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布魯斯.李 是誰
1948年首用藝名「李小龍」在《細路祥》片中演出,
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
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小龍」。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魯斯.李(Bruce Lee)
乳名:細鳳
綽號:馬騮,冇天裝,闌仔,牛王頭,冇時定,點解龍 ,猩猩王等。
籍貫:廣東-順德
民族:漢族
國籍:美國
生於: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於:1973年 7月20日 (星期五)11:30pm(享年32歲)
生肖:龍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院)
身高:173CM
百米成績:11.8s
體重:64公斤
血型:O型
嗜好:練武,冥想,恰恰舞,閱讀,哲學
絕招:寸拳,搓手,李三腳
肄業於香港喇沙書院
1961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
害怕的東西:水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父親:李海泉(李滿船)(粵劇名丑)
母親:何金棠(歐亞混血)
師父:葉問(詠春宗師)
崇拜的人: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姊姊:亞葛蕾絲、費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羅勃特
太太:琳達·埃莫瑞(Linda)
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烏鴉》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姐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❷ 李小龍傳奇-香港武打故事片
中國新生武道(一、截拳道) 目前在中國武術界的武道有截拳道、大成拳、太極拳道、武御道、軌跡拳學、無限制格鬥術、功拳道、殘道、自由道、狂龍武道、速擊道等等。 截拳道無疑屬於最有影響的武道。中國著名的截拳道傳播者有石天龍、郝鋼、趙雲龍等人,截拳道理論界比較活躍的有朱建華、魏峰、陳綺平、秦瑞明等人。 一、回顧: 1981~1985年,我國最早的一批李小龍迷和李小龍研究者開始出現,筆者便是其中最堅定執著者之一。這一批最早的龍迷,後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與歲月的磨洗,很多人逐漸放棄了當年的熱愛,能夠一直堅持到今天的不多。據筆者了解,這一批人當中,堅持到今天並做出一定貢獻者有:廣東的關文明先生、湖南的郝剛先生、朱建華先生等。(說明:本人引自陳綺平的文章) 二、成長期: 1986~1991年,我國的李小龍與截拳道熱潮開始步入成長時期。 1986年元旦,北京的《武魂》(當時為雙月刊)雜志率先連續登載了香港一本李小龍截拳道專刊的內容,題為《國內首次公開·李小龍創:截拳道》,署名「牟傑編」。連續六期,一年連載完畢。一石激起千層浪,內地武術愛好者們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讀到了李小龍截拳道的內容。 同年同月,仙地引進的香港彩色武打故事影片《李小龍傳奇》的錄像帶在全國各地發行放映。一時間,各地的錄像廳內廣大青少年爭睹李小龍的風采也超卓武功。影片《李小龍傳奇》,由香港恆生影業公司1982年出品,是為紀念李小龍辭世十周年而投拍的追憶性作品。影片由香港著功夫片編導吳思遠導演,主演何宗道(曾用藝名黎小龍),是當時最出色的李小龍扮演者。 該片為了加強真實感,不但追隨李小龍的足跡,到香港、三藩市(舊金山)、西雅圖、洛杉磯、泰國曼谷以及義大利羅馬等城市實地拍攝,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還請來了李小龍師父葉問的長子、詠春拳大師葉准扮演葉問宗師,請來李小龍生平摯友小麒麟自己扮演自己。影片構思巧妙、情節動人、武打精彩。對李小龍的練武秘聞、內心世界、死因之謎等也都有比較全面的反映。 這部影片的錄像帶1985年由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進口,1986年初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放映。《李小龍傳奇》錄像帶影響、造就了80年代中期內地一大批李小龍迷。在中國李小龍與截拳道熱潮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正是通過這部影片,很多內地龍迷了解了李小龍的生平與傳奇,了解了李小龍的武道哲學,了解了李小龍有一個英文名——叫布魯斯·李(bruce lee)。 1988年秋,《李小龍傳奇》電影正式由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進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不少熱情的龍迷在看過錄像之後,又擠進電影院,感受寬銀幕大電影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 在這一時期,內地進口的香港以李小龍為題材的故事征錄像帶還有《唐山截拳道》、《一代猛龍》、《天皇巨星》等,但都不如前者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1986年12月,灕江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大陸首部李小龍傳——《功夫巨星》,這部只有162頁的小冊子,由李小龍生前友人、美國影評家布洛克著·(英文原版名:the legend of bruce lee),高原編譯。該書文筆洗練優美,詳略得當,比較系統地反映了李小龍的生平、影片、哲學與武術。作者布洛克本人為李氏家族好友,至今仍和在美的李小龍胞姐、胞弟保持著良好的友誼;譯者高原,也是大陸早期譯介李小龍文化的功臣,中英文水平俱佳,曾有多篇關於李小龍與截拳道的譯稿發表。 1987年4月,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李小龍技擊術匯宗》一書,197頁。這是內地出版的第一本有關李小龍技擊術的書籍。內容以資料匯編為主,但對當時資料奇缺的國內龍迷來說,亦足以慰籍。該書編著者關文明先生,時年47歲,是廣州華南師范學院的一名教師,執著的李小龍迷。由於地處改革開放的南大門——廣州,與香港又有親友聯系,關先生在資料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此前已在刊物發表過數篇介紹李小龍、截拳道和海外武刊的文章,受到廣大青少年讀者的歡迎;80年代後期,關先生又相繼編著過《李小龍傳奇與技擊術》、《功夫之王》和《真功夫》等介紹李小龍的特刊,為推動南國李小龍熱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87年11月,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出版了沈理然編著的《一代武星李小龍》一書。該書140頁,也是資料匯編類型的圖書。前半部分為李小龍生平傳記和武術哲學;後半部分為截拳道技術圖解,內容與《李小龍技擊術匯宗》類似,主要是香
❸ 推薦一部布魯斯 李(李小龍)的電影
精武門
死亡游戲是他未完成的作品,後由洪金寶補拍完成.至於死亡塔則完全與他無關,是一家三流公司將他以前未暴光的片段和其他電影的鏡頭再加上替身拍成的,絕對垃圾.
❹ 求1993年美國版電影《李小龍傳》(Dragon: The Bruce Lee Story),賈森斯科特李(中文名叫李截)主演
《李小龍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VT3_JSftbA3MWLTg9nzUQ
《李小龍傳》,是由戚其義執導,吳大維,劉家良,呂頌賢,關詠荷,萬綺雯,高雄等主演的中國香港電視劇。該劇講述了李小龍成為享譽國際的一代功夫明星的故事。
❺ 誰有電影《李小龍傳》啊求分享,1993年的美國電影,謝謝,幫幫忙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李小龍傳》是由羅布·克恩執導,李截、羅倫·荷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根據李小龍遺孀琳達所著《布魯斯·李:只有我才了解的男人》改編。
是美劇《哥譚》
男孩就是布魯斯韋恩,也就是蝙蝠俠
《哥譚》(Gotham)是美國華納兄弟娛樂公司聯合DC漫畫出品的美國漫畫改編電視劇,由丹尼·加農執導,本傑明·麥肯錫、多納爾·羅格、大衛·馬佐茲、羅賓·泰勒、卡門·比康多瓦、科里·邁克爾·史密斯主演。
❼ 李小龍的所有電影作品名稱
李小龍,武術技擊家,武功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Bruce Lee
乳名:細鳳
綽號:馬騮,冇天裝,闌仔,牛王頭,冇時定,點解龍 ,猩猩王等。
藉貫: 中國廣東順德
生於: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於: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歲)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院)
近視:600度
身高:5尺7寸(1.71米)
體重:140磅
胸肌:41.5(擴胸前)44.25(擴胸後)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肆業於香港喇沙書院
1961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父親:父親:李海泉(李滿船)(粵劇名丑)
母親:何金棠(歐亞混血)
師父:葉問(詠春宗師)
姊姊:亞葛蕾絲、費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羅勃特
太太:蓮達.愛美莉(Linda)
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澆?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所拍電影和電視劇:金門女(1940),富貴浮雲(1948),夢里西施(1949),細路祥(1950),凌霄孤雁(1950),人之初(1951),苦海明燈(1953),母淚(1953),父之過(1953),千萬人家(1953),危樓春曉(1953),愛(上集)(1955),愛(下集) (1955),孤星血淚(1955),守得雲開見月明(1955),孤兒行=苦命女(1955),兒女債(1955),許癲納福(1955),早知當初我唔嫁(1956),雷雨(1957),甜姐兒(1957),人海孤鴻(1959),唐山大兄(1971),精武門(1972),猛龍過江(1972),龍爭虎鬥(1973),死亡游戲(1978),盲人追凶,打擊惡魔黨,可愛的女孩, 布朗蒂,青鋒俠等。
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人,我很早就對李小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但慚愧的是,一直都不太清楚這個人的來龍去脈,總覺得一位已經去世三十年的明星,其星光可能只存在於上一代人的記憶里,在我們這一代,亮極有限。這些年走了一些地方,發現李小龍的地位和影響力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幾乎是有電影的地方就有他的名字,知道中國電影的人就知道他。後來終於買到了他的幾部代表作和傳記片,一看之下,瞠目結舌。原來他不僅僅是儀表堂堂淵停岳峙,動起來更似奔雷閃電,遠不是如今眾多功夫明星的花拳綉腿可以比擬;原來他不僅僅是一位功夫片明星,還是一代武學宗師,一生致力於傳播和提升中國武術;原來他不僅會演戲,還對電影有著自己的深刻見解和切實投入,後期作品可以真正稱為「李小龍作品」;原來他不僅懂電影懂功夫,還懂哲學,會作詩,擅長美術……
李小龍原籍廣東順德,1940年11月27日出生於美國三藩市,屬龍,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 Lee,中文原名李振藩(據說是「振興三藩」之意),族名源鑫,在五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
據說在李小龍尚在襁褓里的時候,好萊塢電影《金門女》需要一名華人嬰兒出鏡,抱去了李小龍。如果此事屬實,應該算是這位電影巨星的處女作吧。
他的父親名叫李海泉。
李海泉是一位在廣東地區很著名的喜劇演員,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經常帶著全家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這也是李小龍降生在美國的原因
李小龍的媽媽何金棠有一半德國血統,容顏俊秀
李小龍三個月大的時候,全家返回香港居住。此後直到十八歲,李小龍一直生活在香港。
年少的李小龍已經非常英俊,加之他的父親與演藝界的關系,他成了一位比較知名的童星。他出演的第一部香港電影是《富貴浮雲》,當時六歲,在拉薩爾書院小學部讀書。
李小龍參加電影拍攝多安排在學校的假期,有時也要在課余參加拍攝。為了不耽誤他的學業,導演盡可能把他的戲安排在夜間進行。李小龍在電影事業上表現出極強的敬業精神,據家人回憶,若要拍電影,李小龍吃完晚飯就會上床休息,到了該去攝影棚的時候,母親一喚就醒,手腳利落地穿戴好行裝,精神抖擻地隨父親出門,拍戲從不遲到。但是作為學生的他,卻是個頑劣少年,上課不聽講,課下不讀書,經過多次退學轉校後,才勉強讀完初中。
當時的李小龍在電影中也總是扮演一些問題兒童或是問題少年,舉止隨意,玩世不恭,神情動作上已經頗具後期李小龍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
十八歲赴美之前,李小龍在香港參演22部粵語電影,曾用過的藝名還有「李龍」、「小李海泉」等。評論界已經稱其為演藝天才
早期的李小龍並未演過功夫電影,相反,倒是演了很多文藝片。
十八歲,李小龍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
這個時期的李小龍是個標準的時尚青年,一大愛好是交女朋友。
另一大愛好是摩托車。還有一個愛好是跳舞。李小龍是1958年全港恰恰舞公開賽的冠軍
那時香港的報紙,雖然連篇地報道了李小龍暴斃的花邊新聞,但死亡的經過情況則大致循著嘉禾電影公司的董事長鄒文懷最初對記者的說法:
「他原約定李小龍於昨日(7月20日)下午5時半,與到香港的澳大利亞演員佐治.拉辛比一起在尖沙咀金田中餐館吃晚飯,但等候多時仍未見李至,於是致電李家,李接電話,謂感身體不適,須稍睡一會。但久久不見李至,鄒文懷與佐治.拉辛比在金田中餐館共進晚餐後,於下午6時獨自驅車抵達李小龍寓所,其妻謂李小龍不大妥,叫之不醒。於是通知醫生,稍後私家醫生亦至,以診治後,認為病情嚴重。7時許,首先在九龍塘浸信會醫院訂下了一間病房,准備送李小龍入院,但經該私家醫生詳細檢查後,認為情況非常嚴重,於11時徑送往伊莉莎白醫院救治......但延至深夜11時半,李已證實不治,至於其死因,他亦莫明,有待解剖。」
此人以中國功夫的特色出現.給與我們極大的視覺.讓我們對中國功夫更加熱愛
1973年7月20日晚上在影星丁佩家中暈倒送醫院
不治身亡,享年32歲零8個月
特立獨行,卓而不群。
70年代,一個年輕人自信可以震驚世界,雖然人們並不相信。後來,他真的做到了——用了四部半的電影。這個年輕人,就是李小龍。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結束。無論時光怎樣流轉,都絕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與武者於一身的功夫明星了。
李小龍以凌厲瀟灑的腿法和出神入化的雙節棍將空手道家們一個個擊倒。然後把「東亞病夫」四個字撕下來,「告訴你們,中國人不是病夫。」李小龍揚長而去,一個民族英雄的形象就此塑造。
這便是《精武門》的經典畫面,這便是深深留在人們印象中的永恆的李小龍形象。
英文名布魯斯·李(Bruce Lee)。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在美國三藩市誕生,父親給他起名叫李振藩,希望他有一天能夠名振三藩市。李小龍幼時身體瘦弱,為使身體強壯,7歲時便開始練習太極拳。13歲,李小龍開始跟隨名師葉問學習詠春拳。他先後練習過洪拳、白鶴拳、潭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歲時,李小龍離開父母、師傅,孤身來到美國,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哲學系。進入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1964年,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行的全美空手道比賽,年僅24歲的李小龍橫掃所有選手取得桂冠。
李小龍熱愛武術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他的功夫日益嫻熟,達到很高的境界。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研習氣功和硬功,並且從實戰出發,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優點和特長,總結多年的經驗而自創了一種拳術——截拳道。
回到香港的李小龍迎來了他龍騰虎躍的演藝事業。1971年主演《唐山大兄》,創下香港自1840年開埠以來的最高電影票房紀錄:310多萬元港幣。他以他在片中打鬥的實戰風格一夜間躥紅整個東南亞,掀起東南亞地區的武術熱潮。
1972年主演《精武門》,再創440萬元的票房佳績。「李小龍式」打鬥動作在此片公映後被人們認可,而他凝視敵人的犀利眼神和打鬥時的怪叫也在此片後成為他的「注冊商標」。也是在該片中,小龍第一次使用兩節棍,並被譽為「李三腳」。李小龍以凌厲瀟灑的腿法和出神入化的雙節棍將空手道家們一個個的擊倒。然後把「東亞病夫」四個字撕下來,「告訴你們,中國人不是病夫。」李小龍揚長而去,一個民族英雄的形象開始出現。
同年底,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並任武術指導,全面展現李小龍電影才華的影片《猛龍過江》刷新《精武門》的票房紀錄,首輪放映便狂售530多萬元港幣。李小龍在片中的打鬥自由無羈,收放自如,並將其「以無法為有法」的截拳道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說《猛龍過江》奠定了李小龍國際巨星的地位,那麼1973年與好萊塢合作拍攝的又一部力作《龍爭虎鬥》則奠定了小龍國際巨星的超級地位。《龍爭虎鬥》使李小龍躋身於世界頂尖明星之列。李小龍也向全世界宣揚了他的哲學思想。「不是思考,而是一種直覺。」李小龍就是一種直覺,想到了就去做,絕不會去想什麼後果。這一點上,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李小龍終於如願以償地實現了使中國演員在好萊塢重要影片中獲得主演地位的夙願,使美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功夫、重新認識了中國人。
1972年深秋,李小龍在完成《猛龍過江》後不久,便開始構思、投拍新作《死亡游戲》。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准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卻於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驟然逝世。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長於香港,在美讀了大學,最後又回到香港,他就這樣遊走於兩種文化之間,也許是這樣的經歷使他最後突破了形式的束縛,創立了以無法為有法的截拳道。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
❽ 李小龍拍過什麼電影,怎麼死的,李國豪拍過什麼電影,怎麼死了,一一給我說出來!重賞!
五大名作: 《唐山大兄》(The Big Boss)(1971年)、 《精武門》(Fist of Fury)(1972年)、 《猛龍過江》(The Way of the Dragon)(1972年)、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1973年)、 《死亡游戲》(Game of Death)(1973年) 李小龍檔案 個人檔案 1940.11.27--1973.7.20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魯斯·李(Bruce Lee)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唐人街 原籍:廣東南海 身高:5尺7.5寸 體重:140磅(64公斤) 五大名作: 《唐山大兄》(The Big Boss)(1971年)、 《精武門》(Fist of Fury)(1972年)、 《猛龍過江》(The Way of the Dragon)(1972年)、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1973年)、 《死亡游戲》(Game of Death)(1973年) 李小龍生平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於美國舊金山,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細鳳),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為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為何東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愛瑜。 ◎1946年 參與演出第一部電影《富貴浮雲》,正式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更與父親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藝名「李小龍」在《細路祥》片中演出,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除《細路祥》外還有《雷雨》、《人海孤鴻》等的表現最為突出。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小龍」。 ◎1955年 該年夏天拜詠春宗師葉問門下習武。 ◎1957年 奪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 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同年奪得「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並參與電影《人海孤鴻》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國。9月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於周路比餐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讀生涯。 ◎1960年 12月畢業於愛迪生技術學校。 ◎1961年 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1962年 4月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國拳法》及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參加加州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同月12日與蓮達(Linda Emery)在西雅圖結婚。 ◎1965年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於2月1日出世,七日後(即2月8日)父親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參演福斯公司的電視劇《青峰俠》助手加藤一角,一舉成名,開始私人教授好來塢名人如史提夫,麥昆及羅曼-波蘭斯基。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設第四間「振藩國術館」。 5月出席華盛頓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 6月出紐約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作表演嘉賓。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術定名為「截拳道」(Jeet Kuen Do簡稱: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及麗的電視《金玉滿堂》的采訪並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傷,卧床四個月,傷愈後仍須服用止痛葯。 ◎1971年 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萬港幣破香港紀錄。 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 9月開拍《死亡游戲》 11月獲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 憑《精武門》一片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該片同時獲劇情片殊榮。 2月停拍《死亡游戲》,接拍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門》。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暈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歲零8個月。 ◎1979年 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❾ 李小龍拍過什麼電影呢越多越好
五大名作:
《唐山大兄》(The Big Boss)(1971年)、
《精武門》(Fist of Fury)(1972年)、
《猛龍過江》(The Way of the Dragon)(1972年)、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1973年)、
《死亡游戲》(Game of Death)(1973年)
李小龍檔案
個人檔案
1940.11.27--1973.7.20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魯斯·李(Bruce Lee)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唐人街
原籍:廣東南海
身高:5尺7.5寸
體重:140磅(64公斤)
五大名作:
《唐山大兄》(The Big Boss)(1971年)、
《精武門》(Fist of Fury)(1972年)、
《猛龍過江》(The Way of the Dragon)(1972年)、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1973年)、
《死亡游戲》(Game of Death)(1973年)
李小龍生平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於美國舊金山,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細鳳),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為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為何東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愛瑜。
◎1946年
參與演出第一部電影《富貴浮雲》,正式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更與父親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藝名「李小龍」在《細路祥》片中演出,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除《細路祥》外還有《雷雨》、《人海孤鴻》等的表現最為突出。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小龍」。
◎1955年
該年夏天拜詠春宗師葉問門下習武。
◎1957年
奪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
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同年奪得「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並參與電影《人海孤鴻》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國。9月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於周路比餐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讀生涯。
◎1960年
12月畢業於愛迪生技術學校。
◎1961年
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1962年
4月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國拳法》及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參加加州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同月12日與蓮達(Linda Emery)在西雅圖結婚。
◎1965年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於2月1日出世,七日後(即2月8日)父親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參演福斯公司的電視劇《青峰俠》助手加藤一角,一舉成名,開始私人教授好來塢名人如史提夫,麥昆及羅曼-波蘭斯基。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設第四間「振藩國術館」。
5月出席華盛頓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
6月出紐約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作表演嘉賓。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術定名為「截拳道」(Jeet Kuen Do簡稱: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及麗的電視《金玉滿堂》的采訪並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傷,卧床四個月,傷愈後仍須服用止痛葯。
◎1971年
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萬港幣破香港紀錄。
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
9月開拍《死亡游戲》
11月獲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
憑《精武門》一片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該片同時獲劇情片殊榮。
2月停拍《死亡游戲》,接拍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門》。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暈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歲零8個月。
◎1979年
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