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80年代農村看電影圖片

80年代農村看電影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23 01:42:04

❶ 農村題材80年代老電影全部電影名稱

1、《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2、《稻草人》是由王童執導,張柏舟、卓勝利、吳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劇情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中國台灣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3、《喜盈門》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的喜劇故事片,由趙煥章執導,王書勤、溫玉娟、王玉梅、於紹康等主演,於1981年6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4、《黃河謠》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於1989年攝制,葛優和巍子主演,滕文驥擔綱導演,蘆葦和朱曉平擔任編劇。1989年上映。

5、《野山》是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故事片,由顏學恕執導,杜源、岳紅主演,於1986年9月11日上映。

6、《孩子王》是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陳凱歌執導,謝園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7、《黃土地》,是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1985年上映。

8、《生財有道》是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由謝添執導,趙子岳、陳強等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9、《咱們的牛百歲》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趙煥章執導,梁慶剛,王馥荔,錢勇夫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83年上映。

10、《快樂的單身漢》是宋崇執導的喜劇片,由龔雪主演,劉信義、鄭星、馬曉偉等人共同出演,於1983年上映。

❷ 八九十年代農村題材電視劇有哪些

1、渴望(1990)

《渴望》是1990年出品的50集電視連續劇,由魯曉威、趙寶剛執導,張凱麗、李雪健、黃梅瑩、孫松、藍天野主演。

該劇講述了年輕漂亮的女工劉慧芳面對兩個追求者遲疑不決。一個是車間副主任宋大成,一個是來廠勞動的大學畢業生王滬生。她渴望愛情,但是,前者有恩於她,後者身處困境,需要幫助,這使她左右為難。1990年12月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2、趟過男人河的女人(1995)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是1995年由陳國軍執導,李琳、張兆北等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美麗善良山杏深得同村年輕人喜歡,村治保主任兒子大寶,更要非山杏不娶,而山杏卻與下鄉扶貧幹部玉生相愛了。

3、夜深人不靜(1996)

《夜深人不靜》 是一部農村家庭喜劇電視劇,主要演員為趙本山,范偉,高秀敏。以趙本山飾演的農民老樂回家為兒子張羅婚事為劇情主線,展示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

4、一鄉之長(1997)

《一鄉之長》是張惠中執導,趙本山等主演的電視劇。該劇以最小的政府機關"鄉"為背景,通過一鄉之長的沉浮,展示新時期農村進步與落後,廉政與腐化,權利與金錢之間的復雜社會斗爭。

5、山城棒棒軍(1997)

《山城棒棒軍》是重慶電視台、中國電視劇學研究會合作出品的方言電視劇,該劇由束一德執導,龐祖雲、趙亮、王群英、張新、仇小豹、謝先麗等聯袂主演,該劇於1997年首播。

該劇講述了一群棒棒軍在重慶朝天門碼頭一帶,靠著一根竹棒、兩條繩索,下力討生活的故事。

《庄戶人是天》是一部20集的電視連續劇。劇作家郭建華先生融合《姜守本進城》、《橋》、《三掌櫃》三部小說改編劇本。本劇吳俊華擔任導演,青島電視台出品。

❸ 為什麼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非常吃香

露天電影是一代人的記憶,尤其對於80後及以前的人,在電視機大量問世以前,身為一個農村電影放映員是一件非常吃香的人。可以說當他們介紹自己工作時候,都會非常的自豪;而且正因為他們是電影的放映員,也能夠在那個缺乏電視的時代里,讓自己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影片。

綜合以上的情況看來,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所以電影放映員的工作很吃香;是因為這個工作深受大家的喜歡,加上相應的工資待遇不錯,就連找對象也有著很大的優勢,所以才成為了一個香餑餑。

❹ 七八十年代晚上農村放電影,為什麼必須留下一個人看家呢

記得小時候農村那時村裡沒有電,到了晚上小孩子也沒什麼娛樂活動,大多吃完飯到村裡空曠的地方跳馬、捉迷藏,不到大人喊著回家是不會走的,要數最熱鬧的就是晚上放電影,一個發電機、一個大布幕、兩個帶窟窿眼的圓盤膠帶、一個白熾燈泡,村裡人只要有一人知道哪裡放映電影,整個村子的人都會知道,晚上比白天趕集還熱鬧,誰都不想呆在家裡,但是那個年代小偷也多,家裡必須留人,我家一般都是我母親。


綜上,七八十年代農村放映電影,基本都是全家出動,我家基本都是母親看家,露天電影是我難忘的回憶。

❺ 小時候在農村經常有放室外電影的,為什麼現在幾乎沒有了

我也記得小時候經常喜歡搬上一個小板凳然後坐在村裡面看電影的那裡,去看那些打仗的戰爭片,現在雖然也還有但是一年不知道夠不夠四五回,現在的科技也是越來越進步了,有些人的家裡面都按上了投影儀,他們在家裡年也能看電影所以就懶得出去了。

那個時候的回憶真的是屬於童年的美好的事情。要是時光能夠過慢一點就好了,要是村裡能夠再拉一場電影,要是村裡的人都還能像當時一樣及時帶著板凳到場就好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是昨天剛發生的一樣,都刻在了自己的腦海之中。

❻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❼ 六七十年代,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什麼場面

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非常壯觀的場面,因為來看電影的人有很多,在這個時候非常容易出現人擠人的情況。而且在這個時候大家也會非常的開心,同時也會讓大家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即使被蚊蟲叮咬,大家也不會選擇回家。是看電影的非常多,所以很多人站在最後面,根本不知道電影里演的是什麼。

所以很多年輕人體會不到他們的那種快樂,因為大部分年輕人會跟自己的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這個時候大家也體會不到,看露天電影的那種心情。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的娛樂活動,還有一些朋友可能會跟朋友一起去游樂園玩耍。然而在他們那個年代,唯一的娛樂活動可能就是看露天電影了。甚至還有一些人坐在了別人家的牆頭上去看電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之後,也讓很多人覺得如今的生活非常的不容易。

❽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老電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反映農村生活的老影片許多。像《青松嶺》《喜盈門》《春苗》《金光大道》《月亮灣的笑聲》《許茂和他的女兒》等。

這此當今農村故事的喜劇片大多數反映七八十年代農業學大寨精神實質,反映新時期農戶為早日改進社會主義社會鄉村新風貌,勇於同一天斗、同地斗、同階級敵人斗的紅色精神。

70時代鄉村老電影大全有《偵察兵》,《閃閃的紅星》,《黑三角》,《渡江偵察記》,《小花》,《火紅的年代》,《創業》等。

80時代農村老電影有《人生》,《大橋下面》,《城南舊事》,《人到中年》,《紅高梁》,《芙蓉鎮刁,《牧馬人》,《駱駝祥子》,《知音》,《喜臨門》,《月亮灣的笑聲》,《天雲山傳奇》,《廬山戀》,《第二次握手》,《戴手銬的旅客》,《城南舊事》等。

❾ 還記得農村夏天的露天電影嗎有哪些美好的記憶

我的第一場農村電影,是在鄰村的小學校里看的。人特別的多,我是騎在父親的肩上,就看到了兩個人物的大腦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後來知道了這兩個人的故事。

上初中住校,有個老師是部隊家屬,常常給我們住校學生聯系駐軍部隊的電影,晚上老師組織我們去看。好多的電影名字記不住了,但是電影製片廠的名字還記得。部隊放映的電影大都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每部電影的開始都是先出現放著光輝的八一徽章,大家心情特別激動。然後看的內容也大多是戰爭題材的。部隊周圍的村子裡的人也來部隊看,露天的。

還有一次是在海南島三亞的山裡,與當地駐軍部隊一起看電影,露天的,部隊戰士看電影,下起了雨,還坐著看,一動不動,紀律嚴明,印象特別深刻。

以後幾乎看不到露天電影了,有了電視,也不去影院 ,電視上的電影頻道也不看,幾乎與電影絕緣啦!(圖片源自網路)

謝謝!我咱們山村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露天電影,放映的趣事。在那個時代山村很少通公路,放電影的設備又大又笨重,需要六至八人才能肩挑,木棒抬,才能從一個大隊運送到另一個大隊去放映。雖然運送電影的設備的活,又苦又累(運送的距離一般七至八九里遠近),農村的青年人還是很樂意去干。到了傍晚,銀幕掛好,山村的孩子們早早就從家裡搬來板凳,爭個好位置。電影機旁邊放上兩張藤椅,一個是放映師傅坐的,一個是大隊書記坐的(因為書記放映前要講些政治性的話,是那時候的必修課。順便叫各生產隊長安排明天運送電影機器的人手)。電影開始後,原來鼎沸的人聲,頓時鴉雀無聲,全神貫注,其間隨著劇中的高潮,那時間的全場的男女老少無一不是張開嘴巴,專注可見一斑(因為那時文化,嬪樂生活大貧乏了)。記得好像是放映《南征北戰》的吧!當銀幕上出現「再見」兩字時,整個露天電影場「轟」的一聲,有大聲評論劇情的,有呼兒喚女。手電筒,火把一齊亮了起來。嘈雜,亂哄哄一片,再過一會由電影場邊,分成好幾條明亮的火把隊伍,邊議論電影,邊走向各自的家裡。那時,雖然文化 娛樂 活動很少,村民們一部電影的情節,如老牛反芻般,只要一有空就議論紛紛。(因為一年只有四次電影上門來放映,收費很便宜,一場才三,五塊錢,放映師傅一般吃住在大隊書記家中),可見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很歡迎這樣的 娛樂 活動。

記憶非常深刻,場景可以用人山人海一點不誇張。

那時 娛樂 節目幾乎為零。夏季農閑時,大家多是晚上吃過飯聚一起聊聊天、乘乘涼,之後各自回家。如果是哪村有電影放,那高興勁不亞於過年,都是提前通知的,十里八村的人人皆知,大家提前忙完農活,早早的吃過晚飯。離的近的搬著凳子佔好位子,等待家人的到來,遠的騎自行車或步行也要去。開始之前,小孩子特開心,圍著整個場地戲喜打鬧,玩的不亦樂乎,直到開始放映了才能安靜下來。

那時不管放什麼類的電影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記得第一次看露天電影,居然是動畫片黑貓警長,小孩子愛看毋庸置疑,大人們也是津津樂道,疑惑動物怎麼會說起話了,不可思議。

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又是大人們晚上閑聊的話題。小孩子呢更是模仿電影里的人物說話、動作,還用泥巴做成玩偶把有趣的情結用自己的想法演一遍,旁邊看得小夥伴因為不是自己想看的結果,還要爭執一番,最後鬧的不歡而散。現在想想有些可笑。

那時候的露天電影,是所有小夥伴共同的美好回憶,有露天電影要放映的時候,我們都會早早出過飯,然後相約一起趕在電影放映前就趕到現場,放映的電影如果是比較喜歡的,大家就一起聚精會神的看到三場,如果不感興趣,大家也不會有絲毫的難過,就在電影幕布附近,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 游戲 ,一直玩到電影散場,結伴回家。

我的第一場農村電影,是在鄰村的小學校里看的。人特別的多,我是騎在父親的肩上,就看到了兩個人物的大腦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後來知道了這兩個人的故事。

上初中住校,有個老師是部隊家屬,常常給我們住校學生聯系駐軍部隊的電影,晚上老師組織我們去看。好多的電影名字記不住了,但是電影製片廠的名字還記得。部隊放映的電影大都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每部電影的開始都是先出現放著光輝的八一徽章,大家心情特別激動。然後看的內容也大多是戰爭題材的。部隊周圍的村子裡的人也來部隊看,露天的。

還有一次是在海南島三亞的山裡,與當地駐軍部隊一起看電影,露天的,部隊戰士看電影,下起了雨,還坐著看,一動不動,紀律嚴明,印象特別深刻。

以後幾乎看不到露天電影了,有了電視,也不去影院 ,電視上的電影頻道也不看,幾乎與電影絕緣啦!想想小時候還真是懷念(圖片源自網路)

問答活動

暢聊夏天:參與提問回答,瓜分千元獎金

夏天來了,燃就現在!

我記得電影銀幕支架以後,村裡的大爺抽著旱煙袋,手拿著趕蚊子的蒲扇,同大媽一起坐在小木凳子上靜靜的等候放映,小夥伴手拿著烤玉米,一邊啃一邊圍著銀幕跑,青年小夥子總是不自覺地朝有大姑娘的地方靠攏……

電影開始放映後,首先上映新聞簡報,然後放映主片,觀眾自覺肅靜下來聚精會神的看電影兒,偶爾有人放個屁會引起觀眾咒罵和嘰笑聲,

當然我還發現有的小夥子偷偷的拉著心愛的姑娘手提前退場了。

電影要放映一個半小時左右,結束時觀眾戀戀不舍地詢問明天在哪裡演出。

那時候我們作為農村電影放映員,每天取送影片,維修機器,搬運設備很累,但是很高興很自豪。

農村夏天的露天電影時代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因當時電視機還沒普及,條件好點的村,也就三兩戶有電視機,條件不好的村,整個村沒有一台電視機。因此,當時的農村夏天納涼時沒有更好的 娛樂 項目,而露天電影就成為了農村 娛樂 的主項目。

當時農村演電影,基本上是哪戶人家結婚或生小孩子吃喜面,晚上圖個熱鬧,演兩場電影。記得當時的露天電影一般是放映兩個片子,偶爾還會遇到轉片的現象,在轉片的空隙時間,整個電影場成了小孩子歡樂的天堂。

村裡哪戶家裡有喜事要放電影,這個消息早幾天前全村人就都知道了,小孩子更是消息的優秀傳播媒體。到了放電影的那一天,天還亮著,農村基本上開始做晚飯,為的是早早吃過飯去放映場里看電影,小孩子日已對晚飯失去的味道,早早的聚集在放映場,盡管放映員和放電影的設備還沒到位,不過小孩子有的是電影開場前的活動項目,「捉迷藏」、「老鷹抓小雞」......因為放電影,晚上也就被家長特批不用在家看書習作了,因此,都是盡興的先玩上一段傍晚時光。

放映員帶著設備來了,小孩子就停止各種活動,把放映設備圍個水泄不通,一些好奇的大人也跟著小孩子圍在一起一起,不時的對設備評論一番,多的是羨慕和贊嘆。

當銀幕掛好之後,小孩子就奔回家中,搬出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凳子、椅子,爭先恐後的記下最好的觀影位置,叫著自己的家人,趕著影響觀看效果的鄰位,放映場開始了久違的沸騰。

電影開始了,全場立時安靜下來。農村放映電影的片子,一般是一個地方戲區片,一個武打片,戲曲片對小孩子沒有吸引力,這個時候,電影場里漸漸剩下了一些老年人,小孩子則三五成群的跑到場外的小樹林里再次開啟了自己的活動項目,他們是邊玩,邊等著自己喜歡的武打片。等到武打片開始放映了,小孩子重新歸於自己的座位上,有的會因找不到自己的凳子、位置被別家小孩佔了而爭吵,甚至達到動手的地步,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在大人的喝斥下和拉扯下,不得不遺憾的離開電影場,隨著電影的放映,剩下來的觀眾也漸漸平息了聲音,靜靜的觀起電影來。

有的小孩子因放映前的興奮過頭,在看電影的時候會隨著音樂聲漸漸入睡,不知不覺中被大人抱著、背著帶回家中,一直到下次電影的到來,都會成為他們的遺憾。

農村夏天的露天電影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更是一代人永遠的記憶。觀影並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可以聚攏全村的人一起相互聊聊天,小孩子相互玩 游戲 ,在滿身汗水的洗刷下享受暫時的涼爽。

這個暴露年齡了吧,看過露天電影基本上都是80後以前的人了,那個年代農村的 娛樂 項目基本上沒有,就是吃完飯在門口街頭閑聊,什麼地方一聽說放電影大人小孩都趕緊吃飯,晚上跑大老遠去看,然後幾個人邊看邊聊,很是有年代感。

現在沒有了,要麼去電影院,要麼在家看,人們平時也交流的少了,都看手機了, 社會 發展到這個階段了,一切都在改變。

得往前看了

看電影來回三十多里地 ,《地雷戰》和《地道戰》以及《上甘嶺》《英雄兒女》等等好多這樣的。

沒有看過,所以沒有回憶

與80年代農村看電影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電影他說 瀏覽:325
夢到自己看錯了一部電影 瀏覽:766
外國古代電影圖片 瀏覽:235
吳輝漢電影大全 瀏覽:843
找一部喜劇電影盜賊傻瓜警察 瀏覽:260
美國電影大全1932 瀏覽:854
周星馳電影經典評論 瀏覽:500
大愛電影簡介 瀏覽:469
西瓜視頻2小時電影完整版 瀏覽:279
風月電影講的是什麼 瀏覽:627
鍾馗動漫電影大全 瀏覽:602
台灣驚悚電影怪物血洗校車 瀏覽:173
成龍雞腿面電影 瀏覽:882
犯罪片智齒電影圖片 瀏覽:911
看英文電影寫觀後感500 瀏覽:766
60年代邵氏警匪電影大全 瀏覽:586
泰國電影式廣告 瀏覽:179
法國黃金時代電影 瀏覽:466
劉亦菲和吳亦凡的電影完整視頻 瀏覽:926
韓劇電影主角是女明星愛上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