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一九五二年大眾電影封面圖片

一九五二年大眾電影封面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30 19:45:38

『壹』 《大眾電影》封面題字是郭沫若題寫的嗎

沒錯。
創刊號「大眾電影」四個美術字是編輯部邀請上海文藝處電影室副主任池寧設計書寫的,現在的封面題字是1963年以後才由郭沫若書寫。《大眾電影》創刊號標價1500元(舊幣),印刷1萬冊。創刊號一面世,非常受讀者的喜愛,一搶而空。沒有購到刊物的人紛紛來信,或直接「打上門來」,要求購買。編輯部不得不連續多次再版加印,這才勉強應付過去。據說,《大眾電影》創刊號第一版現在存世已經不多,最多不過100冊,成為收藏家的極品,每本交易價上千元。

『貳』 1956年《大眾電影》第11期(「《牛虻》專刊」)

1956年,蘇聯影片《牛虻》在中國上映,再次掀起了「牛虻熱」。

北京開始放映外國原版影片

《人民日報》1956年4月29日

北京的蘇聯展覽館電影館和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二十八日開始分別放映蘇聯原版影片「牛虻」和「忠誠的考驗」,以便豐富在北京的國際友人的文藝生活,同時使北京的觀眾更早地欣賞到外國的影片。

今後每星期六和星期日將陸續放映外國的原版影片。最近放映的將有蘇聯影片「第十二夜」,英國影片「哈姆雷特」,法國影片「沒有留下地址」,義大利影片「橄欖樹下無和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影片「魔鬼集團」,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影片「世界之心」等。

《大眾電影》,1956年第11期,該期相當於《牛虻》專刊,相關文章(4篇文章、一篇獻詩和兩篇刊內資料)佔了雜志一半的篇幅。封底為該電影劇照。

李希凡 《大眾電影》,1956年第11期 4頁

小說《牛虻》中的主人公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曾經廣泛地影響過蘇聯的幾代青年,鼓舞過像保爾·柯察金和卓婭那樣的無產階級英雄進行革命的戰斗。這本小說譯成中文後,對於我國青年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現在,根據這一小說改編攝制的蘇聯影片《牛虻》就要和.我國觀眾見面了。.它在不損害原著的原則下,更集中更概括地表現了這個英雄人物的革命品質。在影片里,許多與表現牛虻性格本質相游離的情節被刪除了。這樣,也就使得牛虻的性格更加突出和鮮明了,它很有助於青年同志對於牛虻性格的進一步理解。

牛虻生活的歷史時代,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義大利。當時的義大利正被奧地利所佔領,「並 且他還執行著歐洲君主聯盟的卑鄙的意志。」而教會也是奧大利的凶惡的同盟者,對義大利人民和青年進行極惡劣的精神毒害和間諜活動,他們勾結起來迫害義大利的愛國志士。義大利的人民和青年,不能忍受這種殘酷的壓迫,反抗的烈火在義大利國土上猛烈地燃燒著。人民和奧大利統治者和教會的沖突日益尖銳起來,許多愛國的宗教徒,後來都變成嚴峻的無神論者,牛虻就正是這樣一個由幼稚無知、虔信宗教,漸漸成長為勇敢剛毅,背棄宗教,嚴峻得近於冷酷的革命者的典型人物。

有些青年同志讀過小說「牛虻」以後,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 牛虻這樣冷酷呢?彷佛他對什麼人都有著強烈的仇恨?

我們想解決這個疑問,必須和他早年的生活遭遇聯系起來看。年輕的亞瑟還在宗教徒的年代,就熱愛他的祖國,嚮往於革命事業,「准備為未來的共和國而死」。可是,教會和神父的欺騙,卻險些毀滅他的理想,因此,他對任何虛偽和欺騙,都燃燒著強烈的憎恨。影片更集中地表現了牛虻的這個性格本質。 十三年的革命斗爭經歷,使他遠遠地超過了他過去參加過的青年義大利黨人,更進一步地接近了人民,參加了人民的起義粗織,因而,也更加體會到,在奧地利佔領下,人民是陷在怎樣的水深火熱裡面。所以當他面對著那些大小資產階極空談家們的時候,當他聽到那些優閑的老爺們,在「沙龍」客廳里,侈談「號召人民為物質幸福而斗爭,那隻會助長自私自利」的鬼話時,牛虻正以辛辣的諷刺,揭露了他們的偽善面孔。牛虻不是對什麼人都恨,他愛人民,他是「人民的好朋友,人民很相信他,跟著他走。 」

對人民無限的愛,對敵人強烈的恨,這就是牛虻英雄性格的本質。

在牛虻性格里發展著的、最值得我們驕傲的品質,是他的革命精神。牛虻對於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熱情、大膽和無畏,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和保爾.柯察金一樣,這個前輩的英雄人物,表現出堅忍不拔的毅力。在生理上被殘酷現實完全壓碎了的牛虻,仍然燃燒著革命熱情的火焰,用驚人的毅力克服著生理上的痛苦,積極地從事革命活動。正象他自己所說的: 「我不能停止為義大利自由的斗爭,我就是為了她才活著的!」 他的鐵的誓言都實現任行動里。英雄的牛虻,經受著戰斗的考驗,懷著民族解放的必勝信念。在法庭上、在監獄里、在刑場上,他都表現出革命者的高貴品質。在受刑時的幾個鏡頭里,這種革命的毅力表現得更加頑強和突出。在就義場面上從牛虻性格中噴射出來的革命的火焰,強烈地映照著創子手們的卑微和渺小。

但是,像小說一樣,影片對於牛虻的精神面貌,也沒有採取簡單化的處理方法,而是相當其實的表現了牛虻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牛虻是深深地愛著他的生父蒙泰尼里的。從影片的許多鏡頭里,我們可以看出,在他和蒙泰尼里展開斗爭的時候一一在影片里這個斗爭集中得特別尖銳,在他的內心也經受著劇烈的思想感情的斗爭。第一次當他在廣場上揭露蒙秦尼里的虛偽後,他自己也受了強烈的刺激並因而病倒。他的被捕,也是由於蒙泰尼里的攔阻,最後,他甚至幻想過爭取蒙泰尼里。他向蒙泰尼里說: 「爸爸,你跟我們走吧,難道你具不願意讓自由的曙光照到義大利的上空么?」「怎麼你不能理解你那個天主,這是舊時代的灰塵。這個世界是個完全錯誤的世界。脫掉你的袈裟,跟我們走吧!」 可是,當他明白蒙泰尼里不能和他走同一條道路時,他的剛毅的革命品質,立刻就戰勝了違反革命利益的私情。堅決地向蒙泰尼里宣布:「我決不接受神父的恩賜」,「你要我,或者是上帝」。牛虻這種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堅強的忍受一切考驗的力量,正是使得保爾·柯察金和卓婭以及許許多多青年熱愛他的原因。

有人認為,「牛虻」雖然有可取之處,可究竟帶有許多盲動主義的色彩,不足以為我們社會主義時代青年仿效,這是一種不妥當的論調。盡管牛虻所參加的革命,和我們的革命有著根本性質上的差異,他所採取的革命策略,也是完全和我們無緣的。但是,正像保爾.柯察金所說:「就牛虻的本質,就他的強毅,他那種忍受考驗的無限力量,以及那種能受苦而毫不訴苦的人的典型而言,我是贊成的。我贊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稱毫不能與全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的典型。」而這一切,也正是值得我們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學習的。

陳安京,《大眾電影》,1956年第11期,8-9頁

澎湃的海洋,狂嘯的海浪沖擊著礁石。一群義大利革命志士,在異鄉的國土上:深深地懷念著祖國,他們瞭望著慘遭奧地利統治者蹂躪的國土,遙遙地向祖國默誓:「朋友們,那兒是我們的祖國!透過狂風暴雨,透過迫害烈士們的槍聲、一我聽到我們祖國痛苦的聲音.....她的光榮和力量,被粉碎,被剝奪了,並且她還執行著歐洲君主聯盟的卑鄙意志——這就是我們的祖國義大利!」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義大利,是這樣的動盪不安,大學生亞瑟(後來的牛虻)就在這充滿了艱難和斗爭的歲月里度過了他的青年時代。那時他還是一個非常純真、幼稚的年輕人,他虔誠的信奉著天主教,從神學院院長蒙泰尼里那裡得到唯一的「溫暖」。亞瑟參加了當時的革命組織——「青年義大利黨」,但幼稚的心靈並沒有就此脫離開教會的束縛,在他看來,革命和教會二者是可以分開的,互不相干,以至在一次秘密集會上,為這個問題和另一位革命同志波拉發生了爭執。可是嚴酷的現實,粉碎了他天真的幻想:在蒙泰尼里調走不久以後,繼任的神學院院長卡爾狄,乘他在懺悔的時候,騙取了青年義大利黨黨內的秘密,於是亞瑟和波拉一起被捕了。在監獄中,他才醒悟過來;原來就是那個披著宗教外衣的間諜卡爾狄出賣了他,他開始認識到教會、神父的其正面目。

敵人的卑鄙目的達到以後,牛虻被釋放了,可是他內心的痛苦並未就此消除,特別是愛人瓊瑪對他的誤會,更加深了他對錯誤的內疚。回到家裡,他又從嫂子那裡知道了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原來蒙泰尼里就是他的親生父親,而這位偽善的神父卻一直欺騙著他。這時,教會的尊嚴已經在他聯子里徹底破產,他悲憤交集,懷著盛怒的心情,砸碎了那象徵著聖父的十字架。在一個寂靜的深夜裡,寫了一封自絕信:「蒙泰尼里主教,到河裡去尋找我的屍體,」從此,蒙泰尼里主教便以為亞瑟真的死了。十三年以後,牛虻以一個久經戰斗考驗、滿臉傷痕的具有豐富斗爭經驗的革命戰士出現在觀眾面前。從這個剛毅、嚴峻的人身上,再也找不到絲亳亞瑟年輕時的影子,他在殘酷的斗爭中,在烈士們鮮血的滋養下成長了。這時,他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動,都象一顆有力的子彈一樣,致命地打擊著敵人。當奧地利的將軍們正鼓吹著「只有奧地利帝國,才能給義大利帶來自由」時,人民的手上卻在念著這樣的傳單: 「義大利的自由,和奧地利帝國的關系,就像俗語所說的是水火不相容,」多有力的反擊啊!它以像火一樣的革命熱情,激動和鼓舞著群眾,為爭取自由、獨立而斗爭。傳單的作者是誰呢?牛虻。 這時,波拉夫人(即牛虻年青時的愛人瓊瑪)和馬梯尼成了佛羅倫斯城青年義大利黨的中心人物。由於受了自由主義政客格拉西尼的影響,青年義大利黨人的斗爭還是停留在喊口號,發傳單上。牛虻以一個假裝的外國人的身份,指出了這種做法的錯誤,當他們要牛虻幫助發傳單時,他說:「...你們的人民,他們急需的不是傳單,是行動。」

當牛虻因為舊病復發躺在瓊瑪家裡的時候,瓊瑪已經開始認出了這個牛虻就是十三年前她所愛的亞瑟。但是,牛虻再不願喚起往日巨大的痛苦,否認了這一點。在他病體還沒有復元,聽說起義隊伍給打敗了,許多人被捕並且被判處死刑時,便立即前往營救。這個非常果斷的行動,使刑場上被宣布死刑的不是革命者,而是那些野心勃勃地踏入別人國境的侵略者。 不久,革命者陀姆尼欽諾又布置了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當他因照顧牛虻而沒有委派任務時,牛虻說:「....我不能停止為義大利自由的斗爭,我就是為了她才活著的!」 同時他還特地去邀瓊瑪也投入到這場斗爭中來,鼓勵她離開那些「青年義大利黨」的空談家,指出依靠幻想並不等於行動。瓊瑪在她的幫助下決定前去參加,並且約好在布列亞蓋拉城會面。牛虻答應在這次見面時,把以往的一切情況都告訴瓊瑪。在布列亞蓋拉的廣場,人們正接受主教蒙泰尼里的祝福,市集上擠滿了人群。牛虻和一群起義者卻在商議著行動的步膝,當他們一切都安排安當時,間諜發現了他們,廣場四周頓時被封鎖起來,牛虻立即命令戰友們突圍,而自己卻為了掩護戰友們退卻被捕了。 瓊瑪和友人們布置了一個營救牛虻的計劃,想幫助他逃出監獄。牛虻帶著重傷鋸斷了獄窗的鐵欄桿,可是當他剛要逃出獄斗時,因為舊病復發,昏倒過去,被衛兵們抓了回去。

蒙泰尼里主教想來「說服」牛虻,可是英雄的心是任何人也不能動搖的。他不但堅定的拒絕了主教的勸說,並且說出自已就是亞瑟,無情地揭露了蒙泰尼里的撒謊與無恥。這時亞瑟還希望蒙泰尼里能夠背叛宗教,跟著自己走,但是蒙泰尼里在上帝和牛虻之間終於選則了一條他必然選則的道路:皈依上帝,和革命事業對敵到底。敵人決定將牛虻處以死刑,屠殺者的槍口已對准他的胸膛,而他仍保持著飽滿的戰斗精神,懷著對革命勝利的無限信心,憤怒地說: ...... 你要記住,當我們的隊伍行動的時候,那麼大炮就會代替我說話了。」 牛虻最後英勇地犧牲了。

在這最後的時刻,他沒能見到瓊瑪,只從牢獄中帶出一張紙條,在紙條上說出了他對瓊瑪永遠保持著的愛情,井希望瓊瑪樂觀地為自由戰斗下去。

是的,牛虻的愛國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斗爭意志會永遠活在人民心裡,鼓舞著更多的人們爭取義大利的獨立解放而奮斗!

張畢來 《大眾電影》,1956年第11期

在小說《牛虻》和現在改編拍製成的同名影片中,牛蛇和神父蒙泰尼里之間的復雜關系,有著非常細致的描寫。他們的特殊性格,表現著他們之間各種各樣的矛盾。

就思想,信仰和生活道路說,牛虻和蒙泰尼里是處於對立的地位的,但是,就感情說,他們之聞的關系卻非常不單純。影片一開始就揭露了這種關系的特徵:亞:我跟你在一起總是很快樂的,我親愛的神父!你知道,我在家裡很孤獨。我不喜歡我的哥哥,尤其是嫂子。我母親死了之後,你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

蒙:你知道,我在世界上除了你也沒有別的人。我把你當作兒子一樣!你是我的光明,我心裡快樂的源泉。

這時影片上,亞瑟(即以後的牛虻)跪在蒙泰尼里的面前,蒙泰尼里擁抱著亞瑟。可以看出,他們之聞存在著深厚的、不平常的感情聯系。

這時候,亞瑟剛開始接觸革命思想和參加革命活動。就亞瑟這一面說,他參加的革命活動,是以推翻蒙泰尼里實際上擁護著的秩序為目的的;就蒙泰尼里這一面說,他維護著統治階級的利益,走著同亞瑟完全敵對的道路。但是,即使這樣,當時他們之間並沒有引起直接的尖銳的沖突。亞瑟十分敬愛著神父。蒙泰尼里也非常關切亞瑟的生活,在他准備出發去羅馬的時候,他還對亞瑟說:「我有一種非常恐怖的感覺。你只要對我說, 『留下來』一一我就拒絕到羅馬去。」可是,後來亞瑟在監牢里發現了新來的神父卡爾狄的告密,他對天主的信仰開始動搖了,實際上是對蒙秦尼里的那套謊話有了認識。

出獄後,嫂子裘麗亞又把他身世的秘密給揭開了。這時,他從實際生活中的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裡看見了真理:蒙泰尼里並不是一個神聖的、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而是個虛偽、卑鄙的騙子;而他所代表著的教會也是罪惡的。影片中有一個動人的情景:亞瑟捏著十字架,疑視著,然後沉痛地、毫不可惜地把它扔掉。他對著蒙泰尼里的照片說:「我相信你,就象信天主,但是,你一直在欺騙我。」這時,亞瑟在思想上同蒙泰尼里完全破裂了,在感情上也.深深地憎恨著厭惡著蒙泰尼里的可恥和虛偽。不過,因為他同蒙泰尼里在私情上有千絲萬耬的牽連,在這種感情的改變過程里,他經歷著十分劇烈的,深重的痛苦。這正是亞瑟這個人物的性格的具實特徵所在。伏尼契很好地掌握了這一點,影片也很好地掌握了這一點。

我們知道,亞瑟所選擇的革命道路,正是蒙秦尼里所死命反對的;但是,從另一方面說,亞瑟卻又是蒙泰尼里一生里從私人關繫上說最親近的一個人。失去了亞瑟,對於蒙泰尼里,是終身的遺憾。他沒有一天能夠忘掉這個悲哀。他在教堂里講話,從耶穌之死忽然沉痛地說起「我親愛的兒子」「黑暗把他湮沒了」的話來,這正反映了他的這種心情。當亞瑟面對面地譏諷他,說他哪裡會有罪的時候,他說:「對於不了解的人,不要這樣說。我要能改變我的過去...但我現在所能奉上給寶座的.....只有一顆破碎的心。」

最後,他發現即將處死的牛虻原來是他的亞瑟的時候,他跪在牛虻面前,沉痛地說:「可憐的孩子,我做過多次夢,見你回來了,可是醒來,周圍是空虛....一片黑暗...」他要幫助牛虻逃走。同時,在這里也可以看出牛虻對蒙泰尼里的私人感情也並未完全消失。在這種情景下,這種感情還是回到了牛虻的身,上,他說:「你知道,我是多麼想念你啊-我其想能重新再看到你,摸摸你的兩支手呵。」他們真誠地擁抱著。牛虻對他說:「爸爸,你跟我們走吧,難道你真不願意自由的曙光照到義大利的上空么?他要蒙泰尼里任二者之間選擇:「你要我,或者是要上帝。自然,很明顯,蒙泰尼里反動的階級地位決定了他不可能選擇革命的道路。這個人物的堅決的徹底的反動性也正在這里表現出來。蒙泰尼里卻還企圖爭取牛虻背叛革命倒向教會,這自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事。 到這時,牛虻心中所潛藏著的對蒙泰尼里的最後情感都死滅了,他的幻想也再不存在了。牛虻就斷然地說:「那麼,你就到上校那去吧,告訴他說你完全同意對我處以死刑。」他堅決地拒絕了蒙泰尼里幫助他逃跑的建議:「不,我決不接受神父的恩賜。」他要一個拋掉天主而同他一起革命的父親,但決不要一個因父子之愛幫他逃跑而在政治上、思想上企圖使他叛變的神父。

很顯然,牛虻雖然曾經對蒙秦尼里有著深切的敬愛,但是,他的一顆心是獻袷革命的,為了革命,他毅然地堅決地同這種私情割斷聯系。蒙泰尼里也一直對牛虻存著強烈的特殊的父子之情,但他的靈魂是卑鄙和渺小的,為了反動統治階級的利益,他可以拋棄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正構成了這兩個人物間的鮮明的突出的對比。牛虻是崇高的,偉大的。蒙泰尼里卻永遠會引起人們的憎恨。

(王再,「對《牛虻》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大眾電影》,1956年第11期,34-35頁,這篇文章我找不到。)

晨光 大眾電影 1956 第11期

啊!牛虻,你是多麼年青英俊,你是多麼純潔天真。你愛神父是愛得那樣純真,從不懷疑他是個虛偽的人。但是,你更愛的是真理,是祖國和人民。你拒絕神父對你的詢問,為了不對同志們失信。.當殘酷的斗爭和神父的虛偽撕破了你的幻夢,啊!牛虻,我深深地懂得你年輕而純潔的心靈是多麼苦痛。可是為拯救苦難的祖國而奮斗的那顆心,卻永遠燃燒不停,我理解你懷著怎樣的心情,離開了你的祖國,離開了你的愛人。十三年的時光,把你變成了另外一種模樣。你不像從前那樣幼稚,無知,卻變得如此老辣、堅強。透過你臉上的疤痕,我們看見你在這些年月里,忍受過多少痛苦和折磨。可是你還是回來了,你為祖國自由而斗爭的意志,能經得起任何考驗。啊!牛虻,不管在任何時刻里,你對祖國和人民深厚的感情,總是如此深沉。

神父不認識你了,可是祖國和人民認識你。他們認識你是他們的好兒子。當著你在酒館門口開槍送走奧地利的憲兵老爺回天國的時候,人民一眼就認出你是牛虻。這是因為你愛人民,你和人民是息息相關。啊!牛虻,在那樣漆黑的夜晚,在那樣風暴的夜晚,我看到了你顛跛的雙腳,是怎樣踏著泥濘的道路,在和敵人進行斗爭。為了義大利,你忘掉了自己,你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不停地奔波。你的聲音是多麼震人心弦哪:....我不能停止為義大利自由的斗爭,我就是為了她....活著。」

在你不幸被捕的時候,蒙泰尼里企圖用父子的感情,來軟化你戰士的意志。可是你拒絕了「神父的恩賜」,誓為祖國棲牲。你的聲音是那樣堅定,你的面孔是那樣鎮靜,你的立場是那樣鮮明。最後,你昂然地來到刑場,敵入將用那顆卑鄙的子彈,射進你的胸膛。在這最後的時刻,你用深沉的眼光,瞭望著祖國的大地。你拒絕了懺悔,你對勝利是那麼信心百倍:當我們的隊伍行動的時候,大炮就會代替我說話!

啊,牛虻,我愛你。你為義大利而生,你為義大利而死。你為義大利貢獻了寶貴的生命。你和義大利共同忍受了災難和不幸,你也和義大利永遠長存,永恆的活在人民心中。

《大眾電影》,1956年第11期

小說《牛虻》的中譯本出版後,曾受到我國廣大青年讀者的熱烈歡迎,成為我國讀者最喜愛的讀物之一。

在蘇聯,這部小說也是極受歡迎的,它出版了七十四次,被譯成十八種民族的文字,出版總冊數超過兩百萬冊。遠在一八九八年時,就在這本小說在英國出版的第二年,俄國就巳經出版這部小說的俄譯本了。

奇怪的是,對於這樣一位有才能的作家,在英國竟沒有關於伏尼契的書籍和文件,甚至在無所不包的大英網路全書中也沒有一行字提到伏尼契。她的書在一八九七年出版後,也就一直沒有再版。 根據很少的資料,知道伏尼契於一八六四年生在一個英國學者的家裡。他父親的名字是喬治·蒲爾。 伏尼契貧在柏林音樂學院念過書,接著又在柏林大學斯拉夫語言系聽課。

有一個時期,她又在義大利求學,後來她嫁給了從沙皇的流刑中逃出來的波蘭人伏尼契。在她的青年時代,曾經到過彼得堡,在那裡,她和俄國的革命團體有過接觸。 伏尼契住在倫敦的時候,加入了俄國逃亡者的組織。一八九一年,她是援助政治逃亡者基金會和自由俄國報刊基金會的祖織者之一。同時她還常常和義大利政治流亡者見面。當時,這些流亡者是和瑪志尼和加里波的一起為義大利而斗爭的。

伏尼契除翻譯出版過俄國作家的作品外,繼小說《牛虻》後,還寫了小說<捷克·萊蒙得》(一九OO年),《奧里維雅·拉擔》(一九O四年)和《斷絕了的交誼》 (一九一0年)。在《斷絕了的交誼》這本小說中,作者又講到自已過去的主人公,描寫牛虻在南美洲流亡的情形。在一九四五年,又出版了<脫下自己的靴子吧》,小說的主人公是牛虻的曾祖母和祖母。

二十一年前,在伏尼契的丈夫死後過了幾年,她便遷到美國僑居。 如今,伏尼契已是九十一歲的高齡了。

去年,蘇聯記者代表團訪問美國時,會在紐約會見了這位可敬的、白發蒼蒼的女作家。他們會向伏尼契問起如何創造亞瑟這一英雄形象的,她這樣回答:「...對於一個作家,要向別人說出他創造的形象和寫作的過程是很困難的....」她還說:「年青時,住在巴黎。有一次,我在魯弗爾宮博物館看到一幅十六世紀義大利少年的畫象。這幅畫,我很喜歡。亞瑟的外表特徵,我就是從這幅畫上取來的。」

當蘇聯的代表們告訴伏尼契,《牛虻》在蘇聯如何受到歡迎,並且已把小說拍成電影時,她非常感動地說:「謝謝,謝謝!」 (本刊資料)

(《大眾電影》,1956年第11期 的另一篇資料《他們找到了幸福》文找不到,但找了一個類似的報道。)

楊秀實 1985年《電影評介》

蘇聯著名表流藝術家 斯特里仁諾夫蘇聯影片《白夜》復映了,扮演幻想家的斯特里仁諾夫是我國觀眾熟悉的蘇聯演員。他主演的影片《牛虻》曾多次在我國上映。在影片《牛虻》中,他以生動、細膩的演技表演了一個天真幼推的青年成長為勇敢剛毅的革命者的過程,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斯特里仁諾夫是蘇聯著名影、視、劇三棲演員。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功勛藝術家。《牛虻》(1955)是他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成名之作。1956年,斯特里仁諾夫主演了影片《第四十一》他扮演的白匪中尉郭沃魯哈·奧特羅克被紅軍俘虜。擊斃了四十個敵人的紅軍女戰主馬柳特卡乘船押送他去司令部,途中遇到風暴。他們倆被海浪推上了個孤島,馬柳特卡救活了昏迷不醒的白匪中劇,並對他產生了愛情。但是有一天,海面上出現了敵船,白匪中尉欣落若狂地向敵船奔去,馬柳特卡開槍打死了他——第四十一個敵人。斯特里仁諾夫把這個內心復雜的人物刻劃得惟妙惟肖,從而在蘇聯國內外獲得了高度贊譽,1957年在第十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影片《第四十一》榮獲特別獎。法國觀眾稱斯特里仁諾夫為「俄羅斯的錢拉·菲利浦」。

此後,斯特里仁諾夫主演了一系列根據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影片:《上尉的女兒》(根據普希金的著作改編),《白夜》《根據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著作改編,《北方的故事》(根據帕烏斯托夫的著作改編),《黑桃皇後》《根據柴可夫斯基的歌劇改編),《決斗》(根據契訶夫的著作改編),等。在這些影片中,斯特里仁諾夫通過自己創造的形象忠實地傳達了原作精神,贏得了觀眾的好評。斯特里仁諾夫不僅善於扮演形形色色的古典人物,而且把影片《生命在你手中》中的蘇聯軍官杜金,《點名》中的宇航員鮑羅金等現代人物形象表演得活靈活現、扣人心弦。此外,斯特里仁諾夫參加拍攝的影片還有:《墨西哥人》、《三姊妹》、《第三次青春》(蘇、法合拍)等、影片《三海旅行記》於50年代在我國上映過,斯特里仁諾夫扮演的俄國古代旅行家阿法納西的形象受到觀眾的贊賞。

蘇聯著名女演員斯特里仁諾娃

凡是著過蘇聯影片《牛虻》的觀眾,都久久不會忘記牛虻青年時代的女友瓊瑪的動人形象。它是蘇聯著名女演員斯特里仁諾娃創造的。斯特里仁諾娃在孩提時代就愛上了戲劇藝術,中學畢業後,她到莫斯科藝術劇院當了舞台工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表演天才被莫斯科戲劇學校的領導發現,於是她進入了戲劇學校。經過四年的刻苦學習,她成了一名戲劇演員。

1950年斯特里仁諾娃涉足影壇,在影片《豐收的夏天》中扮演了奧克莎娜、接著,她拍攝了影片《烏克蘭詩人舍甫琴珂》(飾將軍夫人烏斯科娃)。

1956年,她主演了影片《牛虻》。在與飾男主角的斯特里仁諾夫合作拍片時期產生了愛情,影片拍成後,他們結為伉儷,從此女方按蘇聯習慣姓了男方的,這就是斯特里仁諾娃這個姓的來由。

1959年斯特里仁諾娃與斯特里仁諾夫再次合作,演出了影片《生命在你手中》,斯特里仁諾夫扮演男主人公杜金,斯特里仁諾娃扮演杜金的妻子波麗。此後,斯特里仁諾娃還參加演出過《高空》、《福瑪·高爾傑耶夫(根據高爾基的同名著作改編)等影片。

『叄』 大眾電影雜志還有嗎

截至2021年,大眾電影雜志還有

《大眾電影》是創辦於1950年6月的電影雜志,80年代單期947 萬冊印量保持了電影雜志一期銷售量最高的世界紀錄。

2014 年《大眾電影》雜志攜手萬達集團全新改版,秉承「電影點亮生活」的宗旨和有料、有趣、有品的編輯風格,《大眾電影》以普及電影文化、推動電影發展、引領電影生活為使命,將建立起涵蓋平面媒體、網路媒體、市場調研、行業咨詢、電影推廣及會務在內的系列產品和服務。

《大眾電影》特點

《大眾電影》以「新片評介」、「電影觀賞」、「問題討論」、「電影人物」、「國內外影訊」、「電影史話」等欄目最受讀者喜愛,對提高讀者的審美水平,了解電影的過去和現狀,新片拍攝動向等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銀幕上下」、「讀者論壇」、「影院人語」等欄目密切了讀者、觀眾與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從1962年起,每年舉辦電影百花獎,是群眾性最為廣泛的讀者評獎活動。

『肆』 大眾電影的封面

《大眾電影》1979年第一期(復刊號)是粉碎「四人幫」後《大眾電影》復刊的第一期,內有茅盾先生書寫的祝詞,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追悼會通知,電影《祥林嫂》、《蝶戀花》、《哪吒鬧海》的介紹,《紅河激浪》的平反紀實以及楊麗坤的公開信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從側面見證了那個年代中國電影不屈不撓的旺盛生命力,中國電影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那些歷久彌新的影像。
1980年《大眾電影》第二期
該項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淚痕》中扮演朱克實,獲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和上海電影文匯獎最佳男主角獎。
《淚痕》是北京電影製片廠1978年拍攝的彩色故事影片,於1979年春節公演。該片描寫了粉碎「四人幫」以後,新上任的縣委書記朱克實針對縣里存在的嚴峻現實和復雜的歷史問題,頂住「四人幫」余黨設置的重重阻力,大刀闊斧平反冤假錯案的艱難過程。影片以「瘋女人」孔妮娜為主線,圍繞著被迫害致死的前縣委書記的歷史疑案,以及現實中大幹快上、勞民傷財的「土石嶺工程」,把七十年代末期全國范圍的撥亂反正工作濃縮到了一個基層縣,是當時撥亂反正題材影片的代表作品。
1980年《大眾電影》第三期
該期封面取自影片《歸心似箭》劇照。下方是斯琴高娃,扮演劇中山民玉貞。
《歸心似箭》由八一電影製片廠1979年攝制。1939冬,抗聯連長魏得勝在激戰中負傷與戰友失散,並被捕。他設法逃出,並到金礦幹活,伺機找部隊。後又被日寇抓獲到煤礦做苦工。魏再次逃出,被山民玉貞所救。兩人產生了感情,但為了抗日魏得勝毅然告別玉貞。踏上了歸隊的路。
1980年《大眾電影》第四期
該期封面女郎程曉英,在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櫻》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較為成功地表現了一個含蓄多情,內心豐富的日本知識婦女形象。
1980年《大眾電影》第五期
該期封面女郎張瑜,在《廬山戀》中扮演女一號周筠。
1980年電影《廬山戀》,號稱是中國第一部吻戲,不僅完美地呈現出了廬山的景色,而且還創造了多個紀錄。比如《廬山戀》是「文革」後國內首部表現愛情主題的電影,並且出現了當時罕見的吻戲;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過《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廬山戀》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當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
1980年《大眾電影》第十期
該項期封面女郎邵慧芳,在影片《幽靈》中扮演女主角夏征蘭。
1980年《幽靈》轟動了影壇,影片的女主角夏征蘭是由邵慧芳扮演的。邵慧芳身材高佻,緊身的喇叭褲穿在她身上,襯托出了她的「魔鬼身材」,不誇張地說,在沒有服裝模特的80年代初,邵慧芳首先讓人們知道了身材美的標准。《幽靈》中女主角是一個文革期間被迫害的芭蕾舞女演員,邵慧芳以她純熟的肢體語言和茫然哀怨的眼神,入木三分地刻畫了這個角色特有的外貌。這個角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演員的氣質與外貌和角色的要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也可以說是非邵慧芳莫屬。
1980年《大眾電影》第十一期
該封面取自影片《苦戀》一張劇照。從這張劇照上我們看到了演員黃梅瑩年輕的面孔。
民眾誰也沒有看過《苦戀》。因為該片當時在中南海遭禁。
《苦戀》的劇本由白樺創作,劇本寫了歸僑畫家凌晨光的遭遇。在美洲的某個國家,凌晨光享受著有別墅、汽車、畫室的豪華生活。祖國解放後,凌晨光夫婦返回祖國。在輪船駛入祖國領海看到五星紅旗之時,他們的女兒降生了,並取名為「星星」。回到祖國享受了短暫的快樂時光後,「文革」開始,凌晨光一家被趕到沒有窗戶的昏暗鬥室。女兒星星覺得在這個國家已經不能容身了,決定到國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對,女兒反問父親:「您愛這個國家,苦苦地戀著這個國家……可這個國家愛您嗎?」凌晨光無法回答。此後,凌晨光被迫逃亡,藏身蘆葦盪,成為一個靠吃生魚、老鼠生活的荒原野人。劇終時,雪停天晴,文革剛結束,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經燃盡,他用最後一點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個碩大無比的問號」,屍體就是那個問號的點。
電影基調沉鬱,畫面反復出現大雁在天空寫成人字,從開頭貫穿到晨光的死去,像「電影詩」一樣含蓄、雋永。電影圈內人士普遍看好,所以當時的《大眾電影》在封面重點推薦。
1980年《大眾電影》第十二期
該期封面女郎高英,在影片《燕歸來》中扮演女主角路燕。
1980年的影片《燕歸來》,是一部描寫右派的故事片,影片雖然是控訴「四人幫」迫害知識分子的有悲劇色彩的電影,但電影拍攝的很美,一經上映,立刻得到了觀眾的好評。作為影片的女主角,高英的表演自然、流暢、深沉、細膩,把一個深受迫害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從而達到了高英表演生涯的新的高峰。男演員達式常,因成功出演主角林漢華這個角色,一舉獲得了1981年百花獎的最男演員獎。
1981年《大眾電影》第十一期封面人物——白楊(影片《祝福》劇照)
由著名表演藝術家白楊1956年主演的影片《祝福》,1957年獲第十 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19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1984年《大眾電影》第一期封面人物——潘虹(影片《寒夜》劇照)
《寒夜》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1944年,在大學教書的汪文宣帶全家逃到陪都重慶,靠當小職員的微薄收入供養家庭。妻子曾樹生(潘虹飾)不甘於這樣的清貧生活,主動出去做「交際花」來貼補家用,但最終受不了汪母的冷嘲熱諷而離家出走。抗戰勝利後,曾樹生回到家中,丈夫卻已經不幸病故。
1984年《大眾電影》第十期封面——攀登
1984年10月是令人難忘的。國慶當天,北京舉行了隆重的35周年慶祝儀式,我和我的同學們訓練了半年時間,為的就是能在國慶之夜到廣場去表演集體舞。而這一期的《大眾電影》也破天荒地將封面與封底連在一起,刊登一批當時活躍在銀幕上的中青年演員照片。
1987年《大眾電影》第一期封面人物——宋佳
宋佳,1962年生於山東青島。 1981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榮獲第十三屆、十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1993年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學習戲劇, 1998年正式回國重返演藝圈,成功塑造了電視劇《嫂娘》中張敏的角色。獲第二十屆「飛天獎」最佳女演員、「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神農獎」。
1987年《大眾電影》第五期封面人物——張曉敏
張曉敏,1963年9月13日生,北京人。1982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非常大總統》是張曉敏表演最為突出的一部影片,她在該片中飾演國母宋慶齡,她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從一個眼神,一個運作等細枝末節上與宋慶齡靠攏,影片上映後,觀眾居然認定了張曉敏就是宋慶齡,在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評選中,四項表演獎有三項被影片《芙蓉鎮》奪去,唯獨最佳女配角獎落在了張曉敏的頭上,張曉敏憑實力擊敗了在《芙蓉鎮》中有上乘表演且奪魁呼聲很高的兩位女配角,這在當時一時傳為佳話。1998年張曉敏去了美國。
1989年《大眾電影》第三期封面人物——鍾楚紅
1986年—1989年鍾楚紅主演影片《秋天的童話》(1987)、《月亮·星星·太陽》(1988)、《流金歲月》(1989)、《伴我闖天涯》(1989)。
1989年《大眾電影》第四期封面人物——蓋麗麗
蓋麗麗,1967年10月4日出生,山東青島人。1986年進入上海戲劇學院深造,影片《瀚海潮》(1985)是蓋麗麗第一次走上銀幕的影片,隨後,她分別在《金鴛鴦》、《老少爺們》、《斷喉劍》、《滴血黃昏》、《天朝國庫之謎》、《天出血》、《山神》、《月落玉長河》等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989年《大眾電影》第七期封面人物——陳沖
陳沖1981年赴美留學。隻身勇闖好萊塢,出演《大班》(Tai-Pan,1986)、《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1989年《大眾電影》第十期封面人物——鞏俐
鞏俐1987年主演《紅高粱》,1988年主演《一代妖後》、《代號美洲豹》,1989年主演《古今大戰秦俑情》。
1990年《大眾電影》第三期封面人物——周潔
周潔主演的影片《楊貴妃》、《垂簾聽政》、《解放大西北》等使她獲得了電影「百花獎」和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學士獎」的殊榮。
1990年《大眾電影》第七期封面人物——賈宏聲
1990年主演電影《銀蛇謀殺案》、《北京你早》。
1990年《大眾電影》第八期封面人物——張艷麗
1990年在電影《龍年警官》中飾演女模特阿玲

『伍』 歷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

歷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

第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62年)。

最佳女演員:祝希娟《紅色娘子軍》。

最佳男演員:崔嵬《紅旗譜》。

第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63年)。

最佳女演員:張瑞芳《李雙雙》。

最佳男演員:張良《哥倆好》。

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0年)。

最佳女演員:陳沖《小花 》。

最佳男演員:李仁堂《淚痕》。

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各獎項獲獎名單如下:

1、最佳影片: 《長津湖》 。

2、優秀影片: 《你好,李煥英》 。

3、最佳導演: 文牧野(《奇跡•笨小孩》導演) 。

4、最佳男主角: 張譯(電影《懸崖之上》中飾張憲臣) 。

5、最佳女主角: 袁泉(電影《中國醫生》中飾文婷) 。

6、最佳男配角: 侯勇(電影《守島人》中飾王長傑) 。

7、最佳女配角: 朱媛媛(電影《我的姐姐》中飾姑媽(安蓉蓉)) 。

8、最佳新人: 陳哈琳(電影《奇跡•笨小孩》中飾景彤) 。

注意事項:

在產生提名名單的同時,從所有投票觀眾中抽取101名觀眾評委組成終評評選委員會,他們會在頒獎禮當晚以按表決器的方式當場投票,評選出最終結果。

如遇兩位(或兩位以上)提名者得票最高且票數相同的情況,則現場觀眾評委對兩位(或兩位以上)票數最高者再次投票,直至投出1名獲獎者。如果第二次投票仍然出現票數相等的情況,則依據獲提名時得票數量,票數高者獲獎。

『陸』 1991年第1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是誰

李雪健。

李雪健,1954年2月20日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中國影視男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主演電影《焦裕祿》獲得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1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經歷:

1980年,李雪健參演第一部銀幕作品《天山行》,扮演指導員於海洲 ;同年,憑借話劇《九·一三事件》林彪一角,奪得首屆「梅花獎」。

1985年,李雪健在影片《鋼銼將軍》中飾演將軍李力,從30歲演到60歲,該片獲「政府獎」優秀影片獎 。

1987年,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同年,受田壯壯導演之邀,在電影《鼓書藝人》中飾演老藝人方寶慶。

『柒』 大眾電影雜志最有收藏價值的是

1952年第11期。
大眾電影雜志則是1950年6月在上海創刊,1952年4月,與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編輯的《新電影》合並,由上海遷至北京編輯出版,1962年秋,以印刷原因,遷回上海與《上海電影》合並,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

『捌』 1952年上映的電影《雨中曲》為何會被很多人喜愛

首先是整體的色調,色調差距很大,暖的很暖,冷的很冷,但是飽和度又沒有那麼高,整體會給人一種真實場景下的舞台感。其次是音樂和情節的配合,這段音樂節奏感很強,一定程度上讓唐的舞蹈更具有欣賞性,同時夜更好地表現了唐抑制不住的喜悅。

1)《雨中曲》於歌舞片的標桿意義,在於將歌舞」形式完美運用到影片各個層面,打破了與現實生活完全對立多存在舞台、劇場與虛擬化空間的壁壘。作為一種敘事思維滲透進生活細節中,唐在聚光燈下自述自己的過去,歌舞段落的閃回插敘,再現從接受音樂戲劇到特技替身摸爬滾打的成長對唐經歷用歌舞形式藝術化再現。《雨中曲》給歌舞片帶來的魅力恰恰在於,突破了傳統歌舞片中的刻板單一、與情節的高度割裂以各種形式參與影片整體表達中。讓現實生活、虛構想像、舞台藝術、電影藝術統一,凱西通過有聲片的配唱獲得尊重的故事,說明了每一個電影工種、電影人都值得尊重。

『玖』 1951年帶創刊號的大眾電影值多少錢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名牌雜志《大眾電影》,自1950年6月問世以來,名貫海內外,風靡半世紀,如今已出版六百餘期,總發行量已有三億多冊。

現在,一股《大眾電影》收藏熱正在悄然興起。一大批專事此項收藏的藏家正在四處尋覓「文革」前出版的306期《大眾電影》。問他們緣何特別鍾情於「文革」前的《大眾電影》,他們說「文革」前那些《大眾電影》歷經數十年風風雨雨,燒撕損耗,目前存世的已寥寥無幾。物以稀為貴,現在這些老牌雜志每一期都成了劫後餘生、大難不死的珍稀版本,都具有極高的升值空間和收藏價值。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0年至1954年那93本最早期的《大眾電影》更是難見其倩影芳蹤。所以,那幾年的《大眾電影》便成了藏家競相追棒的「金娃娃」、「寶疙瘩」。鑒於此,藏家已系統地將其前五年的雜志劃成了三大系列,美其名曰:

一、十三極。特指1950年1至13期的13本極品雜志。因《大眾電影》在此年創刊,每期發行量只有三四萬冊,目前存世量每期不會超過50至100冊,所以,它的「極品」價值便顯現出來了。目前,1950年的《大眾電影》每本交易價為150元至200元,而舊書市場則根本看不到它的蹤影,連號稱亞洲最大的潘家園舊書市場,幾年來也未見1950年的《大眾電影》露面。而作為該刊龍頭的《大眾電影》創刊號,更是難覓其蹤,千金難買。

二、三十二珍。特指1951年至1952年的32本珍品雜志。此兩年的《大眾電影》雖然發行量略有上升,但雜志存世量亦極小(保守估計存世量每本不超過二三百冊)。所以,它的市場價位與1950年的《大眾電影》不相上下,每本也在一二百元左右,而且往往是有價無貨。

三、四十八精。特指1953年至1954年出版的整兩年的48期精品雜志。這兩年的《大眾電影》盡管發行量已有明顯上升,然而現在每期的存世量也不會超過四五百冊。所以,在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尋覓這四五百冊精品雜志,確實難上加難。故業內藏家封其為「精品」亦不為過。這兩年的《大眾電影》每期價格都在50元至100元之間徘徊。

由此可見,專事此項收藏的玩家「業內冊封」1950年至1954年的《大眾電影》為「極品」、「珍品」、「藏品」,確實恰如其分,也為早期《大眾電影》的收藏奠定了一塊厚重的基石。我們有理由確信:《大眾電影》作為新中國創刊時間最早、最具群眾性、觀賞性、娛樂性、增值性、收藏性的老牌名牌雜志,一定會在收藏界掀起陣陣旋風。因為它不但得到了國人的厚愛和追棒,連海外一些藏家也對它情有獨鍾甚至一見鍾情。《大眾電影》將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閱讀全文

與一九五二年大眾電影封面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電影食人族吃女人圖片大全 瀏覽:65
摩托車講述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57
一部電影將一個幸運的男人 瀏覽:883
哈利波特英語原版電影 瀏覽:155
深圳歡樂海岸城電影院 瀏覽:983
國外校園浪漫愛情電影 瀏覽:254
電影情舞師生觀後感 瀏覽:618
電影音樂珍珠港交響樂 瀏覽:941
曰本暴力搶奷電影大全 瀏覽:326
電影女主角叫艾瑪是什麼電影 瀏覽:763
國產公交車電影院 瀏覽:58
韓國電影愛情診療師觀看地址 瀏覽:701
第三種愛情電影有第二部嗎 瀏覽:212
光頭電影明星圖片 瀏覽:427
古董花瓶裡面有一部電影 瀏覽:464
大學生扶貧微電影完整版 瀏覽:457
愛情咆哮電影 瀏覽:81
1982天龍八部電影粵語 瀏覽:64
穹頂小鎮完整電影 瀏覽:422
三年級怎樣製作電影小報圖片大全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