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趙季平
趙季平
趙季平,中國電影作曲家。1945年生於甘肅平涼。1970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1980年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長,中國音協陝西分會副主席。現任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副會長等職。自1984年為電影《黃土地》作曲以來,先後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為《大閱兵》、《紅高粱》、《菊豆》、《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大紅燈籠高高掛》、《烈火金鋼(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活著》、《炮打雙燈》、《步入輝煌》、《黃沙·青草·紅太陽》、《變臉》、《風月》、《日光峽谷》、《秦頌》、《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樂多次在國內和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可以說,他的名字與中國新時期電影最輝煌的成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趙季平從小就酷愛音樂,在音樂學院時,他苦苦鑽研,加上他頗具靈氣,已小有名氣。此後,他幾乎涉及了音樂創作的各個領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樂、交響音樂、歌劇、舞劇、戲曲音樂等等,顯示出他多方面的創作才華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他成為電影作曲家後,在創作風格上歷經了三個階段:一是在《黃土地》中,音樂與影片風格一致;二是《紅高粱》時,音樂已完全融入電影,加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三是到《大紅燈籠高高掛》時,音樂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超出了影片,達到一種新的境界。趙季平認為電影音樂應該賦予電影以靈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電影不僅是視覺藝術同時也是聽覺藝術,電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根據影片情節、畫面、氛圍進行創作,這就有其特殊性,而趙季平在音樂與畫面結合方面有其獨特悟性,能很快根據導演意圖創作出具有靈性的音樂,他創作的電影音樂不再只具有協調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畫面所未能表達的深層感情,使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渾然一體。他對各種類型的電影,悲劇性的、色彩性的、史詩性的、城市風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從整體設計到細微末節的音樂布局,使每部音樂既與影片融為一體,又體現出他獨具匠心的音樂設計和鮮明的個性。他為人謙和,許多名導演都願意與他合作,而他通過敏銳的藝術感覺捕捉到那些合作者對電影音樂的理解,使得配合更加默契。由於他在中國電影音樂創作上的突出成就,1996年初,應邀參加在瑞士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電影音樂節,在電影節上他與外國同行進行了藝術交流。
與張藝謀合作影片:
紅高粱 (1987) —— 原創音樂
菊豆 (1992) —— 作曲
秋菊打官司 (1993) ——.作曲
大紅燈籠高高掛 (1992) —— 作曲
趙季平
男,漢族,1945年8月出生,河北束鹿人。1970年6月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國家一級作曲。
1970年7月參加工作,長期從事音樂創作。1985年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991年至今任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並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電影音樂學會會長和陝西省八屆人大代表、黨的十五大代表、陝西省第十屆政協委員等職務。是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他贏得了電影音樂界的高度評價和贊譽,成為我國目前電影音樂界獲獎最多、獎次最高的音樂家。電影《紅高粱》獲第八屆「金雞」獎最佳作曲獎、《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獲法國「南特」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獎、《孔繁森》獲第十六屆「金雞」獎最佳作曲獎;電視劇《水滸傳》獲第十六屆「飛天」獎最佳音樂獎,其中「好漢歌」獲最佳歌曲獎、《嫂娘》獲第十八屆「金鷹」獎最佳音樂獎;歌曲《黃河鼓震》、《西部揚帆》獲「五個一工程入選」獎、歌曲《祖國強大、國旗增色》獲建國五十周年歌曲徵集一等獎、《第一交響樂》獲首屆「金鍾」獎優秀作品銅獎。
他的作品:琵琶協奏曲《祝福》和管子與樂隊《絲綢之路幻想曲》已錄制唱盤,發行世界。在日本東京、京都相繼舉行個人音樂會。他與日本JVC唱片公司合作推出激光唱片《黃河遙遙》及系列電影激光唱片,為中國電影音樂走向世界開了先河。2000年上半年他為台灣舞劇《大漠孤煙直》創作了音樂,使舞劇在台北首演成功。95年作為亞洲唯一代表參加了在瑞士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電影音樂節,並拍攝專題記錄片《音樂家——趙季平》在世界各地播放,1998年作為大陸唯一一位音樂家,他的作品被美國華納·特得克古典唱片公司簽約錄制。2000年6月他創作的交響音畫《太陽鳥》、交響敘事詩《霸王別姬》由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在一年一度的「森林音樂會」上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同年7月他的室內樂作品《關山月——絲綢之路印象》被大提琴家馬友友選中,並在美國成功首演。2001年他作曲的舞劇《情天·恨海圓明園》已經在北京首演。2003年3月他應邀在香港成功地舉辦了《樂壇神筆——趙季平專場音樂會》
1 趙季平部分作品
1.管子協奏曲《絲綢之路幻想組曲》(1983)
作曲家看著父親從絲綢古道寫生回來創作的一幅幅國畫山水,畫面中的構圖和筆墨的千變萬化,總讓作曲家覺得這圖畫中充滿了音樂的空間。經過時間的孕育,他用音樂解構
了古絲綢之路上的音樂之旅:《霸柳曲》、《古道吟》、《涼州樂》、《樓蘭夢》、《龜茲舞》。
2.民族管弦樂《黃土地組曲》(1993)
原是為1984年陳凱歌電影《黃土地》而作配樂。陳凱歌是在聽了《絲綢之路幻想組曲》後才接受他的攝像師張藝謀的建議,選用了趙季平。其後,作曲家對原電影音樂和插曲進行濃縮提煉重新編配,形成了一部有鮮明特色的陝北風情音樂畫卷。
3.交響組曲《大紅燈籠高高掛》(1994)
此作原為1991年張藝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配樂。作曲家三年後將它改編成交響組曲,2002年進行了第二次修訂。音樂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劇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環圈」,以五個樂章的女聲合唱的無詞歌、樂隊、京劇打擊樂的另類非常規組合。
4.電影配樂《大話西遊》(1995)
原為1995年香港導演劉鎮偉電影《大話西遊》而作。趙季平在1994年初看到這個原叫《大話東游》的本子後,覺得它簡直在瞎胡鬧。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很輕松的狀態下完成了《大話東游》的全部配樂,樂曲總長度有一個多小時。結果電影出來之後,並沒有完全按他的創作,但趙季平覺得使用得很巧妙。
5.室內樂《關山月——絲綢之路寫意》(2000)
此曲作於2000年,是趙季平專為馬友友的「絲路計劃」創作的。同年7月,馬友友在美國成功首演,由此還吸引了約翰·威廉姆斯特地前來捧場。此曲收錄於馬友友2001年8月錄制完成的《絲路:當陌生人相遇》專輯中。
6.民族管弦樂《蘆溝曉月——大宅門寫意》
作於2002年,原是為風靡世界各地華人的電視劇《大宅門》所作配樂。後作曲家將電視劇中的音樂主題改寫成這部樂隊作品,又加了一個副題「蘆溝曉月」,以突顯京城的風格和韻律。
❷ 開講啦趙季平觀後感
這期《開講啦》著名作曲家趙季平講述自己音樂創作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趙季平創作的音樂作品,融大俗於大雅,既朴實又深刻,成為大眾傳唱的經典。趙季平想告誡現在的年輕人不要湊熱鬧,要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裡面起飛,去掉浮躁,甘於寂寞,要有一顆平常心,平和的心。
1、甘於寂寞讓你靜下心來沉下心去思考,甘於寂寞讓你不受功名利祿的誘惑,甘於寂寞讓你不在多元化世界的燈紅酒綠中忙著趕場。甘於寂寞不代表甘於平庸,更需要有抓住機會的能力。
2、當生下來的對立面就是死,這是自然規律。坦然面對生死,抓緊時間,充實的過好每一天。
3、心態平和,與人為善。一個藝術家的心胸有多廣闊,你今後的世界就有多大。
4、電影《黃土地》的成功來源於共同的藝術理念,逆向思維的創新和持之以恆的堅持。
5、走進民間才能走向世界。要到中國角角落落去看我們民族民間的寶貝,要在學了新的技術後把中西方音樂融會貫通,然後用我們自己的聲音,用中國的語言,去和世界對話,把中國音樂弘揚到世界。
這期趙季平的《開講啦》一看主題「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裡面起飛」就很有詩意,然後也是覺得他的確非常的睿智。通過趙季平通過自己的三個例子告誡現在年輕人要去掉浮躁,甘於寂寞,要有一顆平常心,平和的心。一直准備好,等到機會來到的時候,能夠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裡面起飛。
❸ 評價趙季平老師及其電影配樂作品
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的集體走紅,作為電影音樂的創作者趙季平也帶著自己獨具一格的中國民族性音樂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第五代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曾經說:「談及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的歷史,不能不說到趙季平,它代表了這個階段的電影音樂,他是這個時期的里程碑和巨匠。」他在短短的十餘年間,曾經為近50部電影創作音樂,有20餘部在國際,國內的電影節上獲獎,著名的代表作:《黃土地》、《霸王別姬》、《紅高粱》、《秋菊打官司》等。他認為電影音樂並不是電影的一個附屬品,而是表現電影靈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他創作的的電影音樂不只是具有協作和媒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畫面所未能表達的深層次的感情,使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渾然一體。並且,縱觀他的影視音樂,我們會發現所有影視作品的音樂無不體現了作者濃厚的民族本土化情節,而且正是這種濃厚的民族風格,鮮明的個性,奇特的音響組合打動和震撼著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觀眾。因此,我將主要從趙季平電影音樂民族性的表現和其產生的緣由兩個方面來對其進行探討。 趙季平電影音樂民族性的表現形式 電影音樂主要是指電影音樂主題曲、主題歌、插曲等用於表現電影本身的內容,深化電影主題。在趙季平的電影音樂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將原始的民族音樂素材直接運用到作品中。從而把作品植於民族心裡,從而產生廣泛的共鳴,使觀眾產生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當然並不是一二件民族樂器就是民族風俗,民族風俗最根本的是用民族素材以表現民族心裡素質和精神風貌。在此,我將通過民族樂器,民族唱腔唱調,民族心理和精神三方面來闡述趙季平音樂民族性的表現。
❹ 分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對電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形象刻畫。怎麼寫
《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京劇青衣那清亮漂浮的吟唱中開始。它如幽靈般由遠及近、由淡至濃。這不僅預示著全劇的悲劇性結局,同時也為全劇的音樂定下了基調,這就使整部舞劇音樂充滿著京劇音樂元素。對作曲家陳其鋼而言,這更是一種情結。生於藝術世家的他,曾經學過花臉,父親對京劇的熱愛,使他對京劇有著特殊的愛好。而陳其鋼一直也想創作一部作品並把京劇素材融入進去。「大紅燈籠」的題材正適合他的想法,因此,陳其鋼便欣然加入。
在長達一年的創作過程中,陳其鋼曾把已經寫完的第一稿全部重寫。由此可見,他對「大」劇的認真和重視。就音樂而言,京劇元素始終若隱若現彌漫於全劇之中。第一幕「迎娶新娘」時用了傳統京劇曲牌「柳青娘」。第二幕「學京劇」中,在滿場的水袖輕揚飛舞的穿游中透出的卻是膾炙人口的《夜深沉》。特別是第二幕結束前的麻將舞。陳其鋼別出心裁用中國古老的計算工具算盤作為樂器和傳統的中國打擊樂配合。這兩者之間所產生的內在張力和律動,烘託了打麻將時的形態,同時也刻劃了人在打麻將時的心態。
雖然某些媒體發表的具有不切實際的破壞性評論往往比具有心靈思想的創造性藝術能更快地產生大眾效應,但相信自己的心靈和評判能力,親眼看看大紅燈籠亮不亮,親耳聽聽它的音樂,是每個真正熱愛藝術,特別是熱愛和支持中國原創藝術朋友的明智選擇。
《大紅燈籠高高掛》時,音樂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超出了影片,達到一種新的境界。趙季平認為電影音樂應該賦予電影以靈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電影不僅是視覺藝術同時也是聽覺藝術,電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根據影片情節、畫面、氛圍進行創作,這就有其特殊性,而趙季平在音樂與畫面結合方面有其獨特悟性,能很快根據導演意圖創作出具有靈性的音樂,他創作的電影音樂不再只具有協調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畫面所未能表達的深層感情,使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渾然一體。他對各種類型的電影,悲劇性的、色彩性的、史詩性的、城市風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從整體設計到細微末節的音樂布局,使每部音樂既與影片融為一體
❺ 趙季平開講啦觀後感啟示
這期《開講啦》著名作曲家趙季平講述自己音樂創作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趙季平創作的音樂作品,融大俗於大雅,既朴實又深刻,成為大眾傳唱的經典。趙季平想告誡現在的年輕人不要湊熱鬧,要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裡面起飛,去掉浮躁,甘於寂寞,要有一顆平常心,平和的心。
1、甘於寂寞讓你靜下心來沉下心去思考,甘於寂寞讓你不受功名利祿的誘惑,甘於寂寞讓你不在多元化世界的燈紅酒綠中忙著趕場。甘於寂寞不代表甘於平庸,更需要有抓住機會的能力。
2、當生下來的對立面就是死,這是自然規律。坦然面對生死,抓緊時間,充實的過好每一天。
3、心態平和,與人為善。一個藝術家的心胸有多廣闊,你今後的世界就有多大。
4、電影《黃土地》的成功來源於共同的藝術理念,逆向思維的創新和持之以恆的堅持。
❻ 論霸王別姬電影的音樂特色
我個人覺得比較爛
❼ 酒神曲的歌曲賞析
音樂是構成電影聲音的組成部分,出色的電影音樂能完整地呈現出影片的氣質,深化影片的主題,強化觀眾的心理活動。《紅高粱》這部電影的音樂相當出彩。《酒神曲》語言通俗易懂,透著強烈、鮮明的自我表現肯定和贊美。
歌曲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是在九兒第一次看到釀酒時,伙計們在釀酒出來後唱起了《酒神曲》。「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剎口,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曲調高昂,充滿激情,有一種張揚,顯現了高粱酒的醇烈,伙計們也唱出了喜悅的心情。通過歌詞我們也可以看出山東人民的朴實與善良。
而當第二次唱起這支曲時,是在日本人來後,羅漢被殺,大家祭羅漢大哥的時候,余占鰲和豆兒、伙計們跪下後,開始嘶喊《酒神歌》,「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喝了咱的酒啊,滋陰壯陽嘴不臭」等,此時的歌曲就變得凄哀悲涼,又透出一種反抗、執著,表明男人們將要為他報仇而放手一搏,歌聲縈繞在夜色的上空,久久回盪著。這些簡潔有力、淳樸的歌詞首先是對故事情節的一種重復,與之前發生的事存在某種程度的耦合關系;其次是慢慢點燃了劇中人物的激情,壯了膽。 趙季平說:「電影音樂是變幻莫測的調色板,在作曲家的筆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心靈感應,去繪制色彩斑斕的音畫。《紅高粱》要的是一個火紅,紅的天,紅的地,火紅的高粱,火紅的人生。這就是影片的色調。《紅高粱》音樂追求國粹化、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村音樂。音樂完全融進影片,成為影片劇作的一部分。樂器選擇上,立足於民族樂器的發掘,使用樂器精煉。整部影片就用了兩件樂器:嗩吶和中國大鼓。鼓敲得像心跳,嗩吶吹得像痛快的吶喊。如果把幾首盪氣回腸的歌、嗩吶去掉,《紅高粱》就不成其為今天的《紅高粱》。音樂賦予影片精神和靈魂。
❽ 趙季平二三事表達了作者對趙季平怎樣的感情
趙季平二三事表達了作者對趙季平尊敬,仰慕,喜愛之情!趙季平可謂中國當代音樂的一張名片,在影視音樂、交響樂、民族管弦樂和歌曲的創作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其作品至少影響了兩代人。我有幸和他相識、相處、相知,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❾ 趙季平給《大話西遊》配完樂,說:片尾不要放我的名字,為什麼
1994年,周星馳花6000萬拍攝《大話西遊》,並從中拿出80萬請趙季平譜曲,趙季平說:「譜曲可以,但我有個要求,片尾千萬不要放我的名字,我怕毀了名聲。」
❿ 哪部電影的配樂讓你印象最深刻
「亡命駕駛」
還是提一下「速度與激情」,這應該是無人不曉的系列電影了吧。隨著劇情的發展,從起初的小打小鬧,到更宏大的世界觀,人物越來越多,賽車場面越來越大,真正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主演之一保羅·沃克的意外去世,讓「速7」格外傷感,於是有了電影中最後的分道揚鑣。
諸如以上提到的電影,其實還有很多。
速度感轉瞬即逝,電影的凌厲剪輯卻又瓦解了時間。但凡緊張刺激的賽車段落,配上獨特的音樂,都會讓人有種錯覺,分不清在看的到底是部劇情片,還是個熱血沸騰的mv。
電影中的車在主角光環下風馳電掣,讓看的人躍躍欲試,現實生活中也有電光火石的馳騁。自2009年開始舉辦的凱迪拉克Vday性能秀,就是這樣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