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拍攝時,怎麼用燈光來模擬現實光源
這個問題略微有些籠統,嚴格講,電影拍攝時,只要是非自然光拍攝,只要使用了燈光,都是在用燈光在模擬現實光源。但這中間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模擬畫面中不存在的假定性光源,如陽光、月光、陰天的天光,以及畫面中看不到,但我們假設存在的路燈、車燈、霓虹燈等等光源;另一種是模擬電影場景中真實存在的道具光源,如陳設在場景中的台燈、落地燈、吊燈、燭火、電腦電視屏幕等等。我想,題主問的問題應該主要屬於後一種情況。 雖然是模擬,但這種模擬的行為在不同的影片和不同的電影攝影師處理起來,在分寸上的把握是不一樣的,並不能一概而論,這種分寸上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影片的風格和電影攝影師、燈光師工作習慣的差別導致的。如果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光影都追求紀實風格的真實感,那麼在處理起來,就會盡量還原現實。以燭火為例,燭光火光的特徵是色溫低,大概色溫在2000k左右,顏色看起來發紅,燃燒的過程中會有閃動和搖曳,你只要模擬到了這些特徵,基本上就可以模擬燭光了。過去膠片拍攝的時候,膠片感光度不如現在的數字攝影機,所以有的攝影師為了追求真實感,就在畫外和道具燭光相同的角度點亮更多的蠟燭,比如畫面里有一支蠟燭,依據所需要的光孔,可能要在畫外放置十支二十支加粗了燈蕊的蠟燭,或者其它火光來照明,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當然也可以用功率合適的鎢絲燈,放在相同的角度,燈前加上能把色溫降到2000k左右的色紙來模擬燭光的顏色,再通過變換調壓器的數值或者在燈前用一些遮擋物來晃動,人為地製造不規則的閃爍,盡量去模擬。現在都使用數字攝影機來拍攝,感光度較膠片有了長足的提高,攝影師可以少用一些蠟燭,或者使用相對小功率的燈具來模擬了。同樣,模擬電腦電視屏幕的光源,我們也可以通過調亮屏幕亮度,縮短屏幕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增加屏幕數量這些方法來產生真實又照度足夠的光源效果,也可以使用LED、Kinoflo這些柔光燈具來模擬。
『貳』 燈光型和日光型膠卷照片的原理...
因為燈光片的年代 還沒有發明什麼三基色恆定色溫攝影燈, 只是普通的白熾燈 發黃光的, 為了在這種黃光的照射下 拍出正常的白色 就在膠卷里增加了一層藍色 以平衡那個黃光;
『叄』 攝影中色溫是怎麼回事
色溫
colo(u)r temperature
表示光源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色溫是按絕對黑體來定義的,光源的輻射在可見區和絕對黑體的輻射完全相同時,此時黑體的溫度就稱此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徵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後,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准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30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4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2000-18000K。
在討論彩色攝影用光問題時,攝影家經常提到「色溫」的概念。色溫究竟是指什麼?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演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產生輻射最大強度的波長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某紅色波長的輻射強度最大),達到1050一1150攝氏度時,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溫度相對應的。色溫通常用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演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對應表示物體在特定溫度輻射時最大波長的顏色。
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
『肆』 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進修班能學著東西嗎有用嗎結業後分配工作嗎外地的可以住宿嗎請去過的前輩幫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進修班能否學著東西,這得看你個人的能力,電影學院進修班主要針對學習的人是,對攝影都有一定的理解,技術都在一定的基礎上的,要不到那沒有基礎也跟不上老師講得課程,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除非是去鍍金的,不在乎學什麼!結業後不會分配工作的,外地的可以住宿,費用現在應該是15500元;只要用心可以學到東西的,比起五棵松那些所謂的xx光、xx培訓學校強的太多了,老師都是比較強的
『伍』 膠卷有日光型燈光型...........對色溫的要求不一樣,光一個機身一個鏡頭你又說不是白平衡,拍出藍調調,你
用膠卷拍照的相機是不靠白平衡來調節色溫的。膠卷分為燈光型和日光型兩種,燈光型膠卷適用於熱光源下的拍照,一般為室內攝影。日光型膠卷適用於自然光下的拍照,一般為室外攝影,也適用於當室內有足夠的自然光源時的攝影。如果在自然光下使用燈光卷或是在熱光源的燈光下使用日光膠卷,都需要使用濾光鏡來調節,否則,拍出的照片嚴重偏色。
『陸』 電影中的燈光設計和舞台劇中的有何區別
就目前國內現狀來看,燈光應該分為影視燈光,電視燈光,戲劇燈光,泛娛樂燈光四種。戲劇燈光就是純為現場、純為戲劇服務的燈光。影視燈光是為設計過的影視鏡頭表達服務,配合電影攝像機的燈光。泛娛樂燈光是指不用和攝像機打交道的所有現場燈光,比如演唱會、游樂場、酒吧。電視燈光是指所有由訊道機錄制或轉播的活動的燈光,其類型可以包括以上三種,只要有電視轉播就算。四者先大致分為兩種:無機和有機(自己瞎起的名字...不是化學...)無機是很明顯,燈光是給人眼看的,只要考慮現場就行了。戲劇燈光是配角,為戲劇服務的;娛樂場所的燈光是主角,燈光本身就是用來刺激人們感官的。有機也是很明顯的,有機燈光是給攝像機看的,你人眼看到的東西全都不算數。由於電影機和訊道機完全是兩個物種,影視燈光和電視燈光自然就區別大了,具同的燈光效果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咖啡廳追求的是一種輕松,優雅,安靜的空間氛圍,因此,咖啡廳設計燈光的運用定要恰到好處。一般商店的霓虹燈,是用光效果最佳的代表。咖啡廳設計的光當然不僅限於霓虹燈,咖啡廳設計公司要注意到這一點,燈光的用途首先是引導顧客進入,在適宜的光亮下品嘗咖啡。因此,燈光的總亮度要低於周圍,以顯示咖啡館的特性,使咖啡館形成優雅的休閑環境,這樣,才能使顧客循燈光進入溫馨的咖啡館。現在來說說咖啡廳內部光線的運用。首先,如果光線過於暗淡,會使咖啡館顯出一種沉悶的感覺,不利於顧客品嘗咖啡。其次,光線用來吸引顧客對咖啡的注意力。因此,燈暗的吧台,咖啡可能顯得古老而神秘的吸引力。咖啡製品,本來就是以褐色為主,深色的、顏色較暗的咖啡,都會吸收較多的光,所以若使用較柔和的日光燈照射,整個咖啡館的氣氛就會舒適起來。
『柒』 電影劇組,除了有導演,場記,攝影,燈光,化妝,服裝,美術,場務。還需要什麼
按職位從高到低:
製片組:總製片,製片人,行政製片人,製片主任,執行製片,復製片,總策劃,策劃,製片們
副導演們,如第一副導演和第二副導演,以及導演助理
攝影部門:攝影指導,攝影機操作員,第一攝影助理,第二攝影助理
燈光:燈光執導,副燈光執導,燈光師們
音像:音像總監,音像設計,錄音師,調音師,話筒操作員
剩下職位以此類推、基本上每個部門不可能是只有一個擔當。
『捌』 請問影視拍攝時矮腿、黑白旗、蝴蝶布、米菠蘿、魔術腿這些東西都是做什麼用的呢謝謝
矮腿類似於三腳架,是用來固定機器的,不過是低角度的拍攝。
黑白旗是用來遮光用的。
蝴蝶布用來來將直射光變成散射光,打在人身上會顯得柔和。一般太陽光是直射光,打在人身或者人臉上會顯得很硬很難看,所以會用到蝴蝶步。
米菠蘿其實就是塑料泡沫,用來反光的,比如人臉會有點暗,想讓人臉亮點,就用米菠蘿來反光。
魔術腿的功能多用,一般是用來架米菠蘿和黑白旗,就好像燈光會有腿來架燈一樣,可以省力。
(8)電影燈光卷攝影圖片擴展閱讀:
影片中的道具根據用途可分為戲用道具、陳設道具、氣氛道具等。與演員表演發生直接關系的稱戲用道具;在演員表演環境中的陳設器具稱陳設道具;為增強環境氣氛,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特定情景的稱氣氛道具。此外還有說明故事情節連續性所需的道具,稱連戲道具。
按習慣和體積的大小,道具又分為大、中、小三種。飛機、大炮、汽車、軍艦等稱為大道具;桌椅、箱櫃、自行車等稱為中道具;煙嘴、紙牌、銀元等屬小道具。道具往往能直接反映故事發生的地區、年代、環境,以及劇中人物所屬階層、生活習慣等。
戲曲片、神話片、歌舞片、傳奇片等在道具使用上靈活性較大,多是經過藝術加工,用誇張手法製作出來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道具的製作也隨之發展,鋁合金、玻璃鋼、塑料等材料正在逐漸取代紙、泥土、木材等傳統原料,而且內部構造越來越精巧、復雜。
『玖』 關於攝影燈光的打法
1、三點布光:主體光、背景光、輔助光。
2、主體光:直接在對象前方,主要是為了來照亮場景中的主要對象與其周圍區域。
3、輔助光:增加主體的層次間的亮暗對比。
4、背景光:增加背景的亮度,從而襯托主體,並使主體對象與背景相分離。一般使用泛光燈,亮度宜暗不可太亮。反正就是讓背景和對象之間有層次感
(9)電影燈光卷攝影圖片擴展閱讀
光型
1、主光:
主光是被攝體的主要照明光線,它對物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的表現起主導作用。拍攝時,一旦確定了主光,則畫面的基礎照明及基調就得以確定。需要注意的是,對一個被攝體來說,主光只能有一個,若同時將幾個光源作主光,被攝體要麼受光均等,分不出什麼是主光,畫面顯得平淡;要麼幾個主光同時在被攝體上產生陰影,畫面顯得雜亂無章。
2、輔光:
輔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產生陰影部位的亮度,使陰暗部位也呈現出一定的質感和層次,同時減小影像反差。在輔光的運用上,有一點應明確,輔光的強度應小於主光的強度,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並且容易在被攝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
3、輪廓光:
輪廓光是用來勾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輪廓光賦予被攝體立體感和空間感。逆光和側逆光常用作輪廓光,輪廓光的強度往往高於主光的強度。深暗的背景有助於輪廓光的突出。
4、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用來對被攝體局部進行裝飾或顯示被攝體細部的層次。裝飾光多為窄光,人像攝影中的眼神光、發光以及商品攝影中首飾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
『拾』 拍電影的燈光都是什麼樣的,求介紹
有很多種燈法,比如3 point lighting就分三盞燈,一個在前,一個在旁邊,一個在後面,還有什麼蝴蝶光啊派拉蒙光啊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