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生態批評與文化關懷的類型是什麼

電影生態批評與文化關懷的類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9 10:03:55

A. 生態批評就是從文藝角度審視人類文化對嗎

生態批評是90年代興起英美的批評浪潮,通過文學文本考察文明與自然的關系.它不僅要解救作為人的生存環境的大自然,而且還要還人性以自然,從而解決人的異化問題.它的終極關懷是重建新型的人與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園和物質家園,天人合一.

B. 電影類型的分類

看電影的時候,經常說這個片是恐怖片那個是青春片,還有什麼苦情片亂七八糟的,看多了還有什麼類型反類型,讓人頭大如斗。那麼,類型片究竟是什麼?我想,看看提出這些類型的美國人是怎麼說的,至少有助於理清思路,做出自己的判斷。因此,找來wikipedia上關於電影類型(Cinematic Genre)的詞條,翻譯好貼在這里供同好參考。
這篇詞條基本上說清了一些東西,但也就是啟蒙水平,剛夠我這樣的業余愛好者掃盲(甚至連我都不能完全打發,比方說裡面就沒有提到校園片或曰青春片),所以也不用看得多麼權威。網上網路全書么,其實就是你我這樣的人寫的。至少,看完可以在互吹的時候多幾樣趁手的傢伙。
想看原文的,可以點擊這里,保證是全文轉載(wiki那點事兒,大家也都知道)。上附各子詞條的鏈接,可以深入了解。想用的盡管拿去,但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再註上是本人翻譯即可

電影類型(Cinematic Genre):

在電影理論中,類型是指(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構成影片的敘事元素有相似之處的一些電影。

影片類型劃分:

常用的劃分影片類型的標准有三個:場景、情緒、形式。場景是指影片發生的地點。情緒是指全片傳達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攝時使用特定設備或呈現為特定樣式,即形式。

●場景

·犯罪片:人物出現在犯罪行為領域

·黑色電影:主要人物出現在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領域,或用這樣的手法描寫主人公

·歷史片:發生在過去

·科幻片:人物出現在不同的現實中,通常是未來或太空

·體育片:體育項目以及屬於某項運動的場所

·戰爭片:戰場以及屬於某場戰爭的場所

·西部片:美國西部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

●情緒

·動作片:通常包含一場「好」「壞」之間的道德爭斗,通過暴力或物理力量進行

·冒險片:包含危險、風險、和/或機遇,經常含有高度幻想

·喜劇片:試圖引發笑聲

·劇情片:主要關注角色的發展

·幻想片:現實之外的玄想虛構(例如:神話,傳奇)

·恐怖片:試圖引發觀眾的恐懼

·推理片:通過發現與解決一系列線索從未知到已知的前進過程

·愛情片:詳述浪漫愛情的元素

·驚悚片:試圖引發觀眾的興奮或緊張

●形式

·動畫片:通過手工或計算機製作的靜態圖片連續呈現製造的動態錯覺

·傳記片:不同程度改變事實基礎,將真人的生活戲劇化的影片

·紀錄片:對事件或人物的真實追蹤,用來獲得對某一觀點或問題的理解

·實驗電影(先鋒電影):為測試觀眾反應或拓展影片製作/故事呈現的邊界創作出來後公映的影片

·音樂片:不時用所有或部分角色歌唱穿插的影片

·短片:在較短時間內努力包含「標准長度」影片的諸元素

●年齡

·兒童片:幼兒電影,與家庭片相比,並不試圖吸引幼兒以外的觀眾

·家庭片:試圖吸引各年齡層人士,且適合幼兒觀眾觀看。例如迪斯尼影片

·成人片:僅為成年觀眾准備的影片,內容可能含有暴力、使人不安的主題、淫穢語言或明確的性行為。成人片也可能作為色情片的同義詞使用

影片類型批評:

類型不是什麼?

影片分類手段除類型外還有其他標准。例如作者(auteur)標准根據導演劃分影片。有些分類標准也被隨意稱為類型,但這樣的定義是有問題的。例如,獨立電影有時被當作類型,但實際上獨立製作不能決定影片的故事情節,這樣的影片可以屬於任何類型。

有人認為類型需要與影片風格進行區別。影片的風格涉及攝影、剪輯、音響等,某種風格可以運用於任何類型。影片類型確定的是影片最明顯的內容,影片風格則確定用何方式將這(些)類型呈現於銀幕上。風格可以由情節結構、場景設計、燈光、攝影、表演以及其他有意圖的成片藝術元素決定。也有人說這種區分過於簡單化,因為有些類型主要是通過其風格識別。許多史家就黑色電影展開爭論,焦點在於其究竟是一種類型,還是只是全盛期常被效仿的一種影片製作風格。

影片類型可以定義嗎?

類型通常是一個模糊概念,沒有明確的界限。許多作品跨越了多種風格。就這一點,電影理論家史錄伯(Robert Stam)寫道:

一些持續存在的疑問始終困擾著類型理論。類型真的在世界中「在那兒」,還是僅僅是分析家的構造?類型有有限的分類法還是原則上是無限的?類型是時間無關的、柏拉圖式本質還是短暫的、受時間限制的實體?類型是受文化限制的還是跨文化的?……類型分析應該是描述性的還是說明性的?

……

有些類型是基於故事內容的(戰爭片),有些則是從文學(喜劇、情節劇)或其他媒體(音樂劇)借用而來。有些基於演員(阿斯泰-羅傑斯片)或票房(票房大片),有些則基於藝術狀態(藝術片)、種族身份(黑人片)、地域(西部片)或性取向(酷兒片)。(史錄伯2000,14)

許多類型是由觀眾或相應的支持出版物如雜志、網站建立的。難以用類型劃分的影片通常不太成功。因此,影片類型在行銷、批評與消費領域也有用處。

好萊塢故事顧問圖畢強(John Truby)說:「……你必須知道如何超越種類(類型),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原創與驚訝的感覺。」[1]有些編劇將類型作為決定劇本使用何種情節或內容的手段,他們通過學習某些類型的影片得到範例。這也是某些編劇得以將成功影片的元素復制到新劇本中的方法,但這類劇本通常原創性不足。正如圖畢所說,「編劇對寫類型劇本所知甚多,但未曾加工該類型的節奏,使其以原創面孔出現。」[2]

對編劇來說,違反既有作品中的元素,使用不同或相反的元素是有意義的。原創性與驚訝是形成優秀電影故事的元素。例如,義大利西部片為人所熟知就是因為顛覆了西部片的類型,讓好人既壞又好。在此之前,西部片有一些如今稱為類型俗套(genre clichés)的內容,例如好人戴白帽,壞人戴黑帽,好人永遠在決斗中勝出。在義大利西部片打破了類型「規則」後,俗套西部片也消失了。
參考資料:www.kaixinba.net.cn

C.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中有哪些文化負載詞關於生態,物質,社會,語言宗教文化

摘要 2014年3月4日,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吳天明去世。兩年之後,他的遺作《百鳥朝鳳》終於上映。4日晚,吳天明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於他的母校北京電影學院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首映禮。謝飛、凱歌、黃健中、何平、管虎等數十位業界名人特來為作品助陣,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也出席首映禮並發言。近日,《百鳥朝鳳》將「迎戰」好萊塢大片《美國隊長3》。(5月15日 《南方日報》)

D. 什麼是生態批評

生態批評是20世紀後期文學從內部轉向外部研究的文學批評思潮,它將文學與生態相結合,探討文學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對探究緩解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方法具有重大的意義。
傑克倫敦在20世紀初創作的動物小說《野性的呼喚》成為美國自然主義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E. 電影按照題材都有哪些分類,分類標准又是什麼

大體分 :
動作 / 倫理 / 恐怖 /喜劇 / 動作 /戰爭 / 災難 /劇情 / 驚悚 / 幾種 。

商業片專指向票房 ,從編劇到主演均從此角度考慮 。

文藝片則反其道行之

文藝片,全稱「文學藝術片」,這個詞應該是偏正結構,「文學」修飾「藝術」,而不是並列結構。

本意為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 ,現在已經是專門針對商業片講的了。

F. 《可可西里》與《2012》:中西方不同的生態關懷與文化取向,你怎麼看

這位具有特殊身份的記者視角的設定對於電影文本的生態倫理表達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有一半藏族血統。當他們從北京來到可可西里時,他們似乎在精神血液中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們對這里的人、動物和山川充滿了深厚的感情。

電影經常用他的眼睛展現這片土地令人敬畏的純粹之美。

他和這里的中國和西藏同胞也有著無形的特殊感情,更加體貼地關心和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所以,他眼中的可可西里,不僅僅是一個「奇觀」,更是一個與人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

這里的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風俗人情,都是這個生態環境的自然部分。保衛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已經成為可可西里人的自然選擇。因此,台日和他的山地巡邏隊成員的非凡英雄行為既令人敬畏,又容易被普通人理解,他們的悲慘犧牲甚至可以更令人震驚。

有了這樣的藝術處理,影片成功擺脫了中國主流電影所使用的英雄敘事公式。

同時,記者畢竟是局外人,在北京接受過良好的現代法學和新聞采訪教育,這讓他與可可西里人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能夠更理性地審視這里的人類危機和生態災難。

記者作為局外人的身份和對敘述者角度的關注模擬了觀眾相對於可可西里的身份和角度。觀眾在觀看電影時,不自覺地認同了記者的敘事視角並受其引導,在價值判斷、倫理體驗等諸多方面與記者敘述者保持著相同的狀態。

這樣,通過記者特殊的敘事視角,影片不僅成功地讓觀眾從視覺層面觸摸到了可可西里的生態災難和由此引發的人類危機,而且將這種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從情感到心理再到理性思考滲透到觀眾中,令人難忘,具有啟發性。

可可西里顯然拋棄了好萊塢生態災難電影中常見的二元思維。而看似天人對立的故事,卻蘊含著東方方式的天人合一的生態觀。

不同於《永別了亞特蘭蒂斯》在災難中的自我救贖意識和人類對天的勝利,可可西里人在自然面前始終保持著應有的虔誠和敬畏,在自然的強大力量面前生命是那麼渺小,但同時這種看似渺小的生命又是那麼頑強,不屈服於自然的嚴酷,無論是日本和泰國守護藏羚羊,還是偷獵者進行生態破壞。

與電影中蘊含的生態思維相一致,《別了亞特蘭蒂斯》基本上使用了對比蒙太奇手法,無論是外聚焦敘事還是零聚焦全知敘事。人物驚恐的表情和行為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毀滅性場景交替出現,一方面增強了電影的驚險刺激,另一方面也隱喻了人與自然的對立。

在可可西里,幾乎完全不需要比較蒙太奇,但是象徵性的蒙太奇手法蘊含著強烈的生態倫理,比如流沙吞噬了巡山隊員後的寧靜山川畫面,一大片藏羚羊皮在陽光下刺眼,偷獵者在暴風雪中萎縮等等。,默默地傳達了可可西里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共同分擔的深深的悲哀,以及這種悲哀中蘊含的堅韌。

這種藝術處理使得可可西里超越了一般的善惡美名,對人性和生態有著極大的關注。

著名生態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曾主張,人們不僅要把地球看作一個可用的東西,而且要把它看作一個有生命的東西,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尊重和愛護。

當人們為了基本的生活需要而開墾土地、砍伐樹木、捕獵動物時,也應該抱著尊重的態度,表現出尊重,謙虛謹慎。

像《永別了,亞特蘭蒂斯》這樣的好萊塢生態災難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觀眾對生態危機和生態問題的關注,讓人們警惕生態災難。然而,人為創造的世界毀滅和拯救的畫面本身缺乏對自然的敬畏,仍然延續著自然是人類創造的反生態宗教思想。

「可可西里」以簡單的藝術追求和生態關懷敘事,實現了對消費主義的頑強抵抗,就像可可西里人以生命為代價,抵抗了歐美市場藏羚羊絨的變態消費,代表了東方生態理念的形象書寫。

中西方生態電影形象背後的價值選擇以及由此決定的敘事視角和敘事倫理的差異,提醒我們反思人類在利益生存和生態平衡之間做了哪些努力,如何達到真正的生態倫理關懷,以及這種真正的生態關懷如何以更加合理和適度的方式滲透到我們的影視媒體和日常生活中,而不被娛樂消費所消費。

閱讀全文

與電影生態批評與文化關懷的類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刮痧電影圖片 瀏覽:738
余文樂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363
快餐車的英文電影完整版 瀏覽:483
靈體電影圖片 瀏覽:833
微電影倫理大全視頻在線觀看視頻 瀏覽:175
許冠文電影全集粵語版網盤 瀏覽:124
巴啦啦小魔仙2大電影 瀏覽:8
台灣電影美食老頭 瀏覽:382
香港電影導演麥當雄經典作品 瀏覽:16
愛情無限牽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20
慶祝建黨97周年電影大全 瀏覽:756
愛情電影網站鏈接 瀏覽:272
上海國際電影節黃志忠 瀏覽:233
啄木鳥電影法國巴黎犯罪 瀏覽:387
美國關於貓的電影大全 瀏覽:533
一部關於閃現的電影 瀏覽:415
男孩之愛電影免費觀看網站 瀏覽:861
彭於晏孫悟空電影女主角 瀏覽:190
手機電影愛情動作大片 瀏覽:49
不要會員的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