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視配音和動畫配音的區別
影視人物配音簡單地說就是替人物說話;復雜地說就是由於某種原因,由配音演員為已經完成或已基本完成的影視劇中的由某一演員飾演的角色完成台詞的錄制;通過聲音塑造和有聲語言再創造准確生動地塑造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為影視劇配音是配音演員以原創人物的語言、性格、音色、音量、語音、語調、情緒、節奏為依據,需要對作品有深刻的感悟和體驗,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配音演員只能在原片所提供的語境中,說人物「正在」說的話,哪怕他並不完全認同原片演員的表演,但是他不得不迅速調整,向人物靠攏,努力把握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劇中表演者的表演風格,讓自己的聲音完全融化在角色之中,具有強烈的規定製約性。
動畫配音是配音演員以文字形象和動畫設計師繪出的畫面形象,也就是視覺形象為依據,通過自身對作品的深刻理解,運用自己的聲音展現動畫人物造型的個性,把握語言節奏的藝術創造,而不是再創造。由於動畫電影是一種極端假定性的藝術,不受任何物理性質的約束,它無需模仿生活而只需解釋生活,所以動畫片的思維本身也不會受到任何物質現實的制約。
⑵ 談談東西方動漫配樂的差異
西方動漫的配樂更多的是古典音樂、交響樂,用旋律來表現情緒,用節奏來表現故事情節的轉變,在宏觀場面,西方動畫的背景音樂在聽覺上的沖擊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而且從通覺的效果上來看,西方動漫的配樂製造的畫面感更強烈,盪氣回腸。舉個例子,迪士尼的米老鼠,夢幻工廠的電影動畫,這些作品的配樂就很能這個特點。
東方動漫的配樂,典型的話運用自己的民族樂器,以及自己民族音樂的風格更明顯,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的動漫,在自己作品的配音樂中很明顯的帶有民族風情的元素。比如,在音樂的旋律中,你能發現不同朝代的音樂風格,也能發現在某些旋律中運用了當時有名的樂器。向中國早期的動畫《大鬧天宮》和《哪吒》還有《人參王國》等就是很好的例子。還有日本動畫的背景音樂,如《怪化貓》《江戶盜賊五爺》等也是很好的例子。
要說兩者的關系,那就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同發展。
比如西方電影動畫的《花木蘭》《功夫熊貓》,在故事的製作就是運用的中國的題材,因此,在動畫的背景音樂上,也運用的很多中國音樂的元素,而這些主要是旋律方面的,使用交響樂表現出中式旋律。
又比如,日式的動畫,也常常使用交響樂的形式來作為動畫背景音樂,比如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原因如下:
第一,是世界動漫產業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結果。隨著傳媒的發展,已經文化的交流,動畫領域的相互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第二,是動漫題材選擇的結果。在還原故事題材的背景時,自然而然要隨著題材的選擇,使用與之相符的背景音樂的旋律,已經相關的樂器,和表現形式。
第三,是動畫製作人和背景音樂製作人自身修養的體現。有些製作人,在學習期,就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響,這些印象必然會表現在其作品上。
⑶ 動畫音效和真人影視的音效有什麼差別
聲音無非包含對白、音效、擬音、音樂,動畫和真人影片的聲音製作過程沒有太大差別,但所有元素取決於影片本身,聽覺一定要與視覺配合。如果動畫電影是誇張的,聲音就會有誇張的元素,正如很多真人喜劇影片也會用誇張的音效一樣。如果動畫很寫實,那麼聲音也會寫實。總而言之一個宗旨:聲音跟著影片風格走,無論是動畫還是真人。
⑷ 請問動畫音樂和音樂動畫有什麼區別,音樂動畫的定義是什麼
動畫音樂指的是,一部動畫片的背景音樂,一部動畫配的音樂主要是為了提醒這部動畫片此時的表現主題。
音樂動畫是指整部動畫是配合一首音樂來製作的。
兩者注意是主次之分。
⑸ 日本動漫音樂及中國動漫音樂的特點,發展趨勢,有什麼不同及相同
日本的對動漫音樂很重視,每次音樂的製作都會請一些明星製作團隊來,提倡具有流行因素。中國的動漫音樂主要以教育為重點,不提倡情感方面的歌曲…兩國個有不同的作風。
⑹ 動畫電影音樂劇的區別~~~
動畫注重畫的連貫,是相對靜止的,像以前那些最基本的書本動畫,翻完一本書出現了一個動態效果,主題,內容可以很簡單
電影注意情節,畫面較動畫有沖擊力,與音樂劇的區別可以看看《音樂之聲》來發現
⑺ 動漫原聲集,印象集,電子樂,交響樂有什麼區別
【原聲集】原始聲音軌道。OST一般是指電影中的配樂或者歌曲。其內容可包含片頭曲(OP),片尾曲(ED),插曲(IN),背景音樂(BGM)以及角色歌(CS)等等。
【印象集】:不同於ost,其中的曲子並非是對原劇中的音樂忠實的再現,而是通過與原作有些不同的方式將原曲演奏出來,以便相對獨立的構成曲目(更適合像音樂會演奏的場合)。給人的感覺是印象中的原曲。印象集是作曲家根據和導演的交流作的初稿式的音樂集,伴奏集(原聲碟)就是電影最終放映時的配樂.因為印象集中的音樂很多沒有出現在最終的影片中,所以也有一定可聽價值和收藏價值
【電子樂】從廣義上來說,電子樂(Electronica)這個詞可以指很多的音樂類型http://ke..com/view/294142.htm這里是網路叔叔講的。去看看就知道了。
【交響樂】是採用大型管弦樂隊演奏的鳴奏曲(奏鳴—交響套曲)。交響音樂主要是指交響曲、協奏曲、樂隊組曲、序曲和交響詩五種體裁。但其范疇也時常擴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樂曲,如交響樂隊演奏的幻想曲、隨想曲、狂想曲、敘事曲、進行曲、變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響音樂還包括標題管弦樂曲。
http://ke..com/view/39082.htm
我認為吧,如果LZ喜歡某一部動畫片或是電影電視劇的話,應該是收藏OST比較好。因為聽OST最能還原當時看那個動畫片的心情。我喜歡那個感覺。
⑻ 日本動畫電影OST區別
OST是Original Sound Track的縮寫,字面意思是原始聲音軌道(影視原聲大碟),也就是電影所有音軌中儲存背景音樂(或者歌曲)的軌道。
OST一般只會收錄BGM,還有有時候會收錄OP、ED的TV size版,也就是動畫播出時所唱的OP、ED的那種比較短的版本。OST是不會收錄任何插曲和OP、ED的完整版的。
⑼ 國內外動漫動畫音樂的現狀分析, 。。。。。。。。是 動漫 音樂 音樂!!!
你好!
說到動畫音樂就要說到動畫,動畫簡單來說是一種綜合藝術,它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音樂與動畫更是骨肉相連。首先,動畫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視旁看動畫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動畫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繪畫之外的表達形式。其次,動畫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動畫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動畫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下面我就先來說說我國動畫音樂現狀。
其實我國這幾年都有大力發展動漫產業,不僅在全國各處興建了國家動畫產業基地,而且每年還會舉辦些國際動漫節。雖然對於動漫本身的細節可謂是進行了無微不至的呵護、面面俱到的關懷,但對於動漫產業周邊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音樂卻並沒有投入成比例的熱情。當然這存在著眾多主客觀因素,我大致歸納以下兩點:
1.目前國內動漫產業發展的布局尚不夠合理與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國音樂產業的不夠成熟有關的。比如像我國的電影,如今的發展力度以及人才儲備,早已在國際三大影展打開了一片天空,但即使如此,我國大片的配樂幾乎全部都是邀請國際音樂人來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很少。發展成熟的電影產業尚且如此,又怎能奢望未能進入主導地位的動漫產業音樂會十分優秀?
2.中國的動漫事業起步雖晚,但憑借著良好的群眾基礎,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已經在形象、情節上設計出了許多本土化的優秀動漫作品,可惜的是我國動畫的音樂,基本上都有以下情形之一,一種就是延續五、六十年代的動畫歌曲復古風格,把現代青年當作爸爸爺爺時代的青年來看,缺少必要的流行元素;而另一種就是將音樂製作工程包給一些能夠受理任何行活的廣告公司,但很多音樂人對待動畫音樂,就像對待廣告一樣,充滿一股廣告的味道,並不能真正體現歌曲的價值。
下面我再來說說日本動畫音樂現狀。
這就不得不提日本動漫產業,作為日本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動漫也是該國最有價值的出口產品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大批愛好者,據說全球播放的動畫節目約有60%是日本製作的。因為這種前提,日本動漫市場越來越完善,而動畫本身的播出市場並不能滿足投資商要求,所以圖書、音像製品市場與動漫衍生產品市場一般都是他們投入的重點,當然動畫音樂就是重點之一。那日本動畫音樂為什麼先進呢?我也做了以下歸納:
1.日本動漫產業相當成熟,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推廣度非常之大,而且日本動畫本身早已不局限於單個年齡層,逐漸趨向於大眾化,動畫音樂自然也更接近於流行。所以,日本動畫歌曲許許多多都是由日本國內的一線歌手演唱的,比如說濱崎步、倉木麻衣,當然也有一些歌手也依靠唱動畫歌曲逐漸躥紅於日本娛樂圈,比如說坂本真綾、水樹奈奈。
2.動畫音樂的精髓在於能夠完美融合到畫面和劇情中,並使得三者交融更好地呈現給觀眾,這個特點與電影配樂有很大的共同點,而日本動畫音樂相較與其他一點就是它融入了許多電影音樂的元素,例如OST、BGM等,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特點,例如DRAMA、IMAGE SONG等,這就要求更高的音質與更佳的效果。當然這與日本動漫產業鏈有關,對於投資商來說賺錢才是最終目的,所以也時常會出現賣音樂碟比賣作品本身好的情況。不過也正因為此,投資方更有熱情投資制碟,用戶為了高質量動畫歌曲而買碟,產生一種良性循環。
3.日本音樂的創作氛圍是非常好的,日本的音樂人並不拘泥於通俗,他們往往以更多的視角闡述音樂,他們可以融入濃烈鮮明的名族風情,也可以點綴明快活潑的西方色調,這使得音樂更加多元,令人覺得同一個音樂人的音樂可以這樣不同。正是如此,日本的配樂在世界上展露鋒芒。正因為菅野洋子、久石讓這些配樂大師的手筆,日本動畫音樂也上升了一個高度。
本文系原創,希望能給你幫助!
⑽ 電影、主題音樂與配樂的區別
主題音樂
是指能夠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音樂,電影里經常用到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一般而言,一部電影只有一首主題音樂,該音樂可以在特定的畫面場景反復出現,特別容易出現在電影的結尾,以起到烘托主題的渲染效果,比較有代表性的:007,碟中諜,星球大戰,黃飛鴻
配樂一般是指在電影中,按照情節的需要配上的背景音樂或主題音樂,多是為了配合情節發展和場景的情緒,
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以增強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