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關於莫扎特的電影
電影《莫扎特傳》Amadeus
劇情簡介
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里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薩里埃利(F·莫里·亞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飾)是維也納音樂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飾),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里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業上一次次的從中作梗——故意縮短歌劇的上演周期,惡意刪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著喪父之痛時給他無情的精神折磨。貧窮虛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寫就遺作《安魂曲》,一代大師35歲就與世長辭,留下不朽作品。而薩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結局。
② 有關莫扎特的電影
德國電影:Trillertrine(英文譯名:Looking For Mozart)
劇情:
一個名叫Trine 的小女孩為了贏得她所在的鄉村孤兒院和宮廷管弦樂團的比賽,不得不女扮男裝和同伴們踏上了尋找莫扎特失散的D大調迴旋曲的樂譜。在有限的時間里,她們總是一再的錯過與幾近瘋狂的莫扎特的相遇。幾經波折,幾乎走遍了整個德國,她們終於尋到樂譜並最終贏得了比賽。
這個小女孩Trine 的扮演著是一位德國女孩名叫Maria Ferrens.
電影中的演奏的是莫扎特的D大調迴旋曲(k382)。
視頻地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4ghNAtguw
劇照地址:
http://laura1982.spaces.live.com/blog/cns!94C70B2EA9250DE4!1593.entry
③ 有哪些古典音樂經常被用做電影的背景音樂
愛的羅曼史 高山流水阿。 廣陵散。 嘆。 很復古的 抒情的: 你可以試試 肖邦的小調的華爾茲比如a小調e小調b小調的十五號B小調 激動的:C小調華麗大圓舞曲 貝多芬的大都偏熱血沸騰的: 有67號命運(不是大家都知道那個)降E大調第三交響樂55號舒緩的有F大調第六交響樂68號 嚴肅的庄嚴的:D大調第九交響樂125號 活潑的:F大調第八93號 拉赫馬尼諾夫?老柴?歌劇?我是歌劇專業的 開始只知道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三個人,後來通過選修課的學習,了解到了斯特勞斯,肖邦,維瓦爾蒂,布里頓,德沃夏克等偉大的音樂家。 我覺得古典音樂的欣賞不僅僅是對音樂本身的欣賞,更是對音樂所表達的內涵的鑒賞和探索,通過古典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可以了解到音樂家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性格。因此,沒有深厚內涵的音樂家是不可能寫的出偉大的作品的,最多隻能成為優秀。我想這也是音樂家要的達到的目的吧,要把他對人生,對社會,對藝術的理解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表達給聽眾。當他們作曲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貴族和聽眾的時候,偉大的作品才會誕生,盡管可能在當時無人問津。正因為如此,我在聽古典音樂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看這個曲目的背景和來歷。否則只是欣賞其旋律的話,可能會無所收獲。 《莫扎特傳》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不愧為奧斯卡的獲影片。這部電影重點突出了莫扎特的天才和薩里埃里的嫉妒(電影為了個性鮮明和矛盾的突出,了薩里埃里)。莫扎特極具音樂天賦,當薩里埃里看見他的手稿的時候,薩里埃里驚呆了,莫扎特竟然沒有一處修改,而每一處也無法修改,因為太完美了。薩里埃里認為莫扎特不是在創作音樂,他所要做的僅僅是把自己腦中的樂符抄下來,同時也感嘆為什麼不自己這樣的天賦。 而薩里埃里對莫扎特的嫉妒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賦,更多的是因為莫扎特的和自信,還有他對傳統的宮廷內部制度的,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曲家,他不受任何人的和控制。 還有就是莫扎特的《安魂曲》真是震撼靈魂的偉大的作品。它把莫扎特去世前的那種心理狀態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有無奈,有,有悲涼,那種復雜的心理狀況讓聽者無不為之感到惋惜。難怪有人說怎會有如此悲傷的旋律! 好聽的電影背景音樂可以說貝多芬始終是一個與命運的人。由於他長得丑,幾次被心愛的女人,這對他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而他後期的失聰更說明他不是的寵兒。在這樣的困難之下,他還能創造出第九交響曲這樣的作品,則更加體現了貝多芬的偉大。要知道,失去聽力對一個作曲家來說意味著什麼。這就好比廚師失去了味覺,畫家失去了眼睛一樣。而正是這樣的貝多芬創造了後人無法超越的交響樂的頂峰。所以貝多芬的音樂是不能不聽的。他的《田園》,《命運》《第九》都被我請進了電腦。 後來便是圓舞曲大師施特勞斯,他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的森林》《圓舞曲》和《春之聲圓舞曲》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我也是在那個時候反復的聽這些曲子。 同樣是這個時候我聽到了我認為最好的交響曲——德沃夏克的《新》。尤其是那氣勢磅礴的第四樂章,令我百聽不厭。
④ 以莫扎特的音樂為背景音樂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 「莫扎特」 背景音樂全是莫扎特的 影片的角度很特別 應該聽說過吧 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啊
其他的改編過做背景音樂的倒不少 原聲的我還沒碰到過 除非有紀錄片
⑤ 關於莫扎特的電影有哪些
音樂傳記片《莫扎特》
《童年變奏曲》,是講莫扎特同年的事情
奧地利拍攝的 Mozart (1955),又名《莫扎特的生活與愛情》
⑥ 莫扎特的曲子在其他電影中的運用,稍微有些知名度的電影~~《莫扎特傳》裡面的除外哦~謝謝咯~~
歌劇電影《魔笛》。
⑦ 有沒有關於莫扎特的電影
莫扎特傳
用bt下載或用vagaa下載
http://bbs.cnxp.com/viewthread.php?tid=687543
中的種子
影評1
所有的天才都會發瘋,我原以為,莫扎特會是例外。那樣平和,舒緩,優美的音樂,難怪所有有一對會審美的耳朵的人都會傾心,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梵高式的瘋狂,貝多芬式的憤怒,然而,每個人都懂得欣賞優美。那麼,創造出優美的人,他的本身也必然是優美,優雅得一如他的音樂,歡快地在樂譜上跳躍。
而《莫扎特傳》的拍法卻與我預想相悖,它沒有從莫扎特自身的成長來講這個故事,它透過了另一個音樂家薩列里的口,講述了那個在庸才與世人的眼裡浪盪揮霍的可憐蟲,那個小丑般的男人,那個可憐純真無辜的孩子,那個歷史上唯一能稱得上音樂天才的男人——莫扎特!
有幾個細節難以忘記。
一、 一個神父給叫來替老年的薩列里做懺悔,薩列里哼出幾個自己作的曲子,神父搖頭不知,薩列里無奈哼出莫扎特的《小夜曲》,神父竟然跟著哼唱起來,連坐在屏幕前的我也禁不住跟著輕打節拍,哼起那個曲子。
二、 莫扎特第一次進維也納的宮廷時,國王正在蹩腳地彈奏著薩列里的曲子,莫扎特只聽了一遍,就把它完整地彈奏了下來,並即席加以潤色,讓音調更和諧,完美,流暢。
三、 莫扎特將死之際,薩列里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替莫扎特記錄《安魂曲》,莫扎特口授,就這樣,一個曠世的篇章由此誕生。與此相反的是,薩列里跪在神像面前,苦苦企求上帝賜予他靈感。可憐的人,上帝給了他鑒別優劣的眼睛,給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讓他走進了音樂殿堂的大門,卻不讓他進一步靠近,讓他清清楚楚地看清楚自己不過一介庸才——那種痛苦,並不比遭嫉的天才更輕。
無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美,據說當年它得了奧斯卡八項大獎,所有的音樂全部取自於莫扎特,《小夜曲》的輕盈,《安魂曲》的哀婉宿命,《費加洛婚禮》的華美,很多場景選用了莫扎特的歌劇片段,那些歡快樂明麗的音樂與加諸於莫扎特身上的種種厄運如影相隨,音樂不斷往前推,節奏越來越快,色調也慢慢變得黑暗,那緊緊注視著天才的薩列里的目光也越來越陰郁,設置的一個又一個陷井,莫扎特已無處可逃!
所以他必須早逝,其實他的早逝該算是一種福份。在這樣的浮華塵世里忍受諸多不堪的苦,莫如早歸上帝。那曲《安魂曲》,我寧願把它看成是上帝的召喚,他感受到了,雖有些不舍,撒手一些篇章不曾完成,然而,仍然聽命而去。
僅僅把薩列里理解為那個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薩列里似乎並不完全說明問題,也許,導演用他來表現了所有嫉妒的庸才們。天才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個充滿庸才的時代,音樂不被理解,生活坎坷,家庭負擔,然而,所有的這一切,只能襯托出莫扎特孩子般的心性,他的心靈把那一切不幸都澄清了,在那小丑般的笑容背後,是天使清澈的目光,美麗的音樂如流水。
其實,這世界上,愛音樂者甚眾,真正懂音樂的人卻廖若晨星。在影片里,唯一真正懂得莫扎特音樂的,倒是那個不斷為他設置障礙,最終逼他走向死神的薩列里了。唯有懂得了他的偉大與不朽,以及看清自己終就無緣走進那扇為上帝所寵幸者的大門,他才不顧一切,一邊為莫扎特的音樂欣喜若狂或熱淚盈眶,一邊暗暗發誓:務必要摧毀那被寵幸者。
那些愛音樂的,奧地利的皇帝,那些宮廷貴婦,那些樂師們,那些皇家御用作曲家們,那些的民眾,以及隔了幾百年後的千山萬水在遙遠的亞洲大陸的中年階級青年和山地女子,這些俗人們,他們都沒聽清故事的內容,他們憑直覺感覺到了天使的呼喚,卻不知那呼喚來自何方,為何,將走向哪裡,也不知那個小丑般純真苦難的男人,他最終是上帝選派的使者,來人世傳播來自天堂的福音。
有一天,在課堂上,我講起莫扎特,我說:
He is just like an angle. His music only speaks of inner peace, love and happiness. He never shows sadness and anger. He is from heaven, from God.
課堂下,有些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Alas, 他們會去聽莫扎特,然後被感動。又一扇門被推開,Alas,莫扎特,那個音樂的主宰,音樂的神、精靈,音樂是你手中的奴隸,Alas, 那些遠去的身影,所有的詩歌,音樂,行走和與上帝有關的胡言亂語,我永遠心懷感激!Alas, 其實我可能會更欣賞貝多蒼鬥士般的激情和憤怒,然而,為了美,為了來自天堂的樂聲,乾杯!
原諒我,我最終不懂音樂!
PS,很久之前下載的影評,具體作者是誰忘記了
影評2
在音樂中洗禮人生
____電影莫扎特影評
上帝賜給天才非凡的才智,同時也把諸多苦難加諸於他們身上,正如庸才們只能永遠的活在天才的光環之下,卻可以聯合起來對天才進行圍堵和 絞殺。神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電影<莫扎特>講述的是1823年一個下雪天的夜晚,在維也納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一個名叫安東尼奧·薩列里的老人自殺未遂。他向一位神父懺悔,講述32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經過。
年少時的薩列里對莫扎特的天賦異秉早有耳聞,他向上帝祈禱,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樂壇成名。薩列里成年後果然當上了宮廷作曲家,並深得皇上的寵愛。但是莫扎特的到來讓他感到地位和成就的雙重危機,莫扎特那些才華橫溢的作品彷彿是上帝對他平庸能力的無情的嗤笑,所以他發誓要千方百計找到機會來嗤笑莫扎特。於是一方面他通過誹謗動搖了皇帝對莫扎特的喜愛,並斷絕了莫扎特的經濟來源;另一方面又收買了一女僕安插到莫扎特家做奸細了解他家庭和創作的情況。他一次又一次用陰謀迫害莫扎特,但天性單純的莫扎特卻將薩列里視為朋友。最後,薩列里利用莫扎特對父親之死的愧疚化裝成莫扎特父親的模樣,要求莫扎特為他創作一曲《安魂曲》,他的用意就是利用莫扎特對死者的懷念加大其工作量,迫使他無休止的創作,把他的身體搞垮。莫扎特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臨死前薩列里還在逼迫他完成《安魂曲》的未完稿……
影片的外景地是導演的故鄉布拉格,該城市是受到二戰戰火摧殘最少的歐洲城市,也是莫扎特多部作品首演的地方。影片有著非常華麗的布景和服裝,至於表演,兩位男主角在拍戲期間發生了類似他們角色的勾心鬥角,但最終扮演薩列瑞的演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影片以倒敘手法,既表現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現了追逐名利但卻才能平庸的宮廷樂隊指揮薩利埃里與才華橫溢、但不諳世事的莫扎特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薩利埃里運用手中的權力,剝奪了莫扎特的演出機會,斷絕了莫扎特的經濟來源,使他陷於貧病交加的絕境。1791年,年僅三十五歲的莫扎特英年早逝,與無家可歸的乞丐一同被葬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公墓里。
《莫扎特》是一部既通俗又具有嚴肅主題思想的影片,它反映了藝術上的創新與模仿,生活中的天真與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與惡的沖突,揭示了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無知和缺乏鑒賞力扼殺天才這一可悲事實。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著名影片可視為兩名音樂家的傳記,除了莫扎特,還有他的同行薩列瑞。影片透過薩列瑞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薩列瑞是一名兢兢業業的宮廷音樂家,莫扎特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出言不遜、舉止粗俗的「狂人」,但上帝卻把音樂的靈感賞賜給了莫扎特,使得薩列瑞妒火中燒。影片一改把古典音樂家當成「完人」或「聖人」來描繪的傳統,顛覆了從莫扎特去世後由他太太開始的「貼金運動」,還原了莫扎特不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音樂之間的矛盾。
⑧ 關於莫扎特的電影,要最有名的一部
當然就是莫扎特傳,最出色最有名最值得一看的。當年得了多項奧斯卡獎的。
在第5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音樂傳記片《莫扎特》一舉奪得八項大獎,轟動了全世界,這一夜也被稱為「莫扎特之夜」。影片透過宮廷樂師薩列里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薩列里兢兢業業,但資質平庸,莫扎特才氣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妒火中燒的薩列里最終害死了莫扎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剛愎保守的維也納音樂界中惟一能領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絕無僅有的音樂知己。兩人本可成為西方的俞伯牙和鍾子期,卻由於一方的嫉妒,最後雙雙以悲劇告終。嫉妒,這一人類最原始的陰暗心理,它毀滅掉了一段本應成為現實的人間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