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誼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費,是在補缺公司虧損嗎
華誼兄弟要求,中小型電影院,上映該公司的影片,需要交保底費,華誼兄弟這么撈錢確實是想補缺公司的虧損,但同時也是想更好的為影片《八佰》做宣傳,就是俗話說的炒作!
華誼兄弟為什麼要這么著急的撈錢,據說華誼兄弟影視公司,近年來,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而且數額巨大!華誼兄弟也是看中了,現在各大電影院急需好的影片上映,才提出了先交錢再給片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說,華誼兄弟推出這樣的方案,其實是為了給該影片炒作,這是一種商業手段,畢竟現在有很多影片都是需要靠炒作,才能獲得更多的票房!不過華誼兄弟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打響!
目前有很多中小型電影院,都一致決定,不買華誼兄弟的賬!也決定暫時不上映他們發行的這部影片!估計華誼兄弟想一石二鳥的計劃,就這么泡湯了!
㈡ .老炮兒電影保底多少
電影3億保底
㈢ 電影院一個人也沒有會取消放映嗎
取消放映是肯定的,但是這個場次不會取消,因為影院的工作程序是查看近三天的票房成績,然後在當天下午把第二天的排片表交給我們來進行第二天的排片。
所以就算當天這場電影一張票都沒有賣出去那也不會取消這一場,只是在放映前告訴放映員,這場沒有觀眾停止放映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場電影賣出去票了,但是觀眾並沒有來觀看,同樣也會通知放映員停止放映,但是我們會在放映15分鍾後才會停止放映,為的就是等一下遲到的觀眾。
當然如果這個觀眾在我們停止放映後才來,我們會有兩個選擇一是安排觀眾看同一天的另外一場,或者讓放映快進到正常放映的時間。
㈣ 票房保底到底什麼意思
意思好像就是票房至少(最差的情況)也能拿多少度少,比如票房保底三塊二毛一,意思就是票房再差也有三塊二毛一了。
㈤ 電影中保底發行是什麼意思
保底發行一般是文藝片的處理方式。例如一部文藝片,拍攝完成是一部分,後期宣傳是更大的一部分,有些電影拍攝後感覺很小眾很難有票房高回報率,所以宣傳就會減少開支。例如大電影一般都會電影主演主創往各個大城市跑場宣傳,但小眾電影就很少,打各種網路廣告,跑宣傳,那樣可能會讓發行商感覺會賠本。投資方式給錢的,從前期到後期,發行方是負責後期電影宣傳的。
㈥ 李娜原型電影保底發行6億,回本票房苛刻誰虧了
飽受矚目的以著名網球運動員李娜為原型的《獨自·上場》(原名《李娜》)電影即將上映。在這時候有消息稱《獨自·上場》這部影片的保底發行達到了6億元人民幣,回本票房苛刻,誰虧了?影片的發行商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毫無疑問是一場豪賭。
㈦ 3億成本的《李娜》被6億保底,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相信這兩天大家都被一個新聞給刷屏了,那就是“3億成本的《李娜》被6億保底”,那麼這條新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李娜》是一部電影,現在已經改名為《獨自。上場》,這部影片是由陳可辛執導的,由胡歌、郝蕾等人主演的。
這部影片是根據網球運動員李娜的同名自傳《獨自上場》改編的,講述了李娜從6歲少年時期、運動員時期到退役之後的故事,並通過她的成長,展現時代裹挾的人生傳奇的故事。
她是亞洲首位大滿貫單打冠軍得主,也是亞洲第一位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的球員。在其15年職業生涯中,她21次打入WTA女單賽事決賽,共獲得了9個WTA和19個ITF單打冠軍。
她在2014年9月的時候選擇了退役。她的丈夫就是姜山,兩人於2006年的時候結婚了,現在李娜與丈夫姜山生活的十分幸福,並且已經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㈧ 影視裡面的對賭協議是什麼意思
對賭協議在影視圈的行內稱呼叫「保底發行」,就是製片方與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簽訂的一個對賭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確認一個數額,無論影片票房最終是多少,製片方都能提前鎖定一筆高額收益,而發行方則在實際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的部分,優先獲得額外收入。
至於簽訂對賭協議的意義,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影視行業的利潤具有不穩定性,上市公司為了保證營業的穩定性,對賭是有必要的,但是這並不能夠從根本上保障行業競爭加劇,市場和利潤空間有限。就中國電影而言,票房規模在增長,但實際凈利潤增長幅度不大。
影視傳媒行業漸趨流行的「保底發行」,導致影視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之間的利益博弈和對賭,也催生出了票房造假現象。而票房造假的背後,多是為了用票房換股價。
㈨ 北京文化35億票房只能分6500萬元,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每一部電影背後都不止一家企業等待分成,復雜的電影產業鏈會將簡單的票房數據分割得“面目全非”。在國內電影行業中,電影產業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出品製作、營銷發行、院線排片、影院放映等幾個大環節。
這部陳思誠自導自演的作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背後投資方新麗傳媒與當時的樂視網從中獲益不少,萬達也嘗到甜頭。後來陳思誠成立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騁亞影視),萬達全資持股。此後,陳思成的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和唐探系列1、2為萬達影視貢獻了大部分收入,但仍擋不住游戲、並購等帶來的虧損。
同樣亟需爆款“救命”的還有深陷困境的北京文化。相比已經IP化的唐探系列,賈玲這場“驚艷”的“處女作”對北京文化可能只算一個“意外”。有報道稱,該片最初本為恆騰網路子公司儒意影業獨家投資,北京文化後續獲得大比例份額轉讓,而在口碑反轉之前,市場對其票房預期在18億元左右。
除北京文化、儒意影業之外,《你好,李煥英》的出品方還有天津貓眼傳媒、阿里影業、新麗傳媒,以及賈玲旗下的大碗娛樂等5家企業,聯合出品方更是多達17家,包括中國電影、華誼兄弟等。北京文化雖也參與該片發行但並不在4家主發行方之列。
對於這塊蛋糕北京文化能分多少,市場頗為期待。2月18日晚間,北京文化公告稱,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時,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萬元至6500萬元(最終結算數據可能略有誤差),該影片其他收入因還在上映中暫無法估計。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也坐實了北京文化保底發行的傳言,公司稱已經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這也意味著,該片票房收入超過15億的部分對北京文化已經影響不大。
2月19日,不少影視股出現回調,北京文化漲停開盤後很快開板,股價全天窄幅震盪,最終收漲7.36%,股價報6.71元/股,總市值48.0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