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膠片的圖片

電影膠片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26 00:20:08

❶ 怎麼把照片處理成電影膠片的效果

1,下載一個光影魔術手APP,然後打開光影魔術手這款軟體,進入光影魔術手的操作界面如圖所示:

❷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❸ 如何在PPT中加入電影膠片效果

在PPT中加入電影膠片效果的步驟:

1、在幻燈片里先插入高度相同的圖片;

❹ 電影特效是怎麼製作到膠片上的

電影先拍了,然後再製作,這個製作包括剪輯,加特效,加音效,然後合成一部影片。然後再轉化成能在電影院放的膠片
而不是加在膠片上,照你這么說,那動畫片怎麼辦?
我學編導的,可信可不信。我還是希望你不可信其無

❺ 電影膠片的分類

電影膠片有多種分類方式:
按照膠片規格分類,常用的有:
65mm膠片(有時也叫70mm膠片,成本非常高,多見早期的高成本電影以及IMAX影片,15齒孔的IMAX畫質18K以上,普通65mm影片畫質約12K),
35mm膠片(135膠片,最常見,畫質約6K),
16mm膠片(紀錄片常用,畫質2-4K),
8mm膠片(早期娛樂以及家庭攝影機常用,畫質非常一般)。
按照色彩分類 膠片可分為黑白膠片和彩色膠片。
黑白膠片:在透明片基上塗布鹵化銀感光劑。 彩色電影的攝制採用的是減色法彩色膠片。最早成功的減色法彩色電影要推1927年問世的特藝色,由於拷貝的製作採用染料轉印法,故又稱染印法,發明人為H.T.卡爾馬斯博士。按照這種方法,用一台比較復雜的分光束攝影機同時拍攝成 3條分別感受紅、綠、藍光的底片,然後從這些底片印製出 3條浮雕模片,分別染以青、品紅、黃三補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條空白片上,即成為放映用的彩色拷貝(見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彩色電影膠片都是減色法多層片。這種膠片將分別感受紅、綠、藍三原色光的三層乳劑迭塗在同一片基上,經攝影曝光、沖洗後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見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由片基和感光乳劑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塗在乳劑層表面、防止外力致傷的保護層,塗在乳劑與片基之間促使兩者黏合的底層以及塗在背面起防光暈、防靜電和防捲曲的背面層。

❻ 135膠片的由來


首先說35mm電影膠卷,35mm指的是膠卷的高度為35mm,由於上下兩端有齒孔,所以有效高度為24mm,這種膠片的單幅圖像感光面積為24mm*36mm。
135膠卷採用的是35mm電影膠片,35是其高度,那麼,前面那個1是怎麼回事呢?Oscar Barnack設計的萊卡相機首先使用35mm電影膠片,但是一開始膠片必須先裝進可重復使用的暗合里,把片頭剪去,才可拍攝。1934年,柯達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膠卷盒,這實際上是德國斯圖加特的Nagel相機廠的發明,柯達收購了該廠。柯達於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達彩色膠卷。所以,135的那個1是指有別於可重復使用暗盒的一次性暗盒,135膠卷的完整定義則為「採用一次性暗盒的35mm膠片」。
常見35毫米黑白膠片主要有標准暗盒的35毫米膠片及盤裝35毫米膠片兩種規格,後者只需准備幾個空的暗盒即可自己分裝,故較便宜。
膠片的主要技術指標
下面我們列出當前市場上供應的有關黑白膠片及其盡可能找到的主要技術指標,其中包括均方根顆粒度 RMS、每毫米多少條線的解析度、價格以及識別膠片的編碼。
其中均方根顆粒度的數值可以用來表明膠片顆粒的相對大小,均方根顆粒度每增加 1,乳劑影像的顆粒即增加為原來的兩倍。例如,均方根顆粒度為RMS 5的膠片顆粒,比均方根顆粒度為RMS 4膠片的顆粒會大兩倍。但需要注意的是,負片的均方根顆粒度與幻燈片的均方根顆粒度是不能直接比較的。一般來說,負片的均方根顆粒度需乘以2.5,即可以相當於幻燈片的均方根顆粒度。
最新推出的柯達負片不再標均方根顆粒度,而代之以印片顆粒系數,這一指數不能與均方根顆粒度進行數值轉換,這就難以在柯達膠片與其他廠家膠片之間進行比較。柯達的印片顆粒系數 PGI為25時,為膠片顆粒度的視覺極限值,而每相差4個單位的數值,即可以正好顯示出顆粒的明顯差別。柯達公司所提出的PGI指數,是根據14英寸的看片距離,觀看4×6照片為基礎確定的。
影像的銳度是膠片顆粒大小的函數,銳度(表示影像明暗兩部分邊緣之間的清晰程度)與解析度(每毫米膠片影像能夠表現出多少線對)之間具有不同的涵義。銳度能夠更准確地用 MTF(調制傳遞函數)曲線加以表現,即對照原測試標版自身的銳度,以百分比為單位畫出的一條膠片再現測試標版准確程度的曲線,但由於在文章中,這樣的曲線會佔去大量的篇幅,因而本文只標示解析度。
需要注意的是,解析度又與主體自身所表現的反差相關,當本文中同時列出兩個解析度數值時,前者表示為高反差(1000:1)標版的解析度,後者表示為低反差(1.6: 1)標版的解析度。如果只列一個數,給出的就是高反差標版的解析度。
膠片的價格是廠家最近給出的36張裝膠片的市場價格(除非這種膠卷沒有36張裝的規格,即指明為特定的規格),而且僅僅用來比較相互間的差價。市場的價格是隨時在變化的,實際價格應當是你所在地分銷商的定價,有時你還可以與他討價還價。
膠片商店的廣告中常常會列出各種膠片的ID編碼,所以我們在文中也特意標明了各種膠片的ID編碼。
下面所列黑白片是按照感光度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的,所報價格是編者2000年4月末從北京祥升行影像材料銷售中心獲得的零售單價,僅供參考。

❼ 電影膠片的介紹

電影膠片 (FILM)1、電影膠片 製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總稱。
2、電影 一般影片的通稱,與「MOVIE」」同義。

❽ 16毫米的電影膠片南京有買嗎

1樓,怎麼形容你給我們更多人的感受吶?

知道樓主問的是什麼膠片嘛?電影膠片!電影機用的膠片!旅遊景點?還相機出租??呵呵,試問即便到那裡就那裡的小攤主知道或者見過電影機嘛??你說的是135膠卷吧?能拍36張的那種?

沒有錯!135膠卷其實就是一種電影膠片----35毫米膠片(但是電影機用和135相機用的過卷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量你也不懂!不是小看你),再者1樓,你知道電影機1秒鍾正常的拍攝方式要拍攝幾張畫面底片嘛?24張(這一點想必你倒是能知道的),那好旅遊景點即便能買到的36張的135膠卷,就是裝到了35毫米電影機上能拍多少時間??呵呵----可能只能記錄1.5秒的影像吧?……

還有,人家樓主問的是16毫米膠片!懂嗎?

16毫米膠片1923年由可達伊士曼公司投入市場,其目的就是為了將電影普及到廣大群眾家庭----因為膠片以及之後一系列的洗印,放映設備都比35毫米來的便宜多了。當然還有一種8毫米膠片,即我們常常聽到的「超8」其誕生也是如此……

相關參考(謝謝回答者):http://..com/question/154695618.html?si=9

樓主16毫米的膠片8毫米膠片都沒有了,早已停產!(有也是過期的殘存品)很遺憾,起碼個人覺得如此。因為上世紀錄像帶,錄像機,攝像機,家庭磁帶攝像機,之後的V8等等不斷推出,相對昂貴,畫質音質又不怎麼好,並且麻煩的家庭電影機已經漸漸沒有了市場。

說了這么多,希望能以後與樓主在有關方面多交流。上一張相關圖片,這是我收藏的一台16毫米電影機以及膠片(奧地利產,當時小有名氣),當然現在沒有實用意義了,但是機器性能正常。

❾ 8.75毫米電影的相關電影膠片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16毫米電影日益專業化,8毫米電影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1961年,帶有磁性聲道的 8毫米影片進入市場,使其在教學上的應用與日俱增,同時也用於工業、商業等方面。1965年,出現超8電影後,才逐步被其取代,但尚存在。超8毫米影片膠片高度和原來一樣,但由於縮小了片孔和畫格間隔使得畫格面積比原來增加50%,這就克服了標准8毫米影片畫格面積小、攝像欠清晰、亮度不夠等缺點。下面具體介紹上述幾種不同膠片的電影。
超8毫米電影
超8毫米電影簡稱超8電影。是一種片寬仍為8毫米,但畫面面積則較標准8毫米影片大50%的改良型8毫米電影。1965年,伊斯曼柯達公司為了充分利用8 毫米影片面積,擴大畫面,降低放映的放大倍率,提高清晰度,改善顆粒現象,而設計生產出此種新型8毫米電影。其攝影畫面寬5.39毫米,高4.03毫米。由於需要擴大畫面面積,故對輸片齒孔也做了相應的改進。超8電影問世後,以其優異的放映質量,深受業余愛好者的歡迎,並迅速在科研、教學、工業、商業等各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從而逐步取代老型的標准8毫米電影,特別是其光磁聲帶結合的有聲拷貝,使用極為方便,在許多遠洋輪船和民航飛機上,旅客在看超8電影時可以通過耳機選聽兩種語言。超8影片可以直接攝制,也可通過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縮制。較普遍採用的方法是在35毫米膠片上一次縮制四條超8拷貝,加工後裁切成單條。
8毫米電影
8毫米電影亦稱標8(標准8毫米)或常8(常規8毫米)電影。指窄膠片系統中最小型的、膠片寬度僅8毫米的一種電影。其攝影畫面的尺寸為:寬4.39毫米,高3.30毫米。8毫米影片又分「單8」和「雙8」兩種。「雙8」系16毫米膠片上並列兩條8毫米影片,攝影、洗印後分切成單條8毫米影片。8毫米影片可直接用8毫米膠片攝制,也可用16毫米或35毫米影片縮制。1932年,8毫米電影問世,為業余電影愛好者拍攝家庭娛樂影片等提供了更為輕便、經濟的手段,並逐漸成為一種十分普及的業余電影形式。
其中由喬·舒馬赫(Joel Schumacher)所導演的影片《八毫米》主要是圍繞著一個8毫米寬的帶有犯罪紀錄的小電影膠片為題材所展開的,可見8毫米電影在電影界中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
16毫米電影
16毫米電影膠片寬度為16毫米的電影,是窄膠片體系中應用最廣的一種電影。1923年,由伊斯曼柯達公司引入市場,當時只供業余電影愛好者拍攝家庭娛樂影片使用。16毫米無聲片畫面放映尺寸為寬9.65毫米,高7.21毫米,每邊各有一個齒孔。進入有聲電影時代後,拷貝改為單邊齒孔,另一邊則用作聲帶位置(光學聲帶或磁性聲帶)。由於16毫米電影設備輕便,膠片和加工費用較低廉,加上感光乳劑技術的不斷進步,改善了放映影像的清晰度和顆粒性,因而廣泛應用於科教、新聞、工業和商業等各部門。同時也用以製作故事片,供中小城鎮電影院或偏遠地區放映單位使用。中國現有農村放映隊,大部分採用16毫米電影。16毫米電影可直接用16毫米膠片拍攝,然後印製16毫米放映拷貝,或從標准型35毫米影片縮制拷貝。反之,也可用16毫米體制拍攝原底片,再放大印製為 35毫米放映拷貝。此外,國外還有一種超16體制,是專為拍攝並放大寬高比為1??65∶1的35毫米非變形寬銀幕(遮幅寬幕)影片而設計的,用這種體制拍攝的原底片,其畫面橫向擴展到聲位區從而充分地利用了16毫米膠片的有效面積並簡化了寬銀幕影片的攝制工作,使其更加靈便。
納喬·塞達(Nacho Cerdo),西班牙人。是在早期拍攝超8毫米電影和家庭錄影帶的時代對拍攝電影感興趣的。從巴塞羅納的記者學校畢業後,他又在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學習了電影課程。在那裡,他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16毫米的短片《the Awakening》。從此踏上了電影之路。1994年,他和夥伴成立了一個公司,塞達指導了他的第二部頗受爭議的短片《Aftermath》此外他還擔任過另外兩部影片的製片人。而《遺棄》是納喬·塞達的首部長片。

❿ 怎麼把視頻做成電影膠片效果

製作老膠片電影的效果是編輯視頻中常見的特效,可以用會聲會影製作這種效果的方法,如下回答:

一、找膠片視頻素材

方法一:在素材網站上找視頻滾動膠片素材,下載(如圖一)。但是現在大多數素材網站都需要收費,只推薦給有預算的用戶。

圖 7:編輯視頻效果

以上就是介紹的會聲會影製作老式膠片電影的方法,可以看出,會聲會影的操作非常簡單,界面簡潔好上手,但效果可以媲美專業級的視頻編輯軟體。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會聲會影軟體的內容,如怎麼把照片做成視頻,可以到會聲會影的中文官網下載試用哦。

閱讀全文

與電影膠片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豚電影完整版觀後感 瀏覽:279
日本電影網站百度雲 瀏覽:995
韓國性教育電影大全 瀏覽:151
雌雄大盜電影大全 瀏覽:400
描寫女主角性格像貓的電影 瀏覽:479
有什麼愛情電影好看的 瀏覽:629
抖音送的電影票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566
電影院4D小孩要買票嗎 瀏覽:161
電影洪湖赤衛隊韓英演員是誰 瀏覽:474
良辰之屋3電影完整版 瀏覽:112
男孩與保姆法國電影 瀏覽:316
電影愛的色放哪裡有完整版觀看 瀏覽:539
漫畫殺手電筒影完整版 瀏覽:606
巧奔妙逃電影觀後感 瀏覽:102
聶冰是哪個電影的主角 瀏覽:895
電影致命羅密歐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480
日軍攻打台灣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23
瑞典電影經典愛情片 瀏覽:263
電影功夫里有一段悲傷的音樂 瀏覽:194
黃日華當年第一部電影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