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給我一篇1500字左右的電影音樂賞析的文章!急急急!!!!
首先我覺得《羅馬假日》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文藝電影.
在影片的後部在例行公事般的記者招待會上,一個聲音遠遠地從人群後傳了過來:「我想請問公主殿下,對於其他友邦國家之間未來關系的展望?」一直心潮起伏不能平靜的安雅公主,眼光輕輕掠過那個一直默默注視著她的、而她昨晚才剛剛愛上的、但早已命中註定今生無緣的男人,一語雙關地緩緩說道:「我對外交展望相當有信心,就如同……我和朋友之間的友誼一樣。」說完,她的眼神又輕輕回落到喬.白萊德那魁偉、她昨晚曾深情依靠的身上,不再多說一句話,而那表情又分明若有所待。這時,此前一直一言不發的喬,這一次終於堅定地迎了上去,微笑著同樣一語雙關地插話道:「我可以代表我的新聞社說一句話,我們相信公主的判斷是不會錯的。」安雅終於聽到了她最希望聽到的回答,她情不自禁地欣慰地笑了,「我很高興地聽見你這么說……」一語未了,四目相對,默默無言,一切盡在不言之中……然而(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這么多的「然而」呢!)正在這時,又一個聲音很不適時地遠遠傳來,打斷了他們默默無語的深情對視:「公主殿下,請問你所訪問過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安雅抬頭緩緩掃視了一下全場,然後再一次深深地注視了喬一眼,「每個城市都令人難忘,要想選擇哪一個城市,實在是太難了……」說著,只見她輕輕地舒了一口氣,但很快語氣堅定地回答道:「羅馬!無疑是羅馬!!」是的,羅馬!無疑是羅馬!!沒有人可以理解此時的羅馬意味著什麼,除了男主人公. 最後一個鏡頭男主人公站在龐大的皇宮里,周圍的人都散場了,公主也已離開,他只是站著安靜地端詳著,終於轉身,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寥落而寂寞的背影,一段愉快的愛情假日就這樣落幕了.
其實他們早就知道這只是一段短暫不會有結果的愛情.在舞會上逃脫後,當喬摟著渾身濕透、瑟瑟發抖的安妮坐在河岸邊時,喬的眼神是那樣真誠而溫柔。四目對視,喬和安妮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熾熱的愛火。喬情不自禁的抱住安妮,那樣深情而堅定地吻了下去。那一刻,我的眼角有些濕潤。我明白,喬的感情終於戰勝了理智,他已經無法控制的愛上了公主,深陷愛情的沼澤無法自拔。影片中兩人相擁熱吻時,我不能看到他們的表情,然而我卻清楚地感受到了他們內心的矛盾。一個是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一個是平凡的記者,他們此生註定無法在一起。然而,此刻他們暫時忘卻了一切煩囂和世俗的紛擾,沉淪在這浪漫而憂傷的夢里不願醒來。當安妮睜開雙眼,喬望著她,眼角湧出的,是一股莫名而惶惑的憂傷。兩人明白,這段愛情,是沒有告別的結局。
《羅馬假日》除了是一部愛情文藝經典電影外,它更象是一部羅馬觀光導覽電影,並因為這部電影的上映和成功,讓我們很好的感受了一回羅馬的觀光景點。片中公主因逃出皇室誤打誤撞遇到葛雷哥萊畢克演的美國記者,兩人游歷羅馬的過程,也是他們開始戀愛的過程。兩人在「真理之口」的俏皮對話,公主把手伸進真理之口被記者喬嚇到的經典畫面令我記憶猶深,記者喬伸手進真理之口突然大叫一聲假裝被真理之口咬住了,嚇了公主一跳趕快幫喬去拉手出來,原來這只是喬開的一個玩笑,這時他們就像是一對戀人讓人感覺到情人間的浪漫.在「許願池」許願的經過,騎著偉士牌饒過羅馬的大街小巷......
公主買花,還像平時接受獻花時禮節性地表示謝謝,並不知道要付錢;最後因為沒錢老闆還送了她一枝花,這一段讓人看了又覺得有點搞笑。公主去理發,理發師側頭問「剪了?」、「都剪了?」,他精心設計並打造公主的發型,完全像一個藝術家,相約晚上去船上跳舞;這些情節都很生動,也提示出了羅馬人的生活的一個方面。
而公主剪完頭發,在西班牙廣場的階梯上吃著冰淇淋的一幕,也深深牽引著我的心。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但這些事發生在一個的高高在上、尊貴典雅公主身上卻又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也讓我們了解到一個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對做一些平常的小事的嚮往。
更深一層:最後的最後,公主還是回到了她的宮殿,即使那是她的囚籠她也無法放棄;而記者喬,也轉過身,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公主的生命,回歸自己的生活。
無論未來會如何,各人的生活還是得按照既定的軌道過下去……
不記得誰曾說過:剎那就是永恆。想來,這便已經足夠了。
電影和小說里都充斥了太多的巧合和矛盾,二個人的故事或許就把一百個人的分量給用掉了……或許,公主安最初遇到的不是記者喬,而是諸如理發師某某、司機某某某……他們也會相愛吧,如果那些被遇到的人也如同喬一樣(善良?正直?)的話?然而,即使是電影,劇中人的「人生」也是不可逆轉的,從他們邂逅的那一刻、從喬決定把安帶上車、撿回家的時候……就決定了他們的故事已經拉開帷幕了。
但無論怎麼說,在我看來,這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的。擁有過童話般的美好,最終也回歸到現實。即使虛構的色彩很強烈、發生的幾率很渺茫……但比起其他那些天馬行空不知所謂只會灑狗血的東西,實在還是好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② 十大經典電影插曲
·《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將永遠愛你》,電影《保鏢》插曲,演唱惠特妮·休斯敦。
·《Scarborough Fair》,《斯卡布羅市集》,電影《畢業生》主題曲,原唱保羅·西蒙。
·《Unchained Melody 》,《奔放的旋律》,電影《人鬼情未了》主題曲,原唱正直兄弟組合,即比爾·梅德利和博比·海特菲爾德。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電影《北非諜影》主體曲,原唱貝蒂·希金斯。
·《The Sound of Silence》,中文《寂靜之聲》,原唱保羅·西蒙和加芬克爾,由於原唱年代過於久遠,歌聲效果不完美,所以後來多米妮加曾翻唱過,因此你聽過某些版本是女聲。
·《My Heart will go on》 中文《我心永恆》,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席琳·迪翁演唱。
·《Rhythm Of The Rain》,中文《雨中節奏》,原唱約翰·甘默。
我就了解這些,不足十個,還請見諒!!
③ 電影插曲賞析
說起《Brave Heart》的原聲音樂,就不得不說說曲作者James Horner這位大名鼎鼎的好萊塢電影配樂家。國人熟悉Horner可能是從《Titanic》開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揚的蘇格蘭風笛不知迷倒過多少人。其實在這之前,Horner就為多部優秀電影寫了出色的配樂,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值得一提的是,當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的提名,雖然顯示了Horner非凡的實力,但是造成了評委會選票的分流,留下了遺憾。
影片《Brave Heart》描述了蘇格蘭的民族英雄Wallace反抗英格蘭的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全篇氣勢恢宏,情感真摯纏綿,跌宕起伏。作為這樣一部影片的配樂師,Horner正確的選擇了蘇格蘭的民族樂器——風笛加世界頂級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的配器組合。
影片開頭,Main Title中悠揚的風笛聲將觀眾帶入了蘇格蘭高高的山嶺之上,在青山綠水的環繞中,生活著朴實的蘇格蘭人民。然而憂郁的小提琴在沒有低音襯托的空靈中,奏出了他們受到統治者壓迫的不幸。四支圓號不祥的和聲,暗示了統治力量的邪惡與黑暗。經過弦樂的過渡,獨奏圓號忽然吹出帶有升騰力量的旋律,這似乎是一種期盼,期盼英雄的誕生,來拯救他的民族;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對答,為這位英雄鋪設了艱難的道路。整首Main Title無疑是影片的序曲,Wallace一生的奮斗歷程其實已經預告在了這首短小的曲子中了。即使把此曲作為純音樂來欣賞,它的藝術價值也會閃現光芒。
Wallace的父親因為抗擊英國的統治而犧牲了。在父親的葬禮上,村裡的小女孩Murron摘了一朵紫薊花送給了小Wallace。這時風笛第一次響起了象徵Wallace和Murron愛情的主題,它是那樣的優美而哀怨。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不會阻擋住人們對愛情的渴望。這個旋律冥冥中蘊涵著對自由的嚮往。
在Wallace Courts Murron的開頭,是一個鄉間的婚禮舞會場面,這是整部影片中最歡快的音樂了。在風笛吹奏的洋溢著民族風情的舞曲中,人們暫時忘卻了苦難,盡情的歡樂。我記得托爾斯泰說過,無論生活的環境多麼艱苦,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歡樂與自由的追求。從這首曲子中,我們可以聽出來,之所以Wallace率領的民族起義會在百姓中造成如此壯大的聲勢,對英統治造成空前的打擊,其原動力是來自於蘇格蘭這個民族的偉大。就在這樣一個舞會上,長大成人的Wallace,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村莊,見到了兒時的好友和已經長成為一個婷婷玉立端莊少女的Murron。這時,兩人的愛情主題又重現了,只是這一次它不再那麼緩慢且傷感,卻顯出些許愉悅的色彩。Wallace取出幼時Murron送的紫薊花,雖然花朵已經干癟,但是色彩依舊明亮。愛情的種子在兩人的心生根發芽生,此時終於長出了美麗的花朵。這時的畫面:幽靜的夜晚,山崗上一對戀人促膝而坐,配上如此優美的風笛,真是讓人為之感動不已。
隨後的Secret Wedding,弦樂與長笛的合奏同風笛交相呼應,似乎代表了兩位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愛情。在這六分多種的時間里,畫面中沒有任何語言,只有音樂在流淌。整個蘇格蘭連綿的群山似乎都沉浸在這纏綿的愛情中了。
然而好景不長,Murron受到統治者的迫害而被殺死了。Attack on Murron中,固定節奏的定音鼓製造出了危急的氣氛。Murron被綁在木桿上,眼裡流露出無助的淚水,哀怨的女聲似乎是她的輓歌。而這一切終被邪惡的獨奏圓號所吞沒——明晃晃的匕首指向Murron的喉頸——不和諧的交響終於將樂曲送至定音鼓那奪人心魄的致命一擊!緊接著的Revenge把Wallace復仇場面刻畫的栩栩如生。定音鼓在晃動音型的襯底下充滿了懸念與緊張,空氣似乎凝結住了。當Wallace從背後抽出木棍的同時,音樂急劇加速,風笛越來越顯出不安與凄涼。這一段音樂充分展現出了情節的張力。在Murron\'s Burial中,風笛又一次重現了愛情主題,而這次它卻是如此的悲涼,讓人不禁要落下眼淚……
接下來,Making Plans第一次展現出英雄的風采。風笛,一下變成了號角,召集人們起來反抗。蘇格蘭的人民覺醒了,在Sons of Scotland中,銅管占據了主角,表現出了人民的英勇氣概。隨著定音鼓堅定有力的鼓點,起義軍在風笛的領導下,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戰斗。這一段戰爭音樂是全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描寫蘇格蘭人的只有一支風笛,看來似乎勢單力薄,但是它卻頑強的抗爭著;樂曲間,弦樂隊時不時闖入進來一條極不和諧的旋律,表現出英軍肆虐的反撲。隨著節奏的不斷加快,幾條主線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這一段音樂,重現了六百多年前發生在蘇格蘭中部城鎮Stirling的著名的戰役,可謂精彩至極。
英王為了爭取集結部隊的時間,假派王妃去和義軍和談。豈料王妃卻被Wallace的勇敢、正氣和魅力所吸引,深愛上了這個「叛賊」的頭目。在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中,作曲家表現了她矛盾的內心和深沉的愛。在義軍獲得了Falkirk的勝利之後,眼看形勢極為有利,Wallace卻受到了貴族的出賣。在Betrayal and Desolation中,大提琴表現出Wallace的悲憤。隨之呼應的獨奏圓號奏出無奈的嘆息;弦樂零星幾點,展現出一派悲涼的景象。最後,風笛又緩緩的登場,伴隨著如同天籟傳來的人聲給失敗的義軍於無盡的撫慰。
Mornar\'s Dream是一首短小的曲子,節奏局促。在這里,作曲家第一次使用了嘹亮的小號,使曲子帶有無限動力。曲中透出Wallace不畏失敗,越挫越奮的堅強毅力。而他已經成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The Legends Spreads中,風笛居然以更快的速度,更激進高昂的旋律,旋風般的把英雄的事跡繼續傳遍蘇格蘭大地。 在Wallace再次受到出賣之後,終於被英王捉住。王妃向冷酷的英王祈求繞過他的性命。這一段音樂表現出她對Wallace的愛、對英王的仇恨、對自己的無助……其中笛子顫抖幽怨的旋律似乎是王妃的哭泣。
終曲Freedom,影片中結構最完整的一首樂曲。首先由獨奏圓號反復吹奏相同的三音級進的旋律,整個樂隊以不斷豐富的配器與推波助瀾的和聲來襯托這個表現蘇格蘭寬廣、雄偉的景色的主題;隨後風笛以高亢的基調拉出了英雄的主題。這個主題其實就是愛情主題的再現,然而在這里,它揮去了所有的陰霾,顯得無比輝煌,在這里,它已經成為了自由的贊歌。我們一定記得,影片中Wallace躺在絞刑台上,用盡全身力氣發出的最後的吶喊:「Freedom!」不禁要為這一顆勇敢的心而敬佩。然後樂曲回到A段,在英雄主題再現的時候,兩個主題交織在了一起,形成了全片配樂中最振奮人心的高潮。這一段表露出Horner高超的作曲技巧。隨後合唱加入進來旋律變的舒緩優美,這是最高貴的愛情的贊頌。這首長達七分半鍾的終曲,含概了全篇的劇情,給了片子一個有力的結尾。
最後要提一下為配樂擔任演奏的倫敦交響樂團和維斯明斯特教堂合唱團。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這兩個樂團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交響和合唱團。他們所發出的音響不是一般的合聲器能夠相比的。所以建議大家有機會的話定要去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你一定會被影片配樂中史詩般的恢宏所震撼。
④ 求一份關於一部電影的電影音樂鑒賞,最好夾敘夾議的,急急急!
《霸王別姬》電影音樂賞析
《霸王別姬》,一部92年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主演的電影,講述了程蝶衣,一個視戲劇為生命,對愛情無比忠貞的戲劇大師悲劇的一生。他從小被母親切掉了第六隻指頭賣進戲班,接受嚴格的戲劇訓練,與戲班的大師兄段小樓相依為命。經歷過許多磨難,終於成長為一名紅極一時的戲劇大師,程蝶衣本想可以跟心愛的大師兄演一輩子的《霸王別姬》,誰知道命運賦予他真正的磨難才剛剛開始。程蝶衣悲劇的人生穿越多個復雜時期,清政府統治時期,他被宮中大總管猥褻;抗日戰爭時期,他被迫為日本人唱戲,而在此時,心愛的大師兄段小樓也娶了青樓女子菊仙;抗戰勝利後卻被國民黨當漢奸抓去審判;全國解放後卻迎來文化大革命,被當牛鬼蛇神批鬥……他悲慘的一生最終在打到「四人幫」後得到結束,而結束的方式是——自殺,死在他的楚霸王段小樓的懷中,就像虞姬一樣。
電影當中有許多精彩的配樂,它們突出人物性格,渲染電影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其中多處音樂更是由中國京劇院樂隊和中國中央樂團演奏。
下面就幾處精彩配樂做下簡單賞析。
故事的開頭,程蝶衣的母親帶著幼小的程蝶衣到了戲班,被告知由於他的第六隻手指而不能被收留時,母親狠心地把他的第六隻手指給切掉。程蝶衣被帶去廚房的時候,響起自左到右的金屬「嗡嗡」聲表現出主人公心裡的壓抑,當手指被切掉後,母親帶抱著他去打手印,在此過程中,金屬「嗡嗡」聲夾雜一下一下低沉的大鼓重擊聲,渲染一種心驚肉跳的氣氛。程蝶衣滿手是血地在紙上蓋上手印的一瞬間,卻響起戲劇表演時的吹奏音樂,暗示程蝶衣的一生將就此跟戲劇聯系起來。
就在母親丟下他一個人走掉的一刻,響起一把高亢的吆喝聲,正是修剪子人的吆喝聲,在四處回盪著。刀具,拋棄,血,成了程蝶衣此時的回憶。而在故事發展到程蝶衣在宮中的天井看到一個在風雪中被拋棄的嬰兒,他不顧反對,毅然把嬰兒帶回去。此時,那把修剪子人的吆喝聲再次響起,可見,從被拋棄的嬰兒身上,程蝶衣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從而產生同情。
那自左到又的金屬「嗡嗡」聲從程蝶衣一走進戲班大院開始就總是伴著戲班大院出現,無論是小時候平常訓練,還是十多年後兩主人公再次回到戲班大院。話說,在那個戲班裡,除了嚴格的訓練,被往死里打是很平常的事,一陣陣環繞的「嗡嗡」聲表現出了主人公對這個戲班大院的恐懼和心裡的壓抑。
小時候的一件事震撼著程蝶衣的心靈卻也因此讓他堅定了走戲劇這條道路。那天學徒們都在休息,癩子在吹噓冰糖葫蘆有多好吃的時候適時響起一把屬於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受不住誘惑的癩子和蝶衣竟逃出大門。而在出逃的這段時間里,兩人去看了場戲,那時的程蝶衣就被台上的楚霸王深深感動著,於是拉著癩子的手,堅定地回去那個可怕壓抑的戲班大院。
回到戲班大院自然免不了一頓打。壓抑的「嗡嗡」聲,學徒們的叫喊聲,師傅的罵聲充斥著整個空間,而當程蝶衣站出來說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時候,所有聲音停止了,轉而出現的卻是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可見,這一次的慘痛經歷,是由這一聲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引起的。癩子由於忍受不了壓力而在吃完口袋裡最後一顆冰糖葫蘆的時候選擇了上吊,程蝶衣和段小樓悲傷地送走他的遺體時,那一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又再次響起。癩子的死給兒時的程蝶衣心裡造成很大沖擊,這次經歷在他心裡烙下深深的印記,永遠忘不了這次出逃,永遠忘不了這個為戲劇死去的同伴。冰糖葫蘆的吆喝聲是一個標記,標記這個心裡的沖擊。所以,在十多年後,當成名了的程蝶衣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戲院的時候,一聲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使他驀地回頭;再次回到戲班大院去探望師傅的時候,冰糖葫蘆的吆喝聲使他不禁被煙嗆了一下。
程蝶衣和段小樓成名後,一次兩人表演完後在化妝間里,一把流水般的古箏彈奏聲靜靜響起,氣氛寧靜而舒適,這本是兩人溫馨相處的時刻,卻在這時,一個對程蝶衣的一生影響很深的人——袁世卿出現了。古箏彈奏聲突然變強,彷彿預示此人就此插入兩人平靜的生活。而我們知道,袁世卿的原型正是那個後來被稱為「戲霸」的袁世凱,電影把此人塑造成一個熱愛戲劇,附庸風雅的人,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散發一種古典的韻味。因此,除了他剛出現時那流水般的古箏演奏外,他與程蝶衣相處的時刻都會響起那種充滿古典韻味的音樂,有一個片段更是響起古琴的演奏。
故事發展到高潮,程蝶衣、段小樓和菊仙被抓去批鬥。段小樓為保護自己的性命,竟背叛這兩個世上最愛他的人,「供」出了程蝶衣和菊仙,並聲稱與他們劃清界限。此時的配樂從事件一開始就響起低沉的大鼓撞擊聲,渲染緊張氣氛,也表明角色們厄運的來臨。在段小樓說到劃清界限時,畫面映著菊仙絕望的神情,周圍的東西被點燃,此刻響起男聲混聲大合唱,被心愛的人如此背叛,此時的音樂反映出角色心裡的絕望。
電影的後期讓人不能忽略的,還有那顯示時代色彩的革命歌曲的配樂,其中有幾處我認為特別妙。被革命事業所吸引的小四離家出走前跟程蝶衣吵架的那一段,一直響著《歌唱祖國》的大合唱,當小四說到「師傅,永沒那日子了。」歌聲漸漸變強,彷彿在對應他說的那句話,時代已經不同了。而在小四走前說在新時代他絕對能成角的時候,合唱的歌聲就像是一種諷刺,當然,後面就立刻說到小四代替程蝶衣演虞姬。
而更諷刺的是,菊仙被批鬥後,被段小樓背叛後,穿著舊時結婚的紅旗袍上吊自殺,旁邊一台收音機卻仍播著新時代的戲劇。那一聲聲贊揚著新社會的京劇與菊仙上吊的身影成鮮明對比,彰顯文革對人的禍害。
到了電影結尾,程蝶衣假戲真做,拔起楚霸王的劍自刎,段小樓轉過身來,一聲「蝶衣!」帶出的卻又是那首《歌唱祖國》,段小樓驚訝過後最後的表情卻是扯著嘴角,欣慰的微笑,可見,對程蝶衣來說,他的一生受時代的摧殘實在太多,用菊仙的一句話來說,這時代好像就是跟他過不去似的。或許對他來說,活著已經太累了,他已經再也承受不了社會給他的壓力,所以他選擇了他演了一生的虞姬的方式,在自己心愛的人身邊自刎,這也叫是跟段小樓演了一輩子的戲了吧……
⑤ 求《羅馬假日》電影音樂賞析的文章
首先我覺得《羅馬假日》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文藝電影.
在影片的後部在例行公事般的記者招待會上,一個聲音遠遠地從人群後傳了過來:「我想請問公主殿下,對於其他友邦國家之間未來關系的展望?」一直心潮起伏不能平靜的安雅公主,眼光輕輕掠過那個一直默默注視著她的、而她昨晚才剛剛愛上的、但早已命中註定今生無緣的男人,一語雙關地緩緩說道:「我對外交展望相當有信心,就如同……我和朋友之間的友誼一樣。」說完,她的眼神又輕輕回落到喬.白萊德那魁偉、她昨晚曾深情依靠的身上,不再多說一句話,而那表情又分明若有所待。這時,此前一直一言不發的喬,這一次終於堅定地迎了上去,微笑著同樣一語雙關地插話道:「我可以代表我的新聞社說一句話,我們相信公主的判斷是不會錯的。」安雅終於聽到了她最希望聽到的回答,她情不自禁地欣慰地笑了,「我很高興地聽見你這么說……」一語未了,四目相對,默默無言,一切盡在不言之中……然而(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這么多的「然而」呢!)正在這時,又一個聲音很不適時地遠遠傳來,打斷了他們默默無語的深情對視:「公主殿下,請問你所訪問過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安雅抬頭緩緩掃視了一下全場,然後再一次深深地注視了喬一眼,「每個城市都令人難忘,要想選擇哪一個城市,實在是太難了……」說著,只見她輕輕地舒了一口氣,但很快語氣堅定地回答道:「羅馬!無疑是羅馬!!」是的,羅馬!無疑是羅馬!!沒有人可以理解此時的羅馬意味著什麼,除了男主人公. 最後一個鏡頭男主人公站在龐大的皇宮里,周圍的人都散場了,公主也已離開,他只是站著安靜地端詳著,終於轉身,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寥落而寂寞的背影,一段愉快的愛情假日就這樣落幕了.
其實他們早就知道這只是一段短暫不會有結果的愛情.在舞會上逃脫後,當喬摟著渾身濕透、瑟瑟發抖的安妮坐在河岸邊時,喬的眼神是那樣真誠而溫柔。四目對視,喬和安妮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熾熱的愛火。喬情不自禁的抱住安妮,那樣深情而堅定地吻了下去。那一刻,我的眼角有些濕潤。我明白,喬的感情終於戰勝了理智,他已經無法控制的愛上了公主,深陷愛情的沼澤無法自拔。影片中兩人相擁熱吻時,我不能看到他們的表情,然而我卻清楚地感受到了他們內心的矛盾。一個是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一個是平凡的記者,他們此生註定無法在一起。然而,此刻他們暫時忘卻了一切煩囂和世俗的紛擾,沉淪在這浪漫而憂傷的夢里不願醒來。當安妮睜開雙眼,喬望著她,眼角湧出的,是一股莫名而惶惑的憂傷。兩人明白,這段愛情,是沒有告別的結局。
《羅馬假日》除了是一部愛情文藝經典電影外,它更象是一部羅馬觀光導覽電影,並因為這部電影的上映和成功,讓我們很好的感受了一回羅馬的觀光景點。片中公主因逃出皇室誤打誤撞遇到葛雷哥萊畢克演的美國記者,兩人游歷羅馬的過程,也是他們開始戀愛的過程。兩人在「真理之口」的俏皮對話,公主把手伸進真理之口被記者喬嚇到的經典畫面令我記憶猶深,記者喬伸手進真理之口突然大叫一聲假裝被真理之口咬住了,嚇了公主一跳趕快幫喬去拉手出來,原來這只是喬開的一個玩笑,這時他們就像是一對戀人讓人感覺到情人間的浪漫.在「許願池」許願的經過,騎著偉士牌饒過羅馬的大街小巷......
公主買花,還像平時接受獻花時禮節性地表示謝謝,並不知道要付錢;最後因為沒錢老闆還送了她一枝花,這一段讓人看了又覺得有點搞笑。公主去理發,理發師側頭問「剪了?」、「都剪了?」,他精心設計並打造公主的發型,完全像一個藝術家,相約晚上去船上跳舞;這些情節都很生動,也提示出了羅馬人的生活的一個方面。
而公主剪完頭發,在西班牙廣場的階梯上吃著冰淇淋的一幕,也深深牽引著我的心。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但這些事發生在一個的高高在上、尊貴典雅公主身上卻又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也讓我們了解到一個高高在上、尊貴典雅的公主對做一些平常的小事的嚮往。
更深一層:最後的最後,公主還是回到了她的宮殿,即使那是她的囚籠她也無法放棄;而記者喬,也轉過身,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公主的生命,回歸自己的生活。
無論未來會如何,各人的生活還是得按照既定的軌道過下去……
不記得誰曾說過:剎那就是永恆。想來,這便已經足夠了。
電影和小說里都充斥了太多的巧合和矛盾,二個人的故事或許就把一百個人的分量給用掉了……或許,公主安最初遇到的不是記者喬,而是諸如理發師某某、司機某某某……他們也會相愛吧,如果那些被遇到的人也如同喬一樣(善良?正直?)的話?然而,即使是電影,劇中人的「人生」也是不可逆轉的,從他們邂逅的那一刻、從喬決定把安帶上車、撿回家的時候……就決定了他們的故事已經拉開帷幕了。
但無論怎麼說,在我看來,這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的。擁有過童話般的美好,最終也回歸到現實。即使虛構的色彩很強烈、發生的幾率很渺茫……但比起其他那些天馬行空不知所謂只會灑狗血的東西,實在還是好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⑥ 關於紀錄片輪回(Samsara)的音樂鑒賞 經典電影音樂賞析課小論文
鍾聲回盪在遙遠的藏區拉達克,高山之上,小喇嘛們跑過轉經筒,跑進寺廟,跑到師傅身旁。他們的眼睛盯住地上正創作的繁復圖騰——壇城沙畫——這種藏傳佛教最獨特也最精緻的宗教藝術,描繪了沙壇城,一座幫助修行者觀想的理想城市宮殿。據說,壇城能為世界凈化、帶來繁榮,只要觀想壇城就可以得到內觀或內在的平靜。
從頗具深意的堆沙情景開始,影片便定下了某種帶有東方色彩的基調。雖然片名用了一個頗為賣弄的詞(梵文中的「輪回」),但它所要展現的絕不是有關宗教的陳詞濫調或者華麗空虛的風光奇觀。盡管在影片的前1/4時個人曾擔心過這個問題——過度精美的自然奇觀、航拍夜拍、膠片畫面,以及過度抒情的音樂渲染,使得每一幀都像是國家地理雜志的封面,還令人聯想到BBC的類似製作。
正當要把它定義為「科教宣傳片」時,一座沙漠中的廢棄的房子出現在鏡頭里。剝落的牆頭海報,歪斜的桌椅、脫落半截的房門。詭異之處在於,細沙們從窗口灌入,在這褪色的房間里形成半人高一浪又一浪的金色沙丘,似乎將它吞沒,又似乎要與它混為一體。這樣超現實的畫面那麼真實存在著,突兀、坦誠、無聲無息。
隨著一個記錄海嘯後兩幢平房中間翻斜擠壓變形的汽車定格開始,影片漸漸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身材完美五官艷麗的充氣娃娃赤身堆砌在一起的畫面,緊跟著泰國一群標著號碼牌身著三點式扭動的舞女鏡頭;
日本科學家和他研發出的超模擬機器人並列而坐,難辨真假,而身著考究的現代學者在鏡頭前發狂自殘,用爛泥和畫筆把自己糊成不成人形的「小丑」怪物;
昔日妄為的囚犯在廣場中排隊賣力跳著健身舞蹈,為的是被陽台上身著警服的冷峻背影看在眼裡;槍支子彈滿車滿載,銷往普通家庭,銷往非洲部落,銷往表情自豪的小孩手裡;
吃、喝、吃、喝,手術室迎來又一個肥胖而耷拉的肚皮;超市人流擁擠,一籃籃、一筐筐、一箱箱;
飼養場內小雞成災,一隻只被麻木地捲入機器帶去屠宰場,用來給豬崽餵奶的母豬滿身肥油,碩大橫倒在狹窄的卧槽里不得動彈,千百隻奶牛們不再踩在綠地而是升降機上,由鑽頭似的機器不停旋轉擠奶;
……
這些鏡頭,導演在采訪時表示,是流暢畫面中令人不安的的干預部分(disturbing intervention),也是區別於上一部影片《Baraka》的地方。而也正是這些鏡頭,折射了當代社會荒謬卻普遍的種種現象,沒有解釋,卻很有觀點。沒有對白,沒有旁白,沒有字幕,甚至連人聲也被有意去除。人們的表情被定格,被凝視,被平靜地記錄。
除此之外還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攝於中國的畫面占據相當比例,主要表現場景包括:千手觀音、西藏喇嘛、工廠女工流水線工作、食品廠女工切豬肉包餃子、廣場閱兵式、浦東陰天、高速立交橋、少年武術廣場操練,除了宗教場面,幾乎全是色調冰冷的遠景全景,展現一副整齊劃一到有些可怖的形象。它們的真實存在、無可駁斥,把觀影時的些許不爽漸漸轉為了暗自遺憾。
影片接近尾聲,鏡頭來到沙特麥加,記錄下幾百萬匯聚在清真寺周圍的虔誠信徒,如沙,如畫。轉眼間,鏡頭又回到了華美絢爛而又精密有序的壇城沙畫。然而,訝異的觀眾們此時看見,這個剛剛用沙子堆砌起來的世界,歷經了積年累月嘔心瀝的創作,卻在完成之後被毫不猶豫地全盤抹去。一件擁有無上藝術價值的作品,頃刻之間,便化為烏有。對於修行者來說,他們和它們的使命都已完成。於是那些色澤明艷的細沙將被裝入瓶中,傾倒入河,順流而去。
於是人們說,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
摘自《豆瓣》
⑦ 求一篇經典電影音樂賞析的論文啊。。。
1900音樂的靈魂,音樂的天使
1900一組數字么?不!他是一個人名,他是音樂的靈魂,音樂, 船 和海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是哪裡人?這個問題也許是耐人尋味的,他屬於海上屬於船上 屬於上帝但不屬於陸地。出現在鋼琴旁,也許只能用出現這個字眼,因為覺得他不屬於任何人遺留下了的,屬於上帝賜給這世間的禮物,那是音樂的靈魂,眼睛是他接納外部事物的窗口,心靈是他醞釀靈感和體會感受的地方,手指撫摩著鍵盤所發出的美妙聲音是他表達那具有靈魂的音律的方式。
路地對他來說只是世間浮華假象的載體,一個女人?一作房子?一片地?一個平凡或在外人看似奢華的正常人生活?在他看來不存在任何意義,他不屬於這樣的生活,不屬於陸地 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他生來沒名字 沒身份,一生在屬於他的地方度過,也許在人們看來他只是一個世間的過客,但也許在他看來每個人才是他人生過客,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份,他的相貌,他的名字等等。只需要記得那些曾經打動人的美妙旋律,只需要記住一組數字1900。
影片中那張《Playing love》的母盤一直是影片的一個重要線索,正是這張唱片打開了「康」記憶的閘門,開始了對1900的回憶。
反觀這張唱片,是在1900為「唱片公司」錄音的時候恰巧在窗戶上正在照鏡子的她時即興創作並演奏的(是否為即興我還不是很確定)。這張承載了1900純真唯美的愛的唱片是1900本來准備送給她的禮物,結果卻在這紛繁的社會中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不知道是不是也預示著像1900這樣純真唯美的人在這樣的社會中也無會法生存)
再到後來1900下船計劃失敗,將那張唱片親手毀掉,給我們留下了和「康」同樣的疑問。而最終1900也沒告訴「康」那張唱片是誰放進鋼琴里的。
我思考了很久,也看過好幾次影片(當然不是專門為了這個去看的,否則就太......),一直找不出一個導演「布置」的這樣一個人物——把唱片粘好放到鋼琴里人物。
記得有一天,很平常的一天,我突然很想聽那首《Playing love》,就打開電影,快進到那首曲子。合上了眼,靜靜的享受著耳機里傳來的美妙的聲音......聽著聽著突然想到了,是1900親手粘好這張唱片並放到那架屬於他的簡易鋼琴里的。
海上鋼琴師展現了人的天賦的偉大,人情感世界的博大,都想大海一樣。但也展示了人的極端脆弱性,無助與孤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所以大部分人的世界不會比那條巨型海上客輪大,我們不敢走下船去,只願意隨波逐流,安穩地在自己的世界裡歡笑和煩惱,最後象那條船一樣,報廢和炸毀,炸毀的是自己,也是自己的那個小小的世界。
大海與船,一個無限大,一個那麼小,兩者又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真是最值得讓人冥思的一對矛盾。
沒想到在暴風雨中可以闊步而行,雖然別人都被晃得嘔吐;更沒想到在暴風雨中竟然可以便彈奏,邊隨著鋼琴在大廳里漂游滑行,如花樣滑冰一樣,但伴隨著彈奏者的微笑、輕松、幸福、投入,伴隨著優美的樂聲,伴隨著初識朋友的聆聽,人、鋼琴、客輪、大海、暴風雨組成了一幅最浪漫的最詩情畫意的人生至景,那真是影片中最美妙的時刻,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時刻。倘若有一天,一個天才坐在我身邊,此情此景,彈奏著隨興而發的樂章,那麼,我該是多麼幸福的人啊!
無疑每一個觀眾都喜歡這個不幸與幸運交替,有著驚人的天賦和致命的缺點的海上鋼琴師。陸地、城市、人群。連我們每日生活於都市中,習慣於都市生活的人都難以避免憂郁、孤獨、哀傷、空虛,我們何苦苛求那位從小在客輪上快樂成長,每日在音樂中幸福暢游的人呢?只是他誕生於客輪,也毀滅於客輪,提醒者陸地上的人:什麼是世界,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人生?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多長,幸福又如何得到?
他終於沒有跨上陸地,大家異常惋惜。回頭想想,我自己的世界又比他大多少?我的內心比他更能感受世界嗎?誰能真正面對這個世界?也只能象只螞蟻一樣,扎如人群,再也看不到。
好像多了點...自己刪吧
⑧ 電影音樂賞析
推薦你買本書,楊宣華 :中外經典影片音樂賞析。
⑨ 哪一部電影的音樂經典,且有賞析
放牛班的春天.最為動聽的是裡面老師寫的那首曲子,後來被他的學生們演繹得清新美好.本來整個班上都是些只會搗亂的孩子,當看到他們滿臉純真,認真歌唱時,我真的被打動了.主唱的嗓音空靈干凈,很能感染人心!