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
2. 電影《2012》的音樂風格
具體的說比較沉重……最後的主題曲time for miracles非常讓人震撼~!
3. 電影音樂的類型
現實性與功能性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4. 要詳細的音樂風格分類~
01.trip-hop
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 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tol hip-hop「.。由於把把hip-hop(其實很多音樂都是架構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們多半是用hip-hop音樂來跳的.)節奏變慢(有時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陰沉,肥厚的bass,輕微但迷幻的 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樣,有時可能連唱片的雜音都會被「故意「取樣進去.所謂「 trip「,指迷幻,氤氳的葯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種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覺的、迷糊的、帶點 hip 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節拍特色相去很遠。
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02.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詞彙,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樂,通常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後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地區音樂。非洲的 king sunny ade,東歐的don byron,中國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樂迷較熟悉的 world music樂手。
03.new age
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04.dream-pop
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代表樂隊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05.classical pop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06.acappella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 「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
07.bossa nova
在「謎」新專輯中傳達了了許多自然的、哲學的觀念。這個觀念的主題就是「為什幺」。《冥界之外》是「謎」一首經典的單曲。通過克里圖的聲音鋪墊首一種不可抵擋的聖歌迭句和有力的旋律。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松、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 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它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 「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 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08.post rock
post-rock是九十年代中期冒起的一種實驗性、前衛搖滾樂,多帶催眠感覺,風格取自ambient、free-form jazz、avant garde及電子音樂。代表樂隊有tortoise,他們視他們的音樂不是歌,而是不斷改變、晚晚新鮮的作品,大部分post-rock樂隊都反主流音樂,也反indie-rock,不過也有些比較pop,如stereolab等。
post-rock 樂隊例子還有cul de sac、ui、flying saucer attack、the high llamas、mogwai、trans am等。
09.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10.b
b可說是將歌聲抽離只剩下音樂的reggae(瑞格,也有稱之為雷鬼,一種很有節拍性 ,唱腔特別的南美黑人音樂)。而將b運用在 電子樂上,則是將部份歌聲抽離,將bass和鼓聲加重,並且加入大量的echo(迴音)等效果。這種技術常在現場表演時,將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現。像massive attack 的專輯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從trip-hop音樂混音成了b版本。
11.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house,techno***這類玩意兒,電子音樂也較不盛行,只有electro這類電子音樂而已. electro可說是純粹以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長得有點像keyboard)來發聲的音樂,通常蠻輕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機(drum machine)tr-808來發鼓聲。德國的kraftwerk樂團可算是代表。 現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許多。後來一些dj利用electro變形成了一種hip-hop樂,被稱作old school。現在的fatboy slim(流線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樂中。
12.jungle
jungle就是drum』n』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n』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 復雜,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n』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較柔,連「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現在都搞起jungle了。
13.drum』n』bass
對某些人來說,drum』n』bass的音樂可能很煩,因為drum』n』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復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鼓聲。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n』bass的知名樂團
14.big-beat
「大節拍「,把brit-hop變得更快,節奏更重,更有搖滾的味道,可說是將brit-hop改良後, 更成熟的一種曲風,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點快的節拍是什麼樣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15.brit-hop
把黑人hip-hop的節奏加快鼓聲加重,配合些許電吉他,bass,有搖滾樂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風即是。
16.break beat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麼規律,而是以破碎的節拍呈現,像是切分拍。如在兩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 個總稱而已,有很多種音樂都屬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種。
17.psychedelic trance
又名goa trance,發源於印度的一個小島上。goa即為這小島的名字 ,旋律常帶有印度風味,這類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視旋律,音符之間的細微變化,且常有重疊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聲音出現,有點ambient的味道。
18.trance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變而來,聽了會讓你有「出神「的感覺,但還是保有舞曲的律動 ,很注重bass的表現 ,某些聽了會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為主。
19.ambient
聽起來起伏不大,但其實一直在做改變,像是長時間的音效, 或是漸進式的音樂編排等等,常會營造出有層次的空間感,所以被稱為「情境音樂「, 且常對於生活周遭的聲音做取樣,如人聲,汽車聲,甚至是其他音樂的旋律***等等。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創,是一種很「高深「的電子音樂.後來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從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實在很多種音樂中都會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樂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
20.techno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復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於美國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嘗試將電子樂與黑人音樂結合,而產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較平緩,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樣強勁,可說是現代techno的起源。
21.electrophonic music . 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電子音樂范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
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b、chill out、 minimalism。
22.民歌 (folk)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為時代的呼聲。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發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一時。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 +走出一種更富現在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 contemporary(當代) folk路線。民歌 (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 (folk近年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結合 (如 enya),及與 trip hop結合(如 beth orton)。
23.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弦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 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凈的錄音,每每多用弦樂、管樂製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
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
24.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製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 synth pop的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鍾流行曲」 (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
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ran ran、 omd、 gary numan
25. orchestra
orchestra就是管弦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弦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弦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 (豎琴除外 ),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 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 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 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 /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 /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出。
26.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慾感受,這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化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
27.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起,house就產生啦~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沖出地下范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28.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布魯斯「。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雜志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成分。
29.(disco)
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1977年,因澳大利亞流行音樂小組「比吉斯」(bee gees)的電影錄音《周末狂熱》在美國掀起迪斯科熱。迪斯科經常在錄音室進行音響合成,製成唱片,但終因節奏單調、風格雷同,於80年代初逐漸被其他節奏不那麼顯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30.(punk)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宗教、教育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斗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新浪潮」(new wave)。
31.索爾(soul)
亦稱「靈歌」。1969年,「公告牌」用「索爾」來代替原來對「節奏布魯斯」的稱呼。它是由布魯斯、搖滾樂與黑人福音歌混合而成的一種黑人流行音樂,演唱時較少演奏樂器。索爾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爾斯(ray charles)、雷丁(ons redding)、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
32.雷鬼(reggae)
起源於牙買加,7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它把非洲、拉丁美洲節奏和類似非洲流行的那種呼應式的歌唱法,與強勁的、有推動力的搖滾樂音響相結合。
33.說唱(ra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開的敵人」(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跡的技法;霹靂舞等等。
34.波普(pop)
一種具有強烈節拍的現代流行音樂。一般認為,流行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里的「波普」是指狹義的流行音樂,如 70、80年代著名歌手羅斯(diana ross)、里奇(lionel richie)、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麥當娜(madonna)、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普林斯(prince)、珍妮特·傑克遜(janet jackson)等人演唱的很多歌曲。
35.藝術搖滾(art rock)
於70年代後流行,主要在歐洲,英國人領頭,如「穆迪布魯斯」(moody blues)樂隊,但在美國也有影響。藝術搖滾把搖滾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設備演奏如李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稱「進步搖滾」
5. 音樂電影是怎樣的一種風格
太多了,每一種風格都不一樣,但是都是同樣的感受,看著聽著就可以了,此生足矣!~
《和你在一起》親情總是很感人
《她比煙花寂寞》這部絕對經典,但看過的人不多
《鋼琴教師》畫面很美
《八月迷情》一般般,但是你要的勵志型的
《ONCE》很好看
《放牛班的春天
舞出我人生》系列,舞蹈很炫目,音樂也很時尚,青春氣息濃厚,非常勵志。 《夢幻女郎》,依舊是勵志主題的,小天後碧昂斯有出演,音樂是不用說的。 《貝隆夫人》,得過奧斯卡的片子多少還是有看點的,麥當娜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音樂也是悠揚動聽。 《歌劇魅影》,同名歌劇、音樂劇的影響力非同一般,由韋伯親自作曲,無論是故事、音樂、畫面都堪稱經典。 《媽媽咪呀》、《音樂之聲》和前兩部一樣都有相關的音樂劇作品,也都是佳作。 《放牛班的春天》,很感人,是本人稱贊不多的法國電影。 《海上鋼琴師》,完美地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1900的傳奇人生,影片中的音樂可以當做唱片欣賞,極其優美。 《鋼琴師》,很值得一看。 《誰動了我的琴弦》筆筆的音樂電影dancer in the dark--bjork主演,她自己也唱,是真正的音樂電影fight club三峽好人--純音樂,氛圍烘托的好,另外賈樟柯系列的都很好,他很有才華,用的音樂也好。我們倆--歌舞青春 123跳舞大電影發膠灰姑娘之舞動奇跡搖滾夏令營公主日記熱力四射街舞少年 媽媽咪呀舞出我人生1、2平民天後勁歌飛揚 《歌劇魅影》,
6. 電影~!!·跪求高手指點
電影基調:
基調原為音樂用語,指貫穿整部音樂作品的旋律變化或完整主題。影片基調是指影片的貫穿性意蘊與影片鮮明藝術傾向的融合。它反映導演的思想傾向、情感傾向、創作意圖和藝術追求。導演往往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表現內容、影片題材和所選擇的樣式,憑借自身的生活經驗、藝術感覺,以及對社會的思辨和洞察力,感受、捕捉和設計影片的基調。各創作部門以導演確定的整部影片的基調為依據決定各自的創作基調,如表演基調、造型基調、攝影基調、色彩基調等等。影片基調最終以豐富的景象造型元素與聲音造型元素為媒介表現出來,顯現於影片的主要風格特色和藝術特色之中。
剪輯:
影片圖像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對拍攝的一次再創造。剪輯與剪接不同,後者指對膠片的具體工藝處理。
早期電影只是將拍攝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動地放映到銀幕上。從美國導演D.W.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剪輯是導演的工作。但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聲音和音樂素材的剪輯也進入了影片的製作過程,剪輯工藝越來越復雜,剪輯設備也越來越進步,於是出現了專門的電影剪輯師。剪輯師是導演重要的合作者 ,參加與導演有關的一切創作活動,如分鏡頭劇本的擬定、排戲、攝制、錄音等。對剪輯的依賴程度,因導演的不同工作習慣而異,但剪輯師除了應完全地體現導演創作意圖外,還可以提出新的剪輯構思,建議導演增刪某些鏡頭,調整和補充原來的分鏡頭設計,改變原來的節奏,突出某些內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義更為深刻、明確。
從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在剪輯上往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幾個步驟。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 ;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傳統剪輯 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①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②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③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傳統剪輯,基本上是按著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記錄生活中的全部過程。
創造性剪輯 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②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③節奏性效果剪輯。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剪輯調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節或情緒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張弛有致。影片中一個段落的剪輯調子是由鏡頭的數目來計算的,稱剪接率。鏡頭數目多,稱剪接率高或快調剪輯;鏡頭數目少,稱剪接率低或慢調剪輯。
電影節奏因素;
1、拍攝對象(人物、其它生物、移動物體等)的運動速度和強度變化。
2、攝影機位置的變化(正拍、反拍、側拍、俯拍、仰拍等)。
3、攝影機的運動(推拉搖移跟帶甩等)的方向和速度、強度變化。
4、景別的大小、遠近變化。
5、聲音(音響、音樂、對白、獨白、旁白等,無聲片則只有音樂伴奏)的有機運動。
6、以24格/秒的速率依次呈現在銀幕上的各種造型因素的對比。如黑白的對比、明暗對比、大小對比等等。
7、升、降格鏡頭和空鏡頭。
8、鏡頭的蒙太奇剪輯。它以上述內容為基礎,創造出銀幕敘事節奏的總譜來。
音樂與音響:
倘若我們現在去打開一些音樂網站,就可發現網上音樂的時空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一些音樂創作者和發燒友們已經開始新的探索。只是軟體的下載技術目前似乎還不夠到位(速率慢),因此也常常只能聽不能儲藏。當然,一些最新最好的音樂因涉及版權更是無法下載。但這都不影響網上音樂將開辟的全新世界。
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音樂已經數字化。現在的音樂製作人用迷笛(MIDI)可以製作幾乎任何自然世界裡的聲音,那音源機里儲藏著上萬種音源供作曲家使用,如果萬一沒有還可以用采樣的形式來解決。所以,現在的迷笛製造者們只要掌握和聲、調性、曲式和鍵盤技術,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製造任何音響世界。但那旋律和配器手法則還得靠音樂人的天才創造。現在的許多作曲家往往只會作曲不會在迷笛上配器,這就要靠那些專門的迷笛製作者來完成其音樂效果和音響空間。
遺憾的是,只有人聲是不能很好仿製的。必須用真唱在錄音間里解決。但音樂製造人也有辦法,例如錄制合唱,那就是用高靈敏度的動圈話筒先將四個人的聲音錄下來,然後DUBLE(音響翻倍)幾次,完全可以成為百人合唱團的效果。
不大好的是,過去錄音一般要用真的小號、長號、圓號、英國管、單簧管、雙簧管、長笛、短笛等、現在都用迷笛技術解決,搞得那些棚蟲樂手只能靠呆在交響樂團里生存,過去的外快撈不上了。當然目前弦樂群(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錄音日子還好過,因為無論如何迷笛技術還是達到不了完全以假亂真的地步。問題在於主要是提琴那「揉弦」的效果機器上無法解決。「揉弦」的魅力就在將音樂處於音準與不準之間。看來音樂太准了反而不美了。
我少年時的專業就是學鍵盤的。
音樂是我的苦愛。少時夢想當指揮家,因為老師說我的耳朵和韻律感好。但陰差陽錯沒干成。我現在還經常演奏的《雲雀》《霍拉舞曲》《馬刀舞曲》《探戈》《野蜂飛舞》《打虎上山》等等。鋼琴我一直喜歡演奏克萊德曼的情調樂曲,還有老柴、迪亞貝利、施平德勒的小品還有塞內衛爾、圖森以及肖邦的一些作品。
談到音樂和音響技術,這也是我的興致所在。因為音樂和音響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我們的視聽時空。例如,現在有一種錄音新技術,我們叫它「密斯特」。用這種技術設備錄音,人人都可成為歌唱家。其特點就是經過這種「密斯特」的調制過濾後,所有的聲音都被增加了金屬般的質感。即使五音不全也能矯正回來。但據說這種設備和技術遭到了美國業內人士的反對。目前只能在國內悄悄地用。什麼爛歌手經過這「密斯特」聲音都會光彩照人。我輕易還是不敢用。因為那聲音一放出來就把別的音響比下去,音色的解析度與正常錄音大不一樣。但誰能擋得住人們追求美好的本能?--盡管那裡面好象有了「水分」。況且還不一定應叫做「水分」。
據說英國目前正在生產一種叫尼福的最現代調音台。國內目前還少有。但我認為英國的聲藝(soundcart)其現代功能也基本夠用了。錄音音箱我喜歡美國的JBL還有歐洲生產的周邊效果器,均衡器,反饋抑制器和壓縮器。當然錄音話筒最好用奧地利的AKG無線領夾和手持。
色彩:
長期以來,色彩在電影中僅僅發揮再現客觀事物的寫實功能,只是後來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導演才意識到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不少導演甚至是獨具匠心地誇張和造假,強化某種色彩。色彩在這些導演的手中成為一種總體象徵和表意的因素,從而起到了烘托環境、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色彩的造型作用
Ø 色彩營造基調
色彩基調是指色彩在畫面中表現出來的全片的總的色彩傾向和風格。整部作品往往以一種或幾種相近的顏色作為影片的主導色彩,在視覺形象上營造出一種整體的氣氛、風格和情調。
Ø 色彩形成構圖
彩構圖是指電影畫面中色彩的組合及其關系構成而形成豐富的表意性,不但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而且自身也成為抒情表意的視覺符號。這也是對色彩的局部表現力的營造。
Ø 色彩參與結構
有些電影還通過色彩的變化與對比來結構整部影片。
如:《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辛德勒名單》《英雄》等。
這雖然是我粘貼的,但是希望給可以幫到你
7. 音樂風格分類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或「節奏布魯斯」。 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 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 Billboard雜志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 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
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House就產生啦~ 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 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 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沖出地下范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House可分為:
Acid House 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聲的House樂
Deep House 有著相當濃厚的靈魂唱腔,又叫作Garage,蠻流行化的. 像Real Mecoy, M-People, La Bouche都是Garage團體.
Hard House 簡單來說,就是節奏較重,較猛的House.
Progressive House 這類House沒啥靈魂唱腔,反而比較注重旋律和樂曲編排.有一 點像"演奏類"的House樂.像SASH!的專輯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專輯.
Epic House 就是"史詩"House. Epic House有著優美,流暢的旋律和磅礴的氣勢, 很少會有vocal在裡面(幾乎是沒有!). BT的音樂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稱作"Epic House天皇". 其實連Rock也有"Epic Rock"
Trible House 想像一下:帶有非洲原始風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樣? 這就是Trible House~ 這種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穩定的節奏外,在每拍之間,會加入一些帶有原始風貌,零碎的鼓點. 蠻有趣的~ 不過,House的范圍太廣了,大家也不用硬要把一首曲子分類.這些只是告訴大家,House很多種"而已。
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 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 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Trip-Hop
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帶點 Hip-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節拍特色相去很遠。
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P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及Mandalay Moloko 、Coldcut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慾感受,這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化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製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
Synth Pop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鍾流行曲」(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
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
ORCHESTRA
ORCHESTRA就是管弦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弦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弦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豎琴除外),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出。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弦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凈的錄音,每每多用弦樂、管樂製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
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香港則有黃耀明、部分的彭羚、部分的 MULTIPLEX等等。
民歌( FOLK)
民歌( 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
BOSSA NOVA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松、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他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CLASSICAL POP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ACAPPELLA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
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詞彙,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樂,通常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後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
DREAM-POP
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
代表樂隊有 COCTEAU WINS、 LISA GERMANO、 ST. 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中文歌手以王菲為首,代表作有 「迷路」、「DI-DA」等。
NEW AGE
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Electrophonic Music
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電子音樂范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
8. 歌曲風格有多少種分別是什麼
光搖滾下面就有上百種分類,電子樂至少有五百多種分類。
我只能告訴你最大的分類
最大分類是 嚴肅音樂和流行音樂
現在主要講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下分一級的主要大類是:鄉村音樂,民謠,爵士樂,節奏藍調,HIP-HOP,福音歌曲,靈歌,搖滾樂,流行美聲,電影音樂,世界音樂,新世紀音樂,電子樂,先鋒實驗音樂。
(其中爵士樂,節奏藍調,HIP-HOP,福音歌曲,靈歌的根源都是屬於黑人音樂)
現在往下再粗略分一下
鄉村音樂有鄉村和西部音樂,蘭草音樂等等。鄉村音樂的種類變化不大。
民謠主要是指五,六十年代的民謠,比如BOB DYLAN,JOAN BAZE的(並不是各民族的原聲的民謠,那不屬於流行音樂的范疇)
爵士樂:爵士樂的分類就多了,主要的大風格有:新奧爾良爵士,RAGTIME,大樂隊,搖擺樂,比波普,冷爵士,芭莎諾娃,FUSION,硬波普,酸性爵士等等。
福音歌曲:福音歌曲是世俗性的宗教音樂,區別教堂制的宗教音樂。也就是說是流行化的宗教歌曲。
靈歌,主要有傳統的靈歌和流行的靈歌。現在歐美流行的主流音樂多數是靈歌(還有R&B,HIP-HOP)
節奏藍調:節奏藍調就是R&B,但不僅僅是我們現在常聽到的流行的R&B,其實傳統上的R&B是比較接近搖滾樂的那種布魯斯搖滾,比如B.B.KING的那些,現在流行的R&B是舞曲化的R&B
搖滾樂。搖滾樂的分類實在太多太多了。最傳統的搖滾樂是指貓王的那種融合了節奏藍調和白人鄉村音樂的風格。後來經過快速的裂變發展繁殖,現在的風格已經不計其數了。主要有 金屬,朋克,迷幻搖滾,後朋克,後搖,GRUNGE,鄉村搖滾,等等分類。在發展過程中各種風格交錯繁殖,結合,裂變,形成各種不同的新風格,又可以再往下分,這里不贅述了。
順便說一下,現在國內的搖滾樂概念主要不是指具體的什麼音樂風格。主要是指獨立音樂,區別於最主流的商業音樂而言。
流行美聲。就是介乎流行與美聲之間的歌曲,比如芭芭拉史翠珊,朱蒂柯林斯一類的歌曲,屬於比較正統的流行歌曲。
電影音樂是電影的原聲音樂,風格不定,主要是管弦樂和電子音樂的結合。
世界音樂:是世界各地的民間音樂經過商業的開發出來的。比如蒙古族的民間音樂,你是唱片公司的老闆,你投資出這些音樂唱片,那麼這些音樂出來就可以叫做世界音樂了。本質上就是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間音樂。
新世紀音樂:就是什麼天籟發燒一類的。山河天空大地海洋落日微風,我說出這幾個詞語你該明白是什麼音樂了吧?不過其實新世紀音樂是屬於現代器樂的范疇,現代器樂還包括一些用樂器演奏的流行曲,比如你在唱片店看到的什麼鋼琴流行曲,笛子流行曲之類的。
電子音樂的風格也太多了。電子音樂是現在裂變最快的音樂,根據統計有五百多種呢。主要的風格有 HOUSE,TRANCE,TECHNO,DUB,DRUM & BASS,DOWN BEAT等等等等
先鋒音樂是主要是屬於實驗性質的一些音樂,包括噪音音樂等等
9. 音樂的風格怎麼劃分
爵士音樂
爵士樂由民歌發展而來,有多種源頭,不易仔細考證。19世紀期間音樂是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們表達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從19世紀末開始,爵士樂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混合了布魯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樂類型,是一種「混血」的產物。美洲的黑人音樂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節奏特色明顯,而且保留了集體即興創作的特點。這種傳統與新居住地的音樂——大部分是聲樂——結合起來,結果誕生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聲音而是一種全新的音樂表達形式
古典主義音樂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譯為「古典音樂」。有人認為"古典"給人的感覺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稱「經典音樂」。也有人根據牛津英文辭典里對古典的定義:to be 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稱之為「嚴肅音樂」。於是,「古典音樂」又被戴上了「嚴肅」的帽子,讓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義的人一定沒有好好查字典,因為「serious」的第二條義項是這樣給出定義的:(指書、音樂等)啟發思考的,不僅為消遣的。因此我們知道原來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的地方是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於低俗。再來看一下朗文辭典對古典音樂的解釋: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發人深省並且長期流行的音樂)。可見,「古典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為傳誦,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如此看來,譯成」經典音樂「的確更妥當一點。只是大家都說慣了,要改口總覺得別扭,還是稱其為」古典音樂「吧,要怪只怪當時第一個翻譯的人,怎麼沒想到「古典」會帶來這么多的誤解。還好,沒有意譯成」嚴肅音樂「,否則真的是要貽笑大方了。 當我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樂時,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 PS:Classical Music:(of music) written in a Western musical tradition, usually using an established form (for example a SYMPHONY) and not played on electronic instruments. Classical music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serious and to have a lasting value.(引自《牛津高階(第6版)》) 參考翻譯:(關於音樂)以一種西方音樂傳統創造,常使用確定的格式(比如:交響樂)且不用電子樂器演奏。古典音樂通常引人深思,並且歷久彌新。 Classical指西方古典的,傳統的;Classic指經典的,優秀的。
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延續和發展,是歐洲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著一個時代。浪漫主義風格音樂注重情感和內容的表達,打破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的種種形式上的束縛。 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終結者,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行人,浪漫主義音樂拋棄了古典音樂的以旋律為主的統一性,強調多樣性,發展和聲的作用,對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質進行刻畫,更多地運用轉調手法和半音,浪漫主義歌劇的代表是韋伯,音樂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義音樂體現了影響廣泛和民族分化的傾向,在法國出現了柏遼茲,義大利有羅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蘭的肖邦和俄羅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義音樂終結在瓦格納和勃拉姆斯時代。
搖滾音樂
究竟什麼是搖滾呢? 長頭發、皮夾克、破了洞的牛仔褲……也是,也不是; 吉他、貝司、鼓……也是,也不是; Elvis Presley、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年輕的自由、荷爾蒙的沖動、離經叛道……也是,也不是;節奏、歌詞、旋律、夢想、真實、感覺、狂野、信仰、力量、憤怒……也是,也不是;…… 其實這些相關的聯想只是一些表相,對於真正的搖滾文化,對於遮藏在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興趣去了解呢?從最純粹的形式來講,所謂搖滾,就是三和弦加強硬持續的鼓點加上口的旋律。搖滾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哲學「,也正因為如此,搖滾樂才有別於一般流行音樂(Pop Music)。真正的搖滾文化至少可以提煉出這樣一個縮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藝術搖滾、朋克樂、先鋒音樂、重金屬等。
重金屬音樂
重金屬音樂(HEAVY METAL),簡單來說,就是用稍微超常的力度來演奏搖滾樂。吉他,作為這種音樂的主要元素,在演奏時比通常響一點,更具復仇感。貝司的位量也前移了,就像「誰人」(the Who)樂隊的約翰·恩特威斯爾(John Entwistle)在演奏《我的年代:魔術汽車》(My Generation: Magic BMs)一樣。以前,只有在爵士樂中貝司被當做主要樂器,但現在它已變得和演唱一樣重要。與普通流行音樂相比,鼓打得更重更快,這對聽眾造成一種沖擊。最後是歌手——他讓聽眾體驗到死亡、性、毒品或酒精和其他新生事物沖擊的情緒和感覺,並使那些在流行音樂中出現過的主題顯得更真實可信,可能更駭人。
朋克音樂
朋克 PUNK, 是興起於1970年代的一種反搖滾的音樂力量。 PUNK在中國大陸譯作"朋克"; 在台灣譯作"龐克", 香港則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是解(俚語)小流氓、廢物、妓女、孌童、低劣的等意思 (雖然現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變)。 從最早由Leg McNeil於1975年創立《PUNK》雜志,之後由Sex Pistols將此音樂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歷史了。要了解PUNK對世界及對室內空間的影響, 必先了解PUNK的意義及發展。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也稱TECHML),簡稱電音。 廣義而言,只要是使用電子設備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體、鼓機(drum machine)等「樂器」所產生的電子聲響,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廣義電音的范圍相當廣泛,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流行歌、搖滾樂中都會出現,只是常人不易發覺。極狹義而言,電子音樂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種類的樂曲。然而事實上,只要是使用電子設備所創造的音樂,包括浩室(House)、鼓打貝斯(Drum and Bass)等音樂類型,甚至是只是使用電子放大器(amplifier)的爵士樂與民歌,也可。
靈樂
應該稱為靈魂音樂。 靈魂樂是南方福音和中西部的節奏藍調的融合,禮拜樂的復興被帶入節奏藍調的 Boogie-Woogie 世界之中。從這種肥沃的基礎開始,靈魂音樂誕生了。靈魂音樂的特點是堅實的節奏部分配以明確的世俗動感及宗教音樂。吉它常常讓位於 Hammond B-3 風琴,同時採用一些管樂。然而幾乎所有靈魂音樂都以熱情、高揚的嗓音作為標志,偶爾也加一些即興表現。 靈魂音樂指望它的聽眾去尋找愛、為愛而寬恕、或者乾脆搖尾乞憐地求愛。熱情的藝術家們例如 Sam Cooke, Aretha Franklin 和 Al Green 總試圖淡化靈魂歌手和福音傳道士的分界線。你幾乎可以把靈魂音樂稱作是沒有宗教的宗教的音樂。底特律和費城等城市是主流靈魂的溫床,因為它在 60 年代中後期被廣泛接受,而阿拉巴馬的 Muscle Shoals 和孟菲斯著名的 Stax/Volt studio 的發展使靈魂樂關聯到 funk 的產生。 靈魂音樂對美國流行音樂的影響回盪於 70 年代的白人靈魂到今天的節奏藍調的音樂家包括雜技歌手 Mariah Carey 和那個「以前叫做 Prince 的藝人」。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布魯斯"。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雜志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