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知青和恢復高考為歷史背景的主旋律電影《高考1977》即將上映,雖然在一些主流媒體零零碎碎看見過一些報道,雖然有知青和恢復高考重大歷史背景為依託,但是觀眾製作團隊和宣傳造勢好像並沒有太多亮點,倒是宋祖英為其獻出了電影歌曲處女秀為其增加了一抹亮色。其實,不只是宋祖英給了這部電影面子,《高考1977》也給了宋祖英一個讓其歌唱事業更上層樓的寶貴機會。
背景音樂:是宋祖英的《大地飛歌》
Ⅱ 求《高考1977》女主角資料
姓名:周顯欣
拼 音:zhouxianxin
生日:1982年3月8日
現住地: 北京-東城區
籍 貫: 貴州-貴陽市
民 族: 漢族
身 高:168厘米
體 重:52公斤
胸 圍:88厘米
腰 圍:62厘米
臀 圍:91厘米
鞋 碼:37碼
年齡段: 青年(21-35)
國 籍: 中國
語 言:普通話,粵語,英語,日語
特 長:表演
職 業:影視演員
畢業院校: 九十年代畢業於重慶鐵路中學[高中] 華西醫科大學臨床本科 中央戲劇學院碩士
酷似鞏俐
[編輯本段]周顯欣作品
電影:
《高考1977》飾:女主角陳瓊
合作演員:孫海英、王學兵 導演:江海洋
《花榮》飾:
女主角——瀟瀟
合作演員:陳浩民等 導演:黃祖權
《怪物》飾:陳太
合作演員:舒淇、林嘉欣、方中信等 導演:鄭保瑞
《銅鼓》飾:
女主角——梅措
合作演員:Eric、Johan(德國)等 導演:劉小寧
《都市沒有地平線》飾:
女主角——林小丹
合作演員:林依輪、陳源等 導演:喬梁
《鬼厲魂》飾:
女主角——小玉
合作演員:午馬、麥嘉琪、關禮傑等 導演:孔剛
《周漁的火車》飾:
與 鞏俐 分飾:周漁、秀
合作演員:鞏俐、梁家輝、孫紅雷等 導演:孫周
電視劇:
《誓言無聲2》(30集電視劇)
飾:許婉雲
合作演員:高明、趙錚等 導演:毛衛寧
《滄海一粟》(25集電視劇)
分飾:陳曉君、葵花
合作演員:呂良偉、袁詠儀等 導演:張鑫
《霧柳鎮》(30集電視劇)
飾:女主角——大紅
合作演員:張光北、陶澤如、張國強等 導演:黃健中
《逃亡香格里拉》(26集電視劇)
飾:女主角——竹香
合作演員:高虎、侯天來等 導演:周曉文
《愛本無罪》(20集電視劇)
飾:女主角——吳依凡
合作演員:高曙光、王姬等 導演:沈雷
《風滿樓》(20集電視劇)
飾:女主角——茹月
合作演員:吳奇隆、張敏、嚴順開等 導演:黃健中
《紅粉世家》(36集電視劇)
飾:女主角——蘇琪
合作演員:潘虹、佟大為、郭小冬、孫儷等 導演:李大為
《誓言無聲》(20集電視劇)
飾:女主角——許婉雲
合作演員:高明、王海燕等 導演:毛衛寧
[編輯本段]廣告代言:
茜施尓美體內衣
[編輯本段]音樂
單曲 《痴戀》
Ⅲ 電影《高考1977》中的音樂
你上電影天堂(
http://www.dygod.com
)下載,09最新國產《高考1977》DVD中字這是連接:
http://www.dygod.com/html/gndy/dyzz/20090421/18233.html
電影天堂是用迅雷下的,而且無毒,你可以放心。
Ⅳ 電影 高考1977宋祖英唱的片尾曲叫什麼
就叫《高考1977》
Ⅳ 高考1977觀後感..至少500字
這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電影,為建國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獻映。為什麼我說是「非典型」,因為它不太拘謹,詼諧幽默;沒有脫離生活,真實感人,細膩地詮釋出親情、友情、愛情,和那個時代知青們對知識的渴求,甚至讓在座的80後、90後們都感同身受。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為何舅舅執意要我陪他看《高考1977》。我一直以為他那段上山下鄉的記憶已如殘舊破碎的灰白照片,卻不知,那也是他生命畫卷中最美麗的華彩。
前些天,他打電話讓我幫他買兩張《高考1977》的電影票。我是有點印象,在新浪看過ZCOM准備陸續推出10期《高考1977》電子雜志的新聞,但我確定這片子真的還沒上映。不忍讓他失望,我只好下班後帶著筆記本回去,讓他先看看電子雜志吧。電子雜志的背景音樂是電影原聲,畫面精緻唯美,很符合那蒼涼久遠的意境。我真沒想到,現在的電子雜志可以把一部電影表現得這么豐富完整。他看得入神,反復地看,那幾天總是問我,後幾期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後來,我到處求人,終於拿到了兩張《高考1977》的首映邀請函。說實話,我是想去看看仰慕已久的主題曲演唱者——宋祖英。
本以為是一部刻板的主旋律電影,沒想到拍得如此真實。那是一群真率淳樸的青年,歡呼著興奮地觀看小平講話的黑白場面,雪窖冰天,彷彿封不住他們的夢想與熱情。孫海英飾演的老遲簡直是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一個擰巴又可愛的老廠長,比王學兵和周顯欣都還要出彩。強子、阿三等等幾個新人演員也將人物刻畫得非常傳神。
影片是以潘志友和陳瓊的愛情為主線。陳瓊無悔地為潘志友留在深山裡,「我答應老遲給我尋個婆家,就是想留下來,在遠遠的守著你,興許,哪天你累了,想要找個人說說話,說說以前的事,我還在,還能陪陪你。」潘志友拿著草稿紙走出考場,對老遲說,「我考,是為她,我要把她送進考場,然後和你一起在這紮下根。」……陳瓊以莫大的勇氣為潘志友留下,而潘志友用莫大的勇氣將陳瓊送進了新的時代。想起匪我思存的小說結局,「今生今世,相見無期」。這樣醇美的愛戀,也許只留在那深山裡、車道旁,靜靜地讓冰雪消融。
「歷史反革命」陳甫德對陳瓊深沉的父愛,留在未寄出的信紙上,那些無奈的呼喚,「瓊兒」,跨過白山黑水,只化作一封陌路的書信,和一摞幫助女兒參加高考的復習材料。在那樣的非常年代,不僅愛情無望,連親情也是奢望……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我看到舅舅已經潸然淚下。
印象最深是這群知青們拼盡全力地追火車去高考的鏡頭,這也是電影海報的背景。他們一直摔倒,互相攙扶,不斷地有人掉隊。我在想,他們拚命追的不僅是火車,他們追的是希望,他們想要追回那被浪費在深山雪嶺中的,11年的青春。
影片結尾,一直老頑固一樣,企圖用公章阻止知青們參加高考的老遲,趕著農場的拖拉機把他們送進考場,送進新的時代。老遲腰上掛著的那枚如金牌令箭一樣的公章,為陳瓊擔下了私自遞交假證明的罪名,「要是為了女兒,你敢私刻公章么?」……「我也敢」。他樂著說,「這些都是我的孩子!」
最後的鏡頭是老遲在農場的廣播,「陳瓊,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好啊,去北京上大學!張國強,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錄取……」,老遲的聲音依然通過大喇叭響徹農場的各個角落——空曠的田地,寂靜的草場,從前知青們常常嬉鬧的院落。
禮堂的燈光再次亮起,全場掌聲雷動。我的思緒好久都不能從電影里拔出來,滿堂的名校大學生都和我們一樣,遲遲不肯離場。北大、清華、廣院等等各校學生們都對影片發表感想,一位學生再次熱淚盈眶;剛從紐約回來的留學生,激動得說要把這部電影介紹給所有朋友……舅舅對我說,影片正式上映的時候,要再去看一遍。
扶著舅舅走出禮堂,回到我們生活的年代。這里,陽光明媚,春暖花開。這里,無論什麼樣的出身都可以自豪地說「我爸爸是英雄」,可是我們卻常常任性讓父母頭疼;這里,可以在陽光下盡情相愛,我們卻常常輕易放手。這里,愛情的計算單位是克拉,友情是以酒杯的大小衡量,思念隨時以每分鍾80字的速度從指尖傳出……我忽然迫切地想要留住《高考1977》的這份感動。
回家後,我和舅舅一起期待《高考1977》的後7期電子雜志,我要為他留住這些美好的記憶,也為自己收藏這份嚴寒中的美麗。收藏這一份溫暖,這一份感動。
Ⅵ 高考勵志視頻
您好,有關高考的視頻電影很多,向您推薦幾部,但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與高考有關的勵志故事,因為現在更多的是在反思高考,
2006年的紀錄片《高三》,武平一中一個班級的高三真實故事。紀錄片人文類獲過獎
《我的高考》 主人公省委書記回憶自己在文革後努力掙錢養家刻苦學習的感人故事。
《高考1977》 回憶高考恢復的第一年,改變命運的時刻
《風雨哈弗路》雖然不是高考,但是也勵志。
Ⅶ 誰知道歌曲《高考1977》的簡朴,宋祖英唱的,麻煩告訴下,謝謝了
只有MP3
Ⅷ 高考1977觀後感 800字的 盡量多寫些字 啊 謝謝了 急啊9.19早上要交的 各位大大們幫下忙吧
它講述的是30年前一群農場知青經由高考獲得自由與解放的故事。當年,重新開放的高考為無數人生命轉折提供了巨大的歷史契機,將數以十萬計的年輕人從水深火熱的知青生涯中拯救了出來。而30年後的今天,高考卻變成了遭人詬病和不滿最多的一種國家制度形式。在這30年裡,高考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容易在社會不同代際之間形成文化代溝,並且也由此造成不同年齡層次觀眾對這部影片觀影反應的截然對立。 比如,30年前經由高考改變了生活軌跡的人,今天說起高考一定不會忘掉「感恩」二字。對那一代人來說,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不是當年鄧小平當機立斷決定在三個月後恢復高考,假如不是鄧小平力排眾議,決定把印刷毛選五卷的紙張調撥來用於印刷高考試卷,假如不是鄧小平從報考須知中刪去「組織批准」這四個字,那今天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將面臨一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但是,因為這個原因就可以把歷史演進的動因歸結到某個個人身上去嗎?因為某個偉人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起過關鍵作用,就可以用一種誇張的英雄史觀來看待歷史的發展嗎?固然「感恩」二字可以代表一代人對於他們那個時代的一種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但這是一種被道德化了的歷史意識,很難作為一種普遍性的歷史哲學得到其他代際人群的共鳴。 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旁白中所流露出的對偉人的感激和膜拜,那種抒情的言說方式,似乎很難被作為晚輩的觀眾所普遍認同。人們面對歷史,任何時候,僅有激情都是不夠的。歷史的發展也很難用善惡、恩威這些簡單的道德概念來解釋。大多數情況下,看待歷史還是更需要哪怕有點冷漠,卻相對比較中立和穩妥的客觀和理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開頭那一幕農場知青在廣場上看露天電影,從銀幕上看到鄧小平復出的橋段,就遠比抒情的旁白更有說服力。它用一種不動聲色,又質朴內斂的影像呈現,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特別是中間忽然停電,知青用腳踏車發電繼續收看《新聞簡報》的段落,應該被看成是本片的一處神來之筆。它把知青內心那種期待變革的飢渴和焦灼,不露痕跡卻又淋漓盡致地宣洩了出來。這才是一種真正的電影敘事。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有點名不符實。所謂《高考1977》,主要角色當然應該是參加高考的年輕人。但實際上,影片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兩個父親。一個是孫海影扮演的農場革委會主任老遲,一個是趙有亮扮演的歷史反革命陳甫德。從性格和氣質上說,這兩個人物是截然相反的。老遲是個沒文化的大老粗,他講組織原則,講黨性,講立場,但有點不通情理,甚至對知青有點粗暴;陳甫德是個知識分子,他充滿父愛,為女兒不惜以身犯險,但卻毫無組織紀律觀念,甚至為了女兒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國家幹部。 當然,老遲最後轉變了。從一個鐵石心腸的工農幹部,變成了一個「肩起命運的閘門,將年輕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親。看到老遲親自開著農場拖拉機送知青趕考的場景,我腦子里最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前面這句魯迅曾經講過的話。影片開始,思想僵化的老遲像是飄浮在歷史天空中毫無生命氣息的一粒塵埃,而到影片最後,他終於向著人性的光輝敞開了胸懷。相比之下,陳甫德的形象就顯得蒼白了許多,這個肩負著歷史十字架,卻極富自我犧牲的父親形,以一種虎頭蛇尾的方式,在影片的結尾不知所終。對此我曾不無遺憾地說,這個人物的結局,不應該是一串欲言又止的省略號,而應該是一記鏗鏘有力、斬釘截鐵的驚嘆號。 與這兩個父親息息相關的,是那兩枚公章,這是影片中最發人深省的影像符號。第一枚公章,是永遠別在老遲褲腰上的農場革委會的公章。它是組織與權力的象徵。在那個年代,一切個人命運都取決於這枚公章,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飯,每一個與活著相關的細節都必須蓋上相當於組織認可的公章。離開了公章,一個人就如同被剝奪了生的權利。於是,老遲因為擁有公章而成為一個側身於權力巔峰的人,對於農場知青來說,他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掌握知青生殺大權的上帝。 而陳甫德這樣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歷史反革命,竟然毫無顧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組織和權威發起了挑戰。在當年,這極可能為他帶來殺身之禍。但為了向女兒贖罪,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也許這是出於陳甫德的一種道德自信:當所有人都對他另眼相看的時候,他卻一如既往地堅信自己的清白。於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種作姦犯科的下三爛,而成為一種為親情自我犧牲的偉大的父愛。 與兩枚公章相映成趣的是農場中那個整天哇啦哇啦叫喚的大喇叭和高高在上的瞭望塔。高音喇叭也是一個組織權威的象徵,是中國集權時代話語霸權的獨特符號。從大喇叭里傳出的是組織權威的聲音,它可以隨時隨地昂首闊步地闖入每個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響,所有個人空間立刻四分五裂,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也會在組織強大的聲浪中土崩瓦解。 瞭望塔也以另一種方式喻示著組織的無所不在,它高高在上,以一種上帝的視線,將每個人的生活一覽無余。對知青而言,大喇叭和瞭望塔是某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聖物,而對老遲來講,卻是他行使權力、塑造威嚴的權杖,他可以在麥克風前為所欲為,用自己的聲音籠罩著整個農場。影片就是從這樣一種角度,揭示出那個年代個人與體制的緊張而又微妙關系。 與兩個父親比較起來。影片對知青群像的刻畫又要顯得更薄弱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在這個知青群像里仍有一個最後死於非命的小根寶,帶給人一種深刻的觸動。小根寶這個人物代表那一代知青中一種最為絕望的生存狀態。他們從小學就開始拋開書本鬧革命,與真正的老三屆相比,他們的青春完全被政治動盪耗費殆盡,一俟高考恢復,命運的大門洞開之際,他們忽然發現,自己根本走不動了。機會來了,可他們卻無力抓住。最後只能用死於非命讓自己與那個黑暗的時代一起永遠地沉淪下去。 與小根 寶的悲劇相比,主人公潘友志身上則更為集中地體現了一種理想主義情懷。事實上在當年的知青當中,像潘志友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一度都追求完美的人格,為了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但是歷史卻跟這群熱血青年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當社會現實面對突如其來的歷史性轉折的時候,他過去許下的諾言立刻就變得毫無意義。 這個時候,是繼續堅守自己的承諾,還是順應歷史的大潮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個兩難問題是他們在那樣一個歷史關頭所遭遇的最為嚴峻的挑戰。留下還是離開?是遵守自己對老遲的承諾,還是以毀約為代價來換取自己更好的人生前程?在影片中,他最終選擇了留在農場。對於這種選擇,也許有人覺得他不太識時務,也許有人覺得他是在逆潮流而動。可是,他畢竟堅守了自己的信仰,餞行了自己的承諾。你盡可以說他是一個荒唐時代的犧牲品,但至少與今天大量擅長見風使舵的聰明人相比,他們那一代人的心理要更為健康許多。 潘志友大概是一個爭議性的人物。今天許多人未必能理解他的選擇。我想這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形。畢竟時過境遷之後,不是所有的犧牲都能得到後人公正的評價。中國一向是一個對時間與速度有著高度迷戀感的國度。中國這30年的發展變化,基本相當於其他國家100年的發展。這造成了中國人一種十分特殊的時間觀念,也使得中國老百姓成了這世上最擅長遺忘的一群人。早就忘了,許許多多不堪回首的往事;早就忘了,許許多多為了信仰而付出的犧牲……。
Ⅸ 《高考1977》這部電影好看嗎情節是怎樣的
高考1977 片名:《高考1977》
主演: 王學兵 Xuebing Wang
孫海英 Haiyin Sun
周顯欣 Xianxin Zhou
影片類型:劇情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9年4月3日
片尾曲演唱:中國著名歌唱家 宋祖英
劇情簡介:
1977年的夏秋之間,在東北某農場三分場。
革委會老遲在床上輾轉反側,睡的極其不踏實。農場的路要翻修,定誰做隊長是個很重要的事情。老遲立刻想到潘志友,潘志友是個北京知青,是老遲的愛將,人聰明又肯干,最重要覺悟很高。
不過最近,讓老遲最省心的潘志友,偏偏做了最不省心的事情——公然和右派之女陳瓊談起戀愛來。潘志友和陳瓊卿卿我我的在樹叢間,突然被跳出來的巡邏隊員抓住,給揪了起來。潘志友喊著:「主任……」老遲一下子醒了,他從床上坐起來,突然眼睛一亮。為什麼不給陳瓊個機會,讓她走的遠遠的!對,就這么辦,老遲心裡踏實了,笑眯眯的又睡了。
第二天晚上,老遲正在為轄區內的沼澤地大雁窪未來的良田計劃運籌帷幄,他手下的一堆知青卻在百無聊賴地守候在操場上的流動電影放映機前,看著新聞紀錄片——北京一場似乎與他們毫無關聯的足球賽。當大家驚訝地看到鄧小平出現在電影屏幕上時,頓生一些異常的興奮,並且敏感地意識到這一幕很可能和未來有著一定的關聯。
這些知情多半來自大城市,看似習慣了這種戰天斗地的生活。然而實際上,改變命運的想法一直在強子(張國強)、小根寶等人看似麻木的外表下暗潮湧動。一個最關鍵的機會,就是獲得農場的推薦去讀大學——這一點恰恰使得老遲宣布的修路先遣隊計劃成為知青們垂涎的要點。立功、受推薦、讀大學告別知青生涯,強子他們在沉默中勾畫著自己的夢想,但讓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老遲最終將先遣隊隊長的職務給了不起眼的女知青陳瓊。
強子等人很不服氣,陳瓊卻是受寵若驚。潘志友也顯得非常吃驚。陳瓊算是老遲最不待見的人之一了,這樣重要的任務落在她的身上,大家一時間摸不清老遲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陳瓊出身「歷史反革命」家庭,雖然父母離婚但對她的影響依舊是不可避免的,為此她安於知青的生涯。即使和三分場直屬連連長,北京知青潘志友戀愛,她很想好好的跟潘志友過日子,但是實際上,她是極其自卑,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配不上潘志友。
不過,老遲他想到的妙招,就是讓陳瓊靠先遣隊建功,自己順理成章將其報送大學,讓這對階級成份差異巨大的年輕戀人勞燕分飛。潘志友珍惜與陳瓊的感情,但是他更明白大學對於改變戀人命運的意義。而屢受打擊,急切需要「向組織靠攏」的陳瓊幾乎習慣了別人操縱她的人生,在逆來順受中等待著自己未來的走向,哪怕老遲要另外給她介紹對象,她竟也一口答應。
雖然陳瓊獲得了先機,但是為了得到讀大學的推薦,其他知青們還在做著競爭。他們決定用扛大包的比賽方式來一決勝負,看看誰能拿到推薦表。
最後,還是他們中最弱小的小根寶贏了,因為他獲得了潘志友、強子等人的強力支持,一直很自卑的小根寶也第一次收獲了自信和希望。
陳瓊雖然獲得了一直夢想的榮譽,但是她心裡依然像塊石頭一樣壓著難受。只要一想到父親陳甫德的樣子,她就生不如死,是父親把她帶到如此絕境。
而被打成歷史反革命的陳甫德,為了讓女兒參加高考,不顧一切禁錮,逃出生天的來到農場附近,既想立刻開始給女兒復習,又怕女兒不接受。巧的是,他遇到了強子。於是,強子成為了率先獲得考試復習機會的知青。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不脛而走的消息讓大家苦苦支撐的「死水」局面震動出漣漪——高考制度將於當年恢復,推薦上大學從制度上就此成為了歷史。
傳言、遲疑、猜測、激動……機遇的大門不再是一張薄而沉重的推薦表,而是向每個急於改變命運的知青打開了。8年積聚的清苦生涯,憤怒和痛苦,如積累的火山開始滾動起他們的岩漿。就連無心高考的潘志友和陳瓊也開始不安和騷動,因為他們隱約感受到,一場社會的變革即將到來。
對此,有一個人是難以接受的,那就是老遲。這么多年的農場生涯,投入了他的青春和理想,也收獲了成績,當然,同時也收獲了一種固定難移的思維模式。當那些永不安份的知青們暴露出一點點動搖他權威的苗頭,他都會全力予以禁錮和制止,更何況這一次是來自外部世界的引誘和動搖,他豈能接受自己權威受到這樣的挑戰。
老遲依然使用一貫方式,迫使知青們了解「現狀」——農場當家人還是他一個,要考試的,必須獲得推薦。他當然下意識地排斥著,堅決認定那是謠言,更加嚴厲地管轄起自己的部下,更加主動地安排著所有人的每一道人生軌跡,更試圖用全力推動大雁窪的計劃和憧憬,讓一切恢復到「正軌」。
但是,他很快就感到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首先,他發現以強子為首越來越多的心思萌動的知青開始自發復習迎考,由此吸引大量精力;其次,他的權威不可避免的動搖了;最終,連他的愛將潘志友和他眼裡最容易拿捏的弱者陳瓊也擺脫了他的「緊箍咒」,老遲居然目睹他們雙雙睡到了一張床上……
軍人出身的老遲豈肯束手就擒,盡管他最終不得不接受高考制度變革的事實,但是他掌握的公章並沒有過時,憑此他足以設立決定每個人命運走向的關隘!而對另一件令他操心的愛將生活問題,他則利用陳瓊的「反革命」父親陳甫德貿然趕來的秘密,對陳瓊施加著壓力,陳瓊違心出賣父親的表現也讓老遲覺得大局在握。
然而,堵住火山的噴發可不是容易的。當目睹機遇如此接近,而老遲人為製造的困難又如此現實時,強子他們憤怒了,他們絕食抗議,小根寶甚至真的把自己的脖子伸入了繩套准備以死抗爭……
老遲曾經無比堅持的立場最終動搖了,潘志友適當的勸誡,陳甫德對女兒無私的愛,最終喚醒了他的人性。在矛盾中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小根寶因為意外事故而死亡,也深深地觸動了他,畢竟,在鐵的紀律外衣下他還是一個善良的長者。在大雁窪關鍵的燒荒戰役中,他感慨過去的一切如同烈火舔燒的野草那樣永不回頭了。
最終,他通過潘志友悄然打開了缺口,也在趕考的知青最需要幫助的時刻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支柱。
1977年12月10日,改變一代人命運的高考在這一天復甦,「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蘇醒了」。孤獨地坐在考場外的老遲等來了拿著填滿考卷卻沒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終究會留下;而想離開的,無數像老遲這樣的「主任」再也不會動用他們的公章設置障礙了——
陳瓊,北京大學物理系錄取;
張國強(強子),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錄取;
皮奉山(老皮),上海機械學院機械製造系錄取
朋友,以後有這樣的問題,你可以先去請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