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京劇 霸王別姬 賞析啊,,,, 大學音樂欣賞考試題目啊,,,急求啊急求, 不要內容,求分析
音樂老師不懂這個,你隨便寫就是了,寫京劇賞析就怕是語文老師批改,尤其是民國和解放初的語文老師,你很難混過去
⑵ 求一份關於一部電影的電影音樂鑒賞,最好夾敘夾議的,急急急!
《霸王別姬》電影音樂賞析
《霸王別姬》,一部92年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主演的電影,講述了程蝶衣,一個視戲劇為生命,對愛情無比忠貞的戲劇大師悲劇的一生。他從小被母親切掉了第六隻指頭賣進戲班,接受嚴格的戲劇訓練,與戲班的大師兄段小樓相依為命。經歷過許多磨難,終於成長為一名紅極一時的戲劇大師,程蝶衣本想可以跟心愛的大師兄演一輩子的《霸王別姬》,誰知道命運賦予他真正的磨難才剛剛開始。程蝶衣悲劇的人生穿越多個復雜時期,清政府統治時期,他被宮中大總管猥褻;抗日戰爭時期,他被迫為日本人唱戲,而在此時,心愛的大師兄段小樓也娶了青樓女子菊仙;抗戰勝利後卻被國民黨當漢奸抓去審判;全國解放後卻迎來文化大革命,被當牛鬼蛇神批鬥……他悲慘的一生最終在打到「四人幫」後得到結束,而結束的方式是——自殺,死在他的楚霸王段小樓的懷中,就像虞姬一樣。
電影當中有許多精彩的配樂,它們突出人物性格,渲染電影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其中多處音樂更是由中國京劇院樂隊和中國中央樂團演奏。
下面就幾處精彩配樂做下簡單賞析。
故事的開頭,程蝶衣的母親帶著幼小的程蝶衣到了戲班,被告知由於他的第六隻手指而不能被收留時,母親狠心地把他的第六隻手指給切掉。程蝶衣被帶去廚房的時候,響起自左到右的金屬「嗡嗡」聲表現出主人公心裡的壓抑,當手指被切掉後,母親帶抱著他去打手印,在此過程中,金屬「嗡嗡」聲夾雜一下一下低沉的大鼓重擊聲,渲染一種心驚肉跳的氣氛。程蝶衣滿手是血地在紙上蓋上手印的一瞬間,卻響起戲劇表演時的吹奏音樂,暗示程蝶衣的一生將就此跟戲劇聯系起來。
就在母親丟下他一個人走掉的一刻,響起一把高亢的吆喝聲,正是修剪子人的吆喝聲,在四處回盪著。刀具,拋棄,血,成了程蝶衣此時的回憶。而在故事發展到程蝶衣在宮中的天井看到一個在風雪中被拋棄的嬰兒,他不顧反對,毅然把嬰兒帶回去。此時,那把修剪子人的吆喝聲再次響起,可見,從被拋棄的嬰兒身上,程蝶衣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從而產生同情。
那自左到又的金屬「嗡嗡」聲從程蝶衣一走進戲班大院開始就總是伴著戲班大院出現,無論是小時候平常訓練,還是十多年後兩主人公再次回到戲班大院。話說,在那個戲班裡,除了嚴格的訓練,被往死里打是很平常的事,一陣陣環繞的「嗡嗡」聲表現出了主人公對這個戲班大院的恐懼和心裡的壓抑。
小時候的一件事震撼著程蝶衣的心靈卻也因此讓他堅定了走戲劇這條道路。那天學徒們都在休息,癩子在吹噓冰糖葫蘆有多好吃的時候適時響起一把屬於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受不住誘惑的癩子和蝶衣竟逃出大門。而在出逃的這段時間里,兩人去看了場戲,那時的程蝶衣就被台上的楚霸王深深感動著,於是拉著癩子的手,堅定地回去那個可怕壓抑的戲班大院。
回到戲班大院自然免不了一頓打。壓抑的「嗡嗡」聲,學徒們的叫喊聲,師傅的罵聲充斥著整個空間,而當程蝶衣站出來說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時候,所有聲音停止了,轉而出現的卻是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可見,這一次的慘痛經歷,是由這一聲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引起的。癩子由於忍受不了壓力而在吃完口袋裡最後一顆冰糖葫蘆的時候選擇了上吊,程蝶衣和段小樓悲傷地送走他的遺體時,那一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又再次響起。癩子的死給兒時的程蝶衣心裡造成很大沖擊,這次經歷在他心裡烙下深深的印記,永遠忘不了這次出逃,永遠忘不了這個為戲劇死去的同伴。冰糖葫蘆的吆喝聲是一個標記,標記這個心裡的沖擊。所以,在十多年後,當成名了的程蝶衣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戲院的時候,一聲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使他驀地回頭;再次回到戲班大院去探望師傅的時候,冰糖葫蘆的吆喝聲使他不禁被煙嗆了一下。
程蝶衣和段小樓成名後,一次兩人表演完後在化妝間里,一把流水般的古箏彈奏聲靜靜響起,氣氛寧靜而舒適,這本是兩人溫馨相處的時刻,卻在這時,一個對程蝶衣的一生影響很深的人——袁世卿出現了。古箏彈奏聲突然變強,彷彿預示此人就此插入兩人平靜的生活。而我們知道,袁世卿的原型正是那個後來被稱為「戲霸」的袁世凱,電影把此人塑造成一個熱愛戲劇,附庸風雅的人,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散發一種古典的韻味。因此,除了他剛出現時那流水般的古箏演奏外,他與程蝶衣相處的時刻都會響起那種充滿古典韻味的音樂,有一個片段更是響起古琴的演奏。
故事發展到高潮,程蝶衣、段小樓和菊仙被抓去批鬥。段小樓為保護自己的性命,竟背叛這兩個世上最愛他的人,「供」出了程蝶衣和菊仙,並聲稱與他們劃清界限。此時的配樂從事件一開始就響起低沉的大鼓撞擊聲,渲染緊張氣氛,也表明角色們厄運的來臨。在段小樓說到劃清界限時,畫面映著菊仙絕望的神情,周圍的東西被點燃,此刻響起男聲混聲大合唱,被心愛的人如此背叛,此時的音樂反映出角色心裡的絕望。
電影的後期讓人不能忽略的,還有那顯示時代色彩的革命歌曲的配樂,其中有幾處我認為特別妙。被革命事業所吸引的小四離家出走前跟程蝶衣吵架的那一段,一直響著《歌唱祖國》的大合唱,當小四說到「師傅,永沒那日子了。」歌聲漸漸變強,彷彿在對應他說的那句話,時代已經不同了。而在小四走前說在新時代他絕對能成角的時候,合唱的歌聲就像是一種諷刺,當然,後面就立刻說到小四代替程蝶衣演虞姬。
而更諷刺的是,菊仙被批鬥後,被段小樓背叛後,穿著舊時結婚的紅旗袍上吊自殺,旁邊一台收音機卻仍播著新時代的戲劇。那一聲聲贊揚著新社會的京劇與菊仙上吊的身影成鮮明對比,彰顯文革對人的禍害。
到了電影結尾,程蝶衣假戲真做,拔起楚霸王的劍自刎,段小樓轉過身來,一聲「蝶衣!」帶出的卻又是那首《歌唱祖國》,段小樓驚訝過後最後的表情卻是扯著嘴角,欣慰的微笑,可見,對程蝶衣來說,他的一生受時代的摧殘實在太多,用菊仙的一句話來說,這時代好像就是跟他過不去似的。或許對他來說,活著已經太累了,他已經再也承受不了社會給他的壓力,所以他選擇了他演了一生的虞姬的方式,在自己心愛的人身邊自刎,這也叫是跟段小樓演了一輩子的戲了吧……
⑶ 你對電影《霸王別姬》中陳凱歌的美學有什麼看法
說實話,對於工程技術出身的我,並沒有對美學進行過多的研究,但那不代表我對美學沒有自己的看法。在漫天的抄襲論文中,我想也許我做一個說真心看法的人。拋開那些繁瑣復雜枯燥無味並對「美」字束縛太深的書本,我打開自己的電腦,說一點自我對美學的看法。
什麼是美學?或者說怎樣的事物才算是美麗的?我想,每個人都有以自己為中心的一套審美觀,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那麼請允許我用自己的定義來解釋美學:適者美也!
五歲的小孩子會認為那些花花綠綠的玩具是美妙的。女人也常常以纖細苗條為美。男人又認為女人的裸體有無法抗拒的力量,這些都是美。或者希特勒眼中的廢墟城牆,或者帝國軍士臉上滾燙的鮮血,不美嗎?不然,那些他們認為適合的東西,會引起他們發自內心的追求和喜好。
可是在不同的時代就不一樣了。唐朝女人以肥為美。歐美也一度崇尚禁慾。而到了原始時代,人們審美的角度理由更加簡單。也許無數年後,當所謂公產主義深入人心,人們的審美觀將無對無錯,無貴賤。
小時侯讀過生命學家川澤田的《人的生死之謎》,他說,人既然總是與眾不同地活著,意志就左右了他很多的生活內容。雖然那些意志是來源於外界的干擾,但是人總在不斷思索中扭轉了方向,走向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我想,那都是由於人的審美觀不一樣引起的吧!
為什麼美學無法客觀存在,那時因為它不太受唯物主義觀點的束縛,那是屬於一萬個人的一萬次不同變化中的一萬種反映。漸漸地,它遠離了事物的本質。
人嘛,總離不開他自己的審美符號和意念。就像是電腦永遠無法超過它程序范圍外的事物一樣。美的欣賞離不開人這個主體,美是因人而異的。
那又是什麼影響了人的審美目光和方式呢?我想這是個離奇復雜的問題。人的成長中會在方方面面接觸他所能接觸的世界。所以當人作出審美決定的時候,那絕對經過了嚴格又寬松,簡單又復雜的的矛盾分析。最後把要得出來的決定和生前接觸到的那麼多的事物結合起來引以確定。由於這個過程相當復雜又不動聲色,就算審美者本人也無法找到自己判斷的確切標准。於是直覺就誕生了,有了例如男女之間一見鍾情這種事情。
除了人的意志和人的意志之間建立起來的審美關系。人對無生命的事物的審美格調就清晰多了。通常當人們覺得一樣東西美麗的時候,那個東西通常是對自己有幫助或者有震懾力的。可是美學的研究對象又總是遠離人的慾望。這就忽略了很多本來可以簡單解釋的審美決定。人們總認為美學的對象是那些大眾不能接受的,不太接受的,不想接受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美學研究喪失了它本歸的生命和作用。一朵花在商人面前也好 ,在植物學家面前也好在詩人面前也好,我想都是美麗的,要不然這個世界上豈不是只有詩人才能知道什麼是美?
美感是人對美的一種主觀經驗。美感過程是人對美的事物的一種感受、體悟、認識過程。無論藝術美感,還是科學美感,都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主觀感受。人類的審美力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由於各人的實踐活動不一樣,人們會有不同水平的藝術美的鑒賞力,也有不同水平的科學美的鑒賞力。前者取決於人們的藝術素養,而後者取決於人們的科學素養。馬克思曾指出:「從主體方面看來: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於不辯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音樂對它說來不是對象,因為我的對象只能是我的本質力量之一的確證……」有的人並不能感受到藝術美,是因為缺乏「感受音樂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有的人感受不到科學美,是由於缺少「科學的判斷力和鑒賞力」。
所以我只能說,我們既然生在這個人們思想境界還不高的年代,我們就只能通過相當的定義來結實我們所謂的美學,可是,我多麼希望,我們所說的美學,不僅僅是 藝術家眼中的美麗,它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走入平常百姓啊!
⑷ 如何鑒賞電影《霸王別姬》的背景音樂
直接 上網找啊
⑸ 論霸王別姬電影的音樂特色
我個人覺得比較爛
⑹ 霸王別姬的歌詞
《霸王別姬》填詞:陳濤;譜曲:馮曉泉;原唱:屠洪剛。其歌詞為:
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
盪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
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
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
盪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
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愛你那一種。
傷心處別時路有誰不同,多少年恩愛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悲歡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換我豪情天縱。
我心中你最重,我的淚向天沖。
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
我心中你最重,悲歡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換我豪情天縱。
我心中你最重,我的淚向天沖。
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
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
盪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
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愛你那一種。
傷心處別時路有誰不同,多少年恩愛匆匆葬送。
(6)電影霸王別姬音樂鑒賞擴展閱讀:
《霸王別姬》是屠洪剛的一首經典作品,該曲曲調硬朗,充滿了英雄氣,主要描寫了西楚霸王項羽和虞姬的愛恨情仇。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里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盪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霸王別姬也是秦代故事戲。敘劉邦與項羽相約以鴻溝為界,各自罷兵。韓信用計使項羽進兵,又在十里山布下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在營中聽見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為楚軍都已降漢,乃與愛妾虞姬飲酒作別。後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至烏江時,因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乃自刎而死。
⑺ 張國榮唱的哪首歌最吸引你
有人說,這首歌是哥哥寫給同性戀人的,因為歌詞里反復提到「孤雛」
而我覺得,這一不一定局限在同性戀人里。從這首歌里,我聽出了張國榮對愛情的希望與失望,更聽出一種苦澀的、苦口婆心的勸告的意味。
有時候,一個傑出的歌唱家,傑出的不只是唱功,而應該還有包含在歌聲里的,豐沛的感情、某種情懷帶給人的力量,以及感人入懷的能力。這是一個只有唱功的歌唱家做不到的。
所以,直至今日,還有無數人在緬懷張國榮。
求你不要迷戀悲哀
示威怎逼到對方示愛
一開始聽這首歌時沒看歌詞,把「悲哀」聽成了「被愛」。
求你不要迷戀被愛
這決絕的傾述讓我想起另外一首歌,《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裡面又一句歌詞
怎麼捨得如此接受你的愛
從來喜歡都會被愛成悲哀
原來,被愛,也是一種悲哀,可惜,有人不懂,可惜,有人懂得太晚,所以世間才會有那麼多哀愁。
有一天晚上,九點多,我上完《電影藝術》鑒賞課,剛剛看完一部電影,自己一個人走在校園里,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何必糾結很多子虛烏有的煩惱,感情帶來的痛苦很多時候只是一場盛大的幻覺。Illusion。只要你不斷告訴自己,這只是幻覺,不要迷戀悲哀,更不要迷戀被愛,一切就會變好。
⑻ 鏡花水月的專輯鑒賞
《鏡花水月》首卷《傷花》、二卷《望鄉》、三卷《問月》、末卷《裳》、尾聲《葬心》。《鏡花水月》從序幕到尾聲,將像依次展開的中國文化畫卷一樣,在眾多符號性藝術的點綴下,營造出濃濃的中國風。
《游園驚夢》李玉剛將首次嘗試用崑曲形式演繹經典女性形象杜麗娘。婉轉的歌喉、變幻莫測的燈光,瞬間將觀眾帶入奇美的夢境。《霸王別姬》則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大型音樂作品。在著名作曲家關峽筆下,一曲《看大王》將中國傳統樂器、京劇唱腔融入西方元素,宏大的交響給觀眾的聽覺帶來強烈的震撼。
李玉剛在《昭君出塞》中的昭君形象令人傾倒,絕佳地展現出了即將遠赴千里之外昭君的凄楚之美。此曲中將加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長調和新疆木卡姆音樂元素。
《問月》中包括素有「以孤篇蓋全唐」之稱的《春江花月夜》,由音樂人馬久越先生重新編創,古典名曲加入女高音花腔演唱全新演繹。賦予了古曲新的生命活力。末卷《霓裳》中《貴妃醉酒》是李玉剛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著名設計師郭培為其量身定做的紅色貴妃華服和鳳冠霞帔,令其造型驚艷全場。《葬心》,李玉剛在一襲純白水衣的映襯下淺吟低唱,「蝴蝶兒飛去,心已不在」道出無限酸楚與孤獨,褪去鉛華的李玉剛則更顯純潔、惹人憐愛。
《鏡花水月》自始至終貫穿了極具中國古典特色的審美元素。匯集多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合中西樂器,使《鏡花水月》更加凸顯出其優雅的文人氣質,民歌、民樂、電子樂、美聲、長調、舞蹈融合充滿跨界的色彩及獨特的意境。
⑼ 《霸王別姬》電影 聲音創作分析
影視音樂分析
------《霸王別姬》
影片《霸王別姬》講述的是程蝶衣(小豆子)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幼年時被母親切去手指賣進了戲班子,開始了地獄般的訓練,而後幾經波折的成了一個角兒。本以為可以與大師兄段小樓(小石頭)永不分離,可以唱一輩子的《霸王別姬》,無奈世事難料,蝶衣生於亂世,他處在中國的混亂時期,一生坎坷,清朝末期,他初登檯面,卻被一個退了職的老公公侮辱;抗日時期,他為救段小樓,給日本軍官唱戲,卻促使段小樓與青樓女子菊仙成親;抗戰勝利,他因當初的幾出戲被當做漢奸抓去審問;文革時期,他被批鬥;『四人幫』粉碎後,他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死法就如同他的人生一樣悲劇卻又唯美,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自己的人生唱出了《霸王別姬》,自殺在段小樓的懷中,正如虞姬在楚霸王面前自盡一樣。
影片的配樂很是精彩,它們突出人物性格,渲染電影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其中多處音樂更是由中國京劇院樂隊和中國中央樂團演奏。
以下是我對本片音樂做的幾點簡單賞析:
本片採用的是倒敘手法,片頭是『四人幫』粉碎後,程蝶衣與段小樓二人闊別二十餘年後的再次合作,經過與戲台管理員的寒暄後,京劇所獨有的吹奏樂想起,尖銳卻又婉轉,伴隨音樂回到了蝶衣幼時。抖嗡的聲音表現了當時蝶衣心裡茫然。
母親為讓蝶衣如戲班剁了他的第六指時,低沉的鼓聲和抖嗡聲的再度響起直到京劇獨有的拉弦樂響起都暗示了蝶衣與戲劇無法分割的一生孽緣,此刻所渲染的緊張氣氛與此後蝶衣短暫的被欺,表現了蝶衣心理的巨大變化。
這抖嗡聲充斥整部影片,每當影片人物心裡壓抑時,總會響起這聲音,不斷地提醒著過去。
同樣不斷出現的還有學徒時期的練聲曲兒,小曲兒雖然悲傷婉轉卻有字有據,且鏗鏘有力。正如程蝶衣的一生,雖然坎坷無奈,卻從未放棄戲曲、放棄尊嚴,在我看來當他念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不但不是他放下了尊嚴,而是他真正的擔起了責任,擔起了自己的選擇。
不可少的還有那小堂鼓的聲音,雖然輕巧,卻聲聲敲在心坎兒上,從第一次說出自己是女嬌娥到段小樓在青樓鬧時候,都表現著主人翁內心的變化,正如這堂鼓聲一般,看著是波瀾不興,心裡卻是洪流激盪。
而與小堂鼓相對的是吹管樂,悠遠流長,正面表現了蝶衣那看透一生的心境,並不是心死,而是麻木了,等著被再次喚醒。
自小豆子和小石頭合唱第一出《霸王別姬》起,本片正式的切入了主題,京劇《霸王別姬》唱的是楚霸王的俠骨柔情,唱的是虞姬的從一而終、不離不棄。而正是這一唱,招來了張公公招來了袁世卿,也招來了程蝶衣的痛苦一生。
小豆子被招至張公公那裡時,響起了樂隊奏的喜慶音樂,與小豆子所受的侮辱形成強烈對比,影片中多次出現這種現象;在蝶衣為日本人唱過戲後,圍牆之內,依舊是歡歌艷舞,而圍牆外,段小樓看不起程蝶衣的獻唱;在解放之後,全城響徹《歌唱祖國》的大合唱,而蝶衣卻在一點點的失去所擁有的東西;包括在後來小四取代程蝶衣時,台上唱的隨時《霸王別姬》,可是因為台下的叫好聲兒,依舊對比了蝶衣當時的悲痛;就算是蝶衣再去張公府時是喜氣的,可隨著那聲「冰糖葫蘆」勾起蝶衣對小賴子的回憶,依舊伴有那麼一絲憂傷,這種不對稱的藝術表現手法,恰恰呈現了主人翁對世事不公的無奈、憤怒與妥協。
小豆子從雪天抱回嬰兒小四時,響起的音樂伴著撞鍾聲,帶著濃重的時代感,那是清末民初獨有的悲涼曲調,有著清宮大院的蒼涼,又有著一絲動亂時期的『靡靡之音』,此曲調彰顯了蝶衣心中初明事理的震驚,悲愴。
到了電影後期,讓人不能忽略的還有那滿載著時代感的革命歌曲,這首《歌唱祖國》的出現似乎就是為了諷刺戲中人物,當小四與蝶衣吵架離家時,邊跑邊唱的這一首;菊仙被段小樓背叛後,穿著紅袍上吊時,收錄機里播的依舊是這《歌唱祖國》;到了最後,蝶衣自殺時,堂上響起的,不是別的正是那首《歌唱祖國》。
⑽ 求《霸王別姬》歌曲評析。
大部分還是容易感理解的,挑幾句說一下我的個人理解。
我的淚向天沖-
英雄末路的最後一擊,一定是雙手持劍向下劈斬,畫面定格在這一瞬間。高速的向下劈斬,淚水相對而言就是向上飛的。英雄末路,心中唯有不舍的愛情。
歸去斜陽正濃-
歸去-代表英雄的死亡。斜陽正濃-夕陽是紅色的,濃濃的紅色,分不清是夕陽還是血,一副慘烈的戰場畫面躍然浮現於眼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濃濃的夕陽,表示英雄的逝去,是一件讓人非常惋惜的事。
多少年恩愛匆匆葬送-
四面楚歌聲,項羽想到的不是失去的江山和軍隊,而是愛情。匆匆,表示對的愛情的不舍。葬送-是一種自責,體現了項羽的擔當。是自己「無能」,沒能保護好自己的愛人。讓愛葬送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