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岩井俊二電影的忠實擁護者,我發現岩井俊二的很多電影里都採用了德彪西的音樂作為配樂,常常表現出一種青春的唯美感。通過關於莉莉周的一起這部電影,我在愛上了岩井俊二的電影之後,又愛上了德彪西的鋼琴。雖然我很喜歡他,爵士樂先驅聽起來也很牛,但是德彪西跟爵士樂真的沒多大的聯系就更談不上是什麼先驅啦。
德彪西如果要說跟爵士樂有那麼一點聯系的話,那就是借鑒了一點爵士樂方面的東西,然後再加以自己的創造。他雖然在音樂方面有先驅這一稱號,但那是在印象主義音樂上,跟爵士可沒有啥關系。
綜上說書,德彪西是爵士樂先驅的說法純屬胡說八道,他雖然在音樂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對後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卻不是在爵士方面,這個說法實在是太可笑啦。
『貳』 求一些電影!關於藝術的!尤其是音樂類!
貝多芬:
較老的一部《貝多芬傳》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左右的吧,在電驢上可以找到,卓越網上也有賣,才六塊二,很便宜。
最近的一部是《不朽的戀人》,也叫《貝多芬傳》,比較好找,迅雷上也可以下。
還有《貝多芬情史》,同系列的還有《舒曼情史》,《德彪西情史》,都是大音樂家,看看情史也有助於理解作品吧,呵呵。
莫扎特:
電影《莫扎特傳》很好找。
電驢上還有個資源叫《尋找莫扎特》,不是電影傳記,應該算紀錄片,也不錯。
卓越上有DVD《莫扎特:美國歷史頻道人物誌》,當然也有《貝多芬:美國歷史頻道人物誌》,沒買,不知道效果怎麼樣,你可以試試。
肖邦:
《春光奏鳴曲》也叫《我愛肖邦》,休.格蘭特主演的。
《一曲難忘》,這個比較早。
李斯特:
電影《李斯特狂想曲》,這個沒看過,據說是將他成功培養一名吉普賽男孩的經歷。
還有個《李斯特狂》,不知道它在講什麼。
帕格尼尼
1989年電影《帕格尼尼》
約翰.施特勞斯:翠堤春曉。
杜普雷:《她比煙花寂寞》本質上個人不太相信這是杜普雷。
還有《shine》——閃亮的風采。
搜關鍵詞「音樂傳記電影」,還能搜到一些其他的,自己再看看吧。
『叄』 電影《艋舺》里有首英文歌曲叫什麼
是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但是一定要 李玖哲 演唱的啊
『肆』 聽到有首男女對唱歌曲,裡面當中有段音樂是德彪西的<亞麻色頭發的少女>,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知道有一首同名歌曲《亞麻色頭發的少女》,不過是女歌手谷島瞳獨唱的,實在找不到她有沒有和人合唱過的信息··········
另外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里用德彪西的《亞麻色的少女》作為插曲
『伍』 電影《暮色》中的插曲是德彪西的哪首鋼琴名曲呢
引言:電影《暮色》中的插曲是德彪西的哪首鋼琴名曲呢?暮光之城是很多中國人都非常喜歡看的一個美國的電影。而且這部電影也是講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受到了很多粉絲的歡迎,裡面有很多非常好聽的鋼琴曲。而裡面的差距就是德彪西的月色,是非常好聽的,而且也讓很多人作為了婚禮的神曲。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講一下,暮光之城裡面的劇情。
在暮光之城5部電影中,很多音樂都是非常人喜歡的。其實最出名的不是德彪西的這首約束,而是專門為貝拉寫的催眠曲。這首歌也是被很多人喜歡,同時也很多,用在婚禮上也非常的神聖和美麗。所以音樂也是有莫大的張力的,正確的音樂使用也能為一部電影增添不少色彩,這在很多電影中都可以反映出來。
『陸』 德彪西的月光曲常被用於日本影視劇,這其中是有什麼典故嗎
德彪西的《月光》像夢幻般閃爍著朦朧的光與色彩,有印象派獨有的風格,細膩的富有動感的讓人有莫名的傷感。而《莉莉周》中用了月光其實真的再好不過了~它既能表現出少年正值青春的舒適安詳感,同時又符合主題,殘酷的青春終究還是要背負著挫敗和傷痛。尤其在原野上,朦朧而又飄逸。
其他電影也是一樣的。
我一直覺得日本文學其實就是那種小清新與犯罪同在的集合體啦~
其他國家的片子肯定也有很多的只是你沒有看到那麼多的小清新文藝片啦
『柒』 電影"指揮家" 女子樂隊演奏的曲目是什麼
影片的編導根據情節的發展,配上了許多我們熟知的音樂片段。反映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古典音樂的發展趨勢。也體現了編導對於不同時代音樂的喜好。即;尊崇巴赫,喜愛德沃夏克,追隨馬勒、格什溫、斯特拉文斯基。
並且這些配樂和情節是那麼契合。舉例來說:
影片的第一場音樂會是馬勒的《G大調第四交響曲》;
安東尼婭全家在街頭上觀賞的音樂並使得她養母頭疼的是蘇薩的《自由鍾進行曲》;
安東尼婭在法蘭克和指揮家裡彈奏的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
在富豪募捐會上,安東尼婭和羅賓等組成的樂隊演奏的是德彪西的《夢幻曲》;
當安東尼婭得知自己的身世時瘋狂的彈奏鋼琴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
安東尼婭在德國指揮的首場演出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和《美國組曲》;
在安東尼婭聖母去世的教堂里管風琴彈奏的是巴赫的《親愛的耶穌,我們在這里》;
在美國第一場演出是舒伯特的《第八交響曲》;
最後的結束曲是埃爾加的《愛的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