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佰最後為什麼要沖橋
這說來話長了,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當時死守四行倉庫是上峰的命令,而退走依然也是上峰的命令。當時奉命拖延時間的是八十八師的師長孫元良,但孫元良帶著部隊跑路了,最後謝晉元才帶著一個加強營的兵力死守四行倉庫,在達成戰略目的後,謝晉元接受上峰撤退命令,這才退到租界這邊。
在真正的歷史上,這些剩下的戰士,沖橋之後只活下來300多人,撤入英國租界後,被英國巡邏隊繳械羈押在軍營內長達四年之久。這四年裡,在謝晉元的帶領下,這些戰士還像從前一樣訓練。後來,謝晉元被叛徒們合理殺害了,最後這些士兵有些被日軍俘虜做了苦力,有一小部分逃走了。
所以,當時他們是軍人,不是他們想撤退,而是上面的人讓他們撤退。
㈡ 八佰結局是什麼意思
《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只是後來沒有剪到正片里,考慮到了電影的節奏等問題。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撥人組成了狙擊敢死隊,其實原本是有最後的戰斗場面的,預測是在這波戰爭中犧牲了,但電影將這一段給刪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撥人的結局就變成了「下落不明」。
(2)八佰電影最後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姜武飾演的老鐵也沒死,坐在樓上的防空炮那裡,細心的觀眾應該都還記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後揮大刀唱了幾句京劇就沒了,其實是有一個坐在防空炮上的鏡頭的,張譯穿著記者的衣服被端午給放了,據說好像是披著納粹旗過了河,來到了租界。
唐藝昕飾演的護旗手楊慧敏也活著,後來在租界出現了。有網友表示:「其實留白也不錯,就這樣斷在那兒吧,況且大家不都知道結果嗎?英雄不死,祖國無殤。」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㈢ 八佰結局什麼意思
結局是四行倉庫的「八百勇士」經過三天三夜的艱難狙擊,終於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法租界同意打開一條口子讓「八百勇士」通過租界撤退。
《八佰》電影裡面有幾個主要角色後續並沒有交代清楚,原本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給電影結局留白,算是開放式結局。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撥人組成了狙擊敢死隊,其實原本是有最後的戰斗場面的,預測是在這波戰爭中犧牲了,但電影將這一段給刪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撥人的結局就變成了「下落不明」。
姜武飾演的老鐵也沒死,坐在樓上的防空炮那裡,細心的觀眾應該都還記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後揮大刀唱了幾句京劇就沒了,其實是有一個坐在防空炮上的鏡頭的,張譯穿著記者的衣服被端午給放了,據說好像是披著納粹旗過了河,來到了租界。唐藝昕飾演的護旗手楊慧敏也活著,後來在租界出現了。
(3)八佰電影最後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八百壯士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
㈣ 八佰真實事件結局是什麼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4)八佰電影最後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電影《八佰》幕後製作
該片的工作人員用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
拍攝時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定為淞滬會戰場景取景地。為了追求真實,劇組歷時一年半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拍攝基地設計搭建了佔地200畝、擁有68棟建築的實景,深挖200米長的蘇州河,還原出一河兩岸戰火連天的「地獄」與聲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電影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淞滬會戰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共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打造了一個硝煙彌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郁在片場架設2000多台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
㈤ 八佰最後結局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5)八佰電影最後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
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㈥ 八佰結局是什麼
八佰結局:
1941年4月24日清晨五時,謝晉元如往常一樣率士兵們早操。此時,已被汪偽收買的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張福忠等四名士兵故意遲到。謝因此將這幾人叫到一旁詢問。早有準備的四個奸徒忽然拔出凶器。謝晉元重傷倒地,流血至黃昏許,醫治無效,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悲憤以歿,時年僅37歲。
(6)八佰電影最後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蔣介石下令88師54團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湘籍新兵二狗和小長沙等人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四行倉庫。面對殘酷的戰爭還有民族大義,各懷心思的軍民最終團結一致,抵禦了外敵入侵。
㈦ 八佰結尾沖橋就完了 啥意思
《八佰》最後之所以要沖橋是因為歷史上就是從橋、撤退的,而且因為靠著租界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時損失很小,電影刻意加強沖突的。
他們之所以退出四行倉庫,並不是因為他們支持不下去了,而是為了避免累及租界的安全,所以才最終選擇奉命放棄戰斗,撤離四行倉庫,進入租界。也就是說,他們在四行倉庫繼續戰斗沒有任何問題。
㈧ 八佰為什麼最後要沖橋
戰士們為啥沖橋?《八佰》之所以要沖橋就是為了存活下來。在電視劇中表明之所以允許其中數百人作為備用,是為了在另一邊的法租界向國際觀察員展示,這個國家希望通過這場戰斗表現出決心抵抗戰爭的心情,並且還希望贏得西方的同情,然後獲得在議會中發言的權利。
最後,不管是留下打掩護的士兵,還是最後沖橋撤退的士兵,他們都是值得歌頌的抗日英雄。他們都投入到了抗日中去,所以單憑這一點說沖橋撤退就不是真英雄的,這種思維本來就是一種問題。
一部好的戰爭片必須是可以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戰爭,所以對《八佰》的結局為什麼要沖橋並不是這部劇的敗筆,而是最貼近歷史的存在。
很多人也是看了討論之後才恍然大悟,而後再去電影院欣賞一遍,這也讓這部電影得到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可見並不是導演的不用心,而是太用心讓人無法接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