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洗印的印片與配光
印片工藝由印片和配光兩個步驟組成。畫底上的影像要通過印片機的光源投射系統和光色與光通量調節控制系統,透射到承印膠片上轉印成正像(潛影),這個過程叫做印片;為達到印製影像所要求的色彩、密度效果,須根據畫底密度、印製用膠片性能以及印片機性能等一系列有關參數來預先給定曝光條件,這一工作稱為配光。 彩色片配光調色的基本原則是:印出的正片偏什麼顏色,在印片光源上就要增加與偏色相同的色光來校正。例如印出的畫面偏紅,說明畫面中青染料不足或黃色和品紅色染料過多,可根據畫面的深淺,增加印片光的紅光成分以促成青染料的增長,或者降低藍、綠光的成分,使黃色和品紅色的染料相應降低(見多層內偶彩色片)。
配光方法有經驗鑒別與試片結合法和電子分析儀配光法兩種。黑白片的色調單一,只需調節影像的深淺,採用經驗鑒別配合以少量的試片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彩色片,由於底片上負像的色彩是與被攝景物色彩相對應的補色,並受所含色罩對色彩辨別的干擾,單憑經驗配光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宜採用電子分析儀和試片校色法配光。
以試片為主的彩色配光法,需先從各個鏡頭剪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多餘畫格(一般為12格)作為試樣,把這些畫格按序組接成能代表正式底片的「小底片」。將小底片在印片機上印出正像試片小拷貝,然後根據小拷貝上各個鏡頭影像的深淺和色彩,逐一地調整印片條件,然後再進行試印。照此循環操作,直至得到滿意的效果後,才動用正式底片試印校正拷貝。這種配光方法的優點是不需另行投資增加配光設備,又可保護正式底片少受磨損。缺點是費時較多、工效不高。 現代彩色印片配光,多採用電子彩色分析儀,亦稱彩色配光機。它是一種能將輸入的畫底負像,通過電子極性反轉輸出,在屏幕上顯示出正像的色彩與影調的模擬試驗儀器。配光時只需在底片影像輸入後,操作分析器的調色控制鈕,即可校正顯示器上影像密度和色彩平衡,並由曝光控制盤的讀數直接得出印片時所需的光號值(見電子配光機)。利用電子彩色分析儀配光,可以省時,省試片消耗,並可隨著印片條件的調整與改變及時看到畫面色彩的細微變化,更利於選取獲得最佳色彩再現的相應光號條件。
Ⅱ 攝影,什麼是定格電影拍攝法
電影中的定格鏡頭是在後期製作時加工的,電影攝影機和電視攝象機在拍攝現場都不能拍攝定格鏡頭。電影中的定格具體製作方法有兩種,一、傳統的方法:1、把需要定格的鏡頭的底片作一翻
。2、用翻底片在光學技巧印片機上作定格,既翻
定格,翻底片拍攝,之後翻底片印成工作樣片。2、非線編輯法:把影片轉成電腦文件,用專業編輯軟體和特技軟體,進行特技製作,最後在轉成光學圖象。
Ⅲ 什麼是8.75毫米電影
1971年開始生產,1983年停產。
1958年,山東電影機器修配廠擴建為山東電影機械廠,先後試製成功16毫米移動式電影放映機、泰山牌35毫米移動式和固定式電影放映機、泰山牌35毫米印片機、16毫米手提式電影攝影機和四沖程3.5馬力汽油發電機。70年代初期,自行設計試製成功風雷牌8.75毫米電影放映機,填補了國內電影機械一項空白,1983年因產品滯銷停產。1971~1983年共生產8.75毫米電影放映機7900台,產品行銷全國,少量出口。
Ⅳ 香港老電影用什麼攝影機拍的畫面比現在4k還高清呢
因為老電影用的是傳統膠片攝影機,膠片機最大的特點便是「高清」,能最大程度還原物體、場景的真實性,膠片機會具備更好的寬容度,並且還有著獨特的色彩和顆粒感,雖說現在有不少濾鏡,或通過後期能夠打造出膠片感,但真實使用膠片相機所拍出來的照片,還是非常與眾不同、無可替代的。所以有時候感覺修復完美而老電影畫面質感甚至超過現在的4k高清了。
但是膠片機拍攝成本太高,膠片又不容易保存,放一次就會磨損一次,所以現在被淘汰。
Ⅳ 電影洗印的翻正片、翻底片製作
一部影片剪輯完成通過藝術和技術審定,並完成了聲畫套底合成後,即可進入從校正拷貝到標准拷貝的製作階段。校正持貝是聲、畫具備的完整拷貝,它是用以通觀整部影片的影調色彩,作進一步校正處理的依據,並通過它檢查聲畫同步、疊印、技巧效果以及其他各項技術指標。校正拷貝經過製作修正和放映審定後,轉入標准拷貝的製作。標准拷貝要符合如下要求:各項技術指標合乎規定;影調銜接;色彩諧調飽和;密度適中;環境氣氛與藝術效果符合創作要求;整部拷貝的畫、聲質量堪作該影片以後印製大量拷貝的標樣。
原底片是電影藝術創作和攝制投資的集中體現與結晶,往往具有長期保存的價值。為了免於損傷,一般不以它印製大量發行拷貝,僅用它製作翻底片,用翻底片印製大量拷貝。翻底片的製作方法有:翻正翻底法、反轉翻底法和分色翻正(黑白)──彩色翻底法(見翻正片翻底片)。最常用的是第一種,第三種只在印製需長期保存的題材的影片時使用。
翻正和翻底的製作須採用成像質量良好的精密印片機,選用感光性能完美的感光材料,嚴格控制加工條件,准確恰當地選定曝光條件,通過感光測定控制畫面密度,以獲得與原底片質量盡量相近的印片效果。
Ⅵ 八一電影機械廠的歷史沿革
該社創建於1932年,曾試制出中國最早的電影放映機──標准牌35毫米固定式放映機。1951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接管該社,租用其全部設備,並於1952年1月2日正式組建新廠,廠名為中央軍委總政文化部電影機器修配廠。1952年 5月首次生產了「八一」型16毫米移動式放映機。
1953年生產出解放牌101型35毫米移動式放映機,所用元件全部國產化。1954年試制出解放牌102型35毫米移動式放映機以及其他 7種配套新產品。1957年,研製成功解放牌 103型35毫米移動式放映機,同年6月,廠名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機械廠。1958年研製的腳踏接片機、16毫米印片機、ST-A型動畫字幕攝影台等製片設備,填補了中國電影製片設備生產的空白。1961年,該廠生產的井岡山牌 103型35毫米流動式放映機被國家正式列為出口產品,隨後又相繼生產了一系列電影護片、製片輔助設備。1966年以後,該廠除向全國用戶提供26種新的製片和測試設備外,還研製生產了35毫米雙片道放映機。1977年該廠製造了FTM-35毫米天文館專用放映機。1979年生產的井岡山 104-X型35毫米氙燈放映機在中國放映機光源改革上具有更新換代的意義。此後,103-GX型35毫米固定式電影放映機、103A-Y型、103A-X型35毫米移動式放映機等新光源機械相繼問市。1982年2月,廠名正式改為八一電影機械廠。在此期間,又有12種製片新產品投入市場。1983年以後,該廠的YLQ程式控制印片機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獎。30多年來,國內電影製片廠、洗印廠大部分印片設備是由該廠提供的。它的產品遠銷北美、歐洲、非洲和東南亞地區。80年代以來,該廠除了生產電影機械以外,還從事彩色擴印設備、照相機械、醫療器械、印刷機械等方面產品的開發和製造。
Ⅶ 《自拍復印機》電影高清在線觀看,求免費下載完整版
《自拍復印機》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4jf12VHzN8EMDy7S9vqdQ
導演: Wregas Bhanuteja
編劇: Wregas Bhanuteja / Henricus Pria
主演: Shenina Cinnamon / 奇科·庫爾尼亞萬 / Lutesha / 傑羅姆·庫尼亞 / 迪婭·潘德拉 / Giulio Parengkuan / Mian Tiara / 魯思·馬里尼 / 路克曼·沙帝 / Rukman Rosadi / Lanng Simatupang / 雅彥·魯伊安 / Elisabeth Pasaribu / Budi Ros / 東尼·達瑪拉
類型: 懸疑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尼西亞
語言: 印度尼西亞語
上映日期: 2021-10-08(釜山國際電影節) / 2022-01-13(印度尼西亞)
片長: 130分鍾
自拍復印機的劇情簡介· · · · · ·
本片講述了主人公蘇爾因醉酒的一張自拍在網上瘋狂流傳後被取消享有獎學金的資格,她的任課教師也受其牽連,並怒斥蘇爾。但蘇爾對於醉酒的當晚發生的事情毫無記憶。於是,她開始向朋友尋求幫助以究其原委。
Ⅷ 有人可以提供這張圖片無水印高清圖嗎 可以單獨兩張我自己合成好了 或者告訴我這是什麼電影里的
這不是什麼電影劇照吧,就是王祖賢的兩張照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