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視劇紅高粱結尾歌曲賞析
韓紅- 紅高粱 電視劇《紅高粱》片尾曲 頻道:音樂 發布時間:2014-10-31 來源:第一視頻 標簽: 摘要:韓紅
B.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C. 電影音樂欣賞《紅高梁》的音樂怎麼樣
聽音樂時,大腦不會是空白的,必有種種多變的活動形象會泛映在腦海里。有時還會隨著音樂,使人宛臨其境,隨音樂的音響,在內心裡有種種喜怒哀樂的感情細流泛上心來。這種藝術的感情語言是非常微妙,它不可能只用文字及語言所能形容的。
D. 紅高粱看完影片你明白了什麼
《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情節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電影語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緊湊、張馳有度的節奏,畫面、色彩、光線及其所構成的視覺形象,生動,濃烈。
到八十年代末期以後,中國電影市場的急劇變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難以為繼。中國的中、青年導演在藝術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導演拍出了探索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影片。其中,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是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二、視聽語言讀解。
東方文化的沉鬱和抑制,對華人的消極影響很大。近百年的屈辱和創痛,使得官方與民間都傾向於過度防衛,容易抗拒一切外來的價值觀念。抵抗,對抗,是對外關系思維的主導思想。閉關鎖國、閉關自守,只是一種無計可施情況下的消極選擇。《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呼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用電影的方式對傳統觀念和陳規力量,發起有力的猛攻和挑戰。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體,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海內外各種獎項紛至沓來,中國影片揚名國際、走向世界。由於對視聽語言的天賦敏感和理解,張藝謀身兼攝影師、演員、導演而全優,創造了一個罕見的奇跡。
1。重要段落分析:
⑴顛轎:
一群年輕健壯、肌肉堅實的男人,誇張的動作造型,與廣闊無跡的極為單純的橙黃色土地、煙塵,熱烈飽滿的紅色蓋頭、轎子,桀驁不馴、驚天動地的喊唱,完美交融,形成激動人心的視聽效果。黃色的土地和背景,十分鮮艷,輕快而舒適。黃色的主要特徵是明亮,具有反射性,產生光輝以及表現出非其本質的快活、明朗。
《顛轎歌》、《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一聲聲都彷彿是從生命里噴涌而出,西北人情、西北風貌、西北氣派、西北的粗獷與強悍,在電影的時空中淋漓盡致地洋溢出來。自由狂放,無拘無束,神聖與游戲、生命與娛樂、年輕與豪邁完美結合在一起,人按照天性熱火朝天、滋味十足地活動著,從內容到形式都浸透著自由的詩意和贊美。電影語言和對生活的捕捉、剪裁,新穎迷人。
顛轎、祭酒神,是山東早年的習俗。具體怎麼樣,原著作者沒有見過,上歲數的人聽說過。莫言在小說里卻可以發揮想像力,用文字構成一個奇妙的民俗世界,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張藝謀在電影中,用視聽語言創造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銀幕世界,傾倒了國際影迷並獲得熱烈贊美。
⑵野合:
爺爺踏倒的高粱,形成一片圓形的祭壇。兩性結合,被賦予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意味,生命的過程與目的高度統一。火紅的高粱,被陽光塗成金色狂舞,拔地而起的嗩吶聲驚天動地,猶如助威,彷彿禮贊。歌頌生命的自由舒展、嚮往活著的偉大輝煌。
「做學問的目的,最終還得落實到做人上,還是要使人越活越精神。……你的生命狀態首先得熱起來,活起來,旺盛起來,敢恨敢愛,敢生敢死,生下來的子孫後代也是九斤半的胖小子,不能一肚子文化, 自己卻活得越來越疲軟。」「中國人有一個大毛病,天天討論人為什麼活著,卻恰恰不關注人應該怎樣活著。」①
《紅高粱》用一個極端的場景,表達了一個樸素的思想——人活著首先是人,是首先屬於自己的生物。人的主體性的覺醒,對於一個社會的民主和進步是至關重要的。個體、自我的消滅,意味著對於我而言一切的不存在和無意義。人有作為人的正常慾望和需求,滿足的過程猶如人生百態的萬花筒,凝聚著人性的多姿多彩。當不合理的東西大行其道時,合理的東西常常被懷疑甚至貶斥。為金錢權勢而出賣肉體和靈魂,是不正常的,而在一些地方又是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拋開現實的物質條件和勢利追求,會被人嘲笑、奚落、質疑。觀念與思維的端正,使人活出人的熱烈與力量。
⑶抗日:
生命的延續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對抗、妥協、統一的過程。
年輕美麗、站在人生起點的九兒,必須聽命於父親的安排嫁給麻瘋病老者李大頭,因為李大頭經濟富裕。九兒的青春活力與父親的不人道處置,老百姓的按部就班與土匪的肆意攻擊,中國人的起居家園與日本侵略軍的暴力踐踏……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求生存過程中經歷的慘痛遭遇。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無可比擬的代價,抗日戰爭,是中國電影、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書寫不盡的歷史。抗日戰爭題材占《紅高粱》後三本的容量,書寫生命遇到虐待、摧殘時悲壯暴烈的一面。
《紅高粱》寫抗日,不是為寫而寫,也不簡單局限於抗日本身。錢勢擁有者麻瘋病老漢李大頭與武力擁有者日本侵略軍都是一個象徵,是健康發展、自由幸福的對立面,是活潑生命煥發青春活力的敵對因素。是困境的象徵,是發展與障礙對抗的象徵。這是導演不同於常規處理同類題材的特別之處,也是他獨具匠心、非同尋常之處。
① 張藝謀 《〈紅高粱〉導演闡述》
既要讓人覺得像,又要有所突破。電影語言的運用,無論視覺還是聽覺方面,在傳奇性與真實感之間找平衡支點,不拘泥於一種方法。聲畫的真實還原,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視聽感受上形成相當可觀的沖擊力,令觀眾動心、動情、動腦筋。沖擊觀眾、調動觀眾、引導觀眾、尊重觀眾,是導演在電影語言實踐中明顯體現出來的主導思想,票房與海內外激起的盛贊和議論紛紛,拉近了電影和觀眾的距離,使得影片的商業價值、文化傳播、社會效益的實現有了根本保障。
⑴影像造型:強烈、鮮明、標新立異。
畫面是思維方式的物化形態。張藝謀說:「我之所以把《紅高粱》拍得轟轟烈烈,張張揚揚,就是要展示一種痛快淋漓的人生態度,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這樣一個拙直淺顯的道理。只有這樣,民性才會激揚發展,國力才會強盛不衰。」①《紅高粱》畫面、聲音造成獨特感覺。人物充滿生命活力,動作強烈,勇敢張揚。莫言小說寫人的風流,張藝謀電影寫人的熱愛。人物跟結構結合,兩個主人公乾柴烈火,反傳統個性非常。豪爽開朗,曠達豁然,生生死死中進發出渾身的熱氣活力,隨心所欲里透出做人的自在快樂。「我只想用電影去影響人,人不會停留在一個層面,電影亦如是,希望有五花八門的電影,帶動各種思考。」(張藝謀語)
成熟的高粱二三米高,雄渾一片,借著風勢,海浪般涌動鼓盪。銀幕上奔涌著飛揚流動的活力。 《紅高粱》影像造型強烈、鮮明、標新立異,深刻的道理、簡練地表述,以輕松自然的形態表達思想,追求電影化、藝術化的敘述方式,景別不大地貼近拍高粱在風中狂舞,盡量把陽光帶進畫面,燦爛的陽光在一棵棵高粱之間跳躍閃爍,把墨綠色的高粱染成一片金黃。高粱在各種光線、角度變化之中的神采飛揚,逆光中半透明的晶瑩的高粱在風中新鮮而舒展,傳達出導演著意突出的活力與神韻,把高粱拍成人化的自然。《紅高粱》凝煉寫意的鏡頭語言,是中國古典美學精神對代電影深刻影響的傑出範例。
「我最喜歡凝煉的藝術、表現的藝術。」「我是西安人,特喜歡長安畫派。趙望雲、石魯畫黃土高原,大塊厚實,枯筆特多。他們以墨當色,大筆勾勒,將陝北千溝萬壑的歷史感、沉重感和乾燥感表現得非常充分,絕不像潮乎乎的江南小景。我去看茂陵、霍去病墓石刻,一塊飛來石,就告訴你是虎、是馬,神似!秦磚漢瓦塊兒有多大,秦腔黑頭稱得上蒼勁粗獷,連山西的小吃都比別的地方氣派!所有這些,都對我的審美情趣有挺大影響。」①
演員是眾矢之的,銀幕上最引人入勝的觀賞對象。外形是內在的物質顯現,農民與都市人的差異絕不止於服飾。拍攝之先,就考慮到總體的風格和感覺,為了像,為了洗盡都市人的肥碩和脂粉氣,先讓大家曬黑、瘦一些,增添風霜感。結果,《紅高粱》人物造型沖擊力很強,畫面營造強烈,給海內外觀眾留下了廣泛深刻的印象。
趙季平說:「張藝謀在藝術上的感覺,你看著不起眼,但到銀幕上力拔干斤,在造型方面他是一個大師。他的每部片子都不一樣,但他能把一個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了,簡單到抓住一個最關鍵的東西,用最簡潔的語言說明一個深奧的問題,這是他最大的優勢,最大的特點,也是他的天才所在。」
色彩表意:紅色是主調。
熾烈有力的紅色是全片畫面色彩的主調。顧長衛是第一流的攝影師,充分發揮色感,注意運用色彩特有的視覺本能力量。主角穿紅色衣服,最後畫面全是紅色。不僅高粱全部紅起來,天地也紅起來,如血似火的大紅。紅色代表革命,象徵熱烈。熱烈的生活態度、舒展的生命活力。面對邪惡勢力的踐踏蹂躪,生命個體和群體以最原始、最本質的方式反抗,即使力量對比懸殊得匪夷所思。《紅高粱》通過色彩的特別應用,頌揚生命。強化性運用色彩的內在聯系與張力,給予觀眾集中深切的視覺印象。
紅色出現在一號位:冒險、強烈的體驗,追求過度的性行為解決失望感、孤獨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求得豐富的經驗,追求充實的生活。紅色表示生命力、神經、分泌腺的活動,意味著有形的慾望。達到目標、獲得成功的沖動,希望人生多姿多彩,能從各個方面獲得豐富多彩的經驗。紅色具有刺激性、好勝性,從性的能力到改造自然的能力。積極的行動,體育競賽、戰斗、競爭、色情、進取心、生產性等行為沖動。象徵征服之血、點燃靈魂之火,多血質性格和男性氣概。感覺上表示食慾,感情上表示希望,肉體上表示隨意肌或交感神經再生器官。時間上,紅色表示現在。
紅花綠葉的自然風光,表明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非單一元素、色彩可以包羅萬象的。《紅高粱》以紅色為主調,但又有對其他色彩的有機調度,形成一個豐富的色彩表意系統。顛轎段落廣闊的暖黃色區域,黃色的土地、黃色的煙塵、黃色的皮膚,各種造型實體、空間段落自然隨意表現各種調子。黃色是典型的人間色彩,含有離心的充滿野性狂躁的刺激強度的原始張力,色彩豐滿渾厚堅實有力。局部段落以黃色為主體,紅色蓋頭、轎子、紅色的新娘成為美的中心。貧困的土地、落後的人民中,孕育著巨大的生命熱情、渴望和活力。除非受到阻礙,否則黃色是無限擴大的,表示緩和性,在心理學上意味著脫離重荷、困境、難題、苦惱、拘束的束縛。黃色象徵溫暖的陽光,這光芒使人快活幸福。在感覺上,具有舒適的刺激性,在感情方面,充滿希望和喜悅。肉體上,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作用。
顛轎段落,一號位選黃色,是渴望得到解脫,希望獲得更多的幸福,同時意味著尋求解脫時會遭到糾葛。為了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必須有平穩和連帶感。黃色表示朝著未來的方向邁進。明顯強調黃色,存有擺脫現狀困難的願望,黃色表示希望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敬,珍惜時光,追求自己的理想,想向外發展不安定。黃色表示變化性導演的生死觀念,在影片中以色彩的方式呈現出來。野合段落的驚心動魄、壯懷激烈,影片結尾的血灑高粱地、義薄雲天。生生死死都是紅火神聖的,場面拍攝富於儀式感。烈日夕陽中的高粱地,色彩燦爛熱烈。影片結尾, 日蝕,我爺爺和父親、整個空間沐浴在鮮血與太陽的色彩里,出現凝固趨於永恆的沉寂,視覺造型輝煌壯麗、無限華美。
3.觀賞價值追求:戲劇空間的發展,與視聽效應的不斷變化。
電影在誕生之初,就以它娛樂性的一面,征服了求新好奇的人類。路易·盧米埃爾攝影技術還原現實的精緻逼真,喬治·梅里愛的戲劇元素注入影像賦予電影更強的表現力,格里菲斯、愛森斯坦、斯皮爾伯格、張藝謀,世代中外的導演和技術大師們,為了把影片拍得更好看,費盡心機。電影首先是給人看的,觀賞價值追求是第一位的。再好的創意,沒有人欣賞、領略,等於零。新時期以來,中國導演和電影人越來越重視這一點。
中國電影近百年的歷史上,對觀賞價值的重視,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寶貴過程。但是,解放以後左的路線干擾,觀賞價值的追求受到沖擊和限制,發展相對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新時期,百廢待興,觀賞性的重視與研究,佔了越來越大的比重,好看作為基本條件不再被懷疑。
《紅高粱》色塊旋轉跳躍,音樂富有鼓動性,對觀眾造成放射性沖擊,甚至遠離戲劇情節的窯址,直接進入一種特定的造型空間進行純粹的情緒體驗。多年支撐電影的劇情不再重要,戲劇的拐棍不知不覺被放在一邊,故事只是你進入電影的路徑.進入之後是一個故事、情節無法框范的欣賞空間,特有的視聽效果本身魅力無窮。極端放任、沒有控制的造型樣式與視聽效果,實現了對自由的自然生命形式的渴望、對無限壓抑的徹底解決。在張藝謀以後的電影創作中,始終不渝地保持著對好看的執著追求。由於他自身素質和藝術修養的卓越,使他的電影在好看的背後蘊涵著耐人尋味的意義,成為世界影壇一道不可忽視的亮麗的風景。
觀賞性、奇觀性對於電影的特殊意義,不容置疑。現在高科技技術手段的應用,賦予電影常青的藝術生命,滿足人們在家裡通過電視等媒體得不到的視聽魅力,使得電影院在觀眾數量的沉浮中不斷發展、完善。張藝謀的作品告訴我們:電影的好看、觀賞價值,並不僅僅是視聽技術的奇跡,更是人類思維、視野的奇跡。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來,對電影觀賞價值的追求創造了大量的藝術精品,為人類社會留下了瑰麗燦爛的文化遺產。
內容選自純白色流浪新浪微博
滿意請採納
E. 以電影《紅高粱》為例,分析該影片的主題,音樂,色彩,景別,運動鏡頭的內涵及意蘊
賞析《紅高粱》
選自《影響中國學生的80部書》
<紅高粱>顯然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侯選名單上,不單是僅有的中文創作名目,更是80年代以降二十年中唯一入榜書.在<紅高粱>中設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過去式」寫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現在式」寫爺爺背著父親正在進行著的一場伏擊戰.這兩條線時隔幾十年,交叉進行,且均屬於過去,與現在無關.但令人無不驚詫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經歷過的抗日戰爭寫的那樣波瀾壯闊,有聲有色;他何以具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想像力;他的文字何能如此無拘無束舒捲自如;他怎麼就能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寫的飽滿暢酣淋漓盡致震撼人心.顯然,莫言在小說中的歷史描述別具一格.
莫言曾被歸為」尋根」一派,那麼莫言在自己的故鄉山東高密尋到了自己的根.對於莫言來說,高密是一個悖論,簡單說來它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又最醜陋,最超脫又最世俗,最聖潔又最齷齪,最英雄好漢又最王八蛋,最能喝酒又最能愛的地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莫言豎立起了一個復雜的形象-----爺爺(我們甚至可以忘掉他的名字),他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殺人犯通姦犯,一個土匪,而他又是個抗日英雄.如此這樣一個形象,完全不同於文革文學當中平板的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醜善惡於一身,為當代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作品中的奶奶也是極端反傳統的.作為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女性,奶奶反叛了傳統的價值道德觀念.當她被父母為換取一頭騾子而許配給麻風病人單扁郎時,她勇敢的選擇了與爺爺通姦,以此來進行反抗.而奶奶臨死的獨白正是對她一生最好的概括:
「天,你認為我有罪嗎?你認為我跟一個麻風病人同枕交頸,生出一窩癩皮爛肉的魔鬼,使這個美麗的世界污穢不堪是對還是錯.什麼叫貞潔?什麼叫正道?什麼叫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乾的都幹了,我什麼都不怕.」
可見,莫言的歷史小說推翻了傳統抗戰小說創作中的二元對立模式,重構了歷史,模糊了過去和歷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與惡,好與壞的界限.正因為如此,他的筆下才有如此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
不僅如此,<紅高粱>里還在濃濃的鄉愁里洋溢著對父輩們的深深的崇拜: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拙,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
在莫言的心裡,爺爺(父輩)充滿了讓人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個橋夫,但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姦情」去殺人;他本是個農民,卻為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卻也感愛感恨,深明大義,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連當時年僅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郎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盪」的紅高粱,就是莫言要尋找的故鄉,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F. 紅高粱電影影評分析
電影《紅高粱》講述了在原始力十足的東北高密鄉,「我爺爺」解救了受困於包辦婚姻的「我奶奶」,誤制出令酒坊致富的十八里紅,最後在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中目睹「夕陽紅」的故事。
這是由莫言的《紅高粱》和《高粱酒》改編而來,當時莫言還不是什麼諾貝得主,不過只是想用自己的文字來描述這個活色生香,翻滾著血與肉,燃燒著靈與性的高密東北鄉罷了,30年前,各個導演作家演員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卻能由此走向世界,可見,不僅是眾人成就了它,《紅高粱》也成就了眾人。
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眾多的「紅」:高粱的紅,夕陽的紅,鮮血的紅,酒色的紅以及服裝的紅,紅這個色彩貫穿了全片,或作為性慾的象徵,或寓意著勞動人民的血性,或代表了中國百姓的民族存亡掙扎,而用色彩講故事,表現人物與情感一直都是國師擅長的手段,還有最後日食時那徹底變成紅色的世界。
中國人似乎對紅色更加的崇拜,因為那是血液的顏色,是流淌在數十億人口身體中共同的血脈。這份鮮艷的色彩的出現,更能表達出陝北人的熱情與豪爽,呈現了中國農民向上的精神狀態。

張藝謀在運用色彩上的技巧和靈感尤其值得研讀。長久以來國師的作品往往都帶有強烈的中國鄉土氣息,逼真的細節隱藏著動人的浪漫,用人類相通的感情不分種族國界地打動著每一個人。
片中的人物是豐滿生動的,「我爺爺」性格中有北方人所特有的大氣豪爽,怕老婆受欺負,一人冒死單挑禿三炮,喝了酒當眾指著「我奶奶」宣示主權。
「我奶奶」溫柔賢惠,勤勞肯吃苦,一手把酒坊打理起來,但同時她又是堅強剛毅的,在花轎中受折磨卻一句話也不說,與父親爭論無用後獨自拍馬疾行,羅漢大叔被日本鬼子殺害之後,她果斷決定要為羅漢大叔報仇,眼中看不到一絲恐懼。她具有中國傳統女性與新型女性的典型氣質,是一位理想化的農村婦女。
《紅高粱》中對性,酒,死亡都表達了近乎原始的崇拜,愛情為主題卻沒有出現一句情話更是展示了中國人內斂的愛情觀,個人對國家生死存亡的責任感更是為全片主題做了升華,紅高粱在那時儼然成為中華名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圖騰。
G. 酒神曲的歌曲賞析
音樂是構成電影聲音的組成部分,出色的電影音樂能完整地呈現出影片的氣質,深化影片的主題,強化觀眾的心理活動。《紅高粱》這部電影的音樂相當出彩。《酒神曲》語言通俗易懂,透著強烈、鮮明的自我表現肯定和贊美。
歌曲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是在九兒第一次看到釀酒時,伙計們在釀酒出來後唱起了《酒神曲》。「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剎口,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曲調高昂,充滿激情,有一種張揚,顯現了高粱酒的醇烈,伙計們也唱出了喜悅的心情。通過歌詞我們也可以看出山東人民的朴實與善良。
而當第二次唱起這支曲時,是在日本人來後,羅漢被殺,大家祭羅漢大哥的時候,余占鰲和豆兒、伙計們跪下後,開始嘶喊《酒神歌》,「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喝了咱的酒啊,滋陰壯陽嘴不臭」等,此時的歌曲就變得凄哀悲涼,又透出一種反抗、執著,表明男人們將要為他報仇而放手一搏,歌聲縈繞在夜色的上空,久久回盪著。這些簡潔有力、淳樸的歌詞首先是對故事情節的一種重復,與之前發生的事存在某種程度的耦合關系;其次是慢慢點燃了劇中人物的激情,壯了膽。 趙季平說:「電影音樂是變幻莫測的調色板,在作曲家的筆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心靈感應,去繪制色彩斑斕的音畫。《紅高粱》要的是一個火紅,紅的天,紅的地,火紅的高粱,火紅的人生。這就是影片的色調。《紅高粱》音樂追求國粹化、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村音樂。音樂完全融進影片,成為影片劇作的一部分。樂器選擇上,立足於民族樂器的發掘,使用樂器精煉。整部影片就用了兩件樂器:嗩吶和中國大鼓。鼓敲得像心跳,嗩吶吹得像痛快的吶喊。如果把幾首盪氣回腸的歌、嗩吶去掉,《紅高粱》就不成其為今天的《紅高粱》。音樂賦予影片精神和靈魂。

H. 《紅高粱》中《九兒》歌曲有何深層含義
說起紅高粱,耳邊就不禁環繞著九兒這首歌曲來。歌曲令人魂牽夢繞的旋律,聽起來是那麼地動聽。但同時也讓人感到悲涼。這部劇本就屬於悲劇系列,一首九兒更是成功地渲染出了他悲劇的主題。讓人聽到就情不自禁地落下悲傷的眼淚來。

最終九兒用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親人送往了幸福之路。同時也是為了家鄉能早日恢復和平,讓自己的家人平安。回望歷史,我國有多少像九兒一樣的人,為了家鄉的親人,都不幸地被日本人殘害。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曾經的恥辱,將我大中華發展壯大,永遠都不會再有侵略者。
I. 求《紅高粱》影評 評視聽語言
《紅高粱》——高粱地里抹不去的紅
對於80後的我而言,這是太老的電影。之所以找到這部電影來看,是緣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不經意間看到陸川的采訪,當記者問到他是如何走上電影道路的時候,他提到了《紅高粱》,提到了姜文和鞏俐,是這部電影讓他愛上了電影,並決定投身於電影事業。
對陸川的電影很是熱愛,就《可可西里》一部,就足以讓我迷戀他一生。他的電影很特別,彷彿游離於主流電影之外。所以對於他所提到的一切,我都格外的關心。因此,我找來了《紅高粱》,但卻沒有刻意地調整心態去看,在電腦前吃著買來的飯,為了不顯得單調,便放了一部電影來助興。
電影是通過第三人之口講述的故事,畫面淡入的是鞏俐年輕的臉。那個年代的一樁再簡單不過的婚禮,然後途中遇到劫匪。姜文和鞏俐見上了,然後並無曲折的生活在了一起。電影中的國人都是那麼的淳樸,即使劫匪或者土匪三炮都並沒有顯出真正的邪惡。一切都那麼平淡,沒有刻意描寫誰的英勇,也沒有刻意描寫誰的邪惡。
即使是嫁給一個身患麻風病的老頭,或者身陷土匪的魔爪,打死一個劫匪,殺死一個老頭。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那個年代的人對於苦難有一種無法理解的堅韌,也是對生活乃至生命的一種歷史性的漠視。
似乎那個時候的中國就是那樣的善良淳樸,一個個都老實本分。無論轎夫,釀酒師,土匪……都是那麼平平淡淡的安於自己的本分。談不上轟轟烈烈的愛情,也談不上誰比誰厲害聰明高尚。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不像是電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簡單生活。就這樣一個安靜祥和的高粱地,被日本的車輪踐踏了。
J. 論《紅高粱》的藝術特色
《紅高粱》的整個符號系統就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的審美范疇,其中的人物語言是粗話、臟話、野話、葷話、罵人話、調情話等粗俗污穢的鄉村用語,是典型的高密農民在說話。

小說的主題被詮釋為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
其意圖是藉助高密東北鄉民間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來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喚強有力的生命形態,呼籲中華民族要自尊自強,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質。
(10)紅高粱電影影視音樂賞析擴展閱讀:
《紅高粱》電影於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電視劇女主角周迅獲第21屆上海電視節頒發的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
1987年11月,香港出版《八十年代中國大陸小說選》,香港作家西西負責編選的第一輯就推出了莫言的《紅高粱》。1993年,維京出版社出版了由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翻譯的《紅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