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國電影音樂欣賞心得
推薦你自己看《拯救大兵瑞恩》、《肖生克的救贖》,看完了隨便寫一點,你就可以上交了。如果實在不想自己寫,那就參考下面這篇吧,萬能的老師啊,老衲有罪!
未看這部片子之前,聽朋友說,這片子是《越獄》的電影版。
剛看完,感觸頗深。我想,如果說《越獄》是對生的渴望,那《肖申克的救贖》更多的便是對生的思考了。
我想,朋友所認為的這部片子與《越獄》的關系,只是因為兩者都是以越獄為主題罷。只是,作為兩個多小時時長的電影,註定它給人咀嚼的蘊味要深刻得多.
《越獄》是上學期看的連續劇,印象中,那時候對社會這個無形的監獄感觸很大。有形的監獄與無形的監獄,到底哪個才能讓人找到安全的歸宿? 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里,彷彿已找到了答案。
當在監獄里生活了50年的博斯獲假釋時,面對陌生的世界,他惶恐迷茫,「我不喜歡這地方,它令我太焦累」——世界變化得直快,或許,監獄才能給人一種安全?對於監獄,「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日子久了,你開始依賴它們。」博斯最終選擇了解脫,當看到他上吊時畫面固定了的那一幕,留給生的人又是怎樣的一種思考與無奈呢?「不再有痛苦的感覺了」——這是他離別前最後一句的感恩。或許,就像瑞德說的——「他應該死在這里(監獄)」。
影史上真正的無冕之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看一部電影的話,那就應該看《肖申克的救贖》。
人人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其實,電影更能改變人的命運,特別是陷入低潮中的人,《肖申克的救贖》公認是史上最能改變一個人的電影,沒有誰能否認這一點。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許多無奈和困難,甚至是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無法自控的現實,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活下去呢?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答案,讓芸芸眾生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一些真切的舉動,給我們力量和勇氣。
《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雖然它在奧斯卡敗給了當時另外一部偉大的影片《阿甘正傳》,但我依然認為它是最有現實意義的電影,最能告訴我們如何活的快樂生活的勇氣。它告訴我們,面臨災難,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氣和堅強才是最大的救贖。
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是殺害妻子以及妻子情夫的兇手,盡管這些是強加在他身上的冤獄,但他卻無力改變這一切。他也從此開始了他漫漫的監獄生涯。故事一開始就將他定位在一個被飛來橫禍強加於身的人,在監獄裡面,安迪要面對變態的性騷擾,更要面對監獄長和獄警的殘暴,他始終保持著低調,他彷彿很無力的承擔著這一切。漸漸的他利用他銀行家的特長幫監獄其他人做帳,以至於最後幫監獄長以及其他監獄的管理人員做帳,逃稅,只道他最後成功越獄,獲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情節彷彿有些老套,但卻表現如此有張力,情節安排緊湊,以至於倒最後當他成功越獄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他每天用一個小鋤頭挖一點土,然後第二天早上把土放在口袋裡面,散步放風的時候再把土悄悄的撒在地上,每次土不能多,不然就會被發現。安迪要忍受怎樣的煎熬,他也知道這樣做太慢,他縝密的思維和強大的意志讓我為他嘆服,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是否能做到呢?我會不會因為太過於心切而導致失敗呢?
除了這些,在獲取圖書館經費問題上,讓我看到了安迪的執著和樂觀。他為了監獄的圖書館,一次次的給州長寫信,他不知道寫了多少封信,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這份執著和毅力,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電影對於生活習慣和人的惰性給予了深刻的批判,當老人離開監獄的時候,他什麼都不會做,最後他終於上吊自殺了。是的,是社會造成了他的悲劇,但是他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電影一次次的用一個普通人的執著和堅強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希望,只要堅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盡管我們不得不失去很多,面對災難,面對不公,堅強是最好的註解,勇氣是最好的救贖。安迪最後把監獄長的錢騙光,監獄長的賬本也被送到了檢察官手裡,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審判。
生活存在於細節中,當最後安迪准備好一切的時候,我當時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帶上監獄長的皮鞋,最後只倒他出現在銀行,只有擦亮的皮鞋和西裝革履才能讓他如此輕松的提走如此大額的現金而不被懷疑,安迪永遠是安迪,冷靜,執著,信心,樂觀,只有他才能戰勝生活,獲得新生,我們何嘗又不是呢?
每次當我沮喪無奈的時候,我都會看這部電影,每次看我總能從那裡獲取勇氣,因為我知道,我沒有面對安迪承受的那麼多災難,我沒有理由放棄勇氣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贖,就有希望。這部電影,用普通人也普通的情節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偉大內心世界,也告訴生活中的每個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氣才是最大的救贖。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安迪,引用尼採的那句話說:那些不能將我置於死地的東西,只會讓我變得更加有力量!
② 弦樂四重奏(電影 泰坦尼克號 情景音樂)的鑒賞心得
影片的音樂非常柔美自然,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寧靜貼心。其實泰坦尼克號中最出名也最動聽的就是那首席琳迪翁唱的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恆),這首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泰坦尼克號的知名度!很多中國人就是憑借這首歌來認識西方音樂的!觀眾觀看影片時,隨著劇情的發展而體會著影片中的一切,其中的弦樂四重奏再配上情節的跌宕起伏,這就是吸引觀眾,使觀眾不疲於坐在電影院里觀看的原因!
想像一下,當Jack和Rose在舞池裡翩翩起舞時,背景音樂的溫馨和浪漫令人感動;當他們在船頭上感受風的吹拂時,背景音樂的舒緩開闊,令人浮想聯翩!當他們互相親吻擁抱時,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其中的柔情似水,甜蜜溫情,這一切單靠導演的悉心描繪是不夠的,而配合了恰當的背景音樂才能做到這一切,所以我認為影片中的情景音樂另這個有著太多好萊塢色彩的大片給人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一步好電影是需要音樂的裝扮的!
③ 求一片音樂劇鑒賞心得,哪一部劇無所謂,不超過2000字
貓眼中的世界與人生 ——歌劇《貓》賞析 音樂劇是綜合性的審美舞台消費藝術,它的形成與發展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傳入我國的時間也不長。簡單的說,它是一門綜合戲劇、音樂、舞蹈的大眾表演藝術。音樂劇有綜合性、現代性、多元性、靈活性和商業性操作等的特徵。音樂劇中的音樂創作,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有許多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則。 音樂劇《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自從它首次來中國上演以後,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較為發達的城市颳起一陣音樂劇的旋風,觀眾無不被它那奇特的舞檯布景、幽默生動的表演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我有幸在大學美育這門課中觀看了《貓》,觀後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演員精彩的演出把觀眾帶入了奇妙的傑里科貓族的世界,當然,此劇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些風格各異而又高度統一的音樂才把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讓觀眾在驚喜和興奮的同時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 一、音樂劇《貓》的地位 《貓》是勞埃德·韋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時也是在倫敦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一部音樂劇,該劇於1981年5月11日在倫敦西區的新倫敦劇院首演,2002年5月11日落幕,前後歷時21年。1983年,《貓》榮獲最佳音樂劇獎等七項托尼獎。 《貓》不僅是一部充滿動感魅力和時代氣息的音樂劇,同時,它也飽含著生活哲理和人間情懷。就像有人所說,這是一部「從貓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樂劇。 二、音樂劇《貓》劇情介紹 《貓》的故事很簡單:傑里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聚會,眾貓們會在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隻貓升天,我們知道貓有九條命,升天以後可以再次獲得新生。於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用歌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最後,當年曾經光彩照人今日卻無比邋遢的「魅力貓」以一曲《回憶》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貓,成為可以升入天堂的貓。 「魅力貓」,是全劇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經變成一隻醜陋無比的老貓了。貓兒們不願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整個貓族對她非常敵視。她以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 「領袖貓"是貓族的首領,他的年紀很大,而且飽讀詩書,在整個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愛戴。平時他很少出現在貓族中,日常事務都由年輕的"英雄貓"來處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會上,領袖貓是一定會來的,因為只有他才有資格挑選獲得重生的貓兒。 "搖滾貓"是貓中的搖滾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氣十足的搖滾樂,"搖滾貓"的個子很高,動作矯健而有爆發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貓。他在聚光燈的照耀下狂舞,盡情享受母貓們瘋狂的迷戀。 小貓傑米瑪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當魅力貓唱出了《回憶》以後,首先喚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貓的旋律,使眾貓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 另外還有保姆貓」、「劇院貓」、 「富貴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們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三、音樂《貓》中的舞蹈元素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四、音樂劇《貓》中的音樂元素 《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五、舞台美術 在《貓》劇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人物的化裝,全劇共有36隻貓,為了表現貓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徵,他們的化裝也是形態各異,各具特色。 六、劇情總結 魅力貓載著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獲得了新生。這部音樂劇欣賞完了,《貓》的世界就是濃縮了人類社會。《貓》的故事就是一個現代寓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應有盡有
④ 大家來談談看電影配樂對電影的好的影響,以及造成的效果。20分懸賞。
電影《勇敢的心》創作的配樂,電影中當Wallace第一次約會Murron時候出現的配樂,隨著一段跳躍著的歡樂的節奏,表現兩人愛情的主旋律是如此的令人心曠神怡,電影中這對戀人一起在山岡上眺望著遠方的日落,配和的音樂悠長而婉轉。
第2首翻譯為「卡澤敦之橋」,出現在《指環王之護戒使者》中,當佛羅多一行人在矮人們的梅里亞坑道中第一次遇到地下炎魔時候的音樂,Howard Shore不愧是懸念電影的配樂專家,這段音樂時而氣勢宏大,時而緊張萬分,將那個險象環生的情節表現的惟妙惟肖。該曲結尾處女聲帶著哀傷的吟唱著表現了眾人對失去老巫師甘道夫後心中的悲痛。
「Top Gun Anthem」是電影《壯志凌雲》原聲大碟中為數不多的配樂,相比較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歌曲,這首描繪清晨航空母艦在朝陽的照映下,工作人員忙著准備戰斗機起飛,飛行員們走向自己的飛機的電子音樂顯得出類拔萃。
《變形金剛》真人版是2007年的大片之一,「Arrival To Earth」這首配樂就是大家找了很久的汽車人降臨地球時候的音樂,而且是官方發行的原聲大碟中的版本。由兩段盪氣回腸的旋律組成,其氣勢就不多說了,也是全片最精彩的音樂之一。非常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曲目,也是少見的為未來機械生物而創作的雄壯配樂,聽得越久越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意味。
James Horner在電影《燃情歲月》中將他的交響樂配樂的功力完全展示出來,並且巧妙而有精彩地運用了日本的洞簫來表現出電影里的印第安文化的色彩,在這首Legends Of The Fall中變將電影的主題原原本本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塑造由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男主角特里斯丁,很好地表現了他內心時而寧靜,時而狂野那飄忽不定和瀟灑不羈的個性。
Rose是《泰坦尼克號》整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一首,這首音樂出現的時候就是ROSE和JACK站在船頭接吻的那段音樂,隨著一段優美的洞簫開頭,整個曲子都由女聲哼唱著,Sissel的音色在這里發揮到極致,出色的電子合成配樂讓人不禁聯想到那灑滿陽光的大西洋洋面上,一艘巨大客輪的船頭,兩個年輕男女擁在一起......
⑤ 求400字或500字的音樂感想或音樂感悟
記得在音樂欣賞課上老師曾說,對於同樣的音樂一千個聽眾可能就有一千種解讀、一千種感受。也許音樂的本質在於審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們對於一些音樂作品也許未能讀懂或深究,但是對於其中的美有不同的體會。對於我——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四學生而言,上音樂欣賞課是一個從找工作壓力中放鬆心情、感受美妙的機會,我從中也獲益匪淺。
首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音樂劇的魅力。《歌劇魅影》這部令全球無數觀眾動容的經典音樂劇被導演喬爾·舒馬赫搬上了熒幕,極盡奢華的高成本製作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享受。傑羅德·巴特勒(男主角扮演者),埃米·羅蘇姆(克里斯汀扮演者)和帕特里克·威爾遜(拉奧爾扮演者)共同演繹了這段驚心動魄的三角愛情故事。黑夜之歌響起,一切令人目眩神迷,卻又光怪陸離。夜晚,在劇院的頂樓上,兩人互訴心中的愛戀,而魅影看到了這令他嫉妒的場面。這首男女聲二重唱是這部劇中最膾炙人口的唱段。有時歌曲旋律平穩流暢,有時跌宕起伏。這種旋律恰似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情感,給人以震撼的感受。此外,《High School Musical》這部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音樂劇也給我們帶來了令人震撼的視聽享受。《What I』ve Been Looking For》、《Start of something new》和《All for one》都是電影中我比較喜歡的歌曲。有的歌曲以輕快的節奏,流行音樂的方式釋放出了學生們內心對暑假的渴望,歌曲前半部分是以每個人唱一小段為主,到了後期,則是以合唱為主,氣勢很宏偉,充滿活力,充滿青春的氣息。通過一些精彩的音樂劇,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音樂的美妙。
除了音樂劇以外,一些作品是世界名曲和動畫片的完美結合以此體現音樂之美。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和《小巫師》是很出色的作品。其中,《小巫師》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這是法國近代作曲家杜卡斯最著名的管弦樂作品。這一段動畫片的情節幾乎完全是依據原曲而創作的。開始演奏下來大約十分鍾,音樂的形象性非常鮮明,樂曲開頭的引子很快就渲染出將要施展法術的神秘色彩。單簧管、雙簧管等樂器的接續、組合代表魔法咒語,音型跳躍,幽默而滑稽,描繪出笤帚勤快而不懷好意地打水,並且伴隨著小巫師的主題。描繪他自鳴得意,不知道禍事將至。在滑稽和快樂的氣氛中,音樂開始推向高潮,不祥之兆開始顯露,局面快要失去控制了,一次強烈的高潮代表小巫師抄起斧頭把笤帚劈碎,情況變得更糟,禍惹得越來越大。一片混亂,全體樂器在各自發揮,來模仿和表現大水的洶涌咆哮,並爆發出幸災樂禍的鬨堂大笑。這時師傅回來,收回咒語,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民歌又以一種純朴的方式給人以美的感受。課上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是土家族民歌《龍船調》,一方面是因為它的藝術形象十分鮮明,語言精練,通俗而又非常生動,另一方面是它勾起我對高中合唱表演的回憶,高中時所在的班級曾經合唱這首歌而在比賽中獲得最佳創意獎。形象鮮明是《龍船調》的一大藝術特點。這首民歌讓我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土家兒女們的直率、樂觀、開朗、活潑的性格。歌曲在表情達意時展示出土家兒女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直言爽朗的性格,同時給人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歌中唱到: 女: (白) 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男: (白) 我就來推你嘛! 《龍船調》把土家小夥子、妹娃的思想情感用爽朗、歡快、高興、愉悅、高昂的格調表現得淋漓盡致,確有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的直觀感覺。彷彿那窈窕雋秀、俊美、靈巧、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土家妹娃與率直大膽、爽朗質朴、高大強悍的土家小夥子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在眼前,強壯的土家小夥子在那清江河的渡口將妹娃扶上渡船,對唱著形象鮮明、語言生動、主題突出、結構嚴謹、旋律優美而又歡快的《龍調》,手撐擺船的舵,將妹娃渡過彼岸。這充分表現出土家小夥子與妹娃直率、大膽、開朗、活潑的性格,完全不同於那種雕飾、嬌柔、做作的表現公子,小姐思想情感的格調,給土家族民歌《龍船調》增添了無限生機和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民歌以純朴的方式給人以美的感受,由《龍船調》可見一斑。
談到《龍船調》,自然令人想起它的主唱——宋祖英。在音樂欣賞課上,除了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到音樂之美以外,對音樂家的了解也能增長我們對音樂的認識。對於宋祖英,有的人說她是一個傳奇。一個湘西小鎮里的苗家女子,唱著山歌一路從湘西走到長沙,從長沙來到北京,從北京闖入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金色大廳縱情放歌,格萊美大獎也青睞於她,她有感謝的老師、幸福的家庭,她的歌聲放飛在世界……這位出色的音樂家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宋祖英是地道的農家女兒,小學畢業前連縣城都沒去過,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誠實本分的農民。宋祖英八九歲就幫父母下地幹活。十二歲那年,父親因病突然去世,柔弱瘦削的母親含辛茹苦撫養她和弟弟、妹妹。宋祖英開始幫母親分擔重負,上山砍柴,下地幹活。那時,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哼唱山歌。六歲那年,她背上了小學生的書包。學校離家很遠,一路上全是險峻的山間小道,要翻過兩座山樑,涉過三條溪流,走一趟就得花去大半天,每星期只有周六才能回家。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宋祖英在初中畢業時,抓住了幸運的機會參加訓練參加了劇團。在具有出色演唱天賦的條件下,經過堅忍不拔的努力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夢想。其實,人生何不是如此?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磨難,最重要的是看每個人用什麼態度怎麼去對待,而每個人得到的成功背後都有一段艱辛的歷程。我們在看一些名人的成功時,別總是一味羨慕他們頭頂上的光環,其實他們背後的艱辛更能給我們啟迪讓我們對他們的敬意更深。
音樂欣賞給我帶來快樂和啟發。在感受音樂的美妙的同時,我也受到不少啟發。在生活里,可以把音樂作為心情調劑品,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⑥ 學習音樂欣賞課後的感想和啟發,1000字左右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能力以及發展想像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志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針對新教材談幾點心得。
一、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么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像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二、欣賞教學時精講多聽
首先欣賞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為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冗長的講述,因為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啟發性,目的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對比教學,靈活多變地設計不同課型
將題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與題裁等異同點明顯,易於對比地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能使學生比較准確地感受領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時還能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音樂,並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了解音樂表現的規律。
1.以題材為中心設計課型 以某一題材為中心,將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欣賞教學。能使學生從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欣賞中,集中體會,理解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音樂表現手段來表現共同的音樂與主題的。
2.以演唱(奏)形式為中心設計課型 這一課型將同一音樂表演形式、內容、主題不同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不同聲,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等形式的獨唱曲組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除有利於學生學習,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經典音樂作品,拓寬音樂視野。
3.以作品曲式與體裁為中心設計課型 這一課型將同一曲式結構或樂曲體裁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以「一段體」為中心或以「進行曲」、「變奏曲」等為中心開展音樂欣賞教學。這樣做有助於學生了解曲式、體裁等有關音樂知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內容與音樂表現形式的相互關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形式美。
四、音樂欣賞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聯想等能力
想像和聯想是音樂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對音樂的豐富想像力,引導他們准確地體驗音樂情感。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像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後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像、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像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⑦ 大學生學習完音樂欣賞課的心得體會
音樂欣賞就是通過聽覺去感受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美,從而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陶冶我們的情操。從其定義看出,音樂欣賞就是用耳去聽,並且在這過程中通過聯想等的一些思維方式去用心體會出來的對該歌曲或者樂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 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既可以是單純的聽覺上的享受,也可以細細地品嘗音樂蘊含的感情。 當人需要用音樂去放鬆心情的時候,可以純粹地從聽覺上享受音樂,即從欣賞音樂過程中,由於感受旋律、節奏等音樂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時達到放鬆心情的效果。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不一定要具備很多音樂知識或者有高層次的欣賞水平,只要「打開耳朵」去聽音樂即可。在欣賞音樂時,你便會感受到到旋律是優美的或者是動聽的,並且憑直覺去選擇個人覺得悅耳的歌曲或樂曲去欣賞。例如在聽很多的交響曲時,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欣賞它的旋律,從中獲得心情上的釋放。 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也可以從更深的層面去體會歌曲和樂曲中的情感和內涵。我們可以通過反復的欣賞同一首歌或者樂曲,通過聯想,通過思考,從而得出這首歌曲或者樂曲所渲染的感情。更進一步地,我們可以去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風格、體裁以及其音樂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層的體味音樂作品的內涵。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對音樂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以及具備一定得欣賞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既可以獲得欣賞過程中的快感,還可以培養我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當我們在聽交響曲時,如果我們知道的作者創作用意,創作背景,我們就能聽音樂作品更為深刻的內涵。
⑧ 對電影電視中的音樂,你有什麼看法急急急!
影視音樂並不只是影視畫面的陪襯。音樂本身及其內涵都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觀眾們的價值取向和一種時代觀念。憑借一些格言警句、美妙的旋律和語調以及樂器的配合,音樂構思了一個有序世界的藍圖和即時的幻想空間,而正是這些保證了電影蘊涵的真諦和永恆,影視音樂混雜著諸多因素和多種多樣的音樂語言。它注重於時間的瞬息流逝,注重於理物的細微變化。我們通過描敘電影音樂的不同規則和范疇,可以更好的觀察到它們的相互沖突和逐漸消亡。電影音樂能夠將其繽紛復雜的特點展露無余,讓人們在聽到音樂時就能立刻想起電影中的經典橋段,使人們印象深刻。我認為這就是電影音樂的美麗所在。
⑨ 如何提高對電影和音樂的鑒賞能力
賞析一部好電影,首先要充分了解電影的梗概和幕後的相關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備來觀看;
其次,在看電影的時候,要仔細觀看該電影一開始吸引你的因素,比如功夫片里的功夫場景,喜劇片里的搞笑元素等等;
第三,在觀看電影的同時,要盡量全身心地投入電影所營造的氛圍之中,這樣,就可以充分感受電影世界的魅力;
第四,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情景轉換,試著讓自己扮演裡面的相關角色,進行演繹電影情節,並且,轉換思維,與現實相聯系,看電影中有哪些是情節所需,應觀眾需求而存在,哪些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
第五,看完電影,可以簡略的進行回憶,哪些的看點讓你印象深刻,電影中的哪些深刻意義你能夠領略到。
第六,對於電影中的音樂,要結合電影情節去聽,在電影高潮的階段,自然地就會應景放出適合的音樂,可以從音樂的節奏,演奏音樂的樂器,電影情節節奏的快慢,緊張或柔和來判斷音樂的類型。
其實,欣賞電影也就是讓觀眾沉入另一個虛擬的世界,領略他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時,還能夠與自身的經歷有著呼應的地方,牽動自己的情緒,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⑩ 1.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配樂,談談個人感受 2.介紹一部中國作品和你對音樂的理解 (200字以上)速求
我最喜歡的是《恐怖分子》中的配樂,來自蔡琴的《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迷戀蔡琴的應該知道,這是她早期專輯的一首歌。熟悉楊德昌電影的也會有清晰或模糊的記憶:1986年的《恐怖分子》片尾,砰然一聲槍響後,李立中頭倚澡池,鮮血流淌。此時,蔡琴那撫平心靈般的女中音由遠及近,慢慢襲來,無言以對。
很多人剛剛還沉浸在李立中的瘋狂復仇中,突然的槍聲驚醒了殘酷的夢魘,粉碎了我們期盼或者想當然的電影結局。
悲哀的弱者最後還是一無所有,他只能以無奈的方式了卻自己,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而私下總覺得「明知道我的夢到了盡頭,你不再屬於我所有」,這般情意綿綿的歌聲不會出現在楊德昌電影中,況且還是在結尾壓場。
那一年,楊德昌和蔡琴剛走到一起不久,影片是楊德昌《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之後的第三部長片。又有誰能料想到十年後,楊蔡彼此已是行同陌路。一切恰似昨日種種,卻覆水難收。
幕後製作
這是一個黑色而又發人深省的影片,故事講到最後,突然出現了一個轉折,到了最終我們才忽然發現,原來眼前發生的這一切都只是郁芬得獎小說里的情節而已,並不是真實的事件。可以看得出,自《光陰的故事》、《海灘的一天》以來,楊德昌對城市生活的懷疑與思考沒有變。
而他對現實主義的黑色顛覆也依舊沒有變,但他的電影卻變得逐漸犀利而悲觀了起來,原本的那般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恐怖分子》時,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
可以說,自此開始,楊德昌的電影才得以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時代符號,成為一種極度富有現代主義批判色彩的城市聲音。在新電影運動開始以來,他的作品所為其帶來的沖擊力是驚人的,也是富有奠基意義的,如果沒有他的存在,相信我們今天所敘述的一切關於台灣電影的記憶都將淪為一具無骨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