱讀:

聶耳的創作生涯:

1932年4月,由田漢介紹加入左翼劇聯及其劇評小組。8月,聶耳來到北平,參加當地左翼劇聯和音樂家聯盟的活動與演出,並於次月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僅參加了文化公共課的筆答初試,未能通過。以後他又報考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選科,因為「沒有拉好」未被錄取。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一廠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

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聶耳於1934年底,聶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號三層閣樓居住,現聶耳舊居為民居。同年底,聶耳應聘為聯華影片公司二廠的音樂部主任,為影片《新女性》作曲並配樂。

1935年初,聶耳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了上海,擬途經日本赴歐洲和蘇聯考察、學習。

4. 《綠皮書》原型人物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音樂家唐的人物原型是唐謝利,意裔美國人托尼的人物原型是維果莫特森,托尼和謝利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生活經歷,通過電影形式展現了出來。

《綠皮書》是以美國60年代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一位知名的非裔鋼琴演奏家唐與他僱用的司機兼保鏢托尼前往當時種族歧視嚴重、民風保守的美國深南部地區進行巡迴演出,兩人在幾個月的相處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格格不入到後來逐漸相互磨合,相互理解,最後建立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真實故事:

發生在1962年,謝利是牙買加移民,父親是牧師,母親是教師,從2歲開始,謝利就展現了驚人的鋼琴天賦,卻因為謝利是黑人,一直得不到大家的認可。膚色的不同註定讓謝利無緣舞台,但謝利靠著古典音樂和其他音樂融合的成果,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古典鋼琴家。

謝利遇到托尼就是在巡演的時候。和謝利不同的是,托尼是個徹頭徹尾的種族歧視者,受從小生活環境影響,托尼很討厭有色人種,這一觀點直到遇見謝利才有所改變,可以說是托尼的不拘一格影響了謝利,謝利的平等思想影響了托尼。性格保守嚴謹的謝利學會了用手吃炸雞,托尼也改變了對黑人的看法,認可了謝利的平等思想,二人感情越來越親密,謝利巡演結束後,還一起開車去旅行。

5. 電影《楚門的世界》有現實原型嗎是誰呢

有現實原型,《楚門的世界》的主人公原型是聚光燈下的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

「你可以看到《楚門的世界》里的金·凱瑞演技超凡,但事實上,邁克爾·傑克遜才是真正的『楚門』。他是我構思『楚門』這個角色的原型,他最接近『楚門』這個人物。他就是整個名人文化荒誕歷史的縮影。」好萊塢著名導演彼得·威爾在他的一次采訪中透露。

邁克爾·傑克遜本人多次表示:「他就像生活在一個玻璃鋼里,所有的人都在窺探著他。」

(5)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擴展閱讀

《楚門的世界》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製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

影片反映了人類的希望和焦慮,同時也因觸及到最敏感的社會問題而備受矚目,它以現代派的藝術風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業活動中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丑惡行徑,對美國的道德、人情及世態的消極一面進行了有力的譏諷。

影片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用類似「烏托邦」的虛擬的完美世界寓意著「籠中鳥」式的生存悲哀(魏楚豫評)。

6. 邊緣日記原型是誰

《邊緣日記》電影主人公的原型是作家和音樂家吉姆·卡羅爾。他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紐約市下東區,在教會學校讀書,表面是一個好學生,私下裡吸毒成癮。

吉姆從12歲時開始動筆寫《籃球日記》,除了自身經歷之外,他還記錄下冷戰、越戰、種族沖突和紐約的「反文化運動」對普通民眾的影響。

劇情簡介

吉姆·卡羅爾是高中籃球隊中最強的隊員之一,籃球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吉姆夢想著成為籃球明星時,他最好的朋友死於白血病,高中球隊的教練,青少年朦朧的性沖動,再加上海洛因等毒品的影響,讓吉姆開始滑向墮落的邊緣。吉姆的媽媽試圖把他引入正道,他反而更加胡作非為。一名流浪者改變了他對生活的態度。

7. 田漢和聶耳的介紹

一、田漢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壽昌,乳名和兒,筆名有田漢、陳瑜、伯鴻、漢兒倚聲、首甲、紹伯、漱人、陳哲生、明高、嘉陵、張坤等。男,漢族,湖南省長沙縣人。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創作歌詞的歌曲《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田漢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1968年,田漢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於獄中。

二、聶耳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7)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擴展閱讀:

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義勇軍進行曲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英勇的東北人民組成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搏鬥。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接著,日軍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國華北。1933年1月,日軍攻佔山海關,3月熱河全省淪陷。之後,日軍又大舉進攻華北的長城各關口,廣大的華北地區遭到了侵略者鐵蹄的蹂躪。

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囂張氣焰,國民黨當局採取不抵抗政策,從1933年到1935年,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等喪權辱國的協定,使中國東北和華北的大片國土淪陷到侵略者手中。廣大的愛國民眾發出怒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民族存亡的嚴重關頭,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號召全國同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全國救亡運動的新高潮。眾多的左翼作家以戲劇、電影和歌曲等藝術形式,宣傳抗日救亡思想,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左翼戲劇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人、共產黨員田漢,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期間,創作了幾十部抗日題材的戲劇、電影和歌曲,成為救亡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家。1935年1月,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抗日影片《風雲兒女》,田漢在寫影片故事梗概的時候,為片中的主人公創作的長詩《萬里長城》擬寫了最後一節詩稿,即「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後來,它被作為影片的主題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

得知這首歌詞後,青年音樂家、共產黨員聶耳主動要求為之譜曲。聶耳於1935年3月中旬開始創作《義勇軍進行曲》,3月底寫成初稿並唱給朋友們聽,經過修改,4月下旬將定稿交給電通公司。《義勇軍進行曲》就這樣誕生了。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8. 《音樂之聲》原型真實結局什麼

電影《音樂之聲》原型家庭最後成員辭世。

2014年2月24日電據英國媒體23日報道,經典好萊塢電影《音樂之聲》原型家庭中的二女兒瑪麗亞·馮·特拉普在美國去世,享年99歲。

瑪麗亞一家在1938年逃離納粹控制的奧地利,後曾憑其出色的歌喉在美國各地巡演。她的繼母瑪麗亞所寫的敘述他們經歷的自傳,在50年代末被改編為百老匯歌舞劇,而1965年推出的同名電影更是成為多年來盛演不衰的經典影片。

劇情簡介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麗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麗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該片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

9. 《綠皮書》的原型是什麼

電影《綠皮書》改編自真人真事,「唐」的原型是鋼琴家唐·謝利Don Shirley,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托尼」的原型是白人司機托尼·利普,他是一名義大利裔美國保鏢,曾在酒吧擔任保鏢工作。但當酒吧關門後,在朋友的建議下成為唐·謝利的專屬司機,並成為唐的朋友。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美國,這種跨種族的友情,往往不被認同。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有了如此值得贊頌。

《綠皮書》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黑人音樂家和一名白人司機一起南下的歡喜故事。這部電影的圍繞種族歧視的現實問題展開,帶有明顯的現實主義,同時又十分的幽默詼諧。

這部電影由真實故事故事改編,種族歧視這種沉重的話題,卻是用搞笑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這種表現形式就是一個巨大的亮點。

《綠皮書》之所以成功不只是因為它獨特的表現形式,還與其故事情節的新穎有密切的關系。當代社會描寫種族歧視的電影電視劇作品層出不窮,這部電影卻脫穎而出獲得奧斯卡獎項,是因為其的人物設定就讓人驚奇。黑人成為了高貴優雅的音樂家,白人則是普通暴躁的司機。一黑一白,一個吃肯德基要用刀叉,一個用手拿著吃,一個白人在一名黑人手下做事,等等。這些劇情無疑是亮點。

這部電影更是將美國社會里的種族歧視表現得淋漓精緻。黑人能夠進入的旅館、餐廳等,這部電影描述得十分仔細。

10. 聶耳的生平事跡

1、參加革命

1928年,正式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及進行有關刻印、張貼傳單以及參加示遊行等活動。

1928年11月底,出於投入實際斗爭的革命願望,他瞞著家庭報名參加滇系軍閥范石生所招收的「學生軍」,秘密離開昆明,中經越南、香港等地,到達湖南的郴州,接受所謂新兵訓練。當年底,離開新兵隊,任特務連的上士文書。

1929年3月,隨軍官赴廣州,4月8日被該部隊遣散,流落廣州。4月中旬,以聶紫藝的名字,考入廣東戲劇研究所附設的音樂班,但入學後發現與其志願不合,即離所。5月6日,靠朋友的借款,得以返回昆明家鄉。

1929年5月,回昆明省立第一師范,插入原班繼續學習。仍然作為學校的課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校內外的音樂、戲劇等活動。與張庚侯、廖伯民等友人一起組織九九音樂社。當年10月,開始參加該校的戲劇研究會所舉辦的一系列中文話劇的演出活動。與其在雲南的初戀女友袁春暉結識。

在昆明發生大爆炸後積極參與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青年救濟團的各項針對反動派的斗爭,因而引起反動派的注意。在畢業(1930年)前夕,得悉他有被捕的危險,在其家庭的幫助下於7月10日隨雲南一商人匆匆逃離昆明,繞道海防、香港、到達上海。

1930年7月18日,到達上海,在雲豐申庄從事雜役性的工作,開始沒有工資,於8月下旬,才給以每月十五元的低薪。11月,經朋友介紹參加由上海中共地下黨所領導的進步發群眾組織——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19日,雲豐申庄倒閉。聶耳隨即失業,開始四處尋找職業。4月,聶耳報考「明月歌劇社」,主考人黎錦暉慧眼識英才,破格錄取他為樂隊練習生,師從樂隊首席王人藝、外籍教師普杜什卡刻苦學習小提琴,黎錦暉為他取名「聶耳」。

2、創作生涯

1932年4月,由田漢介紹加入左翼劇聯及其劇評小組。8月,聶耳來到北平,參加當地左翼劇聯和音樂家聯盟的活動與演出,並於次月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僅參加了文化公共課的筆答初試,未能通過。以後他又報考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選科,因為「沒有拉好」未被錄取。

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一廠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

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聶耳於1934年底,聶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號三層閣樓居住,現聶耳舊居為民居。同年底,聶耳應聘為聯華影片公司二廠的音樂部主任,為影片《新女性》作曲並配樂。

1935年初,聶耳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了上海,擬途經日本赴歐洲和蘇聯考察、學習。

(10)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擴展閱讀:

聶耳故事:《賣報歌》的背後

1922年6月的一天,蘇州一戶楊姓人家生下一個女嬰,她就是後來的「小毛頭」。「小毛頭」7歲時,父親病故,不久,她跟隨母親和姐姐逃難來到上海。「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日軍飛機轟炸閘北,全家又逃到了租界內,住在法租界八仙橋附近。

當時在上海灘的馬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賣報、賣報」的叫賣聲。為了謀生,「小毛頭「的姐夫想方設法湊了點兒鈔票做本錢,批發來了一些報紙,讓母親和姐姐在呂班路的霞飛路口擺了歌賣報攤。不到十歲的「小毛頭」每天也跟著賣報。

那個年代的上海,像「小毛頭」這樣的孩子不計其數,她們奔走在上海灘的各個角落,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地站在路邊,叫賣著手中的報紙。

這時,一輛電車靠站了,乘客們紛紛從電車上涌了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坐在地上大哭起來。一個陌生的叔叔忽然走來,幫她拾起報紙,還扶她起來,並將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人就是聶耳。

當時,聶耳與聯華影業公司的幾個同事路過這里,看到了這凄慘的一幕。此後,聶耳常來買她的報紙,有時還幫她叫賣。「小毛頭」親熱地叫聶耳「聶叔叔」,聶耳親熱地叫她「小毛頭」。

聶耳非常同情「小毛頭」的身世,「小毛頭」在風雨中賣報的情景和叫賣聲一直留在他的腦海中。於是,他請田漢的夫人安娥為其寫了歌詞,他自己作曲,一首活潑明快、朗朗上口的的《賣報歌》誕生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音樂家原型是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關音樂天才少年的電影 瀏覽:151
2020最火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愛情 瀏覽:300
莫扎特電影英文簡介 瀏覽:57
80後看過的機器人電影大全集 瀏覽:739
金鄉誠信電影院電影卡 瀏覽:368
有一部美國電影裡面有創建會 瀏覽:427
虛擬革命電影圖片 瀏覽:833
穿越時空的五娃大電影 瀏覽:849
半島中文電影完整版 瀏覽:805
結局反轉的老電影 瀏覽:267
無為華納電影院 瀏覽:524
周星馳認為自己最好的電影 瀏覽:425
電影巨齒鯊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548
泰國有關公主的電影大全 瀏覽:659
廚師法國電影 瀏覽:90
關於電影的名字和描述 瀏覽:338
免費看二次初戀電影網站 瀏覽:183
男生愛上女老師是什麼電影 瀏覽:970
寫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245
吳靜一電影大全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